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精选19篇)

小编: 笔尘

导游词应注意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使游客易于理解并保持兴趣。导游词的精彩表达是导游技能的体现,以下是一些精选导游词的片段,欢迎大家参考。

武汉长江大桥诗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武汉长江大桥诗句吧!

龙腾天堑变通途,浪涌烟波一道弧。

汽笛声中留鹤影,长虹托起夜明珠。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化作飓风壮我威。

黄鹄矶,禹功矶,

长江水分离。

远古江水,

紧缩的水坎,奔忙的大禹。

鸟语鱼跃沉船急,

芦苇浩荡,

黄鹄集散地。

一琴一鹤,

战国的伯牙,

三国的道士,

跨越时空,

看鹤鼓琴多欢娱。

黄鹤一去,

晴川历历,

今日又食武昌鱼,

大桥江水随人意。

天关,地轴,

蛇山龟山归一体,

中华的玄武,世界的.玄武。

道法自然有明理,

武当兴起汉水移,

中华巍然世界立。

蛇山,龟山,

中华四千年历史。

大桥载着文明,

大桥载着希望,

叱咤风云,威震东西,

东海、南海全无敌。

龟山电视塔可以作证。

踩在了脚下。

恰好一列火车从桥下通过。

大桥在颤抖,我庆幸。

一定是为我的到来而疯狂。

自然是大汗淋漓。

要不是马达的喧嚣。

一定会听到桥面被汗珠。

扎得噼里啪啦脆响。

除了龟山电视塔。

周边的一切。

全然在我的视线之下。

眼前的黄鹤楼。

掩映在霓虹的闪烁中。

恰似一弯飞跨的长虹。

南来北往的航船。

需俯视才见。

顿然间,一阵江风吹来。

倚栏伫立。

感觉飘飘欲仙。

人,成了桥上的风景。

游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武汉,有一座闻名全国的长江大桥,这儿车多,人多,风景美。武汉长江大桥有60年的历史了,它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引桥303米。

路边有一排高大笔直的路灯,当晚上灯火齐明的时候,美丽的长江大桥像一条七色彩带飘在长江上面,这景色格外的迷人。人行道的两边都有武警叔叔在那站岗,守护着大桥。往前方望去,雄伟壮观的龟山电视塔,像一个正要发射的航空母舰高耸矗立着。

桥下是滔滔江水,一波波的江水拍打着水面,发出清脆的响声,真好听!轮船在水面上跟着指航船方向忙碌着,像一个个正在比赛的选手。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武汉长江大桥。毛爷爷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真是名不虚传呀!

武汉长江大桥诗句

要不是马达的喧嚣。

一定会听到桥面被汗珠。

扎得噼里啪啦脆响。

除了龟山电视塔。

周边的一切。

全然在我的视线之下。

眼前的黄鹤楼。

掩映在霓虹的闪烁中。

恰似一弯飞跨的长虹。

南来北往的航船。

需俯视才见。

顿然间,一阵江风吹来。

倚栏伫立。

感觉飘飘欲仙。

人,成了桥上的风景。

武汉长江大桥诗句

将邀请大学生、诗歌爱好者到武汉江滩万里长江横渡博物馆,观赏长江、江滩美景,创作诗词,以及征集读者畅游武汉9座跨江大桥。

游江。

夜登游轮觅知音、江枫渔火不夜城。

将邀请部分参与者登上长江游轮,感受两江四岸的夜晚美景,戏长江水、吹长江风、听长江沿岸鸟声虫鸣。

吟江。

晴川阁中会诗友鹦鹉洲上吟诗篇。

将在晴川阁举办诗会,以诗会友。

写江。

挥毫写尽长江情泼墨印染千里卷。

将邀请书法、绘画、诗歌爱好者,到汉口江滩举办笔会,请他们现场挥毫,创作跟长江有关的诗词。

展江。

诗情画意登雅居长江诗廊美名传。

“展江”活动将大赛优秀作品在万里长江横渡博物馆里展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优秀作品还可以在明年建成的武汉江滩“长江诗廊”里予以展示。

