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优秀19篇)

小编: 琉璃

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写作的要求和技巧。

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及培训现状分析

我在农村从教二十余年,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资金投入加大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时,目前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使我县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分析。

1.在农村,对音、体、美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

2.随着学生数量日益减少,陆续出现了一乡一校的办学情况。

3.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再加之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长期以来偏低,因此很多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很多教师在城里买房子,已调入城市学校工作。

4.师生关系难处,交流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很低;另外,青少年身心发育”早熟“,各年龄阶段对教师的评价和与教师交流的需求差异明显,均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

5.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明显落后于城市。

6.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毒害,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他们不能抵制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7.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和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这部分学生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来往。

1.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都较艰苦,他们理应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

2.积极创造优良条件吸引城镇高素质教师或刚毕业大学生下乡从教。

3.加强、加大城乡师资交流。城乡师资交流有助于农村教师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也有利于双方经验的交流和感情的沟通。农村教师也可以到城市学校观摩学习。

4.积极开展活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目前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比较少,但有的是单亲,有的是留守儿童,还有的是从城里转回的”问题"学生,为此,学校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5.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摘要:从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现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和探讨,总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扫除一定的障碍,促进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解决方案。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资源且已有资源较为落后。

少,导致无法吸引优秀的教育者投身到农村教育的建设中去。这就使得农村教育体系中基本都是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都不是很高的教师或者教育行业从事者,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再加上受到地理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体育的设施也落后于城市,学生的体育活动缺乏完整的体育设施,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学体育始终得不到发展反而日益落后的状况。

2.教学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农村地区人民的思维方式就比较固定,受其地域条件的限制所能吸收的新鲜事物也相对较少,所以当地人民对于教育这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还是将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当今的教学中,使得学生不能真正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这也阻碍了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学生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投身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导致这种局面出现且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未能与时俱进接受最新的教学方法,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设施的不健全导致教师只能指引学生侧重基础知识而缺乏运动的实践。

3.体育设施不健全。

农村学校经济条件落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与现有的体育设施状况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说我国经济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农村的经济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对于教育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也有了一定的增多,但是需求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协调性,这不仅让体育学科成为学生最为落后的学科,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远远落后于全国中学生的平均水平,所以要想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先从教学设备上着手,首先改善教学环境,有一个系统的体育器材以及场地。

二、转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手段。

1.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

农村经济状况的不乐观决定了教育包括中学体育教学方面的落后并且使之长期处于这样一个状态。鉴于这个情况,国家就应该在教育这一块着重关注落后地区。国家对于农村应该加大资金和优秀教师的引入,提高人才报酬,吸引高新人才投身到基层建设。另一方面,除了国家长期关注农村教育,社会各界人士也应该伸出援手关注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建设,扶持农村教育,以此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农村孩子也能更加平等地充分享有他们本该拥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2.学校通过完善对体育教师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环境相对艰苦而工作报酬低且没有太多保障,所以,农村体育教师普遍都是由学科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的教师组成,而有着高新知识、综合能力突出的教师无法被吸引到农村建设中。所以,学校要本着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负责的态度对教师进行一个有规定、有制度的阶梯式选拔,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素质。

3.根据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实际的综合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明其道理操其技法。所以,教师在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扩充社会知识,了解教育最新动态掌握教育导向,在不断变化的实际中改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做到:

一是要学会把握时代的机遇。

二是要适时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参加一些专业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方式来与时俱进走在教育风潮的前列。

三是要努力钻研。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在摸索中前进,一方面懂得学生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一方面要明白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能够主动学习知识。

四是要不断地在课程改革反思改进中成为推动国家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光荣一员。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多观察、多总结,让学生打开心扉,投入到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去,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群艳.浅谈制约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价值工程,.

[2]俞建炜.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

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及培训现状分析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不容乐观,随着农村学龄儿童数量的急速下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如何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本人结合跟随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三年的农村小学支教经历和考察情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时下,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种声音见解也不绝于耳。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在全面实施。各种措施包括新课程的改革也是纷纷上马。什么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科学课、探索实践活动课、品德课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排满了学校的课程表。紧接而来的是似乎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各种新课程的教案汇报检查、听课、日常开课情况检查等等,一环扣一环,真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阵势。更有禁止给学生打分数排队,禁止举办特长班、重点班,禁止拿成绩向家长说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一时间,学校内外、师生、家长、社会上下沸沸扬扬褒贬不一,有喜有忧。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着想。可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呢?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吗?学生的家长满意了吗?事实不得不让人摇头怀疑,甚至是担忧。

担忧之一:

学生的素质标准到底是什么?这恐怕并非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非常确切和明白的问题。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才会有可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恰倒好处,直至事半功倍。不容质疑新时期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是指应该求得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育并举和相互贯通。个性发展是指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达到充分发挥。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接班人。素质教育改革制定的一切举措的出发点在此,落脚点也应该在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教育目的、教学方向,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服务服从于教育目的。

担忧之二:

素质教育改革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或流于形式,或剑走偏锋,或拣起芝麻丢了西瓜,顾此失彼。其结果当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丢失了已取得的好的教育成果,迎来的是素质教育的夹生饭。把仅有的一点办学特色拱手让出。把本已紧张活泼的`教育教学秩序变得涣散。把本已熟悉擅长的教学抛之脑后。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家长对素质教育改革抵触,因为改革使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学生对素质教育改革欢迎,因为改革让他们变得更轻松,有了更多的玩耍时间。教师对改革未置可否,有的高兴,有的无奈,因为改革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没有了教学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改革也让一些优秀教师迷失了努力的方向。擅长制假者有了用武之地。只要做好应付各种检查的纸面文章,我的工作就是好的,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务。而真正事关学生风俗制发展的教育活动却没有扎实的开展起来。尤其是在农村,学生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音体美教学秩序仍然是我行我素可有可无。各种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仍然是空中楼阁若有若无。音体美教师的配置也是随意指定。至于教育教学也就依旧原地踏步,完全没有目的和教法可言。至于停课或放羊教学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倒是现在被停的音体美课已没有哪个任科教师愿意代替。因为没有了教学成绩的压力,谁都懒得再去多上几节课去逼迫学生多学一点。至于所谓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且不说教师中此类教育人才以及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奇缺,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单单就实践活动中所要求具备的人力、物质、时间条件就根本不具备。所以所谓的许多实践活动只有布置没有检查。也不可能取得怎样的实践成果。其他新设置的课程也是有课节无教材无考评标准,任课教师本就是新手,又无积极性可言。这些新开设课程的素质教育结可想而知。

担忧之三:

素质教育在农村缺乏经费资金支持。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严重短缺,直接制约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也难怪素质教育改革流于形式。

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乡办学水平的的差异长期存在。有限的教育经费到了基层已经所剩无几。学校无米下锅有限的资金不能维护正常的办公需要。还要腾出手搞花架式,为自己涂脂抹粉。更有甚至很多农村学校长期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至于学校内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硬件设施更是上了放,放着坏,坏了拖,拖了再上。有限的资金及教学设施没有被利用好。有限设施无法满足师生从事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们业余自修的空间狭窄,施展自身教学素质的条件简陋,久而久之很多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也懒于提升已有素质,随遇而安原地踏步或干脆生疏掉已有素质乐得自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在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不由得不发人深省。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能葬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发展起来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引起教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下滑。就有可能耽误和影响一代热的人才培养。

问题固然存在,但决不能否定素质教育改革在学校推广的意义。克服以上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切入点仍然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义务、责任所在。把思想意识提升到为学生素质发展的高度去工作。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克服麻痹消极思想,一丝不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认真执行素质教育改革思想。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一校之长,要带头真抓实干,时刻绷紧素质教育这根弦,坚持从严治教。要求开设的课必须上好,培养新人才及早让广大师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素质开展。克服弄虚作假应付思想。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师下乡,加大学校资源整合等等。广大农村百姓正热切的确期盼着分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果实。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相关热搜: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形成与发展.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在经费、师资、规模以及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出现了整体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等诸多问题。

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研究表明,少儿是人生的第一关键时期,这时的心理发育状况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及其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小学布局调整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科学知识认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或学前班在农村应运而生,大量涌现,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县、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层次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多元办学管理和各种制度还不够健全,教育主管部门无力严格管理等原因,当前山区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受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目前仍处于边缘地位。一方面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人们普遍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各级教育机构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强.因此,呈现出学生流动性大、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材不完善、班额大等现象,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2.教育观念滞后。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盲目追求显性结果,忽视对孩子情感、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隐性教育过程。一些学校受经济利益驱动,把学前班看作学校创收的渠道,开设兴趣班、特色班,迎合家长心理,吸引生源,不顾及幼儿成长规律。

3.师资力量薄弱、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师范学校择优录取比例低,幼师专业又不予分配,加之名师进城热和老教师退休热,导致山区农村教师严重缺编,幼师专业紧缺。青年教师不足。幼师队伍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老中青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农村中还有大量的民办教师,且发现很多大龄教师出现占岗现象,造成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4.幼儿年龄构成较为复杂。

在农村学校的村级学校,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年龄构成极为复杂。在一个学前班里,年龄结构从不满三岁到六岁以上。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不比城市的幼儿园,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到学前班,小班是三岁及以下的儿童就读,中班是三至四岁儿童就读,不到五岁的就可以读大班,五到六岁就可以读学前班了。但农村学校不可能沿用从小班到学前班的教育模式,不仅生源不够,师资力量也是问题。

5.幼儿园管理相对不完善。

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村级幼儿园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一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园舍陈旧、设备简陋,办园条件差;二是很多村办幼儿园人数少,办园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浪费教育资源;三是“小园”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6.学前教育经费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不纳入财政统筹中,因此教育经费得不到保证。同时,国家只要求各级办园单位有责任对所办幼儿园给予扶持和支持,但没有统一明确规定各地区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比例,各地仅靠收费和视财力情况给予专项补助很难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

此外,由于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收费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收费过低,许多乡镇和村都不愿承担办学责任,再加上随着农村教育附加费被取消。更加剧了农村幼儿园经费的短缺,使得学前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经费不足农村幼儿园设备不得不异常简陋。教室室内空间小,孩子多。有一些学前班没有图书,没有任何玩教具,更没有适合幼儿使用的厕所、饮水设备和洗手条件等,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7.“小学化”教学倾向严重。

农村学前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无论教什么,都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满堂灌;以教材为中心,以读、写、算为主,教学活动以学校统一课表安排为准;教学式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指示、幼儿做”;教师上课严格要求孩子们坐端正,双手背后,两眼看黑板,教学没有趣味性。

农村学前教育虽然面临以上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它在困难中不断的前行,只要我们共同关注、大力支持,一定会日趋规范化、可持续化健康发展。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领域中如火如荼的进行,学校体育教育对于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认真做好农村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教育改革的反思,根据《中央7号文件》的指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健康为第一,增强学生体质,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构建主体意识,依法治体;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因地制宜,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农村学校主要是指县以下的由镇乡一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乡村中小学校,其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农村的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现有普通中小学866万多所,农村约占89%,在校中小学生1亿6900多万,农村约占74%。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农村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我国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1)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毕业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

(3)分管领导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

(4)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抓体育工作与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使学校体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2、师资队伍严重匮乏。

