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教研共同体(汇总19篇)

小编: 梦幻泡

教研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下是一些教研论文的摘要,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英语教研共同体心得体会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本书是由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著。对于班主任工作,本书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一年来,本人正在为班集体的建设而苦思冥想,本书犹如一场及时雨,感觉真是畅快,阅读过程中,他的观点让我感到亲切,甚至震撼。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启示。

刚开始展开合作学习,宜以三人为一组,后来可四人一组,且必须男女混组,而三男一女的组合比三女一男的组合更能形成合作学习。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班新学期开学学生的座位就安排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文中指出“集体学习”与“分组学习”重视集体或班组的一致性,而在“合作学习”中学习的主体终究是个人。倘若是四人的话,谁都不是“客人”谁都能参与小组的活动。他们是平等参与的学习关系。

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有的时候就会把他们混淆起来,以为小组里有个代表发言就是合作了,殊不知其实我们就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回忆在开学初的《相同的寒假,不一样的感受》活动,对照他们的做法,发现10个小组只有1个小组实行了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应该是有集体的智慧,有个人的见解。针对这一活动,我对学生说:“合作学习应该是四个人都应该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懂不会的地方向同伴寻求帮助,但最终必须是你自己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不应该让一人来执行。”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喋喋不休,闲谈不止的现象,文中指出几种可能性,一是教师本身平时教学过程中废话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一针见血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建议,课堂的语言组织应该严谨有效。另一种可能是课堂中的合作的课题过于简单,文中告诉我们“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一个学生能挑战其不能达到的水准。因此,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备学生,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为准,仔细研究,确定需要合作的环节,不要环环合作,流于形式。

同时,本书是通过实例介绍作者的观点的,并没有说教式的理论研究,从这点来说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线上共同体教研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助力体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xx年11月25日晚,河南省郑州市体育教研团队在人教云教研活动平台开展第5期第95讲主题为《“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的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的专题教研活动。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中学部主任、体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俊凯,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朱煦,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体育教研员张金龙,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培训部主任、体育教研员李文宝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朱煦主持。

活动围绕“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整体构思和一致性设计、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准则和步骤、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呈现、初中篮球大单元设计和案例分析、初中篮球课时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五个方面有序开展。

朱煦对“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整体构思和一致性设计,“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准则和步骤、基本要求和呈现做了介绍和阐述。他表示,“四有”体育课堂的意义就在于“四有”体育课堂为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凝练着力重点,其教学理论和基本要求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高度概括优质体育教学的共性特征,致力打造高效能、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新样态,增强通过体育教学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为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开辟行动路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体育教研员张金龙进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四有’体育课堂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专题分享。张金龙围绕“半场3v3对抗赛”为单元学习的真实情境大任务,按照“四有”体育课堂有技能学习、有体能发展、有竞赛活动,有运动兴趣的要求,将新课程标准水平四篮球项目内容要求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六个方面融入到“四有”体育课堂的四个维度当中。

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培训部主任、体育教研员李文宝结合上述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题为“‘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的初中课时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的专题分享。李文宝围绕课标研读、教材解析、学情分析、“四有”体育课堂课时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两节篮球课时案例实录进行分析和详细解读。

培训最后,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中学部主任、体育教研员刘俊凯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河南省开展的“四有”体育课堂反映了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独特价值,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同时也为广大体育教师强化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活动,为全国体育老师们搭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郑州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将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继续坚持以“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行动路径,抓住“教会、勤练、常赛”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重点,为实现体育深度学习,力争全方位实现体育学科育人价值而继续努力探索。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翁牛特旗教育工委关于印发《翁牛特旗教育系统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相关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全乡教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组 长:

成 员:

深全面系统学习掌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毛山东乡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1、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相关文件;

2、《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3、国家相关政策;

4、自治区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部署;

5、赤峰市加强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集中行动实施方案

6、赤峰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导则(试行);

1、集中学习。组织全乡教师开展集中封闭学习。

2、自主学习。按照赤峰市教育局下发的必读目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个人自主学习。

3、交流研讨学习。认真组织全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座谈交流,强化学习实效,深化思想认识。

1、培训时间:20xx年1月10日至1月12日。

2、有关要求:

培训设置签到簿,全程实施封闭式管理,不得迟到或早退,由支部副书记负责此项工作。培训前要先行召开动员会议,要求全乡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治责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确保培训教育覆盖到全乡每一位教师。坚持学深悟透,要突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反复认真研读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准确领会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做到头脑清醒、认识深刻、主动作为。结合查摆问题、学习收获、思想认识等方面,每人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提交一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苍南县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集团化教共体办学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全县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公平、质量导向,通过评估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进程,检验教育共同体办学成效,寻找发展中的问题,引导教共体学校有效破除管理、师资、课程等制约校际融通的关键要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和辐射度,促进教共体学校形成合作共享常态,扩大合作共建效能,激发合作共进活力,全面提升县域办学水平。

1.导向性原则。以评促建,利用评估引导教共体实现理念共生、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质量共进,提升教育发展内涵。

