浅谈农产品物流评价管理论文(优秀19篇)

小编: 飞雪

范文范本中的优秀总结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帮助我们改进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请大家参考借鉴。

管理会计在农产品物流的运用经济论文

摘要】目前,物流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物流管理中,该技术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机遇,也有挑战。本文重点研究物流管理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希望为物流管理行业提供技术参考。

1引言。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物流信息技术”应运而生。而物流行业要想快速稳定的发展,需要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进而使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实现规范化管理。

2相关概念。

物流,简单来说,就是使物品流动,通过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手段将物品从a地运往b地,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物流管理,指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整个物流活动,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物流信息技术,简单概括为在物流活动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条码技术、edi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

3物流管理中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的意义。

3.1提高物流活动的有效性。

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及时交换和采集信息,科学有效地控制物流活动,进而使物品合理流动,避免由于信息不充分造成不合理的物流活动。例如:运输物品的距离不是最短,做了很多无用功。物流信息技术有利于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并减少物品运输移动的位移,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活动的有效性。

3.2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物流信息技术将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受地域和时区限制,并在供应链基础上形成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物流公司与客户可及时全面地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化的对接,使物流服务更准确,客户更满意。同时,还能能拉近公司与客户间的关系,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4物流管理中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4.1缺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发展还不成熟,还处在初步阶段,运用起来有很多不足。我国加入wto后,部分企业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但有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仍很落后,与物流信息技术所需要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匮乏造成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物流公司与客户很难共享物流信息,不能快捷高效地处理物流信息,导致物流管理行业很难创新。

4.2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

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是精通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观念让人们误以为物流行业不需要专业知识,而只是运输货物,导致物流管理方面人才稀少。再加上虽然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计算机技术以及他们的实践技能却很差,导致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严重匮乏,限制了物流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4.3缺乏法律法规,应用环境没有保障。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物流法律法规和统一的物流运行标准和规范,各区域的物流行业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由于没有统一的物流运行标准,造成物流行业很难成为有效整体,应用环境没有保障,阻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4.4无法全面实现信息共享。

供应链的稳定和通畅是物流活动正常运行的关键,而信息共享才能实现供应链稳定和通畅。物流信息技术还没有被普及,有的企业没有使用,这就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造成物流活动中出现很多问题――资源浪费、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等。

4.5对物流信息技术研发少。

我国本科以上院校设置物流专业的不多,这就导致物流行业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自主研发的物流信息技术就少,都是由国外研发的,然而使用国外研发的物流信息技术,成本很高。

5物流管理中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5.1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行业的信息更新较快,要使物流管理效率有所提高,物流公司应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同时,结合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努力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优质的服务,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5.2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是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关键,物流管理行业要想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物流公司可以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吸引专业人才的融入,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加强员工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出精通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物流管理工作变得更专业。除此之外,我们也要重视培养高校物流专业人才,不但教授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实践技能,进而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

5.3加快立法步伐,改善应用环境。

我国专门的物流法律法规目前还未出台,针对这种情况,应根据国内外物流行业的经验,尽快出台专门的物流法律法规,改善应用环境,同时还为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环境基础。

5.4鼓励物流公司使用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公司应充分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所产生的重要作用,鼓励物流公司使用物流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避免物流活动中出现资源浪费、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同时,鼓励物流公司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并自主研发物流信息技术。综上所述,目前,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有助于物流管理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管理技巧,并培养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构建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促进物流管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滢.试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07):121.

[2]祁隽.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12):343.

[3]张洪涛.物流信息系统对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浅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j].科技信息,(s4):251.

作者:孙林林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会计在农产品物流的运用经济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更新与变革。近几年,我国通过推广信息化物流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信息化物流在专项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也使物流化发展更加成功。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使物流行业发展规模稳定增长,并且促使交易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也出现开裂问题,严重制约着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急需相关人员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才能够促使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希冀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物流管理。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物流行业的持续增长。物流行业被企业称之为第三利润源泉,但是我国物流效率较低,成本较高,难以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反而影响并制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物流企业的改革创新。

一、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管理经验的有效转变,有助于打造物流品牌。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部分物流企业在打环境战、价格战与品种战。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创新物流服务,由于信息化物流管理是产业链,并且极具影响力,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物流运输方式能够形成各自的运输点,形成网络结构的连锁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形成绿色化管理模式。在此情况下,物流行业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步伐,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更新技术与运输速度,从而推动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发展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与西方的先进市场经验进行有效结合,部分企业认真学习,并融会贯通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但是仍有部分企业采用改革前的老思想、老套路。此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严重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导致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企业间的信息难以进行有效共享,物流信息的处理也无法做到及时有效,从而导致我国物流管理行业难以有效创新。

(二)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

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物流行业被人们认为是简单的货物运输,由于人们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我国物流管理方面人才匮乏。再加之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

(三)政策与制度环境亟待改善。

当前我国并未统一完善物流运行标准,物流行业运营管理模式在各区域也是大不相同,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物流行业难以成为有效整体,只能够运用大环境力量不断前进。政府与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完善政策与制度,才能够促使大环境下物流行业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三、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要想提高物流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应当更新物流管理理念,芜湖物流企业应当结合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有效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物流企业是一个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流通性较强,并且过程复杂的单位,所以应当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时,能够将客户需求做到位,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

物流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都必须结合信息化标准要求提高应用技能,同时企业应当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通过工作总结,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使员工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物流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体系。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体系,通过定期的人才招聘与选拔培训,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引人才的融入,有助于构建业务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促使物流管理工作更具专业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持续进步。在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信息技术,有效更新创新管理方法与管理技巧,能够结合市场多元化需求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各类问题,才能够提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4]刘阳.基于信息化物流的中小信息化竞争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作者:胡滢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浅谈农产品物流评价管理论文

绥化市作为农业大市,地处我国寒地黑土的核心区,土地肥沃,盛产各类农副产品,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誉为绿色食品之乡。其寒地黑土农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黑龙江省约四分之一的粮食产于绥化市,其产量居于全省首位。虽然绥化市寒地黑土农产品享有许多的美誉,但是其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供应链物流成本较高,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绥化市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沟通不畅,虽然绥化市已经建立了绥化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并开发了寒地黑土e购等平台,但是其功能及作用有限,还需借助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从整体供应链物流角度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的滞后是阻碍绥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还存在着物流不畅通,农产品物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不相称,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为促进农业发展,绥化市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

管理会计在农产品物流的运用经济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以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和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全局性、外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现代管理会计和现代财务会计都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一次开拓性发展。自70年代以来,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渐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尽管英国管理学家西蒙期(ken,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

传统管理会计从诞生以来一直担当为内部管理服务的角色,以有效地实施计划、决策和控制。主要以某些经济管理理论为支撑,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引入奠定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传统管理会计在二战后获得长足发展,并在实现企业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当时主要是实行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市场提供给企业的几乎是固定的“蛋糕”,企业经营的重心是在“蛋糕”中争取更大份额,关键是降低内部经营成本。与此指导思想相呼应,传统管理会计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功能主要在于预算和控制,而且预算以短期预算为主;同时,管理会计将眼光局限于企业内部,倾向于使用账簿中己有的财会数据来看问题,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决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副产品”。

