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精神大全(20篇)

小编: 梦幻泡

学习是一种持续的努力,需要艰苦的学习过程和坚定的毅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学习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习毛泽东精神作文范文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毛泽东在长征时期一共创作了六首诗词,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征,是指毛泽东本人所经历的长征,也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时期血雨腥风,红军处境艰险,毛泽东也是九死一生。然而,这恰恰刺激了毛泽东的创作欲望。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去苏联访问的火车上,对陪同前往的苏联人尼·费德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样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了。”

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作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起,都有各自的具体内容。这里主要是从共性方面去梳理它们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波澜壮阔的长征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畅谈实现中国梦。他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凤凰涅槃,是中国革命漫漫征途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沉重一页,也是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诗词作品像纪实文学、像电影或电视连续剧那样全景式地呈现长征的整个过程或者各种细节。

毛泽东以真实的感受、开阔的视野、浪漫的情怀、深厚的功力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长征诗篇。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胜千里雪,翻越六盘山,“切尾巴”战斗,等等。

毛泽东的这些诗词的确是英勇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苦难辉煌的真实写照,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为我们深入解读长征和长征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

踏遍青山人未老。

毛泽东来自山区,与山有不解之缘。他有不少作品以山为题,写山的诗句则更是不胜枚举。长征诗词中,毛泽东描绘最多的也是山,比如娄山关、五岭、乌蒙山、岷山、昆仑山、六盘山等。

毛泽东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最典型的就是《十六字令三首》,他把山写得瑰伟雄奇,绚丽璀璨,流动回旋。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用夸张手法突出山的高度,反衬红军飞越高山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山是客观的,是审美的对象,更是征服的对象。

《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化静为动,强调山的宏大。他把群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巨浪和奔腾厮杀的战马,宛如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在这里,山是主观的,是主体的形象,是审美的联想。

《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把天捅破了而自身完好无损,天塌下来有山顶着。山,无私无畏、无坚不摧,真可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俨然就是救国救民的红军队伍的化身。在这里,山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毛泽东诗词中多次出现红旗这个意象。比如,“旗号镰刀斧头”“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既代表红军,代表红色政权,又代表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南征北战,红旗就是他的生命。

而毛泽东又常常把山与红旗联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等等。

山加红旗意象是毛泽东长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为了追求知识走出韶山,为了思索救国救民真理而登临岳麓山,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引兵井冈山。毛泽东的人生道路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成功之路是在山里寻求到并延伸出来的。

长征时期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也有山加红旗的这个意象,“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的红旗,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中央苏区,又打到六盘山上,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昭示着万里长征的革命性质,也是红军战士革命意志的艺术再现。

坚定执着诗言志。

“诗言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创作指南。诗词不仅生动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奋斗足迹,也形象地寄寓了他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长征所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彻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一个是迅速北上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有两句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长征的这两个目的。

第一句是《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本意是指凶神恶煞。毛泽东1958年在《毛**诗词十九首》的批注中,对苍龙的具体含义专门进行了说明:“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很显然,抵抗蒋介石是万里长征的当务之急。不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军自身难保,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实现伟大理想的具体行动,直接抒发了英勇红军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坚强决心。

第二句是《念奴娇·昆仑》中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昆仑山常年积雪。夏天冰雪溶化,会导致水灾,危害中国。于是毛泽东决心倚天抽剑把它劈为三段。然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还东国”原作“留中国”,1958年,毛泽东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侵略中国,而毛泽东在分配昆仑山时却还能想到要照顾日本人民,这是何等的博大胸襟!“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但是,只要还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一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念奴娇·昆仑》的寓意十分深刻。毛泽东想改造昆仑山,其实质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1958年,他在解释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时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这首词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西风烈”“离天三尺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六盘山上高峰”“山高路远坑深”等就是具体体现。长征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一个个鬼门关,都是对红军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他傲视万物,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别以为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英勇红军一越而过。“五岭逶迤腾细浪”,横亘于南方数省之间的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毛泽东看来只不过是小溪流中翻滚的几朵浪花,简直是不足挂齿。

“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毛泽东也根本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充其量也就是在红军脚下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到达六盘山,吃尽了苦头,可毛泽东屈指一算也只有二万里行程,实在很不过瘾,感觉意犹未尽。

英雄群像真伟岸。

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却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所塑造的形象也绝不是他本人的自画像。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这一英雄形象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

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长征诗词所描写的任何军事行动,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红军的统一行动。

毛泽东不少诗句中有“我”字,如“春来我不先开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里“我”就是作者本人。但在长征诗词的“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当中,“我”就不光是作者本人了,既是自我,也是我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既是作者,也是红军。

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诗句中,已经看不到“我”这个字了。表面上“我”已然淡出,可明明又身处其中,只是不再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小我”已经完全被红军队伍的“大我”所涵盖所替代,已经进入“无我”的境界。

毛泽东经历了从“小我”走向“大我”,然后走向“忘我”,最后变成“无我”的过程。“诗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被毛泽东升华为“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合二为一的全新境界。

学习弘扬毛泽东的五种精神范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49年3月25日至9月21日,党中央在香山的181天,当属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总书记的行与言,为我们铭记香山革命历史、弘扬伟大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关于革命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革命到底精神,领导完成彻底砸碎旧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优秀特质。

1948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由于军事上节节败退,玩起“和谈”的缓兵之计,企图通过“和谈”保住伪宪法、伪法统,继续实行独裁。在这种阴谋与声势面前,一些已经公开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号召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出现了动摇,甚至对国民党反动集团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为防止革命阵营破裂,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揭破敌人和平阴谋的指示;之后,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以及《评战犯求和》等新华社评论文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阴谋。在《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篇战斗檄文中,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949年3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香山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豪迈地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正是在香山这半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指挥完成了“破坏一个旧世界”的革命任务。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随着伟大号角的吹响,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这是历史的壮举、人民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当我们深读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史这部恢弘巨著时,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到底精神,内蕴着一系列优秀特质。

这一特质在于,她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共产党宣言》阐释了“两个决裂”,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也就是说,只有从根本上消灭剥削的根源、消灭不劳而获的贪婪,才能彻底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制度和历史现象。“两个决裂”的著名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彻底革命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就在于她追寻着马克思主义这一壮丽的日出,找到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打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的反动国家机器,解放社会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就是具有这种彻底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政党。

这一特质在于,她有着斗争到底的历史经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就是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进行斗争的过程,他们彻底、直接和坚决地批判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进一步向前推进并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妥协退让没有出路,斗争到底方得胜利。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不敢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相反,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动摇、妥协、投降、退步的危险行径,中国共产党坚决斗争到底,以恰当斗争谋求民族团结,以坚定斗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历史已经远去,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展现出的革命到底的斗争精神,将永远绽放夺目的光芒,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力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光辉论断。党始终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擘画新中国建设蓝图。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谋划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早在1948年4月,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的热烈响应。他们陆续从香港及国民党统治区汇聚到解放区,参与新政协的筹建工作。在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构架起新中国人民政权建设的“四梁八柱”。周恩来曾说过:《共同纲领》草案初稿写出以后,历经七次反复讨论和修改、计由先后到达北平的政协代表五六百人分组讨论两次,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两次,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这部“临时宪法”是各党派共同千斟万酌的结果。正如许多民主人士称赞的那样:这里充满着民主自由的空气,蓬勃向上的精神。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美国记者斯诺曾把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根植群众、服务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誉为“东方魔力”。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毛泽东广泛接触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与他们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5月1日,毛泽东从双清别墅前往益寿堂访柳亚子,在交谈中,柳亚子说:“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我们都很清楚,蒋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为他们腐败无能,太不得人心了。共产党要胜利,这是肯定的。共产党的政策正确,合乎民意,人民拥护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主席回答:“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我们有一百万军队渡江,如果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向北平,充分彰显了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烈拥护、对新中国的热切期盼。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就在于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新政权的“四梁八柱”上,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革命情怀,上升到国家意志,细化到制度体系中,凝聚成历史合力,实现了由精神向物质的伟大转换。