2.发展性原则。基于起点看进步,强调纵向比较,注重增量评价,突出成员校学生和教师等各项指标的提升,引导不同层次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3.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达标评价和等级评价相合。

4.差异性原则。依据成员校和核心校之间的紧密程度,分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大类教共体形式,实施分类评价;在总体框架一致的前提下,部分指标设置体现不同类别要求。

义务教育段学校集团化教共体办学考核评价对象是全县各义务段教共体结对学校,包括融合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结对核心校及成员校。

实行一体考核和捆绑考核两种方式。

融合型教共体校区实行一体考核:核心校和成员校的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发展、体育艺术、校园文化、师资培训等一体化发展,实行一体考核。

共建型教共体实行捆绑考核:由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实行捆绑考核。

协作型教共体实行项目捆绑考核: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各成员校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实行项目捆绑考核。

依据《苍南县教育局中共苍南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苍南县财政局苍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苍南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特制定《苍南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量化考核细则》从制度建设、队伍管理、学校文化、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特色创新等方面对各义务教育共同体进行考核评价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全面优化县域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根据株洲市委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安排以及株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株洲市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株教小组发〔2022〕3号)精神,经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我县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围绕“三高四新” 战略布局,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 推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科学育儿新期盼新需求, 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与和谐环境。

(一)更新教育理念。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提升自身素质,履行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提升家教水平。基本建立稳定规范家庭教育专业指导服务队伍, 整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乡村振兴、文明攸县创建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完善服务体系。立足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场景,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确保家校社共育工作有序开展,成立攸县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林 涛 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唐军全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刘行国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易晓红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陈章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胡建雄县政协副主席(兼)、县教育局局长

成员: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检察院、县高新区、县政府办、县教育局、县科工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文旅广体局、县融媒体中心、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街道)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胡建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一)建好三支队伍

1.组建家校社共育领导机构和管理团队。成立县家校社共育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委政府主导、教育系统统筹、部门单位联动、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校长主抓、试点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城乡全面覆盖”的家校社共育管理体系。

2.打造县、校、社区三级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借助外力、严格甄选、规范管理等,组建包括校内优秀教师、校外资深专家、优秀家长代表等在内的县、校、社区三级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师团。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着力锻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

3.组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志愿者服务团队。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络,把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工作章程,完善例会、对口联系等制度。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师德师风监督会和座谈会,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成家长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实践服务,设立家长工作室、选树家庭典范、开设优秀家长讲堂,推动家校双方达成共识,形成育人合力。

(二)建好三个阵地

1.建好校内家长学校。规范阵地建设。继续推进家校社共育10所试点校建设,推动所有基层学校按省级标准建立校内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主要载体,精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课堂,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沙龙活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系统培训。努力建设校长线上“会客厅”,以直接对话的形式为家长提供专家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广大家长做智慧父母。

2.建好社区家长学校。结合文明攸县创建要求,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全县17个乡镇(街道)依托“门前三小”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十有”(有组织机构、有标识标牌、有教学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师资队伍、有教材资料、有教育活动、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标准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由各乡镇(街道)牵头,联合辖区内中小学校、社区妇联、关工委、团委,组建包括社区工作者和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在内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发动辖区内“五老”“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及学校老师、家长组成志愿者队伍,以父母课堂、家教沙龙、亲子实践等为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3.用好上家长学校。依托三宽教育办好上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教育学习资源库。开通家长课堂、德育教育、生理心理健康、家长图书馆等栏目,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围绕家庭教育重点、难点、热点话题,通过在线咨询、论坛访谈、基层讲座等形式,让家长及时获得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辅导和指点。

(三)实施三大行动

1.示范创建行动。创建“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抓好北京三宽家长学校络课程学习。力争试点校教师和家长参加学习的普及率达到100%。对家长参加络课程学习实行积分管理,建立检查考评机制,实行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评比,每期一推介。完善好家长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好家访制度、教学开放制度、家长陪餐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志愿者服务制度,把家校社共育工作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工作范畴。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建“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创建10所校内示范家长学校、5所村示范家长学校、3所社区示范家长学校。通过示范家长学校创建,辐射引领,带动辖区内中小学校建好、办好家长学校。

2.培训提升行动。全县班主任家校社共育培训。总人数1980人,每期培训150-180人,分12期,每期培训一天(4堂课程),在4—5月份完成。家校社共育管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象为各基层学校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试点学校络管理员,计150人,培训时间3天,5月份完成。重点学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家庭教育讲师团队建设培训。对象为各基层学校讲师团成员,约150人,培训时间2天,8月份完成。重点进行家庭教育的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学习。

3.关爱帮扶行动。摸清两类学生底数。一是摸清孤儿、单亲学生、残疾学生、贫困学生、留守学生等五类学生的底数;二是以班级为单元,对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每年一次开展全员心理健康筛查,摸清有情绪问题或行为偏差学生底数。“一人一册”分类建档。对上述两类学生按“一人一册”分类建立档案,动态跟踪,建立动态数据库。要求两类学生情况摸底、数据收集必须尊重、保护学生隐私,坚决避免“标签化”,防止出现负面影响。分类施策结对帮扶。对纳入帮扶数据库的学生,整合校内外资源,分类组建帮扶工作小组,按照“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模式大力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并做好跟踪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残疾学生、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偏激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