但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竞争加剧,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发展,企业不能不站在全球高度,选择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不断根据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以求企业与环境的协调与均衡,获取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观念更新,尤其是对战略决策信息的提供,要求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的、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和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具体说,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传统管理会计在以下方面克服其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其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目光看待问题的缺点,站在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待企业的目标和行为,看到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其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重短期利益的缺陷,不注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容易造成行为的短期化,如为了一时的利益降低质量标准,但这最终将损失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及至长远利益。从战略角度上说,管理会计最终目标跟企业目标一样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应地,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尺度应采用战略业绩评价。

现代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现代管理会计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及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如上所述,现代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的目光看待问题,只重视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利益。这些缺陷往往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短期化、呆板化,缺乏高瞻远瞩的能力,导致企业发展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比如对零部件加工是自制还是外协。这样一个生产决策为例,从管理会计的观点看,只要外协价格超过企业自制的变动成本就应由企业自行生产制造。这是在不考虑企业所处的境况及企业自制零部件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只顾企业短期利益,忽视外部环境状况的决策。如果企业生产零部件的生产车间加工工艺落后,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零部件加工质量与市场上其它厂家比有较大差距,该零部件如果由企业自制,最终将导致产成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低下,最终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一个具备丰富管理经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高级管理者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无不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这就要求高层管理人员既要有战略意识、具备战略思想了解掌握战略管理理论也要熟悉现代管理会计知识,而能把这两种知识融为一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无疑将给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犀利的武器。这种融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转化为理论指导。但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经营实践者一起来实现。

现代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一点儿不亚于历次世界大战,只不过战争更多的是依靠正义与武器,而企业竞争更多的是依靠科技与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正是基于上述两点,它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报告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优势。通过研究本企业产品和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形成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总收益。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

现代管理会计以单个企业为服务对象,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追求企业当前的利益最大。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对促进企业进行近期经营决策、改善经营管理起到作用,注重的是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和短期利益最优。

战略管理会计则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而不在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会用集团利益去交换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顾全大局而支持弃车保帅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在会计主体和会计目标方面进行大胆的开拓,将管理会计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2、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现代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一种内向型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竞争不十分激烈时,企业只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在市场立足。因而现代管理会计致力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各种指标的纵向比较。它不太关注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它所提供的只是单个企业自身的数据,而不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局限于本企业这一个环节,而是研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企业上家和下家的信息,努力改善企业的经济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产业的最优效益。战略管理会计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竞争对手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向管理者提供关于本企业与对手间竞争实力的信息,以保持和加强企业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强调比较优势,从相对成本到相对市场份额,它所关注的是相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的是比较竞争成本和比较竞争优势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的比较分析,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变动。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会计对象的范围,是一种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3、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是货币信息,很多涉及其它类的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只能提供从财务分析中获取的信息,忽略了其它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因而它是不够完整、不够充分的。

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不仅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是结合了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矩阵地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这无疑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丰富。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现代管理会计财务信息的局限,在提供信息的内容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上都进行了拓展,帮(下转第19页)(上接第16页)助企业管理层掌握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信息,全面研究分析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4、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

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为了科学地建立起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并使之有效地指导实践,首要问题是如何确认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当然,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与会计目标从总体上应是一致的,作为会计研究体系一个分支,战略管理会计目标应更具体、更细化。与会计目标相一致,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也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1、长期、持续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是在战略管理会计网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目标,它是引导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的航标,是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动力和行为标准。会计与经济效益的“血缘”关系正被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所认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强烈追求;追求经济效益也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但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如果直接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这个定义就显得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经济效益从时间角度看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分,从空间角度看有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之分,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长期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从概念和性质上它与会计基本目标是相一致,从内容上又有别于会计基本目标,它从自身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更具体、更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基本目标,这使它从本质上有别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分支体系。

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目标的定义,就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的行为准则,根据这个基本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宗旨就是要为企业获得长期、持续的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2、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在其基本目标的制约下,体现会计本质属性的目标。会计具体目标具有如下特征:(1)直接有用性,它是会计管理最直接的目标;(2)可测性,指作为具体目标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必须在量上能测度,能够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加工、制造出来;(3)相容性,会计的具体目标应该与基本目标密切相关,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受制于基本目标,它是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4)可传输性,会计是为内部和外部决策服务的,它必须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输给服务对象。

综合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和会计具体目标的特征,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可以概述如下:(1)通过统计的、会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数据、资料;(2)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作好战略决策工作。

参考文献:

[1]唐伟:《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李洁慧:《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及应用研究》,苏州大学,2005。

管理会计在农产品物流的运用经济论文

x72:绿色加工配送中心占配送中心比例;

x73: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x74:再生资源利用率;

x75: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x76:产品退回再生率;

x77:可替代资源的利用率;

x78:废弃物集中处理比例。

x79:集装箱使用率。

x80:车辆尾气平均排放达标率。

x81:农产品跨地区销售受限程度;

x82:市场交易规范化程度;

x83:经营环境竞争公平性;

x84:法律制度的完善性;

x85:政府服务的高效性;

x86:物流各方遵守交易契约的信用度;

x87:道路运输行业发生重特大事故概率;

物流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对物流评价模型的研究较少,而农产品物流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更少。对农产品物流的绩效评价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多元统计分析法(主成分法、因子评估法、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聚类法,功能系数法,平衡计分法、效用理论法、ahp法、数据包络分析、灰色关联度评估法两阶段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法,集成方法(可拓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

参考文献。

[1]李红启,宏观物流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03,vol4。

浅谈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的关注日益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存的科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作为一项对于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和企业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的重要策略,一直是我国积极推行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为此,结合实际,论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策略。

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服务型的专业,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产业的转变,物流管理专业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现今的中国社会正在高速的发展中,现今的高职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技术水平,并不符合企业和社会对其的要求,这是因为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中的纯理论教学并不能使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国家大力的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加快自身进入企业工作的步伐。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的关注日益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存的科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分析和总结,校企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1校企合作理念不同。

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实施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流于表面,校方只是为了应对评估的要求,没有对企业进行考察对于企业的公司文化毫不了解,就与之签订了合作的合同,而这些合同可以说是“空头支票”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意义,也没操作性,校方在选择签订合作合同的时候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完全不注重企业的质量,只注重数量,签订了一大堆的毫无意义的合同,对于学生的物流管理的学习毫无意义。

企业在校企合作的方面,没有太多的兴趣,只是单方面的把学校里的学生当成劳动力,没有合作的意识,对于他们来说签订合同不是为了合作,只是为了给企业补充员工,他们需要的是毕业生,而不是实习生,对于学校提出关于学生实习岗位的问题,避而不谈,他们认为学校的实习生在实习期过后并不能留在企业工作,与学校签订实习合同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行为。

