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模板20篇)

小编: 纸韵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交通怎么这么堵”、“食堂的饭怎么这么难吃”、“现在的工作压力怎么那么大”“领导怎么总喜欢折腾人”,诸如此类,随口一出,就是抱怨的话。抱怨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个习惯,已经成为一个潜意识行为。它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抱怨的对象,抱怨似乎像空气一般弥漫在我们周围,久久无法散去。

虽然知道抱怨是无济于事的,但是为了发泄内心的种种不满或是获取同情心,还会不由自主的抱怨,甚至相互抱怨成为了与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似乎没有了抱怨,谈话就无法继续下去。殊不知,抱怨不仅给身边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氛围变的消极,而且也使自己变的越加消沉。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给我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感悟和启迪,对抱怨形成的原因、抱怨的危害以及如何不抱怨等问题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通过用一只紫手环教会我们如何改变爱抱怨的习惯,手带紫手环者只要一察觉自己有抱怨苗头时,就将手环带到另一只手上,让自己刻意地去遏制抱怨的想法,这样,一直坚持21天,渐渐的,不去抱怨生活中的烦恼,而是积极地看待生活,参与者都认为是这个紫手环有魔力,其实,手环没有特别神奇之处,它只是让你及时的意识到抱怨的行为,并有意识的停止抱怨。

除了手环方法让我印象深刻外,书中的很多语句也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激励我成长、让我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世间不美好、不如意的事情,比如“上天是公平的,每个看似强大的人,背后都历经了诸多的磨难”,身边总会出现非常成功的人,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光彩一面,心中充满嫉妒和怨天尤人,怨上天没有给自己机会,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才华,有怀才不遇之感,殊不知,成功的人付出努力是你的千倍万倍。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消除内心消极想法,心中充满阳光和彩虹,不抱怨任何事物,在有限的生命里,摒弃抱怨,保持正能量,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最近,我阅读了世界名著《不抱怨的世界》。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改变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一本优秀的励志书籍,能够启发和让人获得力量。

1、给自己一点时间,别害怕重新开始。

2、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3、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4、不要试图教猪唱歌,那只是浪费时间,还会惹猪生气。

5、奋斗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是一定能带来成长。

6、《圣经》中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变成酒。我要说:如果你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7、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8、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9、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你就要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你别人的唯一途径。

10、说出来的话要有建设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

11、当一个人遭到抱怨或批评时,他会觉得受到攻击,而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自我防卫,这样的防卫通常是以回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12、当我们在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以后依然故我。

13、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

14、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

15、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则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

16、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就能生存;如果追不上,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只能饿死。同样,羚羊如果能跑得过狮子,就能生存;如果跑得慢,抱怨狮子残暴没有任何作用,只能沦为狮子的口中餐。读后感·如果羚羊觉得不公平,那羚羊的食物——青草又该向谁抱怨,羚羊至少还能逃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17、人生的路有许多条,哪条路都连接着成功。即使你不慎拐入岔路,并且已走出很远不能回头,也不必沮丧、不必懊恼,因为人生没有死胡同,再崎岖的路也会峰回路转、别有洞天。

18、成功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当成长达到了成熟期,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19、心态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0、抱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满怀敌意地进行指责和埋怨对方;沟通是站在双方的角度,友好地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哪一种方式效果会更好,结果是毋庸置疑的。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我始终坚信,读书使人明智,使人温柔,使人感恩世界。读《不抱怨的世界》,让我进一步验证了我的信条。

如果说中国式的书籍让我们谦顺,那么外国的书籍让我们深入内心,去剖析我们的生活,去放大那些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威尔·鲍温的鼓励让我毅然带上了那个紫色的手环,去改变爱抱怨的我,去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不知道我为什么去相信不抱怨的作用,也不知道我何时去坚定的执行它,可我知道是抱怨让我的电子竞赛团队走向了分散,让我的朋友与我行同陌路,也让我深深地自责。我不是一个圣人,甚至是一个非常喜欢抱怨的人,玩游戏的时候,我会因队友的不佳表现而抱怨,做项目的时候我会因合作人的失误而抱怨,在学校会因不符合我习惯的规定而抱怨,这些抱怨像一把把刻刀,在他人的心灵上留下伤痕,永远留下疤痕,也让自己处于风口浪尖。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我的失败让我在遇见这本书的时候爱不释手,用3天时间读完了他,仅用一瞬时间带上了那个紫色的手环。21天里,我把手环在左右手上来回调换,也以一种惊异的眼光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爱发牢骚。书里曾说:如果持续21天手环不换手,不抱怨的习惯就算真正养成。而我的21天却从未到达,因为我的手环被一个同学试戴之后再也无法安稳地套在我的手上,那时我曾愤怒于他毁坏了我的手环,可转念一想,让我们不抱怨的不是手环的束缚,而是自己内心的释然。从那时起,我的心中有了手环,也更加能平淡的去看待生活的起起伏伏。不抱怨的世界让我的生活逐渐远离了自私,让我能主动的去感悟生活的美好而容忍不平。放弃你的哀怨,去体验不抱怨的生活,感谢这本书让我更加乐观与积极,也希望大家都能尝试着去体验一下自己的21天。人生因不抱怨而精彩。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的一项"不抱怨"活动,他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以前妈妈曾经买过这本书,当看到那个紫色的手环后,我很喜欢,紫色让我的心情很平静,但是我真的可以按照书上写的那样做么?我想那可能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吧。