(四)开展三大活动

1.开展“百场报告十万家庭新时代文明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该活动已列入株洲市委2022年十大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和攸县县委2022年深化改革重点推广品牌。活动主要内容是组织家校社共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行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的大宣讲、大学习、大实践、大提升。基层学校每学期不少于3场,试点学校每学期不少于5场,乡镇(街道)全年不少于10场。

2.开展“千名员进万家”大家访大帮扶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家访孤儿、单亲家庭、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和有心理问题或有行为偏差问题的学生,每学年至少实地走访家访对象2 次;员班主任每学年至少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家访 1 次;员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结对帮扶特殊学生,每学年至少走访帮扶对象 1 次。

3.开展“家长节”系列活动。以5月15日“国际家庭日”为节点,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各学校精心组织“家长节”系列活动。包括: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体验课堂、体验孩子就餐就寝、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开展“家长风采展示”活动,通过家长“书画展、诗歌赛、 故事会、家长论坛、节目展演”等形式,展示家长风采和家庭教育成果;开展“亲子沟通”主题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互动交流,以“写、画、说、读、演、展”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声说出你(您)的爱,表达自己的心声,传承优良家风,传递家人亲情,传授家庭文化。开展“亲子实践”主题活动,着力推进“亲子共阅读”“亲子共运动”“亲子共游戏”“亲子共研学”等活动,让家长和教师陪伴孩子走进田间、走进展馆、走进福利院、走进研学实践 基地,让家长参与、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开展“家校社共育五大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县域教师、优秀家长代表参加家校社共育与家庭教育讲师“金麦奖”选拔、家校社共育与家庭教育情景剧展演、“一封家书”“家长成长报告团”推荐、“中国家长之歌”mv 征集等五大主题教育活动。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职责、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办法,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各项工作。各基层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二)注重分类指导。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根据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平和成长特点,按照分层分类指导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三)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创新思维,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业辅导和身心发展相结合、专业团队和兼职人士相结合、系统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共性培育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专业管理和购买服务相结合、学校统筹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家校社共育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成效。

(四)加强示范创建。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县教育局要组织“示范家长学校”“示范家庭教育讲坛”“家庭教育示范课”等创建活动,评选家庭教育“优秀辅导员”。各乡镇(街道)(工)委政府(办事处)要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五)加强团队建设。以家庭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为导向,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学者,建立一支讲师团队,组织一批志愿服务者和家长骨干队伍,全员培训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六)加强资源建设。做好家庭教育顶层设计,强化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组织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手册和家庭教育课本教材,开发一批家庭教育精品示范课,建设家庭教育资源库,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确保经费投入。各乡镇(街道)(工)委政府(办事处)和县直部门单位要加大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建设和活动正常有序运行。县财政采取以奖代拨形式,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予以资金支持。

(一)动员部署(2022年1月—3月)。制定《攸县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实施方案》,起草《攸县“百场报告十万家庭新时代文明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实施细则》,组织召开动员会,全面部署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基层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各种平台和方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动员,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家校社共育的意义、目的,在全县形成共识。

(二)全面推进(2022年4月—12月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各基层学校根据全县统一部署,明确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在“打造三支队伍、建好三个阵地、实施三大行动、开展三项活动”等四个板块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务实制定家校社共育月工作台账、周工作安排,积极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典型经验。

(三)总结提升(2022年 12 月)。组织力量对全县家校社共育工作进行总结,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对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认真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家校社共育工作在全县常态化开展。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单位要把家校社共育作为提高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职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和互联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家校社共育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各基层学校(幼儿园)要主动向当地委政府汇报,主动对接村社区和家长群体,形成人人参与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查,务求实效。县委、县政府将加强此项工作督查,并将此项工作绩效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县教育局要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对各基层学校(幼儿园)的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对基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的督导评估,对在该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优秀讲师等予以表彰。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工作中出现不负责任、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县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线上共同体教研总结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下对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要求,保证学生线上学习质量,11月1日下午,郑州市管城区创新街小学教育共同体数学教师齐聚云端,开展了主题为“云端有思,研无止境”的线上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各校区分别从三级教研深度开展、多渠道助力课堂教学保障、变革线上教学模式、特色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辅导五个方面,进行交流分享,达到线上教学以研促教,减负提质。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创新街小学澜湾校区顾华东老师在分享中指出,在学科深度教研中要凸显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施学科引领、组内教研、教师自我反思的三级备课模式,在备课中要反复打磨推敲,精选教学设计,以研促教。教学中突出知识重难点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尤其是线上课堂教学时间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简明、生动、高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创新街花溪小学的王梦瑶老师结合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和遇到的问题,深度挖掘多种渠道,打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壁垒,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重难点。