1.2校企合作目标不同。

高职院校和企业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注重的社会效益,而企业是一个生产利益的地方,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劳动力,不是实习生,实习生在企业工作时间短,是不能给他们产生经济效益的,所以很多企业都排斥接受实习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产生经济效益没有企业那么大的需求,双方在合作尚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着不同的目标,因此在合作当然是磕磕绊绊,难以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1.3校企合作之后的资源难以平衡。

在实际的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资源的平衡分配是最难以处理的,中职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学生的实践场地就是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物流管理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实践产地和实训基地,这些场地的建设往往需要大笔的资金,中职院校难以负担,只能依靠企业提供,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他们要考虑自身的经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很多的分歧。在学生的教育上也是一个问题,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为主的专业,而中职院校的教师们没有实践经验,只懂理论教学,这方面又要依靠企业的员工来教学,但是企业员工也要保证工作的效率,因此这个方面又是难以平衡的问题。

1.4校企合作取法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之后的学生等于拥有了两个身份,学生和企业的员工,这样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校企合作想要稳定的发展,良好的运行,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绝对要建立起来,要保障管理机制下的学生要早企业的物理管理实训和学校的物流管理学习都能够共同的进步,达到校企合作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物流管理的目的,从而保障学生长远的发展。

1.5校企合作缺乏政策的支持。

虽然我国的教育部门在校企合作政策的推行方面不遗余力,但是现阶段的政策只是指导性的政策,实质的关于校企合作的推行政策并没有颁步,地方的教育部门没有很好的措施来在指挥校企合作项目的完成,没有完善政策进行监督与推行,合作过程中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对于校企合作中的学校的支持政策和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校企合作的核心问题政策。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优化策略探究。

针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对校企合作中出现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推动校企业合作向纵深处发展,也为学生提高其职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2.1优化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共赢。

合作讲究的是优势互补,对于企业来说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的帮助,企业要充分的抓住校企合作的机会,完善企业自身的问题,在合作中企业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的教师团队给物流企业的基础员工进行专业的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的教师团队就是物流企业运行中的专业顾问,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专业的物流管理教师们出谋划策提供建议,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将物流管理的学生带入企业的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经济的价值,通过以上互惠互利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水平有了提高,企业基层员工的能力有了提升,企业也有了短期的劳动力。

2.2校企双方合理的分配资源,共同建立实训的平台。

校企双方在实训基地的建立上,可以让企业出资建立,相对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可通过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为企业带来经济的收益,校企双方的合作可以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大规模的宣传,使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学生们了解到与校方合作的企业,等于为企业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企业宣传,学生在毕业之后寻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便是与校方合作的企业,等于免费的为企业打了一次招聘的.广告,而且在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内进行过实训的物流管理的学生们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工作内容了如指掌,他们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就不用经历新人这个过程,直接就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2.3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转变为可持续的发展。

校企双方的合作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长期的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好处,高职院校通过长期合作的方式,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做到了知行合一,推进了课程的改革,优化了人才的培养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双方在合作中找到了共赢点,这样就可以推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的发展,为社会中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2.4推行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建立法律的监督和保护。

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仅仅只是学校和企业两方面都获益,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校企合作,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从而使许多的社会问题从根源上得到了解决,政府应当大力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优待,例如给企业进行补贴,给学校的招生宣传等等,在校企合作上地方政府应当出台法律进行监督和保护,维护校企合作的进行,保障校企合作不被破坏,也要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是它不会成为有心人的敛财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和企业合作虽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通过相关的优化与解决后,可以使从校企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校企合作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甚至对于地方政府都有莫大的好处,因此校企之间的合作应该大力推行,通过寻找双方的共赢点,可以真正的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进企业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沈建明,李廷,朱玉良.“厂中校”课程电子电气实训的教学实践探索[j].职业,2016,(11).

[2]李海燕,何晓东,林勇.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0).

[3]郭瑞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物流》课程设计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5,(45).

[4]刘利猛.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5,(17).

浅谈农产品物流评价管理论文

现代物流的本质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需要电子商务,一方面,现代物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其主要体现在基础应用层面、环境体系层面及销售时点层面上为现代供应链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是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可以衔接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各环节的网络化及信息化,可以实现各环节的有机整合,提高物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实时性,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及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因此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是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需要电子商务,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不确定性以及生命周期较短等特点,解决农产品特殊性与其消费特征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使供应链网络化可将区域性、分散性的农产品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平台上以适应消费者多变的需求,改变农产品在产地过于求,在销地供不应求的市场分割局面,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不畅是阻碍绥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绥化市还存在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网点、规模、物流设施等与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的需求不相称等问题,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体协调性差,整体价值链增值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具备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体系,积极推行网络化管理,基于电子商务技术,构建新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将有助于实现绥化市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信息共享,缩短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时间,增强供应链物流体系的柔性,有助于调节地区差异及供需矛盾,实现农产品供需物流价值链增值,提高绥化市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核心能力。

浅谈农产品物流评价管理论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绥化市应该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加快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使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企业或组织实时共享到其所需要的产品及物流信息,提高物流信息流通的准确性及实时性,改变以往信息的滞后性,有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效率,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成本。政府可以直接加大在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中的财政投入,也可以引入第三方企业或组织参与该平台的投资及建设。通过该平台,农产品供应链中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供应链中各个经营企业或组织可以及时获取产品及物流信息,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进行更好的跟踪和监控,提高其反应速度及决策能力。此外,为了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应用,还要加大对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互联网网络的普及率,提高网络覆盖面及网络带宽。

绥化市应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投入。政府可以采取系列经济杠杆,比如税收优惠及减免,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鼓励并支持农产品仓储、运输、流通配送、冷链保鲜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保障农产品流通,首先必须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大铁路网建设,尤其重点加大公路网的建设,提高广大城乡地区公路网的铺盖面积,提高公路运输的承载能力和通达深度,实现公路村村畅通。最终保障物畅其流,使农产品能够及时高效快速的进行运输。另外,提高公路建设水平及等级,尤其是乡村公路,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其乡村公路网的承载水平及建设等级,并做好日常公路养护,改变乡村公路网建设及维护滞后的问题。同时,绥化市还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及物流设施的投入。绥化市虽然是农业大市,但广大单个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及运输等比较分散,难以直接进入市场。所以,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的建设,逐步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仍是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外,绥化市还应该不断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运输存储设备设施的投入,为保障农产品品质,减少农产品物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及腐烂变质等问题,尤其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

3.3形成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

为了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提高其管理水平,可以从系统的角度,进一步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应用,可以使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中各个企业之间实现更紧密的互联,有利于实现战略联盟中各企业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整体调度与协调。借助于电子商务技术,通过网络化、集成化的管理,打通供应链企业联盟之间壁垒,可以实现企业内部集成供应链与企业外部集成供应链有机结合,发展成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在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中,信息可以实时传递及共享,各企业之间合作更加紧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最终实现双赢,提高供应链企业联盟的整体价值,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发展。

3.4发展并整合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专业化发展的结果。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及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物流流通的效率,提高农产品物流流通配送的专业水平,并降低农产品企业在物流设施设备上的投入,降低农产品企业的物流运营及管理成本。相对于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则投入过大,成本过高,运营管理比较困难。没有足够的实力,难以采取自营模式。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为农产品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使物流更可靠,更加经济高效。绥化市应该大力发展并整个第三方物流。基于电子商务发展并整合第三方物流,能够实现农产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及网络化衔接,优化整体供应链,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及农产品物流流通效率,实现产销对接,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蒋智毅.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

[2]何英,田德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黑龙江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探析[j].物流科技,(11).