但是当我了解到这本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记得有媒体评论这本书说,会改变你的命运!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我开始细细品读《不抱怨的世界》,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者不抱怨思想的召唤,渐渐融入到不抱怨活动中。现在正好借助这次机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其实,抱怨无非是一种不满情绪的释放,人们抱怨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似乎抱怨了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事实如何呢?抱怨并不会改变我们的处境,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相反,抱怨只能使我们的情绪变坏,健康受损,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受挫,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读高中时,我抱怨数学老师讲课不好,渐渐厌烦上数学课,后来通过老师家长的帮助,我开始强迫自己喜欢数学不再抱怨,后来我真的喜欢上了数学,结果数学成为了我高考的提分科目。这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抱怨产生的消极情绪只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可谓百害而无一利。抱怨自己不如改变自己、抱怨他人不如帮助他人、抱怨社会不如奉献社会。

在我意识到抱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后,我开始认真探究如何消除抱怨思想,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首先,当我遇到不良处境时,我就会先问问自己,真有那么糟糕吗?这件事值得抱怨吗?对一个健康的,智力正常的成年人来说,真没什么可抱怨的。其次,即使真遇到什么挫折,也应该积极地面对,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一味的怨天尤人,只能使事情更糟,想要改变现实,只有努力向前。正如霍金所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最后,我认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敞开心灵、接纳现实、乐观豁达,把抱怨的思想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这样就能积跬步而成千里,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人们之所以常常产生抱怨的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不够好。如果只想索取,恐怕永难感到满足和快乐。与其让自己生活在抱怨的世界里,不如去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奉献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

我在思考,如果人们都能摆正心态,不再一味追问我得到了什么、我应该得到什么、我还没有得到什么?而是扪心自问,我付出了什么、我奉献了什么、人们因我得到了什么,我想不仅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快乐,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更加充满希望。读《不抱怨的世界》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紫手环的力量也一直影响着我,虽然还没达到最高境界"无意识的有能",但对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我已能泰然处之。记得有一次上课时,同学看见从不戴任何首饰的我竟然戴了一只紫手环,问我是何含义,我告诉他们紫手环的秘密,希望他们也可以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快乐的生活。

如今的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开始更加真实的接触这个世界,开始了解世界,《不抱怨的世界》也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了,这次借着这个机会开始重新阅读,发现自己的心境早已和原来不同了,开始有了更深的感悟,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正确的面对这个世界,不抱怨的快乐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单位为我们每位员工都准备了一本叫《不抱怨的世界》的书。首先在此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但我相信,用心看过这本书的人屈指可数。

不幸的是,尽管在这寥寥无几的,用心看过这本书的人群之中,我始终无法寻觅到自己的踪迹。但这并不能促使我到网络上“百度一下”《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的想法,因为那些都是别人的想法,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我并不是在完成任务,我只是在这个期间无法静下心来品味这本书的格调。但我相信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只是这个时代太过浮躁,所以我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关在房间里静静的看着每一本书的字里行间,然后大脑跟着节奏快速变换每一个章节的画面。

记得在xx年的夏天,那时候的我还在服役,一个人独守两座空营房,那就是我的世界真正没有抱怨的世界,有的只是寂寞。后来我喜欢上了看书,起初是完全出于无聊,但后来慢慢发现看书是最廉价的享受,但从中得到的却是今后生活中最受用的财富。因为我认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无处不抱怨的世界中,理所当然的必须具备强大的内心及和谐的思想,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贵贱之分,是真正的平等。

记得第一次完完全全出于志愿去看完的一本书叫《懂得选择 舍得放弃》,主体是以一些小故事,一些名言名句来讲述一些简单易懂的事情。我喜欢这种类型的读物。因为把简单复杂化,那就是真的简单了,但要把复杂简单化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里就可以说到“抱怨”这个词汇了。就像上面说的,这个世界抱怨无处不在,只看如何对待。正确的抱怨不断推进着整个社会的进步,简单点来说,从前人们的交通工具只有马匹,后来有思想的人就开始抱怨这种交通工具太慢,所以有了现在的汽车,而且搞不好汽车的制造者就是当初那些抱怨者行列中的一员,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去制造了当初抱怨为何没有的事物。但随着社会的步伐逐渐加快,抱怨变成了生活的习惯,而习惯这东西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无论对错,一触即发。所以有的人抱怨生活如此不易,但私底下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买三套房了,有的人抱怨你看我家房子多破烂啊,才5 6百个平方,而且马上要被房开商征占了,其实心里早有打算了那就是“妈的,不拆一还二,孙子才搬”。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现,因为孙子都喊外婆叫作妈了。