一个伟大、先进的政党,一定是能够掌握群众的党。谁能代表人民利益,谁就拥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能倾听人民呼声,谁就拥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谁能回应人民期待,谁就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这句话鲜明表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能完成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出色完成一张张赶考的“考卷”,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形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革命力量,完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才能凝聚“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力量,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些都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力,为筑牢国家制度根基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国家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多种力量的“协奏曲”。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一切依靠人民的大格局,以高山大海般的伟大胸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仁人志士,集中在自己的旗帜下;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吸纳进国家机构担任要职,为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建立广泛而牢固的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各个党派和各方代表,推动形成历史合力,将人民意志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体现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筹建新政权的过程中,积累了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答好新时代答卷的重要精神支撑。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党在国家内忧外患中诞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表明了党在胜利前夕的清醒和自觉。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实际上,毛泽东早就高度重视吸取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失败的教训,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就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学习,要求全党引以为戒。

在香山期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抵达双清别墅后,毛泽东发现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一张弹簧床,很不高兴,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好的床?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把它给我换掉。他宁可不睡觉也绝不睡这张弹簧床。在会见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前,毛泽东嘱咐警卫员: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警卫员在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便“诉苦”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毛泽东就是这样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会见张澜,会见了许多民主人士。

在香山这个进京的第一个考场,共产党人交出了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仅指挥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而且有效防止了进入城市后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筑牢了全党拒腐防变、经受执政考验的思想基础。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始终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稳定执政的根本原因。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一个伟大、先进的政党,一定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否则,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霸王别姬”的穷途末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了自我检视、自我革命的精神,保持了勇于承认错误并整改落实的锐气,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来解决自身问题,答好“自我革命”的必答题。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先进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到底精神,以开放的胸襟拓展国际视野,在国内外对比中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使“中国号”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北京作为首都,是各类风险的聚集地、各类利益和矛盾的交汇地,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坚持和完善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风险,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积极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在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切实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问题,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切实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治理腐败效能。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定力、寸步不让,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要时常缅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力量,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好完善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弘扬毛泽东的五种精神范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

“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中,历来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毛泽东曾多次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一再要求全党坚持和发扬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一切困难等五种革命精神。十五大以来,在精神建设领域,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斗争中总结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

在新的世纪,全党全民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动力?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在全社会大力宣扬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时,他提出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扬和弘扬“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就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党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把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推向前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革除那种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墨守陈规、无视时代发展要求,自甘落后、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

“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求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都要自强不息,励精图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时刻清醒地牢记,要把现代化事业干成功,必须有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一种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它要求在全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全党蔚然成风。大力倡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尽心尽责的良好风气,坚决反对和抨击做官当老爷,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空谈误国的坏作风。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它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装着人民和党的事业的品格,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正确地对待自己、同志、组织和群众。多学习、少应酬,多奉献、少计较,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五种精神”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和全社会应当具有的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党员,尤其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精神品格的培养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五种精神”的具体内容既继承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针对性。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开辟与形成提供了思想准备。自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以来,它已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具有长久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值此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深化对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本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结果。它是当年那个时代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东移到俄国后,列宁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列宁关注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纲领。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又进一步东移到中国等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催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此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

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只具备一个要素即理论来源或理论基础是进行不下去的,必须是两个要素的互动,即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来源或实践基础(这个实际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当时的中国国情、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明确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这两个来源或基础,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关问题,也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2]这一阐述深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在不断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并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并制定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正确方针和策略。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盛行,导致中共中央接连出现“左”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同各种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及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同时,围绕这一科学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创造,毛泽东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方面也都逐渐形成体系。这些创造和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又是中国革命艰难实践的呼唤。正如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3]。

总之,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提出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口号,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实事求是”,本是《汉书》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毛泽东却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把它提升到新的学风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熟悉。

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已浸透到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就是说它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王明等根本瞧不起在国内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口闭口“国际指示”,搞的实际上也是“两个凡是”,即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照搬。对于这种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做法,毛泽东曾给予深刻的批评和讽刺,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4]这里所说的“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中主要是教条主义。他还曾说教条主义者连猪都不如,因为猪碰到墙上还知道痛,马上转弯,而教条主义者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转弯。正因为毛泽东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从而领导全党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可见,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中国革命的时代烙印,折射出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之光。因此,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了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际过程,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精髓。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党际、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因此也必须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搞革命要坚持这三条,今天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这三条,而且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把它们称之为“灵魂”,其意在于说明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始终。正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才在实践中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理论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相结合”的本领,做好“相结合”这篇大文章。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也主要是看他能否做到“相结合”,要真正做到这种“相结合”,就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有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过时,而晚年又犯了严重错误,除了那些世界观、方法论以外,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学了也没用。这种看法和疑问是片面的。当今时代,毛泽东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而且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长远指导作用,我们应着力挖掘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倡导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即是说,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有了新的认识,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大决策都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学习不是过去学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重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挖掘这一精神财富的时代价值,真正做到“常学常新”。

首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科学、完整地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等人的重要著作,一是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回答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我们一直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是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正确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创造性分析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在政治方面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张;在经济方面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改进经济体制的初步设想;在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都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下来了。有些问题毛泽东在实践上虽然没有解决好,特别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执政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问题没有解决好,但那时的探索对后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很有启发的。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分析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精辟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科学关系。

第二,毛泽东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经验有正面和反面之分,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反面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使人们发现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中认识的。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科学总结,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看作一笔难得的财富。他曾评价指出:“我们根本否定‘*****’,但应该说‘*****’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改革开放要归“功”于十年“*****”,因为“这个灾难的教训太深刻了”。[6]邓小平的很多正确的理论,就是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内容上有不少是相同的。如在政治上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都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经济上都主张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都主张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发展速度上都主张要有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思想文化上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建设,都重视知识分子等;在理论品格上,两者都不迷信本本,都主张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等。因此,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它上承马列主义,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它们有着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呈现相继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发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功能,而成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后,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或学者研究的课题,会贯穿这个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时,应该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着重学习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再次,毛泽东思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南。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处在农村,不能不吸收大批农民入党,使农民出身的党员成为党的主要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党还能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认为不过是一个“农民党”。可是毛泽东认为,一个党的性质不决定于党员的出身和成分,而决定于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因此,他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而没有过分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成分,处处从实际出发。他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入党条件,只列了五条:一是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是忠实;三是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是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是不吃鸦片、不赌博。应该说,这些条件是不高的,只要拥护党的最低纲领,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起带头作用,就可以入党。当然,党员入党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党根据实际提出入党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某种成分,就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同时由于党始终重视思想建设,终于把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且培育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明的作风,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当年建设一个革命党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可以从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得到很多启发。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里面有挖掘不尽的财富。学习任何理论,都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仅仅引用某些具体的词句和结论,而应该系统、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和掌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可以学到长期管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站稳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智慧。这对于进一步加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裨益。

