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计划书范文(17篇)

小编: 紫衣梦

计划书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将计划的目标具体化并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随后,我们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计划书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划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乡村振兴事迹

20xx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事迹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乡xxx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xxx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该同志按照xx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xxx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习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xxx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xxx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xxx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xxx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xxx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xxx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近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近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平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xxx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乡村振兴事迹

官成镇位于平南县城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10.8万人,行政区域面积203平方公里。20xx年,我镇财政收入4170.1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01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6613.3万元、工业投资5453万元。20xx年,我镇获评为党建达标乡镇,八宝村获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富裕是根本。在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上,官成做了积极探索。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在几年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引擎,二是乡村治理要出成效关键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官成镇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种植的作物糖分足、甜度高,群众历来有种植红薯、龙眼、荔枝的传统,人称官成三宝。全镇的龙眼种植面积20272亩,年产量达8896吨,荔枝种植面积3598亩,年产量2131吨;红薯种植面积1322公顷,年产量700多吨。虽然也有龙眼干、红薯干加工,但是大多以小作坊为主,全镇的红薯干加工作坊有200多个。且因鲜果(薯)销路不畅、价格低迷,群众种植管护的意愿不高,进入了群众越不管、品质越不好、价格越不高、收入越不增、品种越老化的恶性循环。为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我镇党委政府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扩大鲜果(薯)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蜜蜂养殖,增加蜂蜜销售、采蜂蜜体验等发展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是引导传统的加工作坊提档升级,重点培育三宝培强红薯专业合作社、薯大郎食品有限公司、喜乐食品等红薯干、龙眼干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引入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切实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量。通过三措并举,不断做大做强我们的甜蜜产业。目前,官成镇红薯干年产量达1万吨,深加工产值收入近1.6亿元,月销售额达2万多单,销售量达5万多斤,远销广东、港澳和东南亚各国,解决了本地农民4500多人就业增收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成为助农增收的优势产业。

我镇通过搭建一套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立一套乡村治理规范机制、开展一系列乡村治理有效行动“三个一”举措开展乡村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当属结合“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等“二老一新”为主导的屯级理事会,由他们带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矛盾纠纷处理、文明乡风引导、环境卫生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等乡村治理中,让村民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也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干群联动、群防群治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20xx年,全镇完成了114个基本整治型村屯和八宝村喜地屯精品型村庄建设;在主要路口、村庄新增摄像头3500多个;全镇约7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屯一级,调处信访积案7件;全年无较大以上信访维稳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评比出乡风文明标杆屯46个;八宝村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振兴,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和干部的职责所在,更需要发挥群众主体的能动性,只有他们主动参与、发挥作用,才能更顺利、更高效地推进。以上是我在参与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谢谢!

乡村振兴事迹

小飞,女,1970年10月出生,20xx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区xx镇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自20xx年担任村书记以来,她始终葆有闯劲、干劲、韧劲,着力提升村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整合村庄资源,深挖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下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途径。在她的带领下,杜庄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善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

20xx年,小飞任xx贺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少,不够支付村里日常事务支出和村干部工资,无法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小飞下定决心,要为村里发展闯出一条路。

“当时村里有大量土地长期荒芜。国家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我就挨家挨户宣传,通过土地流转搞活经济,带领村民富起来。结果,99%以上村民都愿意把承包的荒芜土地进行流转。”小飞说。而后,村里流转土地达300多亩,承包年限15年,迅速激活了村集体经济。

“没想到抛荒的土地也可以带来好收益,我们的生活条件一下子好了很多。”受益村民刘先生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开心极了。

20xx年,原杜庄、贺家、横安3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小飞担任合并后的杜庄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她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建设项目,在峧头、台门购买了4间店面房岀租,每年店面房的出租收入有12万元。“现在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经济上去了,更能为群众办实事。”小飞说。

此外,小飞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带领杜庄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月老杜庄”文化品牌。每年举办的七夕活动都会吸引当地及周边地区青年男女参加,培育开发的乡村特色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一步步干出了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浪漫经济”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事业。