[3]郭俐.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10).

管理会计在农产品物流的运用经济论文

x18:农产品加工转化率;x19:采摘技术水平;x20:冷冻保鲜技术水平;

x21:包装技术水平;x22:自动装卸技术水平;x23:仓储技术水平;

x24:检测技术水平;x25:物流中心技术的综合化水平;

y4:农产品交易方式。

x30:农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x31:农产品物流联盟的稳定性;

x32: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专业性;x33:农产品物流企业协作化程度;

x34: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水平;

x35:农产品年运力;x36:农产品集装箱运力;

x37:农产品收购网点密度;x38:农产品批发交易网点密度;

x39:农产品货运量;x40:农产品周转量;x41:农产品商品和物资库存量;

x42: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量;

x46: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整个农产品成本比;x47:农产品交易的成功率;

x52:农产品物流周转速度;x53:往返载货率;x54: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

x55:物流设施利用率;x56:物流中心配送效率;。

x57:准时交货率;x58:商品完好率;x59:交货合格率;x60:订单满足率;

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谈管理学论文

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将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充满商机的市场推动着多种设计门类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中经受着改革的考验。艺术设计教育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标准模式,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孕育出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大相径庭,设计的服务对象与市场变化多样,因而本着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建立起动态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而特色办学将成为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定位。

专业设置既是市场需求动向的折射,也是学校服务的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体现,专业设置是高等院校办学中高度关注的`重要理由。在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之下,广西的艺术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得以蓬勃发展,不仅艺术院校开设了门类多样的艺术设计学科,甚至工科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各大高校纷纷创办艺术设计专业,这在数量上极大填补了设计人才的空缺。

而横向审视后,不难发现广西各大高校中的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设置是很相似的,具体表现为一所院校增设一个新专业,其它院校很快效仿增设,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各院校之间的学科专业特色,而一所院校、一个学科的办学特色,是有意识的向逐渐个性化、特色化、系统化的趋向行进。广西各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缺乏总结、调整、更新的过程,对于同等类型专业的办学情况和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缺乏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以至于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培养目标是区分具体专业的重要标志,一定程度上体系出专业人才的基本条件与规格,为高校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了基本依据。广西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一些共同理由,即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流于形式,大多数高校对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其培养目标还停留在技能型的打造,各高校之间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始终拉不开距离。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完善专业建设。在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时,应加强专业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把课程设置从传统的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在本专业学科基础之上寻找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契合点并融合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形成学科复合后的综合课程,将复合型人才所需多学科知识整合为全新的有机整体。

1、转变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强化创造性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多边性。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应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原创力,激发发散性的、灵活性的及独创性的思维,善于用创造性的策略来解决理由,加大原创思维训练量,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模仿性设计到创造性设计的模式变迁。目前在广西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创造学课程的并不多,“创造学”课程也大多是开设在传播学专业之下。

而像图形创意、产品创意、创意思维表达等创造学类型的课程零散地分布于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方向或课程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在创造学课程方面的系统性学习与训练,尚未形成通识培养的平台。此外,现代设计的物化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道程序、多方人力物力合作才能最终达成,团队协作精神与合作方式也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应用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入社会项目、虚拟课题等设计实践中,以设计团队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把一些前瞻性的课题和社会的具体实践项目结合起来做研究。另外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与竞技性,逐渐培养起学生独立设计和组织策划的能力,开发创造潜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2、区域民族文化的植入,深化与民族地区经济的互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世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彝、仡佬、水、同、京等十二个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及历史因素的制约,广西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而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广西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在特定的区域世代相传,历史上民族地区的传统艺术以其特有的视觉方式表述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现民众对物质、精神的需求取向。

将区域民族文化的设计元素吸收、再创作,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材料工艺来表达,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价值的产品,不仅能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市场需求,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更肩负起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处于民族地区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理应在课程教学、媒体传播等平台植入区域民族文化教育内容,体现民族地区的艺术设计办学特色,使设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传承价值,发挥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

市场运作的时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民族地区的新型旅游经济开发需要文化来支撑,如桂林阳朔的大型实景山水剧“印象·刘三姐”正式运营商敏锐地抓住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商机而成功运作的典范,可见民族文化是具有较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模式,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民族文化作基础,而教育是最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方式,艺术设计教育更是通过再设计的方式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视觉化、形象化。民族地区的艺术人才培养应注重地域特色的开发,以民族文化为沃土,从教材、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等方面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族文化的样式和内涵,不断调整知识文化结构,整合课程体系的设置。

广西高校中开设广告、包装、室内装潢等设计课程较多,当然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但调查得知,一些依靠传统手法的工艺品及手下制品也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如娃仔背带、头饰等民族特征鲜明的商品有着独特的经济文化价值,外商不惜重金购买,而广西在民间工艺品设计、民族服饰设计等课程的开设较少,普通培养模式产出的设计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对此的需求,因而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上将更注重专业课与市场合作的内容,把市场信息与需求带到课堂中,实现市场教育互动。

结语。

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地域民族文化为沃土发展特色办学,像广西这样的民族地区在新形势下迎来的“设计生机”,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是一种考验,如何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正面效应,让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地区经济动态发展,使艺术设计人才更符合于市场需求,是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宙川.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深层深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刘锁.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经[j].艺术教育,2009.

