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教案记录(专业16篇)

小编: 雅蕊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教学案例的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放风筝网友来稿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儿童诗,作者用孩子的语气,描述了在美丽的春夏之季,孩子们快乐地放风筝的情景。全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通过孩子们,风筝,花,蝴蝶,蜻蜓,描画了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是一幅表现大自然和谐统一,人和其他小生灵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美丽图画。这首诗告诉我们,在自然是美丽的,人和动物可以一起享受在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抒发了作者对在自然,对万物,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总结,练习背诵。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放风筝网友来稿

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2.学习作者按顺序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缓缓”、“精致”造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蓝天、白云、五颜六色的风筝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二)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三)练习用“缓缓”、“精致”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谁放风筝?在哪儿放风筝?怎么放风筝?)。

3.出示挂图。

(二)看图初读课文。

1.让学生看图思考:我们该怎样看图?

2.指名回答。

(1)看图要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人到物。

(2)看图要注意图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4.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6.指名回答。

(天空中有“老鹰”、“蜈蚣”、“仙鹤”。“蝴蝶”是在“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后飞上去的。因为图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手里拿着的“蝴蝶”还没有放飞呢!)。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及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查字典,认识文中生字、新词。

3.让学生按要求完成自学。

可采用填表法让学生分析生字,完成自学。例:

(四)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

(1)生字方面:

(2)多音字。

“骨”是多音字。在文中“骨碌碌”一词中“骨”应该读g&。

2.字形方面。

(1)指名让学生分析生字的结构。

拽:左右结构。右边是“曳”,最后一笔是撇。这个字是“拉”的意思。

橘:左右结构。右边上半部是“矛”,不要少写一撇,下半部是“冏”。

翘:半包围结构。“尧”的最后一笔是“”,书写时要长一些。

斑:左中右结构。中间是“文”字。

(2)可采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碌()斑()缓()致()。

绿()班()暖()到()。

(五)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带有“缓缓”、“精致”两个词的句子。

(六)练习造句。

1.让学生解释“缓缓”和“精致”的意思。

2.指名读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

3.弄清句式。

(1)缓缓。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句式:

什么(谁)缓缓地怎么样(做什么)。

(2)学生口头练习造句。

(3)精致。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句式:

什么做得很精致。

精致的什么怎么样。

(4)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精致。

(5)学生练习造句。

(七)作业。

1.写生字、词,完成造句练习。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看图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过程。

(二)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景象。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

2.指名回答。

3.出示挂图,导入。

(二)看图学文。

1.让学生口述图中景象。

2.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有几句话?介绍了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放风筝的时间及天气情况。第2句介绍人物和地点,“我”和哥哥到体育场放风筝。)。

3.让学生自读第2、3自然段。

(2)指读第3自然段。让其他同学边读边标画出句子的序号。

(3)本段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写“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的经过的?

(本段有四句话,前三句讲“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的经过。)。

(4)分别找三位同学各读一句,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标画出句中描写“我”和哥哥放风筝动作的词语。

(6)指名回答。板书:

(举、拿、跑、松开、拽、收住)。

(7)找两个同学模仿“我”和哥哥放风筝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边看边检查他们的动作步骤是否准确。

4.出示句子。

哥哥让我端端正正地举着“大蜻蜓”,他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

(1)讨论:为什么要“端端正正”地举着?斜着行不行?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端端正正”一方面说明“我”和哥哥配合在一起放风筝态度很认真,另一方面,主要是“大蜻蜓”的方位应该和哥哥拉线迅跑的方向要一致,这样才能把风筝放起来。

(2)“我”松开手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赶紧”?

“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助风力飞上天空。所以,第3句讲“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我们的‘大蜻蜓’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3)让学生再读这三句话,想一想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

(此时,“我们”的心情非常愉快。文中作者把“大蜻蜓”在天空中的样子描写得生动可爱,活灵活现,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非常兴奋、自豪。)。

(4)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课文。

5.学习4、5、6、7自然段。

(1)指读4、5、6、7自然段。思考:这几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

(主要写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十分美丽。)。

(3)弟弟为什么说“大蜻蜓”赛过飞机啦?