创新街小学总校区崔洁老师分享了六年级教师结合学情探索出线上教学的新模式,开展“沉浸式”课堂学习,在班级中建立网格化互助小组,教师从课堂的传授者这一角色转变为课堂顾问或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展现了师生充分互动,生生充分互动的沉浸式课堂状态,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能。新课标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街小学团结校区孟俊利老师通过学科设置特色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呈现方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所有学生。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特别重视个体差异,创新街小学教育共同体席村小学的贾仲辉老师在分享中指出线上教学不仅要关注全体学生,也要关注重点学生,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保证一个学生都不落下。

“线上教学改变的是教学模式,不变的是作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要通过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以过硬的本领应对“线上教学”的这场大考!”创新街小学副校长李媛说到。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家庭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认识家校共育重要意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丰富实施载体,打造精品项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落实活动阵地,培养优秀师资,完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家长学校开办率、家委会建设率达100%,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坚持立德树人。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校共育的核心和根本,突出品德教育,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及幼儿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力量,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家校共育的新趋势和新问题,聚焦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丰富指导内容,优化指导方式,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开放创新。坚持多向联系,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实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学校、家庭以开放的态度积极互动交往,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学校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两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形成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

(一)家长切实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广大家长要切实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1、树立正确理念,尊重成长规律。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培养良好品格和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儿观。要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

2、提供必要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家长要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家庭文化氛围,注重用良好的家训、家风影响孩子。要关注孩子身体变化、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尊重孩子合理需要,督促孩子主动劳动,积极锻炼,树立安全法律意识,培养自护自救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3、注重言传身教,提高教育素养。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积极与学校沟通,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二)学校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学校有责任、有优势、有条件、有必要组织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1、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起始年级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基本信息,关注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培养方式等主要内容。家庭结构关系、亲子关系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学生家庭教育基本信息表交学校存档,供续任教师随时调阅。

2、全面推行建立家长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成立由校(园)长任家长学校校长,分管德育校长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副校长,中层干部、优秀教师、家长代表任委员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家长学校日常建设工作。组建校级讲师团和指导师队伍,选择适切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原则上每月授课1次,每学期组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小学不少于1次、幼儿园不少于2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研究意识,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普及性必选课程、预约性自选课程和针对性个性课程融合创新,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广泛性和适切性。定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表彰,不断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3、深入推进入户家访和校访。鼓励校长带头家访,科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要坚持回访,关注特殊学生身体、心理及学习生活状况。要定期组织集体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查找问题,寻找对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合力育人。

1、规范家委会建设与实施。建立由校长、关工委、家长代表、专家共同组成的家校共育指导委员会。建立由家长自愿报名,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参与家长学校建设,带领广大家长一起学习,共同提高;积极沟通与协调,关注热点和难点,及时化解家校矛盾。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及设施,确保家长委员会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工作。

2、回应家长的关切与需求。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确保家长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在校园开设家校专栏,通过校刊、公众号、qq群、微信群、橱窗、校(园)长信箱等多种路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评教议教等方式,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关切,满足家长合理需求。

(四)构建长效机制。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责任部门,逐步建立起以校(园)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全体教职员工、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学校主管领导加强行政性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协同合作,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受益。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家校共育指导专业队伍,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各县区从中小学幼儿园优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遴选及培养一支家庭教育专兼职队伍,为本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专业服务。中小学幼儿园要在家长中选聘思想品德过硬、综合素质高、公益心强的家长,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适时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协助家校共育各项活动有效开展。

(五)搭建共育平台。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探索与社区(村)共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及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家校共育优质资源供给与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家长提供学习交流途径,不断优化家校共育方式。

(六)丰富指导内容。县区要依托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巡讲,为本地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适时举办家校共育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宣讲、分享典型案例等方式,发挥优秀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研、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等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

(七)倡导科学理念。县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宣传和倡导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成才观念,督促家长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首要责任。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指导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遵循子女成长规律,尊重子女合理需要,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以科学的育儿观和成才观引导孩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读书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指导家长以共同学习的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八)构建沟通络。中小学幼儿园要利用电话、络、信箱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需求。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及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谐同育人氛围。

(九)加强科学研究。中小学幼儿园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家校共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教科研部门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工作,提升全市家校共育研究能力和水平。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发掘自身资源和优势,切实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特色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的支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格局;加强指导与调研,促进家校共育工作不断提质与发展。

(二)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家校共育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上家校平台建设,用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题实践活动,为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经验,利用报刊、电视、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观念和家校共育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高品质建设“优学婺城·幸福城”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强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标准,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平,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1.坚持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镇乡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

2.坚持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共研、办学文化共生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3.坚持特色发展。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在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本次确定城乡教育共体新增融合型、共建型两种模式。

1.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

2.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1.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具备“互联+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基于“互联+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与课堂记录)

2.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年级组、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络研修图片)

3.推进教共体教师交流。新组建的融合型教共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新组建的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省教育厅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复核)。

