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质量分析大全(21篇)

小编: MJ笔神

质量月是我们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形成良性发展的工作氛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量月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大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自耕。这一现象说明?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养牛,答案应该是牛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17小题,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很多学生选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应该是统一。

第18题是考查的夏商西周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第19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20题第五小问是评价汉武帝,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两种题型。一类是选择题,共25题50分,一类材料解析题,共3个题,共50分.本试题所涉及的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25%,稍难题占15%;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1小题:99%学生错选为c,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导致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1小题第3问,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或不看要求就答题,就会导致答非所问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2小题第2问,有学生不审题,不少学生答得不对。

三、今后对策。

1、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2、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3、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从试题的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没有怪题、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共30个选择题,分值为6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30分左右。审题出错,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选择。第二大题是读图题,分值23分,学生观察不仔细,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12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明确,不懂得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第四大题是探究题5分,对探究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从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5、加强对读图题和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016年11月10日星期四。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初一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 5411人,其中70分以上的有1040人,占参考人数的19%;64分以上的有1940人,占参考人数的35%;48分以上的有3766人,占70%;均分为55分;最高分为80分,最低分15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第三大题的2、3两个试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一)题的2、3小题设计较难,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1、8、9试题,第三大题的(一)的2、3小题等,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30分,70%的学生得分在2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得分4—8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7、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非选择题

1、按顺序排列朝代,全对的占30%,得2分的占40%,有个别学生得0分。2、3、4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主要是3题的a、c,学生不能正确的书写答案,错别字较多。整个(二)大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较少。

(三)材料分析题

1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学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间,失分主要是(2)、(3)小题,学生对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名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学的比较死,从西域引进的水果,学生能全回答正确的较少。

2题考查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所出的题目不难,但考查面广。其中(1)(3)题比较简单,(2)题稍有难度,难在审题上,尤其是,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答不出来。这个试题学生得分大多在7---8分。这个试题不仅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还把学生的档次很好的拉开了。

3题考的是两次改革,学生得分多在5分左右,失分主要是(1)题和(3)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问法,很多学生产生了歧义,因而导致出错。

(四)综合探究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5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50分钟。历史学科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综合运用题、问题探究五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80%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秀率差距较大,一班和二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把“赵匡胤”的“胤”写错的学生很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北宋”和“南宋”、把“岳飞”和“文天祥”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

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问题探究题中的人物,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整、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答题的能力。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五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20.21,优秀率0%,及格率为0%;七年二班平均分55.16,优秀率3%,及格率为61%。七年三班平均分26.17,优秀率0%,及格率为12%。七年四班平均分55.67,优秀率3%,及格率为52%,七年五班平均分66.61,优秀率3%,及格率为72%.五个班及格率差距很大,对于七年级来说。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五班学生)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识图填图题,列举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59.36,优秀率18%,及格率为64%;七年二班平均分63.529,优秀率20%,及格率为60%。两个班及格率差和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吐蕃”写成“土蕃”,把“涿郡”写成“涿群”。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51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一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共 2 页

七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已结束,现将本次期中考试情况分析如下:本次考试试卷满分120分,72分及格。我所带七(3)班及格27人,10人不及格,均分值82.35分。七(4)班及格23人,8人不及格,均分值84.5分。从知识方面看,中等以下的学生掌握还不够扎实,失分较多。现将这半学期以来我所做工作和下一阶段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

初一阶段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他们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求知欲望特别强烈。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创设情景,进行趣味性,娱乐性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进来获得知识,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关键。平时我利用课下和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课前我认真备课,根据我所带两个班学生的不同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安排教学内容,用新颖,灵活多样并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主动活动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当学生处于疲劳状态时,我及时调整,停止讲授新知识,用简单的英语小游戏来调节沉闷的气氛。

学生能及时的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对增强自信心和及时纠正错误有很大的帮助。在英语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少批评,多鼓励。有人说鼓励和表扬时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和桥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情感。如:在教学写作时,我当堂让学生动笔写,一边鼓励,以便巡视容易出错的学生的习作。然后重点表扬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容易出错的学生来范读,即有了兴趣又更正了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在鼓励中获得知识。

