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局局长保险业务会议讲话材料(精选20篇)

小编: 影墨

范文范本的写作水平较高,可以启发我们对于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的提升。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和领悟写作的技巧。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一、xx年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xx年,x区共发生各类事故207起,死亡14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4起,死亡14人,同比分别下降3.6%和12.7%;火灾事故103起,无人员伤亡;工矿商贸企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通过以上指标可以看出,x区安全生产形势虽然保持基本稳定,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期望越来越高,家庭和社会对事故的承受和容忍越来越脆弱,不允许也经不起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在安全监管方面仍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

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加强两个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落到实处。

x区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和部署下一步工作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去年年初对x区安委会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成立了x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同时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并实行“一票否决”。与12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单位和30家企业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与300多家企业签订了安全承诺书。

(二)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根据国家、省、市的工作部署,x区确定在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八大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为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去年4月x区召开了“打非治违”工作会议,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发了《淄博x区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x区共组成检查组93个,组织检查人员3728人,检查企业1565家,下达责令改正、限期改正、停止违法行为688份,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职业资格13个,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1845起。

(三)注重加强专职安全生产专家队伍的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专家查隐患,政府抓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整改”的安全工作机制,x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考20名专职安全生产专家。经过资格审查、面试、体检、岗前培训、试用等一系列环节的选拔,率先在全市组建了专职安全生产专家组。同时制定了《淄博x区专职安全生产专家管理办法》,明确了专职安全专家管理制度和职责,并按片区配备了办公室。专家组成立以来,在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咨询与指导等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的参与使企业本质化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贯穿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强化培训力度。去年共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12期,培训各类安全管理人员1000余名,培训效果进一步提升。二是积极拓宽宣传渠道,扎实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淄博安全生产》、《x区通讯》等媒体报道了x区安全生产工作稿件70余篇,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三是广泛组织了第1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积极通过网络、报纸等宣传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事迹和经验做法。另外还邀请了x东升局长到x区做了一次精彩的安全生产专题报告会。x局长深入分析了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与现状,阐述了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对x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xx年工作思路。

今年x区安全生产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夯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网络,强化机制建设,深化排查整治。xx年,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严格现场带班制度,确保随时掌握企业安全运行状况,确保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确保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处置。切实保障安全投入,积极开展装备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继续把班组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加强以班组长为重点的班组安全建设,强化一线职工规范操作意识,提高狠抓作业现场管理。

(二)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危化品领域,将以各类化工园区为重点,突出停产企业、重大危险源企业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储存企业,开展防泄漏、开停车和建设项目试生产方案备案专项整治。非煤矿山领域,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继续开展诊断性安全检查。职业健康方面,以放射、高毒、高危粉尘作业为重点,深入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切实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其它工商贸企业,继续开展“受限空间”作业、煤气作业、特种设备安装和使用,以及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等行为的专项整治,全面提升重点行业的事故防范能力。

(三)着力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坚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切实做到全覆盖、深排查和严整改。突出抓好企业恢复生产阶段、重要节庆会议期间等关键节点,针对各个季节不同特点,强化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实行全过程、闭环式隐患排查治理。

(四)着力提高执法监察效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打非治违”成果,不断细化日常执法,加强专项执法,重点跟踪执法,强化联合执法。切实严肃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管执法责任,坚决治理不作为、乱作为、随意执法、执人情法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规范执法监察。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千方百计调动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举报非法违法行为的积极性,创建积极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五)着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不断加强企业的装备技术改造和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升x区的安全生产水平。一方面将加强装备技术改造。加快开展危化品企业新一轮自动化改造提升,涉及重点监管的生产装置要全部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将全部装备紧急停车系统,重大危险源企业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设施将全部装备自动化监控系统。非煤矿山企业将全面推广应用斜井跑车防护装置、雨量监测系统、泵房无人值守系统。同时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争取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另一方面将完善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x区智慧城市数字港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努力构建“数字化安监”体系。进一步拓宽视频监控范围,强化24小时监控制度,实行在线监控动态化管理,实现对重点企业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远程监控,进一步提高事故预防、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安全生产专职专家、公共安全员队伍建设,为x区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智力保障。

(六)着力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推进x区安全培训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实际操作培训和应急处置培训,高危行业企业将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素质与承担的工作相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深入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五进”活动,积极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七)着力完善工作落实机制。以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为抓手,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驻厂(矿)安全监督员制度,严格辖区内各类安全点源的监督检查和安全管理。充分发挥综合监督和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配合,形成安全监管的工作合力。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依规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请来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新的文件精神要求,重新审核认定。今天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全面启动,也标志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是扶持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认定组织推荐工作和申报材料初审工作,有利于把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推进,有利于认定工作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高,优化并更好的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的建设。为了规范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组织推荐和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认定的组织推荐和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企业是认定工作的主体,企业家们要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确定专人,按照要求,一一对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的要求,加强基础和前期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申报工作。希望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市科技局等多部门的优质服务,在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中走在全省的前列,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快速发展。

二、切实抓住优惠政策扶持的有利契机,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国家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从区域扶持转变为产业扶持,大大扩大了新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范围,使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及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帮助企业应对当前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缓解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和科研上的具体困难,改善企业现金流量,帮助企业走出资金周转困境,也是保稳促调的必然要求。希望各企业家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把企业做大做强。

三、牢固树立公朴意识,帮助指导企业做好申报推荐工作。政府的优质服务是企业申报成功的重要条件,各相关部门要把帮助指导企业做好申报推荐工作作为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内容,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要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的宣传,让每一户企业都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做好组织发动。按照“应报尽报,能快则快”的原则,抓住重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三要提高办事效率。在企业准备好材料的基础上,各相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要及时做好指导把关,提高初审效率和通过率。四要加强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对上沟通汇报,横向多协调配合,确保初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

最后,按照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细则》和《工作指引》规定的认定条件、流程、要求等具体申报要点,各企业要深入、全面解读文件精神,政府部门统一思想,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审推荐工作,取得“开门红”。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部署20xx年文化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

元月3日-5日,20xx年全国文化厅长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本次会议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套开,各省市区文化厅长、文化部直属单位负责人,驻外文化参赞参加了会议。全体代表分两次聆听了长春同志和云山部长的讲话。文化部蔡武部长作。

工作报告。

分组讨论后欧阳坚副部长作会议总结。会议在常规性总结20xx年全国文化工作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蔡武部长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去年工作的八个方面成绩和六条经验。八个方面成绩是:1、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2、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活动为契机,文艺创作演出进一步繁荣;3、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保护工作扎实有效,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4、坚持加强规范与促进发展并举,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5、文化产业特殊优势进一步凸显,对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作用日益增强;6、思路明确、攻坚克难,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7、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官方与民间并举,文化外交的作用更加凸显;8、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各项保障工作齐头并进。

六条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三是必须坚持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四是必须坚持把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决策,统筹协调;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六是必须坚持纠正行风,改进作风。

蔡武部长指出,当前,文化发展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之一。党和国家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运用,为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发展的活力还不够强,我们进行文化事务管理的能力还不足,等等。面对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20xx年,文化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要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为载体,宣传“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部今年将举办中国廉政文物大型展览,组织编辑出版《中国廉政史鉴》,推动廉政戏曲创作,举办中国廉政文化高峰论坛。

