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改革论文(模板18篇)

小编: 翰墨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术能力和研究方法应用的考验,也是对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以下是一些由学术专家撰写的毕业论文评价和点评,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宝贵意见。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教学评价改革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多维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案。最后,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功能上论证该方案。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评价;信息化。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基础,而如何通过成本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首先,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高职课程改革中,“轻评价”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专业教师往往非常关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等“标志性成果”的开发,没有较好地“回归课堂”和有效地“评价效果”。因此,课程改革只停留在第一环节。长期如此,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终将是“学科结构活动”的纸上谈兵。其次,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促进院校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职会计教育也开始转型,由原来的重数量规模向重内涵质量发展。所以,教学质量的转型升级必不可少,而教学评价改革又是推动教学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最后,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实现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竞争力。伴随硬件条件的显著提升,应进一步合理定位办学特色。而教学评价改革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维度,对后面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重要引领推动作用。综上,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

传统智能理论是由智商测试发展而来。二十世纪初,《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就是最初的“智商测试”。80年代,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念(七种智能)。经过论证筛选,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到八种智能。现在,这种理论已成为世界各国改进教育的重要方向。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多维教学目标,见右图。

(二)教学评价方案重构。

笔者基于上图中多元智能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融合的分析,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特点,重构了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案,具体如下:

1、考评内容解析。

(1)考勤、笔记、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占10%。课堂笔记可以开发校本化的成本会计课程课堂笔记,包含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三个模块。

(2)平时测验:平时测验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复习,进行阶段性总结,避免高校普遍存在的“临时抱佛脚”现象。

(3)分项实训:以成本会计信息化实训平台为依托,在对应的实践课程中进行实务操作。为了保证实训效果,采用“课课评”的评价体系,通过专任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对课堂表现、实训效果等维度开展评价。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节约成本,使用问卷星。

(4)小组作业:一组展示小组作品时,其他组对该作品点评打分。小组互评评价模式可以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信息技术等综合能力,实现以生为本。

(5)调研报告:自行寻找企业进行成本岗位或成本核算的相关调研。引入校外兼任教师的指导、打分、点评。

(6)综合实训:帮助学生掌握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方法。

(7)期中、期末理论考试:理论测验。

2、评价方案分析。

(1)从评价理念看:从传统评价理念向新课程理念转变:这套基于多元智能理念的评价方案将新课程理念再次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方案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而不仅仅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注重学生发展的综合化评价标准开发,而不仅仅通过单一标准评价学习效果;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差异化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全体发展。

(2)从评价主体看:从教师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高职《成本会计》课程的评价标准由专、兼职教师基于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结合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要求共同开发,是融学校、行业和企业标准于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专任教师是本课程评价的负责人与协调人,兼任教师和学生通过相应评价方式参与考评,实现了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从评价过程看:从总结性的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该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方案由6项形成性评价和3项总结性评价共同构成。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大于考试成绩40%的比重,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价值取向的要求。

(4)从评价功能看:从只有反馈功能向多元化功能转变:在教学评价中,每个项目设计了《能力自评表》,包括专业、方法、社会能力自评三部分。项目结束后,根据学生成果和学生自评,进行教师评分。自评结果既是学生考评的依据,也是改进教学的参考。这套方案突破了现行教学评价中单一的反馈功能,实现了诊断、导向、激励、反思、记录等多元功能。

综上,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成本会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以多种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实现了从传统评价理念向新课程理念的转变。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在增强课程趣味性、实践性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评价方案。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建议: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二、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过程建议:

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过程建议: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国际会计”课程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内容设置不合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不能满足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调整国际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向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一种必然。会计国际化除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还包括各个国家之间会计思想的交流、会文化的相互融通。因此,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财务技术实力和商业智慧的应用型国际会计人才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国际会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作为一门涉外型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改革国际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成为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大部分国际会计教材包括比较国际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及国际审计等内容。从大部分高校国际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来看,比较国际会计作为讲授重点,少量涉及跨国公司会计实务,而对国际管理会计、国际审计这样的会计学分支在国际领域的扩展几乎不予讲授。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不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和深入地了解到国际会计的知识体系,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中关于知识能力的要求。

国际会计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传统“灌输式”的讲授法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获取知识,而不能积极地思维。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知识,不仅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灵活应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经常必须自己做出职业判断并采取行动。如果只会接受信息而不能作出判断,就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无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改进教学内容,突出“国际协调”

“国际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前沿类课程,且是一门兼具宽度和深度的专业课。目前的课程内容在知识结构上不合理,且不具有前沿性。当前的形势下,国别会计已不再是主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教师需要紧跟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以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为主,特别是国际会计实务部分可选择更多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讲解。在选择时应考虑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比如,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介绍以先前未学习的准则或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大的准则作为为重点学习内容。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学科的前沿领域,让学生了解国际会计的发展动态,而更为深入的研究则需要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来完成。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学生搜集文献的能力和开拓性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国际会计相关知识涵盖范围广,因此该课程的章节知识跨度较大,跳跃性强,讲授和学习都有难度,因此国际会计教学内容的编排应注意知识的逻辑关联,能帮助学生梳理出该门课程的逻辑结构。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提升教学效果。

在“国际会计”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国际会计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讲授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国际会计课程的框架。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避免“填鸭式”的教学,通过预设问题积极引导等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授“世界会计”与“国别会计”这两种对立观点时,先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着两种观点有什么不同?又是如何产生和演化的?之后,向学生介绍各国会计背景,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的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的消长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国际文化交流的相互作用和碰撞打造了“世界会计”和“国别会计”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也正是经济全球化和不同思想意识的交融推动了这两种观点可能融合的趋势。

国际会计的比较与协调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教师负责预先选择好、设计好情景,为学生提供咨询、提醒、指导、引导等多项支持和服务,帮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首先设置探究式讨论话题。例如,如何评价美国《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其次,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该法案制定的相关资料,包括安然事件等背景资料、该法案的修订过程、关于该法案的争论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之后,让学生以多媒体课件为外在表现方式阐述小组学习后得出的结论,或者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应协助学生有效地归纳、应用所学到得知识。

国际会计实务则应突出实践性。该部分的学习可以采用课内实训与辅导。比如根据课程内容专设实训项目如下:(1)金融工具会计处理;(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3)外币报表折算。要求学生做完实训后,对问题进行反思并提交实训报告。

除了以上述种教学方法之外,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探索。然而,不管使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取舍。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从三方面介绍了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及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关键词:管理会计;调整与拓展;发展与改进。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即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被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取代。即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技术含量的比重在经济中大大提高;人类社会各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管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进展,而管理会计创新却显得力度不够。管理会计领域需要加以创新和发展的问题有许多,本文仅就管理会计观念、管理会计的内容及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一、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新世纪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

