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乡走访工作计划表(通用13篇)

小编: BW笔侠

在工作计划表中,我们可以详细列出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个工作计划表范例,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下乡工作计划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的学习,听取了优秀教师的优质示范课,以及来自省级各位专家的指导,此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感受了专家的独到的讲评,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就这次听课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观摩课上,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他们在上课时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学生好学、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们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非常值得我学习。

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否定学生什么。今天的教学中,教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他们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灵活有趣师生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其次是教给学生数学思想: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究竟是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也不是。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因为,如果拥有了数学思想,也就拥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现在到处都在提学生的减负问题,而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今天的课上我感觉到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因而我也在课上发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也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原来可以如此的默契,看到老师精心设计的这几堂课,孩子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感触颇深,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总之,这次的学习使我明白了许多: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有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后我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当好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师,争做有较高水准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优秀教师。

教下乡”使我开阔了眼界。常言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事实的确如此,几位示范课的英语教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我深深折服,他们的教学设计,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生活完美衔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将课堂知识点与生活合理地结合起来。精彩的课堂使我对英语老师这一角色有了个更全面的了解。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位英语教师,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其他老师相比;在我身上或多或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虚心学习。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努力学习如何上好优质课。

二重视导入引领课堂

如何上好阅读课,一直是困扰着我的间题。如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标准英语数学的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握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的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握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一些重更的语言知识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即快速阅读、细节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等。通过此次活动,开扩了我的视野,也将提升我的教学能力。

四合理有效提升谭堂

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背到灵活运用,从而参与到数学中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是老师的个人掌控课堂能力。

通过此次“送教下乡”结,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在英语基本技能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将会在今学中优化自己的课堂。通过老师们的示范课和优质课,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许多,让我了解如何更好的进行英语课堂导入和阅读教学等,通过送教下乡各位教师细心讲解和传授,我也解决了在英语课教学中的困惑。相信通过这次“送教下乡”培训,我将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做的更好!

下乡走访民情日记

我走访的那天,天气虽然有点冷,但是阳光明媚,大田里的小麦长势喜人,让人更加期待夏季的收获。

我们先来到五组陈瑞兰家,她的丈夫黄明正在门口扫地,非常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家中。在前期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这对夫妇已经50多岁了,往年一直在外地打工,攒钱翻建装修了老房子,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但没想到去年陈瑞兰罹患肝血管瘤和子宫瘤,一年内动了两次手术,花光了所有积蓄,生活陷入困境。得知情况后,园区劳保所及时帮助办理了居民医保报销手续,红旗街道和社区主动对接入驻项目“秋雪湖欢乐世界”,根据陈瑞兰术后身体状况,安排了保洁员工作,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黄明动情地说,妻子生病以后,街道、社区干部经常上门问寒问暖,还在家门口帮忙找了工作,我们很知足,我们全家都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王小粉老太是今天走访慰问的又一困难户。寡居的王老太今年72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两个儿子一个残疾、一个无固定工作,都没有赡养能力。几年前,在社区和亲戚朋友帮助下,王老太将住房进行了翻建,改善了居住环境。王老太告诉我们,虽然生活困难,但她从不去社区找干部,怕给大家添麻烦,社区也从没有把她忘了,社会保障金和土地流转金都是按时发放,平时对她也非常照顾,园区社会事业局还为她孙女办理了助学金。“都是党的政策好,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临别时,腿脚不灵便的王老太,坚持把我们送到大门外。

接下来,我们又分别走访慰问了六组的沈粉珍、沈龙英家庭。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走访,内心感触非常深。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农业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农业园区、美丽生态景区和幸福生活社区,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集中居住区建设、居民医保全覆盖和“土地换社保”等举措,让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但是看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我们仍然深深的自责和痛心,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如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如何聚焦富农,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当前,农业开发区要紧紧围绕市委三大主题工作和“四个名城建设”,咬定项目突破不放松,用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招引更好更多的项目落户园区,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真正让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

民情日记走访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去解决问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不仅亲自与人民交流,并且体验农民生活,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民生。

