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乡村振兴方面党课讲稿(通用17篇)
党课是党员党性锻炼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党课学习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活动安排,今天我来到这里与xx村的各位党员同志学习交流,我很荣幸,也十分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优势,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好黄桥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
一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更加注重促进乡村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标准进一步提高,部署也更为明确。应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去年年底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标志着乡村发展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乡村不再被视为发展的短板,而是发展的要素之一。同时,将乡村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战略安排相对接,进一步凸显了乡村发展的重要地位。各级党委、政府也一直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地位,扎实推进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得到持续加强,为我们谋划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赢得了主动。但从发展大局来看,目前我们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在新的发展时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黄桥,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们要从发展最迫切的环节突破,切实将“三农”工作中的短板拉长、缺项补齐、弱点做强,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三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党在新时代的重要执政使命就是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黄桥而言,2017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0元,仍比泰兴市低630元,比全省低318元,贫困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也达到了20%,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一块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作为革命老区乡镇基层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脱贫攻坚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任务、作为必须抓好的大事,敢于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做好扶贫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事关党的执政使命和初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去谋划和推动,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类推进。前不久,中央已经审议通过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细化实化了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了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形成了今后5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框架。镇党委、政府也将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我们要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长短结合,加强系统谋划的同时,以群众认同为标准,立足当前,突出重点,一个一个地解决具体问题,一年一年地完成既定任务,一步一步地实现阶段目标。
1.打造有品牌更有品质的新农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整体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效率,推进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打响品牌,抓好特色发展。扩大组培实验室培育的品种,在多肉植物组培的基础上,培育草莓、火龙果等种植户需要的新品种。积极推进万亩林果基地的提档升级和“三化”树种种苗圃基地建设。努力把“润蜜葡萄”“祁巷香荷芋”“润黄蔬菜”“小龙河油桃”打造成省内知名果蔬品牌。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用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的平台,建好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增加农特产品电商销售。要积极引导经营者解放思想,要善于找“需求点”,认真策划高端果蔬礼品开发;要乐于找“创新点”,嫁接互联网,通过二维码,实现过程追溯管理,提升用户体验;要热衷于找“诉求点”,激励黄桥烧饼企业加强研发,开发新品种、创新冷链物流、探索即开即食包装等,更大范围走进超市。二要做强品质,抓牢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巩固省级菜篮子基地创建成果,积极发展合心、浩堡、勤丰、南垈、新洋、南沙、陈桥等设施蔬菜基地和翁庄、陈桥、南垈水产养殖基地。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建立快速检测站,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三要提升品位,抓实融合发展。树立“大农业”的概念,做好“接二连三”的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稳定粮食生产供需链,加速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全面推广水稻机插秧,提升粮食优质品率,拉长农副产品加工链,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排头兵”企业,重点发展面粉、挂面、精米等加工产品,争创省级、泰州市级龙头企业。要挖掘生态旅游价值链,依托祁巷和果园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全力加快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进度。
2.建设有风貌更有韵味的新农村。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要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期盼,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打造农村优美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要立足整治,改善村庄面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项民生工作。我们要始终把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大搞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五整治、三提升、一建设”的要求,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镇村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农村水环境、国省干线公路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村庄规划设计水平、集镇和副中心管理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二要着眼宜居,提升生态质量。要把绿化、亮化、美化作为优化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得力措施,建设文明靓丽、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要紧扣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整体设计规划,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杜绝乱建乱占现象,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统一和谐的农村庄院建设新格局。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在道路两旁和房前屋后栽花种树,加快农村道路亮化力度,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风光。特别要落实好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注重生态治理,推动河道水质持续好转。要认真抓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工作。三要彰显特色,打造靓丽风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手段,管理是重点,机制是关键。要注重总结、培植典型,大力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要坚持连片推进、抓重点、出亮点,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做到典型引路、示范扩面,以点连线、连线成面,实现“点”上精彩、“线”上风景、“面”上靓丽。
3.培育有前途更有作为的新农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在发展中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一要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培育,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度扩大规模经营。要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引导返乡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等人才到农村创业,充分发挥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二要坚持促改革与惠民生并重,提升幸福指数。要在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将集体资产转化为股份,固化到户,量化到人。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实行“定产定量、盈余分成”。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形成打工就业拿“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股份合作分“股金”、自主创业挣“现金”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福利等公共设施网络体系,提高农村便民服务、养老、医疗、幼教等服务水平,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对于养老服务,大家可以搞些探索,由村统一配建食堂,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饭。三要坚持大多数与极少数并重,深化脱贫攻坚。围绕“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抓好“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应用,完善基本信息,规范动态调整,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要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通过产业项目扶、扶贫基金助、合作组织带、机关党员联、培训就业促、公益岗位帮等多种形式,加快推动贫困户发展经济、上岗就业、改善生活。开展健康扶贫补充保险,提升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因病致贫低收入农户支出性贫困问题。确保新一轮建档立卡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累计脱贫率90%以上。
4.塑造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新秩序。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一起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硬,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农村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广大基层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强化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合理设置产业发展型、民生服务型、促进和谐型等“功能型”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由“组织覆盖”向“功能提升”发展,引导党员在推进共同致富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作用。二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以德治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以自治为核心,实现乡村治理有力。要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村民自治试点,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不断提高基层自治水平。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广大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着力提升农民法治素养。城市社区要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提升社会治理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继续巩固“三资”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成果,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三要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利用村部现有资源,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好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十个一”文明创建细胞工程,选树先进道德典型,培育乡土文艺人才,开展新乡贤评选,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坚持党员带头,干部引领,积极推动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真正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1、要在组织领导上下“真功夫”。党员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思考,切实提高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要围绕全镇总体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规划计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要切实履职尽责,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服务好“三农”工作,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推进,取得预期成效。要迅速调查,深入摸底,有针对性地研究措施、推进工作。
2、要在宣传发动上“求实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要认真贯彻市委要求,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既抓好整治措施的落实,着力美化农村环境,又主动参与、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要充分调动基层村组和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每个片区都要注重培植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引路人、带头人。广大干群要广泛开展宣传引导,集中群众智慧,发动群众参与,真正激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3、要在综合保障上“真到位”。把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制定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各个方面。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资源下沉,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切实做到有力有序。尤其是在投入上,既要优先保障、重点倾斜,也要科学谋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有阶段性的效果,也要有可持续的能力,真正把资金用在发展最迫切的地方、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农村工作局、财政局、纪委要切实强化对村(社区)投入行为的审核把关、督查管理,不能不顾一切盲目投入,不能借乡村振兴之名增加债务。
4、要在督查考核上“动真格”。大家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意识,强化大家的大局意识,认真研究考核意见,对照全年各项任务,在全体村干部中实行严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镇效能监察领导小组要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各个层面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进行不间断效能监察,并定期通报,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振兴乡村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今天,有幸与x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村民们,大家好!时隔三个月再次回到我们xx村,一是来看望大家,二是根据市委的工作安排,围绕乡村振兴与大家交流。为什么选择乡村振兴这个主题?一是因为国家战略安排。众所周知,今年是消除贫困的坚决胜利之年,包括中央、省委、市委在内,我们各级党组织都在努力消除贫困。决战消除贫困的目标实现后,我们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乡村振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定消除贫困的座谈会上指出消除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求继续推进全面消除贫困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实际先做,积累经验。xx村的基础条件很好。我认为我们应该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实际上先做,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在前列。二是乡村振兴关系到平民的切身利益,大众关心。党的政策具体落地如何,效果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也是征求基层干部大众意见的形式,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和问题,欢迎提出。如果能当场回答解决,当场回答解决,当场无法解决,我们要带回问题,通过相关程序解决,维持大众利益。三是我们xx村的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新的更高要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与其他兄弟公司相比有学习参考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计划下一个发展。
今天的党课我说了三个内容。一是增强自信,主要认识到现在的形势,把握发展机会,激发干事创业的精神,二是党建的领导,推动发展,主要讲述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什么作用,三是基层党建本身应如何加强,实现打铁还需要自己硬。
正确的时和国家的政策。刚才,乡村振兴是我们的国家战略,也就是下一步党和国家要集中精力抓住的大事,这是我们最大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我们国家,只要党决心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做什么,就没有办法做到。这是党领导的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在党的指导下,在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内初步抑制疫情的蔓延势头,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将当地每天的新病例控制在一位数以内,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取得武汉防卫战、湖北防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并且连续几次局部地区的集体疫情消灭战,在夺取了全国疫情对策的重大战略成果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国内生产总值从第一季度的同下降了6.8%,第三季度增加了4.9%。环顾世界,风景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与超大国美国相比,截至10月25日,全美报告了新冠肺炎确诊862万例,死亡22万例。相比之下,谁的制度更能集中资源为人民谋福利,结果显而易见。因此,我们说四个自信是有充分依据的。
在乡村振兴方面,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乡村振兴是战略定位、目标任务、重大时间节点,与实现两百年的历史使命高度一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战略安排。具体来说,省里不仅制定了战略计划,还制定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绩效评价方法。什么意思,干部的表现如何,要看为乡村、村庄做了多少实事,优先晋升。不仅如此,还从人才、金融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我们xx的支持政策进一步细分,大致分为财政支持方式(把国家的钱花在刀刃上)、统一利用农村土地(解决发展用地问题)、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我们的老百姓有自己的营业生涯)、支持农村产权要素的流动(帮助大家把资源变成钱)、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让我们的农民使用高科技)、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利用我们的自然环境)、支持农村电器商(卖掉我们的产品)、发挥国企的领导作用作用因此,请相信有党中央的决心和决策配置,有从上到下的优惠政策。只要我们做得好,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地利是xx的优势,xxx的优势。关于xx的地利,我们必须跳出xx看xx。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优势和方向。我们不能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只在这座山里。总书记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xx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成本。我们xx村是国家级的美丽的传统村庄,必须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到目前为止,也有发展民宿产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的村民,具体如何操作,前景非常广阔。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乡下旅行,如何吸引人是你这个村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他地方可能会吸引周边市县和省内的游客,xx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市场在全国乃至世界。在xx省内,xx村在省会主城区周边,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易于利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吸引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利用周末等短假休闲度假。因此,我们有发展旅游业的好条件。在其他产业中,也可以使用xxx、xxxx这种东风。目前已有81个开工项目,未来将有更多、更优秀的项目落地。如何利用这些项目,发挥我们地区的优势,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分汤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退一步,即使不参加产业项目,做相关服务也是个好选择。年轻的时候,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很多人去淘金热,最终并不是每个淘金热的人都很有钱,但是当地提供食品和水的人、住宿的人、挖金矿的铁锹等各种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人,需求大幅度增加赚了很多钱。大家要有这种意识,不能保护金山,还过着痛苦的生活。
人和是我们干部的大众。干事创业,关键在于人。我们共产党人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庆油田、红旗渠、98抗洪,都是干部大众与恶劣的自然条件、自然灾害斗争取得胜利的生动典范。刚才分析了我们xx村的天日地利,其馀的只要我们干部的大众思考,用力,一定能取得成绩。实践证明,xx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而且在大众中有威信,村党支部连续3年被海口市委组织部评为四星基层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xx同志连续15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的xx村大众有意识、素质、追求进步、追求。以前,工作队相继与省、市、区63家公司合作开展党建共同建设和共同管理,累计筹集各种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和资金251.8万元,为xx村做了35件好事,都是真的。我们经常谈论政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样的好事以后要多做。因此,我对我们的干部大众有信心,你们自己也有信心。
今天是主题党课,刚才宣传了党的政策,分析了现在的形势,通过党的建设发展,实现了乡村的振兴。
必须解决和谁一起去的问题。毛主席对政治有减少敌人,减少自己的人的简单说明。因此,村里的党建工作是否开展,要看平民是否跟进。首先,必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解决思想根源问题。人的精神总是需要归宿,意识形态的阵地不占领就会占领别的东西,不想在田地里种野草,最好的办法是种植自己的作物。党的领导人首先是政治领导人、思想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加强党员、大众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大众自觉抵抗腐烂落后的文化侵蚀。只有大众相信党的理论,才能认同党的主张,在行动上自觉地和党一起去。因此,我们的宣传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不仅要宣传党的渠道、方针、政策,还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推广。宣传不能以形式流动。要接近人们的生活,使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防疫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普及机会,学习危机,选择宣传载体。同时,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不仅要灌输,还要坚实,使平民实惠是很重要的。为什么相对落后地区的信教大众很多,有些原因是农村的基础医疗保障跟不上,老百姓怕生病,寻求各路仙人。革命战争时代,为什么人们支持红军和解放军,重要的因素是分配土地。因此,只有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才相信你,跟着走。让老百姓直观地感受到党为老百姓做了什么好事和事实,拉近党群的距离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其次,必须以明确的目标、路线领导。只扛着乡村振兴这个词的旗帜,不能让老百姓自愿和你一起去。具体的目标是吸引人,具体的路线、方法是可行的,明确的时间表是可以相信的,这是考验领导水平的。因此,可以考虑制定发展计划,像安民通知一样让大众知道我们打算做什么。发展计划一方面可以与上级战略计划对接,一方面可以用具体的项目、事项承担上级政策红利,在我们xx村开花结果,另一方面统一村本级资源和事项,实现象棋布局,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制定发展计划也要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只有群众真正参与制定,意见有效吸收,推广时才能积极配合。(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乡村振兴的微观规划制定,当地居民参与规划制定,成为农村地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模式。例如,英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安排下水道,如何安排公共交通等事项,需要与当地居民充分沟通的日本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会员单位联合会议机制,广泛协调各方面的诉求,合作社负责人等不同主体参与农业农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这些都值得参考。)最后,要用生动的语言打动人。如果大众想跟进,就必须说大众能理解的话。毛主席说:我们是革命党,为大众工作。如果不学大众的语言,就做不到。他在实际工作中也这样做,把难以理解的语言变成了容易理解的大众语言。例如,把废除结婚金,反对买卖结婚变成妻子不需要钱,把反对虐待孩子变成大人不能打孩子,把废除债务变成不能借土豪的钱还钱等。这样改变的话,大众一听就知道了。现在干部宣传党的政策也不能上下。用公文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应对大众,必须学会翻译。乡村振兴战略,xxx建设中有这么多名词,我们干部首先要彻底理解内容,加深理解,把党的惠民政策翻译成为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大众具体去哪里,想跟进。
第二,要解决带干的问题。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实干才能把计划图变成实景图。我们xx村有x多人口,x名党员,建设xx只靠党员是不行的,必须全村共同努力。党员必须先领先,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有风险的事情也不能让大众冒险,这是共产党员先驱队的性质决定的。年初疫情严重时,上海张文宏医生在网上印刷了屏幕。他把所有职场的医生都换了,换成了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因为共产党员在宣誓时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困难。张医生的做法之所以印刷屏幕,是因为大众对党员有期待,党员面对困难,大众继续工作。其次,我们必须把它拿走。
众发动起来,这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美军事实力相差悬殊,而且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为什么能够战胜敌人,除了志愿军作战英勇外,还因为我们的党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了,把方方面面团结起来了。相反,9.18事变前,关东军才1万多人,而东北军将近20万人,日本人为什么敢动手,主要策划者之一板垣征四郎看透了当时的中国只是分散部落的集合,根本不具有现代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大到一个国家是这样,小到一个村也是这样,要想干好工作,就不能仅靠党组织或党员单打独斗,而要点燃群众热情,把大家聚集到周围,带着大家一起干。
三要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首先,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发展地方经济,少不了“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勇气,但在具体实施层面,还要“捡软柿子捏”。xx村要谋划发展,首先要考虑我们对比其它村落有什么优势,哪些赛道竞争对手比较少,然后再整合优势资源、抢占发展先机。这项工作不是哪个个人或企业能承担的,必须靠我们的党组织。比如,我们有万人xxx的民俗,能不能依托文化节融入商演、小吃、观光等商业元素?相对内地而言,xx历史文化资源较少,但我们xx却有xxx和吴xxx这个稀缺的文化元素,能不能挖掘一下xx的功绩设立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吸引党政军民学各单位前来参观?类似这些都可以思考。其次,要稳妥推进,防范风险。怎么搞旅游、做生意,可能村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外行,项目付诸实施前,要充分论证,谋定后动。刚才汇报时提到,工作队先后携手省、市、区63家单位开展党建联手共建和齐抓共管,我们的项目要怎么搞,可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必要时也可以到科研院所登门拜访,村里面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有服务行业经验,也可以搞个座谈集思广益。实施时也尽量不要搞大面积上马,可以先搞个试点看看。先期试点可以采取合伙的形式,因为大家投的都是血汗钱,搞合伙可以分散风险,成功了大家都高兴,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至于伤了元气。这方面党员可以带头,增强大家的信心。最后,要广拓销路,把投入变现。这个问题虽然放在最后讲,但却是在谋划项目之初就应当充分考虑的,大家的一番忙活最终要落实在收入的增长上。酒香也怕巷子深,近来有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助力乡村经济搞起了直播带货,我们虽然不一定要照着样做,但可以借鉴思路。当前互联网经济正盛,以前我们旅游都是到一些传统景点,现在年轻人到外地习惯先打开手机,看看网上的排名。因此也导致了两极分化,“网红”景点、饭店人气爆满,排大长队,默默无名的地方更加无人问津。因此,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此外,现在消费升级是潮流,我们可以在品质上稍微提高一点、超前一点,这样既可以摆脱低端的价格竞争,也可以加附加值,提高利润率。当然,以上都是我关于“怎么干”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同志们身处一线,对于具体怎么干更有发言权。
一要抓好班子建设。xx村的班子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取得过很多荣誉。有关班子建设的具体要求,我在这里不多讲了,建议同志们认真读读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历久弥新,堪称经典,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还要严格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要求,把班子建好。这里我仅就集体领导谈一点理解。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目的是促成群策群力。支部委员仅仅较好地完成了承担的具体任务,这只算做到了“群力”,如果局限于此,就是把自己等同于了普通党员。一个村子3000多人,村子的发展千头万绪,仅靠书记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支部委员要把自己的职责和身份更多体现在“群策”上,要在党建的方法、思路上贡献更多智慧,在乡村建设上多出主意。(一个好汉三个帮,不仅是我们共产党,古代开国帝王成就事业其实也是集体智慧。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几次关键决策都是听了别人出的主意:一是郦食其建议夺取陈留县;二是张良劝说封韩信为齐王;三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张良、陈平劝说趁机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四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
二要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村干部和党员来说,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放心上,把群众的利益当自家的利益维护好,大家思想上要绷紧这根弦。比如,乡村振兴战略、xxx建设有很多优惠政策,我们党员干部心里都要有本帐,哪家哪户什么情况、可以享受什么红利,哪个村民符合什么条件、可以争取下什么扶持政策,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群众可能对政策了解得不及时、理解得不深不透,我们党员干部都要主动上门讲解,帮助进行申报。什么叫“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说上级的惠民政策到了群众跟前不能戛然而止,要让符合条件的群众真正享受到。这是“脑勤”,此外,对于群众的事还要“腿勤”。村干部官很小,但在本村就是大的官。没什么事情,群众可能不找你,但一有事情,在群众心里,你就是他们的主心骨。邻里矛盾、生产生活遇到困难等大事小情都要来找你,上级方方面面的工作也要找你,只有经常跑东家到西家,接待上边,安排下边,磨破嘴跑细腿,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因此,作为村干部,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事务的“大管家”,当成村民的“贴心人”,这才是正确的角色定位。三要坚持廉洁自律。农村基层干部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名村干部,要自觉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评价袁绍时说过一句话叫: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太贪婪,太注重物质方面的东西,否则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在座的各位虽然身处农村一线,手里权力不大,但干的事业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xxx建设,一个也不小。当干部最大的收获不是物质利益,而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后的成就感,这一点大家必须清醒。因此,必须做到洁身自爱,不被物役,廉以养德,坚守做人的情操不动摇,才能用好权,掌好权,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许多反面典型警示我们,任何形式的权钱交易,只能葬送自己,葬送我们的事业。古人讲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廉可以使我们明志,可以使我们气壮,廉是一个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都应当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是各方面资源将回流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推动城市和工业反哺、回馈“三农”,根本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如果说现阶段资源从城市流向农村还是涓涓细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四)实现“建管运养”一体化。除出行外,农村公路已经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运输功能,如物流、客运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公路使用寿命,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效用,把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统筹考虑,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同志们:
按照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要求,今天给大家进行一次统一集中培训。前期围绕给大家讲什么,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思来想去,还是围绕我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给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总体上级要求高、群众期盼高、战略意义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举全镇之力集中攻坚,需各级干部担当作为,需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党委有责任把意义讲明白、把任务讲清楚、把担子压肩上。下面,根据镇党委研究的意见,给大家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大幅增加而优质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优农业结构迫在眉睫。二是城乡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加快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三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大量富余转变为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比较普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三农”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谋划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写入党章,必将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
种植单纯的粮食作物,而是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三产融合“新六产”;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农村居民将上楼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保留下来的村落有景、有水、有乡愁,老年人像生活在花园里一样安度晚年;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提高,邻里融洽、尊老爱幼、妻贤子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一动不动”等不良习气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村级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地痞、流氓、无赖、宗族恶势力无处藏身,基层微腐败治根治本,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渠道拓宽,年年领分红,家门口挣钱养家,不再奔赴他乡就可以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同志们,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上这些美好图景不是空谈,这是新时代交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通过一代接着一代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镇围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足了功夫谋思路,确定了“党建引领、融合发展、要素支撑”三位一体,“内生动力、外部助力”两处发力,“乡村振兴前曹样板”一个目标,“三二一”工作思路。党建引领,就是将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把我们的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融合发展,就是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城乡空间融合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融合改善,用新理念、打破旧思维、推动新发展;要素支撑,就是强化人才、民生、政策三个要素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以上三个方面构成我镇推动乡村振兴的总体框架,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必须整体推进。内生动力,就是充分挖掘本土人才和在外人才的潜在资源,鼓励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形成内生动力;外部助力,就是确立全新的招才引智思维,把方向瞄准大企业、大院所,借助外力促振兴,通过内外两方面共同发力,形成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前曹样板”的工作目标。
同时,我们下足了气力搞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破题上路,中天玫瑰、唯一水产两个项目已经成功落户;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掀起热潮,前李村办起了正喜园家庭农场、大孙寨组建了绿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小张村成立了无人机飞防俱乐部、西马村搞起了西红柿种植基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正确的方向、较好的开局。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推动土地向合作社集中实现量变。20**年,我们在郑庄村试点开展了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承担了很大的压力,郑庄村试点满两周年,整体运行良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探索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全镇***个村庄领创办了合作社,入社面积达到了1万亩。两年来,通过先进村庄的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积累了应对各类风险的宝贵经验,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成功的,样板经验是成熟可复制的。如果大家现在再有“谁干谁傻谁受累,多干不如少干,干事不如混事”的想法,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对得起干部这个身份、党委对你的信任、群众对咱的期待,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作为一个村干部的必答题。下一步要由分管领导牵头,对没有开展的村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看看到底是不是村干部的原因没有开展,如果是,那就把他放到“再教育党小组”来处理。在这个问题上,镇党委政府的计划是,五年内,围绕合作社开展培育“四个100”:成立100村党支部领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万亩土地整合;吸引有头脑的农民成立100支为农专业服务队,为合作社经营提供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承接100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双招双引使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大专院校积极对接,并承接科研成果转化;注册***个农产品商标,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引领作用,瞄准“高品质”和“超有机”,把前曹镇打造成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可以说,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找到了突破口,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推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调整实现质变。千百年来农民难以脱贫致富,根本原因是农业的小农户小生产小作坊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市场体系距离远,不可能致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找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这种发展模式。打个比方,农民过去的生产方式,如同一个小舢板在家门口的小水塘里面划一划,翻了可以拉起来;如果要到大江大河甚至海洋里去,他没这个本事,得靠大船把他带到大江大海里去。这个大船,就是我们的市场主体。现在让农民买一张船票,搭上你这艘船,到大市场的广阔天地里面去,这样农民就致富了,农村就致富了。对此,结合现在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计划五年内,在全镇拿出2万亩土地发展农业特色种植,一手抓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百花齐放、龙头企业落地生根的产业发展燎原之势。一是要注重在和市场对接中发展产业。不要认为我们自己吃黄瓜、豆角、西红柿,就认为市场上只能卖黄瓜、豆角、西红柿。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加强与更多农业现代化企业的强强合作,发展更多的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要注重在打造品牌中发展产业。要种植新品种,立足现有嘉欣草莓、春之恒盆栽蔬菜、簸箕张蝴蝶兰等特色种植,在已组建合作社村庄探索种植糯玉米、西红柿、玫瑰等经济作物。要采用新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采用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积极进行“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发展新业态,在现有鸣店、西马大棚西红柿,春之恒盆摘菜、嘉馨草莓采摘的基础上,推进实施好西马庄村西红柿嘉年华乡村旅游项目,提升好春之恒、嘉鑫“一棚多样,四季采摘,吃住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为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要注重招引龙头企业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发展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就是指一产农产品种植基地,二产流水线加工厂,三产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最大销售效益。因为1+2+3等于6,1x2x3也等于6,所以又叫“新六产”,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实现新六产,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从以前的注重工业项目,更加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现实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他们有市场、有技术、有资金,单靠我镇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原始积累较少,很难带动群众增收、开创工作亮点。下一步,在这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立足于我镇区位交通区位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植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速升级。
