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实用12篇)

小编: 雅蕊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模板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几时几分表示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读出某一时间和推算经过的时间。

第1课时认识分和几时几分。

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教学难点。

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时间。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__(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钟表上的短针叫时针,时针指在8和9之间,说明现在是8时多。__(2)教师演示教具钟面,指导学生观察。

生: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教师指着钟面上放大的部分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从刻度12到刻度1,经过了5个小格,一共经过了5分,即分针走1大格是5分。

议一议:钟面上1个大格的刻度表示哪些含义?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强调:当1个大格表示时针的刻度时,表示“1时”;当它表示分钟的刻度时,表示“5分”。

第三个钟面表示当分针转了一周以后,时针从刻度12转到了刻度1,也就是60分钟。

板书:1时=60分。

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的三个钟面,引导学生观察,确定是几时。

师:三个钟面上的时针都指向刻度4和5之间,可以确定都是4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几。

第一个钟面,分针指向1,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时过了5分。板书:4时5分4:05强调:在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时,分钟不到10分,在分钟数前面加0。第二个钟面,分针指向6,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6=30小格,就是4时30分。

板书:4时30分或4时半4:30第三个钟面,分针指向9,说明分针从12起已经走了5×9=45小格,就是4时45分。

板书:4时45分4:45(2)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钟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说一说是如何读钟面上的时间。

指名汇报,教师归纳:读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先看时针的位置来确定“时”,再看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分”,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

1、

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后一个钟面总比前一个钟面多一刻,也就是15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计算机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 ;

完成练习题1-4 。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借此机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以前的上机操作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行硬件设备,还学习了windowsxp操作系统。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还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与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备。

初中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对电脑这门课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以往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设置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与学生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通过观看光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我校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学习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自由讨论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评分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

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媒体手段。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教材光碟。

3、教学演示。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5分钟)。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10分钟)。

(三)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20分钟)。

(四)分组讨论,做课后自我检测题。(5分钟)。

(五)总结归纳(5分钟)。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

计算机的硬件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没有了大脑,人就没有了思维。所以说硬件提供了软件运行的环境,没有了硬件软件程序将无法运行。从媒体学的角度讲,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它具备人脑的功能,在某方面比人脑在功能更强大。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今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是靠什么硬件支持的呢?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并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这节课安排在电脑室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计算机的组成。学生了电脑的组成与名称后,再主要了解主机的构成。让学生分组拆机,说出所认识的机箱里部件名称。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自主地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

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分组展示自学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并且给各小组计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分组讨论,做课后自我检测题。

为了充分实现分层次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课后的自我检测题。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知识的回顾、体验、收获,自主参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五)、总结归纳。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让学生找出本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已在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我对本节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外设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第三、分组竞赛答题,体现分层次教学。

通过提问解决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在竞争中合作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整套教材的“开篇”,信息技术学科的启蒙阶段,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形象直观的讲解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快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鼠标的操作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更多的应用软件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套教材以windowsxp为操作系统。学生应该对windowsxp操作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windowsxp是目前pc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操作系统,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毫无缺点的操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windowsxp系统的桌面、窗口、开关机等基本操作,了解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在此操作系统上使用应用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练操作鼠标器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本单元教材详细的介绍了鼠标器的五种使用方法,安排学生通过玩游戏练习鼠标操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鼠标操作的训练,使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操作鼠标器的手感。特别是双击的节奏,初学者掌握起来比较难,教师要重视训练。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

2.能力目标:收集有关机器人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辑整理。

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的志向。

机器人的发展史。

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1课时。

准备有关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录像资料等。

本课主要分成:知道机器人一词的由来、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

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来交流:“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机器人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机器人的幻灯片,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来、种类、特征、发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本课要重点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介绍它们在各行各业中的“杰出”表现,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

通过谈话引入新课——生活中你看到过机器人吗?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些机器人资料,一上课就先来交流展示。

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围绕现在的机器人都能做哪些事情、机器人代替人类有什么好处等来谈。让学生来感受体会,发表个人见解,交流互动。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可以适时展示事先准备的有关机器人发展史的图片、录像资料,在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笔记的同时,也积极思考:什么样的才叫机器人呢?你能给它下个定义吗?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小结。

