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通用17篇)

小编: 书香墨

范本是提高写作效果的利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写作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散文诗写作训练方法与技巧

与花草为伍,日月星辰为伴。

枝丫上滴落着清脆的鸟鸣。

我希望看到。

一望无际的大海。

和浪花相互簇拥。

亲吻的感觉。

在夜来临之前。

佛将我托付给你。

借你一双温柔之手。

将我点亮,后彻底的燃烧。

不要为我。

即将化为灰烬而忧伤。

也不要为我。

燃烧自己而哭泣。

要知道,只有这样。

我才能体味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燃烧自己,融入你的今生和来世。

写作技巧和方法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的技巧、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有四个特点:

1、稳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

2、互渗性。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虽因文章门类和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在文章写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于是就形成了写作技巧的互渗性特点。

3、创新性。写作技巧如果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规,而无创作发展,那么文章就会僵化、萎缩,乃至消亡。

4、审美性。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将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组合成绚丽多姿的文章大厦,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散文诗写作训练方法与技巧

窗外的雨缝补着大地。

敲打着窗棂。

我在一首轻音乐中感动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一首诗牵引着我的思绪。

将时间拦截。

我本没有抒情的意思。

可那些小精灵。

它们古灵精怪地。

朝我挤眉弄眼。

攀爬于指尖。

我也只好借助于。

一杯香茗的推波助澜。

将它们从寂静中领养。

让它们在一张纸上跳舞。

散文诗写作训练方法与技巧

尽情地亲吻大地。

放牧闲暇的心情。

一只黑白相间的蝴蝶。

在窗台上徘徊,打坐。

探究夏天的密码。

牵引我的思绪。

七月的门楣就好比。

一张被风摊开的稿纸。

任花草树木肆意地涂鸦,落笔成行。

到处都是晶莹剔透的词语,攀爬眼眸。

风读梧桐,雨写情诗,虫声寂寂。

我就好像是夏日水中的一朵莲。

只为邂逅一枚露珠的到来而浅吟低唱。

心事纤尘不染。

散文写作的技巧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诗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诗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语言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一篇没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明了这一层,我们就会陷入散文写作的误区。读过很多这样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可文章就是无法打动读者,让人感觉像是一片浮萍,飘在水面,看起来很美,却缺少内涵,不够厚重,感情苍白,没有灵魂。

一个人若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若没有了灵魂,无异于一堆毫无生气乱码。用虚构的人物和编造的情节来欺骗读者,就违背了散文的创作原则。散文不能真挚地抒发情感,尽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说,应该时刻记得有一个真我在。用手中的笔,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可以寄情山水,我们可以托物抒怀,我们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我们写什么,那种感受都是自我而独特的,那种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真挚的,这样的文字就自然会有新意,有真情,有灵魂。

我们所熟知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读来潸然泪下呢?所以南宋谢枋得在其《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话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挚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灵魂,只有有了这样的灵魂,你的散文有可能达到最高境界。

所以,只满足于熟练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倾注了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动手写文章之前是否问一问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发自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情感是否真挚?否则,我们不要去写。因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自己要感动,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蕴含了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有了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的。

用优美的文笔,抒发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散文才会是上乘之作。

散文写作的技巧

自从在网上发表了几篇不成形的散文拙作之后,有不少读者纷纷来信,要我谈谈散文的写作技巧,我真的感到很为难。因为,我既不是什么写作高手,也不是什么写作名家,怎敢在众多文人面前班门弄斧呢?但碍于面子,又不愿意让众多朋友失望,所以只得硬着头皮,牛刀小试,去简单谈谈自己粗略的认识,以求共勉。