学习弘扬毛泽东的五种精神范文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建党100周年之际,这些见证和串联起百年大党光辉历程的上海红色场馆,又以崭新的面貌引领着人们来到百年征程的发端之地,探寻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感知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即日起,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数字·上海联合推出“馆长说场馆——上海红色场馆系列访谈”,打卡红色地标,聆听红色场馆背后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吴瑞虎。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这是陈云同志一生坚守的信念;“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是陈云同志始终坚持贯彻的方法论,在陈云纪念馆主馆序厅两侧,两份手迹书写着陈云同志的思想内涵。

陈云纪念馆位于陈云同志的家乡青浦练塘镇,是全国唯一系统展示其生平业绩的纪念馆。近日,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馆长说场馆——上海红色场馆系列访谈”,邀请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吴瑞虎,介绍陈云纪念馆这一信仰高地的特色特点。

“陈云纪念馆的特点是,陈云同志的生平资料比较齐全,”吴瑞虎表示,“我们近年来也在打造陈云同志文物史料的发掘高地,要把陈云同志一生当中所有的文物史料都集聚在这个纪念馆。”如今,陈云纪念馆中的文物数量超过四万件,依照三条逻辑被绘制成“三张网”:陈云同志的生平事迹网、图片资料网、口述史资料网。

陈云纪念馆有两个主要展览,一是主馆里的生平业绩展,以时间为线索,以中国社会的变迁为时代背景,从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全面展示了陈云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展现陈云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从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此外,文物馆设置了史料资料展,通过陈云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办公用品、洗盥用品、照相机、评弹磁带等物品,体现了陈云同志艰苦奋斗、节俭朴素、勤政廉政的高尚情操以及个人的业余爱好。吴瑞虎强调:“要搞好展览,用文物来讲故事,与家风家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

陈云纪念馆中还设有碑廊,集中展示了陈云同志手迹,吴瑞虎介绍:“陈云同志围绕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心为民的情怀,用毛笔写下很多名言警句,留下了很多手迹,于是,我们用碑刻的形式进行系统展示,游客值得一赏。”

陈云同志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六岁时来到了舅舅家生活,在此度过了童年,陈云故居则展示了陈云在练塘成长时的历史情景,成为又一参观亮点。故居所在的练塘古街被打造为展示古镇风貌的文化街,除了故居,也有与陈云同志相关的算盘文化馆、评弹馆、读书室等,把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三者结合起来。

吴瑞虎表示,为了加强对陈云同志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更好展现陈云同志的生平业绩、思想理论和精神风范,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财富,发扬革命精神和求实精神,今年,陈云纪念馆于7月21日至23日在朱家角举行“陈云与党的历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集聚来自全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陈云同志的思想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在党建理论、经济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共同研讨陈云同志在党史上的重要贡献以及对当下所起到的所用。

陈云同志(1959年)。

学习和研究陈云同志的理想信念和崇高风范,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党的非凡历史,进一步弄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进一步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深切感受到党史和新中国史所展现的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奋斗之艰、成果之甜,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初心薪火相传。吴瑞虎介绍,在展陈布置上,纪念馆注重突出陈云同志的思想内涵。纪念馆主馆的大厅里,一边是陈云同志“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手迹,这是陈云同志一生坚守的信念,另一边则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手迹,这是陈云同志始终坚持贯彻的方法论,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化和运用。

吴瑞虎建议:“前来参观的游客提前做一些功课,把握住陈云同志这两个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再走进陈云纪念馆,了解陈云同志的生平事迹时,透过文字介绍和照片展示,可以非常清楚明白地看到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坚守信仰的精神、党性坚强的精神、一心为民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吴瑞虎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陈云同志的五种精神也是精神之源。近年来,陈云纪念馆不断推进“三堂建设”,大力宣传陈云同志生平事迹,为党史学习教育服务,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弘扬伟人精神作出新的贡献。

红色故事大讲堂。

陈云纪念馆不仅致力于建设革命精神大学堂,还丰富宣传形式,建设红色故事大讲堂。7月21日晚上,陈云纪念馆举行主题为“百年风华铸丰碑”的红色故事大讲堂。“陈云同志参加革命的时候也是一个青春少年,14岁进商务印书馆,20岁入党,25岁就成为中央候补委员,战斗的历程和参加革命的过程要讲得非常精彩。”此外,初心教育大课堂则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开展教育,讲好党课。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陈云纪念馆推出“永远跟党走——党史中的陈云”特展,7月9日,在上海图书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同步开展。此后,特展还将围绕“永远跟党走”这一主题,在全国进行巡展。

全国的游客在参观展陈时,可以在脑海中搭建“一二三四五”的框架:“一”指的是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二”指,陈云同志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三”指陈云同志是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的中央重要领导人;“四”指陈云同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儒家四目”中成功实现人生价值;“五”则是陈云同志坚守信仰、党性坚强、一心为民、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五种精神。

吴瑞虎表示,陈云纪念馆还与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联合,让陈云同志的五种精神深入人心,凝聚起大家共同奋进的力量,特别是奋斗新征程的力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真正发挥党史教人育人的作用。

学习毛泽东的作文范文

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他最伟大的功绩,是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是由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学习毛泽东,归根到底就是要学习毛泽东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要学习毛泽东把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的”。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学习弘扬毛泽东的五种精神范文

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毛主席诞辰124周年,124年前的今天,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开启了他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业的一生。岁月可以让海枯石烂,可以让斗转星移,可以让万物枯荣,但他冲不淡人们对毛主席的怀念,因为他的一生让一个民族实现了翻身挺立,让一个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光环,太多太多的优点。

今天,我们缅怀毛主席,既要怀念他宏伟非凡的一生,又要学习他的宝贵精神。

一、有一种锐气叫“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支离破碎,人民水深火热,民族倍受欺凌的动乱时代。天生一付热心肠的毛泽东从小便目睹了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随着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增加,他的内心更加笃定,要学大学问,拯救劳苦大众。可以说毛主席的青年是“意气风发,锐不可当”。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他于一九0九年赴长沙求学时留给父亲的,时年毛主席十七岁。回顾毛主席的青年生活,处处充满了锐气,大气,他以文会友,邀三五好友畅游橘子洲头,写下了《沁园春·长沙》,阐明了青年就要立志做大事的志向。他勇于实践,利用假期和好友走州访县,阅遍湖南大美河山,增进了对中国人文地理的了解。他在奔走革命前,回家分光田产家资,送给穷苦百姓,更是彰显了只进不退的决心。这就是他锐意进取的积极心态,锐不可当的决心意志。

二、有一种坚韧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回顾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是曲折中前进的一生。在革命早期,一次毛主席被民团意外抓到,机智的他利用敌人贪财的心理,巧施银元方才逃脱,在逃脱路上,有几次敌人离他藏身的地方只差数尺,就是这样反复躲藏,最后光着脚疾走数十里山路才得以脱险,试想,在那种危险艰难的情形下,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初上井冈山,面对种种困难,当林彪发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时,毛主席坚定地说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自信与坚韧。在革命中毛主席先后失去了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谭、毛泽民、毛楚雄等五位亲人,并和六个孩子失散,建国后,他又失去了儿子毛岸英。可以想想,毛主席是承受着多大的悲痛在引领着革命的,也只有他诗里所写那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才能更好的阐释他的伟大与坚韧。