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5、对创办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每个给予5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6、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民宿、文创等美丽经济的,协议期在五年以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的,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7、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家乐,协议期在三年以上,取得工商执照和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证,成功创建省高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8、对市民下乡租赁农村空闲农房,开办民间博物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创办农村实体书屋开展农民阅读活动,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9、对符合以上条件要求的回乡创业项目,优先安排各类涉农优惠资金的使用。对回乡创业的个人或企业员工,给予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基本保障。10、对引进项目的村庄“两委”干部,在年终考核中进行加分,并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优先进行评先树优。每个村回去以后都要开展一次在外人才、能人大户的调查摸底,每个村建一个回乡创业的微信群,镇上建一个总的微信群,宣传镇党委政府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全镇掀起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热潮。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对于我们乡镇这一级而言,国家以往实施的战略,相对离我们较远,但乡村振兴战略的“舞台”就在我们乡镇、就在我们的村庄,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就是在座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机遇抓住了,就是前曹历史上的“功臣”,机会错过了,就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就会辜负组织重托、人民期望。为此,我们要全镇一盘棋,突出抓好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三支队伍建设,舞龙头、带龙身、摆龙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前曹镇落地生根。
(一)领导班子,当好龙头引领振兴。一要坚持分线作战、全线推进的工作机制。书记、镇长牵头抓总,其他班子成员分别独挡一面,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工作计划和全镇乡村振兴推进会议部署要求,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乡村振兴工作。二要坚持主动担当、敢闯敢试的工作作风。班子成员本事要强起来,当“施工队长”,善于把方向、出思路、提措施、严管理,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所在,时刻思考谋划分管工作。肩膀要硬起来,当“冲锋队长”,敢于承担、敢于面对、敢于问责、敢于担责。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只要是有利于全镇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推动,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幸福,就要带头谋划、带头创新,冲在前面,干出成绩。落实要狠起来,当“督导组长”。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计划、会议部署等重大决策,班子成员要带头抓好落实,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要加强督导,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下狠手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三要坚持创新创造、协同作战的工作方法。要在分线作战的基础上做好结合的文章,探索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和移风易俗结合、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结合等多种工作模式,形成最大推进合力。要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树立精品意识和一流目标,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执行、高质量完成,每名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都要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工作亮点。
分批组织开展对标学习,瞄准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艰苦奋斗工作精神三个方面的学习,每个部门每名机关干部,都要明确一个对标学习的目标,学真本领,学真本事,立足岗位,干出成绩。二要树立先进模范典型,激发比学赶超的干劲。继续开展“每月之星”评先树优活动,对部门负责人、中层干部要比成绩、比担当,注重其在全县各业务战线工作成绩的考核,加班加点忙忙碌碌不代表先进,敢争第一、能拿第一才算先进。对普通干部比贡献、比作为,注重其在本职工作、重点工作中工作贡献的考核。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评选大会,旗帜鲜明的表彰优秀机关干部,优先安排优秀干部到县直部门进行交流学习,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为干累活、打硬仗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事创业的干部受尊重、得实惠。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下面是查字典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振兴乡村专题党课讲稿。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
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
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
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
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
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
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
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
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
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
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
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
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
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
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
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今天,我围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呢?我想,针对我们同富村而言,当前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目的就在种出好的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使种植结构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顺应市场规律。今后种什么品种,农民朋友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市场急需什么,大家就种什么。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规律,改变靠天吃饭的境遇。其次,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推进“三减”进程,也就是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要带领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多种植无公害、高质量的农产品,转变靠农药化肥砸产量的观念。这几年的粮食市场证明,产量高农民的收入不一定高,重要的还是看品质,要鼓励大家精耕细作,多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卖上好价钱,鼓起钱袋子。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比如,xx。第三,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真正认识到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卖不出让人满意的好价格,农民增加收入就有难度。品牌意识必须树立,这种思想不能断,要致力于培树品牌。比如,xx。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农民最关心的土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告诉农民朋友,土地这个饭碗还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我们就要认真做好土地文章。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种地,咱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产量,保证土地高效率利用。那么土地流转了我们农民做些什么呢?可以搞其他产业,这样把地承包出去,我们可以获取土地承包红利,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家好的政策,“两免一补”这些补贴,咱们就富了,增收的途径就宽了。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经营,让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获取分红,如果是村集体带头干、领着干,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xx。三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已经写入了党章,说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的优势,xxxxxx。
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辛苦,同富村驻村工作队是省派工作队,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能够呆得住、沉得下、接地气,能够在村里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打成一片,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可以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大家就都能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也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成效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们抓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识别、宣传政策、完善档案,应该说做的很到位,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不能单纯的从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帮助,不能够单纯的“输血”,帮钱帮物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根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积极地谋划产业,让贫困户都能够依附在产业上,都能够有固定的收入。一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扶志方面,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联干部和乡村党员作用,加大农村致富典型的培养,通过典型引路,找准脱贫产业路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打消顾虑,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在扶智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全覆盖,彻底改变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同时,针对现在有的贫困户出现了攀比逐利心理,大家要带着感情、耐住性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让政策顺利实施。二要抓实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现在看靠政策兜底是兜不住的,仅有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产业方面多做功课,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xxxxx。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好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也要利用扶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施策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我们要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分类施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关心贫困群众的冷暖,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质量确实有提升。就拿咱们同富村来说,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群众,在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各级政策基础上,还要为他们研究一些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保障。耕地少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咱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四要抓强驻村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可以说,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比如,xxxx。驻村工作队还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要注意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带头组织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真正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前,咱们村xxxx。现在来看,党支部这个班子实现了脱胎换骨,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在老百姓当中威信也比较高,这是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下一步,一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当前村“两委”马上要换届了,要大力的宣传换届的精神,村“两委”班子要放下思想包袱,配合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把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及时传达给党员和群众,做到人人皆知。要注重培育好的致富带头人,支持鼓励有学识、年轻的、懂经营、会技术、有爱心的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两委”班子选举,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把老百姓认可、拥护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两委”核心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村“两委”换届,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一说选举就“他是我亲属、我得选他”,首先大家还是出以公心,考虑到全村的发展,认真思考这个人当了村干部以后,能把咱们村带到一个什么方向去,能不能让村里发展,能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这些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尽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二要抓好党员队伍管理。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多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把村里党员都组织起来,每年还要发展新党员,增加新的血液。要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主动研究破解农村“猫冬”问题,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增收,聘请党校教师、农业专家、科技学者到村里讲解技术、讲政策,研究致富门路,切实变冬闲为冬忙、变冬冷为冬暖,解决村民精神空虚问题,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为农村发展致富奠定基础。在党员管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了。比如,xxxx。三要切实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这方面,上级研究了很多有效的载体,比如,xxxx等,还得持续坚持住,把它用好。你们也有一些好做法,值得推广。比如,xxxx,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再比如xxxx,这些都为我们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平台,咱们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用活用好,广大党员一定要积极参与,为打造我们美好幸福的同富村不懈奋斗。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实现乡村振兴,保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条件。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取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但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构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物资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侧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乡村文化包括物资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资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形。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气力,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衣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换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出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非常眷恋、对生擅长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酷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一)“有效衔接”是重要历史交汇期的重大战略性对接。
脱贫攻坚目标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振兴目标是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更好发展。实现“有效衔接”,既是脱贫地区精准扶贫方略向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变,又是脱贫地区走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因素。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根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应清醒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服务短板突出、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非常重。此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消灭了贫困,事实上,在消除绝对贫困后,相对贫困现象将长期存在。缩小农村低收入群体同其他群体收入差距,科学应对相对贫困问题,是“十四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新征程上,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继续支持和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等主要原则。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系统总结和梳理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并应用于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中,各地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如财政扶贫资金的整合机制、土地跨区域交易机制、选派第一书记、派驻驻村帮扶队、对口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必须注重总结和梳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做法,把那些好政策、好制度、好办法借鉴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把过渡期内需要延续的倾斜支持政策明确下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对脱贫攻坚期内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举措,要在乡村振兴阶段安排好后续工作。同时,在乡村振兴中,要对脱贫攻坚中出现和遗留的问题给予解决。如:过度输血导致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对政策的福利依赖严重、产业扶贫“短平快”导致缺乏竞争力、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续生计和社会融入问题、为脱贫花费的高昂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以及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或贫困户与贫困边缘户之间因政策不均产生的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在乡村振兴阶段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进行解决。
(三)推进减贫战略由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型。
脱贫摘帽后,只是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阶段仍存在大量的相对贫困问题,因此贫困治理的任务必须转移到以治理相对贫困为重心的轨道上来。脱贫攻坚时期以解决绝对贫困为主要任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瞄准对象,以大规模投入、超常规帮扶、特惠性政策支持为标志的减贫战略,在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必须实现有效转换。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减贫战略,应该转向更加注重宏观性的经济社会制度调整,更加注重把减贫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来实现,更加注重减贫治理的区域性和整体性,更加注重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更加注重贫困边缘人口、低收入人口、农民工等贫困治理问题,更加注重病、残群体的社会保障兜底,等等。要根据不同情况对相对贫困的低收入群体精准施策、综合施策,从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医疗、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予以扶持。
(四)以重大项目作为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和手段。
项目认真梳理、归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的项目要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项目继续实施,有的项目要提档升级纳入乡村振兴的项目,有的项目则要根据情况安排退出。应将脱贫攻坚项目库与乡村振兴项目库进行有机整合,实行统一管理、调度,做好衔接承续。
(五)加强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的衔接。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时期可借鉴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激发市场、主体、要素的活力。在领导体制上,乡村振兴中应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工作机制上,应继续实施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下一级党委和政府向上一级报告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进展情况,并进一步探索研究解决相对贫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同时,应总结完善省、市、县领导定点包干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县领导定点联系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应不断研究出台和完善组织保障、资金投入、人才支撑、工作推进、责任落实、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制度,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较为成熟完善的考核机制,将其科学灵活地运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考核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
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路径与方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准确把握“巩固”、“拓展”、“有效衔接”的内涵要求,以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生活等为重点,推动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互动互融的良性循环,真正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实现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一)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是“有效衔接”的关键。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是引导“有效衔接”的主要原则。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由之路。要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脱贫攻坚通过整合各种涉农、扶贫财政资金和引入社会资金为农村注入资金要素,乡村振兴则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结束后,应将原投入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和新整合的涉农资金,统筹用于乡村振兴,设立乡村振兴专门的“资金池”,确保农业投入总量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乡村振兴阶段,要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理念,继续走“涉农投入统筹整合、金融投入财政撬动、社会投入政府激励”的路子,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实行资金投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匹配。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是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意见》明确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调整完善跨省域交易政策。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大型搬迁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开创高质量发展新路。
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意见》明确指出,要“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要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的能力。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调整优化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方式,强化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在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在贫困地区,必须转变传统产业发展的陈旧观念,从过去单一的种养产业扶贫转化到产业融合的路径上来,通过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方式实现产业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村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垃圾清运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统筹推进畜禽养殖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等滥用,治理农村资源污染,在新农村聚居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清洁行动,改善村容村貌。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文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
(四)以党建为引领,加强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
要充分发挥党建促扶贫的“溢出效应”,加快“党建促扶贫”向“党建促振兴”转变,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迈向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在脱贫攻坚期内派驻各地贫困村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包村帮扶干部等,为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发挥了积极的帮扶作用,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阶段实现组织振兴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等内生驱动力,必须以党建为引领加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村民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继续发挥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软约束”作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五)人才衔接是“有效衔接”的根本。
脱贫攻坚完成以后,原来派到乡村去的人才和工作队伍,可考虑适当留下一些就地转化,直接转换成乡村振兴工作队。通过落实好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探索“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培训。实施乡村本土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加快培育新农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技人员到乡村基层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例
按照区委的要求,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讲党课。这堂课的题目是: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干者。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陕西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发布1号文件《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榆阳区编制了《榆阳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我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上级现有相关政策文件和小纪汗镇实际情况,分条细述我对小纪汗镇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一、产业兴旺是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体质导向,增强我镇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围绕产业兴旺,我镇应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1.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布局上,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在投入上,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从路水电气房网和亮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入手,提升全镇基础设施水平。
2.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创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广设施农业,以发展基础较好的大纪汗村为试点,本年度计划建设250个拱形大棚,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芝麻香瓜和无公害有机蔬菜。利用产改成果,整合土地推广绿色高效益的种草产业发展。持续支持苗木、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
3.加快推进牛、羊、猪养殖现代化。发展养殖业,我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组织、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引入以白绒山羊、西蒙特尔牛、“杜八黑”为主的优良品种,倡导无污染、规模化、节约型的分区集中养殖模式,发展壮大养殖业。
4.打造以“小纪汗”冠名的知名品牌,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若干,打造以“小纪汗”冠名的地区知名品牌。
5.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沙漠公园、农业观光、矿区体验”自驾一日游路线。小纪汗位于榆林城西北23公里,榆乌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感受大漠风光,领略蒙汉文化,体验矿区生活的绝佳之地。通过举办“沙漠音乐节”、蒙古木华黎墓地活动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游客体验质量,打造乡村旅游强镇。
二、生态宜居是关键,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持续改善我镇人居环境,大力实施重点道路两侧人居环境整治尾留项目。以美丽农居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我镇人居环境。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统一设计、综合配套的原则进行改建。
2.统筹协调各相关涉农部门,聚焦农村圈舍改造、厕所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争取资金支持,梯次推动农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3.打赢环境卫生攻坚战。通过开展“环境政治我带头”主题党日、“守护美丽家园,我承诺”等活动,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进行全覆盖无盲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三、乡风文明是保障,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通过道德讲堂传承发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走进道德讲堂,感受道德力量,打造“崇德向善,助人为乐”风清气正的乡风。
2.通过举办评选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卫生示范户等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时代新风尚。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实有标准、有设施、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提升服务效能。
4.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将小纪汗镇打造为文明村镇。
四、治理有效是基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体系。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1.抓党建夯实根基,促发展凝心聚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向行政村一级延伸,实现村一级“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探索将能够下沉的办理事项尽可能地纳入行政村政务服务中心,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办事”。未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严格实行便民服务带办制度,要求各村干部每月至少无条件为群众办理一件事务。镇政府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为民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设置民政、扶贫、城建、食药、农机、计生、养老、合疗、村财九个窗口办理各类审批服务项目,实现“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操作、一站式服务”的目标。
五、生活富裕是根本,提高乡村农民民生保障水平。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1.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方向,促进土地流转为重点,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的现代产业联合体,完善参股分红,信用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高于扶贫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3.进一步推进规范小纪汗敬老院、10个行政村老年幸福院的运营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本镇无人赡养老人的后顾之忧,实现让全部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目标。
同志们,乡村振兴是我镇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齐心协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深入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我镇乡村振兴凝聚起全镇上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同志们!做乡村振兴的实干者,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各方面资源将回流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推动城市和工业反哺、回馈“三农”,根本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如果说现阶段资源从城市流向农村还是涓涓细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建设记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今天,我围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呢?我想,针对我们同富村而言,当前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目的就在种出好的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使种植结构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顺应市场规律。今后种什么品种,农民朋友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市场急需什么,大家就种什么。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规律,改变靠天吃饭的境遇。其次,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推进“三减”进程,也就是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要带领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多种植无公害、高质量的农产品,转变靠农药化肥砸产量的观念。这几年的粮食市场证明,产量高农民的收入不一定高,重要的还是看品质,要鼓励大家精耕细作,多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卖上好价钱,鼓起钱袋子。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比如,xx。第三,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真正认识到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卖不出让人满意的好价格,农民增加收入就有难度。品牌意识必须树立,这种思想不能断,要致力于培树品牌。比如,xx。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农民最关心的土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总书记的一席话,告诉农民朋友,土地这个饭碗还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我们就要认真做好土地文章。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种地,咱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产量,保证土地高效率利用。那么土地流转了我们农民做些什么呢?可以搞其他产业,这样把地承包出去,我们可以获取土地承包红利,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家好的政策,“两免一补”这些补贴,咱们就富了,增收的途径就宽了。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经营,让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获取分红,如果是村集体带头干、领着干,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xx。三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已经写入了党章,说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的优势,xxxxxx。