10月23日星期三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10月14日星期一天晴。

今天,乡政府梅乡长要求我们到乡上开会。内容是研究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乡长办公室,梅乡长正在等我们。我们驻村帮扶组人员到齐后,会议开始了。会议只有两个主要议题。第一个议题是研究确定驻村帮扶组组长、副组长。梅乡长说我是市里下派的干部,所以让我当组长,仲副乡长当副组长。我说还是让仲副乡长当组长,但是他们执意让我当,我也没有推辞。第二个议题是按照《青海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组建驻村帮扶组临时党组织。除xx县工会干部小罗是预备党员外,我们其他五名干部都是正式党员。因为党员较多,我们决定组建临时党支部,由乡党委下批复。梅乡长还是让我任支部书记,仲副乡长任副书记,大家都一致同意。接下来,梅乡长代表乡党委、政府向我们提出了驻村工作的相关要求,主要是如何遵守工作纪律、如何开展工作,等等。

会议结束后,我和仲副乡长按照会议研究的内容,立即起草了向xx村下派驻村帮扶组的通知和组建xx村临时党支部的请示,提交给了乡政府办公室。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2.村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7.下乡扶贫日记优秀范文。

8.2016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下乡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工作方针,我站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和市县有关做好卫生下乡工作的文件精神,从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措施等方面切实抓好卫生下乡工作。现根据我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以服务农村地区,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身体健康需求为切入点,坚持立足实际,开拓进取,积极稳妥扎实开展好卫生下乡工作。

二、活动内容。

1、开展疾病普查活动。

利用县妇幼保健所的医疗资源,发挥上级医疗技术的优势,结合我站临床医师队伍,配合开展育龄期妇女“两癌”普查活动,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2、开展卫生知识普及工作。

我站要组织一定得人力物力,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深入农村利用村卫生室开展健康教育为契机,在农村居民中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三、组织落实。

(一)切实加强对卫生下乡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站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下乡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办的工作格局。

(二)充分发动,广泛宣传。要充分认识开展卫生下乡的重要意义,安排专人负责卫生下乡工作。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

(三)作好总结表彰。认真进行经验总结,对在卫生下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领导下乡走访报告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金秋沃野,丹桂飘香,伴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共同迎来了第3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的主题是:“落实讲话精神,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落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教育活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品质、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同时大力宣传我市及我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树立新时期人民教师光辉形象,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实际行动推动全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继而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和关心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的新风尚新气象。

今天,市委宣传部陈部长、市委宣传部臧主任、镇党委李书记、镇政府王镇长、宫镇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与老师们共庆佳节,这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对我镇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全镇师生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学校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学校基本情况:(学生总数:3254人教师数:初中91、小学171成教5、幼儿园4、中心校8。共计279人)。

(1)中心校辖区现有初中1所,共有学生998人,设24个教学班,教职工91人。(2)现有小学9所,共有学生2256人,设71个教学班,教职工171人。(3)共有公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0人,设6个幼儿班,幼儿园教职工20人,公办教师4人,民办幼儿教师16人,公办幼儿园硬件设施和内涵发展较好,1999年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潍坊市示范园。辖区内共有个体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390人,设30个幼儿班,幼儿园教职工35人。(4)农村社区学院百尺河分院位于百尺河镇驻地,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校内示范实验基地5.2亩,设有2个校外教学培训示范基地和13所社区教学站。面向镇域内1万余户、4.9万居民提供服务,是集老年教育、未成人校外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科技推广、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没有围墙的农民大学”。

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确定了“安全为先、质量为重、特色彰显、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把“学规范、塑师德、树形象”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发现细节、研究细节、狠抓细节、收获细节”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打造特色、改革创新、追求卓越”上求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xx年中考中,初中209名学生参加重点中学招生考试,其中180名同学被录取,高中升学率达到86%。全市七八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总评全市第六,其中七八年级分别名列全市镇街第四名。今年由百尺河选送的诸城一中学生李纹隆以708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天文系。同时该同学获得了“诸城市福田奖学金”一等奖。在教育局组织的小学四五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中,总成绩名列全市镇街第四名,其中四年级名列全市第一名。