以后工作中,我要多和其他老师交流,及时交换意见,让好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结对帮教,共同做好帮扶工作。在平时的学习和作业中,好生尽量多帮助学困生。上课尽量多提问学困生,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今后我会在备课,上课放更多的精力抓两头。批改作业一定要面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平时的.每一节课到每一次作业认真把关,严格批改。尤其是在本次考试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我要有耐心和信心,使他们摆脱失败的阴影,让他们对英语感兴趣,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我要继续加强我的教学基本功,多和同课头的教师交流,多动手制作课件,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改进措施:1.继续抓好单词、词组过关,狠抓知识落实。2.平时督促学生多听录音磁带,一星期集中训练两次听力,在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和听力能力上多下功夫,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和听力技巧。3.继续坚持一天一篇阅读,让学生在做阅读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特别是要加强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4.平时坚持让学生多动笔写,坚持用英语写日记,两天一篇作文,老师全批全改,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必要给学生一些好的范文,让学生读。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读题和审题。5.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书写方面的好习惯。6.在培优辅差上下功夫,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出题依据: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问巧妙。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试题。

一、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人:623其中60分以上343人,占55%;80份以上的有142人,占23%;最高分99分,最低分4分。与预期效果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试题特点。

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25小题:关于“宋朝的元旦”的相关信息把握不准,部分学生误选,,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16,14,5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第27小题第三问,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8小题(3)。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2、注重能力培养。

3、加强技巧性训练。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xx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考试及阅卷已结束了,为了能及时总结自我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能更好的搞好自我的本质工作,对学生的试题试卷,认真进行了详细的试卷分析。

具体情景如下:

一、基本情景。

本次参加考试的九年级学生有145人,总分:3877分,均分:26.74分,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38.62%,优秀:10人,优秀率:6.9%。

参加考试的八年级两个班人数为102人,总分:3191分,均分:31.28分,及格人数:47人,及格率:46.1%,优秀:20人,优秀率:19.61%。

参加考试的七年级1班人数54人,总分:1467分,均分:27.17分,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53.7%,优秀:5人,优秀率:9.26%。

本次考试九年级试卷单选20个,共20分,材料分析两道题占16分,简答题两道共14分。本套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的考查,异常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本事。八年级试卷选择题20分,简答题两道题共12分,材料分析题8分,最终一道综合题,占10分。本套试卷主要是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本事,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本事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事的考查,对分析本事的考查比较以前试题略有加深。七年级试卷同样选择20分,两道材料分析题各占10分,简答题两道各5分。本套试卷也主要是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的考查,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三套试卷题型差不多,就是顺序排列的差异。三套试题的特点都是容易题约占6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10%。

二、试题解题情景。

1、所学历史知识把握不准确。

这个问题主要体此刻三套试卷的单项选择题上,有不少同学失分,大多是九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主要是因为没能准确掌握有关历史的概念。

2、平时不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需要平时的积累,上课要认真听讲,还需学生自我长期积累历史知。

识,增强学历史的兴趣,学生要明白历史的三要素,时间,人物,事件,学好历史,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善于总结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历史学了必须背会掌握了。很多学生并没有这样做,在做简答题时,学生丢三忘四,不能完整的做完。主要是没有识记,只是没有把握的去猜。

3、思维本事、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本事、概括归纳本事差。

从学生卷面情景看出三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问题不难,但在这些题上失分也比较多,在答题时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学生失分较多,一是学生看到题目长就已经在心里打算弃做。二是不能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分析不到位。这就是平时思维本事训练太少、分析综合本事欠缺影响所致。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构成良好的习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本事、概括归纳本事较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审题本事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很多学生没能按照原材料出发准确分析题目的要求,好多学生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掌握了,但由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所以答案简直让人不能理解,所以这部分题学生失分十分严重。

三、今后教学工作的改善方法和具体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重点的资料,要重点突出,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取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注重本事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

本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本事。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本事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本事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样做,材料题怎样做,问答题怎样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本事和应试本事。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4.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自我对教材资料的理解、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对过程的认知,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我去思考;学有困难的那部分学习学生要多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平时和他们多交谈,和他们交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必要时多和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尽快赶上来。另外,九年级学生面临会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加进去强化训练,让他们正确掌握今后应当怎样去应对考试,怎样才能检测出自我的真正水平和本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人:252及格人数:93人。

2、试题特点。

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1小题:关于“随唐”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2、4、8、12、14、20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列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政权。完成下表。此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造成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乱,失分极其严重。

5、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7、21小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七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出题要求,尽量公平合理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升入初中这两个月来的语文学习质量。