“群众的事是首要大事。”小飞平常十分注重与村民沟通联系,建立了党员联户清单,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党员,实现村内党员和群众联系的全覆盖。

在抗击台风“利奇马”期间,小飞率先带头组织党员干部转移受灾群众、清理受灾道路。在查看高危地段时,她摔伤手腕骨折仍坚持工作,履行一名党员干部对村民的.承诺,得到杜庄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有一次台风来了,我家住在低洼地带,郑书记带人帮我搬家具和生活物资,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真的很感谢她。”村民陈女士说。也就是在这一次防台工作中,小飞带着村干部走在约60公分深的水洼地里帮助村民搬东西,尽全力帮助村民挽回损失,获得村民的认可。

“我要更加努力让村民奔向更和美的日子。”获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后,小飞表示,她要继续跟随党的步伐,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最基层,把杜庄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带领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事迹

周慧,中共党员,副教授。2007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滁州卫校教师,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医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该同志自2020年7月挂职定远县池河镇党委副书记以来,积极投身乡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参与“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该同志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她除了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加强信仰以外,还特别注重学习当今最新的、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在工作中,能够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深入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和基层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迫切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欢迎。

作为党委副书记,该同志牢记自身职责,协助上级领导加强制度的完善,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青年骨干队伍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奠定了青年基础,加强对共青团的指导工作,建设一支党放心、群众满意的青年干部队伍。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经常与青年谈心谈话,增强各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全镇青年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在新媒体宣传上的创新优势,为开创池河镇宣传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的青年支持。现在,这一举措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池河镇的宣传与青年培养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该同志各项工作都不放松,为把外宣工作落到实处,她常常亲自到各个村、单位、部门进行宣讲,并积极配合各村搞好相关工作,主动做好了“疫情防控”、“秸秆禁烧”、“森林防火”、“防溺水工作”的宣传,通过走访、座谈、召开动员会、宣讲政策等形式,池河镇人心稳定,森林防火中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哪个村有需要,她就会尽力解决问题。还常常邀请记者对社区外宣活动进行采访报道。2020年下半年,安徽日报、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滁州日报、定远新闻等媒体对池河镇产业扶贫、移风易俗、扶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先进经验和典型进行推介报导;截至目前,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7篇,安徽日报10余篇专题,安徽文明网4篇,中安在线2篇,安徽电视台三农财经专题报道池河镇3条,安徽新闻联播1次专题报道,滁州新闻联播2次。中国文明网、安徽文明网均对池河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报道,坚持每日一篇原创新闻报道,利用池河微发布发布信息400余篇。

该同志分管教育工作,她坚持主动联系师生,经常深入池河镇教育教学一线,多次前往池河中学、池河小学、池河二小、池河回民小学调研工作,她利用擅长文化教育的.优势,常常深入村居、学校,了解村居、学校学生学校和生活中的困难,力所能及地进行解决。在她的带领下,池河镇每年开学初都要召开全镇教育工作座谈会,同时她还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农村基层教育,亲自组织志愿者关爱有困难的村居留守儿童。

(周慧同志关心农村教育)。

周慧同志自挂职定远县池河镇以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定远县池河镇)的留守儿童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10分钟,阅读量与理解能力都很有限。为此,她利用在池河挂职的机会,利用下班时间,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为目的,与孩子一起开展读书活动,积极投身关爱农村困境儿童的社会志愿服务,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半小时读书会”经验带到定远县池河镇,长期坚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提升农村困境儿童阅读力的“半小时读书会”活动。每天,他带领大约10余个留守儿童开展每日30分钟的读书活动;她还通过视频网课以及喜马拉雅听朗读故事的方式联系滁州的小小志愿者们继续带领这10个乡村留守儿童开展读书会活动。此外,还带领自己的孩子捐给农村农家书屋200余册图书。孩子们亲切地称她“周妈妈”。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定远县池河镇的这10余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并且还积极主动参加当地的读书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善良的种子广泛传播。