1.市场观念。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2.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

3.动态管理观念。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1.成本管理方面。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如何运用好各种资源,使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高智力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各种新设计、新发展,是新时代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2.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

3.人文管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与此相联系,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目前实证会计方法在我国不少先进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实践,尤其是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实证会计方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经济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应当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此外,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的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在新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我们相信管理会计必将大有作为。如何在新环境下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每一个会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一课题做出的思考,不过是引玉之砖,希望引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秦俊绒:新会计准则西安理工大学,2008。

[2]傅丹:成本管理会计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j].财经问题研究,2001,(04).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

近来,人们对世纪之交迅速演进的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直接触及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当今世界已从工业经济时代悄然无声地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知识经济”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19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新的时代概念,其主要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经济的核心。

生产要素是产业经济形成的基础,生产要素的'转换是一切产业经济变化的根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就一个经济组织而言,知识就是它所拥有的各种经营权、专利权、商标权、非专有技术以及研究开发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的统称。知识作为智力劳动的成果,它本身是具有价值的。知识经济时代已不是靠体力来创造和积累财富的时代,知识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

(二)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产业。

不同的产业支柱决定了产业经济的性质。知识经济是智能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实现的是低耗高效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技术更新将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各项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

21世纪将是一个全球信息化、一体化的社会,随着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将使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不断加快,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易、决策可以在瞬间完成,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

(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灵魂。

知识经济注重创新,注重对知识的合理利用,而知识这种无形资产的增值是依靠人们的传播和应用,没有高素质的知识生产者,就无法创新,归根结底知识经济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也就是人的竞争,吸引和培养企业技术、管理人才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保证,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先决条件。

(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问题在观念和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可持续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其经济的发展将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而不再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为代价,企业环境行为将成为社会各界观注的焦点。

二、知识经济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引起相关事物本身发生质的变化,会计是受环境影响的,是经济环境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会计的动态性和进步性。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会计的基础环境受到冲击,现行会计理论、实务和会计教育都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要不断研究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内容及程度,以便不断探索会计改革的新途径。

[1][2][3][4]。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大学的各专业课程设置要积极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从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着重培养。

工商管理专业为迎合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时,要求学习者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对经济、法律及工商管理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需适应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工作环境,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随着当前经济局势的不断转变,市场竞争的压力变大,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工商管理课程需积极应对当前改革形势,创新教学形式,提出改革措施。

一、工商管理课程的概况。

(一)工商管理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工商管理课程内容众多,包括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工商管理类的核心课程,是培养人才、创新教学的重要基础。

对工商管理课程进行综合设计,需要考虑到工商管理课程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

工商管理课程属于社会科学,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其拥有完善的知识系统与完备的建构体系,任何教学课程都需要理论支撑,管理课程可能涉及一些复杂的原理及定义,如果学生对课程的认识较为局限,就得不到该有的教学成果,也达不成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对教学效果与教学整体都有一系列影响。

(二)工商管理课程的实施。

高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知识、信息以及经验的传播,为达成教育目的,学校必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以实现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目的为追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在当前大学教学形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师是管理教学的执行者,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在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中,教师利用课程资源时缺乏权利,虽然含有一定的执行能力,但总体看来,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情况很难得到改善。

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一改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变成双向沟通模式,单单落实教学目标,培养的人才也许欠缺创新性,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必须向深层次发展,从学生的领导能力与创新能力层面进行培育。

二、工商管理课程现状分析。

在当前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组织教学中,管理课程涉猎较为广泛,较当前教学形式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课程设置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

据有效数据统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多,达到本科制四年课时的半数以上,学科基础课的所占比例也超出专业核心课的所占比重,由于专业核心课所占比重过低,无法保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的深入发展。

公共基础课比重过大,远远超出了学科期望以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而真正的专业知识又达不到学生的需要,以此造成很多较难解决的问题。

学科涉猎宽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不到应有的深度,专业核心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更好的训练,欠缺学生的灵活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竞争力普遍不足,没能充分且灵活的运用专业的学习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

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也存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仍停留在传统教学体制下,学生也习惯于记笔记与背诵,为得到更高的笔试成绩,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实践与运用理解不够。

在中国当前的就业市场下,是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本身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本科教学阶段,不注重学生实践性培养,会降低学生今后的竞争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具有关调查数据显示,48%的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都因实践能力与经验不够而影响就业,由此,在大学教育中,要不断重视教学的实践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形式,拓宽学生素养。

实现教学改革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立足于当前教学形式,了解地区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的学习特性,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不断培养适应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各高校在进行教学时,要对专业的前沿发展态势有所了解,不断更新教学理论、传播最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最先进的东西,教学需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多方面培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形式。

考虑到课程改革的需要,工商管理课程改革需紧随时代步伐,重视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一系列适用于职场的能力,只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才能应对不断频繁的国际交流以及市场发展带来的巨大竞争力。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不断向深度发展,教学处可积极利用本校已用的优秀资源积极与外校展开交流活动,拓宽形式的发展,可与国外的众多大学展开交流,教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具有多重素养、具有宽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工商管理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就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课程体系已形成了较长时间,且结构形式较为完整,为促成其改革,不仅需要考虑社会对与人才的需求,还要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做好打算。

教学的改革不仅要利于社会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知识的不断更新。

为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工商管理课程需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在改革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学科理论的教学,还要考虑社会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要立足于人才的最高点,优化课程组合,优化知识结构,建成新的教学计划。

工商管理课程要适量减少公共基础课的安排,尤其像思想素质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课程有重合部分,可适当删减课时,或合并课程。

加大专业核心课的建设,不断扩充学生的专业面,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可适当增添人文与科技素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学校需不断构建专业的知识团队,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从学生的专业性与发展性出发,提高整个学校的办学管理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改革教学理念,坚持创新教学。

课程改革需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寻求改革出路,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之下,才能不断提升课程改革的质量与水平。

新的教学手段。

例如案例教学法、情景再现法,都能有效提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增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作激情。

因此,课程改革与教学要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教学需选取贴切学生的生活的案例,常规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案例教学可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去寻求脑海中的案例,可与同学交流与讨论,增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选取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与趣味性,只有有效的案例才能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教师可针对课堂环境与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授课前让学生针对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课堂上以形象的方式进行演示是一种情景模式。

教师在讨论案例时,让学生就某一案例以小品或情景剧的形式展示,也是情景再现的形式。

情景再现能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也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与自主学习性,增强学生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管理课程需不断分析社会需求,迎合专业建设目标,促进课程改革,使专业教学理念向深度发展。

本文在分析工商管理课程现状的同时,提出了几项课程改革措施,希望能不断提升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梅,项朝阳.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管理科学文摘.(1).