二是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今年,文化部将启动国家博物馆扩建、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话剧院等一批国家级大型文化设施的兴建。在地方将建立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区),加快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制定《文化馆管理办法》,推广图书馆“总馆带分馆”的服务方式,继续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公共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免费开放。举办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老年合唱节等社会文化活动,加大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和艺术培训辅导工作,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三是着力推进艺术生产与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今年文化部将在广州举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以演出场次多少为基础改进评奖方法。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组织首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剧目展演、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第六届全国话剧展演,办好第30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全国杂技比赛。组织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全国巡展。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中国民族音乐扶持发展工程》。组织世博会的文化活动。

四是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大力开展水下文物勘探发掘和保护工作。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管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工作。筹备举办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推动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今年文化部将公布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传承人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五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全国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完善进口文化产品内容审查力度,落实网络游戏内容管理措施,加大对网吧游戏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查处力度,打击互连网低俗之风,清理网络音乐、手机音乐违法违规行为。加快诚信画廊建设,逐步构建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开展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命名。拓展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推动演艺产业发展,建设全国演出院线和全国票务网络系统。继续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开展“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扩大文化消费。推进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和原创动漫推广计划的实施,办好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五届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

六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推动歌舞、杂技、曲艺、话剧等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院团完成转制。加大对转制院团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深化保留事业体制院团内部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全国副省级城市以下整合现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有关行政队伍,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工作。推动各改革试点地市和县区抓紧整合有关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一个综合文化责任主体。

七是广泛开展对外及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今年将在意大利、加拿大、瑞士、印度、巴西、缅甸、越南等国举办“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在俄罗斯、蒙古、新加坡、墨西哥等国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继续做好对港澳台的文化活动,促进港澳台人心回归。

八是推进各项保障工作,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方式。推动设立国家繁荣文艺创作等专项资金,完善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保障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正常运转。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公共图书馆法》、《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博物馆条例》、《对外文化交流条例》、《网络游戏管理办法》等重点立法工作。

欧阳坚副部长代表文化部党组作了会议总结。他强调,完成好今年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努力提高把握导向、引领社会的能力;增强大局观念,努力提高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能力;增强学习意识,努力提高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努力提高创新体制机制的能力;增强职能意识,努力提高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增强务实精神,努力提高规划编制和项目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执行能力。

二、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应对金融危机最困难的一年,全省文化系统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文化工作出现了逆势上扬的可喜局面。

(一)抓创作促繁荣,艺术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

20xx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文化系统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狠抓文化创作,推出了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充分展示、歌颂了60年辉煌成就。

成功举办了“向祖国汇报——20xx年湖南艺术节”,全省22个代表团、24个艺术品种、31台优秀剧(节)目在14个剧场演出51场,湖南省祁剧院和衡阳市祁剧团的《梦蝶》、湖南省湘剧院的《李贞回乡》、湖南省歌舞剧院的《天山芙蓉》、花垣县苗剧团的《玛汝沃黛雄》、娄底市花鼓戏剧团的《花落花开》、株洲市艺术剧院的《鹅卵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五十二家别墅》、长沙市湘剧院的《酒村长》、湖南省京剧团的《广陵散》等九台剧目获“田汉大奖”;群众文化舞台演出节目多达86个,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共征集作品6500多件,展出775件,553件获奖,是近年来规模最大、作品质量最高、参观人数最多、社会评价最好的一次展览。株洲市承办了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演出和闭幕式,展示了该市艺术创作水平,不仅有一台剧目夺得“田汉大奖”,而且有《少女的第一场雨》等多个节目获金奖。

20xx年全省舞台艺术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省花鼓戏剧院的《老表轶事》入选20xx-20xx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台重点资助剧目,省委省政府举行表彰大会,对省花鼓戏剧院给予百万元重奖,对6名主创人员记一等功,8名主创人员记二等功。省湘剧院的《李贞回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前30台精品剧目,省花鼓戏剧院的《作田汉子也风流》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永州市政府设立“永州市文学艺术奖”,鼓励该市文艺创作。

(二)重基层保民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有力推进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了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成了项目论证和规划设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搬迁扩建项目列为20xx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有新的进展。认真组织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争取省政府办公厅召开了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扭转了文化站建设中挤占挪用,应付差事的局面,为落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文化厅组成了由厅领导带队、相关处室参加的调研组,到全省14个市州展开了专题调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43000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服务点,完成设备扩充升级和加挂标牌工作,该工程已建成县级支中心41个,35个县级支中心的设备采购工作正在进行中。全年共采购流动舞台车42台,全面完成首轮流动舞台车的政府配送工作,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覆盖”工作目标。较好地完成了文化部每四年组织一次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各地都加大了对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如常德市投资近5亿的常德人民文化影视城已完成主体工程;张家界市文化局把20xx年定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年,强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计划总投资1.13亿元,占地面积24亩,总建筑面积15359平方米的市博物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邵阳市积极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已列入今年全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郴州市文化中心落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正式向市民开放。怀化市公共图书馆是怀化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交付使用。

二是广泛开展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省文化厅积极组织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群众艺术活动:与省教育厅、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祝福祖国乐满星城”长沙市广场音乐演出活动;与省军区、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军歌嘹亮颂祖国”湖南省高校国防生歌咏活动;与省老干局、省文联等七个单位共同主办“芙蓉王杯”书画作品大展;与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省群众艺术馆、省演出公司、湖南大剧院、省直艺术院团等单位组织举办了“情系农民工,文艺送春风”慰问农民工专场文化晚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起到了稳定情绪、提振信心的作用。积极组织参加了全国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荐我省两个艺术团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获“红岩奖”(金奖)和“红梅奖”(银奖);组织枫树山小学红枫艺术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比赛,获最高奖——“小百灵”杯奖。湖南省文化艺术产业集团(筹)在开展“演艺经典、惠民三湘”经典剧(节)目全省剧场巡演活动中,创新服务方式,由省市级专业剧团在正规剧场演出经典大戏,政府补贴,让老百姓花一顿快餐的钱看一场大戏。省财政列支400万元补贴300场大戏在全省基层剧场演出。在省城举办高雅艺术鉴赏活动14场次,起到了引导健康消费、重新培育市场的效果,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给予高度评价。各市州都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如省会长沙先后组织开展了歌咏合唱比赛、群文广场展演、少儿读书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1032场,特别是“爱国歌曲大家唱”,“百万群众颂祖国”和“庆国庆群众游园集会展演”等重大活动将长沙市的庆祝活动推向高潮;湘潭市成功组织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合唱节和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歌唱祖国》全市群众性大型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全市29万人次参加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142支队伍参加了全市决赛;衡阳市举办了“责任衡阳、信心衡阳、和谐衡阳”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承办了“湘台一家亲”大型文艺晚会。

三是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20xx年全省文化系统71家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参观人数增加了49%,参观者的满意度达到99%,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表彰,争取到中央财政每年补助1.8亿元。承办的《三湘巨变——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参观人数达31万人次,得到春贤书记、周强省长、路建平部长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益阳市周立波故居去年接待参观游客6万余人次,春贤书记6月考察了周立波故居,对故居的维护维修、陈列布展和对外开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示将“三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自接管以来,保持了高效运转,已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团体32次,成为岳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单位,先后举办了“黄河之声”新春音乐会、“国际滑稽小丑嘉年华”、“美非文化之旅”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每场演出都邀请下岗职工、劳模代表等特殊群体免费观看,让他们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基础上,我们正在试行全省文化系统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湖南图书馆全年的服务人次、文献服务册次、网络点击率、数字资源服务量都较20xx年同期有所提高。省少儿馆承办的三湘读书月—20xx年全省少年儿童“新中国60周年道德模范故事会”读书竞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全省“演艺惠民工程”完成演出6746场,超额完成746场,惠及全省基层群众约540万人。娄底市文化局将演艺惠民“送戏下乡”任务分解,与市为民办实事考核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为民办实事——送戏下乡”工作的通知》和《20xx年全市文化系统“为民办实事——送戏下乡”实施意见》,确保各县市区资金到位,将“送戏下乡”任务与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将惠民工程落到实处。郴州市政府办印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为民办实事和国家启动内需新增投资的文化项目概括为“文化惠民工程”,同时下发了《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郴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解决了一些制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顽症,为文化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常德市澧县邀请安徽小梅花黄梅戏剧团成功开展“低价演出周”活动,拓展了以往完全由政府买单送戏的模式。