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辛苦,同富村驻村工作队是省派工作队,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能够呆得住、沉得下、接地气,能够在村里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打成一片,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可以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大家就都能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也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成效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们抓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识别、宣传政策、完善档案,应该说做的很到位,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不能单纯的从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帮助,不能够单纯的“输血”,帮钱帮物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根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积极地谋划产业,让贫困户都能够依附在产业上,都能够有固定的收入。一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扶志方面,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联干部和乡村党员作用,加大农村致富典型的培养,通过典型引路,找准脱贫产业路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打消顾虑,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在扶智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全覆盖,彻底改变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同时,针对现在有的贫困户出现了攀比逐利心理,大家要带着感情、耐住性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让政策顺利实施。二要抓实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现在看靠政策兜底是兜不住的,仅有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产业方面多做功课,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xxxxx。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好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也要利用扶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施策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我们要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分类施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关心贫困群众的冷暖,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质量确实有提升。就拿咱们同富村来说,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群众,在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各级政策基础上,还要为他们研究一些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保障。耕地少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咱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四要抓强驻村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可以说,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比如,xxxx。驻村工作队还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要注意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带头组织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真正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前,咱们村xxxx。现在来看,党支部这个班子实现了脱胎换骨,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在老百姓当中威信也比较高,这是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下一步,一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当前村“两委”马上要换届了,要大力的宣传换届的精神,村“两委”班子要放下思想包袱,配合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把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及时传达给党员和群众,做到人人皆知。要注重培育好的致富带头人,支持鼓励有学识、年轻的、懂经营、会技术、有爱心的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两委”班子选举,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把老百姓认可、拥护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两委”核心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村“两委”换届,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一说选举就“他是我亲属、我得选他”,首先大家还是出以公心,考虑到全村的发展,认真思考这个人当了村干部以后,能把咱们村带到一个什么方向去,能不能让村里发展,能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这些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尽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二要抓好党员队伍管理。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多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把村里党员都组织起来,每年还要发展新党员,增加新的血液。要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主动研究破解农村“猫冬”问题,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增收,聘请党校教师、农业专家、科技学者到村里讲解技术、讲政策,研究致富门路,切实变冬闲为冬忙、变冬冷为冬暖,解决村民精神空虚问题,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为农村发展致富奠定基础。在党员管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了。比如,xxxx。三要切实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这方面,上级研究了很多有效的载体,比如,xxxx等,还得持续坚持住,把它用好。你们也有一些好做法,值得推广。比如,xxxx,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再比如xxxx,这些都为我们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平台,咱们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用活用好,广大党员一定要积极参与,为打造我们美好幸福的同富村不懈奋斗。
今天,有幸与下楼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xx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
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
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
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
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
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
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
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
即年初目标承诺制。
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
季度督查谈心制。
年末述职评议制。
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
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
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
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
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_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
党课有利于科学总结我们党开展党课教育的经验,把握党课教育的规律。我们党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课教育同步进行了90多年。我们党开展党课教育的思想,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今天,我围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呢?我想,针对我们同富村而言,当前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目的就在种出好的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使种植结构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顺应市场规律。今后种什么品种,农民朋友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市场急需什么,大家就种什么。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规律,改变靠天吃饭的境遇。其次,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推进“三减”进程,也就是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要带领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多种植无公害、高质量的农产品,转变靠农药化肥砸产量的观念。这几年的粮食市场证明,产量高农民的收入不一定高,重要的还是看品质,要鼓励大家精耕细作,多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卖上好价钱,鼓起钱袋子。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比如,xx。第三,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真正认识到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卖不出让人满意的好价格,农民增加收入就有难度。品牌意识必须树立,这种思想不能断,要致力于培树品牌。比如,xx。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农民最关心的土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告诉农民朋友,土地这个饭碗还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我们就要认真做好土地文章。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种地,咱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产量,保证土地高效率利用。那么土地流转了我们农民做些什么呢?可以搞其他产业,这样把地承包出去,我们可以获取土地承包红利,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家好的政策,“两免一补”这些补贴,咱们就富了,增收的途径就宽了。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经营,让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获取分红,如果是村集体带头干、领着干,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xx。三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已经写入了党章,说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的优势,xxxxxx。
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辛苦,同富村驻村工作队是省派工作队,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能够呆得住、沉得下、接地气,能够在村里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打成一片,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可以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大家就都能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也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成效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们抓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识别、宣传政策、完善档案,应该说做的很到位,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不能单纯的从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帮助,不能够单纯的“输血”,帮钱帮物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根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积极地谋划产业,让贫困户都能够依附在产业上,都能够有固定的收入。一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扶志方面,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联干部和乡村党员作用,加大农村致富典型的培养,通过典型引路,找准脱贫产业路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打消顾虑,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在扶智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全覆盖,彻底改变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同时,针对现在有的贫困户出现了攀比逐利心理,大家要带着感情、耐住性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让政策顺利实施。二要抓实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现在看靠政策兜底是兜不住的,仅有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产业方面多做功课,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xxxxx。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好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也要利用扶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施策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我们要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分类施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关心贫困群众的冷暖,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质量确实有提升。就拿咱们同富村来说,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群众,在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各级政策基础上,还要为他们研究一些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保障。耕地少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咱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四要抓强驻村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可以说,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比如,xxxx。驻村工作队还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要注意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带头组织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真正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前,咱们村xxxx。现在来看,党支部这个班子实现了脱胎换骨,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在老百姓当中威信也比较高,这是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下一步,一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当前村“两委”马上要换届了,要大力的宣传换届的精神,村“两委”班子要放下思想包袱,配合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把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及时传达给党员和群众,做到人人皆知。要注重培育好的致富带头人,支持鼓励有学识、年轻的、懂经营、会技术、有爱心的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两委”班子选举,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把老百姓认可、拥护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两委”核心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村“两委”换届,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一说选举就“他是我亲属、我得选他”,首先大家还是出以公心,考虑到全村的发展,认真思考这个人当了村干部以后,能把咱们村带到一个什么方向去,能不能让村里发展,能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这些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尽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二要抓好党员队伍管理。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多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把村里党员都组织起来,每年还要发展新党员,增加新的血液。要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主动研究破解农村“猫冬”问题,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增收,聘请党校教师、农业专家、科技学者到村里讲解技术、讲政策,研究致富门路,切实变冬闲为冬忙、变冬冷为冬暖,解决村民精神空虚问题,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为农村发展致富奠定基础。在党员管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了。比如,xxxx。三要切实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这方面,上级研究了很多有效的载体,比如,xxxx等,还得持续坚持住,把它用好。你们也有一些好做法,值得推广。比如,xxxx,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再比如xxxx,这些都为我们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平台,咱们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用活用好,广大党员一定要积极参与,为打造我们美好幸福的同富村不懈奋斗。
同志们:
今天是我们xxx村的党员同志们欢聚一堂的日子,我们一同共商xx村发展大计。在座的各位是xx村的关键少数,作为这一关键少数群体,我们是不是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来推动我们村的大力发展?今天我与各位交流的题目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在此我想与大家交流二个方面的意思。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时间节点。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即三个重要的目标任务:
(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些重要进展包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等。
(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决定性进展包括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等。
(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中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习总书记在2017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8年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都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乡村不能衰败。
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这是已被各国实践证明了的规律。但是,世界各国的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各不相同,在现代化过程中人口城乡分布的格局和变化必然有很大差别,因此不能简单对别国的经验照抄照搬。提出振兴乡村,绝不是不要城镇化,也不是要把城乡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引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格局及其变化。
我国的实际是什么?一是人口众多。2020年年底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13个,其中亚洲7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菲律宾;非洲2个: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北美洲2个:美国、墨西哥;南美洲1个:巴西;欧洲1个:俄国。这13个国家中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两个。但是,美国总人口4.2亿,不足我国的零头;日本总人口2.2亿,不足我国的十分之一。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体的人口都加在一起,大概是10亿人,远远少于我们国家的总人口。二是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过大,绝对数量也大。按常宁的比例估算,我市约xxx万人口,城镇人口不足xx万,那么我国农村人口近10亿,接近甚至超过80%。三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在经济上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发展得快,农村发展得慢;城市发展得好,农村发展得没那么好。更为严重的是,农村的经济虽然发展了,但很多好的东西正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比如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淳朴的乡风。40年前,我国的农村虽然穷,但村容是整洁的,村貌是绿色的,夫妻是在一起的,邻里之间是融洽的;夏天可以看到萤火虫,冬天准时会下雪;孩子是父母带大的,父母是孩子在赡养。现在呢?房子建好了,常年闲置;山里是黄色的,房前屋后却长满了青苔;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甚至是自然成长起来的;老人更是自成一体。
因此,我国是人口超过14亿的国家,要如何实现现代化,这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当然也没有现成的经验。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必然逐步减少,有些村庄也会因各种原因而逐步消失,但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更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城乡之间只有形成不同功能的互补,才能使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健康推进。因此不管城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乡村都不可能被消灭。我国的特殊性则在于人口总规模巨大,即使乡村人口的比重降到30%以下,但总量仍将达到几亿人。有着几亿人生活的地方怎么能不把它建设好?如果城乡差距过大,怎么能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因此,实现乡村振兴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必然要求。
2、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乡村必须振兴。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的增速会适当放缓,但对发展的质量要求会更高。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也必须跳出在高增长时期形成的思维惯性,主动适应这种变化。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2.35%,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约1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有2.3亿农业户籍的人口虽已在城镇居住和生活,但尚未落户城镇。按“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1年年底,将有1亿已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城镇。但这同时也表明,现已进城的农业人口中,多数人到2021年年底还不能在城镇落户,何况今后还会有农业人口陆续进入城镇。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正如总书记讲的那样: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反映在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滞后上。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相比较。“生产发展”变为“产业兴旺”,“生活宽裕”变为“生活富裕”,“村容整洁”变为“生态宜居”,“民主管理”变为“治理有效”,其内容更加全面丰富,目标也更加宏远,可谓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这当然不是简单的字面变更,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场全面变革。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起点。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所在。
一要强化党员意识。意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反应,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东西。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不刻影响着人的行为。党员意识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一种角色意识、身份意识。什么角色、什么身份应该树立什么意识。家庭角色如此、社会角色如此、政治角色更是如此。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干部要有干部的样子、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我们村里的党员非常不错,大部分有强烈的党员意识。时时处处表现出党员的样子,发挥着党员的作用。值得我学习和尊重,在此我向各位致敬!但少数党员角色识不强。对入党誓词、入党初衷忘得干二净。不带头发展经济、不帮助周围群众、不按时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支持村两委工作。
二要适应时代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象战争年代要出生入死,不象纯农业年代需要“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不象物质溃泛的年代,要你口中不吃去接济周围的群众。但新时代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了,渠道更广了。提供资金、信息、平台,关心别人,调解矛盾,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带头服务村级中心工作,支持村两委工作等等都是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要准确把握内涵。对照乡村振兴的内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发现党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拜请各位党员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长,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我相信有在座的少数关键的先锋作用,有村两委的正确领导,有xx村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xx村的xxxx年注定是不平凡的,xx村的明天注定是美好的。
谢谢大家!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今天,有幸与x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一)“有效衔接”是重要历史交汇期的重大战略性对接。
脱贫攻坚目标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振兴目标是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更好发展。实现“有效衔接”,既是脱贫地区精准扶贫方略向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变,又是脱贫地区走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因素。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根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应清醒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服务短板突出、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非常重。此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消灭了贫困,事实上,在消除绝对贫困后,相对贫困现象将长期存在。缩小农村低收入群体同其他群体收入差距,科学应对相对贫困问题,是“十四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新征程上,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继续支持和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等主要原则。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系统总结和梳理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并应用于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中,各地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如财政扶贫资金的整合机制、土地跨区域交易机制、选派第一书记、派驻驻村帮扶队、对口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必须注重总结和梳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做法,把那些好政策、好制度、好办法借鉴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把过渡期内需要延续的倾斜支持政策明确下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对脱贫攻坚期内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举措,要在乡村振兴阶段安排好后续工作。同时,在乡村振兴中,要对脱贫攻坚中出现和遗留的问题给予解决。如:过度输血导致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对政策的福利依赖严重、产业扶贫“短平快”导致缺乏竞争力、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续生计和社会融入问题、为脱贫花费的高昂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以及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或贫困户与贫困边缘户之间因政策不均产生的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在乡村振兴阶段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进行解决。
(三)推进减贫战略由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型。
脱贫摘帽后,只是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阶段仍存在大量的相对贫困问题,因此贫困治理的任务必须转移到以治理相对贫困为重心的轨道上来。脱贫攻坚时期以解决绝对贫困为主要任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瞄准对象,以大规模投入、超常规帮扶、特惠性政策支持为标志的减贫战略,在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必须实现有效转换。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减贫战略,应该转向更加注重宏观性的经济社会制度调整,更加注重把减贫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来实现,更加注重减贫治理的区域性和整体性,更加注重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更加注重贫困边缘人口、低收入人口、农民工等贫困治理问题,更加注重病、残群体的社会保障兜底,等等。要根据不同情况对相对贫困的低收入群体精准施策、综合施策,从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医疗、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予以扶持。
(四)以重大项目作为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和手段。
项目认真梳理、归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的项目要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项目继续实施,有的项目要提档升级纳入乡村振兴的项目,有的项目则要根据情况安排退出。应将脱贫攻坚项目库与乡村振兴项目库进行有机整合,实行统一管理、调度,做好衔接承续。
(五)加强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的衔接。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时期可借鉴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激发市场、主体、要素的活力。在领导体制上,乡村振兴中应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工作机制上,应继续实施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下一级党委和政府向上一级报告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进展情况,并进一步探索研究解决相对贫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同时,应总结完善省、市、县领导定点包干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县领导定点联系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应不断研究出台和完善组织保障、资金投入、人才支撑、工作推进、责任落实、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制度,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较为成熟完善的考核机制,将其科学灵活地运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考核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
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路径与方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准确把握“巩固”、“拓展”、“有效衔接”的内涵要求,以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生活等为重点,推动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互动互融的良性循环,真正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实现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一)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是“有效衔接”的关键。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是引导“有效衔接”的主要原则。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由之路。要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脱贫攻坚通过整合各种涉农、扶贫财政资金和引入社会资金为农村注入资金要素,乡村振兴则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结束后,应将原投入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和新整合的涉农资金,统筹用于乡村振兴,设立乡村振兴专门的“资金池”,确保农业投入总量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乡村振兴阶段,要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理念,继续走“涉农投入统筹整合、金融投入财政撬动、社会投入政府激励”的路子,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实行资金投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匹配。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是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意见》明确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调整完善跨省域交易政策。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大型搬迁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开创高质量发展新路。
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意见》明确指出,要“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要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的能力。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调整优化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方式,强化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在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在贫困地区,必须转变传统产业发展的陈旧观念,从过去单一的种养产业扶贫转化到产业融合的路径上来,通过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方式实现产业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村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垃圾清运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统筹推进畜禽养殖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等滥用,治理农村资源污染,在新农村聚居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清洁行动,改善村容村貌。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文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
(四)以党建为引领,加强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
要充分发挥党建促扶贫的“溢出效应”,加快“党建促扶贫”向“党建促振兴”转变,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迈向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在脱贫攻坚期内派驻各地贫困村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包村帮扶干部等,为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发挥了积极的帮扶作用,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阶段实现组织振兴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等内生驱动力,必须以党建为引领加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村民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继续发挥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软约束”作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五)人才衔接是“有效衔接”的根本。
脱贫攻坚完成以后,原来派到乡村去的人才和工作队伍,可考虑适当留下一些就地转化,直接转换成乡村振兴工作队。通过落实好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探索“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培训。实施乡村本土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加快培育新农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技人员到乡村基层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按照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要求,今天给大家进行一次统一集中培训。前期围绕给大家讲什么,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思来想去,还是围绕我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给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总体上级要求高、群众期盼高、战略意义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举全镇之力集中攻坚,需各级干部担当作为,需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党委有责任把意义讲明白、把任务讲清楚、把担子压肩上。下面,根据镇党委研究的意见,给大家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大幅增加而优质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优农业结构迫在眉睫。二是城乡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加快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三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大量富余转变为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比较普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三农”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谋划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写入党章,必将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
种植单纯的粮食作物,而是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三产融合“新六产”;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农村居民将上楼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保留下来的村落有景、有水、有乡愁,老年人像生活在花园里一样安度晚年;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提高,邻里融洽、尊老爱幼、妻贤子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一动不动”等不良习气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村级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地痞、流氓、无赖、宗族恶势力无处藏身,基层微腐败治根治本,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渠道拓宽,年年领分红,家门口挣钱养家,不再奔赴他乡就可以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同志们,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上这些美好图景不是空谈,这是新时代交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通过一代接着一代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外两方面共同发力,形成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前曹样板”的工作目标。
同时,我们下足了气力搞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破题上路,中天玫瑰、唯一水产两个项目已经成功落户;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掀起热潮,前李村办起了正喜园家庭农场、大孙寨组建了绿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小张村成立了无人机飞防俱乐部、西马村搞起了西红柿种植基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正确的方向、较好的开局。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超有机”,把前曹镇打造成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可以说,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找到了突破口,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推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调整实现质变。千百年来农民难以脱贫致富,根本原因是农业的小农户小生产小作坊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市场体系距离远,不可能致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找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这种发展模式。打个比方,农民过去的生产方式,如同一个小舢板在家门口的小水塘里面划一划,翻了可以拉起来;如果要到大江大河甚至海洋里去,他没这个本事,得靠大船把他带到大江大海里去。这个大船,就是我们的市场主体。现在让农民买一张船票,搭上你这艘船,到大市场的广阔天地里面去,这样农民就致富了,农村就致富了。对此,结合现在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计划五年内,在全镇拿出2万亩土地发展农业特色种植,一手抓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百花齐放、龙头企业落地生根的产业发展燎原之势。一是要注重在和市场对接中发展产业。不要认为我们自己吃黄瓜、豆角、西红柿,就认为市场上只能卖黄瓜、豆角、西红柿。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加强与更多农业现代化企业的强强合作,发展更多的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要注重在打造品牌中发展产业。要种植新品种,立足现有嘉欣草莓、春之恒盆栽蔬菜、簸箕张蝴蝶兰等特色种植,在已组建合作社村庄探索种植糯玉米、西红柿、玫瑰等经济作物。要采用新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采用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积极进行“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发展新业态,在现有鸣店、西马大棚西红柿,春之恒盆摘菜、嘉馨草莓采摘的基础上,推进实施好西马庄村西红柿嘉年华乡村旅游项目,提升好春之恒、嘉鑫“一棚多样,四季采摘,吃住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为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要注重招引龙头企业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发展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就是指一产农产品种植基地,二产流水线加工厂,三产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最大销售效益。因为1+2+3等于6,1x2x3也等于6,所以又叫“新六产”,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实现新六产,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从以前的注重工业项目,更加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现实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他们有市场、有技术、有资金,单靠我镇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原始积累较少,很难带动群众增收、开创工作亮点。下一步,在这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立足于我镇区位交通区位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植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速升级。
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5、对创办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每个给予5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6、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民宿、文创等美丽经济的,协议期在五年以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的,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7、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家乐,协议期在三年以上,取得工商执照和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证,成功创建省高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8、对市民下乡租赁农村空闲农房,开办民间博物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创办农村实体书屋开展农民阅读活动,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9、对符合以上条件要求的回乡创业项目,优先安排各类涉农优惠资金的使用。对回乡创业的个人或企业员工,给予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基本保障。10、对引进项目的村庄“两委”干部,在年终考核中进行加分,并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优先进行评先树优。每个村回去以后都要开展一次在外人才、能人大户的调查摸底,每个村建一个回乡创业的微信群,镇上建一个总的微信群,宣传镇党委政府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全镇掀起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热潮。