武汉长江大桥游览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最长的公路和铁路双层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最近,我有幸游览了这座著名的大桥,并对此有了一些深入的体会和感悟。在这次游览中,不仅令我大开眼界,更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和壮丽的江山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第二段:细节描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横跨长江河,总长1670米,是连接武汉市江汉和江岸两个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当我站在桥上,远眺左右两岸,仰望高耸的桥塔,我感受到桥梁与城市相融合的壮丽景象。在大桥下面,长江水势湍急,掀起层层波浪,仿佛在与大桥争夺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令我不禁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产生了更深的敬佩。

第三段:感悟人生。

登上武汉长江大桥,远眺长江两岸的美景,我深深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大桥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而长江则是历史的见证,两者的结合使我对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勇气感到无限敬佩。站在这座桥上,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和奋斗之路,不禁产生了对生命的犹豫和不安。然而,当我看到桥上行驶的车辆和人流不息时,我深刻明白,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努力把握。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勇敢和智慧的人们,我们才有机会站在这座桥上,远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第四段:思考国家发展。

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我又一次仰望了自己的祖国。眼前的江山壮丽,各个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忙的交通,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力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这也离不开每一个勇于创新和拼搏的人。和平年代,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年轻人,更应该发自内心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回顾与展望。

通过这次游览,我不仅欣赏到了祖国壮丽的江山,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责任。无论是在桥上远眺江山,还是在桥下在长江的怀抱中感受人生的不确定,这次的游览使我对生命和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也更加期待未来的发展,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祖国努力奋斗的决心。只有不断的奋斗和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祖国的繁荣。

总结:通过游览武汉长江大桥,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中国的发展和生命的无常,产生了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敬佩。站在这座桥上,我看到了祖国的壮丽,也思考了人生无尽的可能性。这次迷人的旅程使我更加坚定了奋斗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无论是对祖国还是对自己,我都期待着未来的发展和巨大的潜力。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下面是本站带来的优秀武汉长江大桥。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20xx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荆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0xx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你去过武汉吗?你知道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你知道武汉有多少著名的景点吗?哈哈,被我的问题问到了吧!你不知道吧!武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木兰天池、晴川阁、武汉大学、黄鹤楼、长江大桥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的长江大桥,它是武汉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造型新颖,气魄宏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

武汉长江大桥的上层是公路,两头有很长的引桥。走上环形引桥,右侧是人行道,左侧是车行道。在引桥尽头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长江大桥”。由南到北,大桥两侧的栏杆都是用闪亮的方刚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砖铺成。路边一排整齐的路灯,高大笔直,托着三个正方形的玻璃灯。晚上灯火齐明,美丽的大桥像一条七色的彩带飘在长江上面。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武汉长江大桥的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平均每隔六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当轰鸣的火车驶过时,也只是轻微地带动桥身的颤动,可见大桥是多么的坚固。

50年前,一条饱含着喜悦的电波欢快地跳跃着飞向大江南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了!”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结束了。大桥的建成不仅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它更是成为了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脉,真不愧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啊!

武汉长江大桥诗句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化作飓风壮我威。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xx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了。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过17.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两层。下层设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2.25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挂—100,其两侧人行道宽2.25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武汉市建设局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6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000根,总长62.5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752米。总结算投资1.38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资7189万元。公路桥桥面由武汉市建设局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经过30多年运行检验,虽因航运事故大桥钢梁严重受撞两次,桥墩受船舶撞击多达50次,正桥的稳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长、负荷已趋饱和的状况下,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桥梁的常年维护内容为:钢梁油漆翻新,桥面易损件翻修和桥头堡装饰层的维修。汉阳岸引桥发生过严重的病害,经维修加固后趋于稳定。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大桥通车后头5年,铁路通过货运量800多万吨,缩短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货运费用的节约已超过大桥造价。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我的家住在南京,具体的位置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北面。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坐车过桥去玩,一上大桥,我就开心的蹦蹦跳跳。看着这么宽的桥面,和那么多的船只,我觉得真美。