(1)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我县十三所中学,一百多所小学中,除了一中、二中、三中、和为数不多的几所乡镇中心小学的体育教师配备较全,其它学校严重缺编。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师资缺乏的学校,都是拿其它学科教师代替上体育课,业务教学水平不能保障,就不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

(3)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4)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体育教师的业务教学能力和水平得不到再提高,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犹如闭门造车、瞎子摸象。

(5)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严重的阻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3、场地器材、基础设施不足,投入力度不够。

在我所了解的近两百所学校里,体育设施暴露的问题很严重,只有三所学校有田径场,每年各学校的资金大多用于基建,对体育经费的预算和器材的购买没有纳入计划。场地器材的不足很难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4、教学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

(2)体育课开课率低,随意性大。

二、改革中的反思。

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评价与管理上,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缺乏一套科学规范、严格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经济上,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缺乏整体性和配套性。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构成了一个体育文化整体,但事实却是农村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属于不同的条块,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等。

1、构建主体性意识,依法教改,依法治体。

第一,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定新的制度和法律,具体明确农村学校体育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制度和法律的宣传,唤醒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中各主体的主体意识,特别是教师主体的法律意识,用法律维护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教师自身的利益与地位。第三,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加强对教育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2、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第一,农村学校教育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五育”是一个整体,偏废任何一育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的观念,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是现代教育的主体。第三,教学内容需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利用学校教育的时间(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足可以让一个人接受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第四,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依托,推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勤于学习,掌握和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创造性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单一的“跑圈”运动量小;让学生在田野里抓蝴蝶,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开朗的。

农村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这种“兴趣”能够陪伴他们一生。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是我国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提高对于推进和实施新课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心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从而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体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学校体育观念落后。

农村虽然在实施课改中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对策,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显得不够,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三)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体育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很大。由于是沙土地和煤渣跑道,因此遇到刮风下雨,体育教学很难实施。在现有的农村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也导致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

(四)农村学校师资的紧缺,专业教师缺乏,且教师的流动比较大。

据调查,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是由任课教师来兼课而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农村教师整体而言,体育专业知识极其贫乏,体育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功十分欠缺。由此致使农村的体育教学形成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人员分配不完善等现状。

(五)对专职体育教师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低下,专职体育教师缺乏事业心。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体育教师每年都有一定的服装经费。据《现状》显示,所按规定执行的仅占42.3%,许多体育教师从未享受此待遇。中小学基本上无体育特级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现象严重。在每年的评优秀、先进教师等一些名单里,总是难见体育教师的名字。

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

(二)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1.积极推进教师制度改革,提高教师质量。

2.推动城镇教师支教,促进教师的交流,促进教师资源城乡范围的合理配制。

(三)因地施教、因人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因地施教。

农村教师要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田野、道路、小山等拓展我们的教学场地,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享受阳光和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因人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体育教学或活动。

(四)根据学校实际,创造条件,合理利用体育器材和场地。

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资源的多种作用,使体育课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享受健康体育、快乐体育。

1.巧用场地。

教师课间细规划,“小”中见巧。作为体育教师应仔细地研究好操场规划,使之更合理地得到利用,不浪费每一寸土地。深思熟虑,利用“小”字。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也能让学生的情绪高昂,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组织体育比赛,不忘“小”字。通过一次次小型的体育比赛,便会在校园内涌起一股活动的热潮,这或许就是体育带给我们的魅力。

2.巧用器材。

巧用学校现有的体育教材。体育教师要对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重新编排,从有限的器材中提炼出无限的使用价值。但要本着新颖多变、集中实用、一材多用等原则。

(五)巧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来自制器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来制作成为体育器材,这样既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海宝.试论我国体育教育的城乡差异.2005.

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及培训现状分析

本人跟随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在农村小学进行连续三年的假期山区支教,去过山东济南、青岛、枣庄、临沂、潍坊及甘肃甘南的9所农村学校,结合自己的小学教育经历,见证了农村小学整体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改善,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儿童数量的急速下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因素。

1.办学条件失衡。

针对山东省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来看,在我去过的10余所小学里,按照办学条件,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青岛市城阳区的古庙小学和大北曲小学,交通相对比较便利,教学设施较强,通过近几年的普九达标验收,各功能室基本齐备,硬件建设基本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第二类是临沂莒南龙窝学校、潍坊高密冯家庄小学以及济南章丘闫家峪中心小学,教学设施较落后,只有一个微机室,但电脑早已淘汰,学生的微机课只是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室。光盘播放室和卫星接收室的设备在教室安装着,很不方便,设备经常出毛病,不能正常运转。但篮球架,乒乓球案设备基本符合学生需求,有图书而没有标准的图书室。第三类是枣庄滕州鲁能希望小学和济南章丘东八井小学,教学条件更差,其中一处是一至六年级,硬件建设基本没有,只有篮球架和一个乒乓球案,几十本图书放置在办公室的书架上,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翻阅,形同虚设。另一处是一至二年级,没有任何功能室和教学设备,只有两名教师。

从办学条件(硬件)看,这些学校存在着巨大差异,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政策。

2.师资力量薄弱。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且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在我去过的农村小学里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且教师资源紧缺,从而在一、二年级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面对素质教育,面对新事物课改,教师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很少有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3.学生及家长素质不高。

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见少识小,视野狭窄,其本身就比城市的学生劣势了不少。农村学生家中有用于查找资料的电脑几乎没有,一些知识拓展类的任务,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另外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外读物,支教过程中在鲁能滕州希望小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120名学生中有课外书籍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几,且一部分是男生喜欢的漫画书,其余都只有几本教科书。目前,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在支教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孩子的课余时间几乎无法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二。突破发展困境的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有效投入。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的配置。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继续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在拨款方式和拨款途径上,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费用都用到实处。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可以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另外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新课程、新知识、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注重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争取尽快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在新招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考虑让一部分教师转岗培训,拨专款用于农村小学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师的脱产进修,从而满足农村小学教育需求,使学校教学设备能有效利用。

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作为教师,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相关部门常性不定期地下到基层,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周边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校征求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对六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3)通过各项调查、研究、评比,根据学校、教师、班级分设奖励机制,以调动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关注“留守儿童”

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引导家长教育孩子方面也要起到积极作用。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张行、王铁军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月。

2、《小学教师修养概论》,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7月。

3、《中国教工》,第9期。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思考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我镇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我镇共有77个经济合作社和15个居民小组。据调查,全镇0至16岁留守儿童220名左右,6岁至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有103名。其中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二、我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 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 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这部分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

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二)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 在校表现不优,学习成绩不佳。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知识、学做人。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一旦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 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发现,与父母见面半年1次的为53%,一年1次的为44%,两年1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及培训现状分析

1、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需要。当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减少,党员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大量优秀人才未加入党的队伍,使党组织后备人才缺乏,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我镇有党员1488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344名,占23.2%,全镇入党56名,只有47名。第二方面党的影响面呈下降趋势,许多党员忙于生计,疲于奔波,经济利益凸显重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第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形式、内容简单,各种宗教势力甚至flg等邪教组织渗透加快,与党组织争夺群众,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2、是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农村党员的制度,而且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党员的入口关难把,出口关难畅,制约力不强,面情党员、亲戚党员依然存在。党员管理较难,党员干部激励的多,制约的少,做多与做少,做与不做缺乏有效的监督。年底的民主评议也往往形式化,部分党员信仰退化,宗旨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有的思想空虚,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斗争,无故不参加党员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等。对尾巴党员、牢骚党员、三不党员缺乏约束机制。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按照区委要求,我镇正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提前实现小康社会。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而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的保证作用,最终依赖于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切需要我们党员适应时代要求,加强宗旨观念和党性教育,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保持先进性。

二、做法。

这次调研活动于9月中旬在四个试点单位展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居民会、一个事业单位,共分调查摸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四个阶段,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为认真做好这次调研活动,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我们专题分别召开了四个试点单位负责人和各支部党员动员会,讲清目的和意义,要求。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各联村、厂(单位)班子成员分别在动员会上讲了话,为顺利开展调研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明确调研内容,我们调查不同党员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济条件、工作岗位分布状况,排摸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思想现状和精神需求,重点是要客观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的主客观原因,找准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如何增强教育管理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怎样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方面进行探索。

(二)调查摸底,分析党性。

1、座谈调查,走访摸底。首先在党员大会上下发了调查表格。内容涉及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职业、能力、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第二部分是涉及本人对理想、信念的看法、党费交纳和党员基本义务履行方面情况。其次召开好五个层次座谈会,即支部书记和企业厂长、居民会负责人座谈会;普通党员座谈会;专业户或个体工商户座谈会;老年党员、困难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企业职工、普通群众座谈会。再次进行走访谈话,对作用发挥先进和落后的党员;经济状况好和差党员及老年党员、流动党员进行个别走访、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内心真实思想,倾听他们的要求和呼声。

2、对照先进,剖析自我。试点单位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利用各种载体,开展认真学习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如试点单位同岙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到嘉兴南湖参观红船,重温入党宣誓,唤醒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党员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找原因,每人写一篇300―500字左右的自我剖析材料,开门见山,先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再提出整改措施和方向,尽力使每位党员从心灵上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三)民主测评,落实整改。

各支部负责人和联村、厂(单位)干部认真走访了每位党员,进行交心谈心,加强思想上沟通。在充分准备基础上,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敞开思想,坦诚相见,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既谈自己,又说别人,也对党组织提出合理建议,开展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确保民主评议不走过场,然后进行民主评议,吸收部分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和单位职工参加人数一般在10名左右,填写党员民主测评表,当场收回。评议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档,将评议结果公开,并把意见反馈到个人,对评议先进党员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奖励,对不合格党员根据情况作出劝退、警告等组织处理。对基本合格党员再进行一次谈话,听取整改意见,落实帮教对象和时间,从而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

三、调研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对四个单位共发出问卷130份,占全镇党员数8.6%,收回117份,占90%。年龄在55岁以下63人,占53.8%,最大年龄79岁,最小2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3人,占36.8%,小学及以下文化54人,占46.2%,年收入3万以上21人,占18%,1万以下68人,占58%。

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区委的领导下,我镇的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党员队伍素质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一是党员的宗旨观念得到加强,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党员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8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大多数认为党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二是党员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调查显示,有91%的党员对中央“反腐倡廉”的力度和决心比较满意,有70%的党员一年参加组织6次以上,有95%以上党员认为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60.7%党员能坚持按月交纳党费。三是党员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党员普遍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认为党员自我修养很重要,党员不能信教的占80%。我镇坚持在党员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把党员管理工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规范制度,注重实效,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应重视存在的问题。

1、党员思想影响先进性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党中未经过各级党校系统的培训。有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对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在哪些方面认识模糊;有的党员对十五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大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有的党员认为党的宗旨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对自己所处行业职业道德满意度不高。这些情况表明,我镇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2、党员的经济状况影响先进性的体现。调查中发现,个别私营企业党员对员工不够关心,职工应该得到的福利没有得到保障;有些农村、社区党员经济状况较一般群众差,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有些老年党员生活困难,靠组织上照顾只是杯水车薪,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还有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增多,使组织上管理难度增加。