1.突出建引领。各共同体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联合组织,常态化开展建共建。

2.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落实经费保障。财政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支持教共体建设,保障教共体相关工作和建设经费。对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教共体,省级根据教育考核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中计算相关因素体现引导。

4.推动师资流动。教育局按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大力推动“指导师”制度,指导乡村学校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5.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可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镇学校(校区)任教,视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镇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可结合实际,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6.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7.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各地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区域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2、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

联络组:教务处。

职责:负责制定方案、协调各部及指导教研组落实方案等;

教学组:人员:xxx。

职责:负责协调课程、保障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等;

教研组:人员:全校各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落实听课、评课、为听课人员准备椅子等服务。

宣传组:人员:xxx。

职责:负责摄影、宣传等;

准备阶段:20xx年3月12日--20xx年3月30日。

开课时间: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2日。

1、各学科课程由各教研组安排本组教师集中开课、听课、评课(担任新教材的任课教师必须上新教材公开课),全校教师可自由旁听。

2、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及本学科专业特点,文化课结合中职新教材,省课改专业结合中职新教材和“项目教学”,其他专业结合“项目教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有效课堂”,开展“有效设计、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辅导”为内容的评课和研讨。

3、经相关教研组选拔推荐,组织校内观摩课展示。

教研周活动期间,所有课程对全校开放;同时邀请县教研员及同仁观摩研讨。

第二阶段(3月19日——3月30日):校内活动阶段(一)全面开展“教研周”准备活动,教研组磨课阶段。

第四阶段(4月初):校外活动阶段。相关学科教师参加三县教研节活动。

第五阶段(4月底前)根据教研周及三县教研节活动情况,分别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组织授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收集整理活动资料;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教研组长上交本组教师的“教学反思”、本教研组的教研月“校本研讨记录”,以上均为电子稿;本组开课教师的公开课评分表、评议记录)。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以学校和教科室的工作要点为指导,课堂中一学生为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为重点,一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家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质量。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科研活动;

2、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科研骨干;

3、校本教研工作。

1、拟定各项工作计划。

2、修订各项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3、制定铜管乐排练方案。

组建合唱团,制定排练方案。

1、每人一课(公开课)。

2、高三专业观摩活动。

3、专业技能比赛。

1、音乐组外出学习。

2、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20xx年元月份:

1、统计学期教科研成果,奖励教科研先进个人。

2、总结全学期各项音乐组工作。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融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连抓,逐步缩小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一)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县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县城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县教育局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

2022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共2年。

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思路,以县城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组建县域学校教共体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管理、轮岗交流。具体县域教共体建设学校名单具体如下:

(一)中学

融安县初级中学--浮石镇初级中学教育共同体。

(二)小学

1.融安县实验小学--泗顶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2.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桥板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3.融安县第三实验小学--沙子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4.长安镇中心小学--板榄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注:前者为牵头学校,后者为联合学校。

教共体学校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牵头学校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联合学校进行帮扶、引领、提升。

(一)行政管理帮扶

1.定期开展学校管理视导

牵头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到联合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管理视导,具体指导联合学校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团队培育等工作。

2.选派优秀副职、中层和教师开展支教

牵头学校选派1名副校长和1名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组织书记、副校长,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开展支教,骨干教师则安排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联合学校则推选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到牵头单位进行跟岗学习。

支教或跟岗学习选派期限为2年,满1年后双方派出人员可重新选派,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及本人意愿继续留任。

轮岗支教期间,个人组织人事关系不变更;牵头学校选派的副校长到联合学校担任组织书记期间,组织关系转至联合学校。

(二)骨干教师培养

各乡镇学校从服务期满的小学全科教师或者35岁及以下尚未参加过支教轮岗的教师中遴选3-5人到县城学校跟岗学习2年,由县城学校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与其开展“师徒结对”,对其进行跟踪培养,每学期至少上1节的公开汇报课。其中,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直接到牵头学校跟岗,非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相应的县城学校。

各学校具体遴选人数,待县城学校公开选调工作结束,再根据各学校教师参与选调的情况另行确定。

乡镇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跟岗学习期间其个人组织人事关系调入跟岗学校,跟岗期满后原则上重新调回派出单位。

(三)教育科研帮扶

1.集体备课研课。每学期,牵头学校要组成学科专家团队,到联合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集体备课研课。年内要覆盖所有学科。

2.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到联合学校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送教活动。年内送教科目必须覆盖所有学科。若无法正常开展送教活动的,可以以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开展。

3.教师集中培训。每学期,牵头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前教师培训时机,指导联合学校开展好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

4.教育科研立项。每学年,牵头学校要号召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联合学校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牵头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立项工作。年内争取至少有1个学科1人以上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申报。

(一)坚持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建,抓好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建+”文章。发挥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组织战斗堡垒和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牢牢把握学校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共体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习等方式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牵头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包含联合学校教师。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学校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共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学校组织班子。牵头学校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学校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加强对联合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和学校参与。局人事股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局办、教育股、师培中心、教研室、电教站则根据本股室工作职责做好教共体建设单位相关建设的业务指导;局财务股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资金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教共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相关单位的专项督导考核。