2、注意期中考试的特点,扣紧课本内容进行命题。

3、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只要平时认真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工工整整写字,清清楚楚说话,合理规范答题”的学生,不但能够及格,还能取得较好成绩。

4、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以延伸拓展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5、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比如试卷的填写题就重在考核这一点。

6、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卷精心设计的卷首语、仿写题、阅读文章的选择以及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补充说明一下:试题是我出的,当然一定会有一些不足。但每次出题,我都是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的,而且不断积累织卷的经验,争取把试卷越出越好。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当多的学生卷面涂抹,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文言文掌握普遍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还没有掌握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感。

3、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

4、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场面、氛围、心理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年级34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整个年级的平均分仅仅为66。8分,实验班为73分,整个年级的优秀率极低。这些都离我们的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也觉得和我们的辛苦付出不成正比。平时我们语文组老师的辛辛苦苦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期中一考完,为了尽快地把试卷改出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上周五、周六、周日都顾不了休息、顾不了孩子、顾不了家,加班加点,到这周一成绩出来后,连学生都对我说:“老师,你们改卷子可真快啊!”语文试卷的特点决定了它以主观性试题为主,文字量和阅读量之大、批阅试卷的难度之大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心甘情愿地辛苦付出,我们也期待有收获的成功和喜悦。我们不想抱怨学生差,我们知道那种抱怨是于事无补的;我们也不想悲观失望,我们知道当我们一味悲叹失去月亮的时候就连满天的繁星也会失去的,悲观失望只能使教育教学的局面更糟。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更需要我们有一个强健的心理。我们组的四位老师互相鼓励,交流看法,商讨我们今后的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文体知识、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6、要加强集体备课,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我们组的四位语文老师工作至少都有10年了,在长期教育教学的摸爬滚打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自己的绝活。张老师重视教书更重视育人,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天天一篇练笔天天进行批改(那可是两个班一百多号人呢!)张老师的批语我欣赏过,洋洋洒洒,妙语如珠点拨到位,引领学生不断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感悟生活,特别彰显着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夏老师善于抓落实,她能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地盯住学生,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极为扎实。夏老师在作文的指导、讲评方面也极有自己的一套。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总有自己敏锐独到之处,善于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善于培养尖子生。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定会将语文教学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但语文是我们的国学之根,民族之魂!我们的语文成绩表面看起来并不太高,但或许它的含金量比别的学科更高!语文学科和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一些人文的情怀,它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它更着眼于人的发展。学生要学好语文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和情商,还需要生活的智慧。初中语文介于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要将识字和读写教学引向深入,又要为学生高中自主探究鉴赏式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还有,它始终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的重任。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压力重重,甚至不堪重负。之所以占用大家的时间说这些,是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能够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我们将不胜感激!尤其要感谢各位始终在默默地没有一句怨言地支持着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班主任。我们语文组的老师相信:有领导的理解,有各位老师的支持,有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语文教学的面貌定将焕然一新!

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1)有理数的基本知识:有理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科学记数法。(2)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单项式、多项式定义,同类项等基本概念。(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整式的加减运算:计算题、化简题这些基本训练题的出现,改变了课程改革初期关于计算能力要求互相矛盾的混乱局面,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双基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1)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察也是本章试题体现得非常充分的地方。分类思想、化归意识的培养和应用在试题中体现得淋漓至尽。

(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也体现在试卷的许多方面,生活——数学,活动——思考成为本份试题的一大亮点。

3、试题既注重传承传统形式,又注意新颖试题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分类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考查。

二、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计算能力还需加强。

对于有理数的计算题,整式的加减中,学生仍有一些问题,一是因为。

学生对于规律的寻求,仍存在许多误区。部分学生只是在其中一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学生对开放题的解决方式和处理策论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全面地,较为完整地分析问题,提供较为完整的解答。作为教师,也应该在阅卷时,仔细分析试题要求,严格判定要求,对学生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判断。

三、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双基训练。

分类思想、化归意识的培养,说理能力的提高都应该建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反映了平时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在让学生学会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应该是教师平时数学教学中充分注意的问题。

3.特别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正如数轴是研究有理数的重要工具,借助图形解题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熟练地进行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灵活转换,使得学生能够“高屋建瓴”,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

四、两点建议:

1.试题增加了双基的考查,但是否能把其中一部分题目作一些适当的形式上的变化,使得试题的形式更为多样活泼。

2.能否增加一两个开放题,更好地反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特点。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一百多年前到北京参加应试的举人们以其惊人之举,展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使资产阶级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_运动。这一事件是()。

a.兴中会的建立。

b.公车上书。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中外纪闻》的创办。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的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19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图片承载历史。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如图是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的警世钟,其警世意义缘自170年前在此地订立《南京条约》。出自该条约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割台湾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如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英美联军。

b.俄日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日联军。

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梁启超。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曰割台湾。”诗中“割台湾”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战争中战败,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事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填空题。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的历史事件事件。(10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

(2)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本“购岛”事件,又一次把我们带入了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某条约内容。

材料三。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阅读材料二,思考这段文字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请你简要概述该条约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1)请说出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什么?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共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2分)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2分)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中“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分)。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在这次期末考试中,生物成绩不太理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我就本次期末考试试题作以下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识图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没有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知识涉及的不全面,选择题的难度有点大,非选择题没能体现重点内容重点考察的原则,试卷的质量不太理想,识图题的图不清晰,学生看不清也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

二、反思及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些普遍问题,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叙述不清,词不达意等,当然这和学生的年龄小有关,但我们老师必须在以后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再如,对做过的熟题学生也没做好,这说明我在前面评讲练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掌握情况,或者说忽略了学生的掌握、巩固情况,有时只对对答案,有时只顾自己讲,以后我必须改变方法,尽量多让学生自己讲评,老师点拨。另外,我还要在今后注重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落实,不能满足于我讲过了、强调过了,忽略了学生。所以在今后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向45分钟要成绩,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学知识加强理解。

2、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要求。

3、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多训练多做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

邢云晓。

2015.03。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特对期中历史试卷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共三道题,分别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共计100分。就试卷难易程度来说,这张卷子难易度适中。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点包括这些:课本上的图文如4题,考核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平面图;文本中每一课的具有总结性的小标题如3题,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还考查了相关的历史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哪个有关?总的来说,选择题的难度并不大。尽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学生根本不重视这么课程,作为这么课程的任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认为,任课老师再兢兢业业,学生手头没有配套的练习,这都很难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这们课程。因此借这个机会我想跟领导说说我的心声:给七年级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应的资料吧。其次就是任课教师教学任务没有落到实处即没有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答题共两个小题:第1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的,由于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加之学生根本没有识记这个知识点,因而这道题的答题情况非常的糟糕。第2小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试题给出大运河的图片,结合图片来答题。这题考查的也是课本的基础知识,最后一个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因而这张卷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即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这道题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能够难道一半分数的同学不到一半的学生。基于这样的现实,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得调整自己的方法。

第三题为问答题即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题目来看,难度并不大,聪明的孩子能够从试卷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值得高兴的是,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动手写了,不再给老师留空白卷子。这道题12分,我认为这么大的分值,就单单一个问题,这不利于七年级的学生得分,希望以后七年级的最后一题能够分成几个小题来分析。

关于这次测验,学生的成绩分布主要有以下情况:

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科目及格率均不到百分之五十,每班的优秀率均不足百分之二十。面对这样的成绩,作为任课老师,我将采取一定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1、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 努力提高历史成绩的及格率及优秀率

1、结合身边的例子,分析现今国家与周边国家就纷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认真备课,努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

3、上课过程中,结合相关习题讲解基础知识;

4、增加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

5、时刻提醒学生,学史使人明智。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dacca6-10cccba。

二、材料题(21题22分,22题18分,23题20分)。

21.(1)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2分)。

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

(2)曲辕犁,筒车;耕作;灌溉。(共6分)。

(3)科举制度;(2分)。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分)。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2分)。

(4)玄奘,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6分)。

22.(1)960年,陈桥驿(4分)。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分)。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分)。

(3)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2分)。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2分)。

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3分)。

(4)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分)。

23.(1)北魏、辽、金因推行汉法统治时间较长,其他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很快相继败亡。(2分)。

(2)元世祖忽必烈(2分)。

措施:“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办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4分)。

(3)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

(4)x藏(2分)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4分)。

(5)我们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习先进文化,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七年级英语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印象。

初一英语期中调查测试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标,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观察、思维、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主客观题型相结合,内容丰富,试题简单,试卷主要覆盖了5个单元内容(unit1—unit5阶段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点语法各项目),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