[2]陶传铭.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论教学管理现代化.高等教育研究学报.(1).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

法务会计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上世纪末,一种融会计师与律师为一体的新兴职业――法务会计师从哈佛刚登上历史舞台,便立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法务会计的需求将日益增加。专家预测,法务会计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撑行业,也将成为中国未来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一、法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综合运用会计学与法学知识以及审计方法与调查技术,通过调查获取有关财务证据资料,并以法庭能接受的形式在法庭上展示或陈述,以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一门融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等学科内容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对于法务会计的理解可归纳如下:从学科角度看,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融会计与法学于一体的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从实务角度看,法务会计是为适应市场经济法制规范的需要,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凭据,处理涉及法律法规会计事项的技术方法。法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一)法务会计涉及学科广泛。法务会计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同时涉及会计、审计、法律、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法务会计师既要了解会计工作中涉及的法律事项,又要熟悉法律事务中涉及会计资料、会计知识的领域。与此相适应,法务会计人员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包括:1.必须具备坚实的会计专业背景,这是了解经济事项的基础;2.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所涉及的法律不仅指国内法律,也包括国际法律、国际公约(条约)和有关国家与地区的法律,这样才能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配合律师的工作,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保障客户的利益;3.必须拥有审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欺诈调查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法务会计关注的焦点是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涉及民事和刑事,一般多见于民事案件。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务会计人员站在为当事人服务的'立场上,通过调查分析,确定责任的发生原因及其归属,并通过法律手段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三)法务会计的目的是根据法律的特殊规定,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描述,尤其是针对法庭所关注的问题加以计算、检验、分析、认定,并向法庭提供专家性意见,作为法庭做出判决的依据。

二、法务会计的功能。

(一)确认财务问题。当某一团体对某一财务事项产生抱怨、质辩、谣言、疑问时,法务会计能很快地确认出财务事项中要害所在,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常识,做出相关的认定,并向冲突的双方解释。

(二)强化了会计的控制职能。法务会计根据法律的特殊规定,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经济过程中与财务事项有关的法律责任进行界定。如果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活动时没有遵守相关的规定,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完成会计的控制职能。

(三)收集会计事实证据,提供诉讼支持服务。在会计案件中,诉讼当事人需要有相关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诉讼请求。法务会计人员熟悉会计记录的具体产生过程,通过取得必要的凭证包括其他市场或行业信息,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或反驳对方当事人的主张。

(一)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缓慢。1.对于法务会计的许多理论研究,学术界还存在很多的分歧;2.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还仅局限在经济舞弊贪污案件的查处工作上。

(二)缺乏法务会计专门人才。法务会计是会计学和法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作为一名法务会计人员,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会计和法律专业知识,并具有运用审计技术和调查技术进行独立调查分析的能力。而我国现在的教育大多是单一型的人才。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落后。目前我国还缺少关于法务会计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基本准则来规范指导法务会计工作的开展,缺乏相关法务会计的法律制度的健全,成为了发展法务会计的障碍。

(四)法务会计在人们的认识中存在误区。有的人认为法务会计就是现在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工作和业务范围,只是司法工作的一部分,只是对经济诉讼起一个取证协助的作用,这项工作由司法机关直接领导、控制和监督。事实上法务会计不仅仅具有上述功能,它还在企业及个人的经济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和适用范围,应该加以广泛应用。还有一部分人把法务会计和司法会计相混淆,其实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本篇篇幅限制在此就不详叙了。

四、加强我国法务会计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力度。

理论是实务的先导,在我国法务会计实践有所发展的情况下,其理论研究相当滞后,至今没有形成较完整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法务会计的业务范围如何界定,工作程序如何运转,经济损益如何度过,我国现阶段法务会计的发展有何特点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指导法务会计实践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此,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以召开研讨会、设立课题等各种形式加以引导和推动。

(二)建立稳定的法务会计机构。

除了设立全国性的、地区性的法务会计发展机构,对法务会计业务,从人员、制度上进行指导之外,还应有具体的业务部门作为法务会计人员的载体,以促进法务会计持续稳定的发展。考虑到我国目前与法律相关的会计与审计业务有时也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考虑从中选取一些有资质的事务所,进行培训与认定,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务会计部门。在上海,最近已经由司法部门给某些事务所颁发了司法会计鉴定的资质证书,并进行定期培训。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这将为中国法务会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培养法务会计人才。

首先,加强法务会计理论教育。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可以在高等教育中增设专业或在会计专业下增设专业方向,还可以采取攻读双学历、双学位的方式,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辅修法学类专业,从而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会计又熟悉相关法律的法务会计人才,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其次,规范法务会计师资格认证程序。法务会计是服务于法庭的,具有相当的严肃性,要求法务会计师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养。鉴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比较成功,注册会计师的总体水平也较高,法务会计师应当以此为蓝本,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法庭程序上的培训或在资格考试中加试相关法律科目,考核相关法务知识等途径使其能够胜任法务会计一职。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建立有效的法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建立法务会计年检制度。我国在建立法务会计时,除应规定从事法务会计业务的事务所必须取得资格认证、从事法务会计专业的法务人员必须通过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并接受后续教育外,还应定期进行年检。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出具不符合实际情况鉴定结论的法务会计人员和所在的事务所,应吊销其从业资格或暂停其从事的业务,同时辅之以适当的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

(四)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法务会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法务会计强调现代经济秩序的规范,不但要建立、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而且更要关注已颁布实施的各种法律制度的规范状况和执行力度,并对这种执行结果进行归类量化,认真确认。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建设还在进行之中,各种法律制度的规范状况和执行力度仍显不足,尤其在处理会计法律问题时,现行法规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完善。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

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

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

[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

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

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

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

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

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

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

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

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

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4)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

该报告旨在反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基本认识与判断,调查报告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

比如:实习单位基本概况、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应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会计政策、投资、筹资策略、财务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上述方案,紧密结合毕业实习,从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可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探究会计电算化改革方法毕业论文

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是决定很多领域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各界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认识的增强,很多领域都使用电算化技术进行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处理,并将电算化作为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

1、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

目前,很多财务管理工作在缺乏规范性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在透明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使得很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

此外,在很多财务管理工作的设计依然依靠行政性体制的运行特点加以设计,非常需要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方式进行规范程度的提升。将会计电算化的模式和技术引入会计工作领域,可以使会计工作在运行的过程中得到规范性程度的有效提升,并且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应对管理模式的优化。