(二)加大经费保障,促进改革成效

1.核拨教共体建设经费。为确保教共体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每年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中安排1万元给牵头学校,主要用于推动工作开展。每年定期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2.核发教共体建设下派人员补助。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对牵头学校派出人员,除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和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外,每人每月核发200元的教共体建设专项补助,每年按10个月核发,所需经费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支出。

(三)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参与本次教共体建设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切实加大对教共体建设工作宣传,尤其是要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到牵头单位的跟岗学习,是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进而激发参与跟岗学习的积极性,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单位在开展年度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参与教共体建设的轮岗支教人员。每年还将开展优秀轮岗支教教师评比,给予表彰。

物理教研共同体心得体会

物理教研共同体是指一群致力于物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教师们共同组成的学术团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分享经验与资源,推动物理教学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物理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物理教研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段: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200字)。

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教师们的共同认可,也需要一定的组织和推动力。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教研讲座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投身于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而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通过集体备课的过程,教师们可以共同讨论教学难点和手段,相互交流经验并互相启发。在共同体中,教师们不再孤立,而是互帮互助,共同推动教学的发展。

第三段:共同体带来的好处(200字)。

物理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多好处。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学习成长的平台。在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共同体的建立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打破了教师间的壁垒和孤立。最重要的是,共同体的建立也让学生受益匪浅。教师们通过共同体的学习与研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第四段:共同体的挑战与解决(200字)。

尽管物理教研共同体能够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共同体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时间。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中。其次,共同体需要解决成员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水平存在差异,如何在共同体中平等交流和协作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让共同体的成员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

第五段:总结(200字)。

物理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共同体的学习和研讨,教师们可以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尽管共同体在实践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建立良好的组织和协作机制,共同体一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们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并推动物理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教研共同体的计划构建教研共同体助推乡村策略研究

今年以来,湖南临澧县把推进“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党支部“五化”建设作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组织力。

该县将“五化”建设作为“书记工程”,县委书记对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定期调度,党员县级领导带头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联系村(社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制定“五化”建设整体推进方案,区分农村、社区、机关和两新组织等不同特点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严肃问责。今年以来,先后对建设不力的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给予免职处理、3名政工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

为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县直单位、乡镇(街道)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组织专干,所有村(社区)均配备1名党建联络员。采取学习考察、集中办班、召开推进会、现场模拟等形式,提高组工队伍业务能力,采取财政扶建、部门帮建和社会助建等方式,新建和改扩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141个。安排县乡村三级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资金,开通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推动党务、政务、商务“三务合一”。支持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高标准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视觉识别系统,全县两新组织固定活动场所覆盖率达90%以上。

该县将党支部“五化”建设与全县改革发展大局有机融合,全面落实“一村一队”全覆盖,在第一书记选培、党员发展等方面对贫困村予以重点倾斜。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开展农村党员积分创星、党员先锋岗、党代表信访接待、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推动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赣州教研共同体心得体会

赣州教研共同体是一个由赣州市各学校教师组成的学科教研团队,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共同体的成立为赣州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共同体由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通过定期的集体授课、教研讨论会以及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共同成长。

通过参与赣州教研共同体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对教师个人和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共同体的成员都是很优秀的教师,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集体授课的过程中,我跟随其他教师的步伐,一起为学生上好一堂课而努力,这种合作的精神和团队的力量让我很受鼓舞。

虽然赣州教研共同体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共同体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都有所不同,因此很难统一标准来衡量教学的成效。其次,参加共同体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很多教师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此外,共同体的活动安排也需要更加合理和灵活,在不干扰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专长和时间,共同提升整个教研共同体的水平。

针对赣州教研共同体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可以制定一套统一的教学评估标准,以便更好地评价教学成效,吸引更多成员的参与。其次,可以增加线上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集体授课和教学观摩,提升活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此外,可以加强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组织一些教学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让成员们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共同体的发展。

赣州教研共同体的成立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参与共同体的活动,我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架构,更是一种师道相业、共同成长的精神和理念。我相信,在赣州教研共同体的引领下,赣州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教研共同体考核方案

为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玉环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玉教〔20xx〕30号)工作要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玉环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考核评价方案。

(一)考核形式。

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从常态化工作、项目评估、特色发展等三个方面,采用自查自评、实地考核和组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两级评价、两次评估。每学期各开展一次常态化工作评估,每年11月份和次年6月份分别对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按学年进行第一学期评估和第二学期评估,每学期各开展一次常态化工作评估,两次常态化工作考核得分各按30%计入总分;学年末的项目评估或特色发展评估总分40分,按实际考核得分计入总分。

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和成员校的常态化工作考核结果按照1:1进行赋分,项目评估考核结果按照7:3进行赋分,学校特色发展考核结果按照3:7进行赋分;协作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和成员校的常态化工作考核和项目评估考核结果同等赋分。