3、从严治党的力度不足,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当前许多党员特别是老年党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相当关注,随着社会上落后现象、经济中的无序现象、党内的腐败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腐败案件的查获曝光,使部分党员产生错觉,认为这么多高官、大官都要犯罪,本人作为普通党员发挥作用有啥用。同时,社会治安的不尽人意,也导致部分党员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意,影响先进性体现。个别干部工作作风差、作风不实,不以身作则,不执行党的政策法规,也一定程度对党员产生负面影响。

4、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党要管党,关键是要逐步实现党员管理的科学化。这方面不适应表现在二方面。一方面党组织习惯于粗放管理,缺乏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往往凭经验简单地看开了多少会,发展了多少党员,开展了多少活动,建立了多少制度。初级阶段的初级管理引发形式主义陋习,使党员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管理上;另一方面党务干部素质不适应。由于部分同志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抓经济实惠多,抓党务麻烦多”的心态,应付差事,个别党务干部文化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跟不上,显得力不从心。

四、工作措施:

调查结果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1、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个体素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引导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须臾不可背离的理论依据,只有坚持这一理论指导,才能使党员管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党员来轮流主持,一是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二能提高综合能力和兴趣。

2、要找准载体,分类管理,凸现基层党员先进性。以党校为主阵地,对全镇党员实行针对性轮训,让各行业党员在各自的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首先是按年龄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老党员要凭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将党支部的决议向群众做好宣传,为组织分忧;协调解决邻里矛盾,移风易俗;反对赌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要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与要求及时反馈给党组织,努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中青年党员特别是有一定经营能力、有发展经济潜力的年轻党员,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努力开拓市场,积极探索新兴产业,示范、带动、帮助周围群众发展经济;并在执行政策、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兴办公益事业、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带好头。其次,是按行业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务农党员应突出一个“引”字。将重点放在带头从事高优农业或发展家庭工业上。通过先行示范、提供住处传授技术和帮助促销,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动高效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带动农民群众致富。从事私营企业或大户营销的党员要突出一个“带”字。应正确把握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多雇用些非亲属群众,特别要带头顾及那些在致富过程中落了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户。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要突出一个“聚”字。要敢于亮明身份,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配合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等工作;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协调解决劳资矛盾,把广大职工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同时要立足本职,争当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3、要严格党内生活制度约束党员,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严格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和强化党内生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测评党员制度,对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员要严格按组织条例处置,该劝退的劝退,该开除的开除,决不手软。同时必须拓宽视野,改正方法,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并举的原则下,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的先进基础。

4、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使所有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要按照有利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有利于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和简便、易行、实效的原则,要采取建立档案落实具体责任长期跟踪联系的措施,切实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做好。

第二、成立“保先”服务中心。一是进一步强化“双带”作用;二是镇村建立党员基金,结对帮扶凝聚人心;三是建立下岗党员登记制,拓宽就业门路,党组织要面向非公企业推荐下岗党员,有利于扩大党的覆盖面。

第三、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党务工作是党员管理的载体,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强化培训措施,造就跨世纪复合型党务管理人才。

第四、党组织要帮助党员掌握自强自立本领,使党员有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镇党委继续完善党员联系户上制度,落实党员“双带”作用,加强对党员致富技术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镇450名45岁以下党员进行分阶段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

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及培训现状分析

1、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需要。当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减少,党员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大量优秀人才未加入党的队伍,使党组织后备人才缺乏,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我镇有党员1488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344名,占23.2%,全镇入党56名,只有47名。第二方面党的影响面呈下降趋势,许多党员忙于生计,疲于奔波,经济利益凸显重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第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形式、内容简单,各种宗教势力甚至flg等邪教组织渗透加快,与党组织争夺群众,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2、是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农村党员的制度,而且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党员的入口关难把,出口关难畅,制约力不强,面情党员、亲戚党员依然存在。党员管理较难,党员干部激励的多,制约的少,做多与做少,做与不做缺乏有效的监督。年底的民主评议也往往形式化,部分党员信仰退化,宗旨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有的思想空虚,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斗争,无故不参加党员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等。对尾巴党员、牢骚党员、三不党员缺乏约束机制。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按照区委要求,我镇正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提前实现小康社会。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而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的保证作用,最终依赖于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切需要我们党员适应时代要求,加强宗旨观念和党性教育,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保持先进性。

二、做法。

这次调研活动于9月中旬在四个试点单位展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居民会、一个事业单位,共分调查摸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四个阶段,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为认真做好这次调研活动,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我们专题分别召开了四个试点单位负责人和各支部党员动员会,讲清目的和意义,要求。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各联村、厂(单位)班子成员分别在动员会上讲了话,为顺利开展调研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明确调研内容,我们调查不同党员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济条件、工作岗位分布状况,排摸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思想现状和精神需求,重点是要客观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的主客观原因,找准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如何增强教育管理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怎样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方面进行探索。

(二)调查摸底,分析党性。

1、座谈调查,走访摸底。首先在党员大会上下发了调查表格。内容涉及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职业、能力、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第二部分是涉及本人对理想、信念的看法、党费交纳和党员基本义务履行方面情况。其次召开好五个层次座谈会,即支部书记和企业厂长、居民会负责人座谈会;普通党员座谈会;专业户或个体工商户座谈会;老年党员、困难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企业职工、普通群众座谈会。再次进行走访谈话,对作用发挥先进和落后的党员;经济状况好和差党员及老年党员、流动党员进行个别走访、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内心真实思想,倾听他们的要求和呼声。

2、对照先进,剖析自我。试点单位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利用各种载体,开展认真学习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如试点单位同岙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到嘉兴南湖参观红船,重温入党宣誓,唤醒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党员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找原因,每人写一篇300―500字左右的自我剖析材料,开门见山,先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再提出整改措施和方向,尽力使每位党员从心灵上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三)民主测评,落实整改。

各支部负责人和联村、厂(单位)干部认真走访了每位党员,进行交心谈心,加强思想上沟通。在充分准备基础上,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敞开思想,坦诚相见,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既谈自己,又说别人,也对党组织提出合理建议,开展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确保民主评议不走过场,然后进行民主评议,吸收部分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和单位职工参加人数一般在10名左右,填写党员民主测评表,当场收回。评议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档,将评议结果公开,并把意见反馈到个人,对评议先进党员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奖励,对不合格党员根据情况作出劝退、警告等组织处理。对基本合格党员再进行一次谈话,听取整改意见,落实帮教对象和时间,从而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

三、调研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对四个单位共发出问卷130份,占全镇党员数8.6%,收回117份,占90%。年龄在55岁以下63人,占53.8%,最大年龄79岁,最小2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3人,占36.8%,小学及以下文化54人,占46.2%,年收入3万以上21人,占18%,1万以下68人,占58%。

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区委的`领导下,我镇的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党员队伍素质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一是党员的宗旨观念得到加强,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党员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8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大多数认为党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二是党员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调查显示,有91%的党员对中央“反腐倡廉”的力度和决心比较满意,有70%的党员一年参加组织6次以上,有95%以上党员认为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60.7%党员能坚持按月交纳党费。三是党员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党员普遍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认为党员自我修养很重要,党员不能信教的占80%。我镇坚持在党员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把党员管理工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规范制度,注重实效,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应重视存在的问题。

1、党员思想影响先进性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党中未经过各级党校系统的培训。有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对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在哪些方面认识模糊;有的党员对十五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大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有的党员认为党的宗旨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对自己所处行业职业道德满意度不高。这些情况表明,我镇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2、党员的经济状况影响先进性的体现。调查中发现,个别私营企业党员对员工不够关心,职工应该得到的福利没有得到保障;有些农村、社区党员经济状况较一般群众差,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有些老年党员生活困难,靠组织上照顾只是杯水车薪,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还有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增多,使组织上管理难度增加。

3、从严治党的力度不足,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当前许多党员特别是老年党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相当关注,随着社会上落后现象、经济中的无序现象、党内的腐败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腐败案件的查获曝光,使部分党员产生错觉,认为这么多高官、大官都要犯罪,本人作为普通党员发挥作用有啥用。同时,社会治安的不尽人意,也导致部分党员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意,影响先进性体现。个别干部工作作风差、作风不实,不以身作则,不执行党的政策法规,也一定程度对党员产生负面影响。

4、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党要管党,关键是要逐步实现党员管理的科学化。这方面不适应表现在二方面。一方面党组织习惯于粗放管理,缺乏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往往凭经验简单地看开了多少会,发展了多少党员,开展了多少活动,建立了多少制度。初级阶段的初级管理引发形式主义陋习,使党员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管理上;另一方面党务干部素质不适应。由于部分同志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抓经济实惠多,抓党务麻烦多”的心态,应付差事,个别党务干部文化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跟不上,显得力不从心。

四、工作措施:

调查结果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1、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个体素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引导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须臾不可背离的理论依据,只有坚持这一理论指导,才能使党员管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党员来轮流主持,一是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二能提高综合能力和兴趣。

农村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环境污染已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寻求解决之道,而从实际效果看经济手段尤其是开征环境税,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论文首先从环境经济理论角度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国际上有关治理环境污染的基本手段,再通过分析征收环境税对市场主体起到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福利效应说明了其对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指出了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其次就我国环境税目前状况的分析,论述了我国现行环境税存的问题与不足。最后介绍了国外环境税实施的成功经验,并对改进我国环境税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税;税收制度。

analysis。

abstract。

目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到迅猛发展,制造业的粗放扩张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地位,使我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同时也把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压力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3月北京市出现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同时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在中国,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湖水已成为居民的奢望与回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已可想而知。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稀缺资源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目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国或一地区的区域问题,已然扩大到全世界范围,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早于我国,同样关于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比我国要多要完善。从实际效果上看,经济手段特别是征收环境税带来的效应比较明显。

有关环境税的基本理论最早由庇古提及,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税收矫正思想,认为微观主体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是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根结,只要政府进行干预,正如运用税收一样来使得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庇古税就是指,政府根据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进行征税,在产品价格中加入污染成本使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此后的几十年中,西方学者不断对环境税理论提出新观点,不断完善的过程使西方有关环境税理论逐渐完善,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环境税的开征问题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压力的不断上升,国内学者及民众对于开征环境税的第一文库网呼声不断加大,国务院在6月份首次明确表示要“研究开征环境税”。我国政府公布了“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10月又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意见》,明确了实施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税费改革,并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12月环境税方案上报至国务院。可见,环境税在我国已是大势所趋。

二、环境税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税的内涵。

环境税最早由庇古提出,其思想也为各国所接受,但是对于环境税的概念各国尚未达成一致。欧盟统计局对环境税所做定义为:指对某种在被使用或释放时会对环境造成特定负面影响的物质的单位使用量所征收的税收。就环境税发展的实际内涵来看可以从广、中、狭义三个层次来看。狭义上环境税即专门性环境税,主指为了防控环境污染以及筹集环保资金而征收的税;中义上除了上述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税和生态保护税;广义上来说,以保护环境为目而采取的各种税收都应该算是环境税。

欧盟环保局对于环境税的税种分类也比较广泛,有收回成本型、提供刺激性和财政性环境税,这就囊括了使用者付费、指定用途的收费、试图改变破坏环境行为的刺激税等比较全面。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不仅应该对造成污染的个人征税,还应把为试图改变人们破坏环境行为所采取的其他措施的费用放在环境税中,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整个环境税收制度,因而论文倾向于欧盟环保局对于环境税所述定义及分类。