(三)抓改革促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xx年全省文化系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文化产业出现了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由我厅主导,新成立了14家文化企业,包括新组建的酷奇动漫公司、金思达网络公司、一通票务公司,使多数文化事业单位逐步成为市场主体,总体上实现了主营收入增长30%、个人收入增加15%的目标。去年12月,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湖南省杂技团、湖南音像出版社为转企改制单位,并同意我厅成立文化艺术产业集团。

二是开拓旅游演艺市场,打造旅游演艺品牌。全省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总投资150亿元、占地7500亩的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在株洲云龙示范区奠基开工,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文化科技产业项目,该项目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旅游为平台、以生态为依托,按照国家4a级以上景区标准进行建设,打造成文化创意丰富、科技水平高端、产业发展集约、带动效应巨大、生态环境和谐的“中国迪斯尼”。省属院团根据张家界发展旅游演艺市场需要,在张家界打造了3台旅游节目,投资约1亿元的张家界实景演出大型歌舞剧《新刘海砍樵》正式演出,去年五月文化厅和张家界市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26个国家的31支著名艺术团体,5天时间在5个景点演出了28场乡村音乐,国内外147家媒体400多名记者到现场采访,4家电视台现场直播,采编和转发各类新闻报道1万多篇,10多万中外游客在张家界现场观看了表演,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外交部对我厅发来表扬专函。去年省会长沙的娱乐演艺市场得到发展和提升。投资4000万元的“中国琴岛之夜”歌厅重新开业,成为国内“第一歌厅”和湖南省“商务大客厅”。今年湖南大剧院调整领导班子,整合优势资源,全年共完成剧场演出210场次,电影放映场次1万多场,剧场演出和电影放映收入突破1600万元,全院总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2200万元的历史新高。

三是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去年五月,“第四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正式启动,大赛分8个活动板块,参赛人数和作品比去年增加一倍,连续两年我们在省广电中心举办的颁奖晚会,都请来了文化部、工信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移动总公司的领导莅临出席,周强省长亲自出席。颁奖晚会都在卫视台录播。由我厅发起的这项大赛,培育和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化业态,催生了一个上市公司。省演出公司自筹资金201万元成立了“湖南一通票务中心有限公司”,建立了统一的电子票务销售平台,抢占了文化娱乐业电子票务市场先机。省文物总店完成全面改造,面积扩大4倍,整栋大楼的经营额从20xx万增加到1亿元,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艺术品古玩市场。

四是开展文化企业普查,强化文化服务职能。20xx年我厅开展的文化企事业单位普查工作,为建立全省重点文化企业名录,扶植培育重点企业奠定了基础。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解难问题,向文化部推荐16个项目申报“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贷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贷款”,共申请贷款9200万元,推荐28个项目申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在澧县召开了全省文化局长工作会议之后,又在张家界召开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对发展文化产业相关工作进行部署,评选和表彰了相关行业领军人物、文化产业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重创新强监管,文化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20xx年我们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了网吧的连锁经营,严厉打击“黑网吧”,全年共压减网吧305家。长沙市继续深化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在原有158家绿色上网场所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100家,绿网总量达到258家,制定出台了《长沙市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管理暂行办法》,联动工商部门开展黑网吧治理“回头看”活动,严控反弹。实施了“阳光娱乐工程”,积极引导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我们将文化宣传阵地湖南网乐潇湘网站与原有网吧监管系统进行融合,建成湖南网乐潇湘文化市场管理服务平台,并已投入安装实施,5月底前要覆盖全省。组建了中国(湖南)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中国﹙湖南﹚动漫电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国(湖南)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创业者使用,并向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了电子游戏娱乐场所总量布局规划和行政许可程序规定,修改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总量布局规划,加强了“12318”举报受理平台、文化市场信息通报短信平台、文化市场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建设。

有效开展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下发了《湖南省文化厅关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共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场所11585家次,查处、督办大案要案22起。开展了互联网低俗之风、动漫市场、电子游戏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全年共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27则,培训执法人员1500人次,对1332名执法人员进行了执法资格考试并换发新证,全省14个市州142个执法机构全部实现网上办案。我省开发建设的文化执法办公办案系统部分内容属全国首创,受到文化部高度肯定,并被吸纳采用。

(五)抓保护重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

全面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1.2万多处。完成第七批“国保”申报工作,安江农校纪念园成功特批为“国保单位”。配合我省重点建设工程进行考古发掘,新发现古遗址40多处,古墓葬500多处,发掘23万平方米,清理出各类文物20xx余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取得了潇水流域考古的新突破。省博物馆成为国家文物局首批纳入的8家“国家级博物馆”之一,获得国家常年拨款20xx万元;韶山毛泽东遗物馆《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览》荣膺“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在全国博物馆定级评选中,我省获评一级博物馆3个,二级博物馆7个,三级博物馆8个,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濂溪故里得到全面维修,长沙窑遗址、舜帝庙遗址、屈子祠等基本完成规划,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在《中国汨罗屈子文化园概念设计方案》中新增了屈原纪念馆和屈子书院两个设计项目。完成了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去年我省共推荐了110个项目参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审(今年公布结果),又有22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了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0个,省级保护项目221个。开展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和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召开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现场经验交流会议,湖南师范大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升级”和湖南工业大学的“中国古代设计史史料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通过国家课题立项批准,湖南工程学院的“湖南滩头木版画研究”通过文化部课题立项批准。为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了标牌和传承人证书。组织参加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xx澳门内地(湖南)春节习俗展”、第四个“遗产日”庆典演出活动等。湘西土家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通过文化部专家论证,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我省去年共入选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81部,其中湖南图书馆占61部。

(六)重推介造品牌,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

全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共计142批1019人次。圆满完成文化部派遣的文化交流任务,组派“湖南省综合艺术团”赴丹麦参加华人春节庆典活动,打造“春节文化品牌”;“湖南日本周”活动成为加强我省与日本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在叙利亚和科威特成功举办了“中国艺术节——湖南文化周”,全面展示了湖南文化精品,科威特国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活动盛况,扩大了湖湘文化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外籍团队在我省的定点演出规模不断扩大,演出场所类型增多,港澳台演员在湘演出频繁;湖南省杂技团已经连续第6年在土耳其成功商演;大型皮影剧《西游记》和木偶戏《三国志》赴日巡演一年,受到广泛赞誉;省演出公司承办的“纵贯线”超级乐团演唱会在长沙取得了较大成功。

(七)抓学习强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以厅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为抓手,在厅直文化系统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全年学习了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文化企业改制上市及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认真制定和落实了厅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方案。我厅的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厅机关积极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建省直文明单位活动,厅直各单位党组织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党员教育活动。

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反腐倡廉教育,观看了《蜕变的权力》等警示教育片;加大了对重大基建项目和大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部位的监督;召开了省直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与厅直各单位和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xx年党风廉政。