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程度的提升还能使工作人员有效的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很多的人情问题可以使用电算化技术的运行特点进行规避,避免财务管理人员出现人情和业务难以兼顾的尴尬局面。

2、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质量。

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即需要依靠会计业务的效率,也需要保证全部的会计工作都能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得到制度的优化,使财务管理业务可以凭借技术优势提升实践价值。

此外,要结合当前计算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对所有的记账体系和转账体系进行完整的分析,使全部的管理性质的业务都能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带动下进行管理业务的完善,提升会计工作的整体价值。

1、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会计人员在执行业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电算化工作进行完整的学习,使得很多会计电算化领域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不能在电算化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完整的贯彻。造成很多的新型电算化工作并没有在会计团队内部得到完整的执行。

还有一些会计工作团队的老员工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技艺具备很强的自豪感,并不希望会计工作在技术层面被更新的体系模式所取代,最终导致很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进难以在财务管理团队内部获得较为完整的支持。

此外,一些会计工作的人力资源方面并不十分紧张,使得很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执行并不能在人力资源紧缺的危机倒逼之下得到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理念的普及。很多会计电算化的改革工作需要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各个方面消耗一定的经济成本。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尚未在成本控制方面形成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很难引起财务管理团队全体成员的重视,也无法推进会计电算化普及质量的增强。

2、会计领域工作人员存在素质不足问题。

会计岗位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建设水平。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很难在电算化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得到专业技能的正规培训,使得工作团队的培训工作很难得到全面的完善。

此外,一些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会计电算化创造的高效率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的会计工作很难在进行培训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信息资源价值的有效控制,最终使得很多的会计工作难以在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实现培训机制的完善,无法切实增强全体会计工作人员在电算化工作领域的综合素质。

3、会计工作存在基础薄弱问题,缺乏足够资金支持。

目前,很多会计工作团队的进行电算化技术改革的过程中,即需要对电算化工作执行过程中的诸多硬件设置进行购置,也需要对电算化工作过程中的诸多原有资源进行处理。

因此,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的过程中,诸多业务都有可能在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造成很多会计工作难以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会计机制的构建。

还有一些会计工作在资金方面需求较少,而资金支持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拨付,如果会计工作并不能保证在资金方面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则会影响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资金保障,不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全面普及。

首先,所有的会计工作人员要从现有的工作环境中探索构建交流机制,使会计电算化的执行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保障下进行会计工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以便全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可以在高水平的思想认识保障下实现各项改革工作的有效执行。

另外,要从财务管理团队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出发,将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使全部的工作人员都能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进行工作内容的设计,并且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电算化模式的有效带动下实现电算化体系的逐步深化。

2、科学调整财务管理岗位,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在会计工作团队内部实施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的构建,使全部的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理论知识更好的使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细节当中。

另外,要在企业内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科学设计,使具备较高管理职权的工作岗位能够在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制约,以便全部的管理工作都能在相关风险性因素的影响之下实现管理质量的提高。要按照当前的数据分析机制构建情况,对财务风险方面的防控机制进行完善,并将会计工作者的培训机制同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对接,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经营成本的控制,并保证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决策机构的影响下进行有效的运行,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应用质量。

另外,要在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中进行延伸性制度的设计,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能够有效的进行优秀工作人员的选择,并使更加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在相关优越制度的引领下率先选择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以便全部的管理岗位都能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的供给,使财务管理团队构建能够同专业会计领域相媲美。另外,要按照现行激励机制的具体价值,对各个管理岗位进行选拔机制的科学构建,使所有的工作都能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下实施运作,增强会计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源管控质量。使会计管理岗位的设置可以在制度的调整过程中实现优化处理。

3、巩固会计工作基础,增强资金支持。

首先,会计工作团队的领导人员要加强对电算化业务的关注,使一切工作设计方案都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将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保证所有的会计工作都可以在领导层的有效协调之下实现运行质量的提升。

其次,要从会计电算化工作执行过程中的资源特点出发,对所有的会计工作体制基础进行设计,保证所有的会计工作都能在良好的体制支持下实现运行质量的有效控制。要从当前的资金需求入手,对会计工作团队在技术改良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具体资金处理方案进行设计,以便后续的资金支持体系能够在资金体系的有效支持下实现会计工作环境的完善。

此外,要结合现有的会计工作制度建设特点,对全部资金支持机制进行制度层面的设计,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凭借明确的制度实现资金的有效供给。

五、结论。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执行,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得到运行效率的提高,也能使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完整的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设计研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执行质量。

改革供销社会计报表的思考毕业论文

《制度》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二)利润表(三)现金流量表(四)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五)利润分配表(六)股东权益增减明细表(七)分部报表(八)其他有关附表。《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将分部报表纳入企业会计报表系列。分部报表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报表,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利用度。

(一)通过分部报表,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企业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总括地反映一个企业综合会计信息,了解整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由于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只有了解了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个公司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等分解信息后,才能正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而经过内部交易抵消后的会计报表数据则无法完成这一目标。例如有a和b两个业务部门的企业,某年度a业务部的盈利是万元,而在b业务部则亏损了1000万元。仅从企业的会计报表来看,企业盈利1000万元,企业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从企业会计报表中了解这1000万的利润中到底a和b各贡献了多少。如果会计报表使用者单凭这1000万元的盈利就沾沾自喜,再给b业务部追加投资,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二)分部报表是投资决策必不可少的会计信息。

整体中一个表现不佳的成员就象一个果实中枯萎的部分,它将使整个果实都腐烂。因此,缺少分解的信息,将使投资者无法合理的预测整个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例如在股票市场上,有些上市公司利用某一业务的较高盈利能力来掩盖其它业务较低的盈利能力,甚至亏损。如果,企业提供了分部报表,投资者可利用分布信息分析了解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从而使股票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三)通过分部报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

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是由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及劳务的盈利综合而成的。由于企业各种产品在其整体的经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其能够产生的利润也不尽相同,要把握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要分析企业的整体情况,也有必要分析每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地区来说,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业绩是由各生产经营地的经营业绩所组成的,要了解和把握企业取得的经营业绩,则需要分析各地区的经营业绩。

另外,分部报表的编制,有利于债权人对公司债偿能力和财务状况作出判断,也有利于债权人改进对公司未来利润和现金的预测能力。同时,分部报表还可为政府了解不同行业、地区的状况,制定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法规,促使地区之内和产业之间的竞争,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二、分部报表的分部的确定。

在披露分部报表时,首先必须确定报表中主体的部分――分部。所谓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专门用于向外部提供信息的一部分。《企业会计制度》将分部分为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一)业务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所指业务分部是指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组成相关产品或劳务、并承担着不同于其它业务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报酬。