(二)征收环境税的必要性。

生产者或消费者进行了带有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即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是并没有为此买单,相反是社会承担了该部分费用,此时的负外部性活动就会急速扩张,环境污染随之不断扩大。

另外,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环境具有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性,自由市场缺乏激励机制来提供环境这一产品,“搭便车”现象就变得普遍起来。产权学派的科斯认为,环境产权的缺失和难以界定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我们不能明确说出空气和水的归属,更不能把它们分割成一部分来分给个人。这时,人们不必承担任何代价就可以享受环境带来的效益,所以人们就不会去珍惜这种资源,环境污染就会越来越严重。

对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理解,使得经济学家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庇古主张,政府充当社会和个体经济活动之间的调解员角色,通过征收环境税费或补贴来调节市场价格、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弥补市场失灵。有些学者主张,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对个体行为进行管制。科斯则认为,在明确环境产权的前提下,通过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自由谈判或交易来解决。科斯定理指“只要把产权妥善地加以规定,只要产权交易的费用为零,那么,不论产权在开始时如何分配,市场机制所导致的均衡必然符合最有效率的状态。”这里可以看到产权学派主张通过排污交易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上述途径是目前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实行的难易程度有别。环境管制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此时政府需要掌握大量准确的信息来作出管制措施,但是政府由于没有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因而在信息掌握方面本身存在不足,而任何信息出错都会影响到管制效果。排污交易权实施的基本前提就是环境资源产权的完全明晰,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受到当前人们对于环境资源认知方面的限制。相比之下,环境税手段就显得比较容易操作,只需要政府知道负外部性的边际成本就可以确定税收率,税收本身又具有强制性。

(三)环境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政府征收环境税是通过影响市场上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活动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起到效果:一是环境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是环境税对经济主体福利产生影响。

1.收入效应。

环境税的收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上生产者的影响。收入效应指,政府征收环境税影响到生产者生产污染产品的实际价格,即减少了生产者实际可支配的生产要素,使厂家对该产品的生产能力降低,进而减少该种污染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规模、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如图2-1所示,假设产品x1和x2都为污染产品,企业在未征税之前的均衡生产点为e1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对应的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q1和q2。现在政府对其征税,使其生产成本加大,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与e2点重新均衡,此时对应产量为y1和y2。显然,e1加e2要比y1加y2要大,即环境税使得厂家污染产品的生产量降低。

图2-1收入效应图。

2.替代效应。

对于生产者来说,政府课税会使企业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化,企业选择扩大生产收益率相对高的产品、减少相对收益率低的产品的生产,这就是生产者的替代效应。如图2-2所示,假设企业把所有生产要素用来生产x1、x2两种产品,其中x1为污染品、x2为清洁产品,此时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定,为pp。征税之前,企业生产均衡点在e1点,对应产品数量为(q1,q2)。征税之后,x1产品实际成本上升即产品相对收益率下降,企业会选择减少其产量,扩大x2产品的产量,新的均衡点为e2点,对应产量为y1、y2。显然q1大于y1,即政府课税之后,企业选择的生产组合(y1,y2)产生的污染量要小于原来的生产组合。

对于消费者而言,政府开征环境税之后,污染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上升,此时若消费者的收入并未增加,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减少该种产品的消费量而增加清洁品的消费量。如图2-3所示,假设消费者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产品x1、x2,其中x1为污染产品、x2为清洁产品,预算线为ab。未征税之前,消费者最优消费组合为e1点,购买量为(x1,x2)。征税之后,产品x1价格上升,消费者预算线内移设为ac,此时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与e2点,对应消费组合为(y1,y2)。显然,消费者减少了污染产品的购买量,而增加了清洁品的消费量。

图2-2生产者替代效应图图2-3消费者替代效应图。

3.福利效应。

环境税的征收会导致生产者和消费的福利减少,如图2-4所示,征税之前供给曲线s1与消费曲线hn相交于e1点,对应产量和价格为(p1,q1),此时生产者福利pe1为me1p1,消费者福利ce1为he1p1。政府课税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上移设为s2,交消费曲线于e2点,此时对应产量和价格为(p2,q2),此时新的生产者剩余pe2为gp2e2,消费者剩余ce2为hp2e2。此时社会总福利为he2g,较征税前社会总福利he1m减少me1e2g,其中p1p2e2e1,转化成了政府税收,净损失为me1e2g与p1p2e2e1之差。这部分净损失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供、求曲线的弹性决定。

图2-4福利效应图。

综上所述,环境税的作用机制,生产者有两个选择:一是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数量,二是选择清洁原料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消费者会选择减少污染产品消费量,用清洁产品替代来减少自身承担的赋税。

三、我国实施环境税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当前环境税现状。

当前我国税收体系中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车船购置税、土地使用税等。这些税种一方面作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一部分起到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另一方面从税收起到的经济效应角度,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但是,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效果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也就是缺乏专门性的独立的环境保护税。

1.资源税。

我国于1984年开始征收资源税,20国务院对资源税暂行条例进行了修改,主要征收范围为煤炭、天然气、盐、原油等七大类资源。税率由国务院根据所开采的资源状况确定,例如:原油类为每吨八到三十元;煤炭为每吨二到五元;天然气为每千立方米二到十五元等。我国资源税的实施,侧重于根据资源开采难易程度而并非依据资源稀缺程度来征收,也没有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补偿机制方面进行规定。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税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如果资源税课税所得收入再没有用到对资源开采区的复垦和环境保护上面,那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2.车船购置税。

我国的车船购置税是有以前的车船购置费以“费转税”的形式转换而来,自开始实施,于进行了修改,对国内拥有并使用以及购买车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征税。我国车船税的征收最初的目的不是环境保护而是缓解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并且当前我国的车船税的税率单一,这就限制了车船税在环境保护起到应有的作用。

3.消费税。

和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消费税的设立目的主要还是在财政方面,侧重在调整消费结构和贯彻消费政策,增加财政收入,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4.城市建设维护税。

我国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以从事工商生产经营活动,并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及营业税的个人和单位为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在我国总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从其设立的目的看也是主要集中在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从现在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成熟,所以可以选择对其主要目的进行修改,侧重于选择其环境保护的作用。

(二)我国环境税存在的不足。

1.缺乏专门性环境税。

我国当前税收体系中已经有融入型环境税,主要体现在消费税、资源税、增值税等,但是独立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缺失,这是我国环境税体系目前最大的缺陷,专门性环境税缺失使得环境税覆盖范围低,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在已有的融入型环境税中,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的资源税存在征收范围窄的问题,资源税征收范围窄,使得企业或个人集中选择未被覆盖的资源,使得其过度开采或使用,这就难以让资源税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再有,城市建设维护税、消费税、车船税等税种,或是存在所占比例过低,或是环保力度不足等问题。这就更加凸显了我国开设专门性环境税的需求,而我国并没有专门性环境税,这种矛盾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障碍。

2.税率偏低。

环境税税收收入应该能体现经济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成本,税率设定应该与负外部性边际成本相一致。目前我国各种环境税现行税率存在偏低问题,例如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只有5%、城镇土地使用税只有每平方米0.6到30元。税率偏低使得我国环境税税收占总税收比例过低,难以形成环境税的自循环。这样,一方面使得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偏低的税率难以对企业和个人形成有效的刺激作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对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产业升级导向起到应有的作用。

3.碳税缺失。

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增长迅速,我国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还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不能不引起重视。当前我国在京津冀地区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机构,也把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但是有关碳排放的税收制度仍然缺失。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纳税人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其销售后又涉及所得税,这些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我国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同时应该完善与之相关的碳税制度,促使碳排放市场健康发展。

4.环境税外延不足。

效率低的问题。排污费低使得企业选择缴费而不是治理或减少污染,企业也可以将排污费加入到成本中,转化为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此外,由于环境税税种本身不全,也使得与环境税相关的其他政策措施如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不完善,不能起到刺激企业主动减少排污、创新升级设备的作用。

四、国外环境税实施状况。

(一)国外环境税的实行。

1.专项环境税。

英国实行环境税始于19,将环境税加入汽油价格里面,随后开征了垃圾税、机场旅客税、石方税、机动车环境税等专项保护税。机场旅客税开征于1994年,税率分为四级,其中最低的英里以内经济舱12英镑、头等舱24英镑;最高的为,超过6000英里经济舱85英镑、头等舱170英镑。而年,英国把垃圾税税率提高到56英镑每吨,并还有提高的计划。机动车环境税为新增税种,20起征,税率取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法国的专项保护税与英国有类似的地方,主要税种集中在民航税、生活垃圾清理税、道路税等。

美国政府在1972年向国会提出了征收二氧化硫税的方案,并很快得到通过。税率方面,二氧化硫浓度在一级标准以下为15美元每磅,介于一级和二级之间的为10美元每磅,达到二级标准就可以免税。丹麦于也起征了二氧化硫税,对燃油及锅炉燃烧用煤进行课税,把税收所得用于支持节能投资,对采取节能措施的企业进行投资补贴。

2.能源税。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欧盟理事会于颁布了能源税指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能源税。这里的能源税课税对象比较广泛,不仅对矿物质资源征税,对其他诸如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也征收能源税,规定成员国所采取的税率不得低于指令中所设定的最低税率,同时也作出对能积极有效控制利用能源的企业进行减免税收或补贴的规定。2011年欧盟委员会对上述指令作出修改,加入了以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征税的方式,这样成员国的能源税就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按能源产品实际产能量来征收;二是按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征税,每吨20欧元。

在此之前,法国于1993年已开征能源税,对含铅汽油、柴油、汽油、家用燃油等征税,采取从量税征收方式。每100升航空燃油征收32.36欧元,每百升含铅汽油征收63.69欧元。美国的汽油税,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征收,联邦政府每加仑汽油征收0.14美元,各州政府的税率则自行决定。

3.碳税。

自1990年《京都协定书》之后,签约国家纷纷关注对二氧化碳征税,开设专门的碳税,主要征收对象为燃煤、汽油、天然气等含碳量较高的.化石燃料。加拿大的碳税开征于年,规定购买或使用汽油、煤炭、天然气等的个人和企业都应上缴碳税。澳大利亚建立了碳排放量交易市场,20开始对企业强制征收碳税。澳大利亚的碳税机制计划分两步走,20以前实行固定价格即征收碳税,其后转变为碳排放市场机制。其他国家像日本、加拿大、英国、南非等国家也都有关于碳税的规定。

以得到部分公司税的返还,对于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只收取部分税收。美国采取了增加与环境税相关的其他税种如,开设资源开采税、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同时采取税收减免政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采取了配套措施来配合环境税的实施,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对中国开征环境税的启示。

1.开征环境税已成为重要环保手段。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遍布全球,从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过程和实效来看,环境税已成为各国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英法等国家不仅开征环境税,而且建立了初步的市场价交易机制,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粗放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压力倍增,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健康生活,开征环境税在我国呼声渐高。因而,我国也应该开征环境税,制定完善的环境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2.开征专项环境税。

英法等国在实施环境税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对造成污染的行业、资源、日常生活等领域开设专门有针对性的环境税。开征有针对性的环境税可以率先在一些污染重的领域取得减排、环保的效果,我国当前在资源、机动车、生活垃圾方面的污染压力大,可以制定多种有针对性的税收,控制资源浪费、垃圾排放。专项环境税应涵盖固体、水、气体垃圾,大气,生活环境等多个层面,不能顾此失彼,只从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领域征税。