[3]张鑫月.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经济之互动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管理会计在农产品物流的运用经济论文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管理科学和会计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管理会计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通过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帮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规划和控制经济活动做出有效决策。管理会计作为微观经济的基础,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是企业重要的决策工具。(二)管理会计的职能。1.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通过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后对内报告,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随着经济结构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规模、分权程度和组织文化均会发生相应变化,在此情况下,管理会计提供的管理规划和控制系统更显重要,同时企业的战略选择也需要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支持。2.提供决策信息。管理会计还是企业重要的决策工具,在企业面临市场经济中的挑战和困境时,管理层可以利用管理会计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全面精准的信息,帮助企业及时作出决策,采取一定措施积极应对,通过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应用环境不理想。管理会计作为微观经济的基础,依赖于经济市场环境,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相关法律规范有待健全,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缺乏必要的生长环境,应用空间和范围较为狭窄,目前我国仅在部分发达城市的部分企业中推行了管理会计,但由于受环境影响,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力度较小,难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帮助。此外,在外部环境上,我国至今还未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行业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国际风险进入国内,我国企业也将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出现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应用。(二)理论体系不成熟。管理会计理论起源于西方,我国引入时间尚短,实践经验也不丰富,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集中在简单的理论研究上,缺少必要的实践性和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对管理会计的探索主要是借鉴西方的已有成果,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市场经济环境也不相同,理论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变数较大,在企业应用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回归分析要求企业产品品种稳定,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因此要使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得到良好发展,必须使管理会计理论具有中国特色,可以解决我国企业的现实问题。(三)管理会计人才匮乏。我国会计队伍基数庞大,但是总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所受专业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具有财务管理能力的高级会计从业者更是紧缺。和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相比,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数量远达不到企业发展的'需要,且人才素质不高,而从业人员素质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由于组织结构简单,业务部门简化,管理层大多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三、强化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一)改善应用环境。良好的应用环境是企业有效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对外而言,我国需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创建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现代企业规章制度,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环境和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对内而言,需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企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决策环境,为管理会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促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充分发挥其创造价值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二)加强理论研究。首先,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为管理会计工作者提供开放权威的交流平台,明确企业管理会计的对象、目标和原则,针对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在应用中归纳总结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然后指导企业实践,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运用价值。其次,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指导机构,将管理会计培训认证等工作与企业实际运作相结合,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三)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素质。管理会计人员不仅应精通财务会计知识,更应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而高校正是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教学中,应加强管理会计学科的建设,提高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的重视程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管理会计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以此培养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其次,应当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尤其是针对管理会计的学习,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技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此外还应当完善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管理会计人员加强自学意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切合企业自身的科学管理,重视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深化管理会计的理论学习,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完善与管理会计配套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综合职能,为企业的快速、高效发挥作用,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靖.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

[3]王z.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j].发展,2015(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阐述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管理的途径。论述如何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物资;成本;控制。

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就性质而言,不仅是一项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而且是开源节流的重要工作。企业要使生产均衡,需要持续供应各种生产资料。那么,物耗需占企业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对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加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采购成本概述。

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成本控制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耗用资金最多,最容易出现失控的环节。采购价格、数量、运输方式等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所以,控制采购成本对企业经营绩效至关重要。据悉1%的采购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利润提高5%~10%。尤其在采购资金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既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也是实现赢利的基础。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企业采购管理,是直面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本企业所需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物资。

2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企业持续经营的全过程看,收入减去成本就是利润,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采购成本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第一,采购价格:是企业成本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采购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第二,采购数量:建立在批量生产和科学合理的物品核算定额和储备定额基础之上,经济批量的采购方式和数量等。第三,物流信息: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物流信息,如物资性能、质量、价格等。第四,采用运送方式:以最短的里程、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完成物品在空间的转移。第五,物品储备方式:控制人力和运费以及少占用资金等。第六,采购策略:具有预见性和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第七,员工的素质:良好的采购工作,是决定企业产品开发,产品质量,采购成本的关键,也是决定流通企业销售状况的关键。

3如何进行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

(1)制订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制定采购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是计划的一个方面,也是组织政策的延伸,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但对物资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确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在确定采购价格时,弱化采购人员与领导的个人行为,注重产品市场价格调查。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市场信息收集,着重了解和掌握商品的成本价及利润构成。另一方面,采取与各投标单位开展竞争性谈判方式。

(3)利用采购环境。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所需物资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要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采购工作,即卖家(制造厂)和买家(企业用户)共用一个信息平台,要通过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实现采购信息共享,发挥采购信息的计划、协调、控制的功能,有效地组织和控制采购工作的全过程,使各个采购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减少采购管理和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择优商管理。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物资采购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渠道增加了采购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渠道,寻求多家供应,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不超过3~4家为宜。

第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在物资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物资,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5)管理供应商。强化供应商的管理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物资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获得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

(6)储备管理。所谓储备,是企业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企业储备一定的物资是有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笔者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7)强化采购人员素质。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一般的采购人员大多从事管理出身,对技术不是很了解,这样在和供应商的谈判中就会很吃亏,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在采购人员了解了采购物品的特性之后,才能在众多的供应商及谈判中做出最优的选择。所以每个公司都应该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技术知识的培训,如定期对采购员进行相关的技术知识培训,闲时可以让采购人员上生产线上去工作几天,加强采购部门与技术、生产部门的联系。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烦琐的工作,尤其在现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只要我们抓住供应工作的重点环节并把握该环节的要点,就能够在保证生产供给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材料成本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9(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物流货损货差预防管理论文

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表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上升为我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探索海洋海岛综合开发保护新模式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舟山国际物流岛建设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更广的发展空间、更快的发展速度、更深的改革力度加快推进。

一、舟山建设国际物流岛的优势。

1.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舟山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与东北亚及西太平洋一线主力港口釜山、长崎、高雄、香港等,构成一个近500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相继建成,天堑变通途,舟山融入上海、杭州三小时经济圈,作为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2.独一无二的群岛资源。

舟山群岛是我国唯一的外海深水岛群,众多岛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全市有大小岛屿1300多个,占全省45%、全国25.7%;舟山本岛面积502.6km2,为我国第四大岛;住人岛屿140个、万人以上住人岛屿11个;面积大于1km2的海岛有58个,面积大于10km2的16个;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3.举世罕见的深水岸线。

舟山港域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有54处,总长282km,占全省的55.2%,全国的18.4%,其中水深15m以上岸线198.3km,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7.9km。舟山港域深水岸线中现已开发利用的约120km,尚未利用的有160多km。54段适宜开发的岸段中,41段尚未开发利用。舟山港域航道畅通、港池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有可通航15万吨级船舶航道13条、通航30万吨级船舶航道3条。有锚地50处,锚泊作业面积达390km2,其中可锚泊10万吨级船舶锚地有20个,锚泊30万吨级船舶锚地有5个。港池受群岛环抱,水深浪小,少淤不冻,综合建港条件十分优越,能满足第六代、第七代集装箱船和大型油轮、大宗散货船舶及更先进船型的通行和靠泊,是我国建设大型现代化深水港的理想港址。

二、舟山建设国际物流岛的总体方案。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是“三基地一城市”,即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建设国际物流基地,打造国际物流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亦是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战略重点。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建设国际物流岛的总体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港航强省”和“以港兴市”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港航科学发展这一主线和转型升级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快“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港口项目的科学布局和建设;进一步加大港航联动和结构优化调整力度,促进航运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港航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港航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港口目标,凝聚共识、狠抓落实,为推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国际物流岛建设、促进舟山港航物流新一轮发展。

(二)功能定位。

舟山国际物流岛的功能定位为“一枢纽三基地”。

“一枢纽”即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国际枢纽港。舟山港口功能应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港工业、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保税、旅游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等多种功能,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资源节约、安全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国际枢纽港口,打造亚太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岛。

“三基地”即建成中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基地、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

(三)发展基础和目标。

基础:去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舟山港航事业踏上了一个崭新台阶。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2亿t,达2.21亿t,比“十五”末增长144%,年均增长19.5%;沿海运力保有量超过400万载重吨,达403万载重吨,比“十五”末增长121.4%,年均增长17.3%;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泊位达到41个,比“十五”末增长141%。

