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小编: 影墨

知识点总结是提炼学习内容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阅读这些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能帮助大家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李秀成率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这次农民起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接着侵略中国。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年9月。

黄海大战(黄海战役)地点:黄海大东沟。

清方主舰:致远舰。

主要人物:邓世昌(民族英雄)。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中方代表:李鸿章。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源地:山东。

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战胜战役:廊坊战役。

结果:被清政府及外国列强镇压。

时间:1900年~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直接原因: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清政府行为: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经过:大沽——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

(2)共同倡导: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亚非万隆会议:

(1)召开: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与国:亚非29个国家。

(3)特点: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4)万隆会议中心议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5)会议中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国间矛盾错综复杂。

(6)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四。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及其标志性事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标志性事件。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性质变化。

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课:民族团结。

1、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整体历史框架-每册书框架-每单元框架。

【步骤】。

第一步:整体框架。

浏览初中6册历史书、用全球观去感知历史。(可借助历史6大板块大事年表、历史时间轴等)。

第二步:每册书框架。

升入初中后,每个寒暑假,再重新看一遍下学期的历史课本,每册课本都要做一个框架图,重点内容要熟悉(即便不刻意背,也要知道个八不离十)。开学后,上课听老师讲具体的知识,就等于在填充这个框架图。

这样做是为了梳理思路、掌握全局。

第三步:每单元框架。

每个单元学完,都要做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一定要在认真看完课本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做,这一步,是要有具体内容、具体知识点的。

真正有用的并非是框架图本身,而是这张图背后的结构化思维、通过深度思考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读懂历史课本方法概览】。

前言、目录、正文、注释、地图、课后练习题、思考题,每课穿插的小疑问。课本是一切的基础,你要反反复复看课本,然后,重点内容背过。

一是掌握一个原则: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课本里进行描述的脉络都是“五步走”,即:

1背景(原因)—2过程(发展)—3结果—4影响—5评价。

所以,要形成的历史思维模式,都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储备学习,因为这样才能真正锻炼你的思考能力和迁移能力。这也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多角度、多层次阐述问题。

一些历史题型,比如:

原因------对应背景原因题。

过程------对应一些概括题(措施/观点/对比/特点)。

影响------对应影响意义题。

评价------对应评价/启示题。

这些题型对应的专业术语表达都能从教材中学到。

二是做到两个必背:

一是时间轴。

二是阶段性。

重要的是总结、提炼、归纳,这也是思维的训练。

如图,中国古代史划分为几个时期,先秦时期的概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总结。

三是怎么背。

一段文字,必须要先分层、再标记、理解背。

先分层,也就是说这段文字表达了几层意思,一般是两种情况:

第一个情况:

1背景(原因)—2过程(发展)—3结果—4影响—5评价。

第二个情况:

1政治-2经济-3文化-4军事-5关系。

再标记,也就是标记序号、关键词(整句话的提炼),方便记忆。

理解背,历史就是两个方面:时代的客观和人的主观。一个历史事件,一段历史背景,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考虑、去理解、去联系,慢慢织成一张网,而不是死记硬背。

当你的学习深入到一定层次时,课本、笔记本、大事年表等等之类的东西就已经不是背的了,而是像字典一样用来偶尔查一下的。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例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试题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的能力。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从唐开始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用年号。试题中的有效信息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然后调动所学知识,知道汉武帝曾三次用兵匈奴,是个尚武的的皇帝,“武”之意为威强睿德,即可得知本题答案为b。

要把教材的句号变问号。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寻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

【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又陆续掌握一箭三星技术。

【载人航天】,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神六、神七”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战略——863计划(1986年3月)。

诞生: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3月5日,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组织下,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

研究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以后增加了第八个领域“海洋高技术”)。

当今世界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科技的计划: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科技立国”;西欧:“尤里卡”计划。

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其利弊,知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实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阅读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正确运用阅读法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运用阅读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这是因为课与课之间有的存在着因果关系。如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这几课依次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由开端到发展再到鼎盛直到衰落瓦解的过程。又如,一些鼎盛的封建王朝,课文往往分中央集权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几课内容,只有注意到课与课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才能对每课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2、要注意阅读目录、引言和标题。目录是全册教科书的纲,阅读目录有利于掌握全册教科书内容的系统性和各课间的联系。课文题目亦是如此,课文的题目是本课的中心,小标题则是课文的骨架,阅读时要把这些标题整体读。这些标题有的是体现一种历史的并列的“横向”关系。有的小标题却是“纵向”地体现一种历史递进和先后顺序的关系,如“1789年一1814年的法国”二课,列出“革命前夕的法国”、“攻占巴士底狱一法国革命爆发’、“推翻国王统治一革命进人高潮”、“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雅各宾派专政”、“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几个小标题。这几个小标题之间就明显地是通过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和它们的内在因果关系来表现这两课中心主题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先把课的大题目及其内部几个小标题之间的这种关系弄清楚了,再阅读全课内容就不会感觉到杂乱无章,而会从内部的有机逻辑上,提纲挈领地把握住这一课的中心及其全部内容了。

历史八年级期中知识点总结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

经济:发展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

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一)。

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

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一)。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

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

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一)。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二)。

1898,戊戌变法,

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一)。

“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

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

(二)。

一九一一,武昌起义,

次年元旦,“民国”成立。

(三)。

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

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

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一)。

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

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

《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二)。

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

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一)。

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

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

学生集会大游行,“反帝爱国”搞斗争,

“外争主权”反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

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

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

(二)。

1921记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样,

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

陈独秀当书记,中国诞生共产党。

1926北伐军,挥师北伐10万人,

打倒军阀闹革命,目标吴、孙、张作霖。

叶挺率领独立团,连克两桥传佳音。

正当北伐获大胜,蒋汪右派叛革命,

1927“四一二”,血的教训牢记心。

(一)。

1927八月一(日),南昌武装大起义,

朱德、贺龙、周恩来,指挥起义举战旗,

打响反抗第一枪,建军节日由此起。

(二)。

毛泽东在湘赣,秋收起义红旗展,

创建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

三湾改编党掌权,星星之火可燎原。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

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

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

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

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

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1.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实行专制独裁,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政府,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2.改组国民党的是宋教仁而不是孙中山。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开始于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不止大生纱厂,还有很多。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近代企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5.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并不是一个重工业企业都没有;大部分民族工业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也不代表内地没有近代民族工业。

6.1862年、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不是(新青年》的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8.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是鲁迅。

9.新文化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新文化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而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

历史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是历史研究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一般规律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手段,在与历史客体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客体的分析研究,以理解其特殊规律和特点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历史知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

八年级。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文化。

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

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1、我国外交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71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

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

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严重经济困难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2、鸦片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硝烟活动)。

(3)结果:清政府向英军(投降)签订《南京条约》3、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英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代史的开端。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