该同志分管池河文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来,主动谋划,认真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把加强农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着力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引领群众,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在她的带领下,池河镇以街道和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切入口,推动各类资源整合、下沉,搭建各类文明实践平台,孵化组建五色志愿服务队,着力打造“红色党员志愿服务队、绿色团员志愿服务队、橙色群众志愿服务队、蓝色法治志愿服务队、白色医务志愿服务队”的五色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医疗服务、关爱三留守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志愿服务为大家的良好氛围。

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农村文化标杆,为此,该同志高度重视文化站建设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乡村大舞台”等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热起来、红色文化火起来、自办文化旺起来,群众参与热情不断提高、精神风貌持续向好。各村(社区)自发成立广场舞队等群众文艺组织,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文化素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同时,她积极思考,统筹利用全镇范围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农业教育基地等各类场馆、基地设施,拓展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通过联席会议、结对共建,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参与文明实践,探索建立五色志愿者联盟,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组建五色志愿服务队,创新宣讲等形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增进群众对党的认同感,越来越多群众走出教堂、走进文明实践站、所;通过组织好人新风赞、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敲锣打鼓送荣誉等特色活动,以先进典型激励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崇德向善;通过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开展各类文明主题实践,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严格红白事操办标准等,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新风良俗逐渐深入基层、走进万家。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文明素养明显提升。让“文明池河”成为池河镇一张闪光的名片。

在镇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周慧同志参与分管疫情防控与疫苗工作,按照“能接尽接、应接尽接”原则,连日来池河镇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池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池河镇已累计接种10600剂次,周慧同志主持召开疫苗接种部署会,摸排各村未接种人员信息,细化任务到个人,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横幅、大喇叭多渠道宣传疫苗接种必要性,发动网格员及时通知辖区村民接种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确保群众人人知晓。

该同志不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工作,始终坚守科研一线,不仅自己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同时潜行教研科研,为发挥专家在治学中的作用,管理、教学、科研工作三轮驱动,2020年以来,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滁州学院学报》等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二类1篇三类5篇;主持在研安徽省重点教研究项目1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在她的努力下,池河镇已经建立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教授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并为岱山村民开展系列科技指导服务。

她利用挂职池河镇党委副书记期间,积极践行好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乡村振兴,将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调研,鼓励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乡村振兴事迹

河南南阳的小果,20xx年在南阳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组织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起初,她们的合作社仅用来园林绿化,随着规模发展越来越大,业务范围也扩展到了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服务等。2019年,小果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日常运营中,社员农闲时出去打工,农忙时回社干活挣钱,有农机的加入合作社干活,没农机的也可以到合作社当农机手,大家分工明确,工作认真,合作社很快就有了规模。由起初仅有2台农机,发展到2020年底已经拥有36台,服务能力也由不足万亩发展到2020年底的10万余亩,服务范围达7个乡镇21个行政村。

2021年夏季小麦成熟期推迟,南阳市甚至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同时成熟,联合收割机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小果多方组织本地收割机,并协调陕西、河北作业队到南阳市支援三夏生产,助力全市小麦及时收获,保障了当地农民的最大收益。

在积极服务广大农民的同时,小果还带领合作社积极参加市农机局农机深耕项目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深耕项目,帮助当地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丰产丰收。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合作社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小果的团队自筹资金,免费为十林、罗庄两个乡镇街道及周边多个村开展防疫服务,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乡村振兴事迹

当过绣娘,卖过水产,开过饭店、印刷厂和超市,创办了灵芝专业合作社,洛阳镇管城村村民许xx是远近闻名的巾帼创业先锋。20xx年,许xx投入100多万元,承包了100多亩地,建起了标准化的灵芝种植基地和水蜜桃种植场,采用有机种植方法。虽然起步晚,但凭着多年的创业经验和果敢勤劳的行事风格,许xx的合作社很快就初具规模。基地已形成每年近200公斤灵芝孢子粉的批量生产规模,开发形成了“兰姨”品牌系列的灵芝孢子粉和灵芝超细粉、灵芝多糖、灵芝油等灵芝产品,远销北京、广州、内蒙古等地。

