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专业15篇)

小编: JQ文豪

教师心得体会的撰写应当秉持诚实、自省、反思、创新的原则。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心得和建议,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展我们党近百年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关系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在新时代聚焦国家战略布局、贯彻“四为服务”方针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聚焦核心点。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亦是开展所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出发点、核心点和落脚点。所培养的人是否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试金石”,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指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紧扣“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秉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理念,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全面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点,坚持教书与育人并举、立德与增智并重,认真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把思想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责任担当、实践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把握首要环节,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创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党的民族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进“五个认同”;要聚焦中心环节,蹄疾步稳、提速争先,深入开展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用生动翔实的事例向广大师生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审视关键环节,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使广大学生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矢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传播者。

筑牢生命线。质量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坚持把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应有之义,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因此,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安身立命的生命线、作为有效落实“四个服务”的使命线、作为构筑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的保障线。高校坚守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必须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融通互嵌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各环节。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着眼“学习·实践·创新·提高·深化·拓展·巩固”等育人要素和环节,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小班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内涵品位,努力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使学生主动收起手机来、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互动热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坚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价值立标,以“四个引路人”为打造新时代“筑梦人”进行使命定位,以“四个相统一”为培养“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名家大师”进行实践指向,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肩负起“三传播”“三塑造”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扩大覆盖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绝不是单纯的一条线上的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全面覆盖、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要着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制,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程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立标”,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为形成一体化、系统性、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明确发展“坐标”;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旨归,进一步明确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实践的“目标”,不断提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德施教的能力;要以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督导评价体系为重要抓手,探索建立要素齐全、体系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测评体系和评价“指标”,推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由“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育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明确了价值指向和实践导向。要聚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围绕构筑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这一价值追寻,紧扣增强“五个认同”这一核心要义,把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一关键载体,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着眼学生、学业、学情、学术等实践维度和育人要素,抓好“育才”基础,抓住“育德”精髓,创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固本培元,夯基垒台,巩固广大师生民族团结生命线、幸福线。要倡导嵌入式学习,打造具有交往性与情境性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应坚持“严、爱、细、融”,健全学生学业发展过程帮扶体系,实行混合编班、小班教学,深化分级、分层、分段培养,重点做好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的精准帮扶,切实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广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上。要倡导融入式科研,形成具有参与性和协同性特征的“学术共同体”。应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院等平台,组建各民族师生参与、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的科研创新团队,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各民族师生形成整体、合作、协同、共融的科研共同体,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基础。要倡导渗透式实践,构建具有共生性和关联性特征的“实践共同体”。应坚持课堂“小舞台”与社会“大天地”互通联动,既要在学校内部按照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持续深化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动,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基础和实践根基,又要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调研、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要完善协同性机制,培育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特征的“家校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多彩的大课堂,生活是生动的教科书。应健全家校、校社互联互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全链条,凝聚育人合力,坚决杜绝家庭教育、社会养成与学校教育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现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时代使命和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大局。必须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刻认识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意义、理论意义,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和时代重任,促进广大师生自觉从思想深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骨子里热爱中华民族共同体,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团结就是力量,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

有句话说得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古以来,钓鱼山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一个小小的日本,想买我们的领土,不买就抢,全国与世界的人民,我相信,现在都看得清日本是一个怎样无耻、霸道的、小到用一百个日本,才低得中国的领土。

在这一点上,足够证明中国人民的团结,比团结,比人力我们样样赢你,小小的日本,你不要嚣张,最后的胜利是要靠民心所向的。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思想汇报范文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范文写作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思想汇报范文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范文写作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思想汇报范文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范文写作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团结就是力量,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

有句话说得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古以来,钓鱼山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一个小小的日本,想买我们的领土,不买就抢,全国与世界的人民,我相信,现在都看得清日本是一个怎样无耻、霸道的、小到用一百个日本,才低得中国的领土。

在这一点上,足够证明中国人民的团结,比团结,比人力我们样样赢你,小小的日本,你不要嚣张,最后的胜利是要靠民心所向的。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思想汇报范文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范文写作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展我们党近百年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关系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在新时代聚焦国家战略布局、贯彻“四为服务”方针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聚焦核心点。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亦是开展所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出发点、核心点和落脚点。所培养的人是否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试金石”,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指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紧扣“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秉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理念,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全面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点,坚持教书与育人并举、立德与增智并重,认真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把思想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责任担当、实践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把握首要环节,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创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党的民族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进“五个认同”;要聚焦中心环节,蹄疾步稳、提速争先,深入开展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用生动翔实的事例向广大师生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审视关键环节,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使广大学生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矢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传播者。