谈起散文的写作,不能不涉及到这种文体的分类。在我国古代,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诗词歌赋称为韵文,一类是不受格律约束的散体文称为散文。这里的散文是最广义的。绝大部分文体,包括非韵文的文体及非文学作品,连哲学、历史学方面的著述均为之统称。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对文学作品,采用四分法,把具有文学性的文章称之为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散文成了文学的独立品种。这是广义的概念。记得老舍在散文重要一文中指出,报刊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散文,我们的书籍,用散文写得不知比用韵文写的要多若干倍。这里说的散文是最广义的。还记得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当代,又将广义的散文细加分类,有文艺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科学小品、杂文等等。文章学专家又将通讯报告归入新闻文艺,将传记文学化为史传,将科学小品纳入说明文;杂文独立为文艺性的政论,剩下的便是狭义的散文。这狭义的散文一般是指篇幅比较短小,笔法比较灵活,情文并茂,以记叙和抒情为主,能比较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一种文章形式。根据写作需要,它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思想感情。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记叙为主,于记叙中抒发对儿时乐园的深情。

抒情散文以情为主,侧重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或寓情于事,或因人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景生情等。除以上的间接抒情外,还可以由我出面,直抒胸臆,如松树的风格,就是采用了后者的写法。

在实际写作中,记叙散文离不开抒情,抒情散文离不开记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侧重点不同。由于记叙和抒情很难截然划分,所以,像雪浪花这样的作品,说法不一,有的人说它是记叙散文,还有的人说它是抒情散文。

我以前曾经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如果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来看,散文是一般记叙文的提高。如果说一件珍贵的衬衫、草地晚餐是一般记叙文,那么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则是典型的记叙性散文。后者常以文学性与抒情性胜过一般记叙文。速写、随笔、书信、日记、游记、小品等是记叙散文写作中常见的体裁。

我曾经阅读过六十年代初期的文学作品,在讨论散文时,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散文贵散;也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散文忌散。在此基础上,也有人加以归纳、协调,认为散文既贵散又忌散,是形散而神不散,或曰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最大特点。这一说法,已为多数教材所采纳,但引起的争议也颇多。

争论的焦点是形散。持此论点者认为,形散是取材散,可熔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为一炉;表达散是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可灵活运用;章法散是指不拘一格,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反诘者则认为,散文有较多的取材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文章,方式偏于记叙,章法也非散漫芜杂,而是讲究精炼、集中。如此看来,散文的散,正如小说的小,杂文的杂一样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理解。我们还是从实际出发,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散文的特点,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根据多年来所拜读过的写作大家的著作,我总结了散文的一下几个特点,仅供爱好写作散文的同仁做一参考。

一是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题材却很广泛。

广为流传的散文,篇幅都很短小,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都只有几百字。由于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现代散文比起古代散文来相对的说要长一些,但也不宜过长,更不能以长为贵。象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几乎都是短文;还有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绿等也都很短。杨朔的茶花赋那就更短了,只有九百字,而荔枝蜜也只有1700字,就把自己感情的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受写作大家们的影响,我写的散文一般也较短,像我发表在烟雨红尘网上的抱犊寨游记、皇城相府游记、石家庄水上公园游记、游青龙峡大峡谷续篇等,篇幅都很短,有的只有几百字,就把周围的景色和观赏到的事物,非常集中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篇幅短小,但不能简单浮浅,尺幅千里,必当言微意深。像过去所说的,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以当做散文的题材。散文当然可以写金戈铁马似的重大题材,但更可以选择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来做文章。越是那些被人忽视的、司空见惯的东西,越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越是别人看得见而说不出,而我看见后能道出来的生活琐事,越能体现作者的敏锐嗅觉;越能体现作者的独到见解。它可以写一人,如藤野先生;也可以叙一事,如老山界;还可以写一景,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还可以状一物,如石榴等等。它既可以海阔天空,说东道西,也可以贪小求全,取其片段,以小见大;这也是写散文的秘密所在。

二是散文表达灵活,一般长于抒情。

散文的散,并非散漫,它散而不乱。较之小说、戏剧等在结构、表达方面,更为自由灵活;比起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来,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加工虚构。上述新闻体裁主要写别人,而散文既可以写别人,也可以写自己;通常文中有我,便于直接抒情。

散文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仍有一定的线索。如郑振铎的猫大体上以时间为线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有明显的空间线索,这种线索有明显的连贯性;而杨朔的荔枝蜜则直接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的,表现为跳跃型。

