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月考复习资料(汇总16篇)

小编: 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下面的范例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多样化和具体的总结写作示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4、化学性质(必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三、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九年级月考总结

最近进行了一次月考,在公布成绩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的忐忑,我很想知道值这次的成绩到底是不是我理想中的成绩,但是当我看到成绩的时候,我的心情一下从忐忑不安转变到了无比了失落,我并没有想到,我居然会考的这么差,我以为我可以做的更好,没想到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看着试卷,我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这次考试的失败。当我看见一个无比简单的题目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叉时,我发现自己还是太粗心了,而且,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复习方面的不足,有一些知识,我根本就没复习到,可能是我上课的时候,没听讲导致吧,但是我觉得这个的月考充分暴露的我的问题,我一定会把这些坏的毛病统统的改掉,在以后上课的时候不在走神,认真听讲做笔记,在复习的时候也会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看一眼就过去了。

相信我,我一定会在下次的月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并且这些坏毛病以后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身上了。

九年级语文基本复习资料

1.艾青(1910—1996)(第l课《诗两首》)。

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被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l928年考入杭州西湖艺术专科绘画系,l929年赴法留学。l932年回国,参加“左联”活动,7月入狱。l933年第一次用艾青为笔名写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诗集有《欢呼集》《春天》《艾青诗选》;诗论集《诗论》《新文艺论集》。

2.余光中(第1课《诗两首》)。

1928年生,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以诗与散文驰名文坛,文学评论及翻译亦卓有成就,代表诗集有《舟子的悲剧》《天狼星》《白云苦水》《隔水观音》等。

3.舒婷(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原名龚佩瑜,女诗人,代表作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和《双桅船》等。4.莱蒙托夫(1814—1841)(第4课《外国诗两首》)。

19世纪上半叶俄国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贵族。l937年为_沙皇政府谋害普希金而创作政治抒情诗《诗人之死》,从而遭沙皇迫害,流放到高加索。l840年再次放逐,次年在决斗中被杀害。代表作《当代英雄》塑造了孤傲的“多余人”典型毕巧林,揭示了沙皇专制社会腐朽的本质,他是普希金现实传统的继承者。

5.契诃夫(1860—1904)(第7课《变色龙》)。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一生创作七八百篇短篇及一些中篇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政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

6.杰克•伦敦(1876—1916)(第8课《热爱生命》)。

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马丁•伊登》,还有短篇小说《墨西哥人》《在甲板天篷下面》等。

7.冰心(第9课《谈生命》)。

见七年级上第24课。

8.莎士比亚(第13课《威尼斯商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写了两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6个剧本。其中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历史剧《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其戏剧反映了l6世纪和17世纪初期英国资产阶级封建斗争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彩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9.孟子(前372~前289)(第18课《孟子》两章)。

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政治上主张“法先王”,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对后世影响很大。

10.《墨子》(第17课《公输》)。

本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等,文字通俗朴实,明快流畅;论述中善于取譬,由远而近,逻辑性强•对后世论辩文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11.庄子(约前369。前286)(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

1.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注意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

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2.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3.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四、溶液。

1.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nh4no3溶于水吸热;h2so4(浓)和水混合、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2.蔗糖的水溶液、乙醇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而不是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事实上蔗糖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

但凡是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带电),而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纯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故不能导电。当它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后产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才能导电。

3.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4.浓盐酸和浓硝酸有强挥发性。在空气中溶质会挥发(h2o挥发的很慢可以忽略),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首先,还是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步骤,虽然是千篇一律的建议,但是要真正完成,还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课前认真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里要讲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另外,学生可以在预习的时候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进行解疑。上课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在听讲时还应学会记录一些重点内容,将这些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如重复多次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用记忆来获取历史知识时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想要把知识记在脑中,记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理解和运用,所以要学会把握记忆方法。在学习历史,可以先去理解课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然后再去背诵其接下来的人物、概念、过程和时间等。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和事件时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例如整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的前因后果。

从初一到初三的历史知识信息量非常大,中考涉及面又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记住这些历史知识呢?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为了突破记忆难关,首先我们要反复记忆,持之以恒。人的记忆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学习后出现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为了避免遗忘,我们要不断变换角度,进行思考性的记忆。然后学会归纳比较,总结分析,加强对所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最后提纲挈领,把握全局,即清晰地把握课本内容的连接、线索和事件范围,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内容。