筑牢生命线。质量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坚持把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应有之义,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因此,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安身立命的生命线、作为有效落实“四个服务”的使命线、作为构筑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的保障线。高校坚守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必须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融通互嵌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各环节。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着眼“学习·实践·创新·提高·深化·拓展·巩固”等育人要素和环节,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小班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内涵品位,努力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使学生主动收起手机来、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互动热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坚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价值立标,以“四个引路人”为打造新时代“筑梦人”进行使命定位,以“四个相统一”为培养“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名家大师”进行实践指向,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肩负起“三传播”“三塑造”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扩大覆盖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绝不是单纯的一条线上的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全面覆盖、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要着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制,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程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立标”,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为形成一体化、系统性、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明确发展“坐标”;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旨归,进一步明确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实践的“目标”,不断提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德施教的能力;要以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督导评价体系为重要抓手,探索建立要素齐全、体系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测评体系和评价“指标”,推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由“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育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明确了价值指向和实践导向。要聚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围绕构筑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这一价值追寻,紧扣增强“五个认同”这一核心要义,把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一关键载体,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着眼学生、学业、学情、学术等实践维度和育人要素,抓好“育才”基础,抓住“育德”精髓,创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固本培元,夯基垒台,巩固广大师生民族团结生命线、幸福线。要倡导嵌入式学习,打造具有交往性与情境性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应坚持“严、爱、细、融”,健全学生学业发展过程帮扶体系,实行混合编班、小班教学,深化分级、分层、分段培养,重点做好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的精准帮扶,切实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广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上。要倡导融入式科研,形成具有参与性和协同性特征的“学术共同体”。应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院等平台,组建各民族师生参与、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的科研创新团队,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各民族师生形成整体、合作、协同、共融的科研共同体,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基础。要倡导渗透式实践,构建具有共生性和关联性特征的“实践共同体”。应坚持课堂“小舞台”与社会“大天地”互通联动,既要在学校内部按照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持续深化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动,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基础和实践根基,又要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调研、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要完善协同性机制,培育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特征的“家校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多彩的大课堂,生活是生动的教科书。应健全家校、校社互联互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全链条,凝聚育人合力,坚决杜绝家庭教育、社会养成与学校教育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现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时代使命和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大局。必须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刻认识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意义、理论意义,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和时代重任,促进广大师生自觉从思想深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骨子里热爱中华民族共同体,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思想汇报范文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范文写作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

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一条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对各方面工作统筹谋划、综合发力,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推动西藏民族团结基础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实践充分证明,西藏工作只有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边疆民族地区。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体现为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要着眼全局,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不断夯实西藏长治久安的根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雪域高原,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展我们党近百年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关系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在新时代聚焦国家战略布局、贯彻“四为服务”方针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聚焦核心点。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亦是开展所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出发点、核心点和落脚点。所培养的人是否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试金石”,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指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紧扣“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秉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理念,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全面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点,坚持教书与育人并举、立德与增智并重,认真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把思想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责任担当、实践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把握首要环节,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创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党的民族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进“五个认同”;要聚焦中心环节,蹄疾步稳、提速争先,深入开展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用生动翔实的事例向广大师生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审视关键环节,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使广大学生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矢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传播者。

筑牢生命线。质量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坚持把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应有之义,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因此,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安身立命的生命线、作为有效落实“四个服务”的使命线、作为构筑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的保障线。高校坚守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必须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融通互嵌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各环节。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着眼“学习·实践·创新·提高·深化·拓展·巩固”等育人要素和环节,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小班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内涵品位,努力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使学生主动收起手机来、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互动热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坚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价值立标,以“四个引路人”为打造新时代“筑梦人”进行使命定位,以“四个相统一”为培养“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名家大师”进行实践指向,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肩负起“三传播”“三塑造”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扩大覆盖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绝不是单纯的一条线上的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全面覆盖、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要着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制,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程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立标”,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为形成一体化、系统性、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明确发展“坐标”;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旨归,进一步明确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实践的“目标”,不断提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德施教的能力;要以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督导评价体系为重要抓手,探索建立要素齐全、体系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测评体系和评价“指标”,推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由“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育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明确了价值指向和实践导向。要聚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围绕构筑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这一价值追寻,紧扣增强“五个认同”这一核心要义,把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一关键载体,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着眼学生、学业、学情、学术等实践维度和育人要素,抓好“育才”基础,抓住“育德”精髓,创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固本培元,夯基垒台,巩固广大师生民族团结生命线、幸福线。要倡导嵌入式学习,打造具有交往性与情境性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应坚持“严、爱、细、融”,健全学生学业发展过程帮扶体系,实行混合编班、小班教学,深化分级、分层、分段培养,重点做好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的精准帮扶,切实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广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上。要倡导融入式科研,形成具有参与性和协同性特征的“学术共同体”。应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院等平台,组建各民族师生参与、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的科研创新团队,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各民族师生形成整体、合作、协同、共融的科研共同体,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基础。要倡导渗透式实践,构建具有共生性和关联性特征的“实践共同体”。应坚持课堂“小舞台”与社会“大天地”互通联动,既要在学校内部按照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持续深化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动,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基础和实践根基,又要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调研、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要完善协同性机制,培育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特征的“家校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多彩的大课堂,生活是生动的教科书。应健全家校、校社互联互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全链条,凝聚育人合力,坚决杜绝家庭教育、社会养成与学校教育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现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时代使命和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大局。必须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刻认识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意义、理论意义,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和时代重任,促进广大师生自觉从思想深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骨子里热爱中华民族共同体,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