等大了一点,我对长江大桥了解多了一些。大桥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桥的上面是公路,主通汽车,也建了人行道,下层是双线铁路桥。一到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的像白天一样,加上桥面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每当夜幕降临,花灯齐放。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首诗里说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当然,这些也是我那当老师的外公和我说的。我喜欢听外公讲这些有意思的事。现在,大桥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附近也建起了二桥和三桥,还有过江隧道和即将完工的地铁。但是我还是喜欢长江大桥,它圆了几代人的梦。它是我们南京永远的标志物。南京的变化很大,它一天天走向繁荣,我为我是一名南京人而骄傲。更为我是一个住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的人而骄傲。长江大桥,你为南京的。腾飞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你是南京人民智慧的结晶。我爱你,长江大桥。我爱你,腾飞的南京。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国庆节那天,我、周佶、刘丝微、金雨和妈妈、叔叔、阿姨去游鄂黄大桥。

我坐在车子上放眼望去,鄂黄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一条条牵引索像一根根细线,让我心想:这么细的线,是怎么拉这么大的桥呢?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来到鄂黄大桥的收费站,站在马路中间,远处的鄂黄大桥好像没有尽头似的,听别人说:鄂黄大桥的公路可宽了!可以容下8辆卡车并排行始呢!鄂黄大桥全长3245米,有120个牵引索,是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公路两旁是人行道,游人可以在那上面行走。

来到桥面上,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主桥上了。这回我可要仔细看看牵引索有多粗了,我心想。来到牵引索旁边,我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本来以为这牵引索还是像刚才那么细,没想到它竟然有盘子那么粗。整个看起来好像一架巨大竖琴,在演奏黄冈经济腾飞的乐章。我们接着往前走,抬头一看几个李鹏写的桥名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鄂黄长江大桥”。来到大桥中间,俯看江水,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波光嶙嶙一般了。长江上,几只船只在江面上游动,可真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虽然我走得满身大汗,但是那天我玩得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黄冈的发展,看到了黄冈的腾飞。我想:黄冈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长江上有很多桥,而历史最悠久的要属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湖北省武汉市内连接汉阳区和武昌区的通道,全场一千一百五十六米。它是银灰色的,有两层,上面是公路,可以过汽车和行人,下面是铁路,可以走火车。它主桥是钢架形式,引桥桥身是拱的形式,桥面用了中国传统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整座桥看起来非常庄严古朴。

据说,在建国前中国人就想着要在长江上修一座桥了。当时,长江是一道天堑,全国都没有一座横跨长江两岸的大桥,过江只能乘船,而船要过江则需要五个小时。天气不好的时候,船也过不了江。历史上人民曾先后四次规划建桥,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当时还有一首民谣:“黄河水,长江桥;治不了,修不了。”人们非常无奈,只能望江兴叹。

1953年,国家决定建桥。苏联派出了二十多位桥梁专家支援长江大桥建设。结果没过多久,中苏关系破裂,专家走了。但中国没有放弃计划。虽然中国没有建过大桥,也没有苏联的技术,但大家依然坚持下来。建桥是工人最多时有一万三千多人,三百多个技术人员。中国还用了连苏联专家都不敢用的技术,最终证明了它的成功。

1956年五月,毛主席乘飞机飞往武汉,飞临武汉上空时,已经能看到很多桥墩露出水面了。终于,在1957年10月,大桥通车了。毛主席兴奋地提笔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现在武汉长江大桥已经60多岁了,长江上也有了很多很多别的'桥。但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依然还在工作。它不仅是武汉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正桥的两端建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若从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从晴川阁、龟山、大桥到莲花湖、蛇山、黄鹤楼,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湖北长江大桥的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过17.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两层。下层设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2.25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挂—100,其两侧人行道宽2.25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武汉市建设局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6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000根,总长62.5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752米。总结算投资1.38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资7189万元。公路桥桥面由武汉市建设局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经过30多年运行检验,虽因航运事故大桥钢梁严重受撞两次,桥墩受船舶撞击多达50次,正桥的稳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长、负荷已趋饱和的状况下,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桥梁的常年维护内容为:钢梁油漆翻新,桥面易损件翻修和桥头堡装饰层的维修。汉阳岸引桥发生过严重的病害,经维修加固后趋于稳定。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大桥通车后头5年,铁路通过货运量800多万吨,缩短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货运费用的节约已超过大桥造价。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