生根。
(一)领导班子,当好龙头引领振兴。一要坚持分线作战、全线推进的工作机制。书记、镇长牵头抓总,其他班子成员分别独挡一面,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工作计划和全镇乡村振兴推进会议部署要求,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乡村振兴工作。二要坚持主动担当、敢闯敢试的工作作风。班子成员本事要强起来,当“施工队长”,善于把方向、出思路、提措施、严管理,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所在,时刻思考谋划分管工作。肩膀要硬起来,当“冲锋队长”,敢于承担、敢于面对、敢于问责、敢于担责。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只要是有利于全镇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推动,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幸福,就要带头谋划、带头创新,冲在前面,干出成绩。落实要狠起来,当“督导组长”。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计划、会议部署等重大决策,班子成员要带头抓好落实,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要加强督导,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下狠手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三要坚持创新创造、协同作战的工作方法。要在分线作战的基础上做好结合的文章,探索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和移风易俗结合、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结合等多种工作模式,形成最大推进合力。要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树立精品意识和一流目标,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执行、高质量完成,每名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都要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工作亮点。
分批组织开展对标学习,瞄准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艰苦奋斗工作精神三个方面的学习,每个部门每名机关干部,都要明确一个对标学习的目标,学真本领,学真本事,立足岗位,干出成绩。二要树立先进模范典型,激发比学赶超的干劲。继续开展“每月之星”评先树优活动,对部门负责人、中层干部要比成绩、比担当,注重其在全县各业务战线工作成绩的考核,加班加点忙忙碌碌不代表先进,敢争第一、能拿第一才算先进。对普通干部比贡献、比作为,注重其在本职工作、重点工作中工作贡献的考核。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评选大会,旗帜鲜明的表彰优秀机关干部,优先安排优秀干部到县直部门进行交流学习,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为干累活、打硬仗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事创业的干部受尊重、得实惠。
说,大家要认清新形势,完成好常规性工作任务是最起码的要求,能否带领全村人民组建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才是真本事。三是以村事阳光报告会和规范小微权力清单为抓手,确保清正廉洁好形象。村事公开,是消除村内隐患矛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的有效方法。我们的村干部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工作的格局要再提高一些,不要总是想着给自己人发展个党员,给承包地再续个合同,给自家地多报点小麦直补这些占小便宜吃大亏、违法违纪的事。现在的村干部,要善于利用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规范小微权力清单、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做到事事公开透明,赢得群众信任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乡村振兴正当时,前进的号角已吹响,干事创业的战鼓已擂鸣!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党课讲稿
农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个新时代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大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今天,我围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呢?我想,针对我们同富村而言,当前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目的就在种出好的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使种植结构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顺应市场规律。今后种什么品种,农民朋友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市场急需什么,大家就种什么。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规律,改变靠天吃饭的境遇。其次,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推进“三减”进程,也就是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要带领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多种植无公害、高质量的农产品,转变靠农药化肥砸产量的观念。这几年的粮食市场证明,产量高农民的收入不一定高,重要的还是看品质,要鼓励大家精耕细作,多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卖上好价钱,鼓起钱袋子。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比如,xx。第三,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真正认识到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卖不出让人满意的好价格,农民增加收入就有难度。品牌意识必须树立,这种思想不能断,要致力于培树品牌。比如,xx。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农民最关心的土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告诉农民朋友,土地这个饭碗还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我们就要认真做好土地文章。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种地,咱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产量,保证土地高效率利用。那么土地流转了我们农民做些什么呢?可以搞其他产业,这样把地承包出去,我们可以获取土地承包红利,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家好的政策,“两免一补”这些补贴,咱们就富了,增收的途径就宽了。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经营,让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获取分红,如果是村集体带头干、领着干,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xx。三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已经写入了党章,说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的优势,xxxxxx。
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辛苦,同富村驻村工作队是省派工作队,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能够呆得住、沉得下、接地气,能够在村里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打成一片,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可以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大家就都能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也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成效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们抓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识别、宣传政策、完善档案,应该说做的很到位,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不能单纯的从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帮助,不能够单纯的“输血”,帮钱帮物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根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积极地谋划产业,让贫困户都能够依附在产业上,都能够有固定的收入。一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扶志方面,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联干部和乡村党员作用,加大农村致富典型的培养,通过典型引路,找准脱贫产业路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打消顾虑,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在扶智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全覆盖,彻底改变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同时,针对现在有的贫困户出现了攀比逐利心理,大家要带着感情、耐住性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让政策顺利实施。二要抓实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现在看靠政策兜底是兜不住的,仅有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产业方面多做功课,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xxxxx。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好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也要利用扶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施策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我们要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分类施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关心贫困群众的冷暖,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质量确实有提升。就拿咱们同富村来说,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群众,在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各级政策基础上,还要为他们研究一些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保障。耕地少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咱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四要抓强驻村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可以说,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比如,xxxx。驻村工作队还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要注意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带头组织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真正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前,咱们村xxxx。现在来看,党支部这个班子实现了脱胎换骨,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在老百姓当中威信也比较高,这是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下一步,一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当前村“两委”马上要换届了,要大力的宣传换届的精神,村“两委”班子要放下思想包袱,配合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把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及时传达给党员和群众,做到人人皆知。要注重培育好的致富带头人,支持鼓励有学识、年轻的、懂经营、会技术、有爱心的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两委”班子选举,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把老百姓认可、拥护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两委”核心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村“两委”换届,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一说选举就“他是我亲属、我得选他”,首先大家还是出以公心,考虑到全村的发展,认真思考这个人当了村干部以后,能把咱们村带到一个什么方向去,能不能让村里发展,能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这些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尽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二要抓好党员队伍管理。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多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把村里党员都组织起来,每年还要发展新党员,增加新的血液。要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主动研究破解农村“猫冬”问题,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增收,聘请党校教师、农业专家、科技学者到村里讲解技术、讲政策,研究致富门路,切实变冬闲为冬忙、变冬冷为冬暖,解决村民精神空虚问题,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为农村发展致富奠定基础。在党员管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了。比如,xxxx。三要切实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这方面,上级研究了很多有效的载体,比如,xxxx等,还得持续坚持住,把它用好。你们也有一些好做法,值得推广。比如,xxxx,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再比如xxxx,这些都为我们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平台,咱们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用活用好,广大党员一定要积极参与,为打造我们美好幸福的同富村不懈奋斗。
按照区委的要求,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讲党课。这堂课的题目是: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干者。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x省委、省人民政府x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x市委、市人民政府发布1号文件《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榆阳区编制了《榆阳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我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上级现有相关政策文件和小纪汗镇实际情况,分条细述我对小纪汗镇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体质导向,增强我镇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围绕产业兴旺,我镇应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1.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布局上,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在投入上,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从路水电气房网和亮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入手,提升全镇基础设施水平。
2.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创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广设施农业,以发展基础较好的大纪汗村为试点,本年度计划建设250个拱形大棚,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芝麻香瓜和无公害有机蔬菜。利用产改成果,整合土地推广绿色高效益的种草产业发展。持续支持苗木、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
3.加快推进牛、羊、猪养殖现代化。发展养殖业,我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组织、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引入以白绒山羊、西蒙特尔牛、“杜八黑”为主的优良品种,倡导无污染、规模化、节约型的分区集中养殖模式,发展壮大养殖业。
4.打造以“小纪汗”冠名的知名品牌,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若干,打造以“小纪汗”冠名的地区知名品牌。
5.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沙漠公园、农业观光、矿区体验”自驾一日游路线。小纪汗位于x城西北23公里,榆乌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感受大漠风光,领略蒙汉文化,体验矿区生活的绝佳之地。通过举办“沙漠音乐节”、蒙古木华黎墓地活动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游客体验质量,打造乡村旅游强镇。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持续改善我镇人居环境,大力实施重点道路两侧人居环境整治尾留项目。以美丽农居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我镇人居环境。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统一设计、综合配套的原则进行改建。
2.统筹协调各相关涉农部门,聚焦农村圈舍改造、厕所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争取资金支持,梯次推动农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3.打赢环境卫生攻坚战。通过开展“环境政治我带头”主题党日、“守护美丽家园,我承诺”等活动,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进行全覆盖无盲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通过道德讲堂传承发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走进道德讲堂,感受道德力量,打造“崇德向善,助人为乐”风清气正的乡风。
2.通过举办评选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卫生示范户等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时代新风尚。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实有标准、有设施、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提升服务效能。
4.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将小纪汗镇打造为文明村镇。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1.抓党建夯实根基,促发展凝心聚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向行政村一级延伸,实现村一级“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探索将能够下沉的办理事项尽可能地纳入行政村政务服务中心,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办事”。未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严格实行便民服务带办制度,要求各村干部每月至少无条件为群众办理一件事务。镇政府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为民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设置民政、扶贫、城建、食药、农机、计生、养老、合疗、村财九个窗口办理各类审批服务项目,实现“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操作、一站式服务”的目标。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1.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方向,促进土地流转为重点,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的现代产业联合体,完善参股分红,信用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高于扶贫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3.进一步推进规范小纪汗敬老院、10个行政村老年幸福院的运营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本镇无人赡养老人的后顾之忧,实现让全部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目标。
同志们,乡村振兴是我镇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齐心协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深入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我镇乡村振兴凝聚起全镇上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同志们!做乡村振兴的实干者,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同志们: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不仅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夯实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根基,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进一步彰显了制度优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这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那么,如何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夺取乡村振兴新的更大胜利?下面,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当时我们面对的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不仅贫困程度深,自身发展能力弱,而且大多分散在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在8年攻坚期内,我们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短短8年时间,从温饱有虞到吃穿不愁,从看病、上学有困难到基本医疗、义务教育有保障,从住危房、喝苦咸水到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从坐等救济到自强不息,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贫困地区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伟大成就。
(二)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成功地打破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的“规律”,历史性地实现了绝对贫困清零。2012年年底,我国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用8年时间帮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成功地攻克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贫困人口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往往难以继续下降的世界难题。国际经验表明,当贫困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3%左右时,减贫就会进入最艰苦的阶段。2017年我国接近这个临界点时,党中央及时作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有了这样的战略部署,我国的减贫速度才得以保持。2018年至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仍分别减少1386万人、1109万人和551万人。
(三)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2020年10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全球可能将新增1亿多极端贫困人口。这是世界银行1990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而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出色地答好了抗疫、抗洪两道“加试题”,如期兑现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因此,我们要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汲取脱贫攻坚经验,完成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儿女谋幸福提供了根本遵循。从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步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内容更广,在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衍生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意愿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新时代“为人民”思想,实现新作为。
(二)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统领。“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为最终实现全面脱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百废俱兴,从抗击外来侵略的革命战争,到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力量办大事”始终贯穿其中,可以说,制度优势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大底气,它能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为我们有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利益提供了根本保障。新时期,面对风云变换的形势,唯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战胜各类风险和挑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力量是基础,集中执行才能发挥出洪荒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下好全局一盘棋,集中执行,全力行动,所谓“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就是要在前行的道路上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三)要坚持“精准施策,真抓实干”为途径。实现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我们坚持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受地理环境、人文渊源、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贫困原因不尽相同,因此,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精准定位便于精准施策,才能取得精准扶贫效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真抓实干”,要求我们运用科学手段、科学方法,对事物的发展做出精准研判,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与人民需求相呼应,最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高点,我们应当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全面乡村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一)要锚定新目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要回归新的起跑线,瞄准新目标新任务,接续奋斗,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要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了促进群众增收,发展了一些短平快的产业,在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要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把产业发展从简单的产业扶贫模式转换到产业兴旺的思路上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品品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要从补齐贫困村短板向全覆盖提升。在脱贫攻坚阶段,重点是补短板,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主要向贫困村倾斜,在非贫困村投入上相对不够。推进乡村振兴,要适应发展的新特点和群众的新期待,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升整体水平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各村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目标。要从注重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要针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激发产业活力上下功夫,实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形成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从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要抓好关键点。乡村振兴是个长远目标和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抓好关键重点,科学谋划,有序推进。要坚持规划先行、因村施策。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还是促进群众增收,都要编制规划,而且要注重各项规划的统筹和融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高质量振兴。要坚持突出特色、提升内涵。乡村振兴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优势,聚焦文化、民俗、产业、生态等,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坚持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角,要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着力发挥其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重大事项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要坚持固本强基、党建引领。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村干部。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靠战斗力强的党组织来引领,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育好、用好、管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好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提升工作,使农村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三)要强化领导力。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要建立领导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政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包村机制,推进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下沉,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展。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要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工作,把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一线,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宣传典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浓厚的氛围。
经验之举是前行之本,学用结合是攻坚之要。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世人点赞“中国经验”,我们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把实事办得更好、好事办得更实中,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谢谢大家。
2018年是中国极不平凡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解决农村短板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5年以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既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又足以表明中央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大决心。中央已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城乡一体化中,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和贫富分化,化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要着重解决“三农”工作中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流转、城镇发展战略等重要民生问题,抓重点、破难点,取得成效,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战略决策,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让亿万农民更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承包期比较短,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导致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等短期行为发生,与国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积极意义相背。1984年,国家出台要求土地承包期限一般应当延长至15年以上的政策。1993年国家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时,就提前明确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即:1998到期后未作调整直接延长30年,1999年至2028年是土地的二轮承包期限。
实行土地承包政策最核心的问题是将土地使用权通过承包权形式交由农民支配并从中收取土地收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政策决定着人心向背和政局稳定。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广大农民跟着共产党完成了打下红色江山的第一次革命;1978年被喻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也正是从农村发轫让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4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但我们也要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也已显露出来。其突出表现在四方面。一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出于维护农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因素考虑,土地承包权不作人地变化调整继续再延长30年,导致新增人口没有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去世人口依旧保留土地导致无人经营闲置荒废或随意转包他人粗放经营。二是土地承包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使我国农产品高成本、高投入、低质量。三是农业品投入产出周期长、效益低,亿万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撂荒、种地不养地、生态退化等现象。四是在大量征地行为中,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的耕地、宅基地、住宅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土地这个要素长期无法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滞后的总病根。
解决的问题对策是:国家及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办事,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维护好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益。如《土地管理法》规定,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时,要针对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或调整法规和政策,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保护农民种植粮食和养殖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则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经历及意义。
第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六种:一是转包形式,二是转让形式,三是互换形式,四是出租形式,五是土地入股,六是反租倒包。
第二,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历经从禁止到解禁到规范化三个阶段。明令禁止阶段是,1982年《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解禁阶段是,1988年对宪法进行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奠定了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的宪法地位。规范化阶段是,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标志着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正式确立。
第三,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土地流转是保障农民系列权益的重要手段,农民土地可以按其意愿进行抵押、出让、出租、转让、流转,农民的权益才得到保障。流转有利于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加快农村土地规模集约化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已经从2007年的6400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4.71亿亩,流转面积占比已达到了35.1%。农村土地流转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是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土地流转的比例存在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在地区之间呈现较大差异,表现为市场化和多元化特点。
第二,土地流转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定指标、下任务,以至变相强迫命令,损害农民利益,恶化干群关系。二是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地现象突出。有些工商企业打着农业产业化旗号,下乡圈地逐利,以取得将来土地增值,同时套取国家对农业有诸多优惠和补偿的政策。农户个体或协作社因资金实力无法与工商资本竞争,只能选择被迫妥协,放弃对土地的耕作权,由此影响耕地维护,损害农民利益,损伤国家利益。三是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造成耕地流失、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四是土地流转程序不标准。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建立,土地流转中不标准现象仍相当普遍。
第三,对策。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要在各种制度创新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首先,必须树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检讨和防范工商资本下乡与民争利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三,要坚决纠正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要规定流转后土地原来是种植粮食的不能改变其用途。中国共有约2亿农户种植20亿亩耕地,其中大约2/3用于种植粮食。中国要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中国人口,形势极其严峻。无粮必乱,这数千年的治国经验必须坚持。其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要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扶持粮食规模化生产,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鼓励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城镇发展是我国从农业弱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城镇发展战略则指对城镇发展功能与地位、发展目标与原则、发展重点与路径以及制度和政策等保障措施进行指导和统筹安排的战略,其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全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整体的城镇发展战略,现实迫切需要对城镇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思考和抉择。
(一)城镇发展战略对我国由富变强具有特殊意义。
十九大提出我国已经进入由富变强的新时代,这将是城镇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和机遇期。综观国际上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强省的经验可以发现,城镇发展对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尤其是对破解我国长期执行城乡二元政策所造成的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全体居民共同致富,更具特殊意义。
(二)我国城镇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从宏观看,城镇发展中有四大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即: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紧缺的资源环境、转型的经济和城镇化、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这四项中的任何一项解决不好,均有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可能。
从微观看,则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整体的科学合理规划。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鲜有制定所属行政辖区的城镇总体规划,既无长远规划、功能布置规划,又无近期规划、详细规划,基本上是由居民随心所欲建设,没有规划部门、土地部门的定点,也没有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几乎每个城镇少见整体之美和协调,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二是城镇建设规划单打一,各自为战,没有纳入大中城市群体系中,使各个城镇之间、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发展脱节,阻碍了城镇与周边大中城市的互动和发展,城镇集散功能无法得到发挥;三是建设风格雷同化,要么是千人一面的传统火柴盒型,要么是模仿照搬其他城市,毫无特色可言;四是有些地方一味追求西方化,忽略了实用性。
2.城镇建设资金缺乏且来源单一,过分依赖政府。
我国乡镇政府并非一级独立财政预决算单位,所得税全部缴县财政统一调拨,乡镇级政府所得费用仅够日常公务开支,城镇建设资金只能依靠预算外收入来弥补,此项来源主要是土地拍卖所得和收取居民高额的城镇建设配套费用,由此抬高了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和投资商进入城镇的门槛,减弱了招商引资优势,由此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条件和通讯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城镇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3.城镇发展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产业互动。
国家免征农业税后,一些农业县基本上没有种植以外的其他工商业等支柱产业,导致城镇中心功能难以发挥,没有职能分工,没有特色产业,没有培育经济增长点,没有安置就业能力,城镇发展缓慢。
4.城镇的发展规模过小,无法发挥城镇集聚功能。
据国内外经验,一个城镇区域人口宜在5万人左右,而我国目前城镇人口平均在3000人左右,且有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几乎各占半数。由此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人均成本过高,难以健全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制约了城镇的正常发展。
(三)对策。
宏观上,必须要把城镇发展战略纳入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问题仍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有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城镇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头戏。为此,必须从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紧缺的资源环境、转型的经济和城镇化、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引导城镇发展与周边大中城市总体发展的规划互相协调和统一,避免重视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