责任书。

制定下发了《中共湖南省文化厅党组关于加强厅机关各部门和厅直各单位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文化厅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

去年我们实施了“人才兴文”战略。改革人才引进机制,不拘一格引进、推荐高层次人才,开展动漫技术职称的评定,为我省动漫产业的跨跃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了解决省直文化单位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我厅面向全国公选了53名青年艺术人才,“人才兴文”省直文化系统人才培养与引进综合展示活动,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高级研修班,艺术管理干部高级培训班等一系列文化专业人才培训班,在吉首大学授牌成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入围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

总结20xx年文化工作,成绩令人鼓舞,特点尤其明显,体会至为深刻,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目前,我省的人均gdp已经接近3000美元,进入了文化消费大幅提升的阶段。这既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从历史发展看,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点。由于文化发展主要靠智力、创意和科技来推动,在经济困难时期文化还具有抚慰心灵、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因此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能蓬勃发展。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文化部支持院团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及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为我省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我们在工作中贯穿了三个创新的思想:一是坚持理念创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以文化事业为基础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主体创新文化事业,以改革求发展。二是坚持内容创新。在文化原创上下功夫,推出原创性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今年省博物馆推出了三个原创展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享受;原创手机动漫大赛培育和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化业态。三是坚持手段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文化生产经营与传播模式,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与吸引力。“湖南一通票务”建立了统一的电子票务销售平台,抢占了湖南文化娱乐业电子票务市场先机;湖南网乐潇湘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把湖南文化网做成全国最强的网站。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注重加强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这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演艺惠民工程,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等各项工作中都能充分体现。

三、20xx年工作重点。

20xx年是“”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较为关键的一年。关于今年的工作,我们将根据文化部以及省里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工作要点》已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研究落实。

(一)围绕大局谋发展,彰显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0xx年,各级文化部门都要加强学习,开拓视野,主动接受新事物,创造性开展工作。要认真履行职能,发挥文化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为载体,宣传“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快文化领域重要指标体系建设,做好“”规划执行情况的总结,研究制定“”文化发展规划。落实文化部与省政府签订的文化发展共建协议,推动有关文化政策和项目的实施。要配合文化部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好花鼓戏《老表轶事》等廉政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全省巡回演出。

(二)坚守阵地抓建设,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

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省文化厅将重点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推进湖南图书馆二期建设工程,推进艺术学院、湖南文化艺术中心等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各市州也有不少在建和待建项目,要积极推进,加快建立健全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要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落实去年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精神,完成“”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任务,努力解决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确保队伍稳定、待遇落实,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出台《湖南省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进一步规范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三)创新手段增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要继续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的免费开放。

二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制度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公益性文化单位执业资格制度,对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文化站业务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实行精细化管理。探索试行图书馆“总馆带分馆”的服务方式。

三要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和“高雅艺术鉴赏活动”。开展有湖南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筹划全省民歌辅导传唱创作活动。继续抓好全省少儿读书活动。改革“群星奖”评奖机制,培育政府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带动和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建设。

(四)借助活动建平台,催生优秀文艺作品和人才涌现。

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展的一些活动:包括申办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积极做好“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湖南的组织工作,办好第二届“湘人湘歌大赛”,举办全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举办全省县级剧团优秀剧目展演,等等。我们力求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全面促进文艺创作和人才成长,催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要精心打磨20xx年湖南艺术节的优秀剧节目,推荐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根据每三年举办一届艺术节的规律与周期,把20xx年作为抓艺术创作的“创作年”,为20xx省艺术节组织投排一批既有市场前景、又有夺奖希望的剧目。复排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为统一的优秀剧目。启动《全省表演艺术团体(民营)评估办法》、《湖南地方戏保护扶持工程》调研、论证工作。

要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文化活动,做好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演艺节目选拔加工及参演工作。组织好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点题材和剧目创作工作。

(五)依托项目上台阶,营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亮点。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营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亮点。

一方面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的工作,完成文物实地调查的资料整理与数据信息化处理任务。做好20xx年度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确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要实现预期总量达到100处的目标。完成第九批省保的申报与公布工作,重点推进凤凰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力争铜官窑遗址申遗进入国家预备名单。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出台《湖南省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协助进行《洪江古商城保护条例》正式文本制订。以省博物馆改扩建为契机,深化文博单位改革,在省直文博事业单位基础上,以省博物馆为主体,组建公益性事业单位——湖南博物院(湖南文博集团),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全新的、高效的文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规划方案编制、报批及立项,争取落实部分经费并启动该项目,把已立项的里耶古城遗址、城头山遗址、舜帝陵庙遗址项目实施好。完成屈子祠文化园、炭河里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报批工作,继续做好濂溪故里维修项目。完善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展示体系,抓好洪江古商城、上甘棠村的古民居维修。

另一方面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地要在“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积极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落实传承人待遇,完善传承传习制度。全面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湖南专场”演出。要建立一批非遗项目传习基地,举办一些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加大非遗生产性保护力度。

(六)着眼长效抓监管,保证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健全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全面启动湖南网乐潇湘文化市场管理服务平台的安装实施工作。积极推进网吧连锁经营,逐步实现网吧经营的规范化和品牌化。举办网吧经营管理高级研讨班,引导网吧业主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延长产业链条,从根本上杜绝为蝇头小利而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稳步推进电子游戏市场的规范管理。启动湖南美术品行业支持扶持工程,策划组织“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高峰论坛”。协同有关部门探讨艺术培训市场的监管途径。加强对市县行政审批的规范化指导,减少自由裁量权。

指导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提高全省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素质。通过推行文化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体制。继续完善网上审批和网上执法系统,提高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效率。开展全省文化市场管理、稽查人员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新时期文化市场变化的能力。

(七)整合资源调结构,大手笔谋划文化产业大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改变过去散而小的做法,不能仅仅看到眼前和脚下,要放眼天下,大发展需要有大思路,需要有大手笔,要做大文章。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组建湖南省文化艺术产业集团,组建湖南省演艺股份有限公司。拓展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争取创立湖南省文化投资公司(或基金)。力争五年内培育1-2家上市公司。

我们要充分利用两个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金鹰卡通播出平台,培植动漫游戏龙头企业,多出精品力作。做好宏梦卡通公司和其他动漫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办好“第五届全国手机动漫游戏大赛”等重大活动、赛事,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及省政府组织的经贸洽谈会。

我们要加大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力度。省厅将积极运筹“湖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将湖南娱乐中心开发建设为“湖南文化广场”,将省文化厅原机关大院开发建设为“湖南文化艺术大厦”,使之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地标性建筑。

(八)扩大交流与合作,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

加强文化“走出去”,越来越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外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推动湖湘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湖湘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今年要完善外事工作体系,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拓宽国际文化交流领域。出台一系列规范管理文件,开展外事业务培训。贯彻《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大对违规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查处力度,确保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繁荣。精心组织赴非洲三国(坦桑尼亚、肯尼亚、莱索托)和新西兰的演出活动。组织好省话剧团到新加坡、田汉大剧院到美国的演出活动。继续做好对港澳台地区的各类文化活动,包括湘台经贸文化论坛活动、交响乐团赴台访演活动、动漫合作交流系列活动等,促进港澳台地区人心回归。办好哥伦比亚“中国文化周”湖南文艺展演活动。

(九)理顺体制抓创新,体制改革工作要有新突破。

一是要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的优惠政策,推行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二是要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三是推动县级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转企改制,积极探索政府采购公益性演艺服务的方式,坚持演艺惠民,在全省建立电子票务、剧场院线等演艺营销体系,开发农村演艺市场。

(十)重视协作创造合力,多方联动推动文化科学发展。

把文化强省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年度考评,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目前要抓紧制定“市县文化实力评价体系”,并进行一次“研究性评价”的实践。今年年底正式实行。

要主动加强与民委、文联、广电、出版、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旅游、外经贸、外事、老干等部门的协作,建立紧密协作的工作机制,引导各个部门的力量参与文化强省建设。落实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合作项目,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鼓励建立多门类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机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文化,成立文化产业主要行业的行业协会,支持其挂靠文化行政部门,促进各文化行业自律自强和联络协作。

成立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委员会,建立文化行政机关科学决策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任务,进行严格绩效考核。以事业发展目标为用人取向,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严格实行领导成员分工负责制、限期公开督办制度。

同志们,建设文化强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实施纲要》颁发之后,省委省政府要召开全省文化工作大会,要开到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县文化局长。这次局长会议只是一次年度例会。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措施、强化责任、加大力度,切实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确保20xx年的文化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春节将至,借此机会,祝愿大家健康幸福、阖家欢乐!