大约四千多年前,在现在的重庆、湖北、四川境内曾经生活着一个远古族系,他们被人们称做巴人。古代巴人在长江流域创造了可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古老文明。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这个古老的民族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伴随着文献资料和种种神话传说,巴人文化像一团云蒸雾霭的谜,留给后人无尽的想像空间。

随着三峡工程的正式启动,库区水位将达到135米,这意味着长江流域100多处古代巴人的遗址和墓地有可能被永久地埋藏。为了抢救发掘巴人遗迹,600多名考古专家聚集在这里,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是否能够解开巴人的千古之谜呢!

在中国古代的星宿学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白虎星直接主宰着人间的兵戈和战争,是充满杀伐之气的战神。商周之际的灭纣兴周战争中,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深得周武王赞誉,他们被称为虎贲和虎士,这是早期的巴人武士。虎后来也成为汉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后汉书》成书的时间较晚,当中有关巴人图腾、起源及巴人第一个君主廪君的记载虽含有很浓的神话成份,却仍被诸多史学家当做_巴人之谜的重要依据。书中载道:"廪君死,魂魄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我们很难否认其真实性,巴人崇虎以白虎为图腾和祖先,已被近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更重要的发现在1998年的三峡地区考古中出现,书中记载的以人祭虎的情形成为考古人员眼中的真实图景。在一座巴式墓中,巴人武士的遗骸旁,除了随葬的青铜兵器外,脚底骇然放着两颗人头骨,很显然这属于人祭的牺牲者。另一个墓穴中的死者首身异处,作为祭品,他的身体曾被刀斧切割成数段。这些偶然与必然在几千年后被神秘的连在一起,许多疑团的_和解释,也因此而有了可能。这就是现代考古学的力量。

关于巴人先皇廪君的死因,书中并无细考结论。抛去神话的成份,我们可能窥见远古的真实故事。《后汉书》中的禀君时代,巴人已经拥有相当的渔猎经济、部落间的军事冲突与征服已十分普遍。书中记载的禀君部族杀人血祭,已透露出禀君死亡的蛛丝马迹,作为开疆拓土并得到血祭的军盟首领,他只能是死于征战,这是历史真实中的禀君,作为一个英雄,他被后来的巴族尊为他们永远的神祗——白虎。

在古代巴人的精神世界中,白虎与祖先有着同样的含义,亲人死后就成了祖先,而祖先就是白虎、虎吃人血。所以在漫长的时光中,人祭的习俗便一直传了下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位于长江水道之上,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南距上游鹦鹉洲长江大桥约2千米,北距下游武汉长江隧道约7千米;该桥西起汉阳区楚琴立交,上跨晴川大道以及长江水道,东至武昌区沿武珞路至中山路;其中,西岸沿途线路为龟山南路,东岸沿途线路为武珞路。

民国2年(1920_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工科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夏昌炽、李文骥等13名土木门学生,到武汉来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大桥的实习;虽此次规划未获实行,但其选址被历史证明为十分适宜,与此后几次规划选址基本相同。

民国20_年(1920_年),国民政府成立武汉特别市政府,而刘文岛就任武汉特别市市长后,再次邀请华德尔来华,研商武汉长江建桥之事,可惜由于建桥耗资巨大而无下文,加之国民政府正忙于应付内部军事派系斗争,包括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内战,无暇顾及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