二、词汇(10分)平均得分约为6分,单选(25分)平均得分约为17分、句子问答(10分)平均得分约为6分、完形填空(10分)平均得分约为6分、阅读理解(30分)平均得分约为18分、连词成句(5分)平均得分约为3分和书面表达(10分)平均得分约为6分,两班平均得分约为63分。存在问题:

1.词汇题中的1、3、7小题名词的复数运用不熟练,丢分现象较多。

2.问答配对中的第4、7、9、10小题错误率较高,其中wouldyoulike---?与whatwouldyoulike----?相混。3.单项选择中第2小题属于特殊疑问词whose的用法,6小题是be动词的单复数问题,7、10、21小题是代词的用法,8、9小题是助动词与系动词的区别,11小题是it'stimefor/to的固定搭配问题,13、25小题是可数名词的单复数与不可数名词问题,18小题是someany的用法区别,24小题是or/and在否定句中的用法区,这些小题都分别有出错现象。

4.学生在阅读失分较多,第一,学生阅读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很多学生只是对照题目单纯去找答案,而不去认真反复地看文章,缺乏耐心。第二,部分学生只能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培养和训练。

5.完形填空题中2、4、5、7、9、10小题分别有出错现象。失分原因有的是固定短语掌握不熟练,如:4空的lookat,9空的befrom,还有的是名词单复数与主语,谓语或一些特殊句子的意思的一致性。

6.连词成句题平均得分约为3分,其中5小题最爱出错。7.从写作这块中学生扣分的地方来分析,学生缺乏英语思维能力,受母语影响很大,很多句子在表达的时候总是根据中文的意思或中文的顺序来进行写作,而不能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课文的语段去模仿写作,也有的是摘抄一些阅读理解中的内容,或者还有的学生干脆一个字也不写。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1.继续抓好双基知识的训练,打牢基本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起始年级开始就重视双基知识的积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减少两极分化现象。从试卷的总体来看,平均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好几个同学得分在30分以下。一方面它需要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四十五分钟,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每位学生争相开口,从课堂交际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它需要我们教师加强补差,不放弃每个差生,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尽量创设英语情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学了以后能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要加强英语授课的素养,广泛运用流利的英语课堂用语,来营造英语环境和学英语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英语表演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reading这块上一定要经常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复述课文,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的能力。4.强化听读训练,努力培养语感。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听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听的习惯的培养。课外还要多选用一些内容健康,时代感强、知识性、趣味性并存的短文来让学生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1.选择题满分20分。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4.加强历史中的写字练习。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2、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蒸汽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3、我们很多人都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们能够最早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4、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这句话中的“轩辕”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禹。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尧b、舜c、禹d、启。

8、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

9、“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11、小红参加历史学会举办的知识竞赛,其中一个问题是:谁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桂林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13、美丽的城市青岛,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管仲b、孙膑c、庞涓d、廉颇。

14、春秋史书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其中“牺”指()。

a、牛b、羊c、猪d、水果类。

15、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

16、同学们要听战国编钟演奏美妙的乐曲,应该到()。

a、北京历史博物馆b、湖北省博物馆c、上海博物馆d、湖南省博物馆。

17、“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所起的作用()。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广通渠。

18、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a同学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了,a同学所指的是下列的()。

a、孔子强调的实行仁政b、墨子强调的兼爱非攻。

c、孟子强调的要按时令进山伐树d、孙子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如果有一旅游团想去参观古老的周朝的中心,你应该指点他们去的地点是()。

a、北京b、洛阳c、西安d、南京。

20、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

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现在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七年级历史上册半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

2、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a古猿种群起了决定的作用b劳动起了决定的作用。

c劳动工具起了决定的作用d基因起了决定的作用。

3、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山洞里发现的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4、新石器时代是指:()。

a打制石器b青铜器c磨制石器d陶器。

5、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伏羲氏b炎帝神龙氏c皇帝轩辕氏d蚩尤。

6、禅让制的意思是:()。

a父传子,家天下b公共推举,首领让贤c指尧传舜d指禹传启。

7、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农耕文化的出现d西周的出现。

8、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指:()。

a小篆b隶书c金文d甲骨文。

9、春秋五霸依次是:()。

a楚庄王、宋襄公、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

b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c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阖闾。

