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与远方作文600(四篇)

小编: 笔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诗与远方作文600篇一

在古诗的描述中,沙漠通常是边疆战士驻扎戍守的`地方。

诗人通过描写沙漠壮观瑰丽的景色抒发胸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37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路上有感写出《使至塞上》,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他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抱负,诗中无边的大漠更是凸显了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感情。

边塞诗人高适更是多次在诗中描写大漠风光,“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蓟中作》,“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

沙漠在古时多寓意着将士们守家护国所驻守的地方。天地茫茫,不知道多少悲壮唏嘘的故事还掩埋在这黄沙之下,静静地穿越时光的长河。

诗与远方作文600篇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的人升上天堂,有的人直坠地狱。

——题记

仔细回想高一下学期的最后几个月,颇有些感慨,自己居然能为了一个目标如此奋不顾身。一面埋怨着自己上学期为什么不更加努力,一面拼死拼活的复习力求考的更好。是啊!既然已经错失了过去,就不要再辜负了将来。所幸最终的结果差强人意,但分班结果尚未揭晓之前,我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只想时间永远定格在当下,不愿与他人展望未来,害怕最终他们的时间里,他们的世界中不再有我的身影。可是,那怎么行呢?我还有几段弥足珍贵的友情想去珍惜,几分倔强的自尊想去维护。

肖哥那不标准的普通话在我心中激起的早已不是层层涟漪,而是惊涛骇浪,我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般疯狂的渴求自己的名字后面接的是“1918班”。如愿以偿,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堆砌再华丽的词藻也无法形容我的喜悦。然后,整个人都瘫软了下来,积累了近半年的压力从五脏六腑中迸发而出,颇有种想要“登东皋以舒啸”的冲动。

我天真的以为自己已经进了保险箱,不用再那么努力了吧?我安慰着自己,打算一扫当初的紧张,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但又总是心有不甘,又不明白这不甘来自何处。高一年级的奖学金花落各家,理所当然的没有我,但我似乎没有那么不以为然……班主任展示着20xx年高考红榜,记录了成绩优异的人所考取的大学,但以我当下的水平,似乎无法触及,有能力的一口一个“我根本考不起”,稍差之的只能沉默不语。我清楚那并不是真话,心下更不是滋味。我终于明了,幡然醒悟,这所谓的不甘来自实力的尚有所欠缺,毫不避讳的说,这是羡慕,更类似于嫉妒。仍记得从前看到过的一句话:“竞争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嫉妒才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远方的远方还有更远的远方,我不能止步于此,这并不是我的终点,也不希望我的终点仅仅只是别人的起点。

虽然说来显得太过物质事俗,但在这个学校里,成绩好坏确实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爬树一般,向下能看到别人的头顶,向上只能看到别人的背影。但大部分人都并不在意有多少人只能看他的背影,只关心还有多少背影亟待他去超越。或许是所谓的上进心在作祟,不希望只跟在别人身后,也不期待有谁能回头,果然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去追平去超越。但人不是生来就要跟他人分个高下的,最终的目的都回归到更好的自身,我并不期望通过与他人竞争成为人上人,但求保持着这份压力走的更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将不贪图眼前的苟且,也不止步于诗和远方。

诗与远方作文600篇三

欲知路遥,就出发吧,去走遍千山和万水,去踏遍天南和地北。

欲知诗歌,就读书吧,去饱览风雨飘摇,去体会人世浮沉。

高考语文试卷,诗词只占五分。于是很多人产生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背诵吗?毋庸置疑,我们真的需要诗词!余秋雨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远方的路,少不了诗词!

诗词——让生活更美好。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的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的编年史。仗剑走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于是便在历史上留下了青莲居士洒脱的身影。超脱庄周梦蝶的蹁跹,穿越陶潜无拘无束的田园,走过屈原的曼曼长路……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远方的路,少不了诗词。

诗词——让才华更出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不只是词藻运用的技巧,更是思想与灵魂境界的高度。诗词会给予一个人很多感性的认识、生命的真谛。

《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董卿,气质美如兰,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生活在文学世家的她,从小饱读诗书,于是诗词赋予她与众不同的气质。智慧源于生活,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双脚,去创设属于自己的远方。远方的路,少不了诗词。

诗词——让文化得以传承。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立”。毛主席也曾说:“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到,因为这种东西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特性和风尚”。屈原在做完《离骚》之后悲 愤 跳 入汩罗江,陆放翁在题壁《示儿》之后瞑目,现代有很多 烈 士写下就义诗;古代墓志有诗,当今碑铭有诗,等等,都说明中国人与诗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诗词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的沉淀,让我们携手共同将文化传承!远方的路,真的少不了诗词。 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浔阳江头琵琶声已停,江洲司马青衫已干,在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诗歌的美好不再令人沉醉。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作文600篇四

有人说,生活不能限于苟且,要追求诗与远方。

时代变更,年华更迭,处于新时代中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实现我们的远方的梦,无论是中国,还是令人充满期待的欧洲国度,我们大可以一览大江南北之景,感受大自然的巧工艺术,不枉时光的恩赐。

这就是所谓的“诗与远方”么?

在一般人的理解里,“诗”代表美好,“远方”代表天涯。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但这解释是否太过片面单一?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社会,柴米油盐,车水马龙,避无可避。一个生活在市井中的人,牵扯着很多东西,会拥有家庭,会赡养父母,会成为千千万万人中为生计奔波的蝼蚁。然而,有些人把这称为“苟且”。这一言论难道是合理的吗?作为一个普通人就是苟且吗?难道只有流浪才是所谓的“远方”?然而这是错误的。芸芸众生中忙碌,是人生之常态,而那些追求功利,枉费时光,权利紧握的人,才是“苟且”。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做一个善良、勤奋、老实的人,是可敬的,而那些守在手机电脑前做“键盘侠”抨击别人,无度挥霍的人,却不知自己正困厄在所谓的“苟且”中,无法自拔。

我们要知道,“说走就走的旅行”要在一种自我充实,精神饱满的状态下实现,要在完成社会中最基本的任务之后,一种精神与生理的放松,是在安排好一切后,去感受天空与田野的魅力,让自己得到片刻的欢愉,然后又重新回归市井,继续朝九晚五的生活。大冰的书里有一句话,“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这是一件确确实实发生的案例,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活成我们理想的模样,真的有人在世界各国开连锁店,既有稳定的收入,又可在周游列国的同时,结交许多好友,在江南河畔开一家小店,让匆匆赶路的人休息片刻,喝酒谈笑唱歌,或一起过春晚,得以相互取暖。这样的人,少之又少,那我们既然做不到,为什么不能安分过日子,为什么宁愿浪费时间精力去在社交论坛上发表废话,也不愿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足够强大,让自己成为别人的依靠?

诗与田野,大海与远方,都是过眼云烟。我们不是古人,没有战乱与武侠,如今和平安宁的盛世,我们应当庆幸,可以安稳,可以诗意,旅游要去,但不能摒弃世俗,远方不能当饭吃。要时刻保持一颗赤诚初心,在任何时候,一个干净品行端正的人,无杂质污浊的人,才是真正的诗人,达到一种境界,才有资格大声和别人说:“我不苟且!”

诗与远方,是一种精神归宿,是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我们不能做泛泛之辈,可以和美景来一次短暂的心灵的碰撞,我们要做一个拥有纯净心灵的市井之徒,即使身在激流,也要澄净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