散文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在一篇作品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都可以用上,如郭沫若的杜鹃。散文的各种表达手段、修辞手法比一般记叙文用的更为频繁,变化更自如,抒情气息更为浓烈。不少散文都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是散文语言优美,生动传神。

散文特别注意语言优美,美在何处?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朴素简练,有的说文采飞扬;有的说富于情韵,有的说潇洒自如;有的推崇亲切流畅的谈话风,有的则注重错综美与节奏感。这些语言的特点,不可能在一篇散文中同时出现,但却是一般散文中常见的。这里有选择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并非大量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语,可以用平常的语言,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组合,使之隽永而又自然。这里还要提到郭沫若的杜鹃的开头: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站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尽管郭沫若先生的文采,一般人是无法比拟的,但从中使我们也领略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散文必重文采。有文采,你的文章才能值得一读。

情韵。这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情味意趣,它经得住推敲,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如珍珠赋中写老船工双手捧出一堆珍珠,这个捧字就富有情韵,也是别的动词代替不了的。还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写孔乙己穷困潦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这个摸字就极具神韵。

潇洒。是活泼自然,从容不迫,绝不是轻佻和摆阔。如朱自清的瑞士,写这欧洲的花园,阿尔卑斯山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也不会穷。从上面往下看,山像一片一片儿插着,湖也像只有一薄片儿。有时窗外一座大岩石来了,便什么都看不见;有时一片树木来了,只有从枝叶的缝儿里张一下。山上和山下一样,静透了,常常听到牛铃儿......风景如画,历历在目。潇洒、优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

错综美。散文不受韵律约束,有错综的语言美,长长短短,错落有致。如丰子恺吃瓜子的开头: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三个博士的头衔,故意不对称。还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茶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茶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蛰,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的排比句形式,但字数、句式不尽相同,有变化,有起伏,这种错综的语言美也给散文带来新的情趣和韵味。

节奏美。散文不讲究韵律,但注意节奏,包括字音抑扬顿挫,音节长短,句式变化等,做到节奏明快,声调悦耳。曹靖华在花.小跋中说:不但诗讲究节奏,散文也该讲这些,讲音调的和谐,也该下字如珠落于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请欣赏下面的一段文字:对父母,要善待,有事商量;及父母之所急,胜似拜佛他乡!父母疾患,想法解除痛苦;嘘寒问暖,也能暖其心房。自己生活拮据,不让父母寒酸;自己改善伙食,先让父母品尝。外出、回归告父母,不让父母挂断肠。偶尔几次不算孝,终生孝敬好儿郎;父母床榻多坐坐,何求他人去褒奖?!还有一段:做男人,就应不后悔,不自卑;不欺骗,不谄媚;不嫉妒,不流泪。不唯利是图,不口是心非。不阴阳怪气,不十足女人味!不怯不惧,不越雷池一步;不精不傻,不把金钱攥出水!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挤眉弄眼终不好,冷喜热笑暗藏刀。与人为善本自善,与人交心自交心;你与他人打妄语,亲戚朋友谁信任?口若悬河才智高,信口开河是愚蠢。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选自我的拙作因为你是男人,就应该这样做片段)。节奏美,让人读来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另外,散文还有构思方面的问题也应注意:

散文多写零碎片段的材料,从小题中悟出大道理,显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抒发强烈的感情。郭沫若的杜鹃写一寻常的鸟,但并非就鸟论鸟,而是从鸟到人,指出有人面杜鹃,莺受愚,人不应受愚。不尽看出了鸟的习性,而且引申到社会人事,深入一层,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必须观察敏锐,洞察现实,善于分析,抓住根本,时时关心社会动态,对生活有真情实感。浑浑噩噩过日子,对事物视若无睹,听而不闻,是写不出好的散文的。

散文创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种事物的触动,情怀激荡,浮想联翩,然后构思成篇。受触动的事物可以是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于抓住一点,联想生发,开拓思路,这是散文构思的重要方法。