为了验证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适当地进行练习,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历史的学习是枯燥冗长的,唯有将它作为自己的一种阅读兴趣,带着目的去阅读和记忆,才能真正学好历史。

返回目录。

九年级月考总结

这次我经历了初三年级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月考。但是对于这次的成绩,我很不理想。许多题目不能灵活掌握,不知道变通,总是死记硬背。还有新开的一门学科化学,也是初三年级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第一次考试我的成绩就很不理想。发下试卷,认真分析了错因。发现许多题不回答,不能正确完整的回答,有的题老是回答一半就不写下半句了,导致许多题都因此扣了分。充分说明我的答题技巧不够。还有化学里新学的化学表达式我也没有认真背会而错了。说明我自己对待化学态度不认真。物理考试中有几道难题我就做不出来了。应该在考试的时候不那么慌张,冷静沉着地答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认真背会背熟老师要求背的内容,在这些不该失分的地方能做到保证不失分。也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了解各门学科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要求。在答题的时候沉着冷静,遇到困难不害怕,认真审题再做,懂得变通。最近我的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初三了却没有那么多紧迫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态度努力学习,而不是马马虎虎地就这样学下去。

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相信只要能够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端正学习态度,做大量的练习,就一定还能追上来,赶超在我前面的那些优秀的竞争对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着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_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一百许()里,水皆缥().....

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

(2)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

(3)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4)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中考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

3、《未有天才之前》作者:鲁迅。选自《鲁迅全集》。最初发表在1924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刊》第一期。

4、《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选自《闻一多全集》。

5、《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文人画像-名人笔下的名人》,作者:梁实秋,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散文集有《雅舍小品》、《秋室杂文》等,译作有《莎士比亚戏剧全集》37卷。

6、《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也称《春秋左氏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的十二公系年,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

7、《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简称《国策》,属国别体史书,全书分西周、东周等十二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也称《短长书》。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为孟轲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

宋词四首:

《渔家傲》。

《浣溪沙》。

《水调歌头》。

《诉衷情》。

10、宋诗四首: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观书有感》。

《过零丁洋》。

二、名著:

1、《左传》《也称《春秋左氏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的十二公系年,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左传》善于以简洁的笔墨记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善于对话描写;又善于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动作细节和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2、《战国策》简称《国策》,属国别体史书,全书分西周、东周等十二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也称《短长书》。

3、《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三、解释下列成语:

无足轻重:融会贯通:

辨伪去妄:顺理成章:

举足轻重:缠绵悱恻:

信马由缰:动人心弦:

随心所欲:惟妙惟肖:

拾级而上:绚丽夺目:

厚德载物:不能自已:

断章取义:心无旁骛:

废寝忘食:怨天尤人:

感叹唏嘘:无济于事:

挑拨离间:坚苦卓绝:

望梅止渴:自强不息:

淋漓尽致:豁然开朗:

四、理解性默写:

《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5、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6、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7、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8、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9、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4、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4、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渔家傲》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思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出塞外景象和渴望还家心情的语句时。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出塞外特殊景象,战争尚未结束的语句是:4、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出作者思念故土,感叹有家难回,不觉潸然泪下的语句是:《水调歌头》1、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了自己矛盾心情的语句是: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游山西村》: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达到新的境界的诗句是:,。

语言连贯题。

1、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b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园里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c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d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夺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事半功倍。2、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说:非典疫苗在最近几个月内问世是不言而喻的。b6月1日,三峡工程下闸蓄水了,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壮观。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3、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d谈起互利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李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竭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二、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千里马:食马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1、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4、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2、“三角贸易”是指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贩卖,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以此获取暴利。

第十六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2、在南美的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3、19世纪以前,最早在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的国家是葡萄牙。

第十七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36-1848年,英国工人为了取得普选全而掀起了宪章运动,颁布了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1844年,德国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会,1848年发表《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4、《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解放而斗争。

5、1871年3月,法国巴黎的工人起义,反对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人民,并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为了纪念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和狄盖特创作了《国际歌》。

7、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第十八课:美国南北战争。

1、背景(原因):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双方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导火线:1861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3、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进程:(1)战争初期,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2)扭转战局: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为北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结果: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意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第十九课:、日本的历史转折。

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3、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外国势力入侵。

4、1868年,以武士为首的日本改革派了幕府的统治,明治天皇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史称“明治维新”。

5、“明治维新”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有哪些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考复习资料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