(二)考核程序。

1.项目申报。学年初,核心校结合成员校实际共同商议确定帮扶项目,成员校在充分征求核心校意见后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分别填写《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帮扶项目申报表》(附件3)、《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特色发展申报表》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

2.自查自评。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对照《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常态化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自查自评,并于当年的11月10日和次年6月10日前分别将学期自评情况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对照《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特色发展和帮扶项目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自查自评,并于次年5月30日前将自评情况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3.考核评价。学年末,由市教育局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评价考核工作。根据学校自评报告,采用现场督查、组织评审等方式,对常态化工作、帮扶项目和特色发展实施成效进行评审,并汇总考核结果。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校学年度考核结果中。融合型教育共同体、乡镇中心小学与下属完小结对模式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全方位、一体化考核;其他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按常态化工作、项目评估、特色发展分别赋分,实行捆绑考核;协作型教育共同体,主要对常态化工作、项目评估进行捆绑考核。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育共同体学校,市教育局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工作成效特别显著的典型经验,市教育局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

构建教研共同体的计划构建教研共同体助推乡村策略研究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围绕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坚持“系统抓、抓系统”的党建工作理念,以提升农村社区党组织区域组织力为重点,以激发组织活力、唤醒党员意识、培育群众主人翁精神为主线,构建起以农村社区党委为“一核”、以区域党群组织、乡村综治组织、文明实践组织、便民服务组织、产业促进组织和人才选培组织为“六维”的“一核统领、六维共振”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实现了“组织一呼,群众百应;群众一呼,组织必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构建“一核六维”组织体系。坚持以农村社区党委为核心统领,以六维组织为支撑,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竞合的组织体系,为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奠定组织基础。一是强化“一核”。全市106个农村社区全部成立党委,明确区域领导核心地位,辖区内所有的村庄、群团、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学校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全部划归农村社区党委直接管理或双重管理。细化抓党建、促发展、优服务、强治理和扬正气等5项基本职责,建立工作例会、巡查指导、审查监督、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等5项基本制度,各镇(街道)财政每年拨付1200余万元资金,每月给予每个社区2—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为社区党委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二是健全“六维”。在农村社区党委统领下,按六个维度将各类组织予以统筹整合,划分为区域党群组织、乡村综治组织、文明实践组织、便民服务组织、产业促进组织和人才选培组织,每类组织都建立党组织加强对该领域工作的领导,并形成与辖区内村庄、“两新”组织、学校等基层单位相应组织的上下联动,并将不同类型的群体吸引到不同的组织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同开展工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锻造“一懂双爱”工作团队。统筹区域干部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培养输送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社区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打造专职化社区党委书记队伍。每个农村社区党委成员均设7—11职,由机关党员干部、社区民警、综合执法人员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组成。在发展前景上,打破行政、事业身份界限,对在编在职担任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年以上,经考察考核优秀的选任为正股级党委组织员;对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等人选。在身份待遇上,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岗位,面向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实行定向招聘,并享受正股级党委组织员待遇,工资待遇人均增长2倍,切实解决农村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打造职业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支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所在农村社区党委成员,并予以明确分工,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领导能力提升。探索建立村支部书记交流任职、跨村任职等制度,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动力。打破村庄地域限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选任区域统筹,村党组织书记既可以从本村党员中选任,又可以从区域内其他村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中选任,有效打通了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三是打造专业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坚持力量下沉,采取镇街选派、公开考录等方式,向社区一线充实专职工作人员856名,各社区常驻人员达到8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社区“空心化”问题。以农村社区为单位,成立乡村振兴人才联谊会并同步成立党支部,培养推树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实施“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从各村选拔确定一批优秀青年成立好青年先锋队,纳入乡村振兴人才联谊会党支部予以重点培养,对经教育培养、表现优秀的,由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发展入党,并安排到农村社区和村庄挂职锻炼,培养成熟后,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户籍所在支部或农村社区所辖其他支部,具备条件的适时委任为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返乡走亲”机关干部、道德模范等人员组成的新乡贤参事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健全“三治融合”治理机制。统筹整合区域社会治理资源,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实现治理有效目标。一是夯实自治基础。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建立以议事组织(党群议事会)、决策组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执行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四翼”,以联系群众机制、民意征询机制、为民服务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文明引导机制和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监督机制“八制”为运行保障的“四翼八制”工作体系,推动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村庄和谐安定。建立农村社区党群议事会,由优秀党员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驻区单位代表组成,建立双月协商制度,汇集民意民智。通过入户走访、党员和村民代表提案等方式,社区党委围绕村民最不满意和最需解决事项,列出每年实事项目,指导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推动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建立社区乡村综治中心,分设社区治保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牵头抓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双违”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工作。按照“一格多员、一员专责”原则,每个村庄实名配置民生服务网格员、治安安全网格员、环卫监督网格员等网格员,依托党建服务网实现了民生诉求、社情动态第一时间报告、办理、反馈。依托各村联村律师全面建立联村律师工作室,充分运用结对帮扶、流动法律服务站和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等途径,有效解决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级小宪法”作用,指导各村围绕村风村训、公共秩序、行为准则等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树正价值取向、规范自身行为。三是坚持德治引领。建立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乡村文明讲师团,采取乡村故事会、身边人讲身边事、文艺演出等方式,每月举办1次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建立乡村道德评议会、新乡贤联谊会等组织,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最美村民”、“文明家庭”、“感动乡村年度人物”等评选活动,建立村民“善行义举榜”,引领村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胶北街道律家庄村先后成立义务巡逻队、爱心大姐义工团、小水滴义工团、“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女婿”等5支义务服务队,目前全村有112人加入各类义工队,占全村总人口的13.5%,老少齐动员,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群众基础。