微观上,主要抓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1.各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要科学合理制定本行政辖区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规划要从大局、从长远出发,要有至少一百年不落后的观念,制定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突出先导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其次,城镇建设规划要纳入大中城市群体系中,使各城镇之间、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发展互相促进和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使各自优势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再次,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既要实现整体优化发展,又要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增强竞争力,实现局部跨越式发展。最后,城镇建设要坚持实用性与特色性结合原则,要尊重山水环境和原有街区肌理,控制建设高度、密度和体量,要突出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避免千镇一面。
2.必须要解决好资金来源这一颈瓶问题。
一是要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包括推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用政府信用和开发性银行信用吸引商业银行资本进入城镇建设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二是引入民间资本,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开发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合理的可持续回报机制。三是完善分税制体制,充实地方财政,包括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四是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防范债务风险,包括重新定位与加快重组、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外部约束机制。五是完善投融资相关配套制度,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开展产品流程创新、支持普惠型金融等。
大家好!2020年xx月xx日至xx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xx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也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规格非常高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是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释放出x个重大信号。
一、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
我们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党。中国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之治或者中国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的治理经验。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就是为建党100周年送上的一份最大贺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三十年,我们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去完成这个奋斗目标。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央的判断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近一亿人口的贫困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提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提出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来搞脱贫攻坚,还有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以xx市为例,对口帮扶xx省xx个贫困县全都“摘帽”。另外,还有“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可以说是党政军齐动员。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我的理解是,这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这个“大事”就是“三农”问题,体制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目标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未来的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清水秀风光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是因为什么?当年我们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发动农民革命,最后夺取了政权。农民对我们党有着天然的感情,我们党也是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起步的,准确来说是从xx村起步的。从xx村到xx,再是xx,最后推广到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过去几年,我们做的一些主要工作有: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xx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试点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未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来推动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战略的规格很高。其实,早在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知道,这也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或者叫作新型举国体制。
只有非常重大的问题才可能举全党与全社会之力来推动。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未来的乡村振兴与过去脱贫攻坚战一样,党政军齐动员,一级一级书记一起抓来促进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所以,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判断。
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都跟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能有贫困人口,所以在过去x年,国家打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解决了近一亿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2020年年底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向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其实,早在20xx年,党的重要文件中就提出来“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了,那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
把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让全国人民都来帮助农村、建设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们农村x亿多农民每个家庭都有一块地,有一块宅基地、有一块承包地,这就是我们的“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2020年x月,李克强总理在x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披露:“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x万元人民币,但是有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xxxx元左右”。我认为,这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我想如果未来把这x亿人的内需激发出来,那么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不一样。怎么激发出来?这需要国家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用大历史观来看“三农”问题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像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只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几千年来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党,通过发动农民、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通过土地革命获取政权。我们这个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农耕传统的大国。过去,国家政权的更迭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三农”问题。现在,我们是一个世界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农业、农村、农民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才安定。
我们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就是因为我们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吃不饱问题。现在,我们通过脱贫攻坚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础依然在农村。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我们14亿人口有9亿农民,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的相比是x比x。怎么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怎么让农村的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跟城市的差距缩小,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三、“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际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还是有区别的。
一是目标不一样。脱贫攻坚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民的富裕富足的问题。
二是数量不一样。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近一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x亿农民的富有问题,要跟x亿多城市居民一样富有起来。三是对象不一样。脱贫攻坚是集中在xx.x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是集结所有xx万个行政村,后者数量是前者的x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搬迁群众怎么稳得住?没有劳动能力的医保兜底,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培训让他获得新的就业岗位。所以,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020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因为有不少的贫困县脱帽之后,如果后续的各种政策没跟上,可能会重新回到贫困状态。中央提出“四个不摘”政策,就是让脱贫变得可持续性。
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个政策是给已经脱贫县定心丸。他强调,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全国xxx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过去的x年按照逐步有序退出,到2020年年底已全部退出了。但是,可以通过x年过渡期来保持脱贫成果可持续性。
五、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他从土地、农业科技、农民种粮积极性、党政同责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覆盖了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回应了生猪生产、餐饮浪费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过去,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米袋子”省长负责,中央这次提出“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
什么是粮食安全主动权?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防死守xx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2020年xx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就是因为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同志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要求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这是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从总体上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的重大部署。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意见》,县委安排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分包镇村讲一次专题党课。今天来到咱们××镇,见到这么多基层党员干部,感到非常高兴。作为我县农村党建工作的排头兵,我们××镇的基础扎实、成效突出、特色明显。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范围,感觉专题党课覆盖会更广、效果可能更好。借今天这个难得机会,结合自身的学习思考,和大家主要探讨一下在新时代如何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学习交流。
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人民群众热情支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理论武装更加扎实,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奋斗精神更加旺盛,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从严治党更加深入,在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上,有了明显提升,取得重大成果。阶段性活动已经收官,但主题教育却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推动新时代赶超跨越有新气象、新作为。
第一,要在学深悟透上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又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有理性认识和把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各级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刻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从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持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要在细照笃行上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锤炼政治品格。初心使命呼唤担当品格。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克难关,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是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必备素质。当前,改革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挑战日增,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坚决摈弃懒政怠政、得过且过的行为,自觉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推动新时代赶超跨越取得新进展。
第三,要在立行立改上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一步提升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聚焦精神不振、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检视整改,更好解决形式主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扫黑除恶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这里,主要从三个角度与大家学习交流。
第一个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应该怎么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深刻阐明了“三农”工作在发展大局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新机遇和大战略。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位了,才能有行动上的高度自觉。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国家有明确安排部署,必须顺应大势、抢抓机遇。“三农”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2017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工作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上级对“三农”工作的形势判断上来,高度统一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上来,为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夯实思想根基。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良好基础条件,必须立足优势、担当作为。从我县情况看,全县9成多的土地面积在农村、近9成的人口是农民,农村工作地位重要、事关全局。作为农业大镇,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六个持续”:一是村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随着“三项清零”行动的扎实开展,全县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从我们××镇的情况来看,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了70%以上。二是村庄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我们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环境整治、河道治理成为全县标杆。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我们是××地区有名的蔬菜之乡,拥有蔬菜大棚近1.3万个,年产蔬菜40万吨。四是农业科技实力持续领先。我们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部分品种已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五是镇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我们移风易俗的做法得到县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形成了民风淳朴、村风和谐的浓厚氛围。六是基层基础持续稳固。2018年农村“两委”换届成为历年速度快、秩序好、质量高、完成最彻底的一届,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群众有热切期盼呼声,必须找准问题、补足短板。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更应该清醒认识到我镇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共享成果的不充分,有些问题表现得还比较突出,群众意见集中、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六个亟需”:一是发展不平衡现象亟需改变。村庄发展两极分化明显,我们既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也有每年排查确定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镇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的村还有××个。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强。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镇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改厕、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生态修复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文化生活亟需不断丰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组织不到位,缺乏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文明乡风建设亟需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待深入挖掘,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仍有一定市场,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五是农村人才支撑亟需加强。当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许多农家子女通过求学、就业方式去城镇打拼,导致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衡,加剧了农村凋零。我们镇由于棚菜产业人员流出可能稍微好一点儿,其他镇不少村都出现了后继乏人、无人可选的境况,人才对农村发展的支撑力远远不够。六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有的能力不高、作风不实,甚至出现违法违纪问题;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全县排查确定的××个后进村中,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的占比高达64.6%。这些都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短板、扫清障碍。
第二个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应该怎么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大课题、一篇大文章,必须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上求突破、见成效,通过以点带面、关键带动,不断将乡村振兴推向深入。我给大家点点题,抛砖引玉,具体操作还需要大家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实践。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的是环境宜居,要通过抓治理、促提升,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群众对身边的环境面貌感受最直接、关注度最高,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最有效的切入点。我也在农村生活过,还留有河里游泳捉鱼的乡村记忆,但这些年有的村庄变成了什么样子,大家有目共睹。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就美丽乡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打造宜居环境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一是环境面貌要再提升。乡村振兴最直观的标准就是村庄干净整洁,不论是先进村还是落后村,首先要给群众一个干干净净的生活环境。要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下气力抓好卫生清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工作,发动群众自觉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引导他们由“等靠看”变为“动手干”,让群众的生活环境靓起来、生态美起来。二是亮点特色要再突出。各村基础不同、情况各异,村庄建设要杜绝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不能一进村庄全都是一个模子。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在保持村庄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打造村庄特色,着力实施一批有传承、有内涵、有亮点的乡村记忆工程,让农村成为显得出特色、留得住乡情、记得起乡愁的家园。在这方面,我镇的××、××等村都做出了特色,大家要很好地借鉴学习。三是基础设施要再完善。城乡差距突出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上。镇村两级要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高标准抓好水、电、路、厕、气等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改善镇村教育教学和卫生服务条件,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艰巨的是精准脱贫,要通过补短板、破难点,保证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意义的攻坚战。2020年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今年我县要实现××户、××人的高质量脱贫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完成好、落实好。一要强化政策宣传。脱贫退出过程中,群众可能有顾虑,担心自己不能继续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容易发生不愿意退出、消极应对的情况。镇村两级要结合帮扶责任人将政策宣传贯穿工作全程,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把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监管、不脱帮扶”的“四个不脱”讲清楚讲明白,争取贫困群众主动参与退出。二要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程序,应该走的程序必须扎扎实实地履行,需要入户调查的要真正走到,需要开会评议的要及时组织,需要签字的要不漏一人,需要张榜公示的要公示到位,需要提供相关数据、出具证明文件的,必须第一时间予以支持配合,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或者推诿扯皮,确保验收不出纰漏,确保贫困退出的成果经得起上级和群众的检验。三要做好后续帮扶。脱贫不能返贫,镇村两级党组织要继续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以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人才返乡、结对帮扶“五项行动”为重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结亲戚、送温暖”等活动,真正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持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让脱贫群众时刻体会到党的温暖、体会到镇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关爱。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是产业支撑,要通过抓产业、促增收,实现富民与强村同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撑,也是富民强村的根本途径。各村要积极开动脑筋、扬长避短,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一要围绕产业实际找出路。作为农业大镇,要围绕“一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种植,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走绿色化、特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子;要围绕“二产”,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现有果蔬和苗木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链条;要围绕“三产”,大力培育绿色采摘、生态观光、休闲垂钓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区域知名休闲旅游基地。同时,要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重点,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网上营销,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产销对接、供需联通,加快促进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二要围绕村庄特色找出路。各个村区位不同、条件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关键在于能不能挖掘好、利用好。农业基础较好的村,可以立足“农”字做文章,引导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持续壮大特色农业规模,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近城守路的村庄,可以依托城镇和交通的辐射带动,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关联产业。三要围绕农村改革找出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启动,就是想通过确权,让农民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把土地装在口袋里,依靠流转出租等方式,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镇村两级要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把涉及农村改革的事项抓实抓好,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体制等方面改革,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途径。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持久的是乡风文明,要通过树新风、扬正气,形成文明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农民素质的提升。要注重“塑形”与“铸魂”同步推进,大力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一要以道德建设引领人。要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好用好道德广场、文化大院、主题街道、党史村史展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和形式,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二要以乡土文化塑造人。我县、我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将红色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到乡村文明建设中,切实把这些宝贵资源挖掘好、传承好,激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大正能量。要大力推动文化下乡,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动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文体广场提档升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让群众乐有去处、乐在其中。三要以文明乡风影响人。重点是抓好移风易俗。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天价彩礼“娶不起”、人情礼金“还不起”、丧事大办“死不起”等问题,在我县各镇村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现象,群众极度反感,但一家一户无力改变。镇村两级党组织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把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让群众卸下“人情债”的包袱,让新的文明乡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
第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的是干部队伍,要通过强素质、提能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吸引外来人才,更要重视培育本土人才,特别要打通人才向农村、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通道,让城乡各类人才在回馈乡里、致富乡村中实现人生价值。一要配强用好“三农”队伍。作为从事“三农”工作的机关干部,特别是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强化使命、担起职责,多接地气、多听民声,切实提高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本领,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县委组织部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严格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让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镇村干部干事有舞台、干好有激励。二要挖掘培养农村能人。在农村土生土长的能人,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专家,而且与群众联系紧密,在农村的威望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在发展乡村产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县镇村三级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抓推动,教育引导农村经纪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家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让这些“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以“能人”培养“能人”,实现“能人创业、村民增收、乡村增效”的多方共赢。三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大力实施党员“双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对党员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更多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学农务农兴农。现如今,有很多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和农业科技人员想到或者已经到农村创业创新,对于这些群体,县镇村要同向发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各类服务,支持他们在农村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确保回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个角度,提升组织力、创建示范区,我们应该怎么办。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不达标“两室”、不健全党支部班子、三年不发展党员村“三项清零”行动的基础上,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示范点、示范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明显提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助推作用。××名党组织书记成为全省“千名好支书”,××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市级党建示范点。成绩弥足珍贵,但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一些镇村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组织力提升、党组织作用发挥。比如“上热下冷、上紧下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形覆盖易、有效覆盖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的问题;“注重面子、忽略里子”,联系服务群众不深入的问题;“入不敷出、增收乏力”,没钱办事的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县镇村三级共同努力。我重点就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区创建,给大家提示几点。
第一,要明确创建规划。要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综合考虑城乡规划、村镇规划、土地规划、社区规划等融合统一,形成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通俗来讲,就是要有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每年干什么都要心中有数,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抓创建。这方面,大家要学习我们××村的××书记,天天琢磨发展,月月有新动作、年年有新变化。我们出台的《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提出了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活动场所、村容村貌、基本保障、产业发展、乡风乡情、人才培育、群众评价“十个好”的创建标准。镇村两级要严格对照这标准,逐项查漏补缺、逐项完善提高,基础不好的要首先达标,条件不错的要争创示范,抓两头带中间,持续提升内涵和外延,不断加快示范点示范区创建步伐,在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开发、弘扬文明风尚、加强生态管护等方面为全县趟路子、作示范。
第二,要规范党内活动。党的优势在组织,组织的生命力在活动。目前,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意识淡化、混同于一般群众,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党内活动。为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我们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制度。但从落实的情况来看,有些村在搞形式、走过场,甚至有的根本就不去组织。同志们,可以想一想,一个村几十名党员,一个月见不上几面、半年甚至一年不开展一次活动,这个党组织还能称得上组织吗?没有党内活动的党组织,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大家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内的各项活动,不管是“三会一课”也好,“组织生活会”也好,每个基层党组织每月要至少开展一次党内活动,组织开会议事、学习参观、志愿服务、党员评议等等。我们的党建视频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县农村,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后,县委组织要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对长期不开展活动的党组织将进行集中整顿,对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直至作出组织处理。
第三,要严格党员发展。现在的党员可能就是将来的干部。发展党员工作不坚持,就会后继无人;发展党员工作不严格,就会良莠不齐。从2014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新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后,上级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要求、结构要求越来越严。村“两委”干部难选、后继乏人等问题,与党员队伍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素质能力不强等密切相关。严格程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标准条件,一定要克服私心杂念,从大局出发、从工作考虑,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切实做好党员纳新工作,真正为党组织注入新鲜健康的“血液”,保持我们党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四,要推进民主管理。农村干部是村级事务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干部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要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现在,群众民主意识增强,思想十分活跃,敢想、敢争、敢议。通过平时与村干部的接触我也感受到,有些村干部觉得非常委屈,出了力、流了汗,改善了村庄环境,为全村老少爷们办了好事,有的群众却不理解,有说风凉话的,有向上举报反映问题的。实际上,有些问题是我们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决策不民主、党务村务不公开、公开不及时或不清楚造成的。我们相信,只要村里的事务我们严格执行小微权力清单,真正做到“四议两公开”,该走的程序走到了,该公示的公示清楚了,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绝大部分群众是不会“胡搅蛮缠”的。所以,大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仅要干事、更要透明,既要给党员群众一个明白,更要给自己一个清白。
第五,要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幅提高农村干部政治和经济待遇。省委明确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按照不低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执行,同时还有从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选拔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等激励政策。我县出台并正在修订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补贴政策,优先保障基础职务补贴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发放。大家都可以感觉到,农村干部待遇越来越好,岗位越来越有吸引力。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大家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为使农村干部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县委组织部制定和完善了坐班值班等制度,每个村每天至少要有1名村“两委”成员在岗。但就这样简单的要求,有的村干部也没有坚持好。原来可能没有值班的习惯,但在新形势下,必须学会适应、学会转变,不能再用老思维、旧框框来看问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服务。按照省市委要求,我县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已经全部投入使用,要真正落实“六有”标准,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确保群众办事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第六,要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基本解决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最突出的还是前面已经提到的没钱办事的问题。省委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灭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50%以上,培育发展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我们镇探索的“以绿养绿”、党员群众出义务工等模式,足以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多数村不具备区位优势、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这是实际情况。但每个村也有每个村的比较优势。为什么有的村就能将优势“套现”、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的村却只能哭穷卖惨?我觉得关键在于我们的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关键在于开动脑筋、大胆探索,拿出一家一户“过日子”的精神头来。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省市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积极借鉴我县总结推广的“六种模式”,探索切合实际的增收路径。可以充分挖掘本村的各类资源,如鱼塘、林场、水利设施、房产、土地等,采取承包、拍卖、租赁、参股、流转等多种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大力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交通区位优势或自然、人力资源优势的地方,可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招商引资上项目、谋发展,走借力发展的路子。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和经济实力,这才是我们农村干部的硬功夫、真本事。
今天与会的村党支部书记中,有很多同志是在2018年换届选举时获得了连任,也有不少同志是初次选进村“两委”班子。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农村是主战场,重点靠我们的镇村党组织,关键要有一个好班子、好带头人。在此,对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党性要强。党员姓党,讲政治是对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我们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的农村干部可能感觉很大、离自己很远。其实一点儿也不为过。大家离群众最近,处在党联系群众的关键位置,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听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要增强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村庄的建设和发展放到全镇、全县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发挥好党和群众的桥梁作用,主动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向群众讲明白说清楚,引导群众支持村庄建设、服务全县发展。
第二,干劲要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家要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该挑的担子挑起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村庄和谐稳定。当前,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矛盾问题面前农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真正做到“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再难也要理直气壮地往前推;凡是不利于和谐稳定的行为,再小也要旗帜鲜明地去制止”。我们村干部从小就生在村里、长在村里,与乡亲们邻里相望、血脉相连,参加竞选时对乡亲们也有庄严的承诺,一定要倍加珍惜岗位、坚守初心,多听听群众的心声、多帮帮群众的难处,竭尽全力地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特别脑子里要始终想着发展。一届下来,“涛声依旧、面貌不改”,看看其他村、比比其他村干部,你自己都会觉得有愧于组织信任、有愧于群众托付。大家要静下心来,围绕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找准发展突破口,确保干出一番群众满意、人人称道的业绩。