二、标准化学校建设扎实推进。

百尺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近三年投资5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社区幼儿园、百尺河初中公寓楼、百尺河小学、百尺河幼儿园、盆渠小学、大仁和小学、龙泉小学等教学楼。所有教学楼今年全部投入使用。今年镇党委政府又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社区分院由水泊社区办公楼搬迁至百尺河镇驻地,办学条件达到全市一流水平。争取市教育局、财政局、电力局、农商行及金祥威仕达公司等部门资金600多万元,重建朱村小学、大仁和小学院墙及大门。完成了于庄小学旱厕改造和院墙重建工程、百尺河初中公寓楼后续工程、百尺河幼儿园校园硬化和塑胶活动场地工程,盆渠小学校园硬化工程。计划十月底完成百尺河初中、朱村小学旱厕改造。暑假中镇党委政府还为百尺河初中、百尺河小学、大仁和小学、盆渠小学、百尺河幼儿园等学校布设了风景石,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办学品位。针对小仁和小、河套教学点学校舍规模不达标、学生数量不足百人的现状,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将小仁和小学、河套教学点撤并至百尺河小学。这样,既优化了学校布局、节约了师资,又激活了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均衡发展。

三、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热供水设备。投资6万元更换了校园网核心交换机,提高了上网速度;投资2万元安装了初中和盆渠小学教学楼同声源;投资22万元购臵网上阅卷系统,实现了全镇中小学质量检测网上阅卷;投资13万元,建立完善12处校园视频监控中心,所有监控探头与公安及潍坊教育局联网。为所有学校教室、办公室及宿舍安装了风扇、空调等降温设施。到目前为止,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了班班多媒体进教室,校园监控全覆盖,电热供水校校通,小学校校有伙房,教师办公无纸化,来回上班有校车的良好局面。

四、惠民安居工程温暖人心。

学校努力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行人性化管理,深入推进教育惠民“暖心工程”。去年投资9万元,为全镇280名教师和334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查体。今年教师节继续推行此项惠民政策。积极推行国家贫困学生助学政策,发放中小学幼儿园贫困生救助款32万元。全体党员干部每人包靠一名困难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进行帮扶。教师节继续走访困难教师,上门探望生病教师及家属。

师基本功比赛、课程课标考试,激发青年教师争先创优的热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优先安排青年教师外出培训,聘请专家到学校作报告,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给青年教师压任务、压担子,大胆启用年轻干部,让他们走上学校中层管理岗位。在青年教师中逐渐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到目前为止,新近分配的30名大学生均已成为学校业务骨干。有8人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教学成绩名列全镇前茅。镇中心学校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论坛、观看年轻教师的优秀事迹展播等形式激活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豪情,同时学校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卡拉ok比赛、趣味游戏比赛、艺术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年教师的业余生活。为青年教师查体,多次探望生病教师及父母,领导干部主动为青年教师牵线搭桥解决个人婚姻,帮助哺乳期间的女青年教师父母安排看孩子住房。现在已有6名青年教师在百尺河安家,4名看孩子的父母找到了住房。消除了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精神上安居。

五、特色品牌创建日益凸显。

坚持一校一品,突出办学特色。初中确立了“用日记文化,沐浴学生心灵”的育人创新研究,将“日记育人”与学科教学、德育工作、社团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深度融合。开展了“成长日记”、“班级日记”、“专题日记”、“活动日记”、“反思日记”等内容的写作。学生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共有50多人次获奖,有30多篇日记发表在省级刊物《青少年日记》上,校园内已形成了浓厚的日记教育教学研究与写作氛围。5月8日,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日记节”,山东教育报、潍坊教育、诸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百尺河初中的日记特色教学进行了专题报道。《山东教育报》社长王树勋先后两次对百尺河初中的日记育人进行采访,并在山东教育报头版了进行报道。诸城电视台对我镇日记育人和少年宫活动进行报道。

以百尺河小学为龙头逐渐形成“四鼓”齐鸣校园特色。学校成立诸城大鼓社团,加强诸城大鼓的传承与发展,聘请五老志愿者到学校指导,组建诸城大鼓研究团队,整合资源举办诸城大鼓成果展,在此基础上,融合架子鼓、威风锣鼓、鼓号操三个社团,组合成“四鼓”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完善“四鼓”校本课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评价力度,将“四鼓”课程做深做大做精,力争把“四鼓”这一特色课程打造成区域教育品牌。