3

页,当前第。

2

1

2

3

保监局局长保险工作会议讲话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保监局局长保险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实施意见和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统一思想,结合宜春实际,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保险业发展工作。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市委、市政府对保险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会前,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汇报。刚才,市保险行业协会韩芳仁秘书长传达了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市人保公司、市人寿公司和市安监局等三个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就推动保险业改革发展介绍了经验和打算,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借鉴和推广。省保监局一直以来对我市保险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今天吴勉坚局长百忙之中亲临宜春进行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省保监局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宜春保险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吴局长的讲话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认真领会、认真贯彻,把我市的保险工作提高到一个的新的水平。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文件和全省会议精神、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业作用讲几点意见,供大家研究工作时参考。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保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有12家保险公司,其中财产保险7家、人寿保险5家,下属保险机构55个,保险从业人员5600多人,其中营销员5100多人,营销员中有70左右是下岗再就业人员,这也说明保险业为缓解我市就业压力做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10.32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61亿元、增长23.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7.71亿元、增长2.6;上交地方税收1886.29万元。以上数据表明,全市保险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体保险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保险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全市保险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从全社会看,主要表现为:保险覆盖面还较小,保费收入总量还较少;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保险知识的宣传还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从保险业自身看,主要表现为:保险信用建设仍需加强,整体形象有待提升;保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行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保险产品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保险专业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保险机构负责人、全体保险工作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我认为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保险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保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防灾救灾。保险业务的开展,不仅能使地方经济在灾害事故面前保持生产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维持企业利润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大家知道,宜春是个易灾多灾地区,几乎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风雹袭击、旱涝威胁。同时,宜春又是高危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全市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724家,引火线企业245家,煤矿矿井177处。烟花鞭炮、煤炭采掘均属于火工作业和地下危险作业,加上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天灾人祸和意外事故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损失,而且牵扯了各级领导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比如去年5月9日,高安市石脑镇发生一起罕见的特大龙卷风,造成房屋倾倒、作物受损,经人民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后,仅高安供电公司就赔付17万多元,江西亚中橡塑公司赔付19万多元。再如去年年4月12日和7月8日,宜春中心城区两次突降暴雨,造成宜春盐业公司仓库库存商品和机器设备等严重受损,大地保险公司经定损后,第一次赔付16.5万元,第二次预计赔付近10万元。这些事例说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有利于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二)保险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人们常说,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保险由于与投资、出口、消费的联系十分密切,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发展思路,特别是各地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和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资金需求和投入很大,这些都为金融业包括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奠定了基础。而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可以成为长期稳定的重要资金来源,通过为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提供收汇保障,保险能够支持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保险可以稳定人们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减少全社会用于预防意外和风险事件的储蓄,从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促使人们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刺激社会消费需求,保持长期旺盛的有效需求,提升全社会的整体消费规模、消费方式和消费质量。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提供支持,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保险是社会管理的“辅助器”。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由政府包揽的传统的社会发展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就对政府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管理中引入保险机制,可以发挥风险管理机构的专业优势,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也可以有效承接原来不属于政府责任和政府想管理但通过行政手段管理不好的部分社会事务。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商业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压力。据统计,仅20xx年,全市各家保险公司为各类保户给予赔付1.75亿元。如此巨大的数字,要财政背上,是一个极为沉重的包袱。因此,保险工作的开展,发挥了财政、民政工作起不到的作用。

二、狠抓落实,努力推动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科学定位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职能和作用,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和重点,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保险业的方针政策。省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全面贯彻“国十条”明确了具体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保险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拓宽服务领域,加快业务发展,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努力实现保险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一)突出发展大局,强化保障功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保险业功能发挥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在年后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在全省整体实力前移、局部工作前列”的总体目标,坚持开放为先、和谐为要、平安为重、民生为本,深入实施“心圈廊”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四化”进程,突出决战工业园、建设新农村、做大市本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各保险机构要紧贴“加快实施心圈廊”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加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重点开拓企业财产险、责任险、政策性农业险、失地农民保障补充险、商业养老和健康险以及区域性特色险,充分发挥保险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着力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一流、经营诚信规范、保障能力充足、健康快速发展的现代保险业,力争把宜春建设成为江西的区域性保险中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突出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当前,要围绕建设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的目标,切实增强区域保险市场的聚集力。第一,各保险公司要继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努力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要加强内部建设,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从低层次竞争转向内涵式发展。第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有经营特色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养老、健康、农业、责任等专业性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要规范保险中介发展,在继续发展专业代理公司的同时,积极发展经纪公司,促进中介公司强素质、创品牌,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要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优化地区和行业结构,促进保险代理市场有序竞争。要加强营销队伍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素质。第三,要统筹兼顾区域布局。要在着力提高宜春中心城市集聚保险资源能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县域保险市场,依托中心城镇,辐射周边农村,建设服务网络,探索县域保险代理发展模式。

(三)突出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保险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保险机构要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牢固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观,深入实际,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加速产品创新,开发有公司特色、地域特色的个性化产品。当前重点:一是大力拓展责任保险。各类责任险是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有效工具,要积极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责任险业务。在道路客运、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大力推行承运人责任保险;在矿山开采和烟花爆竹等生产企业,推进雇主责任保险,提高投保面和保障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文化娱乐和休闲场所、商业经营场所、餐馆住宿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在各中小学校,深入推进校园方责任保险,为学生安全提供保险保障;继续建立健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机动车投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执法检查力度。二是大力发展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保险。要鼓励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易燃易爆行业和重点消防单位、水利电力企业等高风险企业积极参加财产保险,并且按照财产重置价值保全保足。各保险机构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我市企业事故隐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风险隐患。各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在稳健发展房贷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广新的业务,为众多家庭提供财产风险保障。三是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各地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选择相对成熟的农业保险产品,进行农业保险补贴方式、品种和比例的试点,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经营费补贴。四是加快发展城乡养老和健康保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适合广大群众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农村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和家庭养老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保险机构可探索参与城乡合作医疗和管理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补充保险产品。保险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规范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加强与消防、特警、交警等部门合作,积极发展特殊岗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五是积极探索发展区域性特色保险产品。各保险公司要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巨灾保险研究,充分发挥保险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积极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完善保险费补贴办法,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发挥政策性保险的作用。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满足居民住房、汽车等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