所以抱怨不一定都是错的,但错误的抱怨那就一定是不对的。就好比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求加工资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但经常要求加工资的员工那就一定不是好员工。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我是在拍马屁,在领导面前歌功颂德,但是对不起,我当那是你发脾气的权利,但是我也有把你的想法当空气的权利。因为我只是在表达我自己的想法,这不是读后感,这是一篇关于“抱怨的方向感”的自我叙述,无论表达的方式正确与否,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是我的东西,你无法搜索,更无法复制。

归根结底,抱怨是每个人的权利,只是大多数人把这权利当成了脾气。少些抱怨,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有作业的寒假总是离不开书,今天想记录下自己最近看的书——《不抱怨的世界》。那天打开电视就看见一部剧讲的就是这本书,可能也是机缘巧合让我遇到它。

书我还没有看完,看了三章,但我还是想写一写。先来说说丧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丧成为了心情低落的代名词。很多人这时候都会通过抱怨来抒发自己丧的情绪,比如“那么晚还要开会让不让人睡觉*”、“电脑怎么坏了我**”、“老师干嘛要我们这样**”你可能觉得这些经常发生,经常有这样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没错那个就是我我也经常对身边的人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一开口就是最近的烦心事。在这里先不说什么体谅别人,先说说这种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自己的情绪,因为丧所以抱怨,因为抱怨所以你更加丧。这样真的是一个死循环。你让自己不开心一整天,也让周围的人对你避之则吉。

其次就是人际关系,书中提到,不幸福的夫妻都爱抱怨,他们或许抱怨对方或许对对方抱怨。在朋友关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能你们周围的一切都不是很理想,但是抱怨也于事无补而且让你更加不快乐。

或许很多事情其实真的不算什么事情,它可以影响你的情绪,也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

试着去解决一些,再认认真真安排自己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除非你同意,没有人能伤害你。

有两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同意:

1、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

2、我们过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我们以为抱怨能带来什么好处,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要怎样让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为什么我们过不上我们想要的生活?而这些问题是威尔?鲍温(will 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及他发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运动”要回答的。

按照韦氏辞典的定义,抱怨(complaint)有两重意思: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提出正式的控诉或指责。根据抱怨对象的不同,抱怨还可分成对自己的抱怨和对他人、外界的抱怨。

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我们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让自己在互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我们自觉不配得到想要的东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在我们的抱怨中,我们也对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而这么做,也将会为自己引来更多的加害者。

让我们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我们其实是在拒绝、反抗我们的伟大潜能,对这种逃避成长的倾向,马斯洛命名为“约拿情结”。抱怨是“约拿情结”的体现,它源于自我价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属于低能量层次的对话,不会威胁到彼此;通过抱怨,人们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长与改进。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鲍温总结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他认为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每一个阶段,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续的改变。

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此阶段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充鼻不闻。

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已能有所察觉(有意识)。你能察觉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时讨论的主题往往演变成一场抱怨比赛,讨论的语调会变成:“这不算什么,我告诉你……”

在这个阶段,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找一个能帮你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样貌的人,帮助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点。不要把眼前这一刻视为理所当然,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现的。

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沉默将更经常出现。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设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对你周遭的人们发送一个讯息:你觉得不自在,无法忍受让沉默来掌控局面。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你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抱怨。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地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上。如约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在“无意识的有能”阶段,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经可以“无意识”(毫无所觉)地达到“有能”(不抱怨)状态。你会开始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成为不抱怨的人,将获得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你对他人的影响力。你将活出让他人效仿的样子,你将成为领袖,站在最前线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而甘地(gandhi)也说:“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你不是一个他人和环境的受害者,而是“昨日之我”的选择造就了“今日之我”。

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言,stop complaining and start enjoy the life you always wanted,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打开的改变之门,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帮你打开这扇门。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不过与那些试图整体重构读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书只是希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按照书中描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8个月。顺利实现21天“不抱怨”的读者,基本也就实现了“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吧。尽管作者兴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我却更相信“免费邮寄紫手环”是导致参与人数如此众多的原因。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费派送大白菜的活动总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跃排队。所以,假如这紫手环在工艺装饰上更为考究的话,吸引6亿人填写申请单也不是难事。

但对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话可讲的。人因其出身、财富、机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后天差异,要想让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种差异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难的。本书为倡导此种理念,开出了一些“诱惑”读者选择“不抱怨”的药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一节的要义是“抱怨会让你失去更多。”这是通过一个男子在试图追捕肇事逃逸人员过程中的省悟展开的。肇事者撞了男子的猎狗,男子开车紧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这样的飙车过程中受伤甚至不治,给家人带来的伤害远胜于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一节则以“乐观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说读者。虽然当今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证实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点应该是对的:即便意念一点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绝症患者更为快乐的走完余生。

纯粹的“利诱”未必能让普通人保持恒心,这正是威尔·鲍温引入“紫手环”的原因。“紫手环”并不因为它的“紫色”或“是手环”而具备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鱼线上的游标而已,起一个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只要它够醒目且便于脱卸即可。

我并不认为顺着听闻的热潮而加入“紫手环”活动就能把人带入“不抱怨”的境界,这正如让白领学几天乞丐,可是不会自动养成朴素那样。“不抱怨”是个人充分内省后达到的心灵状态,它首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谈及的驾车男子就是例证。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种继发的执行能力,否则“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马上会被“忍无可忍”等热血豪迈给压下去。不妨从另一角度举例,很多人在公车上有过让座的欲望,但最后没能站起来,因为一种“此举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碍了让座行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肯主动举手也是一样的原因。克服这种心理恰恰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特立独行胆识,而这与上述随大流申领“紫手环”或集体装乞丐活动完全是南辕北辙。