第三个环节,让全体学生畅想:未来的机器人又将如何发展呢?布置本次课堂作业:画一幅机器人的科幻画。学生上机操作。

最后,教师小结,点评作业。同时,开始安排全班分组,一般以4~5人小组为一个单位,共同学习,使用一套教学机器人。也可以就刚才学生未完的话题继续展开讨论。

练习建议:

1.上机作业:我心目中的机器人,要求画一幅机器人科幻画。

2.课外作业:收集机器人的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word简报。巩固本次课堂教学效果,为下节课作铺垫和准备。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种分类,掌握每种网络分类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范围和交换方式分类。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知识链接】。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双机互联,双机互联起来了,大家都很清楚了,但是如果很多台电脑连接起来,它们之间又是怎么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基本上能搞懂一个基本过程了。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请同学讨论一下你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请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计算机网络?请写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城域网(man):的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

广域网(wan):可以跨国界和洲界,甚至覆盖全球范围。

按照交换方式分类可以将通信网络分为电路交换通信和分组交换通信。传统电话通信是采用的电路交换技术,ip电话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

问题讨论:试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优缺点?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线作为传输介质,计算机均通过网卡直接连接到总线上,各台计算机地位平等:如图:

环形拓扑结构:在环形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计算机)通过点到点的通信介质首位相接,形成闭合的环形通信网络。如图:

星型拓扑结构:每个节点都是通过一条独立的电缆连接到中心节点上的。中心节点控制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节点。一般使用交换机作为中心节点设备,如图:

问题讨论:

【巩固练习】。

2、以下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是()。

a、ip电话b、老式电话。

c、传统电报d、收音机。

c、实现分布控制和处理d、电子商务。

4、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a、提供的服务不同b、使用者不同。

c、网络覆盖范围不同d、采用的协议不同。

5、使用中央交换设备,可以在不影响其他用户工作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地增减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为()。

a、星型b、总线型。

c、环型d、层次型。

6、城市电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临时专用物理连接线路。这种电话网采用的技术是()。

a、报文交换b、电路交换。

c、分组交换d、数据交换。

【知识小结】。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功能。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覆盖范围、交换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

认识计算机网络课件

[教学目的]。

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湖泊的分布。

难度: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亚洲地形图、亚欧两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世界的陆地可以分为几个大洲?你了解哪些大洲?(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这七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乘着浩荡的长风,来巡游这些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

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亚、欧两洲的地形。

(1)亚洲的地形特征。

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c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

e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

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

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

(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3)中部低平。

(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

5、学生完成p6表格。

认识计算机网络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了解它们的运转关系,学会看整点,并初步学会记录整时。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使幼儿懂得珍惜时间,有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1.大时钟一只,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你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吗?(闹钟)对了,是闹钟。闹钟是钟的一种。

二、出示时钟,观察感知钟面构造。

师:钟是计时用的,所以又叫时钟。它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

1.读钟面上的数字。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只钟。这个圆面叫钟面,钟面上最外面有些什么(数字)?钟面上有哪些数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了一个圆圈。

2.认识分针和时针。

师:钟面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呢?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还有一根细细长长的是秒针。今天我们来认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按从1到12的方向转了一圈又一圈。现在时针和分针要进行跑步比赛了,你们猜猜哪根针跑得快?现在我让他们都站到了12上,开始了……谁跑得快?(分针)。

教师反复地拨时钟,让幼儿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的现象。你还发现了什么?(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格。)。

师:对,分针长,跑得快,时针短,跑得慢。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大格。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大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根据经验认识整时。

(出示7点钟的钟面)师:你能说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钟的?

(出示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5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出示1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7点钟、1点钟、5点钟、11点钟。(同时出现刚才的4个钟面)小朋友看一看,这4个钟面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特点?(分针指的位置相同)。

师小结:如果分针走到12,时针指向哪一个数字,就表示几点钟。

四、拨一拨。

师:小朋友已经会认钟面上的几点钟,下面请你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几点钟。

师:请小朋友拨3点钟。(幼拨,师巡视)你是怎么拨的?(幼说)。

师:在自己的钟面上拨9点钟。(幼拨)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五、结合实际(课件演示)。

1.师:现在几点了?早上7点时小朋友起床了,你每天几点起床?