三、有一种胆气叫“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他,不信邪、不俱强,面对复杂危险的革命环境,指挥着枪,却从不带枪。他,与天斗、与地斗,带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赢得长征胜利。一九四五年,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敌特大本营,斗智斗勇,于明枪暗箭中闲庭漫步,绝不妥协。一九四七年,面对胡宗南的大举进攻,他带领中央机关转战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在马背上发指示,在荒窑洞里做决策,有时和敌人只相隔咫尺,但他没有丝毫慌乱,有效地牵制了胡宗南部。一九五0年,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巨大的实力差距和多数人的反对意见,他毅然拍板,赴朝参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在做决定时,他不是不知道面临的危险,不是不知道美国人有原子弹!但他从来不惧。

四、有一种态度叫“活到老,学到老”

毛主席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他的成功,和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时曾说:“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因而他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持之以恒。毛泽东还曾写过一副自勉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体现了毛泽东对积学贵有恒精神的称道。事实也是这样的,他一生读书、积学,恒久而不间断。他那似百丈高台的渊博学识,正是日积月累、一砖一石地筑起来的。毛主席的诗词,气势宏伟,格局独到,其中有不少佳作被大家传颂,但这中间他付出了常人未曾付出的努力。例如,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毛泽东曾把屈原的《离骚》一丝不苟地抄录到笔记本上。毛泽东之所以成就为哲学家,也是他终生注意研习哲学的结果。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袖、身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主席,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亲笔作了3000余字的摘录,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

由此可见,无论是军事家的毛泽东,还是政治家的毛泽东,亦或是哲学家的毛泽东,他的成功,和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活到老,学到老正在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五、有一种良心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宽厚慈爱,正是对人民的爱,他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革命成功了,他身居高位,但依旧和人民保持着亲密联系,他生活节俭,除了外事活动需要外,通常都吃的简单,穿的简单,住的简单。也正是他对人民无私的爱,使得今天,人民对他依旧有一种天然的怀念。

怀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怀念,是因为难已忘却,怀念,是因为这种感情至臻至纯。有一种精神,历经岁月的洗刷而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跨越时代的变迁而更臻醇厚。

毛主席的一生,是中华民族摆脱满目疮痍,迈向独立富强的写照,他的引领,给我们打下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他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他,传承学习他那高尚宝贵的精神!

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的祖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前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十三亿同胞一起响亮的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民族精神代代传!

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该要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像那些英雄一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学好各种本领,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美好国家。

回顾过去,自古以来,我们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经过了慢长长的历史发展,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人民尊严的英雄到时出现了不少:

这些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敌侵略的伟人,被后人世代传颂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正是这些民族英雄进一步地激发了祖国人民,是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齐上、敢于夺胜,让中华民族精神绚丽光彩!

向毛泽东学习小学生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早上好!

面对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我常心生感激;面对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心生焦虑。今天我来讲一件小事。

我现在所教的六(5)班,在教学楼的底层,也在楼梯口,有时在上课期间,被上下楼梯的同学所打扰,他们大声喧哗,无所顾忌,完全没有想到上课班级老师和同学的感受,我总是要等嘈杂声过去,才再开始讲课,这样一等,就是一两分钟。

近来听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人在图书馆接听电话,告诉对方,“我现在图书馆,不方便接电话,一会儿给您回话。”声音很小,只有35分贝。35分贝是一个文明音量。35分贝是多响呢?您睡觉时的周围环境,音量大约是30-40分贝,这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学习环境也应该安静的,这样老师的讲课,才不会被打扰,同学们的思考才不会受影响。

有的同学,可能很不服气。我长嘴,怎么能不说话呢?不错,嘴,是用来吃饭和说话的。但是说话,要分场合,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随便说话的。我常引用记者招待会的例子:记者哪一个不是伶牙俐齿,但是没有谁随便说话,会场非常安静。发言,也要举手争取。

说话,反映了一个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心中装有他人,一定不会随便说话;一个心中没有他人的人,说话一定很随便。

我们要向花儿学习。花,没有到开花的时候,绝不绽放;开花之前,花能做的事情,只有等待和积蓄力量。聪明的同学,也应该像花儿那样,没有轮到你发言,你做的事情,就是倾听、思考。而现在的课堂上,很多同学喜欢随便发表意见,当让他发言时,却无话可说;而优秀的同学,课堂上,显得很安静,看上去沉默寡言,关键时候,思路清晰,发言声音响亮,从容不迫。

花,是美的,无论是庭院里的名花,还是在原野上的不知道名的花,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他们为了一年一次的花期,积蓄、积蓄、再积蓄;等待、等待、再等待。人,虽然天赋各不相同,也有各自的特长,更多的时候应该约束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而不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

当我看到有的学生课文不会背诵,而下课大声喧哗时,我总想去劝劝这样的`同学,如果能大声的把要背诵的文章放声朗读10遍,20遍,再难的文章,都可以背熟。花,虽不会说话,但是聪明,从来不会错过开花时节;人,能说会道,如果再有花的聪明,知道等待,知道时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两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乡村振兴的话题。2021年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我明白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新起点。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所有贫困县和乡成功“摘帽”,因此“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但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又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经济成为重要议题。

而且,现在国际局势动荡,保障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看到各个人大代表提出有利于乡村发展的建议,我感到非常振奋,也为三农经济的腾飞充满希冀。于我个人而言,我意识到乡村实现振兴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因为家人在农财股工作,耳濡目染,寒假期间总能看到他们为项目招投标,视察新项目和接受上级检查验收,要保障脱贫后实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稳扎稳打巩固脱贫成果。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日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汇报。回顾2021年,作为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中国在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后疫情时代新增就业1269万,让中国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复苏,增速甚至超越疫情前,令全球为之惊叹。本次的政府报告我更关注的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以及疫苗全程接种的覆盖率突破85%,是世界上接种速度最快的国家,接种疫苗高比例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内疫情的相对稳定,为我们现在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的恢复提供了帮助,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能力。

二是经济发展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为了继续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我们的营商环境,从建立北京和上海的期货交易所开始,我国不断试点服务业,开辟一些自由贸易港,并引进新的投资,这才有了今天的8.1%的增速,让中国向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目标继续迈进。

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坚定不移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同时出台了碳达峰的具体方案,展现了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中国担当和中国作为。

四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人口净增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近年来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以及部分传统观念的转变,使得出生人口不断减少,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劳动力萎缩、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等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问题不断出现,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大问题之一,三孩政策的推行是国家的一种积极信号,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生育奖励等配套措施,这样就可以加快促进“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落实。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

思想报告,也叫思想汇报。是党员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对党的文件学习体会的书面报告。自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每三个月写一次思想汇报,如果你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就写你要求进步的思想活动和事情;如果你是党员,就写最近党小组活动时学习的党的文件的体会,一定要联系工作实际。一般一千至两千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我阅读了《毛泽东思想》这本书,深受启发。深深的被其中的智慧哲学所震撼。以下是几点体会心的。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通过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讲授和自学下,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说:“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可以说,在中国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

在中国,不仅毛泽东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毛泽东的伟大品格也具有动人的感染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如何正确对待共产国际给我们的指示?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确立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但是,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41年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毛泽东不仅思考我们党在苏维埃后期的“左”倾错误,同时思考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他认为“左”和右看似两个极端,但是能从“左”到右,说明两极相通,相通的根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脱离开来,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于是就有了延安整风,就有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全。

党广泛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勇往直前。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首先,实事求是着眼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毛泽东正是在对中国革命实践深入研究中,在同王明等“左、右”倾教条主义斗争中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次,实事求是的根本点是要从对客观实际的研究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增加了解放思想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第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不断创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说毛泽东当年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强调“立”。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这就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理的光辉。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提。