业务分部与一般意义的部门并不完全相同。对干企业来说,某一业务部门可以是一个业务分部,也可以由若干个业务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可以将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也可将具有相似风险和回报的生产若干种产品或劳务的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

(二)地区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所指地区分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其它经济环境中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

地区分部与一般意义的地区也不完全相同。划分地区分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各分部之间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回报,而不单纯是以某行政区域作为其划分依据。不能将有重大不同风险和回报的经营区域划分为一个地区分部。企业在实际划分地区分部时可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生产经营所在地经济和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所在地生产经营是否相似和是否有外汇管制等。

(三)报表分部的确定。

分部报表在确定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后,并不是将所有分部的信息都单独对外披露。分部信息披露遵循“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只有那些相对重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企业会计制度》对符合标准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进行了具体分类。

l、重要性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判断其重要性主要是依据其是否达到下列各项标准中的至少一项:

(1)一个分部的收入,包括对外营业收入、对其他分部的营业收入达到企业各分部收入总额的10%以上。

(2)分部营业利润(或亏损)占所有盈利(或亏损)分部合计的10%以上。

(3)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合计的10%以上。

2、报表分部75%的标准。

企业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符合上述三项10%的标准确认为报表分部后,确定为报告分部的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应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的比例。也就是说,在分部报表中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必须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如果未达到总收入的75%的标准,则必须增加报表分部的数量,直到达到75%的比例。

3、报告分部的数量不超过十个。

在分部报表中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必须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未达到总收入75%的标准,必须增加分部的数量,但增加分部的数量,也不是无止境,《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纳入分部报表的各个分部最多为10个,如果重要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超过十个时,则应当将某些类似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予以合并,使报告分部的数量达到这一要求。在企业将两个或多个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合并为单一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时,必须考虑其在长期财务业绩、以及经营风险和回报方面具有的相似性。

分部确定除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注意保持报表分部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一贯性。如果前期某一分部未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之一而未纳入分部报表的编制范围,本年度由于经营状况改变等原因达到上述条件而应纳入分部报表编制范围,应该对以前会计年度相关的分部信息予以重编,以使分部相关信息可比。

(四)分部报告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分部报告的形式分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和次要分部报告形式。所谓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是指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该分部披露其基本信息的分部。不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披露的分部信息,则属于次要报告形式。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可以采用业务分部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也可以采用地区分部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回报的主要来源及其性质,确定其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其风险和报酬主要受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它的.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就应是业务分部,而次要报告形式就是地区分部。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活动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就应是地区分部,而次要报告形式是业务分部。

三、关于分部报表主要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一)分部营业收入。

分部营业收入在利润表中披露的、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收人,以及收入中能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某一分部的相关部分收入。分部收入分为对外部客户的营业收入和与其他分部交易的收入。分部收入不包括非常项目取得的收入、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等。

(二)分部销售成本。

分部销售成本是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相对的销售成本,即是指企业利润表中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销售成本,以及能按合理的分配给该分部的费用。在披露分部会计信息时,要将分部对外销售成本、对其他分部的销售成本分别列示。

(三)分部期间费用。

分部期间费用是指某一分部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并可以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期间费用,以及能按合理的方法分配给该分部的期间费用。分部期间费用包括归属于某一分部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部期间费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以及其他与整个企业相关的费用等。

(四)分部营业利润。

分部营业利润即某一分部的经营成果,是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减去该分部销售成本及分部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五)分部资产。

分部资产指分部在其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并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经营资产。分部资产包括用于分部经营活动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分部资产不包括用于企业总部一般用途的资产。分部资产不包括递延税款资产。

(六)分部负债。

分部负债指分部的经营活动形成的、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经营负债。分部负债包括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预计负债、预收帐款、产品格保准备等。分部负债不包括借款、与融资租入资产相关的负债以及其他为非经营目的而承担的负债,也不包括递延税款负债。

四、编制分部报表中遇到的。

分部报表的编制与披露在我国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随着的持续与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公众对分部信息披露的需求将不断的提高。但是,分部报表目前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部资产、分部营业利润和亏损等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确定标准,使编报者往往无从下手。因此,财政部应尽快发布分部会计报表的具体操作指南,包括分部的划分、分部收入、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的确认与计量及披露等,指导企业编表人员进行操作。

探究会计电算化改革方法毕业论文

摘要:目前,由于煤炭企业加强了改革的力度以及加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的劳动关系,让员工的思想真正得到了解放,必然,就会出现各种矛盾的发生。煤炭企业的工会部门就是员工真实利益的维权者,工会不但担任着各层关系协调者的角色,还担任着教育职工群体的角色,作为这样一个社会的活动者,它的地位及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煤炭企业基层工会财务部门将面临新的局面、新的任务、新的形势,认真执行基层工会财务部门的建设问题,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地位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基层工会。

一、领导重视,组织完善。

1.配备强大的工会财务力量。为工会配备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团队,要求工会会计必须是常年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员,工会工作经验要充足,要能保证工会财务工作的连贯性。

2.行政党支部将工会的财务工作并入议事日程里,积极开展财务工作会议,并积极部署相关人员的工会工作。

3.行政党支部把政工、会计及工会的相关工作有效的融合,将更加文明的服务理念以及规范的道德标准建立在工作上面,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4.工会财务的基层组织较为完善。公司的员工都是工会的会员,通过《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具体规定,积极开展财务部门的换届选举,建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经费审查、生活福利、民主监督等小分队,尽可能的将财务部门的热量发挥出来。

5.工会经费管理严格。公司的工会都具有独立的财务账号,也都具备了相关的收支账本,并且拥有专业的会计、出纳等人员,严格管理经费,做到按时、按量的完成经费收缴问题,所有的经费必须通过工会主席审批,开支要合理,运用也要合理,财务部门定期要将账目进行公开,通过会员的监督,有效的将工会的经费运用在工作当中,才能获取所有员工的信赖和支持。

二、创建工会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1.创建同公司财务工作相关的各项制度,比如:工会经费管理制度、工会财务决策制度、工会财务培训制度、工会财务监督制度等。

2.将工会财务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当前,公司的工会财务部门通过工会工作的相关规定、报告、计划、总结、审核、材料、文件等进行财务内部的整顿。