目标:到20xx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t,船舶运力规模达800万载重吨,万吨级泊位达70个以上,建成一批专业化大宗商品物流园区,大宗商品年交易额突破20xx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

三、舟山国际物流岛建设重点。

“十二五”是舟山港口开发建设继往开来的关键五年,也是舟山港航物流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的五年。“十二五”期间,舟山港航物流工作主要将围绕“加快开发、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三条主线展开,着力建设大港口、大平台和大基地。

(一)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大港口,夯实现代港航物流业发展基础初步预计,到“十二五”末舟山港域铁矿砂吞吐能力可达1.6亿t以上,油品仓储能力可达2500m3以上,煤炭吞吐能力可达1亿t以上。“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六横、衢山、马岙、定海、老塘山、泗礁等港区建设。

1.坚持规划导向,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今年3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已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面临新的形势和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市积极调整思路,强化规划,并通过顶层设计来提升港航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目前,市政府5月初已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舟山市港航物流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舟山市现代航运业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联合评审,进一步明确了港航物流和航运业发展方向。

年初,委托中交上海三航运编制《舟山港航物流园区布局总体规划》,4月委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编制《舟山港域主要货种吞吐量预测》、《舟山构建国际石油交易中心方案研究》两个专项课题报告,加强市场调查研究与分析,为港航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加大港航物流招商力度,进一步提升发展动力对全市港口岸线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确定全市重点港航招商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港航物流招商项目库。进一步理清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以国内外大型港航企业为主攻方向,集中精力抓大型项目引进。加大舟山港航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舟山港航品牌效应,增强舟山港航吸引力。

3.全力以赴推进港口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舟山港口产业“十二五”我市布局建设的大型港口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约30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一是要大力推进续建项目建成投产。“十一五”期结转续建项目8个,它们分别是武港凉潭岛铁矿石中转码头一期;舟山光汇石油储运基地一期;万向(岙山)石油储运项目一期;舟山纳海油污处理(油品储运、贸易)项目;老塘山五期(堆场及附属工程);大浦口集装箱码头项目(二期);中石化册子岛油库二期及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天禄能源储运基地(二期)。二是要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

浙能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二期;岱山木材项目;国电进口煤项目;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六横棕榈湾燃料乙醇新能源项目;中石化燃料油基地;世纪太平洋液体化工基地二期;孚宝油品化工码头罐区项目;新港3万吨级公用码头;老塘山五期码头扩建工程;木岙集装箱码头一期;六横集装箱码头项目;金塘连海船舶燃料油供应油库项目。

4.继续加快港口公共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1)规划建设条帚门航道;双屿门进港航道;长涂东进港航道;蛇移门进港航道;衢山港区公共航道等5条航道。总投资约10亿元。(2)规划建设衢山南锚地;长涂南、北锚地;东霍山锚地;虾峙门北锚地;五虎礁扩大锚地;舟山无动力船舶防台系泊锚地八处等6处锚地。面积12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亿元。

(二)推进转型升级,建设大平台,实现中转式物流向商贸型综合物流转变。

1.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进港贸联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是一个集交易、信息、金融、物流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是依托中转发展贸易,非常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十二五”期间要以贸易交易为核心,推进有形与无形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和壮大铁矿石、煤炭、油品、粮食、化工品、钢铁等一大批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现货贸易,期货交易交割,物流分拔配送,电子商务等物流增值服务。形成大宗商品物流增值、集装箱物流增值、临港产业物流增值、现代高端港航服务四大体系。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宗物资集散地和物流增值服务集聚区。争取到“十二五”末,大宗商品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

2.建设港口与航运协作大平台,推进港航联动进一步加快发展沿海、江海联运和国际航运三大运力,充分发挥政府在实施港航联动中的主导和调控作用,加快提升民营船队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重点港口企业的港航联动承诺机制,加强港航联动组织,协调力度,在项目前期洽谈和协议中,优先明确舟山航运企业的运输份额,并积极做好部分在建重大港口开发项目的货源争取工作,为航运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充分发挥国资港航骨干企业作用,牵头联合有关民营航运企业组建适航船队,与港口项目开发运作相配套,加强物流对接,提高舟山港域吞吐货物的本土化运输比重,增强港口发展对航运业的带动力;坚持开放合作,加强港航合作伙伴体系建设,鼓励舟山港航企业和有关资源供应商,货主企业,物流企业等采取合资,合作,联营和互相持股等方式开展战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依托港口和大宗商品交易优势,积极稳妥发展国际航运,加快舟山航运国际化进程,力争到“十二五”国际航运运力达到60万载重吨以上。

3.建设港航物流业与临港工业互动对接平台,促进港工联动利用舟山地扼长江出海口的有利物流区位条件,依托长江流域和华东沿海对大宗物资的强劲需求,进一步扩大舟山重点港区的货物堆存和仓储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临港保税区,保税库等建设,增强舟山港储运配置物流功能。把港口发展与腹地工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舟山港口资源优势,利用大宗物资在舟山港大进大出的条件,大力发展配矿,洗煤配煤,精细化工,粮油加工等大宗物资加工配送产业,形成辐射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船舶修造,水产加工,船用机电,港口机械等体现舟山优势,具有舟山特色的临港工业,为港航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三)优化项目布局,建设大基地,加快港航物流集聚发展。

1.加快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促进物流发展区域集聚进一步做好全市物流园区的布局与规划,分批建设若干物流园区。(1)进一步完善金塘岛疏港公路建设,依托大浦口和木岙集装箱项目,建成金塘港区综合物流园区。(2)依托浙能集团六横煤炭基地和东白莲永晖洗煤项目,建设六横港区长三角国际煤炭交易物流园区,开展国内外煤炭贸易。(3)依托世纪太平洋、天禄、纳海、光汇、中石化(册子)等项目,在舟山本岛西北部建成石油化工交易物流园区。(4)引进国内外大型粮食供应、贸易商,扩大粮食的贸易加工,在老塘山打造国际粮油中转储运与加工贸易物流园区。(5)依托上海柘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岱山木材加工项目,发展木材、建材贸易,建成年处理进口木材200万立方的舟山木材建材加工物流园区。(6)依托鼠浪湖矿砂中转储运基地,建设包含保税功能的国际性综合物流园区。以此为中心,把蛇移门煤炭,黄泽山、双子山油品,小巨山木材等纳入该综合物流交易园区,拓展园区经营种类和服务范围。(7)依托洋山北侧围垦区域开发,建设洋山国际综合物流园区。

2.加快港航cbd建设,促进港航物流服务集聚努力争取外资航运金融、保险和法律机构的地区总部、业务总部等落户或迁移舟一是港口企业投资建设资金来源困难。随着国家金融政策收紧,港口企业的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港口企业发展。

二是物流转型发展举步艰难。发展港口物流是推动长江港口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但长江港口物流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港口发展物流面临着诸多困难,受长线投资、发展与短期效益之间矛盾,长期规划与短期人才需求矛盾等许多因素制约。