(四)突出信用建设,促进行业规范。诚信是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立身之基,也是保险业的执业之本。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要进一步规范保险诚信建设,促进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一要大力推进保险诚信建设。积极倡导诚信观念,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强化保险诚信意识,在全行业树立诚信为本、重诺守信的良好风气。各保险机构要坚持以经营为手段,以利润为目标,以服务为目的,追求效益不唯利,利义面前义为先,将诚信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准则,形成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要进一步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稳定和发展保险营销队伍,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披露力度,严厉处罚保险欺诈、误导等失信行为。当前特别要注意规范理赔行为,切实保障投保人的合法利益。二要切实防范保险经营风险。进一步完善保险机构内控制度,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及时处理因保险。

合同。

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逐步建立起保险纠纷的协调机制,尽快建立突发性危机的应对解决预案。加快建立起公司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三要不断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把保险纳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开辟大灾理赔绿色通道,按约给付,公正理赔。不断创新延伸服务,加强多家公司间的联合,加强与医疗、教育、电信、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保险服务水平。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使客户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高水准服务,提高保险业的整体竞争力。切实加强保险售后服务,重视防灾防损服务,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防灾防损工作的机制与制度,不断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三、加强领导,积极营造加快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有很强的业务性,又有很强的社会性。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保险协会要高度重视环境建设,积极优化保险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全市保险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会上印发了给了大家,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大家要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保险意识,支持保险工作,落实相关政策,创造发展环境,保证公平公正,保障合法权益,定期听取保险工作汇报,关心解决保险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从全局的高度支持、服务好保险业的发展。要研究和掌握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依法行政,改进领导方法,做到支持不干预、服务不刁难。尊重保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维护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落实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政保互动、共保经营等新形式,引导保险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作用。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保险机构归口条条,工作也主要由条条领导。但保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搞好保险工作,更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及时为保险机构办理有关工商登记、年检注册等事项,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支持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经营秩序;公安、司法、运管等部门要建立事故处理联动机制,积极配合保险企业搞好事故责任鉴定,维护投保人和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支持保险业参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途径;税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把有关保险税收优惠落到实处;民政部门要加强对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管理,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保险政策、典型事例的报道力度,普及宣传保险知识,增强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教育、卫生、建设、旅游、安监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推进校园内外、医疗责任、高危行业、公共场所、建筑业和旅游业等责任保险的发展。

同志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希望全市保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争宜春的保险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构建“四个宜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1

1

2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20xx年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和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我区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总结上半年文化工作,提出下半年工作要求。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自治区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跨越的重要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把文化工作放在“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提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自治区政府在年初组织召开全区文化工作会议,对自治区全年文化工作重点任务做了安排部署。半年来,全区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年初全区文化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从目前情况来看,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开局良好,为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文化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妥善解决、积极应对。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年初计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有序推进自治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顺利完成,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开门红。

下面,我讲七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艺术工作。

文艺繁荣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艺术创作和演出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推出了《热土》《草原英雄小姐妹》《爱在胡杨》《圆梦》等一批新创作品。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区文艺院团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1317场,4月正式启动了“草原音乐周末”惠民演出工程,6月组织开展了第十三届草原文化节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节假日文化娱乐生活。此外,为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和演出,设立了三个艺术创作采风基地,组织开展了百名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采风创作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剧目创作演出扶持力度,先后投入100万元,向社会购买公益性演出剧节目32个、60场次,有效地激发社会企业参与艺术创作和演出活力。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国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大力繁荣艺术创作。下半年,我们将开展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和地方戏保护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舞台艺术重点剧节目创作规划》。二是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这次艺术节是文艺座谈会之后第一个中国艺术节,同时举行文华奖、群星奖评奖是中央改革文艺评奖制度后第一次评奖,意义十分重大。三是组织《草原上的乌兰牧骑》《马可·波罗传奇》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让自治区的经典文艺作品走出去。四是组建成立内蒙古艺术研究院,统筹指导全区艺术研究与创作。五是组织筹划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六是组织举办首届内蒙古地方戏剧目展演暨第四届二人台艺术节、“亮丽内蒙古”20xx年全区声乐比赛。七是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相关政策全面落实,采取有效措施,让戏曲进校园(每年每所学校一场)、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每年每个嘎查村一场)落到实处。

二、关于公共文化工作。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文化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近年来,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总体要求,自治区文化系统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9366个文化室设备配发工作。包头市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乌海市书法“五进”和乌兰浩特市“拉场戏”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公共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持续进行,“彩云服务”荣获“20xx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图书馆创新项目主席大奖’”。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者招募工作顺利完成。此外,成立了自治区群艺馆联盟,为全区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奠定基础。总的来看,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大力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下半年,要根据工作要点,着力补齐短板、克服难点。一是认真抓好已出台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切实推进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首要任务,也是重点工作。二是继续推动“十个全覆盖”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工作,适时开展督查,确保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三年建设任务。三是落实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文化扶贫具体措施,推动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四是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问题认真研究,拿出有力有效的措施,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五是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方式,让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六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使用,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提供基本依据。七是推动和指导呼和浩特市开展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八是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三、关于文物工作。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就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作出批示。特别是今年3月、就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形势下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上半年,召开了全区文物工作会议,积极贯彻落实王君书记、布小林主席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长城、元上都遗址保护工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开展了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前期准备工作,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工作,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及立项名单,协助拍摄了《远方的家—长城内外》宣传专题片。组织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截至5月底,全区共破获文物案件8起,收缴涉案文物113件套。文物考古工作成效显著,锡盟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荣获“20xx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积极推进自治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截至5月底,自治区各级申报藏品总数104万件(套),上报率为96.19%,藏品总数居全国第四位。圆满完成“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任务,同时,在土右旗敕勒川博物馆举办了自治区主会场活动。完成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建设任务,组建了内蒙古博物馆馆际联盟。

下一步,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之路。一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办法》,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长城、“一带一路”沿线文物、革命文物、边疆和民族地区文物保护。二是强化执法督察。依法对地方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情况进行督察,加大对地方政府约谈、媒体公开力度。三是继续推进辽上京遗址、红山遗址、阴山岩刻遗址及“一带一路”内蒙古段申遗工作;四是继续推进“蒙古族源”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和中蒙联合考古工作。五是积极推进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文物“活起来”,提高文物展示利用率。六是筹备建设全区博物馆精品展览项目库,推进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开放。七是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文物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办法》,大力推动我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八是加大文物保护安全检查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发挥“草原神鹰”工程及马背文物保护队、驼峰文物保护队的作用,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

四、关于非遗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级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区情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上半年,全区文化系统创新思路、积极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实现新进展。积极推进非遗立法及相关法规工作,《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已经数次修订完善,提交自治区人大审议。开展了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和评审工作。继续实施非遗抢救性记录保护,完成了110多位传承人资料采集、100位传承人多媒体成果制作工作。加大了对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扶持力度,下达20xx年度传习补助经费254万元,每人每年5000元,用以支持全区508名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文化遗产日期间,全区各地广泛开展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主题宣传活动,共计80多场,参与人数达10余万人。举办了3次非遗管理业务培训和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提高了传承人群的素质、开阔了传承人的眼界。此外,还组织举办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暨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以及草原非遗+现代创意研讨会。

下一步,一是加快非遗法制化进程,争取在年底前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制定出台《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管理,严格履行评审程序,公示、公布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动提高传承人传习补贴经费。三是推动传统工艺振兴,继续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四是组织参加全国第四届非遗博览会,举办蒙古族传统刺绣艺术展、蒙古族服饰秀展演和“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五是继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积极实施“千校万户”计划。六是举办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五、关于文化市场工作。