三、加强工会财务会计的培训工作,提升素质。

1.必须坚持为工会财务的会计人员提供定期的学习时间或培训机会。通过集中与分散、竞赛与答问、看书与演讲等学习方式,不断建立起财务部门人员的政治思想意识,认真研究党在新形势下制定出的方针、政策,加强工会财务人员的政治素养,并且,积极开展贴近工会会计实际工作的活动,将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2.学习好关于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知识及相关规章制度。经常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法律、规章制度的机会,让财务方面的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财务法》以及同财务会计人员相关的制度进行学习,加大了全体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3.认真学习财务政策方面新的技术问题。正确的引导财务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当今就业的新形势,不断加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持续进行自我充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行学习,吸收对工作有益的知识,认真刻苦的进行学习。

4.定期组织工会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进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定期组织员工对社会献爱心活动,特殊节假日组织员工进行一些健康的比赛活动等。

四、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将财务部门的作用积极的发挥出来,通过职业道德理念,尽可能的维护全体员工的合法利益,以道德建设为标准,不断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将员工想说的话、想办的事都进行集中处理。

五、我公司工会组织积极履行维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保证会计的合法权益。

关于公会财务会计方面的重大问题,要同员工的意见相结合,展现出员工的民主、自由的理念,认真贯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思想,从政治上做到关心、爱护财务部门,不断开展对会计的合法权益有益处的活动。

六、完善好工会财务部门的工作,为会计人员提供放松的环境。

身为工会,不但应当丰富全体职工、会员的业余生活,还应当更多的关心财务方面的业余生活,在完成工作的同时,积极为会计人员提供相应的活动,不仅放松了紧张的工作心情,还可以陶冶身心。

七、积极规划工会经费问题,坚守职业道德,做到一切工会经费直接运用于公司员工。

近年来,工会的经费问题缕缕出现质疑,因此,工会会计人员一定要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对工会的经费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上级的审批,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工会的经费反应用在员工的身上,这样不但坚守了自身的岗位,还可以对相关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维护最大利益,获得更多的支持。

八、结束语。

通过长期的努力,工会会计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其职业道德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同其他企业的相关岗位相比,还具有一定距离,因此,只有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勇于尝试,为工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铺设一条更加长远的道路,持续摸索关于新形势下工会会计的发展方向,力争将企业坚守的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邓道坤: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严格执行《会计法》切实加强会计工作[n].中国财经报..

[2]刘骏: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学还存在许多陈规陋习,深化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树立教学新观念、构建教学新体系、探索教学新模式。

一、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现代会计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综合能力。特别是随着主义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用人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只有改革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几乎每个高校都在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正确的教学观是会计教学改革及教学活动的指南。深化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

二、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应树立的新观念。

(一)树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兼顾的共振教学观。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忽视。离开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共振效应,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眼于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教,是为了不语要教”的目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提高,以达到离开教师能够独立研究、创造性劳动的目的。总之,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当师生的积极性水乳交融的时候,就为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了条件,而实现了教学最优化”。

(二)树立传授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发展教学观。

知识与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知识则谈不上能力。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多未必能力强。知识,只有加上运用知识的智慧和才能,通过实践方能转化为能力,离开思维的知识只能成为一种僵化的东西。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高职高专会计教学也不可能把滚滚而来的新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同时又给学生毕业后带来知识陈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会计改革不断拓展和深化,会计发展十分迅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这种对培养能力的要求,要同传授知识的要求一样纳入教学计划,写进教学大纲,安排在教学全过程之中,并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

(三)树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启发式教学观。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变序——训练思维的多向性。即不按教材顺序,而是从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入手,通过推理,层层分析,逆向地向学生阐述有关理论和方法。将逆向教学法与顺向教学法相结合,不仅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还可以加深记忆,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抓点——训练思维的聚焦性。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着重阐述重点、难点和疑点,对于学生能够看懂的一般内容,有的可以简单地加以概括,有的则可以让学生自学。

3、求异——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即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4、求同——训练思维的迁移性。训练这种思维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

5、设疑——训练思维的创见性。设疑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问题式地讲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另一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树立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观。

培养学生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创造能力。如果我们把高职高专生的智能结构比做一座金字塔,那么知识是塔基,智力是塔身,能力是塔顶,而建立在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之上的创造能力,则是令人仰慕的塔顶明珠。“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也是成功的本源。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造能力。其既表现为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具体会计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又表现为适应需要去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创造能力在会计人才智能结构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是: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训练和创造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变革陈旧落后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人本”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五)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学观。

加强素质教育是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的客观要求。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与协调发展,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科学、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六)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全面教学观。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因而会计教学的目的应落脚于“实用”二字,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也是不容忽视,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念,在进行实务教学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基本理论介绍,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会计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性教学首先要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必需紧扣住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这一基本特征,多方设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用以指导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晓华.论稳健会计原则在商业政策中的有效运用.会计,.12。

[2]唐国云.解决稳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冲突的对策.,7。

[3]杜兴强.关于稳健性惯例的在思考.财会月刊,

[4]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的及其博弈.会计研究,,2。

改革供销社会计报表的思考毕业论文

我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发11号和发12号文件精神,根据省、市供销社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的宗旨,以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为核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深化改革发展,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初步实现了“五个突破”。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着力推进综合改革,优化管理机制,在组织创新上实现突破。

一是细化改革措施,落实改革责任。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明确改革目标,细化改革措施,将各项改革任务分解到分管领导和主要责任人,并将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列入年终业绩考核,有效地推进综合改革;二是积极履行供销社职能。认真履行发展协调、行业指导、经营监督等职责,进一步增强全县系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三是积极推行“县基一体化”管理模式。逐步加强县联社对基层社人事管理权、财产收益权、投资审批权及股份配置权的统筹能力。

(二)着力发展社有企业,壮大自身实力,在培育市场核心竞争力上实现突破。

一是组建新供销农业集团。以培育现代农资龙头企业为抓手,以“配送中心+基层网点+种植户”经营模式,将农资经营服务向村屯终端延伸。

二是发展混合经济型龙头企业。由集团公司、丰原公司、附城供销社率先实施股份制改造,并募集职工股金520多万元;,由新供销天润置业有限公司入股我社集团公司、丰原公司、资产公司共计550万元。

三是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农资企业。拟于近期计划投入380万元建设一个约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农资配送中心,实施经营配套设施升级改造。

(三)着力加强基层社改造,夯实发展基础,在开拓农村市场上实现突破。

一是附城供销社:投资350万元,对县下埚农贸市场实施全面升级,现全年的铺面、摊位经营收益可达218万元。该社20被评为“全国基层供销社百强标杆社”。

二是供销社:投资700万元,打造一幢集商铺、超市、住宅为一体的新供销商贸城,年增加收入约25万元。

三是供销社:投资95万元,将所有经营门店实施改造,年增加50%的租金收入;投资28万元,对前山镇曹家综合服务社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该综合服务社荣获“省供销社系统五星级综合服务社”称号。