你去过武汉吗?你知道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你知道武汉有多少著名的景点吗?哈哈,被我的问题问到了吧!你不知道吧!武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木兰天池、晴川阁、武汉大学、黄鹤楼、长江大桥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的长江大桥,它是武汉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造型新颖,气魄宏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

武汉长江大桥的上层是公路,两头有很长的引桥。走上环形引桥,右侧是人行道,左侧是车行道。在引桥尽头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长江大桥”。由南到北,大桥两侧的栏杆都是用闪亮的方刚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砖铺成。路边一排整齐的路灯,高大笔直,托着三个正方形的玻璃灯。晚上灯火齐明,美丽的大桥像一条七色的彩带飘在长江上面。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武汉长江大桥的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平均每隔六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当轰鸣的火车驶过时,也只是轻微地带动桥身的颤动,可见大桥是多么的坚固。

50年前,一条饱含着喜悦的电波欢快地跳跃着飞向大江南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了!”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结束了。大桥的建成不仅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它更是成为了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脉,真不愧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啊!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今年国庆节圆了梦,我和家人来到了武汉。抵达武汉,是在傍晚。我第一站便直奔武汉的长江边。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清凉的微风拂面而来,轮船的鸣笛声穿透江水直抵我心。

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和家人一起登上一艘巨大的游轮。暮色中,那艘游轮安静地浮在水面上,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等着无数个孩子投入到她的怀抱里。

我们站在船甲板上,眺望浩荡的长江水。长江在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风景:江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江边高大的楼房和远处的黄鹤楼在夜色里闪着五彩光芒,将那绚丽的影子投进了晃动的江水中。

最迷人的还是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在傍晚的夕阳下显得安静又壮观。夜色渐渐地降临,江面上灯光闪烁,它更像一位身着彩衣的巨人宁静地伫立在江水中,守护着这条浩荡的长江。

两岸五光十色的建筑物不断地变换色彩,发出绚丽的光芒。时而有几片巨大的花瓣出现在高楼顶端,时而出现了几个可爱的小女孩,在高楼间穿梭……江水波光潋滟,显得格外宁静,偶尔有几艘轮船驶过,在江面上激起沸腾的浪花浪花一层层向远处荡漾,带着船的梦想驶向前方。我站在船头,兴奋地发出尖叫:“啊!实在是太美啦!”

在船上站久了,我便坐下来,闭上眼睛,感受风的气息。风是柔和的,吻着我的脸,让我深深地陶醉。在风的呼唤下,我张开了双眼,高楼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让我一时分不清哪儿是真实的,哪儿是倒映的。虽然船上的人们发出了喧闹的嘈杂声,我还是深深地陶醉在眼前美丽的长江夜色中,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

这次在武汉游长江,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和大都市结合起来的美。这种美,无与伦比。既有大自然的张力,更有人类文明的活力。大自然是智慧的,人也是智慧的,智慧与智慧结合,产生了摄人魂魄的美。

武汉长江夜景,它那别样的美,永远嵌在了我的脑海中,犹如大桥嵌在长江的心中。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你去过武汉吗?你知道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你知道武汉有多少著名的景点吗?哈哈,被我的问题问到了吧!你不知道吧!武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木兰天池、晴川阁、武汉大学、黄鹤楼、长江大桥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的长江大桥,它是武汉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造型新颖,气魄宏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

武汉长江大桥的上层是公路,两头有很长的引桥。走上环形引桥,右侧是人行道,左侧是车行道。在引桥尽头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长江大桥”。由南到北,大桥两侧的栏杆都是用闪亮的方刚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砖铺成。路边一排整齐的路灯,高大笔直,托着三个正方形的玻璃灯。晚上灯火齐明,美丽的大桥像一条七色的彩带飘在长江上面。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武汉长江大桥的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平均每隔六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当轰鸣的火车驶过时,也只是轻微地带动桥身的颤动,可见大桥是多么的坚固。