3.注重环境税的刺激作用。

西方国家在制定专项环境税的同时,制定了许多相关减免税收、返还和替代的政策,旨在刺激企业和个人自觉形成节能环保意识、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我国在建立环境税的实践中应注重环境税的外延和税收中性原则,开征环境税目的是保护环境、达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效应,因而环境税的实施要根据整体税负水平保持不变的原则。企业或个人缴纳环境税后,政府应相应减少其他税负,这样既不增加整体负担,又对企业升级设备、选择清洁品产生刺激作用。因为选择清洁品可以减少环境及保护税的负担同时可以得到达到标准后的其他税负的减免,这样就能增加企业和个人选择清洁品的原动力。

4.注重碳税的征收。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二氧化碳征税,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我国在环境税收制度的制定中应该重视对碳税的开征,这与碳排放交易权并不矛盾,二者都是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像澳大利亚那样分步实施。

另外,关于税率的制定方面,从西方国家的税率看普遍较高。一是可以有效反映出环境污染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如果税率过低不但难以达到环保目的也不能使负外部性成本得到体现。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环境保护的自循环,能够从征收的环境税中弥补其他税负的减少部分,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其他配套措施实施的资金支持。

五、构建我国环境税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有环境税。

1.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把负外部性成本加入到资源价格中,提高资源价格,促使企业提高资源使用率、选择节能型设备。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涉及经济活动的环境资源都应纳入征税的考虑范围,特别是水、森林、土地、草原资源,重点不能仅局限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资源,可再生资源也应征收资源税。

2.调整消费税。

提高消费税税率,消费税较低使得居民消费时的成本偏低,不能有效的对其转变消费方式、选择清洁产品产生刺激作用,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例如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只有5%,这使得我国当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率依然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森林资源浪费。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目前我国在火电、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物品的消费税征收上存在不足,应考虑把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消费品全部纳入征收范围。

3.完善增值税、所得税。

环境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应税收收入的中性原则。目前我国已出台“营改增”政策,在实施环境税时,应尽量减少对企业增值税的减免,增值税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税种有自身的层层体系,增值税的减免不能破坏增值税链条的连贯统一性、破坏其主要功能。对于企业所得税则可以加大优惠政策,因为所得税的征收以企业最后所得为征收对象,增加环境税后选择对其进行减免不会破坏所得税征管过程中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样,企业选择清洁能源、环保设备的新增成本可以再所得税减免中得到弥补,减少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可以起到鼓励引导支持的效果。另外,对目前征收的排污费可以选择转变为征收排污税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完善整个环境税制度以及我国的税收体制,增强税收制度的内部协调型。

(二)开征专门性环境税。

1.大气污染税。

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空气质量不容乐观,雾霾、酸雨不断,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硫、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对于二氧化硫税,可以参照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制度来制定,也就是把我国现行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制度改为二氧化硫税通过对工业区、电厂等固定的大排放源的检测,依据排放量来征收二氧化硫税。对二氧化碳征税,在国际上已有了处理经验,我国也在京津冀地区初步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权机制,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出一种确定的方式,不论是采取二氧化碳税还是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方式,在全国扩大推行。如果采取二氧化碳税的方式,则其税率可以依据不同燃料的含碳量的大小来确定,对航空燃油、煤炭、天然气等采取不同的税率。

2.垃圾税。

这里的垃圾税主要指固体废弃物,从英法等国征收的垃圾税可以看出,垃圾税的征收不仅仅注重在对工业废弃物税的征收,同时也把生活垃圾纳入征收范围。我国可以先行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征税,控制工业废料、废弃的排放;然后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进行征税,农业垃圾不仅污染到土壤还对农村整体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并且当前我国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上也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征收生活垃圾税可以逐步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减少污染排放。

3.水污染税。

收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征收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环境税的设计。

1.税种的设定。

环境税税种的设定应着眼于污染严重和易于征收的对象,考虑我国当前主要污染物来确定开征环境税的范围。我国当前主要污染来自于二氧化碳、烟尘粉尘、固体废物、废水和硫、氮氧化物,因此,开设新的专门性的环境税应主要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先开征二氧化硫税、垃圾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以“税”代“费”,考虑将排污费的征收部分转为排污税的征收;加快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建设,扩大范围,不能局限于京津冀地区。

2.税率的制定。

环境税税率的设定应根据污染程度来判断,并应反映出环境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性成本,理论上与负外部性边际成本相一致。实际操作中很难把负外部性成本完全确定并转化为内部成本,因而重点应放在对污染程度、污染量的检测上,高污染高税率、低污染低税率,但不宜走过高过低的两端式税率。关于征收的形式宜采用从量税形式,因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相关,而价值量无关。

3.目标的确定。

环境税对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并非即刻显现或说是短时间内完成,因而开征环境税要循序渐进、分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我国环境税的目标设定可以选择分短、长期实现,短期内致力于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长期内则注重环境税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短期内,通过对二氧化碳、环境资源、垃圾排放等征税,能明显起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长期内,税收有引导资金流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且税收实施一段时间后可以促进人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环境税制定的原则。

环境税的设定应遵循污染者负担、受益者付费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公平简易、循序渐进原则。环境税的负担者不应局限于污染者还应考虑到受益者;环境税税收收入作为整个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原则上不能独立分开但是为了短期内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的目标,应该实行专款专用,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环境税配套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制定环境税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因而出台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法律政策有其必要性,仅靠环境税不能很好的达到全民形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识。目前我国已实行的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税目也应与新增设的专项环境税相协调,二者的目的与效果有重合部分,要协调好两者的分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实现的,有了环境保护制度就应严格实施,这就需要健全执法监督体制,征管协调、执法监督相协调。我国于年4月24日刚刚修订了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各自职责,这对于我国开征专项环境税有重大意义。

2.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家还要致力于转变经济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出台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经济政策。目前我国一些高污染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这样的调整不能达到环保的目标,只会扩大污染范围,因而要严格限制高污染企业进入市场,对低碳、清洁的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更大的优惠,加快我国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环境税征管体系建设、调整税收分配结构。

环境税的征管主要有地方政府来完成,而环境税制度的确立则是中央政府,这就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处理好协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奖惩措施的具体实施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可以选择中央与地方共享环境税税收收入,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税务和环保各部门之间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安杰.关于环保税的经济学思考[j].税务纵横,(11).

[2]沈满洪.庇古税的经济效应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4).

[3]白贵,周婷婷.关于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效应研究[j].经济论坛,(8).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5]李静怡.环境税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1).

[10]杨向英.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探讨[j].生态经济学,(12).

[11]韩凤芹.中国开征生态建设税的必要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5.4.19.

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了解初中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因素,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促使教师真正改变教学理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展,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共进,力求达到教学的最大有效值,最终改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不良现状。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教师座谈,其中问卷调查中设计了41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简答题。对象为本校初一、初二年级,共发问卷102份,有效问卷102份。

三、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此次调查有41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包括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态度等方面;其二,外部的环境因素,即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

现就调查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大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如在调查“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这个问题时,选“a.特别感兴趣”的只占20%;选“b.比较感兴趣”的占35%;选“c.不太感兴趣”的占25%;选“d.“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却占20%。

又如在调查“你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兴趣班”一题,选“a.有”的占31%,事实上在这百分比中按自己的意愿主动报名参加的占的百分比估计还得打折。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总体说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够。如在调查“你现有的英语基础与水平”一题时,选“c.中等”的占51%;选“d.差”的占13%。虽然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在调查“你对你的英语学习满意吗”一题时,选“a.很好”的占18%;选“b.一般”的占16%;选“c.不好”的占50%。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够高。

(四)学生所处的家庭状况:

1.学生中农村户口占90%以上,不同户籍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存在着生活习惯、方式及个性的差异。2.父母文化层次不够高,大约80%的父母都是初中毕业。职业情况大约80%的父母务农,另外20%左右是自由职业,这就决定了一定数量的父母忙于发展家庭经济,疏于与孩子交流和对孩子的管教,又缺乏“教育投资”的意识,对教育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造成子女物质生活的充裕和满足,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荒芜。3.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进。溺爱型、放任型及专断型家庭仍占40%的比例,在调查中“你的家长辅导你英语吗”一题时,选“d.从来没有”的占82%。

(五)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1.现实中的英语教师:

(1)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

(4)部分教师能正确对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不歧视差生;。

(5)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分配讲解时间与学生的活动时间;。

(6)极少数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

桂林市农村厕所与粪便处理现状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桂林市农村居民厕所与粪便处理现状,为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8月-12月对桂林市4个县(区)40个行政村的401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桂林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3.14%(173/401),使用非卫生厕所农户占52.62%(211/401);无厕户占4.24%(17/401).在各种卫生厕所类型中,以沼气池武厕所为主,占80.35%(139/173),三格化粪池式厕所为辅,占17.92%(31/173),其它占1.73%(3/173).三格化粪池厕所以建在室内为主,占67.74%;沼气池式厕所则以建在院外为主,占85.61%.非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主要是高温堆肥)占34.12%,有高达65.88%的`非卫生厕所的粪便直接用于施肥或直接清理或直接水冲,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加,卫生厕所普及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p.01).结论:桂林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处于广西平均水平,需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从而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作者:蒋基权邓曼玲李文智秦田秀尹宁作者单位:蒋基权(广西桂林市卫生局疾病控制科,541002)。

邓曼玲,李文智,秦田秀,尹宁(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1001)。

期刊:健康天地journal:healthworld年,卷(期):,04(2)分类号:x7关键词:厕所粪便无害化卫生调查

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当前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多媒体化与网络化日益紧密地结合。显然,这件事所蕴含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怎么想像也不会过分的。当中国教育迈向21世纪之时,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如何?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本文主要谈计算机教育的宏观管理、计算机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年。在这十年中,计算机教育的战略重点已经从计算机学科教学转向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已经开始逐步成为真正帮助师生进行教学的工具,并与教育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提高教育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动力。

为了加强对我国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领导,1992年8月,国家教委成立了以柳斌副主任为组长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是“领导小组”的组织执行部门,为“领导小组”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文件资料、信息动态及实施措施等。“中心”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的领导下,参与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编写计算机教育教材与组织研制、开发软件等,为促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家教委还多次发文就计算机教育的规划、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问题为各地提供指导意见。这些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水平得以稳步提高。

请见下表。

1992年比。

1994年比比。

计算机学科教学工作。

第一阶段,1983年,当时的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制定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其核心内容就是学习basic程序设计。

第二阶段,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1983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3个应用软件的内容: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课程的目的也相应包括了计算机的应用。

第三阶段,1991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制定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并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正式下发。,国家教委再次对《指导纲要》进行了修订。《指导纲要》(修订稿)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了结构,增加了windows、网络通信、多媒体、常用工具软件等新内容,削弱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突出了计算机的应用部分。