出了党的群众工作思想。实践表明,只有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才有力量。正是在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上。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因此,他始终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依靠群众的大多数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放在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上。代表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根本标志。毛泽东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者能够给予人民的“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切实做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是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向人民负责”这一做好群众工作的原则,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这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提出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但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进行调节,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完善。

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思想。毛泽东指出:“一个国家搞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道路。首先,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他把现代化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逐步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其次,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地阐述了农、轻、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三者。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开辟与形成提供了思想准备。自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以来,它已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具有长久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值此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深化对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本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结果。它是当年那个时代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东移到俄国后,列宁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列宁关注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纲领。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又进一步东移到中国等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催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此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

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只具备一个要素即理论来源或理论基础是进行不下去的,必须是两个要素的互动,即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来源或实践基础(这个实际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当时的中国国情、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明确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这两个来源或基础,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关问题,也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2]这一阐述深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在不断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并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并制定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正确方针和策略。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盛行,导致中共中央接连出现“左”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同各种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及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同时,围绕这一科学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创造,毛泽东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方面也都逐渐形成体系。这些创造和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又是中国革命艰难实践的呼唤。正如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3]。

总之,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提出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口号,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实事求是”,本是《汉书》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毛泽东却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把它提升到新的学风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熟悉。

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已浸透到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就是说它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王明等根本瞧不起在国内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口闭口“国际指示”,搞的实际上也是“两个凡是”,即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照搬。对于这种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做法,毛泽东曾给予深刻的批评和讽刺,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4]这里所说的“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中主要是教条主义。他还曾说教条主义者连猪都不如,因为猪碰到墙上还知道痛,马上转弯,而教条主义者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转弯。正因为毛泽东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从而领导全党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可见,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中国革命的时代烙印,折射出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之光。因此,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了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际过程,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精髓。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党际、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因此也必须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搞革命要坚持这三条,今天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这三条,而且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把它们称之为“灵魂”,其意在于说明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始终。正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才在实践中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理论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相结合”的本领,做好“相结合”这篇大文章。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也主要是看他能否做到“相结合”,要真正做到这种“相结合”,就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有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过时,而晚年又犯了严重错误,除了那些世界观、方法论以外,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学了也没用。这种看法和疑问是片面的。当今时代,毛泽东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而且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长远指导作用,我们应着力挖掘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倡导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即是说,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有了新的认识,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大决策都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学习不是过去学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重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挖掘这一精神财富的时代价值,真正做到“常学常新”。

首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科学、完整地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等人的重要著作,一是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回答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我们一直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是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正确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创造性分析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在政治方面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张;在经济方面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改进经济体制的初步设想;在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都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下来了。有些问题毛泽东在实践上虽然没有解决好,特别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执政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问题没有解决好,但那时的探索对后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很有启发的。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分析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精辟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科学关系。

第二,毛泽东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经验有正面和反面之分,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反面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使人们发现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中认识的。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科学总结,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看作一笔难得的财富。他曾评价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改革开放要归“功”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因为“这个灾难的教训太深刻了”。[6]邓小平的很多正确的理论,就是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内容上有不少是相同的。如在政治上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都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经济上都主张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都主张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发展速度上都主张要有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思想文化上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建设,都重视知识分子等;在理论品格上,两者都不迷信本本,都主张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等。因此,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它上承马列主义,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它们有着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呈现相继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发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功能,而成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后,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或学者研究的课题,会贯穿这个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时,应该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着重学习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再次,毛泽东思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南。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处在农村,不能不吸收大批农民入党,使农民出身的党员成为党的主要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党还能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认为不过是一个“农民党”。可是毛泽东认为,一个党的性质不决定于党员的出身和成分,而决定于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因此,他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而没有过分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成分,处处从实际出发。他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入党条件,只列了五条:一是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是忠实;三是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是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是不吃鸦片、不赌博。应该说,这些条件是不高的,只要拥护党的最低纲领,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起带头作用,就可以入党。当然,党员入党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党根据实际提出入党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某种成分,就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同时由于党始终重视思想建设,终于把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且培育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明的作风,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当年建设一个革命党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可以从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得到很多启发。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里面有挖掘不尽的财富。学习任何理论,都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仅仅引用某些具体的词句和结论,而应该系统、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和掌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可以学到长期管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站稳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智慧。这对于进一步加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裨益。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的”。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总结经验就是在实践和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识和再认识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使认识升华和发展的工作。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除了具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外,还一贯重视在战争中学、向人民群众学、从历史中学、从错误中学,把总结经验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直接和参与指挥的战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夫人时,突然主动向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时茫然不知所对。毛泽东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的这个说法完全符合他本人以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的实际情况。他有一段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还说:“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众所周知,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第三世界国家奉为游击战的经典。1964年,他和周培源、于光远一起回忆往事就提到了这“十六字诀”的来历。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去搞军事,去打仗。后来自己真的带起部队打起仗来,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打了一个小胜仗,接着又打了两个大胜仗,于是,经过总结经验,产生了“十六字诀”。

针对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者诬蔑他不懂战争,嘲讽他是从《三国演义》上学来的战法,毛泽东并不掩饰,他坦然地说:“是的,我不懂得他们那种蠢猪式的打仗方法;我确实读过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也看过不少关于外国战争的书,但我的军事知识主要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使毛泽东练就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中,导演了一幕幕令后人叹服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为全世界所瞩目。英国学者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评价说,“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全套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是政治军事天才人物”。

“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不但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还重视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代表团成员马拉问:“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怎么能够这么伟大?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毛泽东坦率地答道,“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认为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曾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鲜明地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人民群众的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他进而表示经验是检验政策的标准,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毛泽东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领导,“不但要交任务、交政策,而且要交经验。要做好工作必须总结经验。不但要总结领导的经验,而且要着重总结群众生产的工作的各种经验”。他虽为一国领袖,依然以身作则保持战争时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关注各地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群众当中值得推广的经验。1953年2月,毛泽东在江苏泰兴乡下调研了解到当地养猪、肥多、庄稼长得好的经验,后来在党内干部会上,多次讲到养猪、积肥与农业的关系,足见其对群众经验的关切和重视。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越重视读史、鉴史,他曾说:“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在抗日战争刚刚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号召: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面世,引发毛泽东的高度热情,他把该文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同年11月,又特意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毛泽东把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他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毛泽东的大多数著作都是在总结了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提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的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经验,还在于善于吸取教训,从中寻找成功的先机。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1935年1月底,遵义会议后重掌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在土城战役中失利,红军损失惨重。在扎西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出三条教训:一是敌情没有摸准,二是轻敌,三是分散了兵力。正是吸取了这一仗的教训,毛泽东以“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留下了战争史上的“得意之作”。

因为重视利用错误教训,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时,总是抓正反两个方面。他在1928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既讲到了湘赣边界割据的成功经验,又讲到4月和8月两次失败的教训;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也是既总结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又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教训。他多次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

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也包括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为我所用。毛泽东有句名言:“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他曾以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为例,说明错误的经验对指导中国革命的意义,从这一点上讲,他认为他本人就是王明的“学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教员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应包括帝国主义、蒋介石以及犯错误的同志。没有他们,我们就学不会办事。

毛泽东重视经验,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号召全体党员深入了解中国的革命运动,包括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整个革命工作的各个侧面及其内部联系,并总结经验,把它提高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毛泽东重视总结经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所创新、不断进步,做好各项工作。

毛泽东同志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终生与书为伴,学习与其革命生涯紧密相联。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实践中,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鲜明的学习观。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笔者在整理资料中,作了一些梳理。