50年前,一条饱含着喜悦的电波欢快地跳跃着飞向大江南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了!”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结束了。大桥的建成不仅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它更是成为了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脉,真不愧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啊!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下关和浦口之间,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之后的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全部由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桁梁桥。南京长江大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两条铁路干线,为南北交通要津,也是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完全由中国设计、建造及采用国产材料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因而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60年代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南京长江大桥是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四车道公路,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长1576米,如果连同两端引桥,则铁路桥总长度为6772米,公路桥总长度为4588米。桥下最大通航净高24米。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底面积约400平方米。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60米。

南京长江大桥1960年1月正式动工兴建。1967年8月15日大桥合龙,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首先建成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通车典礼,同时南京站也宣告落成启用,10月1日凌晨三时,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通过了第一列客车——从福州开往北京的46次快车。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正式建成通车。1969年9月21日,毛泽东来江苏视察,视察了南京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游览心得体会

武汉长江大桥,是连接汉阳和汉口两岸的一座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大桥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世纪工程”。近日,我有幸游览了这座蜿蜒于长江之上的壮丽大桥,它的巍峨庄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外观壮丽。

武汉长江大桥的外观壮丽,给人一种激动的心情。从桥上俯瞰,长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宽广的江面和滔滔的长江水让人仿佛置身于宏伟壮观的自然中。大桥仰起的夜晚,金灿灿的桥面陪衬着繁忙的车流,灯火阑珊的江面和远处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每一次游览都是一种享受。

第三段:历史文化。

通过游览武汉长江大桥,我对武汉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大桥的建造历经多年,见证了中国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桥的设计和施工都沉淀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无不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毅力。在游览中,我还了解到大桥不仅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一座文化的象征,体现着武汉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创造力。

第四段:交通便利。

武汉长江大桥的重要意义在于其连接汉阳和汉口两岸,使得两岸的交通更加便利。大桥上车流如梭,人们在大桥上畅通无阻地行走,桥身两侧还设有人行道,供步行者散步和游览。这座大桥成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使得两岸的居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是走遍武汉的必经之路。

第五段:对未来的期望。

在游览长江大桥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它对武汉的贡献和意义。长江大桥连接了两岸,使得武汉成为一个具有完整城市功能的整体。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相信武汉长江大桥将会更加完善,成为连接华中地区和全国各地的重要桥梁,更好地促进武汉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结:

通过游览武汉长江大桥,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一座壮丽的大桥,还对长江大桥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桥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深感自豪能走在这座世纪工程上,欣赏到了它带来的美景和便利。同时,我对武汉长江大桥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将继续在连接桥梁和文化交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作文武汉长江大桥一年级

我要介绍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这座大桥横跨于隔江相望的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龟蛇锁大江”。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桥总长度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度达80米,下层是宽14.5米的双线铁路桥,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上层为宽22.5米的公路桥,公路桥上的车行道宽18米,设有4个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有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这样就为保证了巨型轮船能在桥下航行无阻。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在当时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

1968年12月,中国在长江上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铁路两用桥南京长江桥全面建成并通车。它曾经作为“最长的公路铁路桥梁”百科全书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公路桥长4588米,行车道宽15米。它可以同时容纳4辆大型汽车,两边的人行道宽均超过2米。下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它铺有双轨。火车可以同时朝相反的方向行驶。主桥长1577米,是我国最长的桥。公路桥两侧的栏杆上嵌有200个铸铁浮雕。北端和南端有两个70米高的桥头堡。堡垒内有电梯,堡垒前的高度超过10米,上面刻有工人,农民和士兵的雕塑。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大桥有9个墩和10个洞。每个码头高80米,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大于篮球场。在桥下可以建造一万吨的巨型船。主桥10孔增强梁的9孔跨度为160米,非常壮观。整座桥就像河上的彩虹,两岸公路的引桥由22孔双曲拱桥组成,就像一列美丽的五彩火车,使壮丽的南京长江桥更美丽多彩。清晨,汹涌的红色阳光映在桥上巨大的桥体上,就像长空中的钢铁长虹一样。到了晚上,桥上的木兰灯都亮了,就像一条银河落在一条宽阔的河上,“怀疑银河落了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