三是长江港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步增加,用工压力也随之加大,招工难、留不住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物价上涨过猛,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不断地挤压着公司的利润空间。

浅谈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整个物资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有影响,同时还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合格率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做好相应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了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成功事例提出了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优化措施以及煤矿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措施。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所需的物质往往十分复杂,其采购物资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矿企业生产的整体质量,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化,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的工作也显得愈发重要[1]。文章围绕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以及物流管理为中心,分意义、问题、措施三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帮助煤矿企业做好自身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工作,促进煤矿企业发展,以下是具体内容。

浅谈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论文

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是现代煤炭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对于企业物资采购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从煤炭企业的实际出发,详细的阐述了物资采购管理的作用,并分析了煤炭企业物资供应及采购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规范煤矿物资采购和物流管理的对策。

加强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内部的物流水平,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目前煤炭企业的发展来看,其企业内部的物资采购成本在不断的下降,尤其是其物资采购管理关键环节――原材料采购。要提高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不但要从物资计划与管理、采购人员的文化理论和专业素质,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物流制度管理。煤炭企业要重视物资采购工作和物流工作的有机结合,利用企业的物流优势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崛起,再加上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对煤炭行业的冲击很大,很多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锐减,但是作为传统的能源产业,其能源地位依然很重要,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煤炭的依赖度依然很大。对于煤炭行业,其物资供应网络涉及面大,并且工作量较大,如何降低煤炭的成本是煤炭企业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降低成本的关键是煤炭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加强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关键是加强物流采购管理,并提升企业内部的物资流通管理。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物资供应和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物资供应采购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有:

1.物资供应及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要求的不匹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低,管理水平有限,同时也存在着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基层的市场调查不足,采购数据不全面、不科学,从而造成采购物资供不应求或者积压现象,很难保证物资采购供应的经济效益。

2.对采购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煤炭企业的采购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由于在物资供应采购的实践工作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造成责任的落实不明确,缺乏可以操作的监督机制,在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

3.物资供应及采购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物资供应采购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矛盾,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和合作意识,造成在工作中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而部分采购监督管理工作没有遵照工作规范,尤其是下属的单位,工作人员分散,编制不统一,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升级革新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对供应商的管理重视不够。

煤炭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其产品供应商的选择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很多产品供应商没能及时的和煤炭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当前我国的部分煤炭企业没有充分评估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对于物质的综合考察不到位,只注重价格因素,造成企业的采购成本偏高、物质质量低,难以在竞争中展现其企业硬实力,物资的采购和供应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瓶颈。

三、规范煤矿物资供应及采购管理的对策。

1.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

提高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供应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首要的工作就是从工作人员入手,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管理队伍。采购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等等,同时还要转变员工的采购理念,不能只局限在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另外,要加强企业的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经典企业的采购案例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其从业能力。

3.提升企业的效益,最关键的就是控制物资采购供应的成本。首先,在企业物资采购和供应中进行比价采购,比较同等价格物资的质量,同等质量的物资比较价格的方式;再者严格控制价格,节省物资采购的开支,提高企业利润;最后,对于所需物资进行详细地市场调查,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

5.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采购外部环境,对采购渠道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多通道的采购管理方式,同时要净化渠道;其次,在原有物资采购渠道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渠道,适当的更新现有渠道,及时掌握物资采购渠道的最新消息;最后,要设置监督部门,严格监督物资采购过程,从采购计划的制订开始,到采购物资的使用结束,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6.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健全配套法规。

7.完善采购制度,健全配套的法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工作的相应规章和目的,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和任务指标;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采购法》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物资采购合法的进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

8.注重现代科技,完善供应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广泛使用,计算机不但能够处理相关的信息资讯,为管理者提供共享资源来了解市场的行情,而且把传统的工作方式数字化,通过电脑来管理报表制作、库存、出入库、损耗等数据,也便于企业进行查询、整理、分析。

物流在物资供应和采购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流系统能够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在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的同时,也要重视企业的内部物流系统管理工作。

1.优化生产供应物流。

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煤炭所需物资的集中采购,但是依然存在着采购分散、权限分散、物资供不应求或者积压的发生,其物流系统完全没有达到现代化物流管理的要求,还需提升其现场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因此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建设,挖掘物流资源的能力,提高运转效率。

2.供应和生产物流改革。

为了实现供应物流的全面优化,尤其是供应和生产物流的改革,要重新布局经营管理体制,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建立现代化的采购、仓储与配送体系,为集团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全面的供应物流服务。各煤矿企业物资公司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管理创新,构建营销网络渠道,追求市场占有率。

3.精细设计物流计划。

在制定物流计划时,要合理的实际物流计划,要考虑到春运和暑运的高峰期影响,合理的调度社会物流资源,根据物流作业季节性的特征,改进物流设备和设施,提升其运输和装卸能力,提高物流效益。此外在可以吸纳企业的资金,改造企业的物流体统。

4.发展综合配送物流。

随着铁路交通设施的完善,要尽量选用物流成本较低的运输手段。另外,要增前企业的规模效应,提升科学的运行机制,在建立并完善功能齐全的配送体系。部分企业煤矿分布较为分散,配送体系可以解决其原材料与配件的需求,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五、总结。

总之,随着煤矿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应当从自身的物资采购工作入手,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企业物流系统的建立,配合物资供应系统的工作,共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浅谈物流货损货差预防管理论文

1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升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并相应拓展实践能力。因此,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必要性。

2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高校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操作性,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性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3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综观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状况,不难发现实践教学依然属于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高校依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层面上。尽管目前企业对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社会也急需应用技术型物流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目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整体实践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周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跟踪回访,发现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评价较高,但学生普遍理论功底好、实践技能差,所具备素质与社会、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吻合度不高。究其原因,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设计;实践课时偏少;实践内容单一,软件模拟实习比重大,实操比重小,缺乏整体性;实训设备匮乏,没有货架、叉车等专业的物流设备;毕业实习流于形式等。

4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总体安排。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就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注重实践环节的效果,力求通过大学期间的综合培养实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增强技能的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力求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即某些专业核心理论课程讲授结束之后,及时安排相应的配套实训,使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专业知识,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物流管理专业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开设《专业认识实习》、《物流企业调查》、《运输与配送实训》、《企业资源规划模拟》、《物流管理综合设计》等相应的专业实习。