联想的基本特点是,从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过描绘,或借助类比,或取其寓意,或虚实相生,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含义。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从自然景物联想到社会生活,从黄土高原上伟岸、正直的白杨树联想到我国北方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

联想并非乱想。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断观察、体会,有所积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础,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散文。否则,胸中无物,是较难触发联想的。

优美的散文善于将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强烈的感情寓于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之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意即内情,包括思想、哲理与感情;境即外物,就是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内情与外物的和谐统一,高度融合,就形成耐人寻味、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

好的散文,像诗一样,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牡丹园记就有意境,合欢树也是如此。就合欢树来说,树的受难,人的坎坷,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悲苦与同情,庆幸与激动,既是感情的流露,亦是深思的结果。两者交织在一起,同悲合欢,能不令人产生共鸣吗?!赵丽宏在散文创作漫谈中说:......一颗普普通通的树,在我孤独寂寞的日子里给了我抚慰和愉悦,它的命运和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时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忘不了它。生活、思想、感情、哲理四者融为一体,使作者创造出深刻的意境。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事物的变化,更可感到作者感情的起伏,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总之,要写好散文,要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就要经常深入生活,向别人学习语言,不耻下问,甘当别人的小学生;多读一些名家著作,多看一些精辟的文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笔耕不辍,坚持锻炼,不断完善,循序渐进;相信大家一定能掌握散文写作技巧的。

散文写作的技巧

现在看见很多人喜欢和读散文诗,但是有的人对散文诗的基本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现就仅仅个人来谈谈散文诗的写作和欣赏的方法。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2卷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4卷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一、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散文诗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散文诗写作训练方法与技巧

会碰到很多不同年龄段的树。

它们大多喜欢扎根在路边。

与霓虹灯对峙着静默不语。

有的则被环保工人视作婴儿。

一样看待,设起了围墙。

它们都是夜幕下的风景。

我每天都要在晚饭后的。

这个时间段与它们不期而遇。

或微笑,或低头不语。

或昂首挺胸,或庄严肃穆,默不作声。

一棵树好似看破了红尘。

单坐路边,独自垂钓时光。

二棵树相互缠绕、拥抱,准备孕育新生。

三棵树交头接耳,谈笑风生,于风中瑟瑟作别。

它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们。

可此刻我们却同时擦肩在一片星空下。

做着同一个默契的动作。

将时光抛在身后,追赶自己的影子。

提高写作技巧的方法

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从内容上来看,引用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上来看,引用的形式多姿多彩。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枫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到鸭子可引用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又如关于蝴蝶的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关于老鼠的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关于羊的谜语“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吃青草,爱叫妈妈”,这些谜语都紧扣动物的特征,拟人生动,鲜活形象。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些成语在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格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应有的态度。这些格言排列有序,通俗警策,明白晓畅,朗朗上口,精辟生动。

又如说到勤奋可引用格言“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有涯苦作舟”,说到惜时可引用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到谦虚时可引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说到意志时可引用格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到团结时可引用格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礼貌时可引用格言“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

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了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引用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来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和高超的技艺;引用张在《朝野佥载》中的名句“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来说明赵州桥的形式优美;读着这些优美的赞语,能一下子勾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一种幽美的境界。

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如《死海不死》一文中引用20xx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处决的俘虏奴隶的传说,既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浮力大的表面特征,为下文科学的揭示死海的本质特征作映衬,又增添了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引用远古时候上帝为惩罚拒绝悔改恶习的男子们而将大陆变为汪洋大海的传说,既表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用各种方式探究死海的成因,又增添了死海的神话色彩,引发读者去追究死海的真正成因。

又如《从三到万》一文中引用出现在明清笔记里的“从三到万”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如《抢财神》一文引用俗语“吃得开”“窝囊废”“没能耐”“囫囵年”等,读来明白如话,十分亲切;还有“财神爷”“财神婆”“活财神”“小财神”“宝贝”等对农业技术员及其家属的种种传神的俗呼,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通讯的艺术魅力。