一曰学贵有志。“志者,学之师也。”立志是学习的先导。毛泽东13岁那年,与弟弟毛泽民和另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给长辈拜年,堂叔问道:“你们三个读书的伢于,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人?”“我要做有钱的人。”“我要做不受别人欺负的人。”毛泽东最后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学生时代,他和同学们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务琐事。毛泽东立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勤学苦读,掀天揭地,成就了解放新中国的伟业。

二曰学贵有恒。“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恒为本。”古人这一治学经验深为毛泽东认同。他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提倡用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来学习。他对老友萧三说:大家总推忙得很,学习不可能,我过去也总是这样推诿,但近几年把这种理论推倒了。忙,就要挤,好比木匠在木板上钉钉子,就可以挤进去的。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

三曰学贵勤勉。“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毛泽东认为,刻苦俭朴的生活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天起床特别早,做完冷水浴或其它运动后,就迅速走进教室自习。他非常赞赏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方法,从现存的毛泽东读过的大量书籍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圈圈、点点,朱墨纷呈的斑斑笔迹。他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即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四曰学贵质疑。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其他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他不仅对待我国的古书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是这样。他注重书本知识,但又不迷信,不盲从,不照搬,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也正是凭着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注重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集中全党的智慧,产生了光耀千秋的毛泽东思想。

五曰学贵应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1942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如此精辟地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读书学习与探索治党治军治国之道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革命战争中,他导演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的“活剧”,所谋划的用兵真如神的境界,所创造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历史,无不闪耀着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观,贯穿了他学习实践的全部和生命历程的始终,深刻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及构建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具有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学习观博大精深,绝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概括的,仅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受到启迪。

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感受集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泽东的确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犀利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他们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我并不这么认为现在还是需要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还是需要结合毛泽东思想为我们现代化的建设服务的一个思想体系的形成是经过了一段很严谨的理论是有着他的历史意义的无论时间的推移还是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的。总的来说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严谨的有着他特殊的历史意义的伟大思想。

谓治国方略,就是治国的方法、计谋和策略。它包括理论,但主要是指实践,是指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计谋策略,也可以说是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中最高层次、最核心的那一部分。

毛泽东、邓小平都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治理国家的主要代表。他们的治国方略,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将他们的治国方略加以比较研究,总结出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与实践水平,治理好我们的国家,是很有益处的。现试对其主要方面作一比较。

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之相同点。

毛泽东、邓小平的治国方略有很多是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

第一,指导思想是相同的,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毛泽东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也一再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使在苏联东欧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以后,他仍然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指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他们提出的治国方略,大部分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的。

第二,治国道路是相同的,都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毛泽东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以他为主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他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坚定地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的结果。邓小平也一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他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完全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立地走自己的道路的结果。以他为主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他们都具有创新精神,从不墨守成规、照搬照抄,因而都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四,在政治方略上有很多是相同的:首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是相同的,国体都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都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次,都重视民族工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三,都重视统一战线,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扩大为更加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四,都重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毛泽东提出各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邓小平进一步把这个方针作为制度确定了下来;其五,都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毛泽东首创了这一理论,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邓小平不仅重视从政治、思想上分析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而且重视从经济上分析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弥补了毛泽东着重从政治、思想上分析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不足。第六,在军事方略上有很多是相同的:首先,都重视武装斗争。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认为武装斗争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也非常重视武装斗争,领导了左右江武装起义,长期从事武装斗争。其次,都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毛泽东曾提出,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建国后又提出要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邓小平同样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也一再强调必须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其三,都主张实行人民战争。毛泽东领导了广泛的人民战争,邓小平也在他领导的地区领导开展了人民战争。其四,都主张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早在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就宣布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后来又强调发展现代化的国防科学技术;邓小平也强调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在军事战略和指挥艺术上,可以说毛泽东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邓小平也表现出了高明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

第七,在思想文化方略上有很多是相同的:首先,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也一再强调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其次,都重视科学。在延安时,毛泽东就领导设立了自然科学研究院,建国以后对科学家也是尊重的;邓小平更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它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提出要科教兴国。其三,都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目标和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发展文化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其四,都重视教育。毛泽东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知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邓小平则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方针。其五,都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号召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并把知识分子作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到社会主义时期,他又提出要建立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邓小平对于知识分子更是高度重视,推倒了长期以来加在知识分子头上的种种偏见,把知识分子明确地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他的领导下,知识分子的作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

第八,在外交方略上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国前夕,毛泽东就阐明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提出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6月,中印两国倡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以此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毛泽东对此作出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与此同时,他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先后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的理论。邓小平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这方面,他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以及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处、友好交往的良好愿望。

毛泽东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独立、政治自由和实现国家的富强在革命斗争中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创造性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与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1.政治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提出的一个著名判断。它以形象化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共产党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早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政权是用枪杆子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这是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有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必要的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杰出贡献。

2。经济思想。关心群众生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表现。关心群众生活、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这是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而向全党发出的一个重要号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两参一改三结合”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3。文化教育思想。“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毛泽东关于建设有文化的军队的重要性的具体表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成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为今用”就是吸取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益的、精华的成分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为反映现实服务。一切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借鉴前人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悠悠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必须继承而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一切照搬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就是学习一切外国文化成果中有益的东西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为丰富发展中国的文化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方针亦称“双百”方针。毛泽东认为“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4.文艺思想。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文艺思想观点的鲜明性、战斗性和实践性与其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思想是一脉相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教育改革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

5.军事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结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的丰富经验系统地阐明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夺取革命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之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以后的领导人中得到更近一步的升华毛泽东伟大思想将会永远在中国的历史上闪光。

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我对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和必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自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1、要*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

2、从严自律,http:///by/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

3、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脱离监督往往会犯错误。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4、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5、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

6、要有实干的行动。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科学的决策再加上实干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7、要有实际的效果。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通过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讲授和自学下,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说:“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可以说,在中国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

在中国,不仅毛泽东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毛泽东的伟大品格也具有动人的感染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光辉。

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如何正确对待共产国际给我们的指示?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确立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但是,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41年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毛泽东不仅思考我们党在苏维埃后期的“左”倾错误,同时思考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他认为“左”和右看似两个极端,但是能从“左”到右,说明两极相通,相通的根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脱离开来,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于是就有了延安整风,就有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全党广泛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勇往直前。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首先,实事求是着眼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毛泽东正是在对中国革命实践深入研究中,在同王明等“左、右”倾教条主义斗争中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次,实事求是的根本点是要从对客观实际的研究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增加了解放思想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第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不断创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说毛泽东当年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强调“立”。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这就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理的光辉。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提出了党的群众工作思想。实践表明,只有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才有力量。正是在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上。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因此,他始终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依靠群众的大多数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放在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上。(励志天下)。

毛泽东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独立、政治自由和实现国家的富强在革命斗争中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创造性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与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1.政治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提出的一个著名判断。它以形象化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共产党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从19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早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政权是用枪杆子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这是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有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必要的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杰出贡献。

2。经济思想。关心群众生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表现。关心群众生活、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这是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而向全党发出的一个重要号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两参一改三结合”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3。文化教育思想。“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毛泽东关于建设有文化的军队的重要性的具体表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成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为今用”就是吸取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益的、精华的成分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为反映现实服务。一切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借鉴前人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悠悠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必须继承而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一切照搬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就是学习一切外国文化成果中有益的东西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为丰富发展中国的文化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方针亦称“双百”方针。毛泽东认为“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4.文艺思想。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文艺思想观点的鲜明性、战斗性和实践性与其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思想是一脉相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教育改革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