建立“三级联动”服务平台。以农村社区为依托,推动服务关口前移,搭建起镇、社区、村庄三级联动的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服务民生需求。各镇(街道)为每个农村社区建立1处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部热线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分类办理”,对各类民需事项予以直办、代办、协办,使办事层级由原来的“镇街—社区—村”三级压缩为社区一级,形成“一站受理、分类办理、一次办好”的工作格局。胶西镇双马社区党委依托“胶西微服万家”服务平台,建立了“双马一家亲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双融合”,先后办理民生事项2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6%。二是服务产业发展。着眼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在市级层面组建了林业、农业、辣椒、乡村旅游等6大产业联合党委,打破了行业产业壁垒,推动了资源要素、生产要素集聚,形成了发展合力。在农村社区层面,整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成立社区产业振兴促进会,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发展联动,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洋河镇大相家社区党委依托九顶莲花山产业工程,整合山相家村、北王家庄村等4个村庄流转土地10000多亩,创新“联合社+支部+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了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教研共同体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促推进名师工作坊及名师工作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根据《蒲城县教育局关于印发蒲城县“名师联盟”工作实施方案》(蒲教发〔20xx〕66号)文件精神,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开展“名师+”研修共同体工作考核。具体内容如下:

20xx年7月上旬。

1.名师工作坊工作开展情况(详见附件1);

2.名师工作点(个人)工作开展情况(详见附件2)。

1.考核工作由教研室牵头,教育局监察室、教师发展中心配合,分高中、初中、小学(学前)三个学段对名师工作坊、工作点一年来所完成的任务性活动进行考核。

2.考核采取查阅资料、走访问询等形式。由各工作坊坊主、名师个人按要求提供材料,考核人员进行赋分,最后根据赋分结果确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1.各名师工作坊坊主及名师个人要高度重视,按附件1.2的要求准备资料。工作坊(点)的过程性资料按照类别装入一个或几个档案盒,档案盒附封面(名师工作坊封面为:工作坊名称+单位名称+时间;名师工作点封面为:工作坊名称+名师个人姓名+单位名称+时间)。材料首页需附材料目录,并按考核表内容顺序进行整理。

2.名师工作坊坊主将本工作坊及坊内成员的材料统一收集整理,于20xx年6月30日集中一天上报教研室教科研组。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历史、生物、政治;小学英语、音乐8个工作点的资料直接上报教研室教科研组。(工作坊、工作点名单见附件3)。

3.考核提供的各类材料均在20xx年9月—20xx年6月30日之间(帮扶对象获得的省市县级教学能手证书或文件只提供20xx年的赛教结果,帮扶对象名单见附件附件4)。

4.所有上报材料(含荣誉证书复印件、学校证明等)均需真实,并加盖学校公章。

5.各考核组成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负责、不徇私情做好此项工作。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加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2022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教共体建设,且融合型、共建型比例达80%及以上,以优质均衡、共同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实现教育“共同富裕”。

城乡教育共同体分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组建模式。各校结对建设情况见《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名单》。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平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作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所在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评估申请。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1.加强组织领导。教体局成立教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体局普教科。各教共体要明确各单位分工,加强配合,核心校要协调做好教共体建设工作,教共体内各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教共体建设工作。

2.科学规划实施。各教共体根据成员单位教育教学优势和亮点,认真制定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度和各成员单位分工,重视调查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及时调整推进策略。全面启动教共体建设的发展性评价工作,整体推动我市各校均衡、优质、内涵发展。

3.用好信息平台。各教共体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实施“互联+义务教育”工程,在教共体学校之间搭建教育和管理络平台,通过上课堂建设,开展上教学管理,实现上教研互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益和管理水平。

4.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对核心校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

数学教研共同体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19日,在我校组织开展数学校际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别由三校的三位数学教师做课。此次活动开展的有序、高效,课堂教学紧贴学生的生活,各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我参加听课学习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引导、思考、分析、练习和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学生听课要集中精力,思维紧跟老师。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将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上课时注意重点听,课后同学探讨,同老师交流等途径来解决,别遗留问题,否则越积越多,造成学生厌学。

2、勤思考,多设问,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

3、总结比较,理清思路。

(1)知识点的总结。

(2)题目的总结,做到举一反三,知一题而会多题。

通过此次活动,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