幼儿教育精心创设“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内涵”的育人环境,本着“安全、实用、方便、兼容”的原则,科学规划活动内容,开设了情境图、意境歌等特色教学活动,使幼儿教育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在市教育局组织的“童心看世界绘画”比赛中有10人次获奖,中心幼儿园被表彰为优秀组织单位,今年中心幼儿园积极准备争创潍坊市幼儿园先进镇街和山东省示范园荣誉称号。

社区分院积极组织实施“百名家庭农场主、千名青年农民和万名新市民”教育培养工程,办学经验论文多次在《中国社区教育》、农村社区信息网、诸城教育网上发表。高标准的承接了上级的各种验收。

六、干部教师队伍更加优化。

学校注重优化干部队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中心校站室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分院校长负责制,初中副校长级部负责制,小学学区校长负责制,明确了各个层面的干部工作职责,努力实现责权利统一,充分调动教育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举办教育干部培训班,定期举办理论读书会,提高教育干部的管理水平。随机进行现场观摩点评,力促学校精细化管理。实行教育干部任职交流,激发干部的创业活力。

大力实施“名师锻造工程”和“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通过发现典型、培植典型、成就典型、推广典型、争创典型,让典型教师的正能量充分发挥。今年,我镇教师荣获“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1人,“潍坊市最美乡村教师”2人,“潍坊市优秀教师”2人,“诸城市特级教师”1人,“诸城市优秀教师”17人,“诸城市巾帼岗位明星”1人,“诸城市十佳岗位能手”1人,“百名诸城好人”2人,“诸城市三八红旗手”1人,“诸城市教学成果奖”9人。另有多名教师荣获“诸城市课改优秀教师”、“海量阅读书香教师”、“百名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学校深化“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通过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外出学习考察、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通过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参与学校少先队等常规管理,搭建了青年教师施展能力的平台,调动了青年教师扎根农村的工作积极性,更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后劲。

七、学校管理措施日趋精细。

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狠抓六个“一条线”,即:学生出入校门一条线,自行车摆放一条线,餐厅打饭站队一条线,桌凳排列一条线,洗刷用品摆放一条线,上课坐姿一条线。狠抓细节“三个一”。即:校园内不见一片废纸,教室内不见一个粉笔头,宿舍内不见一根头发。落实“一线工作法”,每日“五进五查”,即“进教室”:查师生出勤、教师教学、学生容貌、纪律、学习情况、室内文化、卫生、财产维护;“进办公室”:查教师出勤、办公、室内卫生、财产维护;“进食堂”:查食品与操作卫生、饭菜质量、餐厅卫生、就餐秩序、财产维护;“进宿舍”:查师生出勤、晚休纪律、宿舍卫生、财产维护;“进洗手间”:查洗手间卫生、学生纪律、财产维护。所有检查一律见字、见纸、见分数、见名次、见通报,纳入考核。基本实现了“教师和学生每天一开门就见到校长”和“无论何时来到学校不见一片废纸”的目标。

八、乡村少年宫活动全面启动。

小学本着“人人参入,享受艺术”的原则,狠抓以诸城大鼓为首的四鼓社团、电子琴、古筝、管乐、舞蹈、书法、绘画、乒乓球、八大艺体社团活动。在去年的全市中小学乐队演奏评比中,百尺河小学荣获一等奖。今年诸城大鼓社团面上社会大舞台,先后参加了唱响龙城晋级赛,百尺河夜间文化广场义演,敬老院慰问老人演出等活动。2014年东路大鼓《爱的奉献》荣登诸城市春节联欢晚会;xx年4月份有四名教师参演的《育人楷模》喜获诸城市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金奖;7月份有三名学生演出的《还款》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校园才艺大赛潍坊赛区表演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百尺河小学架子鼓社团培养出了以张家宁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架子鼓人才。2013年张家宁荣获“基泰”杯诸城好声音第二季器乐大赛“优秀乐手”奖;2014年参加潍坊市第一届打击乐器大赛荣获架子鼓一等奖;同时登上了2014年诸城市少儿春节文艺晚会;今年8月份,张家宁赴天津参加全国青少年架子鼓比赛,荣获全国三等奖。