在谈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时,费孝通指出,“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这一历史演进,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自秦朝建立首个统一王朝后,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执掌的中央王朝,都以建立大一统政权为首要政治使命。大一统观念的形成,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改革是一个重要背景,其中尤以“书同文”影响深远。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推进文字统一,文书行政之制的大体确立,为大一统格局提供了文化支撑。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了稳定性条件,也是生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在相互渗透、协同发展中交流、互动、融合,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在长期演进中,各民族逐步实现了文化认同、心理与共、情感相通,构筑了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特征。近代以来,亡国灭种危机空前沉重,各族人民携手共进,御外侮、赴国难,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同,在历史的互动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意识得以巩固。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根基。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使命。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各族人民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海南琼崖纵队,滇桂黔边区纵队,冀中、渤海回民支队,大青山蒙古族游击队,与全国抗日力量一起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被载入宪法。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苏联和东欧出现的动荡,邓小平同志对一些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说:“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例如,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党的十九大提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问冷暖、听心声,以精准扶贫实际举措,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告别绝对贫困,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向前发展,才能以不断增强的民族团结进步伟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增强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大力挖掘、整理、宣传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的研究,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强化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帮助支持自治地方解决好本地方的特殊问题。另一方面,善于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力量、平衡利益、调节关系、规范行为,深度拓展各民族交往融通渠道,巩固和强化民族团结。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应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缩小差距,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从学前班到现在,有一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伙伴——_丹和_皮亚。她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她们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她们两个现在居住到了同一个小区,更加促进了她们的友谊。

_丹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汉族女孩,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很爱微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她还是个富有有爱心的孩子,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美丽的大自然,更深深的爱着伟大的祖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少先队员,她相信停带的思想是死水,单调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纵,无梦的人生堕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总是努力的学习,勤奋的工作,积极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来诠释她的大学梦。

_皮亚是一个自信和执着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聪明可爱,思维敏捷,工作积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习钻研,学习成绩优秀诚实上进,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她热爱身边的一切。她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在课间十分钟,她们总是在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在双休日她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工艺品,并一起去书店阅览对学习有益的书籍,由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使她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略胜一筹。_皮亚有不懂的问题时,_丹总会给他耐心的解释,知道她理解、学会为止,使_皮亚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_皮亚常常在_丹参加文艺比赛时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在她每次的比赛上_皮亚会主动编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练,使_丹在每次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们总以姐妹相称。当她们只身来到店里时,店里的叔叔阿姨总会问:“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们总会平淡的回答:“她没有陪我一起来。”由于每次都这样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为她们真的是一对亲姐妹。

在_丹烦恼时,_皮亚总会为她排忧解难,逗她开心。当_皮亚犹豫不决时,_丹总会为她作出明确的判断。自从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以后,她们就更加团结友爱了,不仅如此她们还带动了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深深地团结的重要,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是建设祖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只有全国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这些道理是_丹和_皮亚让同学们懂得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不仅人类学会团结,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范文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

教育。

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全体中华儿女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良好归属体验、所秉持的共善价值信念以及所具备的能动关怀意愿,就是中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5篇,希望你喜欢。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___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范文参考网手机版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__”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心得体会范文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工作总结范文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通过专家讲授、领学自学、交流研讨等形式,本着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的原则,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和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并为今后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要通过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夯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我们要把专题培训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实际成效,在理论武装上有新收获、在政治能力和党性修养上有新提升;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扎实做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展我们党近百年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使命担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关系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在新时代聚焦国家战略布局、贯彻“四为服务”方针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聚焦核心点。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亦是开展所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出发点、核心点和落脚点。所培养的人是否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试金石”,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指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紧扣“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秉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理念,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全面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点,坚持教书与育人并举、立德与增智并重,认真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把思想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责任担当、实践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把握首要环节,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创新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党的民族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进“五个认同”;要聚焦中心环节,蹄疾步稳、提速争先,深入开展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用生动翔实的事例向广大师生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审视关键环节,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使广大学生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矢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传播者。