10、三家分晋的意思是:()。

a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和人口。

b指晋国统治了韩、赵、魏三家的土地和人口。

c指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二、非选题(共60分)。

1、识读右图,请回答:(15分)。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分)。

(2)、他的主要贡献(事迹)是什么?(4分)。

(3)、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3分)。

(4)、他建立的国家叫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3分)。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3、读图填史(15分)。

(1)、上图是什么时期、在什么河流上、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6分)。

(2)、这项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6分)。

4、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良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三项内容?(3分)。

(3)、此次变法有何重要历史作用?(6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5、“人文初祖”是。

a、尧b、舜c、盘庚d、黄帝。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

7、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白渠c、郑国渠d、都江堰。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0、下列历史人物中,与成语“卧薪尝胆”有关的是()。

a越王勾践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

11、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孙思邈。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这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13、为抵御匈奴,秦朝征伐大批人力,修筑了()。

a灵渠b、万里长城c、郑国渠d、都江堰。

1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义c、理d、信。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期中质量分析七年级

期中质量分析(七年级)

一、成绩统计

统计说明:

1

4、长寿一中七年级参考人数为148人,思品未考,其总分优秀按不低于372分,及格按不低于279分,低分按低于139.5分统计(期中考试折合总分为465分)。

二、考试成绩分析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总的来说,这次期中考试,学生的考风正,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的各位老师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我平时的观察来看,七年级老师的精神风貌也令人感动:有的教师早上不到6:20,晚上一吃完饭就进了教师对学生的进行指导,如陈荣老师、刘小玲老师、张银萍老师、曾容老师,伍金呈老师、王文潮老师;有的年青教师“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沉在教学上,教学成绩优秀,如刘小玲老师、张银萍老师、林峰老师;有的教师潜心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良好,如伍金呈老师、王文潮老师,周俊老师,李红老师,林峰老师,曹华老师,郭德富老师;有的班级管理规范,班风正,学风浓,整体成绩优秀,如七(1)班,七(3)班。像这样优秀的教师还有很多,如刘金翠老师,丰家秀老师,何栋老师等等,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正是有了这些勤奋敬业,恪尽职守的教师,才创造了我们洋梓中学七年级教学成绩的.辉煌。

(二)存在问题分析:

1、学科间不平衡。七(1)班语文,不论是优秀率,及格率,均分,低分率都好于七(2)班;七(1)班数学,及格率,均分,低分率要好于七(2)班;七(3)班生物,及格率,均分,低分率都好于七(4)班;七(4)班历史,及格率,均分,低分率都好于七(3)班。同样是语文学科,长寿一中的低分人数是0,我们是低分人数是10人。特别是生物学科的均分低于长寿一中近9分,低分人数比长寿一中多33人。

班总分上线比七(2)班多16分,七(3)班总分上线比七(4)班多12分。七(3)班的整体成绩要远远好于七(4)班。同样的班级,差距之大,令人担忧,作为七(4)班的班主任更要深思。

3、校与校间不平衡。长寿一中七年级参考人数148人,我校七年级参考人数189人(实考188人,王浩缺考按0分计)。除总分优秀(长寿一中5人,我校14人)及英语、历史、地理学科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长寿一中外,其他学科已没有优势,或已处于劣势。所有学科的低分人数都远远多于长寿一中,有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生物学科)低分人数甚至是长寿一中的好几倍。低分率居高不下,均分不高已成为制约我校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

三、具体措施

针对考试诊断出的有关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以下措施:

语文学科——与长寿一中相比七年级语文成绩差距较小,但七年级处于新生过渡期,可塑性强。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教学调整措施:1、 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兴趣性;2、重视知识积累和学生书写;3、落实阅读与写作能力训练,树立以课文为蓝本的理念,重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分类训练;4、受之以渔,相信学生,放手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数学学科——与长寿一中相比七年级数学成绩也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七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智慧,降低低分率,提高优秀率。为此今后调整措施:1、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想,树立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2、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和灵活性的培养,对教材善于挖掘、延伸;3、重点题型反复练,重点抓落实;4、平时给学生做的题目要控制难度,尽量自己选题,要求学生有纠错本。

分类辅导,注重培优辅中补差;3、抓实单词读写,讲透阅读理解,重方法指导。

思品、历史、地理、生物学科——除生物(思品长寿一中未考,无法比较)外,历史、地理学科明显高于长寿一中。但从考试结果上反映出学生对这些学科兴趣不大,认为这些学科都是小科,思想上不重视,成绩普遍较差。如何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成绩,关键取决于老师的做法:1、努力备好课,双基必落实;2、激发兴趣,兴趣是钥匙;3、规范组织教学,口头作业与动手作业相得益彰;不忘答题技巧指导。