5.军事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结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的丰富经验系统地阐明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夺取革命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之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以后的领导人中得到更近一步的升华毛泽东伟大思想将会永远在中国的历史上闪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犀利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泽东的确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麻醉的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学要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的知道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奠定了基础。

向毛泽东学习小学生演讲稿

关于毛泽东,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毛泽东小学生。

演讲稿。

希望能帮到你。

1893年的12月26日,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毛泽东8岁开始上学,他酷爱读书,短短几年中,韶山地区的民间藏书,他几乎都借阅过了。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读了一些呼吁救亡图存的书籍。他深深地为灾难深重、内优外患的祖国优虑,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使他“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1920xx年秋,17岁的毛泽东挑着行李和书籍,步行50多里,来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学堂读书,关于毛泽东的演讲稿。

他在东山学堂只读了半年书,就又向往着到更远更大的城市——省会长沙去学习。在长沙,毛泽东大大开阔了眼界,爱国主义思想也更加强烈。他决心“以天下为己任”,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真可谓“身无分文,心优天下,”!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克勤克俭,学而不厌。他从来不埋怨学习条件差、生活清苦,而是认为:“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他学习非常刻苦用功,虚心向老师请教,拜访名师学材。独立思考,分析批判,面向社会,注重实践,并持之以恒,顽强锻炼身体,刻苦磨炼意志。他在经过了一条崎岖的探索道路之后,终于打下了深厚的墓础,寻求到救国的真理,并于1920xx年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主席从青年时期开始,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关于学习的演讲稿,他以毕生的精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依然要像毛泽东那样,发愤读书,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时刻准备着为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实现人类最拱高的理想——共产主义而学习。

毛泽东的演讲,常常是开门见山,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鲜明地提出主题,激发听众的注意力,点燃他们倾听的热情。这种演讲开篇方式,不转弯抹角,不过分渲染,直截了当,旗帜鲜明,很符合听众的心理需求。

毛泽东是伟大的演讲家,他的每一篇演讲稿都是演讲范文。领导干部要想提高演讲水平,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认真向毛泽东学习。

毛泽东的演讲博大精深,包含精神、感情、语言、风格以及技巧,等等。学习毛泽东的演讲是一篇大文章。本文只围绕毛泽东演讲的开篇来论述,希望能对领导干部提高演讲水平有所帮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应于演讲。任何形式的演讲,开篇都非常重要。精彩的演讲开篇,在发出第一个信息时,就能将听众的情绪集结到演讲主题上,唤起听众对演讲内容的关注。

毛泽东的演讲,常常是开门见山,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鲜明地提出主题,激发听众的注意力,点燃他们倾听的热情。这种演讲开篇方式,不转弯抹角,不过分渲染,直截了当,旗帜鲜明,很符合听众的心理需求。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报告,其实也是一种演讲。在这篇演讲稿中,毛泽东开篇只说了一句话,就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没有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宣讲,而是首先提出自己的重要主张,直指党的学习改造问题,言简意赅,紧扣主题。然后,围绕中心,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改造学习的理由。演讲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已经引起广大干部深深的思考了。毛泽东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和他此后所作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演讲,对我们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演讲开篇,毛泽东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明确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随之,他紧紧围绕演讲主题而展开阐释,层层深入,全面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在这篇举世闻名的演讲中,毛泽东第一次将“为人民服务”概括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致。

闭幕词。

即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这个演讲开篇由10句话组成蕴涵着很丰富的内容。首先他开篇第一句话对七大作了总结:“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紧接着进行了概括阐释:“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其次又用一句话补充强调:“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再次进一步对七大作出总结:“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接着列举事实展开说明。这个演讲开篇主题突出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同时它为下面号召和要求全党同志宣传和贯彻七大路线争取完全的胜利的动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毛泽东主张写文章要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引起读者注意,然后再作阐释论述。他反对一些文章一开头就大段引用经典论述,给人以距离感的写法。毛泽东不仅在文章也在演讲中实践了自己的主张。

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是全体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全党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回顾党的历史,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不断进取,就是这个新时代使命要求。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编制,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目的就是要以案传道,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揭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保鲜秘方和不竭动力。该书为党史党建知名学者专家共同完成,通过把学术性成果与历史事实相结合的方式,用学术讲政治、讲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中国共产党简史》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党为公、严以修身,制度治党、常抓不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五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开展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汇集了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典型性的100多个故事,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简史》分为十章,每张分为若干小节,每节设置一个主题性党史,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源头、丰富内涵、生动历程和实践路径,内容生动直观,每个党史故事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以客观的分析和评论,帮助读者梳理历史线路,理清价值脉络。另外,该书依据并引用大量历史史实,其中涵盖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富有丰厚的党史党建知识,这对于学习党史、加强党性教育有着一定参考价值。

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极具标志意义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简史》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的洪流”“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以上十个方面,既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历史经验的深入总结,也是新时代开展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波澜壮阔,创造辉煌的一百年。对《中国共产党简史》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开启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同时启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解放思想,保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当前党史学习的重要参考读物。

毛泽东与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万里长征,早已作为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永垂史册。凝集着一代中华优秀儿女崇高情操的长征精神,也将不断注入我们民族的当今与未来。带领红军健儿创造这一奇迹的舵手是毛泽东,指引这一转折胜利实现的思想指南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1927年,当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旧中国的茫茫夜空时,怎样才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东方大国里和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将革命战争领向胜利彼岸,还是个巨大的历史课题。土地革命战争十年火与血的奋斗,共产党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

别的做法都失败了,唯有“山沟”里的毛泽东以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伟大创造气魄,率先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成功地结合起来,辟出通往胜利之途。从进军罗霄山脉中段到写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创了中国革命战争首先向广大农村发展,逐步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奠立了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各项根本原则。

从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到指挥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取得辉煌胜利,形成了红军作战的全部基本原则。这样,至1931年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卓越的军事实践与军事理论,回答了正确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必须解决的三个根本问题,即走什么道路、如何建军和怎样作战。这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但是,直到长征以前,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主要是在他所领导的那一块根据地局部内起作用。

中国革命战争的科学指导理论问题,在全党全军范围远未解决。在党中央居于统治地位、支配革命战争全局的,仍是照搬外国经验、唯“国际指示”是从的教条主义军事路线。毛泽东创立的建军、作战原则,连同他在红军中的指挥权,不久就被这条路线排斥、剥夺。战争的检验是无情的,由此而造成的结果,是1933年至1934年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大失败,全国各根据地力量丧失90以上,中国革命战争的命运危在旦夕。

全国各支主力红军的万里长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迫仓促实行的另求生路之举。“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生死关头,是毛泽东和他的高超军事思想挽救了中国革命。通观长征全过程,党和红军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求生存,二是如何求发展。求生存,必须战胜三种意义上的敌人:首先是国民党军队重兵集团的围追堵截,再就是难以想象的严酷自然条件和张国焘个人野心造成的全党全军分裂危险。

其中,长征前期的生存境况尤为险恶。敌数十万大军层层封锁,步步紧逼,而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笨拙指挥不仅不能使红军脱险,反而导向绝境。痛中思痛,党和红军从血的教训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两条截然不同的军事路线之间作出了历史性选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重大问题上,头一次独立自主地作出的结论。表达的方式,就是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的遵义会议。