第三,作风要实。新形势下当好农村干部,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扎实作风是不行的。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组织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要身先士卒、当好表率,对上级党委政府作出的决定、提出的要求,带头毫不犹豫地执行、坚决果断地执行,以实际行动体现敢担当、真作为。要注重搞好团结。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要当好农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维护班子团结,尤其要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想方设法把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大家遇事要多交流、多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思想上融合、感情上融洽、工作上融入,真正做到分工不分家、支持不排斥、补台不拆台。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民主决策监督,严格落实“四议一行两监督”程序要求,凡是涉及集体重大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讲民主、走程序、受监督,严格按照规矩办事,坚决不碰纪律红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第四,为人要正。做一名合格的农村干部,千条万条,关键的一条是公道正派。一要好坏分明。就是要坚持原则,不能“刀切豆腐两面光”。现在,有少数村干部做人八面玲珑,做事圆滑世故,殊不知“不得罪少数人,就得罪了大多数人”。如果我们的支部书记都是“好好先生”,村里就会正气不树、邪气上升,这是一种没有担当的表现。二要亲疏一致。大家都是土生土长,与群众低头不见抬头见,要切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到底”,不偏袒、不徇私。这样村干部说的话才管用、才有说服力,群众也容易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在土地承包、低保评定等敏感问题上,只要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不偏不倚,即使困难再多,阻力再大,也能把事情办好。三要善恶无欺。就是要逢恶不怕,逢善不欺。我们少数农村干部把摆平当作水平、和谐当作妥协,专拣“软柿子”捏,不敢啃“硬骨头”。现在,个别村风气不好,有的人明知道自己没有道理,但依然把敢闹事当成“有出息”,把敢告状当作“有能耐”,无理搅三分。这种情况下,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就要挺直腰杆、挺身而出、以“正”压“邪”。
俗话说,“能领千军、不领一村”,足见治村不易。镇村两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单位,镇村干部是一件苦差事,责任重、压力大、工作多。但是,在座的同志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难不怕累,在基层岗位上一干就是多年,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加强基层党建,我们责无旁贷。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大有可为。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根基层,奉献“三农”,在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接续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镇党建强、乡村兴的崭新篇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全面脱贫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良好的乡村治理是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制度三个维度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善治,有助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善治以村民的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不仅需要促进村民物质财富的增加,还内含着提升村民精神文化水平的要求。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注重加强乡村精神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道德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乡村善治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以良好道德环境促进乡村经济水平的良性提升。为此,应当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养,营造文明乡风,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平衡。一方面,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引领,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文化内涵,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并强调“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善治是公共利益最优化的治理过程,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协同治理的结果,需要个体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农民是乡村的主体,乡村善治离不开农民群体内生动力的发挥。
脱贫攻坚实践表明,思想贫困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敌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实现扶贫对象从“等、靠、要”到“比、赶、超”的理念飞跃,必须从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促其重塑观念、树立自信、提升技能。以乡村善治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支持等途径,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发挥农民群体的首创精神。一方面,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将农民的内生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效能,在鼓励农民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不断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始终是乡村善治的保障。在此过程中,既要强调政策文件、法律条文等正式制度的权威性,也要注重村规民约、风土民俗等非正式制度的有效性。
为此,应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加强乡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应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同时,还应不断提升乡村自治和德治水平,依靠群众、因地制宜、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注重运用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村规民约有效实施,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更为艰巨,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松劲懈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深刻阐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备的有利条件,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要走最后一段最艰难的路,还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特别是疫情造成一些地方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一些疫情严重地区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以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坚定信心,绷紧弦、加把劲。从实践看,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当前,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只要我们完善相关举措,巩固和拓展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就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创造条件。更要看到,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我们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各级干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关键是要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加强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弦都不能松。要深刻认识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到两手抓、两不误。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今天,有幸与下楼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2018年是中国极不平凡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解决农村短板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5年以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既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又足以表明中央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大决心。中央已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城乡一体化中,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和贫富分化,化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要着重解决“三农”工作中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流转、城镇发展战略等重要民生问题,抓重点、破难点,取得成效,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战略决策,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让亿万农民更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
振兴乡村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课程。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纪律和党的基本知识都要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厅机关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今天我们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开展干部宣讲和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关专题关于《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心党员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的重大政治意义、时代意义、历史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着重要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始终把人才振兴工作放在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振兴工作重要论述,以人才振兴推动了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需求具有专业技术的乡村人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形态持续涌现,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农业。引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民日常生产进行指导,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农业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农业发展理念,通过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二)需求具有专业技能的乡村人才。目前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很难扎根农村,大部分都流向了城市。对乡村技能人才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保持乡村技能人才队伍、缓解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是提高乡村劳动者素质和建设技能强省的主要抓手。
(三)需求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有政治头脑、有创业思路、有工作能力、懂科学技术、懂经营管理的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岗位能手、复员军人、回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把他们发展成致富能手,提高他们创业带富的能力,通过他们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的全面进步。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全面升级的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数量减少,青壮年劳动力留乡务农的内在动力总体不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还任重道远。必须大力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农村全面进步的需要。缺人才、缺干部、缺能人是当前农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和短板。破解“谁来振兴”问题,需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吸引各方人才到乡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以人才发展引领支撑农村全面进步。
(三)农民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才能厚植乡村振兴的主体根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农业农村人才的引领、支撑服务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建设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实现农民全面发展。
(一)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的主体,是加快推进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目标,统筹抓好人才培育、优化人才服务、强化人才引进、创新人才评价等作为主要工作。
(二)突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加大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科研人才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推动科研人才扎根乡村建功立业。
(三)引导人才返乡入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向乡村健康、自由流动的机制,吸引鼓励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返乡入乡干事创业。鼓励社会上各类资本、资源和创业项目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全力为广大人才在农村创业创新搭建服务平台。
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实现乡村振兴,保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条件。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取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但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构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物资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侧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乡村文化包括物资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资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形。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气力,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衣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换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出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非常眷恋、对生擅长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酷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按照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要求,今天给大家进行一次统一集中培训。前期围绕给大家讲什么,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思来想去,还是围绕我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给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总体上级要求高、群众期盼高、战略意义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举全镇之力集中攻坚,需各级干部担当作为,需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党委有责任把意义讲明白、把任务讲清楚、把担子压肩上。下面,根据镇党委研究的意见,给大家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大幅增加而优质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优农业结构迫在眉睫。二是城乡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加快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三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大量富余转变为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比较普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三农”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谋划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写入党章,必将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
种植单纯的粮食作物,而是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三产融合“新六产”;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农村居民将上楼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保留下来的村落有景、有水、有乡愁,老年人像生活在花园里一样安度晚年;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提高,邻里融洽、尊老爱幼、妻贤子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一动不动”等不良习气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村级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地痞、流氓、无赖、宗族恶势力无处藏身,基层微腐败治根治本,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渠道拓宽,年年领分红,家门口挣钱养家,不再奔赴他乡就可以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同志们,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上这些美好图景不是空谈,这是新时代交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通过一代接着一代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外两方面共同发力,形成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前曹样板”的工作目标。
同时,我们下足了气力搞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破题上路,中天玫瑰、唯一水产两个项目已经成功落户;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掀起热潮,前李村办起了正喜园家庭农场、大孙寨组建了绿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小张村成立了无人机飞防俱乐部、西马村搞起了西红柿种植基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正确的方向、较好的开局。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超有机”,把前曹镇打造成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可以说,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找到了突破口,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推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调整实现质变。千百年来农民难以脱贫致富,根本原因是农业的小农户小生产小作坊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市场体系距离远,不可能致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找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这种发展模式。打个比方,农民过去的生产方式,如同一个小舢板在家门口的小水塘里面划一划,翻了可以拉起来;如果要到大江大河甚至海洋里去,他没这个本事,得靠大船把他带到大江大海里去。这个大船,就是我们的市场主体。现在让农民买一张船票,搭上你这艘船,到大市场的广阔天地里面去,这样农民就致富了,农村就致富了。对此,结合现在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计划五年内,在全镇拿出2万亩土地发展农业特色种植,一手抓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百花齐放、龙头企业落地生根的产业发展燎原之势。一是要注重在和市场对接中发展产业。不要认为我们自己吃黄瓜、豆角、西红柿,就认为市场上只能卖黄瓜、豆角、西红柿。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加强与更多农业现代化企业的强强合作,发展更多的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要注重在打造品牌中发展产业。要种植新品种,立足现有嘉欣草莓、春之恒盆栽蔬菜、簸箕张蝴蝶兰等特色种植,在已组建合作社村庄探索种植糯玉米、西红柿、玫瑰等经济作物。要采用新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采用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积极进行“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发展新业态,在现有鸣店、西马大棚西红柿,春之恒盆摘菜、嘉馨草莓采摘的基础上,推进实施好西马庄村西红柿嘉年华乡村旅游项目,提升好春之恒、嘉鑫“一棚多样,四季采摘,吃住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为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要注重招引龙头企业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发展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就是指一产农产品种植基地,二产流水线加工厂,三产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最大销售效益。因为1+2+3等于6,1x2x3也等于6,所以又叫“新六产”,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实现新六产,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从以前的注重工业项目,更加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现实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他们有市场、有技术、有资金,单靠我镇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原始积累较少,很难带动群众增收、开创工作亮点。下一步,在这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立足于我镇区位交通区位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植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速升级。
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5、对创办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每个给予5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6、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民宿、文创等美丽经济的,协议期在五年以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的,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7、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家乐,协议期在三年以上,取得工商执照和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证,成功创建省高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8、对市民下乡租赁农村空闲农房,开办民间博物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创办农村实体书屋开展农民阅读活动,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9、对符合以上条件要求的回乡创业项目,优先安排各类涉农优惠资金的使用。对回乡创业的个人或企业员工,给予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基本保障。10、对引进项目的村庄“两委”干部,在年终考核中进行加分,并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优先进行评先树优。每个村回去以后都要开展一次在外人才、能人大户的调查摸底,每个村建一个回乡创业的微信群,镇上建一个总的微信群,宣传镇党委政府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全镇掀起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热潮。
生根。
(一)领导班子,当好龙头引领振兴。一要坚持分线作战、全线推进的工作机制。书记、镇长牵头抓总,其他班子成员分别独挡一面,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工作计划和全镇乡村振兴推进会议部署要求,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乡村振兴工作。二要坚持主动担当、敢闯敢试的工作作风。班子成员本事要强起来,当“施工队长”,善于把方向、出思路、提措施、严管理,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所在,时刻思考谋划分管工作。肩膀要硬起来,当“冲锋队长”,敢于承担、敢于面对、敢于问责、敢于担责。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只要是有利于全镇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推动,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幸福,就要带头谋划、带头创新,冲在前面,干出成绩。落实要狠起来,当“督导组长”。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计划、会议部署等重大决策,班子成员要带头抓好落实,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要加强督导,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下狠手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三要坚持创新创造、协同作战的工作方法。要在分线作战的基础上做好结合的文章,探索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和移风易俗结合、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结合等多种工作模式,形成最大推进合力。要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树立精品意识和一流目标,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执行、高质量完成,每名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都要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工作亮点。
分批组织开展对标学习,瞄准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艰苦奋斗工作精神三个方面的学习,每个部门每名机关干部,都要明确一个对标学习的目标,学真本领,学真本事,立足岗位,干出成绩。二要树立先进模范典型,激发比学赶超的干劲。继续开展“每月之星”评先树优活动,对部门负责人、中层干部要比成绩、比担当,注重其在全县各业务战线工作成绩的考核,加班加点忙忙碌碌不代表先进,敢争第一、能拿第一才算先进。对普通干部比贡献、比作为,注重其在本职工作、重点工作中工作贡献的考核。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评选大会,旗帜鲜明的表彰优秀机关干部,优先安排优秀干部到县直部门进行交流学习,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为干累活、打硬仗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事创业的干部受尊重、得实惠。
说,大家要认清新形势,完成好常规性工作任务是最起码的要求,能否带领全村人民组建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才是真本事。三是以村事阳光报告会和规范小微权力清单为抓手,确保清正廉洁好形象。村事公开,是消除村内隐患矛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的有效方法。我们的村干部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工作的格局要再提高一些,不要总是想着给自己人发展个党员,给承包地再续个合同,给自家地多报点小麦直补这些占小便宜吃大亏、违法违纪的事。现在的村干部,要善于利用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规范小微权力清单、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做到事事公开透明,赢得群众信任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乡村振兴正当时,前进的号角已吹响,干事创业的战鼓已擂鸣!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党建促脱贫各项工作,今天我就以“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上一堂党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所以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发挥村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甘肃省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总书记了解甘肃扶贫攻坚的薄弱点和问题的所在点,更是对即将吹响最后的冲锋号的出发点再次鼓舞士气,鼓足干劲。所以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坚决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
总书记在谈到我省的脱贫攻坚时声音刚正,提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甘肃的脱贫攻坚任务重,困难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这就更需要我们有执着的理念,坚定的信心,要始终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咬定目标不放松的要求,做好工作,这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更是对我们其他各项工作的总要求。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我们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特别是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党员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我们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抓好党建促扶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党支部,使其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践行听党的话,听总书记的话,做一名真正的合格共产党人。
大家好!2020年xx月xx日至xx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xx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也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规格非常高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是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释放出x个重大信号。
一、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
我们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党。中国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之治或者中国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的治理经验。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就是为建党100周年送上的一份最大贺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三十年,我们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去完成这个奋斗目标。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央的判断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近一亿人口的贫困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提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提出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来搞脱贫攻坚,还有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以xx市为例,对口帮扶xx省xx个贫困县全都“摘帽”。另外,还有“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可以说是党政军齐动员。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我的理解是,这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这个“大事”就是“三农”问题,体制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目标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未来的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清水秀风光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是因为什么?当年我们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发动农民革命,最后夺取了政权。农民对我们党有着天然的感情,我们党也是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起步的,准确来说是从xx村起步的。从xx村到xx,再是xx,最后推广到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过去几年,我们做的一些主要工作有: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xx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试点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未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来推动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战略的规格很高。其实,早在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知道,这也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或者叫作新型举国体制。
只有非常重大的问题才可能举全党与全社会之力来推动。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未来的乡村振兴与过去脱贫攻坚战一样,党政军齐动员,一级一级书记一起抓来促进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所以,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判断。
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都跟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能有贫困人口,所以在过去x年,国家打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解决了近一亿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2020年年底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向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其实,早在20xx年,党的重要文件中就提出来“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了,那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
把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让全国人民都来帮助农村、建设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们农村x亿多农民每个家庭都有一块地,有一块宅基地、有一块承包地,这就是我们的“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2020年x月,李克强总理在x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披露:“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x万元人民币,但是有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xxxx元左右”。我认为,这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我想如果未来把这x亿人的内需激发出来,那么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不一样。怎么激发出来?这需要国家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用大历史观来看“三农”问题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像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只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几千年来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党,通过发动农民、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通过土地革命获取政权。我们这个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农耕传统的大国。过去,国家政权的更迭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三农”问题。现在,我们是一个世界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农业、农村、农民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才安定。
我们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就是因为我们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吃不饱问题。现在,我们通过脱贫攻坚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础依然在农村。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我们14亿人口有9亿农民,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的相比是x比x。怎么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怎么让农村的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跟城市的差距缩小,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三、“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际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还是有区别的。
一是目标不一样。脱贫攻坚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民的富裕富足的问题。
二是数量不一样。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近一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x亿农民的富有问题,要跟x亿多城市居民一样富有起来。三是对象不一样。脱贫攻坚是集中在xx.x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是集结所有xx万个行政村,后者数量是前者的x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搬迁群众怎么稳得住?没有劳动能力的医保兜底,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培训让他获得新的就业岗位。所以,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020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因为有不少的贫困县脱帽之后,如果后续的各种政策没跟上,可能会重新回到贫困状态。中央提出“四个不摘”政策,就是让脱贫变得可持续性。
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个政策是给已经脱贫县定心丸。他强调,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全国xxx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过去的x年按照逐步有序退出,到2020年年底已全部退出了。但是,可以通过x年过渡期来保持脱贫成果可持续性。
五、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他从土地、农业科技、农民种粮积极性、党政同责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覆盖了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回应了生猪生产、餐饮浪费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过去,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米袋子”省长负责,中央这次提出“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
什么是粮食安全主动权?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防死守xx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2020年xx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就是因为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很重要。我们国家建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
过去,我们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后来,研究发现化肥是一个“凶手”,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失去黏度,一下雨就水土就流失。所以,我们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2020年,国家非常重视餐饮浪费,并通过立法来减少浪费。
实际上,我们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价格要保持稳定。怎么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可以通过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通过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些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内容。
六、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有一些非常好的政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指标跨省交易。未来,在乡村振兴中也要有一些强有力的政策。
年乡村振兴党课讲稿年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为党员和活动家开设的课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坚持党课教育的党性原则,就是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党课讲授者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党员群众。党课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当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结合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针对党员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党课教育的价值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有的放矢地教育,把党的基本理论情理交融地渗透到党员心里。这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分布于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的党员情况和需求,分析党课教育对象的特点,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运用党的基本理论,有针对性地帮助广大党员认识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意把党课教育同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同广大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完成本单位的任务、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员每听一次党课,都有新的收获和启发。
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带头讲党课,又要带头听党课。******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思想、工作和作风建设实际,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干部讲一次党课。”党员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党员作出表率,是坚持党课制度、增强教育效果的关键。
引导党员结合党课讲授进行讨论交流,是消化党课内容、提高党课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营造党内生活的民主氛围,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一次好的党课,应当激发出党员平等的讨论、同志式的批评内动力,而且应当允许不同认识、不同见解的争论,从而使党员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党员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这就需要围绕党课主题,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党员讨论交流,把党课讲授引向深入。通过讨论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帮助党员明辨是非、提高觉悟、增强党性。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再回首是为了再出发、再奋斗、再辉煌。“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轩昂奋发,带领我们走进了******************。******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同心共筑中国梦。