人为什么会抱怨,归根到底是现实与欲望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层次的“不抱怨”往往都从淡化欲望着手。比如佛说“寂灭”,道家倡导“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当人充分肯定现实,不存在强烈欲望时,抱怨又从何谈起呢?是故《庄子》说“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的欲望去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而到了这种境界,也就不会简单把“唾面自干”当成懦夫行为了。

本书其实也看到了“紫手环”的单薄,为此向读者推荐了一组修习“不抱怨”的心灵阶梯: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结合上面的例子,想让座而不敢为即处于第二境界。以紫手环或“利诱”导致的“不抱怨”属于第三境界。而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将“不抱怨”内化为一种无意识,或说下意识。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必须从了解、克制、淡化自己的欲望入手——这是很难的,当然我猜如威尔·鲍温先生,一定早能做到对“600万”信徒的真实进展“不抱怨”了。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两个石匠正在山下挥汗如雨地工作。恰巧,有一位哲人途经此地。哲人问两位石匠是不是非常辛苦。第一个石匠无奈地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并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掌给哲人看。第二个石匠的回答却令哲人感到振奋。他说:“累是累了一些,但是我能用手中的锤子和铁锤赋予那些石头以生命,感到很快慰。尤其是当我把雕刻的那些作品,被运送到很远的城市摆放时,就会有许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我想,那些人看了之后一定会猜想,雕刻这件作品的石匠长得什么模样呢?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也为此而感到自豪!”

哲人听了第二个石匠的回答后,拍了拍他的肩头说:“幸运之神也会为你而自豪!”许多年以后,第二个石匠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雕刻师,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卖到很高的价钱。而第一个石匠,仍然在愁眉不展地做着与他从前毫无分别的工作。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很多事情是否成功取决于你的自身态度,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事情,它就有可能迎刃而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你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你就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做事很累,也没有什么幸福感而言。一个人是否在生活中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还是消极不前、颓废度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能否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也从对待生活中反映出这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人对工作很反感,把工作看成是负担和惩罚,他们经常抱怨、牢骚满腹,嘴里常常说的是“累”;第二类人比较实际,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因此虽然没有任何怨言,但也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更高的追求;第三类人则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快乐,把完成的劳动成果看作是自己的一种成就感,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创造,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享受快乐。

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坚持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不仅能反映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积极表现,也体现出一个人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更是一个人长期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和成就的体现。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明明已经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

要想干好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这是常理,也是快乐工作的前提,工作不是为某个人干的,更不是机械行为,而是为了满足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热血沸腾、豪情满怀的时刻,都曾把工作当成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事情来做,也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干出过成绩,为社会、为企业做出过贡献。但是能否长期快乐面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能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把工作和单位、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树立起为社会进步、为单位发展努力工作的目标,焕发向上进取、献策献力的激情,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向着心中的目标执着追求、勤奋努力工作,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另外,我们每个人还要善于调整心态,平衡心理,乐观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如果单纯的认为工作是否快乐,取决于外部因素的话,我们就能找出一千种不开心的理由,永远都不会快乐。原因很简单,世界还未达到十全十美的,各种情况、各种变化、各类人群等等客观因素永远存在。各类事物的发展也并不如我们所愿,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曲折、磨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从主观上正确对待,一分为二看待事物、分析事物,还是会从战胜挫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要想快乐工作就要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要有团队协作精神。经调查,凡是对工作不满和牢骚不断的人,大都是与集体和同事之间产生有隔阂。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与人产生摩擦,不光自己工作起来不快乐,往往还容易造成周围别人的懊恼和沮丧。所以,要想快乐的工作,就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

总之在人生的路上拥有积极的心态会给你的人生添上更多的色彩,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保持始终如一的心态,让积极的心态为成功的你带来幸福和快乐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每个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总是想在抱怨中寻找一种安慰,我们不想承认,自我过得很消极,总是在逃避。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自我无时无刻在抱怨,抱怨这个月的生活费不够,抱怨领导批评了自我,抱怨同事欺骗了自我,每一天总是生活在抱怨中。

但书中一位因车祸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车祸之后,她经受了千辛万苦,不停的开刀与康复,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她是个很有资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她撞击它的驾驶者。可是她没有!她相反每一天祈祷感激救助他的医生、护士,和每一天照顾她的丈夫,她谢天谢地,她感激诸神,感恩自我能够浴火重生。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从此刻起,做一个进取的人,谈论自我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我梦想所及。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所以,让我们向“抱怨”开战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出生贫穷的威尔?鲍温以超乎寻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国重点大学。毕业后,他屡次找不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为此而感到悲痛,不由地抱怨命运。但在朋友的启迪下,他站了起来,最终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他走上成功的奖台,只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拥有无尽的潜能,但仅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一个个励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脑海中划过。威名不是靠关系和钱财买来的。真正的名人,是经过千锤百炼和不懈的努力诞生的,不是从一帆风顺和无拘无束中成长出来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从苦难中磨练出来的。