四是和安供销社:拟计划今年下半年上马石油门市部扩建及和安供销社商贸城新建项目。目前,以上两个项目正在筹备报建工作中。

(四)着力加紧省市县共建,争取政策资源支持,在“项目兴社”的战略上实现突破。

积极对接省、市社各投资企业,培育了一批“重量级”的新型合作项目,如“天润?碧海湾”、“天润?清华园”、“曲界新供销商贸城”、“新供销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项目,共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514万元。

(五)着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上实现突破。

加强对各企业、基层社负债的清查工作,对拖欠社保金、银行贷款,以及各类应付贷款等列表造册,限期偿还。近三年来,全县系统共清还历史债务3000多万元,其中偿还农行1960万元,信用社90万元;偿还其它借款630万元,并一次性解封土地约达40多亩,极大程度地化解了一些比较尖锐、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助推企业轻装上阵。

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在省、市联社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推进,目前已完成总体目标任务的80%。

(一)稳步推进了企业股份制改革。深化了社有企业体制创新,着力提升了龙头企业治理能力;优化社有资源配置,健全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规范股东会、董事会及管理层议事规则,强化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发展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拓宽为农服务功能。近两年来,我社充分发挥场地资源的优势,结合实际,采取“省市县共建”、“挂牌出让”或“bot招商引资”等模式,投资建设了四家供销社自主经营的综合型经营超市,全力架构具有供销社特色的日用消费品经营体系。

(三)积极化解历史债务。自来,我社按照内审制度,组织人员对各企业、基层社的职工集资,拖欠社保金,银行贷款,以及各类应付贷款等进行清查及造册登记,并责令限期偿还。三年来,我社共计清历史债务3000多万元,解决了职工社保缺口资金870万元,一次性在金融机构解封土地30余亩。

(四)架设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建立了融资平台,优化投资渠道,吸纳系统内外投资股金近1000万元,如管区扶贫资金300万元,省直投资企业600多万,实现产权投资多元化,投资路径逐步放大,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不断凸显。

(五)加强培养经营人才。在三年农资经营拓展的'进程中,我社不断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培养出大批业务骨干,成为供销企业生力军。并且利用省社供销学校培训平台,分批分期选送业务骨干,基层社主任进行培训在经营过程通过分销化肥,农药竞赛活动,培养和筛选干部。

三、下一步综合改革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将全县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关于深化综合改革的部署上来,进一步树立信心,明晰思路,形成共识,大胆创新,全面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

(二)对社内经营性企业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评估,对效益好、潜力足的部分企业有选择性地进行优先重组,促使资产、人员、业务、管理等经营要素合理配置,把企业培育和打造成为支柱型龙头企业。

(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将一些无经营业务,仅依靠守摊子、收租子、过日子的老企业进行合并,集中有效的资产妥善解决人员安置、分流问题。

(四)积极谋划项目、储备项目、培育项目,加快与省社企业建立多方位的对接,靠大联强,加大企业固定资产投产,加快在重点战略领域的抢滩布局,以项目带动企业改革。

(五)在改造过程中必须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情况尤其是遇到问题及困难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时汇报,做到既能积极稳妥化解供销社生存问题、上访问题、就业问题,又能促进企业健康长效发展。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6月30日。

探究会计电算化改革方法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信息旨在向债权人、投资人及其他中国经济组织提供经济方面的信息,以此来提高经济组织的利益,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和决策,同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会计信息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经济决策,总体上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对我国会计信息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同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问题;措施一、会计信息化的产生背景。

信息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大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并造福于社会各个领域。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当前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新的要求,也是企业在会计方面为追随信息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举措。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组织在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市场主要概况。

(一)会计信息市场基本要素。

会计信息市场就其基本要素而言,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载体构成。

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参加会计信息市场经营活动的个体。市场主体可划分为两类:(1)委托主体。委托主体它是特定的会计信息需求者(投资者、债权人等)。(2)受托主体,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的提供者。其向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披露提供信息。

2.市场客体。

市场客体是会计信息市场经营交易的对象——会计信息及相关服务。例如,会计培训,会计咨询等。

3.市场载体。

市场载体就是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易场所。

三、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提供者问题。

1.1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在工业时代发展出来的传统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要求的会计信息相比,企业无法得到想要的全部会计信息。由于工业时代的会计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要求信息的预测功能的这种需求。当今社会,企业所需的信息大量的都是非货币化的而传统会计在某种程度上所能提供的都是货币化的信息,由此导致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2会计信息失真。

滞后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潜在的环境。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环境的变化更新是不同步的,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体系有很多内容与现实实际情况与实践是脱轨的,继而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因此,由于以上的原因不可避免的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会计信息使用者存在的问题。

2.1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欲望低。

由于银行、政府机构等都是“谋利”组织,而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私利对会计信息的欲望很低,产生不了动力。

2.2会计信息需求者误用或者滥用会计信息。

在我国,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水平有限,而对于会计的处理,外行人几乎看不懂,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差性。因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会寻求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帮助,但是这些服务的机构在我国起步晚,水平和规模等还是很受限的。

3.会计信息市场监管存在问题。

3.1会计信息市场监管主体失度的权限配置。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内部各监管主体(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对各监管主体的权利界定不明确。二是非政府监管主体监管效果弱化。

3.2会计人员的水平较低。

4.会计信息市场中介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4.1业务范围窄。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业务仅局限在审计、验资、评估等法定业务,这三个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心骨”,一旦失去这条“主心骨”,事务所必须面临着求生的逆境。

4.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行业整体竞争力弱。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而且分散,服务创新也不足,缺乏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一直被外国会计师事务所所垄断,因此整体竞争力是很弱的。

4.3会计信息市场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差。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仍是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服务主体的,其业务分散且杂,核心的业务能力低,可以说,在产业链结构上是没有核心产业的,因此协同效应差。

四、解决会计信息市场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1.深入会计理论研究,加大对会计理论的理解。

会计理论部分应该突破常规,有创新的理论。以此来对会计实务进行有效的指导,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同时也能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所需的信息。

2.优化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与分配。是会计目标与会计行为主体共同互动的结果。优化企业会计行为的途径主要有优化企业的行为、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优化监督机制、优化激励机制。

3.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特定的财会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要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不仅仅需要外界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还要让会计人员切实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对于促进会计人员自觉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对其职业道德定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有效的措施。(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兴全.对规范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思考[j].中国农垦经济.2000(2)。

[2]刘宇.会计信息市场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5)。

[3]何昊.基于cafta的北部湾会计信息市场构建[j].财会通讯.(27)。

[4]姚素梅.新资本协议要求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问题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4)。