弟弟说“大蜻蜓”赛过飞机,是用来说明风筝飞得高,“仿佛比飞机飞得高”这句中“仿佛”一词用得十分准确,可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例:

“大蜻蜓”比飞机飞得还高。

“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

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文中为什么用“仿佛”一词?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事实上风筝并没有飞机飞得高,但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因此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飞得比较低,“大蜻蜓”好像比飞机飞得高。

(4)让学生再读这句话,从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天空中原来有哪些风筝?“大蜻蜓”飞上天空后,又有哪些风筝放起来了?

让学生回照第2自然段,联系起来体会天空中的景象。

(6)让学生自读5、6自然段,按照文中的意思,边读边在原图中补画出后飞上天空中的风筝。

(7)出示思考练习2中的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填写出来。

________的“小蜜蜂”。

________的“大金鱼”。

________的“大蝴蝶”。

(8)讨论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与不写有什么不同?

(增加了这些色彩的描写,作者向读者展示出蓝天白云映衬下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飘荡的艳丽景象。)。

(9)什么叫五颜六色?想一想众多的色彩在空中飘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五颜六色”泛指各种颜色。让学生再次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艳丽的景色。

6.让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

(本段共有四句话,是围绕着“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这句话写的。)。

(1)写了几种风筝?指名读有关句子。

(2)让学生找出描写风筝动态的词语。

(3)指名回答。

翘着一摆一摆。

(4)“小蜜蜂”……好像在百花中飞来飞去。

“大金鱼”……好像在水里游。

“小卫星”……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好像”、“仿佛”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好像”、“仿佛”这些词语告诉读者,这些景象是作者的想象。说明他已经被天空中美丽的景象迷住了。看到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就好像盛开的百花园。所以,他觉得“小蜜蜂”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瓦蓝的天空就像清澈的河水,所以“大金鱼”好像在水中游动。“小卫星”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中飘飞,就像真的卫星那样,在宇宙中飞行。

这样一来,作者把各式各样的风筝都写活了。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艳丽的图画。

(5)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天空中的景象。

7.让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6自然段。

8.齐读第7自然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案记录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放风筝网友来稿

掌握生字词。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兴高采烈地放风筝。

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根据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育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兴高采烈地放风筝,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理解课文是怎样把放“大蜻蜓”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手段:电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猜谜语。

我的样子有多种,一纸薄薄空中飘。一线拉我任东西,空中舞蹈多自在。打一玩物--()。

3.风筝。

4.你们谁放过风筝?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把风筝放上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放风筝。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主要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上画了哪些风筝?它们是什么样的?

这是在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天气怎样?

图上还有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图画内容。

认识生字。

字音:喳()宇()鹰()嚷()。

字形:“鹰”、“嚷”、“墨”、“斑”笔画较多。

理解词语。

明媚、线轴、稳稳当当、嚷、入神、缓缓、宇宙、精致、飘荡、五颜六色。

四、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

看图完成填空。

(1)星期天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哥哥来到体育场,准备放风筝。

(2)体育场上的风筝各式各样,有老鹰、鹦鹉、仙鹤、蜈蚣,我催哥哥快点放大蜻蜓。

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读背。(师随机引导)。

说说文中省略号后还会有哪几种风筝?

朗读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3至5自然段。

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画出描写动作的词加以体会。

(举、拿、跑、松开、拽、收住、飞。“拽”有紧抓的意思,“收”是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说明风筝已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朗读第4、5然段后思考:这两段写飞机和小鸟,这跟“大蜻蜓”有什么关系?(衬托“大蜻蜓”的高和漂亮)。

有感情地朗读3至5自然段,注意读出欣喜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第6至7自然段。

从哪可以看出“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划出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句。

(1)自由组成小组读、找、议。

(2)汇报。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图上没有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整个场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五、积累好词。

六、朗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前--多。

风筝。

举、拿、跑、放、松开、收住。

1放风筝时--乐快乐。

呼扇、转、转、赛过。

颜色。

后--美。

样子。

风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风筝为线索,回忆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讲叙了“我”幼时嫌恶放风筝,并且粗暴对待小弟做风筝,成年后“我”终于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于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弟弟却全然忘却了此事。全文以叙事为主,但却深深地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我”的忏悔之情,也赞扬了作者敢于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的精神。

风筝

基本思路:漂(飘)--不漂(飘)--又漂(飘)起来。

一.出示课题。

读课题,你想到什么?(玩乐、游戏、快乐、童年)。

这课文里它们给谁带来了快乐?(松鼠和小熊)。

说说松鼠和小熊的位置。简笔画。

二.学习课文1-6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6节。

读后说说,有二个字很相近,又很重要。找出来。(漂和飘)。

2.纸船从哪里漂到哪里?谁让它漂下来?、

小熊为什么想起折纸船漂下来?(寂寞、玩玩、想找个朋友)。

从哪里看出它不只是玩玩,而是想找个朋友?(松果、纸条、祝福的话)。

3.风筝又是怎样飘的?