综观计算机学科教学发展的历程,计算机学科教学已经从以“程序设计”为主转向以“实际应用”为主,强调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注意不要再走回头路,不要过分强调程序设计,不要把程序设计作为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近两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深入,并成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地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走出“重学科教学、轻辅助教学”的误区,加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一阶段,主要矛盾是缺乏硬件。硬件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学校通常也都会比较积极地购买机器设备。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件,又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机房变成了“绝密”之地。结果所配设备,只成了学校身份、地位的象征,并没为教学服务。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可以说,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始终是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学校务必要走出这个误区,只有充分重视软件建设,才能使计算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阶段,主要矛盾开始由硬件转向软件。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软件盗版严重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教学软件数量较少、质量粗糙、实用性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自己培养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发课件,以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之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对软件需求的矛盾,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然而,有些教师提出疑问:教师的工作究竟是去开发软件,还是组织教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有时要花70~80个小时来开发一个小时的课件,而且用80倍的时间换来的课件往往只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使用,并没有多大的推广价值。这不仅是因为教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开发等多种能力,不可能在此领域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也因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着差异而影响设计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每位教师都想自己搞一套“课件”,而每个课件的水平都不高,这就造成了至今犹存的教学软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19才有所缓解。在此阶段,开发软件的指导思想由“课件”向“组织”或“积件”(指把微教学单元自由组合起来的平台)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方向。年涌现出的“几何画板”、“csc语文电子备课系统”、“教学实验室”等3个优秀cai软件,令广大教育工作者耳目一新,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热潮,从而大大改变了cai的面貌。可以预言,两三年内,还会出现更多这样的软件,从而改变人们对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

第三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以各种资料库、工具平台为背景的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拥有更强大的能力,人们开始考虑技术与教学如何“整合”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而不是“开发”技术的问题。

技术引入教学并不是把技术手段简单地叠加到原有的教学之中。很多专家早就提出:陈旧的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技术的需要;只有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新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一阶段,由于每个老师都能很容易地应用资源库或开发出适合自己需要的软件,因此最重要的反倒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老师用什么样的思想来使用技术,以什么样的理论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恰恰是教学本身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实验表明: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然后才能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手段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的话,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极为有限的。

我们必须走出一个误区:计算机是现代化的工具,因此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原因很简单:并不是配置最现代化的学校,就能叫作“好学校”,好学校需要靠教育思想正确的领导和教师来支撑;同样,在课堂中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本身并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更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现代教学”。所谓“现代教学”与其说是把现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学思想来指导的教学。用这种眼光来看,许多公开课、评优课还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二阶段,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近两年来,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些实验已经开始应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的实验。该实验课题组认为: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已经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变迁,而课件的设计思想也应从“面向教师”转向“面向学生”。在教学中,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观念,要强调情境,强调协作,强调对学生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建构”。计算机在课堂中再也不仅仅是老师讲课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的“认知工具”。这与当前教育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相吻合。

然而,以上这些理论、思潮、观念必须要让广大教师理解、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第三个阶段的关键所在是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在教学改革中,还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培养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是最重要的工作,无论把师资培训工作看得多么重要都不过分。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实践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这里所说的师资培训,不是指计算机操作技能,更不是指培训教师开发软件,而是指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

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3方面: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它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管理。

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指在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由于管理工作是非常烦琐、比较程式化的工作,因此计算机很容易发挥较大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例如,题库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按照知识点、难度、题型等各种参数自动组卷,并可以修改不太合适的题。智能助教系统如果用在网络上还能够自动发卷、收卷、改卷、评分,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和长期跟踪。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估。此外还有一些校长办公系统、自动阅卷系统等,都能大大减轻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劳动。但由于有些产品不符合教育需求和使用者本身水平不高等问题,计算机辅助管理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计算机辅助管理产品,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使用计算机的水平。

江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在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农村电商将是2017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必将推动农村电商向纵深方向发展。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江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江苏省的决策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江苏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领先之姿: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的农村“三通”目标的基础上,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村宽带全覆盖,全省行政村家庭互联网固定用户数达到700多万,家庭带宽接入能力达到12m,光纤入户覆盖率35%,平均接入带宽超过6m,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超过85%。同时,江苏省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示范引领等多方面对农村信息化及电商发展给予支持,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新格局。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省级、市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江宁、张家港、常熟、武进等100多个县市区建成县级统一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县级平台已覆盖2万多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市场,既致富了农民,也推动着农村发展。”江苏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引领着一场乡村经济形态的变革,点燃了农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盐城的农村电商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在大丰三龙镇电子商务中心二楼大厅内,近百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碌着。“泥螺、麻虾酱、蟹钳、虾米、杂粮、香肠……我们丰龙网电商平台汇集了本镇及周边乡镇的众多土特产,质优价廉,自去年筹建运营至今,不少产品通过丰龙网远销全国各地。”电商中心负责人咸正华介绍,该镇通过自建“丰龙网”和第三方平台并轨运行,着力推动全镇经济转型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而在2015年1月,华东地区首家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也在大丰电商产业园正式启动。当天,该项目的县级服务中心以及首批6个村级服务站、农村电商o2o恒北村实验田同步开业。通过“农村淘宝”,村民不仅可买到更便宜、更优质的商品,而且能把自产的绿色生态农副产品销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在江苏,各种业态、模式的农村电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商业生态”,正悄然改变着农村面貌:有农民自发触网,从简易拼装板式家具网售起步,如今已形成完备的家具产业链,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也有政府主导,村干部牵头开办家具加工厂,全部通过网络销售,网络经营户300多家,销售额超过2亿元;也有平台推动,依靠淘宝、京东等平台,建立特色平台销售产品。

由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众多中小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电商集群,由于具有完整成熟的传统实体产业链,使得网店发展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可以利用,中小企业由传统线下业务较平稳拓展到线上业务。

典型代表:南通川姜镇的家纺产业

川姜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部,覆盖三合口村、义成村、老南村和塘坊村4个电商村,主营家纺用品,2016年川姜镇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0亿元。为扶持和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川姜镇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川姜镇开始围绕中国南通家纺城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致力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家纺产业电商园区。南通家纺城电商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0万平方米,一期使用面积1.5万平方米,已有淘宝大学等近80家电商企业入驻,实现电商交易额约20亿元。南通家纺城微供市场目前有各类专业微供经营商近300家,年内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村民自发利用网络销售商品,在获取互联网流量和商机以后,再在线下发展自己的产业链用来支持线上的销售,从简单的网络销售演变到生产+网络销售,并带动了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

典型代表:徐州沙集镇的家具产业

沙集镇位于徐州市睢宁县,近年来从当地村民在网上销售简易拼装家具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2006年,村里的年轻人孙寒开起了第一家网店,从事简易拼装家具的网络销售,后来大家纷纷效仿。迄今,睢宁电商直接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2万人。沙集镇从传统的空心化农村,逐渐转变成一个具有巨大就业吸引力的新兴城镇,并进入“沙集模式”2.0时代,创成了“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服务业集聚区”等,探索出贫困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

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村村民走网络创业的道路,促进本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并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典型代表:宿迁大众村的家具产业

宿迁市耿车镇大众村2006年以前,是塑料加工的代名词,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大众村的发展亟须转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到外地考察学习后,召集村干部开会,动员大家带头在网上开店。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大众村已初步形成了以淘宝家具为主体,家具配套产业、特色农业、塑料制品精深加工、三产服务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目前,全村拥有158家家具加工企业,其中,年产值千万以上的家具企业21家,全村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共有689家网店,催生了板材加工销售、木工机械、五金配套、家具配件、雕刻印花、泡沫纸箱、珍珠棉包装用品等50余个家具配套产业。2015年,全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00元。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

这一发展路径依赖于一定的地域性资源。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销售渠道拓展,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典型代表:苏州消泾村的水产产业

苏州市阳澄湖镇消泾村是传统的.大闸蟹养殖专业村,村民靠着养殖大闸蟹谋生。随着网络的兴起,从2008年开始,消泾村开始在网上交易大闸蟹,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就此,村民们纷纷开起淘宝店做起了电商,想要分一杯羹。2014年,消泾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电商,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大闸蟹。如今,消泾村拥有劳动力人口1595人,其中从事大闸蟹电子商务、大闸蟹养殖共有1436人。全村拥有100多家电商企业,淘宝店超千家,成为首批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之一。2016年消泾村被江苏省商务厅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村,网上交易额突破5亿,全省排名第二。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集群。近年来,江苏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宿迁市充分利用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徐州沙集镇的东风村、兴国村、宿迁的大众村围绕家具产品,形成了家具产业集群;宿迁沭阳的周圈村、解桥村、新槐村和堰下村,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网店千万家和花木产业集群。扬州、连云港和南通依托毛绒玩具、水晶和家纺产业,分别形成了网络交易规模庞大的电商集群。

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明显。部分农村地区采取政策扶持、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举措,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村村民从事网络经营,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江苏省内共有淘宝村201个。仅沭阳县的淘宝村,从2015年的22个已经增长到32个,是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之一。

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消费市场潜力逐步显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支付百强县江苏有26个,显示出江苏农村地区强大的网络支付和消费能力。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网络卖家较多的农村地区,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地区。

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触角下沉,纷纷抢占农村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将农村市场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大量农民从事网络销售,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各种商品。

物流体系方面。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催生并带动了物流业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乡镇,汇聚了国内外各大快递和物流企业。以沙集镇为例,目前已形成了以沙集东风村快递一条街为主、其他各点快递为辅的农村快递和物流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地方自建物流仓储业逐步开始起步发展。宿迁、徐州、南通等部分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乡镇开始逐步探索自建物流和仓储体系,以助推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金融服务方面。调研发现,目前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主要通过引进金融服务公司为村民融资贷款等提供便利。从融资渠道看,农村网店经营主体融资渠道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既有通过农村合作社、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也有依靠民间借贷进行融资,同时通过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呈现逐步发展的趋势。

技术和培训服务方面。针对农村网商网络应用和营销技能相对缺乏的现象,基层政府的引导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在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基层政府扶持引导、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培训、农村居民自发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技术培训服务体系。目前,部分基层政府已开始有组织地开展集中培训,包括开展课程培训、下发指导材料、邀请专家讲座和外地参观考察等。宿迁、徐州等部分乡镇还设立了网络创业办公室或指导中心,直接为农民网络创业提供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引导村民从事电子商务。此外,省内半数以上的淘宝村已经出现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如宿迁的淘助理、徐州沙集的淘宝店诊所等,为网店店主提供广告策划、网店维护和诊断、课程培训等专业化的服务。

提高地方特色产品和农产品质量、打造地方生产和销售品牌是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引导鼓励农村网商增强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要引导个体网商开展商标、专利等申请注册;引导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或基层组织申请集体商标、地理标志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农村电商经济的品牌。同时,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村电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村网商大户和龙头企业不断丰富商品和服务种类,推动产业链延伸,通过“网络销售”推动“实体制造”的发展,从而加快农村传统产品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建议在推进建设“宽带江苏”“无线江苏”等工程的框架下,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接入的普及率,加快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等建设,通过强化网络基础、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通过设立农村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电商创业服务中心等形式,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为农村市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营提供便利化通道。