2.出示中午12点钟午睡图。

3.出示晚上8点钟睡觉图。

师:我们也要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1、初步对电脑简单的认识。

2、引导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培养敢于大胆的尝试和表现的能力。

3、让幼儿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让孩子们能正确的了解和运用电脑。

1、实物展示:(cpu、键盘、鼠标、光盘、u盘等)。

2、图片展示:(主机、显示器、内部部分硬件、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头等)。

3、课件——关于电脑的动画片。

一、导入。

1、播放动画片。

让幼儿对电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电脑的运用。

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看看电脑还能给我带来那些帮助?

二、展开。

1、探索了解。

(通过掌握电脑的基本运用和认识了解,让孩子能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

2、提问:

(1)电脑帮助了我们什么?

(让幼儿认识电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帮助了我们)。

(2)电脑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

(观察电脑的结构组成,并能正确的说出电脑是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音响等组成)。

(3)教师:小朋友们学习了运用电脑以后,有怎样的收获?

(通过对电脑正确运用的认识和掌握,让幼儿谈谈感想)。

(4)未来的电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3、示范讲解动手操作。

(1)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windows中图画功能,并且让孩子们能动手画图。

(2)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电脑中的互联网功能,并且让孩子能从中收集喜爱的图片。

4、游戏《连一连,找一找》。

(让孩子们通过动脑筋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游戏开发智力)。

教师邀请一部分孩子通过电脑来完成这个小游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懂得正确的运用电脑的方法,回家了可以教教你们的爸爸妈妈如何运用电脑哦!

认识计算机网络课件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以自身主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2、 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3、 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动准备:

黑皮筋若干个 文具盒 铅笔 橡皮  黑板上画好的一双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左右。

1、 老师背向幼儿举右手,请幼儿和老师举相同的手,告诉幼儿这就是右手。

2、 给右手套上黑皮筋。

3、 告诉幼儿有黑皮筋的手就是右手,提问幼儿:“平时喜欢用右手做什么?”(幼儿交流回答)。

4、 游戏:我说你做。同桌握右手;右手猜拳,赢的小朋友举右手。

5、 告诉幼儿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左边有什么,(左眼、左脸左耳、左肩、左胳膊、左手、左腿、左脚),右边有什么。(同左)。

6、强化练习:区别左右。

7、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左边的小朋友是谁,右边的小朋友是谁?

8、游戏:点鼻子(老师说,幼儿用右手食指点出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

9、游戏:我说你做。(增加难度,老师发指令,幼儿做动作。口令由慢到快。左手摸右耳,右手放左肩,右手摸肚子,右手摸左脸,左腿放右腿上,头向左侧,右手放后面,闭左眼,耸右肩)。

(二)、以主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 请小朋友出示自己的文具盒,拿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

2、老师说幼儿摆。请小朋友把文具盒摆在中间,左边放橡皮,右边放铅笔。

3、老师请小朋友自己把文具盒、铅笔、橡皮任意摆一个位置,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表扬说得好的小朋友)。

小结:今天认识了左右,我们在生活中整理物品时,或站排时,要有秩序。回家看一看玩具架或书架,说一说什么左右。

4、认识左右,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跟音乐一起把你的身体摆一摆。音乐《健康歌》。

活动反思:

左右是幼儿认识方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整节课从幼儿实际出发,以游戏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足之处就是预设有些不够充分,对孩子了解不够透彻,使得后面的教学环节显得有些急噪,个别地方处理的不很贴切。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

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计算机软件有很多种。如同学们玩的游戏软件,帮助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1-4。

认识计算机网络课件

(2)能够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能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

(3)能过学习电子邮件和网络信息共享能够对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对于internet有一个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网络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刚开始学习计算机到今天,我们已经把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和许多应用软件都学进我们大脑的“存储器”。可在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一体的,任何一个计算机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的交换资料、传递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遥远的天涯海角变成咫尺天涯!这,就是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二、新授。

教师通过投影或屏幕展示一个校园网网络结构,并放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影片。

根据出示的校园网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把许许多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就叫做计算机网络。

出示幻灯片,分别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

通过多媒体影片和上网实例介绍,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的操作)。

三、学生练习。

(1)在教室内的网络上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计算机和最远的计算机。

(2)把教师机上的某个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