《专业认识实习》的开设,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专业培养方案,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深入实体企业参观学习,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规划和专业就业前景。《物流企业调查》是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该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周边诸多企业物流运作情况进行调查,培养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周边企业的物流发展状况及水平有一定认识,了解物流行业当前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能更深刻体会社会竞争的现实和残酷以及物流行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运输与配送实训》以现代物流实训操作规程为准则,旨在提高学生物流运作的相关职业技能。通过该环节实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从理解、设计到运用的一体化思想;通过解决相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企业考察和体验,使学生深入了解运输与配送业务的各项操作环节和操作岗位,并直观地了解物流企业运输与配送的运作流程,提升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企业资源规划模拟》通过分角色模拟制造型企业运作流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思想,并充分理解管理过程中团队精神的体现、共赢理念的培养、诚信原则的坚持和职业定位的思考等,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具备扎实的物流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填补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的不足,凸显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特色。《物流管理综合设计》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工作岗位并为之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流管理综合设计》实践课程可以拓展为整个一学期,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个环节。校内实习环节可以分为供应链管理方案设计和第三方物流模拟实训两个模块。供应链管理方案设计是通过组建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商模块、制造商模块、分销商模块、零售商模块),让学生体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模块功能,掌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内容与流向,构建起对供应链设计和运作流程的基本认识,进一步体会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软件模拟实训主要基于第三方物流软件平台进行,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实训练习,学生可以具备系统、完整、具体地完成一个第三方物流项目所需的工作能力,以及信息收集处理、方案比较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任务和自我检查评价能力,为校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校外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在前三年学习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走进实体企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从事物流信息化操作、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增强实践工作能力,弥补理论教学的欠缺,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5提升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更好地保障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凸显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特色,独立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课堂学生管理评价与心理的指导策略的论文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无论是对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刻影响.随着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悲剧的发生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和伤害.而如何阻止或是预防这些悲剧的不再发生成为社会、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洛个高校也已经逐渐开始行动:。

2.1心理安全教育现状。

2.1.1心理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随着近几年大学生恶性的事件的增加,高校逐渐意识到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池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而心理安全教育便是其中一部分.然而高校安全教育过程却存在落于形式化的现象裸堂上的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不能深入到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将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从为通过课程考试就算是结束了这使得教育效果不能够深入人心,学生也很少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还是选择自我逃避,不能勇敢的面对现实而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2.1.2心理安全教育设施不够完备.在师资队伍上面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是由某一职能部门或者辅导员来担任的这一人群很少是科班出身池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培训,这无疑会对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影响;心理安全教育多停留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只是对现实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需要相关的仪器或设施来完成心理测试等工作,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用这些工具作为教学用品.

2.1.3心理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进行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浓厚兴趣.自从高校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逐渐进入课堂;高校内学生社团也经常采用展板宣传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但是仅仅靠这些方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将此种宣传的真正意义所在,即使有学生有心理问题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予以解决这将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形式大多大于实质.

2.1.4心理安全教育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段有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教育机制理论教学结束后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分析,只是教学而没有成果检验这使得课程设置成为一种虚构.

2.1.5心理安全咨询工作开展效果不佳.即使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安全咨询中心,然而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主动去进行心理咨询,学生们的心理安全教育意识还不够到位面对问题时还是选择自我承受这使得心理安全咨询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更是望尘莫及.

2.2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融合。

鉴于当前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将心理安全教育融合在高校基层学生管理中成为一种必要的并且将会是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很多高校正是在这样做.

2.2.1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多、距离感小.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主要是指辅导员,离开了父母的大学生们突然失去了依赖感,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迅速找到感情的寄托而除了同学之外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比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多一些.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得学生减小戒备心理、放下心理负担更容易坦诚相待、敞开心扉.当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他更愿意跟有亲和力的辅导员诉说这也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者通过劝诫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2.2.2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更详尽.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对问题了解的程度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解决速度,因为这使得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上的益友措助于他们工作的方便性他们可以通过寝室走访、班长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到每个学生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他们能更快掌握情况,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这详尽的了解迅速找到问题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而这些恰恰都方便于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

2.2.3基层学生管理者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对于心理教育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管理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因为人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早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经验总结为基础的不管中外都是如此.在教育管理工作迅猛发展的今天经验总结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克服了自身许多缺陷或局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层学生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使得他们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管理经验.而很多心理问题是具有相似性的对待相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利用经验来更快捷、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2.2.4基层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开班会、谈心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这使得对这个敏感话题的提出没有那么突兀和尖锐,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不会让他们感觉这种教育是遥不可及的、不关乎于自己的问题.谈心等这种带有关心色彩的方式可以去除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的生硬感和距离感她们也可以参用开展文化活动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欢乐和交流对于平时内向、自卑、自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利器.

总之,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厂个好的基层学生管理者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预防悲剧的发生,而一个完善的心理安全教育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也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这种融合不仅是对课堂教育不足的一种弥补也将会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浅谈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论文

在新时期,随着国家供给改革的进行,以及我国煤炭企业的固步自封,发展上逐渐的止步,致使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发展出现了瓶颈,尤其是在物资采购和物流管理方面问题逐渐突显。首先是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进而管理水平也不高,从而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满足企业所需;其次是采购工作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物质管理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在其监管机制上处于不健全的状况之下;再者是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的管理机构不合理,设置的部门很多,但是存在着很多权益重叠的问题;最后是对于物质供应商的管理程度不足,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地合作关系,致使采购的成本过高,难以在企业运作中提高运作经济性[2]。

首先需要强化对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让物资管理人员能够符合煤炭企业相关工作的实际所需,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行严谨性;其次需要有效的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降低成本是提升利益的主要措施,因此在采购上可以使用竞标制,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再者还需要强化物资采购渠道的管理力度,进而为煤炭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采购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开拓新的渠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大限度上降低采购风险;最后需要完善物资采购的相关制度,完善其配套的相关法规,制定出明确的相关制度,进而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制进行作业,同时还需要对目前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以充分的重视,能够在物质供应上实现信息化的建设,进而提升物资供应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3]。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生产物流给以优化,实现集中式的采购,进而一次性的物流,提升企业物流运作的效率;其次要进行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合理改革,对现有的企业物流体制给以重置,提升企业已有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现代化的储存配送的体系;再者需要精细化的物流计划,在物流技术编制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如春运、节假日等情况都要考虑其中,并且对现有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给以性能上的提升,使其装卸和运输的能力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从而提升单位物流的进行效益;最后要发展综合性的配送物流,随着国家铁路线路的不断增加,应该在物流选择上更多的选择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此外还要应用科学技术建立功能完善的物流体系,保障煤炭企业的物流作业顺利运行。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和物流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同时又是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份工作,需要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做好该方面的工作,才能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现阶段的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着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对于采购工作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的管理机构不合理以及对于物质供应商的管理程度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其物资采购上需要采取强化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强化物资采购渠道的管理力度、完善物资采购的相关制度等措施,在物流管理方面需要采用对生产物流给以优化、进行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合理改革、精细化物流计划、发展综合性的配送物流等措施来实现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质量的提升,值得在实际运作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益新。基于j2ee平台的面向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1(20):21—23。

[2]赵丽。煤矿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10(9):280—281,282。

[3]薛小鑫,田芳。煤矿企业供应体系物流管理模式建设探析[j]。中州煤炭,,12(1):106—108。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分析的论文

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的推动下,我国农产品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并与各大超市签约了冷链物流合作合同,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鞍山是我国南国梨主要产地之一,在促进鞍山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鞍山南果梨为例,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背景、发展进程,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争议与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结合鞍山当地实际情况与南国梨产品特性给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对策。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多汁,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