在创业致富的道路上,许xx主动牵手乡亲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她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农户发展优质水蜜桃产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基地载体,定期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免费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设“牵手桃农小康”微信群,全方位开展生产经营实用技术培训、交流和信息咨询。在树苗选供、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方面提供无偿帮助,深入农户田间地头了解生长管理情况,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3年来,她帮助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75万元,积极引领全村1500多亩优质水蜜桃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乡村振兴论文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血管”,是促进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觉醒、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乡村振兴不仅要推动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也要打造精神文明的“高地”,使得乡村用物质与文化“两条腿走路”,塑形与铸魂双管齐下,搭好“戏台”让乡村振兴这场盛大“演出”既有“料”也有“戏”。

搭起“田园风光”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农家戏”。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五千余年,其中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屋舍俨然、良田美竹、鸡犬相闻的田园风景是百姓精神富足的表现。乡村文化振兴绝不是用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更不是用“钢筋铁骨”和现代化的“都市丛林”取代农村的“本色”。而是要深入挖掘农村传统的文化风景,创造出抱朴守真的心灵归属。春季农田麦苗的淡绿,夏季田间油菜的金黄,秋季收获喜悦的稻浪,冬季枝头腊梅的洁白,农村的颜色就是大自然四季的颜色。“晨兴理荒穗,带月荷锄归”,农民的幸福就是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满足。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时不失其时,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充满泥土芬芳的.土地之上,坚决保持乡土本真,打造田园本色,让农民当“主角”,唱出自己的“农家”大戏,建设乡村自己的“桃花源”,追求自己的“田园牧歌”。

搭起“乡风文明”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和谐戏”。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秀的文化资源是涵养百姓精神内核,引领乡村文化,解放农民思想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明的乡风是打造农村产业兴旺、资源集聚和生态宜居的“引擎”,也是衡量乡村治理能力,体现乡村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的“度量衡”。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在人,关键在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民的思想解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进而及时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俗,让每一位农民的脑袋都“富起来”。既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富裕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逐渐形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文化氛围,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愿望变成现实,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中,和谐村落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搭起“乡村记忆”舞台,唱响文化振兴“乡愁戏”。乡愁文化是乡村振兴聚人心、谋发展、固根基展现乡土文化自信的记忆传承。为乡愁“建档”筑垒记忆“堤坝”是每一位乡村振兴工作者都要秉持的工作原则。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美在环境,美在风物,更需要美在人情,美在“灵魂”,既要面子“厚”,也要里子“实”。贵阳西江的千户苗寨、福建永定的土楼、江西婺源的古村落、安徽西递宏村的徽派建筑,都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最美“宣传名片”,加之各地区独有的风俗文化、年节庆典、宗族传统等都是乡村文化记忆的沉淀。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村一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把弘扬主旋律与传递淳朴民风相结合,把传承“乡土基因”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相结合,打造每个村落自己的“精神绿洲”。

把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保存我们的文化血脉,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文化为乡村振兴一路“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解决,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在价值、制度及组织三个维度上的创新是新时代的产物。价值维度上的创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维度上的创新是重要保证,组织维度上的创新是强劲支撑。这些创新耦合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日益推动乡村振兴由蓝图走向现实。

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对多年“三农”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处可以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来认识,意义重大。

价值维度上的创新。

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文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确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明确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制度维度上的创新。

高起点。与新农村建设不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包括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等,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高标准。乡村振兴,法制法规先行。一方面,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多年来,特别是2005年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需要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各地方可以从本地乡村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这意味党对“三农”的领导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述举措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政策举措改变了以往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均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做法,通过跨省域调节,可以大大提高节余指标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农村。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组织维度上的创新。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惩治腐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乡村振兴论文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领袖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领袖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