初中作为我市首批国家级学校少年宫,秉承“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求知、求乐、求美”这一主题,组建了合唱、舞蹈、经典诵读、手工制作、书法、电脑绘画、机器人、乒乓球、象棋、太平鼓、篮球、田径、剪纸、十字绣、武术、快板、计算机、日记与写作、道德讲堂等19个活动项目,服务在校学生998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九、教育督导成绩创历史新高。

去年我镇作为两处镇街之一代表诸城迎接了潍坊市人民政府对诸城市的教育督导,潍坊督导组对我镇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资助等工作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4年我镇教育综合督导成绩名列镇街第一名,创历史新高。并被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十、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对镇街满意度综合考评中,我镇教育满意度达99.27%,位居全市同行业第二名,赢得了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回首过去,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总令我们欢欣和鼓舞,展望未来,宏伟的目标和历史的重托让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反思我们的工作,个别教育干部执行力不强、个别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纪律松懈、尖子生的培养、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必须加强措施。下步,我们将坚持“创办和谐教育,共享幸福人生”这一办学宗旨,以“理性的思路、刚性的制度、柔性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为治校方略,努力在思想上认识再认识,在能力上提高再提高,在管理上精细再精细,在质量上精致再精致,向态度要质量,向安全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向细节要质量,向落实要质量。

教师节到了,各校要围绕今年教师节主题,举行优秀教师座谈会,组织广大教师向教书育人模范学习;在师生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加强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布署,宣传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进一步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文档为doc格式。

学校走访工作计划

“您好,在家吗?我们是蚌埠学院青春宣讲团成员,请问您对平安社区建设有何意见或建议?”近日,虽值阴雨连绵,但在安徽省蚌埠市龙湖嘉园社区,一群年轻的“红马甲”穿梭在各居民楼内,让冬日里的寒意消减了不少。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_精神,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群众实现“零距离”“面对面”,蚌埠学院“徙薪”安全教育工作室、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水利工程学生党支部联合蚌埠市龙湖派出所,组织了一支由大学生党员组成的“访民问暖”社会实践服务团,在蚌埠市龙湖嘉园社区开展“入户访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积极向居民宣传党的_精神,及时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给群众,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也向居民开展法治宣传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排查社区治安隐患和矛盾纠纷,征求平安社区建设意见和建议。

虽然活动进行中突然下起雨,但是大学生党员们热情不减,逐家逐户上门、有礼有度交流,争取最大化将安排的任务宣传到、宣传好,将要求的信息收集全、收集细。

大学生的走访入户让居民们倍感暖心。住在19栋的陈奶奶说:“社区工作人员经常给我们宣传政策,这次警察和大学生都来到我家,给我讲党的新政策,问我有什么困难,让我们很开心、很踏实。”从事多年社区工作的程丽表示,大学生们给紧张繁忙的社区工作送来了“及时雨”,“希望以后能多些这样的‘校—警—社’联合工作模式,既能帮到我们和居民,也能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次次的敲门、一次次的询问、一次次深入居民家中的探访,让水利水电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林加琦收获了在校园里感受不到的幸福,“行动至上,哪怕是再绵薄的力量,只要能真正为社会和国家做点事,我觉得都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

而对于预备党员汪延毓来说,这次活动更是一堂“上在社区一线的难忘党课”,“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8日第1版。

下乡走访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走访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去解决问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不仅亲自与人民交流,并且体验农民生活,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民生。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10月23日星期三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10月14日星期一天晴。

今天,乡政府梅乡长要求我们到乡上开会。内容是研究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乡长办公室,梅乡长正在等我们。我们驻村帮扶组人员到齐后,会议开始了。会议只有两个主要议题。第一个议题是研究确定驻村帮扶组组长、副组长。梅乡长说我是市里下派的干部,所以让我当组长,仲副乡长当副组长。我说还是让仲副乡长当组长,但是他们执意让我当,我也没有推辞。第二个议题是按照《青海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组建驻村帮扶组临时党组织。除xx县工会干部小罗是预备党员外,我们其他五名干部都是正式党员。因为党员较多,我们决定组建临时党支部,由乡党委下批复。梅乡长还是让我任支部书记,仲副乡长任副书记,大家都一致同意。接下来,梅乡长代表乡党委、政府向我们提出了驻村工作的相关要求,主要是如何遵守工作纪律、如何开展工作,等等。