首先,新的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寻求新的突破。
其次,我们要抢抓机遇、胸怀全局。为了村上的建设和发展坚定信心、排除万难,坚持在逆境中奋起,力争在困境中作为,要有坚决为群众谋利益之心。
第三,我们要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村子要想发展、要想壮大,离不开我们村干部这班人。但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守信念,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我们的毕生追求。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刚刚调整到位,在新的岗位,有新的职责,希望大家迅速适应,既要履职尽责,又要勇于担当,既要安排到位,又要带头落实。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用实干和智慧带领大家谋发展,带领村民谋幸福。既不能忘记任职党支部书记时的“初心”,辜负群众的希望;也不能丢掉了“职责使命”,在工作上碌碌无为。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有优点、有缺憾。面向未来,充满挑战。有希望、有困难。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战胜种种挑战;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方能克服重重困难;希望我们村的全体干部牢记使命,永守初心,真正做到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同志们:。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根本重点,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原则,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基本任务,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为途径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拟定的战略发展思路和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
具体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二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三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生态化的宜居家园。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一是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丰富内涵实施好万村景区化的“新千万工程”,努力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一时美到持久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工作重心要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转变。二是致力于建设一批高标准、高颜值、高普惠、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全面提升区域村庄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污水治理、“三改一拆”等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打造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庄园、美丽乡道、美丽水道等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二)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复兴工程,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一是从农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乡愁记忆最丰富区域的实际出发,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等为抓手,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三是以村落历史文化陈列馆、乡村非遗文化传艺馆和思想道德教育馆等“三馆”功能和农村文化大舞台为重点,挖掘农村文化礼堂对乡村文化复兴的多重功能,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大力推进乡村社会和兴工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以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为目标,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移风易俗活动,努力消除农村的陈规陋习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打击农村违法乱纪现象,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大力推广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和花园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等经验,按照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办法。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大力发挥农村******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社会志愿者和新乡贤的作用,形成共建共享农村文明新秩序、文明新风尚和文明新生活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推进乡村生态绿兴工程,力促绿色可持续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加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地,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涵养基础,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
(五)大力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能够平等地享受财产权利和发展权利,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城乡开放互通、城乡互惠互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二是积极推动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使“一城一乡”的投资、创业和消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内需扩大的强大动能,努力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推进。
振兴乡村专题党课讲稿_乡村振兴演讲稿
乡村振兴一般是指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今天,有幸与x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这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依然没有变,特别是在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大头、重点和难度都在“三农”,“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要加强,起到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精准聚力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出了精确的任务着力点。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就此问题提出来的。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盛世历史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较长时期内,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都是城市和工业,而乡村和农业则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要求有三个方面的新意。
1.报告全文共提到“三个优先发展”,其中将“三农”工作作为三个优先发展之一(其余两个是就业和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国家现代化的所谓“普遍规律”,制定了以优先发展工业化、促进农民城市化的现代化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在基本完成工业化时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15%以下。从目前来看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程度相对低的现实国情决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因此,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人才配备上优先考虑,在科技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政策扶持上优先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加强。只要这几个优先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就有了可靠的保障,让农村成为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好家园的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2.新“二十字”方针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实的要求。与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在全国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除了沿用“乡风文明”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容整洁”升级为“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管理民主”升级为“治理有效”,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生活宽裕”升级为“生活富裕”,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中乡风文明传统提法得以保留,既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对过去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继承性,又表明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新时期农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顺序也作了相应调整,体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
3.把实现农业现代化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十九大报告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主要指的是生产领域的现代化,它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它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单一过程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即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七个方面,对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进行了纲要式部署,言简意赅,但系统全面,脉络清晰。在此结合工作实际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和土地经营者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在分的层面更加深入,又明确了“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问题,这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统的层面破除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表现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激发农民群众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保护和实现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促使有条件的农业人口放心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同时,这也意味着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的30年内,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会改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不会改变,土地延包政策将坚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的原则,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是强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切合农业发展实际。报告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思维,提出让农民获得财产权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具实力和创新力的主体,带动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参与产业链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力量。对于x地区来说,最紧要的工作就是畜牧业转型发展问题,要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牛鼻子”,也就抓住了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带动力。这是在不增加现有生产资料,让农牧民获得经营性收入潜力最大的一个方面,也为下一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牧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当前地区提出的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格局,坚持“千里画廊、百村增收、万户就业”的思路,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与此要求高度契合。只有抓住农业产业化这条主线,推动“接二连三”,才能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地委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今后,x一产上水平方面:坚持“农区畜牧业和庭院经济规模大幅增长”的路子,坚持草原畜牧业打品牌、控规模、提纯复壮,农区畜牧业上规模、增效益;二产抓重点方面:加快与工业的融合,狠抓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提升加工科技含量、拓宽农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是在蔬菜、小杂果、牛羊鸡肉等农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知名龙头加工企业,推进农畜加工转型升级;三产大发展方面: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千里交通、千里绿廊、千里边防、千里花海、千里河道五大工程,打造全域旅游。加快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使更多种养业转变为乡村旅游的服务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冰雪旅游产业,打造全季旅游。
今后,我们将按照地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认真研究、精心谋划“三农”工作,让新“二十字”方针在x落地生根,为建设更加平安美丽幸福的新x,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要求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这是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从总体上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的重大部署。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意见》,县委安排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分包镇村讲一次专题党课。今天来到咱们××镇,见到这么多基层党员干部,感到非常高兴。作为我县农村党建工作的排头兵,我们××镇的基础扎实、成效突出、特色明显。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范围,感觉专题党课覆盖会更广、效果可能更好。借今天这个难得机会,结合自身的学习思考,和大家主要探讨一下在新时代如何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学习交流。
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人民群众热情支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理论武装更加扎实,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奋斗精神更加旺盛,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从严治党更加深入,在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上,有了明显提升,取得重大成果。阶段性活动已经收官,但主题教育却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推动新时代赶超跨越有新气象、新作为。
第一,要在学深悟透上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又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有理性认识和把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各级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刻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从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持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要在细照笃行上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锤炼政治品格。初心使命呼唤担当品格。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克难关,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是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必备素质。当前,改革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挑战日增,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坚决摈弃懒政怠政、得过且过的行为,自觉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推动新时代赶超跨越取得新进展。
第三,要在立行立改上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一步提升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聚焦精神不振、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检视整改,更好解决形式主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扫黑除恶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这里,主要从三个角度与大家学习交流。
第一个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应该怎么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深刻阐明了“三农”工作在发展大局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新机遇和大战略。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位了,才能有行动上的高度自觉。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国家有明确安排部署,必须顺应大势、抢抓机遇。“三农”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2017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工作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上级对“三农”工作的形势判断上来,高度统一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上来,为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夯实思想根基。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良好基础条件,必须立足优势、担当作为。从我县情况看,全县9成多的土地面积在农村、近9成的人口是农民,农村工作地位重要、事关全局。作为农业大镇,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六个持续”:一是村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随着“三项清零”行动的扎实开展,全县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从我们××镇的情况来看,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了70%以上。二是村庄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我们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环境整治、河道治理成为全县标杆。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我们是××地区有名的蔬菜之乡,拥有蔬菜大棚近1.3万个,年产蔬菜40万吨。四是农业科技实力持续领先。我们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部分品种已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五是镇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我们移风易俗的做法得到县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形成了民风淳朴、村风和谐的浓厚氛围。六是基层基础持续稳固。2018年农村“两委”换届成为历年速度快、秩序好、质量高、完成最彻底的一届,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群众有热切期盼呼声,必须找准问题、补足短板。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更应该清醒认识到我镇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共享成果的不充分,有些问题表现得还比较突出,群众意见集中、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六个亟需”:一是发展不平衡现象亟需改变。村庄发展两极分化明显,我们既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也有每年排查确定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镇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的村还有××个。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强。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镇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改厕、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生态修复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文化生活亟需不断丰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组织不到位,缺乏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文明乡风建设亟需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待深入挖掘,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仍有一定市场,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五是农村人才支撑亟需加强。当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许多农家子女通过求学、就业方式去城镇打拼,导致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衡,加剧了农村凋零。我们镇由于棚菜产业人员流出可能稍微好一点儿,其他镇不少村都出现了后继乏人、无人可选的境况,人才对农村发展的支撑力远远不够。六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有的能力不高、作风不实,甚至出现违法违纪问题;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全县排查确定的××个后进村中,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的占比高达64.6%。这些都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短板、扫清障碍。
第二个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应该怎么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大课题、一篇大文章,必须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上求突破、见成效,通过以点带面、关键带动,不断将乡村振兴推向深入。我给大家点点题,抛砖引玉,具体操作还需要大家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实践。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的是环境宜居,要通过抓治理、促提升,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群众对身边的环境面貌感受最直接、关注度最高,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最有效的切入点。我也在农村生活过,还留有河里游泳捉鱼的乡村记忆,但这些年有的村庄变成了什么样子,大家有目共睹。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就美丽乡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打造宜居环境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一是环境面貌要再提升。乡村振兴最直观的标准就是村庄干净整洁,不论是先进村还是落后村,首先要给群众一个干干净净的生活环境。要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下气力抓好卫生清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工作,发动群众自觉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引导他们由“等靠看”变为“动手干”,让群众的生活环境靓起来、生态美起来。二是亮点特色要再突出。各村基础不同、情况各异,村庄建设要杜绝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不能一进村庄全都是一个模子。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在保持村庄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打造村庄特色,着力实施一批有传承、有内涵、有亮点的乡村记忆工程,让农村成为显得出特色、留得住乡情、记得起乡愁的家园。在这方面,我镇的××、××等村都做出了特色,大家要很好地借鉴学习。三是基础设施要再完善。城乡差距突出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上。镇村两级要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高标准抓好水、电、路、厕、气等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改善镇村教育教学和卫生服务条件,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艰巨的是精准脱贫,要通过补短板、破难点,保证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意义的攻坚战。2020年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今年我县要实现××户、××人的高质量脱贫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完成好、落实好。一要强化政策宣传。脱贫退出过程中,群众可能有顾虑,担心自己不能继续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容易发生不愿意退出、消极应对的情况。镇村两级要结合帮扶责任人将政策宣传贯穿工作全程,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把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监管、不脱帮扶”的“四个不脱”讲清楚讲明白,争取贫困群众主动参与退出。二要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程序,应该走的程序必须扎扎实实地履行,需要入户调查的要真正走到,需要开会评议的要及时组织,需要签字的要不漏一人,需要张榜公示的要公示到位,需要提供相关数据、出具证明文件的,必须第一时间予以支持配合,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或者推诿扯皮,确保验收不出纰漏,确保贫困退出的成果经得起上级和群众的检验。三要做好后续帮扶。脱贫不能返贫,镇村两级党组织要继续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以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人才返乡、结对帮扶“五项行动”为重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结亲戚、送温暖”等活动,真正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持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让脱贫群众时刻体会到党的温暖、体会到镇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关爱。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是产业支撑,要通过抓产业、促增收,实现富民与强村同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撑,也是富民强村的根本途径。各村要积极开动脑筋、扬长避短,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一要围绕产业实际找出路。作为农业大镇,要围绕“一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种植,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走绿色化、特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子;要围绕“二产”,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现有果蔬和苗木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链条;要围绕“三产”,大力培育绿色采摘、生态观光、休闲垂钓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区域知名休闲旅游基地。同时,要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重点,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网上营销,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产销对接、供需联通,加快促进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二要围绕村庄特色找出路。各个村区位不同、条件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关键在于能不能挖掘好、利用好。农业基础较好的村,可以立足“农”字做文章,引导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持续壮大特色农业规模,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近城守路的村庄,可以依托城镇和交通的辐射带动,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关联产业。三要围绕农村改革找出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启动,就是想通过确权,让农民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把土地装在口袋里,依靠流转出租等方式,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镇村两级要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把涉及农村改革的事项抓实抓好,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体制等方面改革,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途径。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持久的是乡风文明,要通过树新风、扬正气,形成文明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农民素质的提升。要注重“塑形”与“铸魂”同步推进,大力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一要以道德建设引领人。要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好用好道德广场、文化大院、主题街道、党史村史展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和形式,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二要以乡土文化塑造人。我县、我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将红色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到乡村文明建设中,切实把这些宝贵资源挖掘好、传承好,激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大正能量。要大力推动文化下乡,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动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文体广场提档升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让群众乐有去处、乐在其中。三要以文明乡风影响人。重点是抓好移风易俗。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天价彩礼“娶不起”、人情礼金“还不起”、丧事大办“死不起”等问题,在我县各镇村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现象,群众极度反感,但一家一户无力改变。镇村两级党组织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把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让群众卸下“人情债”的包袱,让新的文明乡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
第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的是干部队伍,要通过强素质、提能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吸引外来人才,更要重视培育本土人才,特别要打通人才向农村、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通道,让城乡各类人才在回馈乡里、致富乡村中实现人生价值。一要配强用好“三农”队伍。作为从事“三农”工作的机关干部,特别是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强化使命、担起职责,多接地气、多听民声,切实提高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本领,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县委组织部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严格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让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镇村干部干事有舞台、干好有激励。二要挖掘培养农村能人。在农村土生土长的能人,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专家,而且与群众联系紧密,在农村的威望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在发展乡村产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县镇村三级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抓推动,教育引导农村经纪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家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让这些“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以“能人”培养“能人”,实现“能人创业、村民增收、乡村增效”的多方共赢。三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大力实施党员“双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对党员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更多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学农务农兴农。现如今,有很多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和农业科技人员想到或者已经到农村创业创新,对于这些群体,县镇村要同向发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各类服务,支持他们在农村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确保回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个角度,提升组织力、创建示范区,我们应该怎么办。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不达标“两室”、不健全党支部班子、三年不发展党员村“三项清零”行动的基础上,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示范点、示范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明显提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助推作用。××名党组织书记成为全省“千名好支书”,××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市级党建示范点。成绩弥足珍贵,但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一些镇村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组织力提升、党组织作用发挥。比如“上热下冷、上紧下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形覆盖易、有效覆盖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的问题;“注重面子、忽略里子”,联系服务群众不深入的问题;“入不敷出、增收乏力”,没钱办事的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县镇村三级共同努力。我重点就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区创建,给大家提示几点。
第一,要明确创建规划。要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综合考虑城乡规划、村镇规划、土地规划、社区规划等融合统一,形成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通俗来讲,就是要有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每年干什么都要心中有数,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抓创建。这方面,大家要学习我们××村的××书记,天天琢磨发展,月月有新动作、年年有新变化。我们出台的《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提出了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活动场所、村容村貌、基本保障、产业发展、乡风乡情、人才培育、群众评价“十个好”的创建标准。镇村两级要严格对照这标准,逐项查漏补缺、逐项完善提高,基础不好的要首先达标,条件不错的要争创示范,抓两头带中间,持续提升内涵和外延,不断加快示范点示范区创建步伐,在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开发、弘扬文明风尚、加强生态管护等方面为全县趟路子、作示范。
第二,要规范党内活动。党的优势在组织,组织的生命力在活动。目前,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意识淡化、混同于一般群众,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党内活动。为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我们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制度。但从落实的情况来看,有些村在搞形式、走过场,甚至有的根本就不去组织。同志们,可以想一想,一个村几十名党员,一个月见不上几面、半年甚至一年不开展一次活动,这个党组织还能称得上组织吗?没有党内活动的党组织,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大家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内的各项活动,不管是“三会一课”也好,“组织生活会”也好,每个基层党组织每月要至少开展一次党内活动,组织开会议事、学习参观、志愿服务、党员评议等等。我们的党建视频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县农村,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后,县委组织要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对长期不开展活动的党组织将进行集中整顿,对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直至作出组织处理。
第三,要严格党员发展。现在的党员可能就是将来的干部。发展党员工作不坚持,就会后继无人;发展党员工作不严格,就会良莠不齐。从2014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新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后,上级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要求、结构要求越来越严。村“两委”干部难选、后继乏人等问题,与党员队伍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素质能力不强等密切相关。严格程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标准条件,一定要克服私心杂念,从大局出发、从工作考虑,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切实做好党员纳新工作,真正为党组织注入新鲜健康的“血液”,保持我们党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四,要推进民主管理。农村干部是村级事务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干部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要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现在,群众民主意识增强,思想十分活跃,敢想、敢争、敢议。通过平时与村干部的接触我也感受到,有些村干部觉得非常委屈,出了力、流了汗,改善了村庄环境,为全村老少爷们办了好事,有的群众却不理解,有说风凉话的,有向上举报反映问题的。实际上,有些问题是我们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决策不民主、党务村务不公开、公开不及时或不清楚造成的。我们相信,只要村里的事务我们严格执行小微权力清单,真正做到“四议两公开”,该走的程序走到了,该公示的公示清楚了,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绝大部分群众是不会“胡搅蛮缠”的。所以,大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仅要干事、更要透明,既要给党员群众一个明白,更要给自己一个清白。
第五,要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幅提高农村干部政治和经济待遇。省委明确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按照不低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执行,同时还有从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选拔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等激励政策。我县出台并正在修订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补贴政策,优先保障基础职务补贴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发放。大家都可以感觉到,农村干部待遇越来越好,岗位越来越有吸引力。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大家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为使农村干部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县委组织部制定和完善了坐班值班等制度,每个村每天至少要有1名村“两委”成员在岗。但就这样简单的要求,有的村干部也没有坚持好。原来可能没有值班的习惯,但在新形势下,必须学会适应、学会转变,不能再用老思维、旧框框来看问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服务。按照省市委要求,我县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已经全部投入使用,要真正落实“六有”标准,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确保群众办事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第六,要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基本解决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最突出的还是前面已经提到的没钱办事的问题。省委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灭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50%以上,培育发展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我们镇探索的“以绿养绿”、党员群众出义务工等模式,足以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多数村不具备区位优势、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这是实际情况。但每个村也有每个村的比较优势。为什么有的村就能将优势“套现”、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的村却只能哭穷卖惨?我觉得关键在于我们的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关键在于开动脑筋、大胆探索,拿出一家一户“过日子”的精神头来。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省市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积极借鉴我县总结推广的“六种模式”,探索切合实际的增收路径。可以充分挖掘本村的各类资源,如鱼塘、林场、水利设施、房产、土地等,采取承包、拍卖、租赁、参股、流转等多种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大力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交通区位优势或自然、人力资源优势的地方,可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招商引资上项目、谋发展,走借力发展的路子。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和经济实力,这才是我们农村干部的硬功夫、真本事。
今天与会的村党支部书记中,有很多同志是在2018年换届选举时获得了连任,也有不少同志是初次选进村“两委”班子。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农村是主战场,重点靠我们的镇村党组织,关键要有一个好班子、好带头人。在此,对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党性要强。党员姓党,讲政治是对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我们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的农村干部可能感觉很大、离自己很远。其实一点儿也不为过。大家离群众最近,处在党联系群众的关键位置,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听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要增强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村庄的建设和发展放到全镇、全县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发挥好党和群众的桥梁作用,主动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向群众讲明白说清楚,引导群众支持村庄建设、服务全县发展。