由于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单位分散,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配送需求属多点次,因此对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议要研究提升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副产品的配送能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现代化的包装、仓储、物流和配送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和农村地区的流通成本,使农产品可以便捷、安全、快速、低成本地流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利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等大型网络交易平台的配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县乡级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的建设;借助中通、申通、顺丰和邮政等大型物流快递公司的力量,完善提升农村物流效率,要把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内容建设纳入到新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通过法律讲堂、现场宣讲、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网商的法制意识,促进守法经营。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借力省内院校、企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电商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电商应用技能和网络基础知识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网商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逐步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匮乏问题。三是规范网络市场秩序。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执法,打击通过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切实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网络市场秩序,推动江苏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网商活跃程度相对偏低,总体规模偏小。目前江苏的农村电子商务大部分仍处于家庭作坊式的初级经营阶段,许多农村网店创业者仅靠一台电脑和一条宽带就当起了网商。同时,有大量的农村网店处于“休眠”状态,很多店铺商品长期不出新,网页宣传画面更新不及时,部分网商年交易额几乎为零。实际上,目前江苏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靠部分活跃的经营大户在支撑,农村网商整体的活跃程度偏低、规模偏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商品尚处于粗加工阶段,同质化竞争严重。调研发现,农村网店经营的商品大部分属于粗加工产品,商品质量不够好,商品附加值空间较小。此外,部分淘宝村还处于商品同质化、低价格竞争的阶段,同一村镇内的农村网店大多经营种类和品质相似的商品,由于缺乏良性互动和差异化经营,一定程度上导致恶性的同质化竞争,降低经营利润。

产业链不够完整,配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传统产业、特色农副产品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也需要网络通信、金融贷款、网店设计、物流配送等相关配套支撑服务体系的完善。目前,电子商务交易集中的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融资服务、摄影服务、网店设计制作、餐饮服务、技术培训、网络通信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的规划引导。

品牌意识相对薄弱,持续盈利能力有待提升。近几年来,虽然陆续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网商开始注册公司、申请商标、设计原创产品,但大部分网商仍然处在低水平的模仿阶段,缺少自主品牌。由于知识结构和成长经验所限,许多农村网商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网商存在复制他人网店中商品图片、宣传介绍和抄袭他人产品设计等现象,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行为,在品牌意识、商标申请、商品营销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升。

电商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对匮乏。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网商都是通过低门槛模仿开店发展起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网店运营经验,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相对高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网店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相对缺乏,导致网店的持续运营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狭义的教育是指由专门机构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它是指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这个词来自孟子的获取世界人才并教育他们。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的“教育”这个词的来源是指“ldquo“导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时下,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种声音见解也不绝于耳。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在全面实施。各种措施包括新课程的改革也是纷纷上马。什么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科学课、探索实践活动课、品德课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排满了学校的课程表。紧接而来的是似乎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各种新课程的教案汇报检查、听课、日常开课情况检查等等,一环扣一环,真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阵势。更有禁止给学生打分数排队,禁止举办特长班、重点班,禁止拿成绩向家长说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一时间,学校内外、师生、家长、社会上下沸沸扬扬褒贬不一,有喜有忧。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着想。可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呢?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吗?学生的家长满意了吗?事实不得不让人摇头怀疑,甚至是担忧。

担忧之一:

学生的素质标准到底是什么?这恐怕并非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非常确切和明白的问题。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才会有可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恰倒好处,直至事半功倍。不容质疑新时期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是指应该求得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育并举和相互贯通。个性发展是指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达到充分发挥。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接班人。素质教育改革制定的一切举措的出发点在此,落脚点也应该在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教育目的、教学方向,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服务服从于教育目的。

担忧之二:

素质教育改革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或流于形式,或剑走偏锋,或拣起芝麻丢了西瓜,顾此失彼。其结果当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丢失了已取得的好的教育成果,迎来的是素质教育的夹生饭。把仅有的一点办学特色拱手让出。把本已紧张活泼的`教育教学秩序变得涣散。把本已熟悉擅长的教学抛之脑后。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家长对素质教育改革抵触,因为改革使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学生对素质教育改革欢迎,因为改革让他们变得更轻松,有了更多的玩耍时间。教师对改革未置可否,有的高兴,有的无奈,因为改革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没有了教学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改革也让一些优秀教师迷失了努力的方向。擅长制假者有了用武之地。只要做好应付各种检查的纸面文章,我的工作就是好的,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务。而真正事关学生风俗制发展的教育活动却没有扎实的开展起来。尤其是在农村,学生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音体美教学秩序仍然是我行我素可有可无。各种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仍然是空中楼阁若有若无。音体美教师的配置也是随意指定。至于教育教学也就依旧原地踏步,完全没有目的和教法可言。至于停课或放羊教学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倒是现在被停的音体美课已没有哪个任科教师愿意代替。因为没有了教学成绩的压力,谁都懒得再去多上几节课去逼迫学生多学一点。至于所谓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且不说教师中此类教育人才以及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奇缺,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单单就实践活动中所要求具备的人力、物质、时间条件就根本不具备。所以所谓的许多实践活动只有布置没有检查。也不可能取得怎样的实践成果。其他新设置的课程也是有课节无教材无考评标准,任课教师本就是新手,又无积极性可言。这些新开设课程的素质教育结可想而知。

担忧之三:

素质教育在农村缺乏经费资金支持。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严重短缺,直接制约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也难怪素质教育改革流于形式。

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乡办学水平的的差异长期存在。有限的教育经费到了基层已经所剩无几。学校无米下锅有限的资金不能维护正常的办公需要。还要腾出手搞花架式,为自己涂脂抹粉。更有甚至很多农村学校长期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至于学校内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硬件设施更是上了放,放着坏,坏了拖,拖了再上。有限的资金及教学设施没有被利用好。有限设施无法满足师生从事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们业余自修的空间狭窄,施展自身教学素质的条件简陋,久而久之很多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也懒于提升已有素质,随遇而安原地踏步或干脆生疏掉已有素质乐得自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在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不由得不发人深省。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能葬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发展起来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引起教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下滑。就有可能耽误和影响一代热的人才培养。

问题固然存在,但决不能否定素质教育改革在学校推广的意义。克服以上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切入点仍然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义务、责任所在。把思想意识提升到为学生素质发展的高度去工作。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克服麻痹消极思想,一丝不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认真执行素质教育改革思想。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一校之长,要带头真抓实干,时刻绷紧素质教育这根弦,坚持从严治教。要求开设的课必须上好,培养新人才及早让广大师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素质开展。克服弄虚作假应付思想。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师下乡,加大学校资源整合等等。广大农村百姓正热切的确期盼着分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果实。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按素质教育的实现范围来分,中国素质教育主要分为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

1、相关政策。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与举措不断被完善,监管机制日趋成熟。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使得政策端向体育及美育方向倾斜。

得益于二胎政策的放开,虽然整体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根据人口普查,近年来0-14岁人口数量整体上稳中有升,2020年0-14岁少儿人口数量普查结果为25338万人(此处信源为国家统计局,但由于2020年采取了和往年不同的计算技术,大幅降低了漏登率,故2020年的人口增幅较往年高),较2019年增长1847万人。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下一代的素质教育问题。近年来,国内少儿素质教育市场规模以13.1%的年复合增长率逐年增长,2020年,国内少儿素质教育市场规模达到4290.4亿元,同比增长12.5%,呈现出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稳步上升的态势。

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通过兴趣培训、技能学习等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数据显示,财政经费在少儿素质教育扶持力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学前学段的投入及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学前素质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099亿元,较2018年增长427亿元;2019年中国学前教育经费占比8.17%,较2018年增加2.8个百分点。

从资本投资来看,2020年国内素质教育市场投融资案例数量47例,较2019年有所下降;素质教育市场投融资总规模40.8亿元,较2019年仅增长0.4亿元,但年平均单笔融资额度为0.87亿元,创2016年以来新高。

随着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少儿素质教育线上化在2020年急剧催化,关注度提升引玩家争相布局。腾讯、猿辅导、掌门教育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教育公司纷纷着手布局,热度极为高涨。

2016年以来,中国在线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渗透率逐年增长,截止2020年,中国在线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815.2亿元,欧陆去2019年增长548.20亿元;素质教育线上渗透率19%,较2019年增长12个百分点。

根据2021年素质教育用户关于线上授课形式接受度的调研结果来看,有47.5%的用户表示过去一年线上学习行为有所增加;有9.6%的的用户表示过去一年线上学习行为有所减少;有18.1%的用户表示过去一年线上学习行为没有什么变化,还有24.7%的用户表示过去一年线上学习行为不接受。

从素质教育在抖音上的细分板块来看,2021q1视频播放量top5的学习品类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品类是思维及舞蹈,远高于美术、编程、阅读以及其它品类,可以看出家长们对思维素质教育的重视。

从播放量增幅上来看,2021q1素质教育分版块的top5中包含了围棋、思维、诗词、声乐、象棋等偏小众品类。其中围棋增幅较其它品类更是遥遥领先。

从2021年年中国素质教育家长用户年支出区间分布来看,3000-5000元(不含5000)占比达到26.5%;其次是3000元以下,占比达到23.3%;5000-8000元(不含8000)占了15.5%;8000元-1万(不含1万)占了11.20%;1万-2万(不含2万)占了11.70%;2万-5万(不含5万)占了8.60%;5万-10万(不含5万)占了1.60%;10万及以上占了1.70%。可以年地网中国素质教育的家长用户在年支出上主要集中在5000元以内,其中3000-5000元区间内用户占比最大。

在每周学习时长的分布上来看,3小时以内的用户占比高达54.9%,3小时-8小时(不含8小时)的用户占比34.6%;8小时-15小时(不含15小时)的用户占比7.0%;15小时及以上的用户占比3.5%。

综合教育是提升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高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发展总方向、总要求,对验收教育的性质以及实现教育目的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从长期工作实践中觉得:要大力培养、积极宣扬、全面引导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质教学模式重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所以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只有对教育有思考的教育者,才明白学校该如何办,才明白应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就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良好的耐挫心理和坚强的意志,以及拥有升人高一级校园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数,应多方面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通过赏识教育树立学生自信。倡赏识学生之长,称道学生之长,宣扬学生之长,发展学生之长,成就学生之长之风,最终让学生人人有特长,个个有专长,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并依托学生之长所生成的良好心态和自信带短促全,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目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其中,教育起着很强的支撑作用,是人才培养和运输的主要环节。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将我国巨大的人口转化为资源和财富,这是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然而,实践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从提出到实践,素质教育存在执行不力、政策扭曲等问题。这些问题有传统思想约束、实际政策等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能力。

1.长期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教育理念上,应试教育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将影响对文化课程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于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和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只有努力提高文化课程水平,他们才能有良好的竞争力。因此,学生也会抵制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家长对素质教育也存在疑虑,从而对素质教育产生片面的想法。

2.教育者自身能力的问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不是专业出身,有很多人没有接受所教科目系统的理论训练,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政策的错误导向。

1.考核机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匹配。当前,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制,这种考核机制的导向会使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去进行文化教学,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导向。

2.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不同步。虽然提倡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升学政策、招生政策、教师的考核政策并没有得到改变,依然是以文化课程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因此,虽然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倡导,但是在现实中执行不到位。

(三)物质条件配备不足。

1.师资队伍的配备不足。由于历年来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因此学校多注意文化课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而不重视音、体、美等教师的培养,多出现由非专业的教师兼职的情况,或者是素质课程所占比例偏小,对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力度小等情况。