会议结束后,我和仲副乡长按照会议研究的内容,立即起草了向xx村下派驻村帮扶组的通知和组建xx村临时党支部的请示,提交给了乡政府办公室。

下乡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准。

扶贫。

不落一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鹤峰办事处今年帮扶铁炉乡泉峪村,既然是。

扶贫。

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

计划。

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到贫困户曾召爱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其实我们这里生产资料丰富,我们多想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那样出去打工的农民也会乐意回家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经过了解沟通,结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们和曾召爱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

计划。

初步确定了三条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积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种植在现有的8只山羊基础上再增加30只种羊同时今冬明春再发展密植茶5亩;二是结合乡里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其翻修房屋3间;三是扶贫搬迁通过政府、村委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殷主任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尽努力帮助你们。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养殖、种植技术上需要帮助的我们尽的努力帮你们争取帮扶也会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从曾召爱家往下走来到三组黄文松家,简陋的两层平顶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岁的老父亲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两口子都是残疾,住在儿子家,听说儿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几年回来修了这栋房子,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现在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黄文松老婆又聋又哑根本无法交流,老父亲看见我们到家里来非常的热情,估计是怕自己家里凌乱,步履蹒跚的把我们带到隔壁的叔叔家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说现在的政策好啊,我儿两口子都是残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饭都快不能自理了,你们看我那儿媳一天除了帮忙看家什么都不会做,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了,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今年多亏政府给我们帮扶了3000多块。看着眼前的老爷爷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离开时,我们对老人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后面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六点,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吃了个精光,到住处洗了个澡,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贫困户,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不亲临现场你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

三下乡走访村民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字数:200字)。

近年来,“三下乡”成为一项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城市的居民来说,走访农村,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是一种与生活的距离拉近的机会。我也有幸参加了一次“三下乡”走访村民的活动,这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当地情况(字数:300字)。

在走访的前几天,我通过阅读资料和听取讲座,了解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这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而,当我亲身踏进这片土地时,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独特之处。这里的山清水秀,人民勤劳朴实,社会风气纯朴,这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使我进一步思考了城乡发展差距的根源。

第三段:与村民交流(字数:300字)。

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城市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希望借此机会获得更多城市的资源。村民也向我讲述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日常困难。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让我感动不已。通过与村民的交流,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们的生活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我也向村民介绍了一些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些启迪和帮助。

第四段:思考与反思(字数:200字)。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城乡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仅是资源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城市和乡村之间应该互相借鉴和学习,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到农村的发展中去,为农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段:总结(字数:200字)。

通过参与“三下乡”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的期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为实现农村振兴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只有真正走进农村,理解农民的需求,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上就是我在“三下乡”走访村民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也为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下乡走访乡村心得体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而“三下乡”活动便是近年来政府推行的一个倡议,旨在加强城乡交流,了解乡村发展情况,探索乡村振兴模式。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得以实地走访了许多以前只听说过的乡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第二段:了解乡村实际情况。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发展的现状。一方面,许多村庄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导致村庄人口减少,农村经济趋于停滞;另一方面,一些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现象都表明了乡村经济的现状和振兴的重要性。

第三段:探索乡村振兴模式。

针对乡村经济和环境问题,许多地方开始探索乡村振兴模式。其中,一些城市居民搬到乡村安家落户,开设农家乐、生态农庄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既丰富了农民的生产经济,又使城乡经济相互融合。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越来越活跃,有的地方通过林下经济、养殖、产业扶贫等措施,带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第四段:重视乡村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扶持和传承乡村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走访中,许多村庄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而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乡村的历史与现状,并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第五段:反思与感悟。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在探索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同时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生机和活力。

民警下乡走访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民警下乡走访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安工作者的我,最近也有幸参加了该项工作,深入到农村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在这次经历中,我领悟到了许多社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道理,使我得到极大启示与感悟,从而在平凡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人民。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民警下乡走访的重要性和意义。此项工作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农村基层情况,落实部门工作任务,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并协调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推动和完善基层综合治理机制,巩固和深化合作义务关系,提升公安工作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民警下乡走访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工作宗旨,是加强基层民主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民警和群众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人民公安工作的生动体现。