总的来说,这次期中考试,七年级各学科与长寿一中相比,优势已不复存在,个别学科已处于劣势,这应引起在座的各位老师的警觉。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应是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夯实基础,打造平实有效课堂,强化学生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的训练。这需要七年级各位老师通力协作,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七年级组

2012年4月19日

本学期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现对期中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一、成绩分析

1、班级综合成绩:

全班52人,参加考试人数52人。班级总体来看成绩300分以上的没有。年级前30名1人(276分)为胡雪莹。年级前60名3人245分以上,分别为胡雪莹、镇思琪、刘晓碟;年级前80名(222分以上)5人,为曹家波、尹梁,年级前120名总共才12人(189分)245分至189分这一分数段是需要加强的地方。每科成绩不高的总是固定几个人,所以有待重点对待。

2、学科成绩分析:

语文:总平均69.76分,虽然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语文成绩最高分没有其他两个班的最高分高。所以,学生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匀称的,班级前3名的成绩有待提高.,及格率45%。

数学:数学100分以上0人,平均分41.65,及格率12%。最高96分,需要加强对不及格人数的关注。

英语:100分以上0人,90分以上2人平均分44.27,及格率11.76%。低于30分的有12人。72分以上7人,学生普遍基础较差。

二、原因分析

1、部分学生本来基础就差,一部分学生学习感到很吃力。再加上时间紧,他们复习不到位,自然而然地造成他们成绩的不理想。

1

2、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吃苦精神、效率意识、计划意识、节奏意识仍有待进一步规范与提高。

3、平时学生所做的各科练习比较少,尤其是一些拓展题的训练不足。

4、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审题不仔细,导致不该错的反而出错了;学生做完题不知道检查,有一小部分学生做好的比较早,他们不认真检查试卷。

5、我们教师也有不足之处,对学生辅导不力,比如说课外阅读题,平时引导学生训练较少。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这次考试的成绩。

三、考后措施

根据此次期中考试我拟定以下改进措施。

(1)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与同年级其他班级比较结果,各科任老师认真研讨改进措施。

(2)加强研究,明确方向。根据成绩认真分好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在学习中的作用。派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进行辅导再加上老师培优辅差等方式相结合进行辅导教学。

(5)分类指导,分层辅导,加强个别辅导。充分发挥学生“结对子”、“一帮一”等课外互助形式的作用,课内多提问、激励、检查,关注学困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

(6)结合班级实际,坚决进行课堂改革,逐步摸索,大胆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并发挥好课代表的作用,并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内容,讲求实效,致力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7)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听取学生的心声,并尽可能地给他们建议,在心理上走近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尊其师、信其道。

依此为基础,稳扎稳打地完成教学任务。争取在期末考试中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进步。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和科任老师认真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付出,去迎接新的考验。

3

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紧扣教材,考查了双基,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难度适中,分数的分配合理。通过考试学生既能树立自信又能找到不足。试卷比较成功,师生的教与学顺利地完成了课标的要求。下面结合我班成绩作如下的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学生答题的基本情况:共9人,70分以上的有4人,及格人数3人。

二、试卷特点。

本套试卷从整体上来看知识覆盖面比较全面,几乎包括所有的内容,每章的重点内容特别突出。本次试卷题型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总的来说,本次试卷出的很成功。下面做具体分析:

三、试题分析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出的相当不错,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做对却需要足够的细心,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但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在做题时没有把握住题意,粗心大意,导致得分较低,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掌握。

2、填空题:考了本册前三章的主要内容。第15题错的同学较多,在做题时分析此题的两种情况,好多同学只写出其中的一种。

3、解答题:第17.20.21.22.23题考察的是相交线的内容,平时学的不错的同学都能得到基础分。第23题对于我班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所以失分也较为严重。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解题基本方法的掌握,夯实基础。

从试卷来看,我们学生的选择题都能全部正确,这种情况的出现跟考前的基础知识集中训练有关,所以今后还是要通过增加练习夯实基础,提高基础知识。

2、注重不同思想方法的渗透。

对于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法等,在平时学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点滴积累,细心体会,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作业书写要规范化,不可随心所欲,该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表述要清晰。