要有顽强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抱怨的心,拥有这一切,就必须会成功的!要敞开胸怀,涵养一颗包容的心。有时,我们会因为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这种抱怨往往是自我被冒犯的一种宣泄。它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会导致夫妻不睦、朋友不和,尤其在工作中,会在同事之间产生隔阂。学会包容,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就是解放自我,提升自我。作为工作人员,包容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用海纳百川的胸襟来承受委屈、经受挫折,真正做到言行有度,举止有方,谦恭礼让,平易随和。

要直面挑战,奋扬一颗上进的心。也许你会因为领导交付的任务过于繁重而抱怨,或者由于工作毫无头绪、进展不顺而抱怨……其实说到底是我们内心深处在排斥、挣扎和躲避,是一种向困难示弱的表现。就像华为总裁任正非说的那样,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可是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过多的抱怨不仅仅对工作毫无帮忙,并且会失去自我宝贵的信心和他人对你的信任。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想的是“怎样做”,而不是“没办法做”;应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始终奋扬一颗上进的心。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的确是一本能够给人以气力的励志书籍。与其他励志书籍夸大“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它夸大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万,成功的例子却总那么相似,无疑都是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许,心态是坚持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础。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欢迎,乃至膜拜,便是由于书中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经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共叫,书中的例子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深进浅出,从自己的角度往领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让我流了无数眼泪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变两个女人的一生。设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对母亲的”仇恨“,不抱怨这段不愉快的童年记忆,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会改变她母亲的一生,她母亲可以离开唐山,跟随儿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组成美满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无法停止抱怨,带着仇恨过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后原谅母亲的那一刻,两人相跪而泣时,可以想象,她内心是何等的开释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发现,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还有另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心,引人落泪,除了那段革命时期青涩纯真的爱情让人羡慕,而最后结局的不圆满让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动我的是,”老三“面对疾病的那份从容乐观。即使罹患白血病,他并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没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调查与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对深爱却无法一起的”静秋“,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岁了,而是等你一辈子“,默默地守护。这么美丽的誓言怎能不让人动容?如此宽广的心灵如何能不让人感动?正是由于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这么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虽是虚构,但总能让我们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些人,即使经济困难、身患重症,依然笑脸满面,乐观生活;但也总有一些人,即使家财万贯、身体健康,却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二者一对比,”不抱怨“的精神显得如此重要。有时不得不感慨,人的一生除了必须拥有几张人寿保单外,还须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只有经常感恩、不抱怨,才可能快乐地生活,拥有无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于你是否带着紫手环,而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阔达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失看吧,不抱怨了,心里的包袱就会随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会过得轻松有趣。或者这个过程很难,但一起为之努力吧,相信会有收获的!

今年暑假翻看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细读了以后,真正理会了其中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抱怨如何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会不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业会更加成功,你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加入“不抱怨”活动,戴上紫手环,让快乐代替抱怨,关闭那扇抱怨之门。

细细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报怨。也许经过了众多挫折和困苦之后,人们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么用处,又能解决什么问题?长期抱怨之后,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真正成为现代的“祥林嫂”。我们要学会更多的放弃,放弃过去的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和痛楚,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前进的借口。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同事之间不够和谐,工资不高等等,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书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却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今天又学习了《不抱怨的世界》,上面说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我们经常会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总经理早上出门的时候,跟太太有一点不快,所以带着一些不良情绪来到了公司。一来公司碰到副总经理,就随便找个事情把副总经理给训一顿——成心要找个事情训人哪能找不到呢?那副总经理当然敢怒不敢言——回到办公室去,把经理叫过来也给训了一顿。这经理一大早莫名其妙就给副总k了一顿,也敢怒不敢言,就回到自己办公室,正好看到一个助理,也顺手找个事将他训一顿:“这么一大早,你做这个干什么?!”这个助理是个女孩子,莫名其妙地被经理训一顿,也敢怒不敢言,这个时候接到一个电话。谁打来的电话?男朋友打来的。女助理正好抓住了一个对象,顺势就把男朋友也给k了一顿:你对我不好,一直不体贴我,一直不关心我等等,没事找事把人家骂一顿。这个男朋友一大早的心情很舒畅地给自己的女朋友打个电话报个到,结果莫名其妙被女朋友k一顿。心里实在不舒服啊,一看左右没人,不好发泄,往脚下一看正好一只猫蹲在那里,就一脚飞过去:“你这该死的猫!哪里不好蹲你蹲在这里!”一脚就踢过去。

“踢猫理论”,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在平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的情绪,把不良情绪,一层一层地传染下去。

所以不随便抱怨,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请不要让你的坏心情影响到他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谦虚和自信也是必不可缺的,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拥有谦虚、自信,成功必属于有准备的你!