近年来,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有关要求,积极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规范有序,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文化系统先后组织参加了“3.18”全区文化市场法制教育宣传日、“4.26”知识产权保护周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培育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和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守法经营意识,营造文化市场法制氛围。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市场监督检查和重大案件督查督办,截至5月底,全区共派出执法人员18.6万多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万多家次。进一步加强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以网吧和娱乐场所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伍培训工作,实现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人员培训全覆盖。

下一步,要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改进文化市场管理。一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制定出台自治区实施意见,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落实。二是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包头市文化市场“文眼工程”立体化监管的做法,探索人工巡查与技术监管相结合的文化市场监管新途径。三是严格执法标准、改进执法方式,坚持专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促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四是继续加强培训工作,与上海开展对口交流学习培训。五是创建一批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六、关于文化产业工作。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上半年,全区文化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了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会,共有334家企业参加,突出展示了创意设计、文艺演出、工艺美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成果。此次文博会期间,举行了百家文化企业进景区活动启动仪式,内蒙古东联集团等4家文化企业(单位)做了项目推介,与200多家小微文化企业达成入驻意向;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13项,合作金额122.1亿元。组织参加了深圳文博会,选派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动漫等门类23家文化企业参展,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5项。此外,积极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文化企业融资瓶颈,推动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必须从供需两侧发力,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创意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以鄂尔多斯市为试点,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从扶持创作生产、扩大有效供给、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等多方入手,推动形成若干能够促进文化消费的有效模式。二是推动文化金融扶持计划,搭建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对接平台,建立和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便文化企业直接融资。三是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文化景区,诸如成吉思汗陵、哈素海、《千古马颂》、内蒙古博物院等,作为文化旅游试点进行重点推进,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四是做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申报工作,推出一批“一地一品”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五是组织参加敦煌丝绸之路文博会、西部文博会。

七、关于对外交流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对外文化工作服务外交大局的水平显著提升,内涵不断丰富与深化,影响逐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意见》,加大了与俄罗斯、蒙古国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力度。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与蒙古国音乐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内蒙古图书馆派人赴俄罗斯和蒙古国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参加了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品读中国”读书周活动。引进蒙古国等74名文化艺术工作者赴我区进行文化交流。举办了全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专题培训班。截至目前,我区文化系统共有10个团组132人次出国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春节期间组团赴波兰、匈牙利开展“欢乐春节”巡回演出,进一步扩大了内蒙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下半年,要着眼于服务“向北开放”的总体战略,推动我区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发展。一是贯彻落实《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xx-20xx)》,特别是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的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平台,促进文化贸易发展。二是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发展规划》,为自治区文化系统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描绘愿景、制定方案。三是在俄罗斯、斯里兰卡分别举办“美丽草原我的家”内蒙古文化周活动。四是在德国举办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提高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各项保障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已报自治区政府。我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有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文化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基础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厅机关和区直文化系统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开展了丰富多样、富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贯彻xx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文化系统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志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落实好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对于实现“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抓好政治学习。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抓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尤其要抓好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学习。当前我们还要重点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篇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被誉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也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把学习领会这篇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抓好改革创新。当前文化工作还面临着许多短板和不足,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没有现成路径可循,惟有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在新形势下,要破解瓶颈、补齐短板、突破难点,就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对当前我区文化领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列出问题清单,问题清单就是工作清单,也是一切工作的“指挥棒”,问题出现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就必须要坚持目标导向精准发力,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方式手段,扎实推进文化创新工作,抓重点和带整体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促进,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打造祖国北疆文化亮丽风景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是要抓好工作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与创新,必须做到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要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要强化督促检查,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自治区“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落实和中央及自治区关于文化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地。会后,自治区文化厅将组成调研督查组,分赴各盟市就今年文化体制改革以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承担的大庆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把文化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20xx年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和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我区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总结上半年文化工作,提出下半年工作要求。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自治区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跨越的重要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把文化工作放在“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提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自治区政府在年初组织召开全区文化工作会议,对自治区全年文化工作重点任务做了安排部署。半年来,全区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年初全区文化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从目前情况来看,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开局良好,为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文化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妥善解决、积极应对。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年初计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有序推进自治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顺利完成,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开门红。

下面,我讲七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艺术工作。

文艺繁荣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艺术创作和演出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推出了《热土》《草原英雄小姐妹》《爱在胡杨》《圆梦》等一批新创作品。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区文艺院团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1317场,4月正式启动了“草原音乐周末”惠民演出工程,6月组织开展了第十三届草原文化节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节假日文化娱乐生活。此外,为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和演出,设立了三个艺术创作采风基地,组织开展了百名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采风创作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剧目创作演出扶持力度,先后投入100万元,向社会购买公益性演出剧节目32个、60场次,有效地激发社会企业参与艺术创作和演出活力。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国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大力繁荣艺术创作。下半年,我们将开展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和地方戏保护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舞台艺术重点剧节目创作规划》。二是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这次艺术节是文艺座谈会之后第一个中国艺术节,同时举行文华奖、群星奖评奖是中央改革文艺评奖制度后第一次评奖,意义十分重大。三是组织《草原上的乌兰牧骑》《马可·波罗传奇》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让自治区的经典文艺作品走出去。四是组建成立内蒙古艺术研究院,统筹指导全区艺术研究与创作。五是组织筹划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六是组织举办首届内蒙古地方戏剧目展演暨第四届二人台艺术节、“亮丽内蒙古”20xx年全区声乐比赛。七是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相关政策全面落实,采取有效措施,让戏曲进校园(每年每所学校一场)、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每年每个嘎查村一场)落到实处。

二、关于公共文化工作。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文化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近年来,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总体要求,自治区文化系统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9366个文化室设备配发工作。包头市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乌海市书法“五进”和乌兰浩特市“拉场戏”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公共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持续进行,“彩云服务”荣获“20xx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图书馆创新项目主席大奖’”。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者招募工作顺利完成。此外,成立了自治区群艺馆联盟,为全区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奠定基础。总的来看,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大力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下半年,要根据工作要点,着力补齐短板、克服难点。一是认真抓好已出台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切实推进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首要任务,也是重点工作。二是继续推动“十个全覆盖”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工作,适时开展督查,确保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三年建设任务。三是落实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文化扶贫具体措施,推动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四是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问题认真研究,拿出有力有效的措施,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五是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方式,让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六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使用,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提供基本依据。七是推动和指导呼和浩特市开展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八是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三、关于文物工作。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就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作出批示。特别是今年3月、就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形势下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上半年,召开了全区文物工作会议,积极贯彻落实王君书记、布小林主席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长城、元上都遗址保护工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开展了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前期准备工作,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工作,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及立项名单,协助拍摄了《远方的家—长城内外》宣传专题片。组织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截至5月底,全区共破获文物案件8起,收缴涉案文物113件套。文物考古工作成效显著,锡盟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荣获“20xx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积极推进自治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截至5月底,自治区各级申报藏品总数104万件(套),上报率为96.19%,藏品总数居全国第四位。圆满完成“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任务,同时,在土右旗敕勒川博物馆举办了自治区主会场活动。完成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建设任务,组建了内蒙古博物馆馆际联盟。

下一步,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之路。一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办法》,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长城、“一带一路”沿线文物、革命文物、边疆和民族地区文物保护。二是强化执法督察。依法对地方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情况进行督察,加大对地方政府约谈、媒体公开力度。三是继续推进辽上京遗址、红山遗址、阴山岩刻遗址及“一带一路”内蒙古段申遗工作;四是继续推进“蒙古族源”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和中蒙联合考古工作。五是积极推进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文物“活起来”,提高文物展示利用率。六是筹备建设全区博物馆精品展览项目库,推进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开放。七是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文物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办法》,大力推动我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八是加大文物保护安全检查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发挥“草原神鹰”工程及马背文物保护队、驼峰文物保护队的作用,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