4.纸船漂呀漂,风筝飘呀飘,漂(飘)出了什么?(友谊、朋友)。

朗读: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5.纸船一天天地漂着,船上的纸条上还会写哪些话?

风筝一天天在飘着,翅膀上还会写哪些话?

三.学习7-9小节。

1.我们多么希望纸船永远地漂下去,风筝永远地飘起来。但事情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们读第7-9小节。

2.这里讲小纸船怎么样了?风筝怎么样了?(不漂(飘)了)。

它们为什么不漂(飘)了?

读第7小节。第二句怎么朗读。(可惜)。

3.读第8小节。

你明白了什么?

小熊为什么还要扎风筝呢?

“不好意思”说明什么?

它会在风筝的翅膀上写怎样的话?

4.读第9小节。

你明白什么?

松鼠会在纸条上写哪些话?

5.读8-9小节。

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是相同的,都非常--(生:难过),它们的动作是相同的--(都每天折一只纸船或风筝),他们的愿望也是相同的--(都希望重归于好,重新做朋友)。

这样的好朋友,只因为一点误会而暂时的分手了。他们会永远地难过下去吗?不的。对朋友的渴望、对真情的企盼最终会冲动面子,会打退不好意思,而勇敢地去追求友谊。请读最后二段。

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想说?(松鼠真棒、真勇敢。我为他们高兴。)。

纸船又漂起来了。风筝又飘起来了。快乐又回到了松鼠和小熊的心中。微笑又回到了松鼠和小熊的脸上。让我们快乐地朗读最后二段。

五.拓展。

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

出示:珍惜朋友的名言。朗读。

出示:写友情的古诗。诵读。

作者邮箱:guoenp@。

风筝

一、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厚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有一定的感受。

三、教学流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风筝、纸船。

2、读题。

(二)、初步感知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2、交流:难读句子。

3、做游戏,认读生字。

4、初步感知课文。

(三)体会松鼠小熊的快乐:

1、出示课文1-6自然段:再读课文,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交流。

(1)、区别漂流和飘荡。积累词语。

(2)、指导朗读小熊和松鼠收到礼物的快乐心情。

(四)、赠送祝福语。

1、写祝福的话。

2、向同桌和同学赠送。

放风筝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扩词训练,能够利用查字典为不理解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查字典为不理解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是不是都放过风筝啊?都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在放风筝时的`趣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小主人是怎么放风筝的,都遇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困)。

3、指导“轴”和“拽”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轴”和“拽”。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1、课文中你对哪些词语的理解有困难,提出来,全班讨论。

2、利用字典选择合适的义项。

3、如:骨碌碌,徐徐上升,蔚蓝等。

(五)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字词,选择一个造句。

3、听写。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整体上能够团结合作,也发现各别学生出现利用和作的机会玩耍的现象,需要教师随时控制和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

3、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4、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抓住广场上风筝多、以及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动作,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难点:

重点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气。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筝多?他们各是什么样的?用自己喜欢得方式在课文中画一画。(困)。

3、小组交流,汇报。

4、结合自己放风筝的经验,说一说兄弟俩是怎么把‘大蜻蜓’风筝放上天空的?(发展学生的语言)。

(1)指导体会1:我对哥哥说:“快,咱们让‘大蜻蜓’点飞上天吧。”

(2)指导体会2:后一节。

(3)重点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写法。

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那么这个自然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都分别介绍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为重点,说一段话。

(5)学生自己说一说。

5、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三、作业: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为重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放风筝。

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热闹极了。

放风筝网友来稿

1、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3、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观察图画。连贯地组织语言。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去放一次风筝,感受一下放的动作和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2、按要求观察图上的景物,并根据提示口述作文。

3、试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人们总爱去户外搞些活动,你们喜欢搞什么活动呢?