毛泽东在发言中对错误军事路线的系统批判和提出的各项军事主张,成为会议决议的基础。在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多数同志的拥护下,毛泽东成为中央最高决策层的实际核心。随着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全局统帅核心与指导理论上的根本性改变,长征形势全然改观,狂澜奇迹般地得挽。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巧渡金沙,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战争艺术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以指东击西、形南实北的高度灵活动作,呼啸驰骋于黔桂川滇的万水千山之间。

待到蒋介石统帅部终于如梦初醒时,数万红军早已安然脱险,逶迤北去了。至此,保存中国革命战争火种的问题基本解决。长征中、后期,红军指战员所以能以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爬雪山,过草地,克服沿途重重自然险阻,其精神力量在相当程度上来自对领路人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的高度信赖;党和红军所以没被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搞垮,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关于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已经扎根党心、军心。

求发展,关键是正确选择长征转移的战略方向。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关系变化的国内外大势,为红军长征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路线,把从国内阶级革命战场上的退却变成对民族敌人的进攻。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对中国革命战争力量后来得以迅猛壮大,起了一锤定乾坤的作用。在北上抗日路线的指引下,1935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全国三大主力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相继会师西北。

在长征胜利结束的凯歌声中,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巩固大本营在西北建立起来,成为中国革命战争新的可靠战略依托和新的斗争出发阵地。紧邻抗日前线的地缘战略位置,西北和华北军民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潮,北国辽阔的回旋空间和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为革命武装力量的浩荡发展提供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地理环境的优越客观条件。正是从这块新的阵地出发,毛泽东等率领红军高举抗日先锋军的旗帜,于1936年2月跨过黄河举行东征,向全国民众昭告了共产党和红军是民族革命的先锋,从而为革命力量播向全国开始赢得广泛的社会基础。

也正是从这块新的阵地出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我军便迅速出现在华北抗战最前线;接着又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顺利完成了战略展开,在民族革命战争的烽火中燃成了燎原之势。从此,我党我军在全国范围的发展洪流,就犹如滔滔黄水奔泻东去,无论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了。回眸整个长征岁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红军谱写出壮丽的史诗,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生存与发展。

没有毛泽东作舵手,没有毛泽东军事思想作指南,长征的历史以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就会改写。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偌大个中华民族,沦为外来强盗俎上鱼肉;数万万劳苦大众,在反动势力血腥统治下挣扎悲吟。曾有多少仁人志士啼血呼号,更有多少英雄豪杰揭竿而起,都因缺少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正确革命理论的指引而壮志难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革命带来希望的曙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主要是同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

能否形成一套正确指导革命战争的军事理论,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事业的成败。长征以前,毛泽东军事思想虽然已经开始形成,但毕竟还是在革命斗争的一个局部被承认。红军长征则是全党全军的战略性转移行动,这就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得到检验与公认,提供了广阔舞台。正是通过惊心动魄的长征风云,全党全军真正认识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由衷敬服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把毛泽东推举到党和红军实际的领导核心位置,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

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道出了全党全军经过长征而形成的坚定共识。如果说红军举行长征原本是一种不幸,那么,在这一不幸之中,中国革命战争的舵手问题和指导理论问题终于在全党全军范围内得到了解决,则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万幸。从此,中国革命战争从“星火”燃向了“燎原”。长征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即在于此。邓小平同志说,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

用这句话概括红军长征和长征之前与之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再也恰当不过了。上个世纪,恩格斯曾经预言: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必将有自己的表现。长征的历史典型地说明,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在军事理论上的体现。

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一定牢记邓小平同志关于“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军事科学”的号召,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毛泽东军事思想这笔宝贵财富,使我军建设朝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理论指明的方向,按照江泽民主席提出的要求,以更坚实的步伐挺进。

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伴着春天的气息,再一次牵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迈着奋斗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逐梦前行。

人民的声音就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所说,“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我们从人民中来,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造福人民。从全国两会不断传来的“好声音”中,人民的声音最是动听。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纵观每年的全国两会,民生领域里的问题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提案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年以来,各位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沉下身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牢记在心,并一一作出回应。他们也将这些群众的“呼声”和“良言”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出对幸福最真实的渴求。

实干是最掷地有声的回答。回顾去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脱贫攻坚战连战连捷,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我们国家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山水田园大美农家,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指日可待;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扶持就业创业,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提升;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整治,天更蓝、水更绿,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空谈……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工作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

20xx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带来了更多的人民的声音。一条条的建议和提案,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代表委员们用心用情履职尽责,为人民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路再远,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水再急,也要一脚一脚地趟。我们要绘出最大的同心圆,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沙粒聚成高塔,以繁花拥成锦簇,以细流汇成江河,用担当和实干书写追逐梦想的最美篇章!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在这次镇海中学分校初中入学考试中,我以语文、数学总分174.5分的成绩(其中数学100分)名列全区第一。说实在的,虽然小学六年中,自己的成绩一直处于全年级前列,但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对我来说有些突然了。事后,有许多老师、同学问我有什么好的方法与经验?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老师的培养和教育,其次是自己平时的努力和考试时较好的临场发挥。在此,我想就自己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情况谈一下的感想和体会。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机会,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经过充分备课后的精华和重点,如果在课堂上有5分钟时间在开小差,很可能课后花1个小时也补不回来。可能有些同学觉得自己确实是认真听课了,课堂纪律也很好,但听课效果却不理想。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导致对上课内容缺乏准备,对本堂课所讲授知识的重点、难点一无所知,没有做到带着问题来上课。所以,要想取得好的听课效果,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其次是课堂上自己的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做到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这样脑子也不会开小差了。

另外,对老师上课的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重点掌握,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力争达到干净、整洁的要求,这对我们课后的作业、复习以及考前准备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我们当中有许多同学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但事实上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作业就像一把尺子,能量出我们掌握知识的问题与不足。所以,我们在平时要认真完成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千万不要因为作业的细碎而偷工减料、草草应付,更不要去抄袭别人的作业。因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作业中,我总是尝试多种方法去解一道数学题目并认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至于作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平时知识的积累,所以比较注意看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学读物,对一些精彩的片段则记在本子上以备日后参考,这样在写作中就不愁没有素材了。至于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背诵等作业,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也一样给予重视,踏踏实实地认真完成。我的体会是,只要肯下功夫,把做作业当作知识的积累和课堂学习的延续和提高,并经常为自己解出一道难题而兴奋,为完成一篇佳作而自豪,就会把做作业当成一项愉快的事情,至少不是一件沉重的负担。在课内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参加数学、写作、英语等课外的各种兴趣小组,并有选择性地看一些课外读物,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为像镇海中学分校这样的重点中学对学生的知识面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这次招生考试中,数学解题如只熟练掌握课内知识、方法还是略显不够,另外语文考试题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需要有较多的课外知识积累。对我们小学生而言,每天都有许多新知识要学习,在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还要面对经常性的考试、测验。

因此,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的体会是,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不要每次到了考试就匆忙复习某一门课程,这样一下子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往往不仅会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打乱其它课程的学习计划。能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对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如当天事情力争当天完成,平时利用空余时间争取多做一份试卷、一篇阅读。再如循环复习法,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即及时复习,然后再学下一单元,学完第二单元之后,再把这两个单元综合起来系统复习等。考试时的临场发挥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经常会因为一场考试重要而显得紧张,而往往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我的体会是对像升学这样重要的考试也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只要平时扎扎实实打好了基础,考前就只需系统地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浏览一遍知识要点,就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以上是自己小学六年来一些学习经验和体会的总结,我想其他同学一定有比我更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就我本人而言也非常愿意与同学们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