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战争年代,千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带领下,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

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领袖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5篇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事迹

20xx年10月,xx积极报名参加驻村帮扶,按照组织安排,担任凉水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对xx来说压力很大,从机关走到农村,真正与老百姓打交道,他内心十分忐忑,唯恐难以胜任第一书记这个角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xx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抱着把自己融入凉水泉村大家庭的想法,在新的工作中他勇于担当升华自己。

“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种植在农村的土地上,历经风雨成长为一颗大树。而妻子就像浇水和施肥的园丁,坚定地支持着我的驻村帮扶工作。”他开始驻村帮扶后根本无暇顾及家庭,20xx年妻子怀孕,原本两人商量的每周末产检,也因为他的加班,变成了妻子一个人前往。他说,妻子一个人带孩子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又下着雨夹雪,孩子发烧感冒,妻子抱着孩子打不到出租车,孤立无助地拨通他的电话,他听见电话那边孩子哭,妻子也在哭,可是他在百里之外,无能为力。他没能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缺席孩子的成长是他的遗憾,妻子常常宽慰他:“干好驻村帮扶工作,你也是孩子的好爸爸、好榜样。”他在驻村日记里写到:“我去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这是我的使命和荣誉。这些都离不开支持我的家庭,才能让我安心在村上工作,为我的理想奋斗,我无比感激,我要把感动化作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来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国家的惠农好政策,让更多家庭幸福美满。”

驻村后他看到凉水泉村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较差的.现状,他用情帮扶,访民生、解民忧,心里始终装着民生账,他用脚步丈量着凉水泉村每一寸土地,深入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拉家常、谋发展。

任职5年以来,争取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87万元,实施道路、安全饮水、环境综合整治、文化建设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1个,通过各类项目实施落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他遍访贫困户面对面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争取产业到户补助37.7万元。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69万元,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先后为79户贫困户配股,累计分红22.76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为26户76人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村民看在眼里,从内心深处认可了他,他从“张书记”也变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小张”。

凉水泉村是典型的资源匮乏贫困村,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是大都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让他常常夜不能寐。他奔走于学校、资助中心、慈善协会等,为全村6名五保户、45名低保户、106名老人、31名残疾人、52名适龄儿童少年联系协调兑现国家救助政策、送棉衣棉被、送口粮、帮助缴电话费、帮助买药、送医院,为学生申报教育补助政策。

他立足岗位职责,特别关心特殊困难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随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有人管、日常冷暖有人问、特殊困难有人排。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摆脱贫困首要的不是摆脱物质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他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行道德评议、积分管理,与村内德高望重前辈共同起草村规民约,转变“等靠要”思想,形成淳后朴实的乡风文明,引导社会文明新风尚。他组织群众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庆春节、庆“三八”节、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厚德仁爱的优良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向善向美、和谐康乐的社会氛围。如今的凉水泉村,已经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户全部脱贫,青山绿水、风景宜人、设施完善、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生活富足。经过5年的驻村帮扶,xx用真情,扶真贫,换真心;撒汗水,付心血,永不悔。他常说,我做每一件事都要不忘初心,做每一项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群众,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乡村振兴事迹

xxx,青岛市水文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该同志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懂弄通上级党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拜周边同事、人民群众为师,以所学所思指导所作所为,扎实转变工作作风,主要负责帮包招贤镇大罗庄村,积极做好五个村的生态振兴、脱贫攻坚、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坚持下沉到村、脚沾泥土,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工作之初,xxx与同事利用一个月时间下到地头、走街串户,摸清吃透所帮包的大罗庄村的产业发展、脱贫扶贫、组织建设、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人口结构、清产核资、帮扶需求等情况,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并主导完成调研报告。对五个帮包村在生态振兴、脱贫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为镇村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挂图作战,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在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xxx逐村走访调研、查漏补缺,以项目化管理的思维将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需求细化、实化,明确项目选址、工程总量、预算金额、时间节点、牵头单位等信息近百条,形成工程推进表和项目作战图,并反馈到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规划编制单位,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坚持立足优势、发挥专长,用心尽力当好助手。作为水利系统的一员,xxx坚持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对上争引,对接省移民局为大罗庄村争引库区移民资金,计划全部用来建设鲜切花种植大棚,带动大罗庄村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畜禽养殖业转向现代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种植业。同时,积极对接县水利局、环保局等县直单位,先后协助争取多项水利资金投入五个帮包村的水系环境治理,争取污水治理资金投入王家台子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标语