2、昨天,我们也去放了风筝,你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二、读文,明确要求。

1、自由读文,划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三、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2、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3、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四、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五、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六、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评学生写的片段。

2、学生完成作文,选取一至两篇,师生共同评议。

教学过程:

一、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二、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2、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3、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三、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四、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例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报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的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放风筝网友来稿

1、掌握生字词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2、理解课文是怎样把放“大蜻蜓”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积累描写。

风筝颜色、姿态的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说说大蜻蜓上天的具体过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

2、学习生字,并组词。

3、朗读词语,理解词义。叫嚷、飘荡、衬托、稳稳当当。

4、指导看图。

5、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朗读1、2自然段。

b、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

c、看图完成填空。

d、抽读1、2自然段。

三、小结。

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3--7自然段。

1、自由朗读3到7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和哥哥放风筝上天的自然段。(第3自然段)。

2、再读3--7自然段,找出描写风筝在空中飘荡的自然段。

3、精读3自然段。

(1)找出“我”和哥哥放风筝的动作词。

举-拿-跑-松开-拽-收住-飞。

(2)再读3自然段,用表动作的词说说放风筝的过程。

4、精读3-7自然段,找出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

三、小结。

课文是按放风筝前、放风筝、风筝上天后这一顺序叙述了画面内容,展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美丽图画。

四、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过程。

板书设计:

前--人多、风筝。

放风筝时--举、拿、跑、放、松开、收住。

呼扇、转、赛过。

后--颜色、样子。

课后记:学生喜欢放风筝,学习的兴趣很高,但观察不细,用词不准。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教学内容:

信息窗1、口算除法与估算。

信息窗2、笔算除法。

信息窗3、除法的验算。

信息窗4、综合练习。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11――p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活动三:练一练。

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活动四: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_14。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0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5――p16。

教学目标: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

2、估算。

3、竖式。

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96÷384÷466÷3。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一练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练一练3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班级里进行讨论交流。

4、练一练4题:学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规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街接教材p16――p1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72个线轮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几种方法。

估算:72≈60,60÷6=10,72÷6的商比10大一些。

口算:60÷6=10,12÷6=2,10+2=12。

笔算:列竖式。

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2题:学生自己看表,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

3、练习3、4题,学生独立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材分析:

《五彩池》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课文以五彩池的数量、大小、颜色、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为重点,从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引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五彩池描写得生动形象,多姿多彩。课文首尾呼应,意味深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五彩池的成因,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练习边读边展开想象。根据课文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想象和欣赏了五彩池那美丽的景色,知道了我们祖国这如仙境一样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共同继续探讨研究课文,进一步欣赏五彩池的美丽。下面同学们各自快速浏览一遍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学生各自浏览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个自然段?

生:我喜欢第三段。

生:我喜欢第二段。

生:我喜欢第三段。

…………。

二、引导探究第三自然段。

师:(指名学生)你能说一说喜欢第三自然段的理由吗?请说一说。

生:我觉得池水的颜色太美了。有的水池的水是好几种颜色的,很神奇。

师:有哪些神奇之处呢?

生:同一条溪流的水,流到水池中颜色就不同了。

生:池子里的水是有颜色的,但把水舀起来看的时候又和普通的水一样。

三、引导探究第四自然段。

师:同一条溪流的水流到各个水池中颜色就不同了,池水是有颜色的,可舀起来看时,又什么颜色也没有了,却实很神奇。这个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小组谈课文,探讨问题的答案。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小组研讨找到问题答案了吗?

生:我知道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解释了池水颜色形成的原因。

师:你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好。(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说一说池水颜色形成的原因吧,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中的句子。

生:池底长有很多的石笋,它们高低不平,阳光照射到时,石笋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形成了池水的五光十色。

师:你说的很对,还有补充的吗?

生:有,石笋表面的石粉,对池水颜色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生:还有水池周围那茂盛的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

(学生各自读课文)。

师:我们共同归结一下,池水颜色形成的原因。

生:这一段中的四句话就是它形成的原因。

生:他说的很不具体,应该说池底的石笋表面有石粉还有阳光。

师:如果池底的石笋全是平的怎么样?

生:那可能池水是一种颜色的。

师:我们看第一句话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石笋形状不一样,而且高低不平。

(师板书:形状不一,高低不平。)。

师:你说得很好,哪个同学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颜色的成因?

生:池底有形状不一、高低不平的石笋,石笋表面有石粉,还有阳光的折射。

师:你真行,还有吗?