不抱怨世界读书笔记

这个月读完了不抱怨的世界,自己的收获蛮多的,本来我还觉得不就是不抱怨嘛,还用得着写一本书?只要我们不抱怨就可以了,那用这么大费周章的去写这方面的文章吗?而且还那么畅销,实在搞不懂,因为有这个疑问在,所以我就阅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之前的见识太浅薄了,不抱怨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其实大有文章,它不仅是一种行为,一个习惯,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积极乐观的去看待身边的所有事物,包括不甚如人意的事情,他改变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用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方式去看待所有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遇到任何的困难和痛苦挫折不顺心的事情时,都可以让我们发现这件事情带来的好处,福祸本就相依,但是身处俗世,难免不会为了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过于纠结那些小事,而忽略了真正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通过真正的习得不抱怨,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事物以及真正想过的生活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标上,而不是让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浪费在了去躲避去纠结那些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上。

不去怨天尤人,期许自己在新阶段的事情,就会引来更多的平安和喜乐,当你把眼光放在生命中美好的一方面,你就会关注他,问题的关键在于你选择把眼光放在缺憾的一面还是美好的一方面,不抱怨是转化这个世界的意识,把抱怨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去接纳生活中的各种人事物,从而达到心想事成的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先找到一种监督自己的方法,每次当自己发现自己说出抱怨职责的话的时候,有事情的去发现自己的这种行为,坚持21天不说任何抱怨的话,我们的话语表达了我们的想法,这可以让你成为更快乐的人,你会传送出乐观和希望,和其他的乐观的人相互吸引,是自己身处于快乐愉悦的气氛之中,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做起,想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能掌控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容许自己表达哀伤和痛苦,允许自己为人。通过改变言语不说抱怨的话达到一种思维的改变,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们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自信并且又有安全感的人会吹牛嘛?自然不会,自尊自重并且认同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弱点的人,可以悠然自得的不需要别人告诉自己自己有多棒,也不需要别人的认同来肯定自己,抱怨的产生是因为自我肯定的缺乏,认为自己没有获得这个的能力,其实我们的内心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源自于我们和自己的关系,你对别人不可能比对自己还好,一切的都从自己开始。我们不刻意去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就会跟着他人的脚步混混沌沌的度日,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在你的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力,每个人都是人性大海洋里面的涟漪,打造着更加美好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里面的这句话,写在最后:凡是你所渴望的,你都有资格得到,不要在找借口,朝着梦想前进!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与我们做到的。

紫手环在我的手上来回互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惧的面对这个结果,我改怎么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一开始很多时候自己抱怨完了才发现自己又抱怨了,甚至想要说个够不想停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确实抱怨的越来越少了,每天的心情也都好了很多。

慢慢的发现很多以前不觉得是抱怨的事其实也是在抱怨,比如我常常会问别人“为什么”,我妈做菜做咸了我会不停的问为什么,或者问很多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没有理由的或者是不好的事),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后我才发现,原来常常把自己困在抱怨里影响了别人,因为这样的情况常常是闹得不欢而散。

而当我发现我这些问题并且试着避免了以后,我和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了,看客户也越来越亲切了,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都对我也很好,我想这就是不抱怨的力量吧。

向可以帮助你改善环境的人提出意见,就不是抱怨;如果你是对着自己或其他无关之人责难或悲叹当前的状况,那就是抱怨。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如果抱怨天气热,天气会热得让你无法平静下来;如果抱怨工作多,你会感觉工作永远也做不完;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不想做的事件,如上学,上班。

书中提到“心身症”这个名词,心身症主要是患者的心理运作过程,而非生理因素所引发。很多疾病是病人自己创造的,根据医生估计,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为生病”造成的结果,医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诊疗这样的病人-他们生病的原因其实都有其心理根源。报告显示,有一半的癌症病人是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后吓死的。医生如果告诉病人,有一种药很可能治愈他们的疾病,这种药对这些病人发挥的功效,就要比使用了相同药方,却没有收到这项讯息的病人大了许多。

抱怨有用么?当你抱怨天气太热,太冷,空气太差,天气就会如你所愿了么?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这种负面的说词反而会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也会将这股能力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所以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反而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抱怨健康的人没有变得更健康。不满只是开端,却不能成为结果。当你抱怨某种状况,或许可以吸引其他人跟着你嘀咕,抱怨,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抱怨的结果是什么?抱怨是人的惰性的反应,当一个人抱怨时也就代表他放弃主动改变现状,放弃了在这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拼搏的信念。抱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得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力自拔。越抱怨,越不满,心情越差,生活质量越差。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这本书用一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则深埋心底,却也同样为这种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为;有些人的抱怨,甚至不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这也同样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天灾人祸、对生活际遇、工作不顺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书中提到了很多有意无意的抱怨情节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当中,同样有着些许抱怨,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

首先在读完这本书的目录和第一章节后,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三个21天的目标:一、减少口头上对他人有意无意间的抱怨;二、减少口头上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抱怨;三、减少内心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抱怨;在前一周的时间内,每天目标控制在5次以内,第二周时间,每天控制在3次以内,最后一周时间,每天控制在1次以内,在将近一个月之后,终于减少了抱怨,完成了这个小目标。