第二,干劲要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家要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该挑的担子挑起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村庄和谐稳定。当前,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矛盾问题面前农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真正做到“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再难也要理直气壮地往前推;凡是不利于和谐稳定的行为,再小也要旗帜鲜明地去制止”。我们村干部从小就生在村里、长在村里,与乡亲们邻里相望、血脉相连,参加竞选时对乡亲们也有庄严的承诺,一定要倍加珍惜岗位、坚守初心,多听听群众的心声、多帮帮群众的难处,竭尽全力地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特别脑子里要始终想着发展。一届下来,“涛声依旧、面貌不改”,看看其他村、比比其他村干部,你自己都会觉得有愧于组织信任、有愧于群众托付。大家要静下心来,围绕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找准发展突破口,确保干出一番群众满意、人人称道的业绩。
第三,作风要实。新形势下当好农村干部,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扎实作风是不行的。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组织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要身先士卒、当好表率,对上级党委政府作出的决定、提出的要求,带头毫不犹豫地执行、坚决果断地执行,以实际行动体现敢担当、真作为。要注重搞好团结。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要当好农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维护班子团结,尤其要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想方设法把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大家遇事要多交流、多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思想上融合、感情上融洽、工作上融入,真正做到分工不分家、支持不排斥、补台不拆台。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民主决策监督,严格落实“四议一行两监督”程序要求,凡是涉及集体重大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讲民主、走程序、受监督,严格按照规矩办事,坚决不碰纪律红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俗话说,“能领千军、不领一村”,足见治村不易。镇村两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单位,镇村干部是一件苦差事,责任重、压力大、工作多。但是,在座的同志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难不怕累,在基层岗位上一干就是多年,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加强基层党建,我们责无旁贷。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大有可为。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根基层,奉献“三农”,在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接续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镇党建强、乡村兴的崭新篇章!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今天,有幸与下楼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实现乡村振兴,保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条件。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取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但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构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物资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侧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乡村文化包括物资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资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形。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气力,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衣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换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出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非常眷恋、对生擅长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酷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
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例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各方面资源将回流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推动城市和工业反哺、回馈“三农”,根本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如果说现阶段资源从城市流向农村还是涓涓细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
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我区现有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经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建设记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公里,个。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座,村道危桥改造座。争取至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我们来看木桶原理或木桶效应。众所周知,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让这只木桶装满水,那就不能有一块短板。通过“木桶效应”,可以看出,全面小康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是“全面”,全面就要一块短板都不能有,实现全面小康,就要真正要解决“木桶效应”。”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民共享的小康,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要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所有人民都进入小康,一个不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是高瞻远瞩,意义深远。我们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从谋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到2020年乡村地区,全体农民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小康,一个地区也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能掉队。如果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乡村地区,部分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不能如期进入小康社会,那这样的小康算不上真正的全面小康,这也意味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关键也是农民,要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正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这一重大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是交流的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人民”。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民”,我们从三重规定和三个维度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民”
“人民”包含三重规定。一是量的规定。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人民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涵盖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现阶段,我国人民涵盖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里面我们必须要区别一个概念,公民和人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是处在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内的都是人民。这样的话我国公民范围比人民范围更广一些。因此是我国公民但不一定属于人民这个范围。有的人会问犯罪分子算人民吗?“人民”指的是拥护党的领导和思想,对社会进步有贡献、起推动作用的人。而犯罪分子是破坏社会进步的人,所以不能称为“人民”。二是质的规定。人民代表历史进步的方向,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因此这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三是主体构成的规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范围会发生变化,但构成人民主体的始终是劳动者。因此我国人民所处的爱国统一战线里面第一条就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包括拥护党的领导和思想,对社会主义事业有所贡献,起推动作用的劳动者。
进一步分析,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一是从宏观上看,人民是一个整体,统一于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二是从中观上看,人民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构成,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比如不同的家族、家庭,不同的职业群体,不同的人际交往构成的朋友圈都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矛盾。三是从微观上看,人民的利益与每一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利益个体,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网当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处于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整体的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内部不同群体间的财富和收入等利益差距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扩大,但终将不断缩小,走向共同富裕;组成人民的每一个个体将越来越充分地发展,得到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论在革命、建设、改革哪一个阶段,我们党都十分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民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别的暂且不说,我们就说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里面明确规定的。在革命过程中,毛主席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党我军的宗旨。那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早什么时候提出来的,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挖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在之后的党的七大上,首次将其“为人民服务”定位为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并写入党章。毛主席一生当中先后20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他所有题词当中最多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民军队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但它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叫红军,抗战时期叫八路军、新四军,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国家政权定性为人民民主政权,许多国家机关甚至服务行业,前面都有“人民”二字,如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人民医院等等,使用的货币也叫人民币。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我们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再一次认识党的人民立场: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体制机制弊端问题仍然根深蒂固,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完全触及,利益固化问题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难题障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关键时期,是一个矛盾突发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重要关口。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要求,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同志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必须”之一,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党的十九大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中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和基本立场。
我们再看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得根本利益。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再看我们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决定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正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这深刻阐明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二)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题中之义。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
进入新时代,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人才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乡村振兴,没有人才带头不行。需要挖掘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让人才引领和推动乡村的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其他关于农村发展的论述中也多次强调,要造就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一要求对乡村振兴人才也同样适用,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基层干部只有懂农业,才能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农村发展才有保障,这也是“三农”队伍的必备素养。“三农”队伍作为农村基层业务的实际开展者,必须了解农村农业状况、领悟和熟悉国家政策、熟悉农业有关业务、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熟悉农业农村市场规律,这是农村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和关键性产业,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保障。“三农”队伍必须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农村现状、农民基础,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对当地的发展建设作出合理且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大力推动,充分整合各项有利资源,努力实现建设目标。爱农村,体现的是使命担当,是“三农”队伍的首要特征,也是顺利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必备的思想依据。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必然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三农”队伍要做产业兴旺的推动者、生态宜居的爱护者、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治理有效的贡献者、生活富裕的促进者。要立足于农村实际状况,深刻领会政策,坚定发展农村信念,坚持从地方特点出发,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不畏艰难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爱农民,即为农民谋幸福,是“三农”队伍的基本要求。此外,农村干部还要要深入群众之中,听群众的“心里话”、拨群众的“心头雾”、做群众的“奔康事”。与农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建设建言献策,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造福广大农民群众。要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把农民群众视为亲人朋友,作农民群众农务耕作的勤务员、农业产品的推销员、品牌建设的培育员、乡村振兴的引领员、脱贫攻坚的工作员、农民困惑的化解员。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村基层队伍,关键在农村基层组织引领。
(一)政治素养不过硬影响了基层组织的领导力政治素养是每一个基层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一定要把政治领导放在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最首要的位置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在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但在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组织上,政治素养不够硬的问题依旧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在一些农村基层尤为突出。这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守党纪国法、为政不廉、为政不为等问题市场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个别农村基层干部无视自身责任,罔顾党纪国法,肆意侵吞国家资源、集体利益和群众财产,对农村的宗族力量没有很好地引导,甚至加以放任,使得宗族力量成了乡村的一种势力,控制着一个村的资源,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和谐有序发展。更有甚者,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仅纵容黑恶势力,有的则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或本身就是黑恶势力的代表,与黑恶势力为伍,截取大量非法利益,将农村基层作为党纪国法的真空地带。在工作表现方面,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不会担当、不愿作为,怀着无为而治的理念,浪费和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有的基层干部则是置法律法规于脑后,利用职权乱作为,将权利作为替少部分人截取利益的工具;有的则是缺乏引领能力,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进取动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推进缓慢;有的基层干部群众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主观的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敷衍了事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化解矛盾和纠纷不是运用法律和政策去调解,而是以势压人,以权欺人,失去群众的信任,导致工作推进愈发艰难。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不够过硬,难以有效贯彻落实党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治领导。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引领力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顽强、敢担当、勇进取、协作好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引领群众共同推进。但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没有把乡村振兴战略与“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联系起来,没有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重要的一环。当然也有一些基层干部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多、参悟不透,政策水平不高,使得依法依规开展说服教育不到位,而且影响凝聚民心作用,进而失去群众信任与拥护;面对村庄现状、资源状况、产业特色、发展优势和短板没有很好地去了解把握,全凭个人主观臆断和猜想;服务群众意识薄弱,对群众的诉求无动于衷,对群众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问题关心帮助不够;对与群众利益的有关的事项不能实行有效和合理的监督,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维护好群众的正当权益;个别视野狭窄、盲目自大、保守自负,工作方法守旧单一,对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没有新方法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不强,习惯于沿用老经验、老办法、想当然的解决新问题;在面对乡村振兴中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把握不准,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特色乡土文化建设的成效不显著,使得群众心无所寄、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品质优秀、结构合理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当前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出现了一些结构不合理、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干部年龄结构上,目前二、三产业高度聚集于城市和城市集群化发展的背景下,大批中青年农民长期在外经商务工,农村普遍缺乏新生力量,大批青壮年移民导致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党员老化、干部年龄偏大的现象正在逐步加剧。后备力量青黄不接,参差不齐人,基层农村组织亟须有效补充年富力强又敢于担当的干部;在学历结构上,经过多次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总体结构还不够理想。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54.4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但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7.4%;抽样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有13.9%。显然,村党组织书记这一特定群体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的比例与全国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的平均水平相比也高不了多少,人才水平的结构和层次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在干部类型结构上,乡村人才持续流失的情况也有日趋严重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大量迁徙,导致乡村出现人才“荒芜化”的现象,既懂农业、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严重削弱了基层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四)后备力量不充足影响了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根据人口统计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2049万人,城镇人口占比为58.52%。城镇常住人口的提高,显然是乡村人口流入所致,这导致了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劳动力缺失。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只有1690多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3.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才总量不足,农村人才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也导致了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呈现党员老化、干部年龄偏大的现象,后备力量青黄不接,参差不齐,选人难和选优秀的人才更难现象的产生。目前农村人才的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支撑与引领带动作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维护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纯洁性;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员党性和积极性。三是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融合起来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农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战斗组织。
(二)组织学习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把其纳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夯实基础,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引领乡村的全面振兴。培训中,一要完善培训内容,针对地方特点设计培训课程。根据地方实际,积极开展理想信念、群众观念、群众工作方法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增强政治觉悟,筑牢农村基层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分级分类培训与乡村振兴工作实际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题培训,为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添砖加瓦。二要改进培训方法,针对学员特点设计培训方式。培训中要注重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干部培训的新方法,使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在学习中增强,观念在学习中更新,技能在学习中掌握。通过形式方法多样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引领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加强实践体验锻炼,开拓学员视野。学习培训中注重先进典型的借鉴和引领作用,通过安排农村基层干部到先进示范村参观学习、培训交流、帮扶挂职,让他们在交流学习中借鉴成功的先进经验开拓视野,找到本村的优势、特色和与先进典型的差距,切实提升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能力。
(三)改善队伍结构,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科学、合理、完整的干部队伍,是农村工作能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更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以落实和推动的客观需求。改善队伍结构,一要持续优化干部年龄结构。破除唯年龄、唯资历倾向,鼓励不拘一格,大力选拔优秀年轻人才。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的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善于提拔任用。把年轻干部选出来,培养出来,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设定干部队伍各年龄段组成比例时,要合理且科学地安排使用各年龄段的优秀干部,不仅注重干部“年轻化”,而且体现干部队伍“老中青”模式的合理搭配,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最佳效能,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要持续优化干部学历结构。开展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学历提升,有助于他们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贡献者、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先进文化的领航员,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学历提升,提高他们综合素质。通过正规化学习,让他们学习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增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统领和指导农村工作的本领。学历提升,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形势,查清问题,明确方向,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要持续优化干部类型结构。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优化农村基层干部的人才类型结构,坚持依事择人,多渠道、多领域选拔使用不同类别干部。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突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坚持内选与外引结合,积极探索不同地域、行业、身份优秀人员的交流任职模式,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四)注重人才培育,充实后备人才库的储备人才作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注重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必须探索和建立对农村干部的长期培养机制,充实乡村振兴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的更好实施做好充足准备。做好人才的长期培养机制,要持续完善、优化和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后备人才库,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加大从后备人才中选拔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力度。做好人才培养,一是要坚持科学选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吸收各路优秀人才。对内要拓宽人才准入门槛、广纳贤士、转变观念、革除旧弊,要善于把政治思想素质强,事业心强,具有责任感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人员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对外可以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积极选拔和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从而打破地域、区位的限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要强化培养锻炼人才机制,通过人才机制的优化,积极有效的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提升学历、岗位培训、强化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学历,提高后备干部农业经济、乡村治理、党纪国法、政策措施、乡村振兴、廉政建设等方面知识的认识,帮助其早日适应农村工作环境,为今后工作打好夯实的基础。三是要做好科学合理考核,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不仅要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动态管理,常态化做好后备干部储、备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跟踪培养工作,还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人才合理高效的流动,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结构合理,对优秀的后备干部按程序及时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班子队伍中,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后备干部的成长搭建好舞台,做到真正让后备干部有盼头、有望头、有劲头。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党课讲稿
实现乡村振兴,保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条件。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取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但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构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物资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侧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乡村文化包括物资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资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形。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气力,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衣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换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出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非常眷恋、对生擅长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酷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
最新报告里讲到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这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依然没有变,特别是在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大头、重点和难度都在“三农”,“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要加强,起到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精准聚力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出了精确的任务着力点。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就此问题提出来的。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盛世历史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较长时期内,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都是城市和工业,而乡村和农业则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要求有三个方面的新意。
1.报告全文共提到“三个优先发展”,其中将“三农”工作作为三个优先发展之一(其余两个是就业和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国家现代化的所谓“普遍规律”,制定了以优先发展工业化、促进农民城市化的现代化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在基本完成工业化时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15%以下。从目前来看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程度相对低的现实国情决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因此,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人才配备上优先考虑,在科技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政策扶持上优先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加强。只要这几个优先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就有了可靠的保障,让农村成为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好家园的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2.新“二十字”方针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实的要求。与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在全国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除了沿用“乡风文明”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容整洁”升级为“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管理民主”升级为“治理有效”,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生活宽裕”升级为“生活富裕”,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
乡村振兴方面党课讲稿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这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依然没有变,特别是在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大头、重点和难度都在“三农”,“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要加强,起到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精准聚力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出了精确的任务着力点。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就此问题提出来的。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盛世历史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较长时期内,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都是城市和工业,而乡村和农业则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要求有三个方面的新意。
1.报告全文共提到“三个优先发展”,其中将“三农”工作作为三个优先发展之一(其余两个是就业和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国家现代化的所谓“普遍规律”,制定了以优先发展工业化、促进农民城市化的现代化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在基本完成工业化时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15%以下。从目前来看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程度相对低的现实国情决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因此,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人才配备上优先考虑,在科技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政策扶持上优先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加强。只要这几个优先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就有了可靠的保障,让农村成为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好家园的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2.新“二十字”方针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实的要求。与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在全国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除了沿用“乡风文明”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容整洁”升级为“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管理民主”升级为“治理有效”,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生活宽裕”升级为“生活富裕”,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中乡风文明传统提法得以保留,既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对过去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继承性,又表明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新时期农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顺序也作了相应调整,体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
3.把实现农业现代化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十九大报告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主要指的是生产领域的现代化,它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它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单一过程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即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七个方面,对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进行了纲要式部署,言简意赅,但系统全面,脉络清晰。在此结合工作实际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和土地经营者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在分的层面更加深入,又明确了“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问题,这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统的层面破除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表现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激发农民群众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保护和实现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促使有条件的农业人口放心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同时,这也意味着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的30年内,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会改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不会改变,土地延包政策将坚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的原则,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是强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切合农业发展实际。报告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思维,提出让农民获得财产权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具实力和创新力的主体,带动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参与产业链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力量。对于x地区来说,最紧要的工作就是畜牧业转型发展问题,要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牛鼻子”,也就抓住了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带动力。这是在不增加现有生产资料,让农牧民获得经营性收入潜力最大的一个方面,也为下一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牧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当前地区提出的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格局,坚持“千里画廊、百村增收、万户就业”的思路,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与此要求高度契合。只有抓住农业产业化这条主线,推动“接二连三”,才能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地委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今后,x一产上水平方面:坚持“农区畜牧业和庭院经济规模大幅增长”的路子,坚持草原畜牧业打品牌、控规模、提纯复壮,农区畜牧业上规模、增效益;二产抓重点方面:加快与工业的融合,狠抓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提升加工科技含量、拓宽农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是在蔬菜、小杂果、牛羊鸡肉等农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知名龙头加工企业,推进农畜加工转型升级;三产大发展方面: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上水平三年行动。
计划。
实施好千里交通、千里绿廊、千里边防、千里花海、千里河道五大工程打造全域旅游。加快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使更多种养业转变为乡村旅游的服务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冰雪旅游产业打造全季旅游。
今后,我们将按照地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认真研究、精心谋划“三农”工作,让新“二十字”方针在x落地生根,为建设更加平安美丽幸福的新x,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