4、缩小差距。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严重。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将知识内容一点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耐心指导,千万不要甩掉他们。给优生一定的自由度,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期高效。

五、改进措施。

一些学生出现了失误,低分的学生不少,一些基础题目还是有学生出错,这反映了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知识,数学能力是不强的。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教材,扎根于生活。我班学生学习水平一般,他们做课本习题也有一些困难,所以对于相对较难的问题导学方案他们常常能动手的较少,所以,我会节选部分适合孩子们的题目去做,而且不同能力的学生给布置不同的习题,这样因材施教更好一些。

2、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块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一直都在关注。

3、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孩子们心里一直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发展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并愿意参与进来,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的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幅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回答1﹣2题.

1.《亚洲雄风》这首歌中的“山”和“河”都是亚洲之最,分别是指()。

a.天山;黄河b.富士山;湄公河。

c.青藏高原;伏尔加河d.喜马拉雅山;长江。

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亚洲众多的长河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其原因是亚洲的地势()。

a.西部低、东部高b.中部高、四周低c.中部低、四周高d.西部高、东部低。

3.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目前除南极洲外,世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每年净增人口最多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非洲b.拉丁美洲;亚洲c.亚洲;拉丁美洲d.非洲;亚洲。

4.人们叫它“海”,可是它不是“海”,而是湖泊并且这里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这是()。

a.黑海b.死海c.里海d.红海。

5.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6.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7.下列各民族、种族与其文化艺术风格或民风民俗组合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居住帐篷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聚居在长屋里。

c.孟加拉人——住平顶房d.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

小明去年暑假随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学习,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据此回答8﹣9题.

8.考察团在考察日本工业时,深深感受到其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发现其工业发展的弱点,就是()。

a.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c.岛国海岸线曲折d.火山、地震的威胁大。

9.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a.享受品种繁多的美味生鱼片b.游日本国的象征富士山、泡温泉。

c.到热带雨林探险d.观赏日本的国花樱花?

10.日本人20岁时,要举行“成人节”仪式,这时他们会穿上心爱的()。

a.唐装b.西装c.和服d.牛仔服。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纪录片《同饮一江水》主要记录了湄公河沿岸国家人民的生活情景…据此回答11﹣12题.

11.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在我国称澜沧江的河流是()。

a.湄南河b.湄公河c.红河d.伊洛瓦底江。

12.湄公河和其他许多河流奔流在中南半岛的群山峡谷之中,向南流入海洋,构成了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的壮丽景观,这种景观具有的特征()。

a.平原壮美,一望无际b.丘陵广布,溪水北流。

c.高原辽阔,雪峰连绵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3.下列地区的居民因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的是()。

a.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d.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元旦,合肥的一个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回答14﹣15题.

14.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a.棉花、小麦b.橡胶、椰子c.蔬菜、牛奶d.葡萄、棕油。

15.下列旅游景点中,他们最有可能游览过的是()。

a.富士山b.大金塔c.泰姬陵d.红场。

16.地理主题班会上,几位同学正在描述到亚洲各地假想旅游的情景.其中不可能的()。

a.小明:在阿拉伯半岛上,我乘着雪橇逛街。

b.小悦:我在去乌拉巴托的火车上看见大草原。

c.小畅:我不会游泳却可以不带救生圈在死海中畅游。

d.小华:在沙特阿拉伯,旅店安排我们在屋顶上睡觉。

17.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入阿拉伯海。

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18.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b.6﹣9月盛行的东南季风。

c.10﹣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d.10﹣次年5月盛行的西南季风。

19.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a.新德里b.孟买c.班加罗尔d.加尔各答。

20.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是乌兰巴托b.领土跨亚欧两洲。

c.工业、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d.热带雨林面积广大。

21.俄罗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是()。

a.农业、畜牧业b.核工业、宇航工业c.纺织工业,食品工业d.消费品制造业。

22.有“五海通航”之称的河流是()。

a.叶尼塞河b.伏尔加河c.乌拉尔河d.勒拿河。

23.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的地区是()。

a.东南亚b.南亚c.中美洲d.中东。

24.中东绝大部分居民信仰()。

a.____b.伊斯兰教c.犹太教d.天主教。

25.有关中东地区石油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红海岸。

c.中东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阿富汗、以色列等。

d.中东地区所产石油主要输往东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