其次是感恩困境,并赋成功予困境。从内心里告诫自己,很多成功的经验并不是在顺境中积累出来的,而是逆境中不断磨练出来的。曾经的我也会抱怨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公平,但是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一直在抱怨,而不是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如何努力上,那么所谓的不公平可能在我们眼中会变成更加不公平,因为在我们抱怨的同时,可能那些被我们抱怨的“他们”正在努力,而我们就会被落下的更远。曾经也有人说过,如果你感觉到很累,那么说明你在走上坡路,我也经常用这句话告诉自己,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减少抱怨的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想出可以改变境况的方法,并以终为始,逐一突破。

抱怨是最浪费时间的无益举动,只要我们以正确的心理看待困境,不抱怨,不苦恼,困境也终有可能成为一种财富,一种磨砺,并以此成就我们的人生。《不抱怨的世界》给了我一场心灵的洗礼,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态度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影响,这就是我对它的解读。(李妍)。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在家里收拾东西的时候,偶然翻到了一本书籍,书名叫做《不抱怨的世界》。看到书名,就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这是一本心灵励志类的书籍,作者道格拉斯。勒尔顿,通过故事与道理相结合的方式,给读者传承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中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难忘。它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羞涩小男孩,想得到杂货店里赠送的皮尔斯伯里牌子的宽边帽。别的小孩都高高兴兴的进去要了这款帽子,但他却为这事犹豫不决,即使他当时是多么迫切地想要得到它。眼看着帽子只剩一顶了,他走到柜台前,终于还是鼓不起勇气,没拿帽子转过身又默默地走出了杂货店。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帽子派完了,但这小事却此终盘踞在小男孩心里,成为了一辈子的痛,而这小男孩就是作者格拉斯。勒尔顿本人。故事反映了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引发出一个道理,在生活中要敢于争取,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那我们该如何消除抱怨呢?作者建议我们要做一个敢于争取的人,要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东西,要敢于争取,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过程会荆棘满途。但又有什么比积极作出决定并付诸行动更值得我们一试呢?千万不要让错误阻挡你前进的脚步,当你摔倒了,请站起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走路。不要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争取成功上,抛开抱怨,你会发现,原来世界竟是如此美好!

父母也许会犯错,会误会你,打他们的爱没错,天下怎会有父母不爱自己儿女的呢?最后是不抱怨自己的身体。不抱怨的身体来自健康的生活理念......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告诉我们不要过分地抱怨世界。那么大家读了之后如何写笔记的?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不抱怨的世界。

希望你有所收获。

积极面对生活,远离抱怨的世界,威尔·鲍温发起了风靡全球的“不抱怨”紫手环运动,并成功战胜不抱怨。这本书作者塑造了一个积极的心态,和现实生活中的。

励志。

既睿智又直指人心。

(一)紫手环的力量。

1、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2、思想造就你今天的模样,也将被明天的思想牵引着走。

3、当你成为更快乐的人,你会传送出乐观和希望,和其他理念相似的人互相共鸣。

1、抱怨对方的过失,其实伤害着自己也是受伤的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感受。

2、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和不满。我们的抱怨多半是“听觉污染”

3、乔.沃许(joewalsh)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lifebeengood)。

4、“达克效应”学习尝试一门新的东西,就需要花时间坚持下去。

(三)改变自己的话语。

1、“寻找就必寻见”耶稣。

改变你想说的话,改变思维,不要抱怨。

2、心理学家罗宾.科瓦斯基: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

3、psychosomatuic(心身),psych(心)和soma(身)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于病人的心理。

4、选择一个月中的几天抱怨,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

5、健康的沟通是:直接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只跟那个人谈。

(四)抱怨与你的人际关系。

1、如果你一直在生气或抱怨,别人也不会有空理你。——史蒂芬.霍金。

2、抱怨会变得不受欢迎,戒掉像烟和酒一样上瘾的抱怨,获得更多属于你的人脉。同性相吸,异性相斥。思想是能量。远离抱怨的人群。

3、别人的闲话和抱怨,是因为你也存在同样的缺点。亦你赞赏别人之处,是因为你也有同样的特质。

4、人类的天性是曳引、同步,会调整成周遭相同的模式,如地心引力,是一种原理。当你呆在抱怨者身边时,你的抱怨会更多。

有这样一句。

格言。

:“无知就是福。”要成为不抱怨的人时,你会在“无知”的福气中,开始穿越转化的乱流,获得真正的福乐。

很多人都是习惯去注意伤害而喊“痛”。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当你历经这些阶段,当你扬弃抱怨,当你不再去注意伤害而喊“痛”时,你的人生就会像美丽的春花般绽放。

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

还有一个事实你也必须认清: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就像那些觉得“身边的人都满腹牢骚”而来索取紫手环的人,通常也都有惯性抱怨的倾向,你会发现自己对其他人的厌恶之处,就是你和他们的共同点,只是你对自己个性中的这一部分,还处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

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套用邱吉尔的说法:“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针对某人而发出,意图贬低此人。有些人认为批评能有效地改变另一个人的行为,其实,批评倒是比较可能造成反效果。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而且我们的批评往往只会扩大、却不会消弭被我们批评的事端。杰出的领导者都知道,人们对于欣赏的回应,要远比对批评的回应更为热烈。欣赏能激励人们表现优越,以获得更多赏识;批评则使人耗损,当我们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往后依然故我。