那么,究竟如何进行一次成功的民警下乡走访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当首先确立走访目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目标乡镇或村庄的基本情况,明确重点问题和难点痛点,并提前和当地基层干部进行联系,做好工作准备。接下来,在到达目标地区后,我们应当迅速搜集基层实际信息,主动接触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爱听他们的心声,密切联系村里的各个民间组织,所谓眼前事务与长远目标要兼顾,既关注实际利益,又不忘大局和历史进程,提供周到的服务,或直接解决问题,或向上级部门反映,全面做好各项防范和安全工作,树立起自治群众自治文化。

这次走访,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收获。体会最深的是,民警下乡走访不仅要根据统一部署,依据问题对称威慑,和解调和矛盾,而且要出于人民的需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于民警来说,下乡调访不断接触群众,让我们更好地服务群众,民警的身影就会留在一方乡村,成为一个价值洼地,得到农民的尊敬和感激。此外,民警下乡走访也为我们的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个拜访基层的好机会,进一步加强基层和领导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第五段:结语。

民警下乡走访不仅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更是公安部门履行职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民警素质的考验和提升,也是民警工作生涯的一笔财富和永恒的经验。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民警工作思想的同时,积极参加下乡调访、服务群众、防止犯罪的工作,努力打好社会安全的“预防战”。我坚信,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为实现治国安邦和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下乡走访民情日记范文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10月23日星期三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

工作计划。

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

黑板报。

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

我的家乡。

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10月14日星期一天晴。

今天,乡政府梅乡长要求我们到乡上开会。内容是研究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乡长办公室,梅乡长正在等我们。我们驻村帮扶组人员到齐后,会议开始了。会议只有两个主要议题。第一个议题是研究确定驻村帮扶组组长、副组长。梅乡长说我是市里下派的干部,所以让我当组长,仲副乡长当副组长。我说还是让仲副乡长当组长,但是他们执意让我当,我也没有推辞。第二个议题是按照《青海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组建驻村帮扶组临时党组织。除xx县工会干部小罗是预备党员外,我们其他五名干部都是正式党员。因为党员较多,我们决定组建临时党支部,由乡党委下批复。梅乡长还是让我任支部书记,仲副乡长任副书记,大家都一致同意。接下来,梅乡长代表乡党委、政府向我们提出了驻村工作的相关要求,主要是如何遵守工作纪律、如何开展工作,等等。

会议结束后,我和仲副乡长按照会议研究的内容,立即起草了向xx村下派驻村帮扶组的通知和组建xx村临时党支部的请示,提交给了乡政府办公室。

民警下乡走访心得体会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工流动人口较多,农村治安形势也更加严峻。为了加强城乡联系,维护农村治安,警力下乡走访是当下非常必要的任务。我在去年参加了一次警力下乡走访的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安全形势和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收获颇丰。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协调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警力下乡走访。

警力下乡走访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多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我们的走访中,当地村委会和派出所、民政局等各部门协作密切,共同推进了此次活动。村委会掌握当地的情况,民警则以安全为重,民政局则配合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彼此之间互相支持,共同推进,使得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因此,在以后的警力下乡走访中,协调多部门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段:以人民为中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需求。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的意见和需求为出发点。我们走访了多位村民,并就他们遇到的安全问题和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进行了调研和咨询。通过走家访户、组织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群众提出的问题上,我们尽力帮助他们,其中涉及到治安问题的,我们及时与派出所取得联系解决;其他问题则反馈给村委会和民政局,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倾听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才能让警力下乡走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四段:提高警民关系,协力维护农村治安。

通过警力下乡走访,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了当地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警民关系,增进了警民之间的互信和彼此的了解。农民朋友们对我们的到访非常热情,并表达了对我们警察同志的感激之情。我们和群众在一起讲解治安常识、交流维护安全经验,在过程中,我们也从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学到了很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切实增强了农村居民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让农民朋友们充分感受到了警察同志的关怀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群众的联系和互动,协力维护农村治安。

第五段:结语。

警力下乡走访是加强城乡联系、维护农村治安的必要手段,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在走访中,我们协调多个部门合作共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提高警民关系,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才能让我们的警力下乡走访工作更有意义、更有温度。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警民关系会越来越好,城乡治安也会逐渐向着更好的状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