1、少一份食品隐患,多一份生活平安。

2、学好食品安全法,保证健康你我他。

3、法行天下,食者无忧。

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5、群策群力共创食品安全,互助互爱同筑和谐家园。

6、人品、食品,品品相照;苍生、民生,生生相联。

7、粮食安全天天讲,健康生活岁岁享。

8、欲食天下鲜,安全记心间。

9、食品安全有保障,绿色消费享健康。

10、严把食品安全关,共谱和谐社会曲。

11、保障食品安全,建设经济强省。

12、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13、选购放心粮食,吃出健康体魄。

14、食品初始模型,人命关天。

15、美好生活,从饮食卫生开始。

16、安全食品联万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17、营造食品安全大环境,呵护幸福健康小家庭。

18、粮食安全齐监督,粮食安全靠大家。

19、食品安全天天讲,健康生活岁岁享。

20、关注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1、家家关注粮食问题,人人阻截问题粮食。

22、全面实施粮食放心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3、手牵手把好粮食质量关,心连心守好粮食安全门。

24、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

25、粮食安全系万家,监督管理靠大家。

26、少吃一口垃圾食品,多享一年幸福人生。

27、安全食品连万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28、开展"节约一粒粮"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

29、家事国事天下事,粮食安全是大事。

30、食品安全共同的心愿,社会和谐快乐的家园。

31、粮食安全联万家,健康幸福你我他。

32、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33、美丽河北我的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34、对食品安全多一点关心,为有限的生命多一份责任。

35、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36、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

37、勤查狠抓严把关,食品安全重于山。

38、食品安全,百姓安康。

39、少吃一口垃圾粮食,多享一年幸福人生。

40、开口吃个爽,莫把安全忘。

41、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42、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

43、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促进河北和谐发展。

44、食品安全你我同创,和谐健康大家共享。

45、食品安全,你我共同的责任;安全食品,你我共同的心愿。

46、少一份粮食隐患,多一份生活平安。

47、安全粮食为大家,粮食安全靠大家。

48、想要健康活到老,粮食安全不能少。

49、粮食安全牢记心,健康幸福伴你行。

50、安全粮食联万家,粮食安全靠大家。

51、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52、健康大厦始于一砖一石,食品安全凝聚一点一滴。

53、增强粮食安全意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54、严把食品安全关,喜架健康幸福桥。

55、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56、想要健康活到老,食品安全不能少。

57、粮食安全个个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受益。

58、食品安全共同监督,健康和谐人人受益。

59、食品安全警钟长鸣,健康生活和谐温馨。

60、粮食安全是金,百姓健康是福。

61、平常去饭堂打饭的时候,可以打合适自己的分量,节约粮食。

62、做到平时吃饭,不剩饭、不剩菜,珍惜粮食。

63、保持餐桌的整洁,吃完后要清理餐桌,做好个人卫生。

64、把餐具放到学校提供回收的地方,不要随意丢下。

65、按需选购,合理储存。购买食材前做好计划,尤其是保质期短的食物。这样既可以保证新鲜又避免浪费。

乡村振兴标语

1、全民动员,人人参与,xx协力建设美好乡村。

2、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3、人人共建卫生村,个个争当文明人,大家都是责任人。

4、建设美好乡村,造福一方百姓。

5、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

6、革除生活陋习,美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8、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积极参加“百日整治”活动。

9、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10、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乡村振兴口号