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显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外在世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射;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也源自于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你对别人不可能比对自己还好,一切都是从你自己开始。

帮助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过着不抱怨的生活,成为不抱怨的榜样。当你开始身体力行,也要同时去爱身边的人们。“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因为我们的关注,将使这样的期许在生活中实现。

阅读后观念的改变。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若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烦心事或挫折,即使说不来不能改变什么,但抱怨一下总能释放内心的压力,让自己心里舒坦些。于是,我习惯于去抱怨身边的人和事。在读完《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后,我明白: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抱怨就是推开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对生活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然也会成为快乐的人!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在本书中,威尔·鲍温除了介绍特别的“不抱怨”运动,也藉由许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温暖恳切的心灵建议,一步步地探索我们为什么会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要如何驱除这种杀伤力十足的语言表达形式。戴上紫手环,给自己一个机会坚持下去,你就能拥有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不抱怨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可是与那些试图整体重构读者脾性的同行不一样,本书只是期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我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按照书中描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8个月。顺利实现21天“不抱怨”的读者,基本也就实现了“平和心态”在自我个性中的生根。

这是一幅完美的“图景”吧。尽管作者兴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我却更相信“免费邮寄紫手环”是导致参与人数如此众多的原因。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费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动总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跃排队。所以,假如这紫手环在工艺装饰上更为考究的话,吸引6亿人填写申请单也不是难事。

但对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话可讲的。人因其出身、财富、机遇等各方面的不一样造成后天差异,要想让自我在明明查看到此种差异的前提下又坚持“不抱怨”是很难的。本书为倡导此种理念,开出了一些“诱惑”读者选择“不抱怨”的药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一节的要义是“抱怨会让你失去更多。”这是经过一个男子在试图追捕肇事逃逸人员过程中的省悟展开的。肇事者撞到了男子的猎狗,男子开车紧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这样的飙车过程中受伤甚至不治,给家人带来的伤害远胜于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能够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一节则以“乐观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说读者。虽然当今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证实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点应当是对的:即便意念一点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能够使比如绝症患者更为欢乐的走完余生(我们假定进取或消沉状态下余生一样长)。

纯粹的“利诱”未必能让普通人坚持恒心,这正是威尔·鲍温引入“紫手环”的原因。“紫手环”并不因为它的“紫色”或“是手环”而具备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鱼线上的游标而已,起一个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觉自我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能够换成别的什么,只要它够醒目且便于脱卸即可。

我并不认为顺着听闻的热潮而加入“紫手环”活动就能把人带入“不抱怨”的境界,这正如让白领学几天乞丐不会自动养成朴素那样。“不抱怨”是个人充分内省后到达的心灵状态,它首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本事,比如上头谈及的驾车男子就是例证。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种继发的执行本事,否则“不抱怨”的理性光芒立刻会被“忍无可忍”等热血豪迈给压下去。不妨从另一角度举例,很多人在公车上有过让座的欲望,但最终没能站起来,因为一种“此举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碍了让座行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肯主动举手也是一样的原因。克服这种心理恰恰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特立独行胆识,而这与上述随大流申领“紫手环”或团体装乞丐活动完全是南辕北辙。

人为什么会抱怨,归根到底是现实与欲望之间存在差距,所以更高层次的“不抱怨”往往都从淡化欲望着手。比如佛说“寂灭”,道家倡导“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当人充分肯定现实,不存在强烈欲望时,抱怨又从何谈起呢?是故《庄子》说“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的欲望去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怎样说自我。而到了这种境界,也就不会简单把“唾面自干”当成懦夫行为了。

本书其实也看到了“紫手环”的单薄,为此向读者推荐了一组修习“不抱怨”的心灵阶梯:1、无意识的无能;2、有意识的无能;3、有意识的有能;4。无意识的有能。结合上头的例子,想让座而不敢为即处于第二境界。以紫手环或“利诱”导致的“不抱怨”属于第三境界。而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将“不抱怨”内化为一种无意识,或说下意识。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必须从了解、克制、淡化自我的欲望入手——这是很难的,当然我猜如威尔·鲍温先生,必须早能做到对“600万”信徒的真实进展“不抱怨”了。

不抱怨世界读书笔记

生活中免不了有挫折,会产生对一些事情的不满,你要注意了,你已经开始抱怨了。如果不停止,你将会怨天,怨地,怨他人,怨命运。厌恶各种对于你的问题,包括他人对你的抱怨,如果这样,我们将生存在一个满是抱怨的世界中whatshouldwedo?当我读到这篇《不抱怨的世界》是我突然明白一切的根本取决于自我。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们并不是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不愿意应对缺点,导致我们的宁愿不应对也不承认,不愿进取的做出行动。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我们的缺点。在书中有一个小故事:有两位建筑工人在吃午饭,其中一人说“呃!肉卷三明治……我厌恶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隔天两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样地,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面看,这次他更火大了,说:“怎样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厌恶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坚持沉默。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欢乐,会抱怨,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失望,因为我们总按着自我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最终才发现原先事实不是我们所想的。其实想要欢乐是比较容易的,那就是珍惜眼前的便可;想要满足是异常容易的,那就是用进取的平常心去理解现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