又如用到不识抬举时可用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用到见异思迁时可用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用到自作自受时可用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到临阵磨枪时可用俗语“现上桥现扎耳朵眼”,用到老马识途时可用俗语“老马脚下不迷路”,这些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如《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开头摘引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展现了雷锋的内心世界;文末又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的雷锋日记内容收尾,再次显示了雷锋故事的意思。

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会让你找回了那份遥远的生活回忆,给你此时纷乱的感情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灵动感。

如一习作《掌声》:“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上面这篇作文的开头:““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这句十分别致,看似破空而来,细细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劲,它不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脉络。

写作中一旦找到这种巧妙的起始句,下面就轻舟顺流而下,写起来得心应手了。在推敲提炼上文起始句时,流行歌曲起到了重要的点化拓展作用。

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定能助你成就精彩文章。

写作技巧与方法

读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以后,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

选择你感兴趣的书籍,尤其是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选写人、写事的文章最好)

(1) 引用法:引用歌谣、名言。

(2) 举例子的方法:

可举古代事例、近现代事例,可举身边听说过的、自己经历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达的中心与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

可举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让中心更明确,证明这个道理是正确的,这种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第一段:写清读书的时间、书名和总的感受。(我受益匪浅。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话概括中心思想。(先写主要内容再写讲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质)

第三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自己的事例)。

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现代的,最好有层次感,比如举雷锋的为人民服务,再举自己的自私。

训练写作技巧的方法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3、议论抒情法。

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4、景物衬托法。

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6、随时变化法。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7、日内变化法。

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8、定点换景法。

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9、定景换点法。

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0、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1、围绕中心法。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2、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

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摘要:从生活体验、增加阅读量、思想角度、表达能力和文章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写好命题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围绕命题作文的趋势和特点,对高中生如何写好命题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命题作文;感悟;阅读个性;表达能力。

近些年话题作文一直是高考的作文主流,可以说是称霸“考坛”,因此,是平时作文训练的重点。笔者认为,话题作文大大增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个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只有敏锐的洞察力、较高的概括与表达能力以及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与体悟,才能较好地具体操作一个话题,因此,对处于对人生理解还在起步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此笔者简单提供以下几点写作方法与技巧以供参考。

一、体味生活,感悟人生。

我们都知道思想离不开生活,一切皆从生活中来,一切也皆将回归生活,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也更是如此,它们有的是对世界本质的反思,有的是要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或想象,在课改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也倍受重视,更有对人生经历、生命内涵的体悟。

话题作文是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敏锐的感悟力的一种作文形式,虽然它看似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但学生的分数这些年来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话题文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中学生还处在人生旅程的起始阶段,必须培养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独特视角与感悟力。每个人只要细心观察,都可以轻易地从中领会出自己的真谛。因此,想写出一篇出彩的话题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总结生活。

积累词汇的'方法有许多种,当然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阅读书籍。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千百年来人类圣哲思想的经典总汇,因此,要尽量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多读些经典名著,陶冶自己的情操,认识这个世界。

有的学生课业繁重,对于课外阅读恐怕是有心无力,这也不要紧,每个学生身边都有一份非常好的阅读资料,那就是人手必备的语文教材。教材可以说是无数教育学家按照学生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而打造出的完全符合其自身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呕心之作,因此,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教材,调动多年学校学到的知识,那么成为一个有思想且能够出口成章的儒林学士则不成问题。

这一点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本质所在,它没有固定的要求,却有最佳的选择角度,那就是理智、积极、个性、真实,而这所有的种种却又都取决于真实,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付于笔纸,那么“文情并茂”中的“情”就可以轻易地表达了,而一篇优秀的文章也会“接近”完成。

但要注意的是个性并不等于不同,批判也并不是叛逆,两者不可混淆,不能一味地用“异于常人”作为个性的最佳代言,也切忌用叛逆来代替批判精神,这样很容易步入阅读与写作的误区。对理解文意毫无帮助,也最终会导致思维的一种批判模式,一旦这种模式在其心中根深蒂固,那么不仅会影响其阅读写作,其一生也终将活在吹毛求疵的误区中。