1、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3、评议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努力打造美好和谐乡村。

4、我们要建设美丽的乡村和幸福的家园。

5、保持餐桌的'整洁,吃完后要清理餐桌,做好个人卫生。

6、环境整治大戏台,有您参与更精彩。

7、法行天下,食者无忧。

8、乡村清洁靠大家实现,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

9、电商进村入户,小康熟门熟路。

10、开展"节约一粒粮"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

11、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12、乡村增一分美丽,生活添一分诗意。

13、五大行动,乡村告别脏乱差;三年整治,(泽州)迎来洁净美。

14、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15、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

16、保护农村风土人情,建设特色乡村,建设美丽家园。

17、把餐具放到学校提供回收的地方,不要随意丢下。

18、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环境治理先行一步。

19、严把食品安全关,共谱和谐社会曲。

20、实现乡村大发展,环境整治是关键。

21、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水平。

22、统一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23、扎实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景区,把庭院建成景点!

24、做到平时吃饭,不剩饭、不剩菜,珍惜粮食。

25、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26、兴生态农业,舞万丈春风。

27、家庭卫生天天好,乡村环境日日新。

28、消除生活习惯,美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29、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30、全民动员,全员参加,积极参加百日整治活动。

31、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

32、安全粮食为大家,粮食安全靠大家。

33、农村要环保青山绿水好。

34、每个人都出力,每个家庭都参加,建设清洁、美丽、美丽的乡村。

35、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促进河北和谐发展。

36、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

37、粮食安全齐监督,粮食安全靠大家。

38、春耕不好误一春,育儿不严害一生。

39、食品安全,百姓安康。

40、坚持走乡村振兴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41、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

42、环境卫生整备,从娃娃抓起,从家人抓起。

43、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44、每个人都建造卫生村,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人,大家都是负责人。

45、奏乡村整治交响曲,唱生态宜居主题歌。

46、全县动员,全民参与,齐心协力建设洁净、文明、优美、和谐的美好乡村!

47、粮食安全是金,百姓健康是福。

48、提高幸福指数,满足幸福需求,建设美好乡村。

49、严把食品安全关,喜架健康幸福桥。

50、邻居和平舒适,村庄清洁健康。

乡村振兴汇报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主要业绩和特色亮点报告如下:

近年来,坚决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殊荣,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县”,四度荣膺“西部百强县”。xxxx年获得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省级培育县、x个省级示范村等成绩,渠南街道办大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是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xxxx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xxxx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本级财政支出xxxxxx万元,%;xx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xxxx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本级财政支出xxxxxx万元,占比%。

二是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成立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乡镇(街道)专职人员,行政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规划员、辅导员全覆盖。开展“人才下基层·智汇促振兴”活动,回引优秀农民工xxxx名,选拔农民工村干部xxx名,纳入后备力量xxxx名。

三是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安排xxxx年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亩,占上级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搭建“政银担”乡村振兴融资平台,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x.x亿元以上。

四是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投入资金x.x亿元,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乡村大舞台xx个、文化综合达标站xx个,建成“留守学生之家”xxx所。

一是上下同欲添干劲。构建“x+x+x”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机制,建立“周调度、旬通报、月例会”推进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的格局。

二是精准谋划指航标。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等文件,高质量编制乡村振兴“x+x”规划、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x+x”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

三是因地制宜壮产业。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三园齐发”,抓好“花果山、有机谷”,做大黄花首位产业,发展“x+x”特色优势产业xxx万亩,四是强基固本优环境。开展“美丽家园亲清我家”活动,抓好“三清两改一提升”户居环境整治,建成农村卫生厕所xx.x万户,村(社区)“五美庭院”标准达xx%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荣获全省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

五是彰显特色育新风。深入开展“写村史、建村标、立家风、讲家训”活动,修订村规民约xxx次,xxx个行政村建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完成屏西乡杜家四合院、李馥镇杨家院子等x处传统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

乡村振兴汇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调研情况如下:

(一)村庄规划标准低。在我县乡村振兴建设中,村庄规划标准偏低,主要表现在“重建设轻规划”。村庄对于硬件设施建设的完成度十分在意,而对于规划认为是“纸上画画”,没有意识到规划对村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村民缺少主动参与性。现在乡村振兴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村民缺少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资金的筹措,到乡村的规划建设,都是政府一手包办的,农民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存在“干部干,民众看”的现象。

(三)缺少建设资金。现在的乡村振兴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政府资金也是有限。对于建设的支持,政府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使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没有其他资金投入时,工程建设只能停滞,即便是自愿投资也是有限的,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比较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流入,由于资金不够,乡村振兴设进展比较缓慢。

才的吸引力。因此,农村人才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城市要滞后许多。一方面乡村的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各个方面,仍是相对滞后的;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房屋造型过于单一,需要彻底整改,进一步完善,建设工作任务艰巨。

(六)各职能部门无法形成工作合力。

乡村振兴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考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有效完成的,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楚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甚至拖延工作的进度。

(一)因地制宜,完善规划。乡村振兴是现在乡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各方面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项目,而科学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规划摆在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的建设原则。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乡村空旷的田野,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闲安逸的生活,这使得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乡村农家乐旅游、乡村花木游、瓜果游、休闲游、农业科普游等旅游形式开始大众化。

(三)合理使用政府资金,吸收民间资本。乡村振兴建设基础设施和改造农村生态环境所需的资金很多,这给政府造成的压力很大。政府应想方设法吸纳民间资本,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

(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一是培养人才,对于本乡村有能力的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引进外来人才和团队,乡村可以和社会上的大学合作,给出在农村工作的优势条件,将大学生就业目光投向乡村。也可以和社会上已经成熟有经验的团队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排水、亮化、民房提升、垃圾治理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建设。

(六)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推进现代农业观光、特色林果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七)提升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注重点面结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乡村振兴标语

走街串巷的秧歌宣传队、农家书屋……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覆盖所有乡村,村民或观看民间秧歌,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善行义举榜前感受榜样的力量……行走在xx县xx镇大地,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文明乡风。

记者日前在xx镇采访时,遇到一家村民正办白事。音响放哀乐代替吹号手,亲友戴白花,饭菜也是简单标准的大锅菜,相比以前的大操大办,变化让人吃惊。“以前办白事最少也得花x万多元,流水席一摆就是几十桌,家底薄的真办不起。”一位前来帮忙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推行移风易俗,之前攀比浪费的风气再也见不到了,给老百姓大大减轻了负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加快“三农”现代化,绕不开移风易俗这道坎儿。xx县xx镇立足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利用文化大院、宣传走廊、道德讲堂、文化汇演活动等阵地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同时,该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签订承诺书、个人事项申报等方式,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做移风易俗的表率。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红白事费用普遍比之前降低一半以上。

在xx县xx镇西野埠村文化广场前,民间艺术大展演汇演如约上演。舞龙、舞狮、抬花轿、赶毛驴、划旱船、扑蝴蝶、扭秧歌等精湛的民间艺术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如今,分布在全镇村居社区的文化广场成为群众丰富文娱生活、改变生活方式的`好去处。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该镇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制作核心价值观宣传媒介xxxx余处。扎实开展文明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xxx%。推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农村领域落地生根。

“这两年俺村变化可大了,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墙画,路灯亮了,水清了,群众文明卫生的素质也提高了,住在这里感觉非常幸福!”宽阔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两边绿植相应交错。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xx县xx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不仅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自主发展的精气神儿大大提升,也吸引了一批心系故土、情向农村、热爱农民的优秀农村人才队伍,为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

“为了使‘文化要素’在乡村振兴路上做到不缺位、有担当,我们将坚持文化铸魂,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发扬提升现代文化,打好乡风文明硬仗。”xx县xx镇相关领导如是说。有了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在美丽xx县xx镇变得越发明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