2.教学设备的配备不足。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文体器材不足,学生不能科学地进行体育训练,而是以传统的形式,如跑步,跳远等进行体育训练,不能及时发现、培训体育方面的优秀学生;教学手段现代化推进速度较慢,影响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难以完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考试论英雄,进行精英教育,从而误导教师和资源倾向于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忽视多数学生的培养以及忽略学生的个性培养,使教师、学生、家长都片面地追求文化的考试,而不是关注自身长远、全面的发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最重要的就是有正确的教育目的,即把教育的重点和着力点转移到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的素质教育上来。

(二)逐步转变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最有力的一个杠杆就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而要想顺利地推行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要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一致,即评价体系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成绩,因此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就应该转变。

(三)重视沟通,实施全方位一体化教育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业,更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必须注意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因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个性发展光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不仅能沟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推动社会教育观的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氛围,为其全面、深入实施培育肥沃的土壤。

(四)增加教育的投入素质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化知识,而是要求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发展,这势必需要学校教学设备的支撑,包括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良好的艺术训练环境,设施健全的操场等,这都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的投入占gdp比重较低,最近几年终于提到4%左右,相比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入还是远远落后的。同时,在素质教育中转变一个理念,要将全社会动员起来,使社会参与学校的教学投入和办学,例如现在一些较大的企业会定时地资助中小学的教育设施的建设,教师的培养等工作。

(五)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要想使素质教育思想顺利落地实施,基层工作的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教师队伍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他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同时也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依然延续十几年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师资培训刻不容缓,建设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素质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的共同努力,需求政策、实施等同步的发展,尽管目前素质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产生,但是我们不应该就此推翻素质教育,而是积极地探索其成功实施的模式,不断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可行措施,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学生。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贫困山区人民的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社会基础薄弱。这种薄弱的经济基础严重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滞后又长期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着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贫困山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现状1.贫困山区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薄弱。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贫困山区的家长文化层次差,部分家长只受过一两年学校教育,甚至有些没上过学,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遇到作业问题时,家长无法指导。有些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只是为了尽“责任”,孩子是否上学由孩子自己决定。部分家长根本认识不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产生了一种消极的“读书无用”论’思想。部分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2.贫困山区文化氛围相当薄弱。由于贫困山区大部分祖辈、父辈都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又没有文化的熏陶,他们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部分家长不回避学生,农闲时凑到一块进行赌博、说脏话等,导致孩子的教育受到阻碍,环境可以造就人,同样也可以影响人。

3.贫困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在广大贫困山区,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还没有脱贫,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孩子是边上学边做农活,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小学就去打工,还有些虽然圆了大学梦,可是面对几万元的学杂费,家里也无能为力,尽管国家对这些学生有救助政策,但是救助面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

4.贫困山区学校师资配备紧缺并不稳定。由于贫困山区学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许多青年教师不愿留在贫困山区任教,学校对有些教师在某一学科方面专门培训一两年,刚靠得住,却又被调走。很多贫困山区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尤其是英、音、体、美教师,致使好多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尽管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全力开全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好。在贫困山区还有很多代课和支教教师,这部分教师中有的教龄达到十几年,确实对贫困山区的教育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贫困山区群众的教育。在贫困山区,人们受教育有限,因而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使他们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责任感。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宣传和检查,让贫困山区的人们认识到供子女受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为了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对他们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增强的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扶贫力度。为了使贫困山区的每个孩子都顺利接受教育,并且鼓励孩子考上大学,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和家庭实行一本的一等奖励,二本的实行二等奖励等形式,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总之,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和家庭排忧解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山区人们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了使贫困山区师资队伍更加稳定,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贫困山区的教师和县城的教师相比,在同等条件下享受更高一点的待遇,尤其是提高代课教师和支教老师的工资待遇,并发一定的交通补助,在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同时在购房时,对贫困山区的教师优先或者补助等。缩小城乡之间师资的差距,为贫困山区的教师安心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4.提高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金。—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现在每个寄宿生每天三块补助,这远远不够,据调查,一个学生一周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次数不超过二、三次,几乎每天吃方便面或者馍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希望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大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和贷款力度,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5.在贫困山区尽快普及学前教育。贫困山区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这些山区的孩子无法接受学前教育,有条件送子女到城市接受学前教育的老师,为了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都想调到城市,致使贫困山区的教育越来越薄弱。

教育是立国之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缩小城市与贫困山区在教育方面的差距。让贫困山区的教育更加完善,使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有机结合,使贫困山区的教育争取尽早上一个新盯台阶。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及现状分析

父母双方作为监护人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比单亲和非父母监护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高,非父母监护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且差异十分显著。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再加上缺乏最直接的家庭教育和及时引导,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对自身身心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因此深入探讨此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留守儿童37人,非留守儿童47人;

五年级学生63人,六年级学生4人,八年级学生13人,九年级学生4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威宁县在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量表通过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法,我们将受访者的符合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设定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不符合”五个等级。按照此等级的由高到低,五个选项依次被赋予5、4、3、2、1分。

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即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時差异具有显著性。

二、结果与统计。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

(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三)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四)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五)不同监护人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三、

讨论与分析。

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学习压力三项上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综合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百分之六十,部分因子甚至高于百分之七十。

2.根据表2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可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无论在总分还是十项因子分上,差异均十分显著。此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根据表3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表4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得,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总分和因子分上均无显著差异。此分析结果表明,任何性别、任何年级的留守儿童都容易面临心理障碍,都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

4.根据表5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得,监护人为父母双方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为良好,监护人为单亲的儿童比监护人为父母双方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监护人为非父母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为严重,得分明显高于监护人为单亲的儿童和监护人为父母双方的儿童,且差异极其显著。

四、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留守儿童家长主体责任意识。

通过专业普法人员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法制宣传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对不履行监护、抚养责任和义务,造成留守儿童遭受身体和心理严重伤害的父母,严肃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积极转变留守儿童父母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不能够把外出赚钱作为摆脱父母责任的挡箭牌,更不能把孩子作为赚钱的工具,终断孩子的学业之路,忽视孩子的全方面成长。根据调研结果,监护人是父母双方的儿童心理健康最为良好,即使是留守儿童,有单亲陪伴在身边的也比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所以父母对于儿童成长心理的重要性关键,这一关键性也需要让留守儿童父母知晓。

(二)加大教育力度,普及留守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让留守儿童父母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的重要性,了解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重要教育侧重点和不同区分点,并且充分学习到作为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并且避免什么。父母在出外务工之前要安定好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得到很好的调节。并且父母需要在假期或者其他可以团聚的时期加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语言沟通,还可以通过电话、信件、新型网络媒体等方式与孩子保持积极频繁的双向沟通。“事件沟通——只有事情发生才和父母就某件事进行沟通”的教养模式对留守儿童家庭来讲是不适用的,外出父母不能经常回家与孩子团聚,但电话沟通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减轻留守儿童的自卑感和孤独感。

(三)整合多方资源,坚守巩固好学校关爱的阵地建设。

一是整合各方面的项目资源,集中资金投入,变多部门分散实施为统一规划建设,注重内涵、质量和功能的提升。二是依托专业机构,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的知识培训,适当增加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师的比例,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保健工作。

(四)弘扬人文精神,營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德育环境。

留守儿童学校大多地处农村偏远地区,农村教育资源本身就十分紧张,通常一名教师身兼数职,不仅需要教授多门课程,还要做好学校行政工作,在这样的压力下哪里还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上完课就结束的滞后教育思想中,留守儿童在缺少家庭关爱的同时,又感受不到集体和老师的温暖,自然会滋生更多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所以从学校出发,除了做好知识传播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打造健康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上课之外可以相互增进感情,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五)合理进行援助,低调投入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

在当前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大量的宣传和造势导致社会媒体和群众都把留守儿童当作弱势群体来对待。在此次调研活动当中发现,大量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称谓相当抵触,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调研活动。这就证明我们在之前的开展活动中,留守儿童不仅没有感受到关爱,还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我们在之后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不仅要做实事,实际帮助到留守儿童,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够让他们受到伤害。像原来每当举办活动,就大量邀请记者大肆报道,作为单位和个人的政绩是不可取的,尤其送温暖送生活用品还强行要求与被援助人合照的行为,更是不可取。不仅让被援助人感受到歧视,还让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社会需要多做事,少说话。走进留守儿童身边,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注释:

【篇二】。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16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逐年在增长。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制约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正、和谐社会的实现,亟需社会共同的关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决。

1.心理偏差。留守儿童群体当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性格缺陷。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稍不顺心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导致学习自信心较低。另外,因为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久而久之,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厌学,导致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4.耐挫力差。留守儿童在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

1.加强家庭教育。

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视频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一是要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全面负责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监护人、托管人联系制度。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托管人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记录他们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个人情况,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配备心理咨询室;

或聘请心理专家,开心理专题讲座;

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以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并引导他们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五是建立教师“代管家长制”。

【篇三】。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

总结。

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问题调查选项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31%父亲单方外出打工60%母亲单独外出打工9%父母探亲时间一年一次74%两年一次17%三年一次9%监护人状况与母亲居住51%与父亲居住5%与祖父母居住30%与外祖父母居住11%独居3%感到孤独烦躁时找朋友倾诉64%看电视14%玩耍16%无法解脱5%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51%一般37%学不进去9%旷课逃学3%遵守纪律情况遵守纪律85%经常迟到15%课外活动与娱乐做家务56%干农活29%玩3%遇到困难时靠家人45%靠朋友20%靠自己17%靠老师18%生病时母亲照顾56%父亲照顾29%祖父母照顾5%亲戚或其他人10%。

2.学校教育软弱无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学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绩差的问题,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这是中途退学方面,另外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也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上高中的几乎微乎其微。另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在这种教育局面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3.社会关爱不足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由以上分析可见,不论是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怵目惊心,拯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目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和社会人士各尽其责。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2.学校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承担着管教同时抚育他们的最关键的一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为留守儿童们创建出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鉴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学校应该为他们在固定时间召开特别代表会,交流问题或表彰优秀。同时,学校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机会担当责仁。担当责仟,能激起留守儿童的责仟心和主人公意识。有了学校的配合,留守儿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对社会。

3.社会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于亲情的疏远,留守儿童很容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产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为这些孩子重新梳理阳光自信,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爱的作用在于,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目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许多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的托儿所,图书馆,游戏室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很多志愿者也来到最需要温暖的家庭中,为留守儿童带去礼物和问候。这些做法反响极好,已经慢慢吸引了更多社会热心人的关注。

四、总结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篇四】。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有20xx%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xx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五】。

摘要:**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近2000万。在广大农村,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本人所在村庄(尤庄)村民的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习、行为、安全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对策。

一、尤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尤庄共有36户共157名村民,其中16岁以下的儿童有52名,16至50岁之间的村民有82名,50岁以上的村民共23人。在36户村民中,每户均有外出务工人员,有的甚至一个家庭有三人在外务工。居统计,尤庄共有外出务工人员76人,这些人有的农忙时回家,有的半年或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在52名留守儿童中,跟随父母在外的仅三人,其余的均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上辈亲戚抚养。这些孩子在心理、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以尤庄留守儿童为调查的样本,综合分析其种种情况,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4。安全无保障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隐患较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留守儿童在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三、对策与建议。

1。*方面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3。社会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各级*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之中。还可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志愿者、[代理家长"等,让他们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解决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有利于*社会的构建,而且让数亿农民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有助于*经济的的高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的未来积蓄了充足的力量。为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身体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城市的生力力量!

住读生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