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心中明明已满载乾坤,等到真正落笔时却词不达意,文章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表达能力的缺乏必须经过“艰苦”的练笔来克服。我们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作文,而所写的作文一般都是具有强烈叙事色彩的记叙文,因此,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相对于议论思辨等能力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学生只要有意识地练习写作或诵读片段式记叙文(或称作叙事散文)、微型小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抒情散文等,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境界。

五、掌握最基本的一种话题作文结构,即“三段式”结构。

“总―分―总”结构,也可以说是“凤头、猪肚、豹尾”结构。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范文,70%以上都是这种三段式结构,熟练地掌握这种文章结构,不但可以作为写文章的基本保证,而且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时,自然就会举一反三,以此为基础写出更多优异结构的美文了。

总的来说,提高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只有教师平时多关注社会动态,感悟生活,再综合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方能写出精彩,写出创新!

参考文献:

[1]何雨蓉。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郝玲君。高中作文有效教学指导策略和原则[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

人物写作技巧与方法

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下文是小编整理的人物写作技巧与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散文阅读的方法技巧

(一)阅读散文,要明确散文的特点。

散文在内容上,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写景,可以状物,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看似平常的事物,经作者从深处开掘,便有了新颖的深意。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炉;。

2.往往从细处用笔,小中见大,把作者的情思贯穿在细致的描述中;。

3.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像力,激发读者的联想;。

4.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但形散神聚。

(二)阅读散文,要了解散文的分类。

散文因类别不同,其内容结构语言等有很大的差异。

1.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爱憎,如《白杨礼赞》。

2.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则是以叙事写人为主,其特点是: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要鲜明,叙事散文中的情,渗透在文章似字里行间,例如《背影》。

(三)阅读散文,要学会抓线索,识文眼。

抓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散文中的线索可以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2.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4.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识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与谋篇布局的只言片语或语句,即文章的点睛之笔。读散文识得了文眼,就等于拿到了入门的钥匙。文眼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例如《背影》就是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情况不同而抒发父子深情的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背影既是线索又是文眼。再例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几次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这种包含象征意义的议论抒情句正是文眼所在。抓住它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脉搏,抓住了阅读的关键。

(四)阅读散文,要能发挥想象,领会意境。

散文意境是由文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阅读散文要尽可能透彻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意趣,达到身临其境的地步。

(五)阅读散文,要准确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比其他文体更严格、更凝练。品味语言既要揣摩字面,又要了解作者生活经验与情感,特别要分析作者怎样通过积极修辞和感情表达,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例如:《春》中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如写春草时,用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写春花一段中,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喻句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结尾的三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崭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之特色。拟人句如:写春回大地,说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摘要:从生活体验、增加阅读量、思想角度、表达能力和文章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写好命题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围绕命题作文的趋势和特点,对高中生如何写好命题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命题作文;感悟;阅读个性;表达能力。

近些年话题作文一直是高考的作文主流,可以说是称霸“考坛”,因此,是平时作文训练的重点。笔者认为,话题作文大大增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个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只有敏锐的洞察力、较高的概括与表达能力以及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与体悟,才能较好地具体操作一个话题,因此,对处于对人生理解还在起步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此笔者简单提供以下几点写作方法与技巧以供参考。

一、体味生活,感悟人生。

我们都知道思想离不开生活,一切皆从生活中来,一切也皆将回归生活,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也更是如此,它们有的是对世界本质的反思,有的是要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或想象,在课改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也倍受重视,更有对人生经历、生命内涵的体悟。

话题作文是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敏锐的感悟力的一种作文形式,虽然它看似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但学生的分数这些年来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话题文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中学生还处在人生旅程的起始阶段,必须培养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独特视角与感悟力。每个人只要细心观察,都可以轻易地从中领会出自己的真谛。因此,想写出一篇出彩的话题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总结生活。

积累词汇的方法有许多种,当然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阅读书籍。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千百年来人类圣哲思想的经典总汇,因此,要尽量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多读些经典名著,陶冶自己的情操,认识这个世界。