生: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很努力,那么五彩的瑶池在天上吗?

生:不,它在我们人间。

师: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去感受一下呢?请同学们再朗读课文一遍,注意要读出神奇、惊叹、赞叹的语气。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四、总结。

师:本课写的这地方,像仙境一样美丽感人,我们都非常想到这地方亲身感受。其实我国还有很多美得像仙境一样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把我们自己家乡的美景写一写,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另外,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语言生动,从奶奶的神话故事开始,引出了人间的五彩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五彩池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意味深长。教学中,抓住池水颜色的成因,使学生掌握了重点,本课时的设计简单,教学过程顺利,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只是对写作方法及朗读的指导欠了一些。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页-5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预测:

一、新课。

活动一:

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师出示第2页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天接待多少个客户?

2、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90÷3=30。

6÷3=2。

30+2=32。

生2:9个十除以3得3个十,6个一除以3的2个一,30加2得32。

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1题。

口算时让学生说明算理。

活动三: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生1:48÷4=12。

480÷4=120。

生2:480就是48个十,48÷4=12,12个十就是120.

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4题。边口算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二、巩固应用。

1、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2题。

2、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3题。

3、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6题。

2、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7题。

谈话: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样计算?

三、小结。

谈话: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分层次布置作业:

特殊学生备课。

教学反思: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1.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评: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水到渠成,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变得实在了。

2.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王莺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评: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王莺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王莺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评:这个写的训练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学习有收获,写起来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点。王芬老师的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此处又是教学的一个亮点。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情。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评:这是王莺老师的重要创造。研究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

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

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

评:公开课教学结束时,出现了第一个学生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这证明了课没有成功。其实这是偏见。一个教学班,50多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还是不信服或说不清楚研究的问题,奇怪吗?一点不奇怪。王莺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冷静的,正确的。可惜后面学生提到所有问题,王老师没有作分析,统统归结为下节课的研究任务就显得欠妥了,也让最后提问的意义变得模糊了。

总评: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王莺老师在全国小语会“小语创新教育专题研讨会”上执教的《西门豹》之所以得到各位专家的充分肯定,受到大会与会者的普遍欢迎和重视,首先是因为她执教的《西门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雏形,成功地演绎了“问题教学”的模式:把主要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学”按学生问题设计教学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问题。她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构筑了比较理想的思维框架。学生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会寻找变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对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也很有帮助。

其次是王莺老师执教的《西门豹》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研究根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呈现研究结果也靠的是语言表达。王莺老师将呈现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有意义,才有说服力。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有弹性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吗?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育最古老、最基本、最能创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切实的准备;同时朗读训练又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外化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加强语言积累的好办法。王莺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由而充分的个体读,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进行有滋有味、准确而又有个性化的表情朗读,成了最美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

(本课是4月27日全国小语会在浙江绍兴召开的“创新教育专题研讨会”上的3节展示观摩课之一)。

(王莺:女,31岁,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十佳青年教师、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化万: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摘自《小学语语文教学》)。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验算和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正确估算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验算和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正确估算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读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练习生活,说一说迎面接力比赛时应该怎样分配人数才合理,然后独立进行计算,并进行验算。验算使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独立验算。

二、自主练习第四题。

算一算964632465356932441584213+21893+2。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自主练习第五题。

学生:独立看图。

教师:多媒体出示议长进货单。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指导学生说一说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订正讲解错误的问题。

四、自主练习第六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新华书店购物清单。指导学生说一说清单的意思。

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五、自主练习第七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学生:分小组研究、汇报交流、弄清要解决还能装多少果汁的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六、布置作业。

聪明屋。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节,即强化了知识,又帮助了学生灵活的去理解知识,寻求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图画: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学生回答:纸船、风筝。

2、师出示课题并板书,20.纸船和风筝。

二、复习检测。

1、读词卡。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四、读中感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1、指读1~6自然段,思考:“板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乐坏了”、“祝你快乐”、“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读出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悟理。】五、合作探究学习第7~9自然段。

1、学习过渡语:“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他们俩吵了一架之后,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速度放慢,读出松鼠和小熊的伤心感、孤独感。

6、学生自我评价。

六、放手让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1、自由读10、11、自然段2、小组合作交流、字词并重点理解“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读后你有什么感受?3、指导朗读“松鼠再也受不了啦。”音调稍高些,速度稍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