[5]刘艳,宋健.过度信息市场环境下品牌战略的建构[j].中国流通经济.(1)。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涉及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市场营销学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

该课程的设置合理程度以及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成果。

为此,针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课程现状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我国工程管理课程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有失科学。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过于追求多而细,以确保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工商管理课程也是如此。

但事实上,这种设置方法有失科学。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细、过窄的专业课,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很不利。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很多高校当前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但仍然没有摆脱“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了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深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思维受限,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二是,改革动力不足,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三是,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针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课程教学流于形式。

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掌握借助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在教学硬件实施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却未得到及时更新。

“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仍是主要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一。

即使在新教学理念与要求被提出之后,部分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授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试图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未得到有效改善,导致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摆设,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了主体地位。

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缺乏发挥自主思维能力的时间与空间,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与工商管理课程最初设置的教学与培养目标不相符。

(四)忽视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

21世纪的大学生,相比于与传统大学生,拥有更强的独立性、自主学习精神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此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于学习方面,也体现出了一些新的学习特征:其一,自主性。

探究会计电算化改革方法毕业论文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该课程的重要程度被学生所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无视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比如目前有很多院校将这门课程仅安排64学到72学时,且理论课程又占据了大部分课时,这种情况使得本身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变得理论性超过实践。该门课程实际上至少需要两个学期,128学时以上,并且实践学习要超过50%。同时,很多学校认为该课程应该在大二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现实是学生在大三下学期的学习兴奋度大幅下降,同时开始有了就业及考各种证件的需求,反而会影响到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开设该门课程。

1。3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与实践设计仍有欠缺。

2重新设置课程目标。

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修改相应地教学计划,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根据社会上目前实际的需求状况,对于社会急需要的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调查后,确定该课程的授课目标,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相互的关系,重新撰写教学大纲,只在提升教师的重视程度,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应该充分考虑该门课程的前续课与后续课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该门课程设置的时间。同时,进一步加强该门课程教材建设。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以会计软件为主,主要讲授的都是哪一种型号的软件如何来去使用,而其核心的erp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达,同时,学生如果仅仅是学习了一种软件的应用,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因此,每个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进一步思考,如果撰写出适合与本院学生的教材。

4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学方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中青年教师,使他们到企业一线去参加实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真实地参加到应用中来,同时,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其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需求,以便于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去。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出与社会实际工作相适应的经管类、财会类学生,高职院校教学机构应该进一步与企业单位接轨,通过需求的调研,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自编教材水平,实现综合型、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供销社会计报表的思考毕业论文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有必要,没必要。各有其理。

(一)有必要。

认为本科生在毕业前有必要做毕业论文的理由是:做毕业论文对学生有好处。可以将四年所学的知识,在做毕业论文时得到复习、巩固和利用,同时,可以学到一些科研的方法,学习论文写作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没必要。

认为本科生在毕业前没必要做毕业论文的理由是:

2、部分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生产或营销。这部分学生利用现成的知识就差不多了,并且到工作单位之后还要接受工作培训,对于“试验”、“研究”、“探索“等根本不感兴趣,也用不上,没有必要。

上述两种情况是造成学生不愿做毕业论文的主要原因。

3、部分学生考取了本专业的研究生。有的学生考取了本专业a方向的研究生,可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是b方向,不感兴趣。也有的学生认为,以后还要接受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硕士毕业论文,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不在乎,认为应付一下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达到什么程度,其毕业论文能做成什么样。

4、部分论文没有多大的价值。有的老师出的论文题目是试验性质的,学生跟着做实验,一方面给老师帮个忙,同时也学习一些相应的知识,可以写试验性质的毕业论文,这样的论文还有一定的价值。而对于没有试验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只能写综述性质的论文。学生喜欢选择写综述性质的论文,因为这类论文“好写”(实际上,真正写好综述性论文是不容易的),认为复制、粘贴即可,所以自己都认为此类论文的价值不大。

5、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没感情。过去的学生很重视自己的毕业论文,很认真,毕业后留着做纪念,一留就是很多年。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还保留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一毕业就将毕业论文从电脑上删除了。也有的头天论文通过答辩,第二天就从电脑上删除了。有不少人答辩后不久连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想不起来。

可以想象,毕业论文对学生要多大的意义。

每篇论文的字数都好几千字,有的达到上万字,对于认真的学生的论文修改两三遍就行了,对于那些不认真的学生的论文要批改七八遍甚至十多遍,再加上其他班级的教学工作,自己的论文等,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一般都工作到深夜。对于某些学生,导师气得肚子疼,怎么办?作为论文导师,能看着自己带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出丑吗?能让学生的论文不通过吗?学生实在写不好,导师就代写一部分。

8、答辩的意义不大。只要论文查重通过了,有谁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大家都心照不宣。

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论文导师是很认真的,可是这些付出能收到怎样的效果,有没有必要改革?如何改革?值得深思。

二、改革设想。

针对目前的情况,本人认为采取“都必须做毕业论文”或“全部取消毕业论文”的“一刀切”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应该分别对待。

(一)愿意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对于这类学生,就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待,认认真真地做,认认真真地批改,严格要求。

(二)不愿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对于这类学生,就用毕业考试的方式为毕业画上句号。当然,毕业考试的试卷不是仅仅包括哪一、两门课程的内容,而是包括多科目的内容,或者是以某几门主要专业课的大题为线索而涉及到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三)异地审核。

无论哪所学校,无论哪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顺利毕业,所以,有的学校、有的老师,将考核(论文、考试等)标准降了再降,无疑,学生的质量也是降了再降。为了保证学生的质量,就像高考一样,最好是对于考核(论文、考试等)标准进行统一处理,异地审核。

探究会计电算化改革方法毕业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浑度和广度发展.即实现了电算化。会计的电算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问题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有的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领导者的指导思想上看。主要有两类偏差:一是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二是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二)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由于各个系统都是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三)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手工模式下的突出弱点是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一些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没有对手工系统进行分析。这样就不能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隐患。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措施。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主要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的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势必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五)缺乏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的要求。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六)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管理方法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方面。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则是它的依托。世界上凡是经营管理成果出众的企业。一定拥有一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针对以上分析的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强化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企业内部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者参加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部门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

二)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这样做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做处理。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三)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将手工与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又需增加哪些环节。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会计软件必须从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施上的数据安全和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入手,着重考虑内部控制的安全性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同时,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权等措施,来增强网络安全防范的能力。

五)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光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者光有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应是这三者的结合。

现代的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因此。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六)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

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

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职能组及各成员的职责、任务。

总之,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发展,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应该抓紧对会计电算化的讨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