有的学生课业繁重,对于课外阅读恐怕是有心无力,这也不要紧,每个学生身边都有一份非常好的阅读资料,那就是人手必备的语文教材。教材可以说是无数教育学家按照学生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而打造出的完全符合其自身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呕心之作,因此,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教材,调动多年学校学到的知识,那么成为一个有思想且能够出口成章的儒林学士则不成问题。

这一点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本质所在,它没有固定的要求,却有最佳的选择角度,那就是理智、积极、个性、真实,而这所有的.种种却又都取决于真实,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付于笔纸,那么“文情并茂”中的“情”就可以轻易地表达了,而一篇优秀的文章也会“接近”完成。

但要注意的是个性并不等于不同,批判也并不是叛逆,两者不可混淆,不能一味地用“异于常人”作为个性的最佳代言,也切忌用叛逆来代替批判精神,这样很容易步入阅读与写作的误区。对理解文意毫无帮助,也最终会导致思维的一种批判模式,一旦这种模式在其心中根深蒂固,那么不仅会影响其阅读写作,其一生也终将活在吹毛求疵的误区中。

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心中明明已满载乾坤,等到真正落笔时却词不达意,文章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表达能力的缺乏必须经过“艰苦”的练笔来克服。我们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作文,而所写的作文一般都是具有强烈叙事色彩的记叙文,因此,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相对于议论思辨等能力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学生只要有意识地练习写作或诵读片段式记叙文(或称作叙事散文)、微型小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抒情散文等,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境界。

五、掌握最基本的一种话题作文结构,即“三段式”结构。

“总—分—总”结构,也可以说是“凤头、猪肚、豹尾”结构。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范文,70%以上都是这种三段式结构,熟练地掌握这种文章结构,不但可以作为写文章的基本保证,而且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时,自然就会举一反三,以此为基础写出更多优异结构的美文了。

总的来说,提高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只有教师平时多关注社会动态,感悟生活,再综合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方能写出精彩,写出创新!

参考文献:

[1]何雨蓉。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郝玲君。高中作文有效教学指导策略和原则[d]。河北师范大学,2012.

新闻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新闻写作有哪些要求:

(1)真实客观:新闻写作是再现形象,所陈述的事实,所描写的人物、景观、都实实在在存在着。亲闻写作的任务是记录这些实在的事和人、景、通过记者的观察和敏锐通过眼、笔或者口,再现给听(观)众。所写内容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方面,都必须与事件发生的原始状况相符。避免新闻失实,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夸大奇词,与事情真实不符,不合乎逻辑;断章取义;编造夸大缩小事实真-象,造成新闻失真,都有背与新闻写作。

(2)短小精悍:新闻以短为主,这里所说的短,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丰富精深。读者要求新闻提供足够的信息数量,以便对社会现实有全方位的了解。所以文章必须短小精悍。新闻媒体的版面和时间有限,这就必须要求记者有很高的语言概况能力。 二:新闻写作的特征:

(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真实,哪就不会限得人民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有代表,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事实事实。

(2)实证性:实证性就是说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新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主要是让事实本身说话。写出确定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要交待清有关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

与报道。

(4)广泛性:新闻是有新闻机构发布,面向社会对广大群众传播最为广泛的信息形式,并引起广泛影响。

(5)开放性:它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它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

(6)变动性:新闻以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作为归依,而生活的事实不断地有所变动,新闻所要反映的正是变动中的客观事实。

三:新闻写作的特点:

(1)敏于捕捉

(2)勤于采访

(3)精于构思

(4)疾于运笔

四:新闻写作的原则:

(1)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2)精选事实,以小见大原则

(3)正反并举,对比衬托原则

(4)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的原则。

(5)目击实录,再现场景原则。

五: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2)新闻语言的特征:

(a)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b)语言要有时代感

(c)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六:新闻语言六忌:

(1)忌含糊

(2)忌矫饰

(3)忌堆砌

(4)忌混乱

(5)忌空洞

(6)忌语病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