筑牢生命线。质量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坚持把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应有之义,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因此,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安身立命的生命线、作为有效落实“四个服务”的使命线、作为构筑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的保障线。高校坚守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必须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构建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融通互嵌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各环节。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着眼“学习·实践·创新·提高·深化·拓展·巩固”等育人要素和环节,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小班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内涵品位,努力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使学生主动收起手机来、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互动热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坚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价值立标,以“四个引路人”为打造新时代“筑梦人”进行使命定位,以“四个相统一”为培养“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名家大师”进行实践指向,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肩负起“三传播”“三塑造”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扩大覆盖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绝不是单纯的一条线上的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全面覆盖、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要着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制,形成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程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立标”,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为形成一体化、系统性、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明确发展“坐标”;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旨归,进一步明确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实践的“目标”,不断提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德施教的能力;要以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督导评价体系为重要抓手,探索建立要素齐全、体系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测评体系和评价“指标”,推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由“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不断增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育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明确了价值指向和实践导向。要聚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围绕构筑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这一价值追寻,紧扣增强“五个认同”这一核心要义,把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一关键载体,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着眼学生、学业、学情、学术等实践维度和育人要素,抓好“育才”基础,抓住“育德”精髓,创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固本培元,夯基垒台,巩固广大师生民族团结生命线、幸福线。要倡导嵌入式学习,打造具有交往性与情境性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应坚持“严、爱、细、融”,健全学生学业发展过程帮扶体系,实行混合编班、小班教学,深化分级、分层、分段培养,重点做好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的精准帮扶,切实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广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上。要倡导融入式科研,形成具有参与性和协同性特征的“学术共同体”。应依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院等平台,组建各民族师生参与、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的科研创新团队,设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各民族师生形成整体、合作、协同、共融的科研共同体,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基础。要倡导渗透式实践,构建具有共生性和关联性特征的“实践共同体”。应坚持课堂“小舞台”与社会“大天地”互通联动,既要在学校内部按照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持续深化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动,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打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基础和实践根基,又要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调研、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要完善协同性机制,培育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特征的“家校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多彩的大课堂,生活是生动的教科书。应健全家校、校社互联互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全链条,凝聚育人合力,坚决杜绝家庭教育、社会养成与学校教育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现象。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时代使命和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大局。必须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刻认识领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意义、理论意义,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和时代重任,促进广大师生自觉从思想深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骨子里热爱中华民族共同体,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我们知道,家园意识是一种文化上最基础的认同,生于斯,长于斯,这片水土,构建了我们的物质家园,也构建了精神家园。把祖国当自己的母亲,把新疆当成各民族共同家园,都是这种文化认同的最真挚最纯净的精神维系和情感归宿。也故如此,在共同家园里,各民族是一家人,各民族团结一家亲。此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可以说是把积累多年的推进民族团结的经验,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个高度就是回归到求真务实的“结对认亲”工作中。我们知道,认亲,是情感上的交融和关联,是对社会关系中稳固而强劲的文化脉络的确认,这也促进了社会“陌生人”向“亲人”的文化复归,将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的关系深深植根在新疆大地之上。

一家人,维系的是共同的文化血脉,寻求的是共同的梦想,维护的是共同的至高利益,融汇的是共同的正向能量。结对认亲活动,逾越了空间距离,拉近了心灵距离,以心交心,认亲结对,核心是要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结出民族团结的果实。

此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确保“活动一人不少,全员参与”,达到“全覆盖”,这在新疆民族团结的进程中,也是罕见的。全覆盖效应,强调了民族团结人人参与的意识,党员干部要参与,援疆干部要参与,同样也可以带动全社会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

民族团结结对认亲,因此形成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民族团结,承担社会责任,与基层各族群众结对认亲,村村有亲,人人有爱,共同奔小康,共同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做基础工作,做雪中送炭嘘寒问暖的工作,做争取人心工作。

此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规定“要经常走访,坚持每两个月与结对认亲户开展一次交流活动”。这就强化了结对认亲的互动性。“3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认亲不是终极目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形成合力,形成同心圆才是真正目的。“串串门、聊聊天、跳跳舞、唱唱歌”,解人之忧,宽人之心,在结对认亲中,密切干群关系,凝聚民族关系,互动是最有效的途径。

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可以说是又一次改进人与人基本关系的正能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社会的互动性不断强化,社会关系不断淳化,社会共识不断深化,源头活水,涓涓汩汩,给我们的社会关系带来新的润泽,同时也保证了不同层面的人,在结对认亲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维护民族团结,是进行时态,是不断依靠每个人付出和努力的艰巨工作,所以,若想收获民族团结带来的社会之利,就要承担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社会之责。一家人,让我们满怀家国情怀,不分彼此,和谐相处,担起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一家亲,让我们结对认亲,同声共气,血脉相连,心手相牵,在亲人的微笑中,看到希望,在亲人的信任中,走向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战争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