四、关于非遗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级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区情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上半年,全区文化系统创新思路、积极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实现新进展。积极推进非遗立法及相关法规工作,《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已经数次修订完善,提交自治区人大审议。开展了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和评审工作。继续实施非遗抢救性记录保护,完成了110多位传承人资料采集、100位传承人多媒体成果制作工作。加大了对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扶持力度,下达20xx年度传习补助经费254万元,每人每年5000元,用以支持全区508名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文化遗产日期间,全区各地广泛开展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主题宣传活动,共计80多场,参与人数达10余万人。举办了3次非遗管理业务培训和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提高了传承人群的素质、开阔了传承人的眼界。此外,还组织举办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暨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以及草原非遗+现代创意研讨会。

下一步,一是加快非遗法制化进程,争取在年底前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制定出台《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管理,严格履行评审程序,公示、公布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动提高传承人传习补贴经费。三是推动传统工艺振兴,继续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四是组织参加全国第四届非遗博览会,举办蒙古族传统刺绣艺术展、蒙古族服饰秀展演和“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五是继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积极实施“千校万户”计划。六是举办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五、关于文化市场工作。

近年来,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有关要求,积极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规范有序,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文化系统先后组织参加了“3.18”全区文化市场法制教育宣传日、“4.26”知识产权保护周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培育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和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守法经营意识,营造文化市场法制氛围。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市场监督检查和重大案件督查督办,截至5月底,全区共派出执法人员18.6万多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万多家次。进一步加强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以网吧和娱乐场所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伍培训工作,实现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人员培训全覆盖。

下一步,要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改进文化市场管理。一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制定出台自治区实施意见,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落实。二是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包头市文化市场“文眼工程”立体化监管的做法,探索人工巡查与技术监管相结合的文化市场监管新途径。三是严格执法标准、改进执法方式,坚持专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促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四是继续加强培训工作,与上海开展对口交流学习培训。五是创建一批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六、关于文化产业工作。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上半年,全区文化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了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会,共有334家企业参加,突出展示了创意设计、文艺演出、工艺美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成果。此次文博会期间,举行了百家文化企业进景区活动启动仪式,内蒙古东联集团等4家文化企业(单位)做了项目推介,与200多家小微文化企业达成入驻意向;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13项,合作金额122.1亿元。组织参加了深圳文博会,选派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动漫等门类23家文化企业参展,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5项。此外,积极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文化企业融资瓶颈,推动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必须从供需两侧发力,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创意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以鄂尔多斯市为试点,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从扶持创作生产、扩大有效供给、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等多方入手,推动形成若干能够促进文化消费的有效模式。二是推动文化金融扶持计划,搭建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对接平台,建立和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便文化企业直接融资。三是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文化景区,诸如成吉思汗陵、哈素海、《千古马颂》、内蒙古博物院等,作为文化旅游试点进行重点推进,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四是做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申报工作,推出一批“一地一品”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五是组织参加敦煌丝绸之路文博会、西部文博会。

七、关于对外交流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对外文化工作服务外交大局的水平显著提升,内涵不断丰富与深化,影响逐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意见》,加大了与俄罗斯、蒙古国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力度。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与蒙古国音乐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内蒙古图书馆派人赴俄罗斯和蒙古国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参加了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品读中国”读书周活动。引进蒙古国等74名文化艺术工作者赴我区进行文化交流。举办了全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专题培训班。截至目前,我区文化系统共有10个团组132人次出国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春节期间组团赴波兰、匈牙利开展“欢乐春节”巡回演出,进一步扩大了内蒙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下半年,要着眼于服务“向北开放”的总体战略,推动我区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发展。一是贯彻落实《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xx-20xx)》,特别是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的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平台,促进文化贸易发展。二是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发展规划》,为自治区文化系统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描绘愿景、制定方案。三是在俄罗斯、斯里兰卡分别举办“美丽草原我的家”内蒙古文化周活动。四是在德国举办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提高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各项保障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已报自治区政府。我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有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文化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基础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厅机关和区直文化系统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开展了丰富多样、富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贯彻xx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文化系统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志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落实好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对于实现“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抓好政治学习。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抓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尤其要抓好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学习。当前我们还要重点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篇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被誉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也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把学习领会这篇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抓好改革创新。当前文化工作还面临着许多短板和不足,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没有现成路径可循,惟有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在新形势下,要破解瓶颈、补齐短板、突破难点,就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对当前我区文化领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列出问题清单,问题清单就是工作清单,也是一切工作的“指挥棒”,问题出现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就必须要坚持目标导向精准发力,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方式手段,扎实推进文化创新工作,抓重点和带整体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促进,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打造祖国北疆文化亮丽风景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是要抓好工作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与创新,必须做到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要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要强化督促检查,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自治区“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落实和中央及自治区关于文化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地。会后,自治区文化厅将组成调研督查组,分赴各盟市就今年文化体制改革以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承担的大庆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把文化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3

页,当前第。

3

1

2

3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部署20xx年文化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

元月3日-5日,20xx年全国文化厅长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本次会议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套开,各省市区文化厅长、文化部直属单位负责人,驻外文化参赞参加了会议。全体代表分两次聆听了长春同志和云山部长的讲话。文化部蔡武部长作工作报告,分组讨论后欧阳坚副部长作会议总结。会议在常规性总结20xx年全国文化工作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蔡武部长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去年工作的八个方面成绩和六条经验。八个方面成绩是:1、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2、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活动为契机,文艺创作演出进一步繁荣;3、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保护工作扎实有效,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4、坚持加强规范与促进发展并举,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5、文化产业特殊优势进一步凸显,对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作用日益增强;6、思路明确、攻坚克难,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7、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官方与民间并举,文化外交的作用更加凸显;8、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各项保障工作齐头并进。

六条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三是必须坚持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四是必须坚持把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决策,统筹协调;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六是必须坚持纠正行风,改进作风。

蔡武部长指出,当前,文化发展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之一。党和国家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运用,为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发展的活力还不够强,我们进行文化事务管理的能力还不足,等等。面对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20xx年,文化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要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为载体,宣传“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部今年将举办中国廉政文物大型展览,组织编辑出版《中国廉政史鉴》,推动廉政戏曲创作,举办中国廉政文化高峰论坛。

二是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今年,文化部将启动国家博物馆扩建、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话剧院等一批国家级大型文化设施的兴建。在地方将建立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区),加快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制定《文化馆管理办法》,推广图书馆“总馆带分馆”的服务方式,继续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公共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免费开放。举办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老年合唱节等社会文化活动,加大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和艺术培训辅导工作,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三是着力推进艺术生产与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今年文化部将在广州举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以演出场次多少为基础改进评奖方法。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组织首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剧目展演、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第六届全国话剧展演,办好第30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全国杂技比赛。组织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全国巡展。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中国民族音乐扶持发展工程》。组织世博会的文化活动。

四是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大力开展水下文物勘探发掘和保护工作。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管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工作。筹备举办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推动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今年文化部将公布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传承人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五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全国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完善进口文化产品内容审查力度,落实网络游戏内容管理措施,加大对网吧游戏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查处力度,打击互连网低俗之风,清理网络音乐、手机音乐违法违规行为。加快诚信画廊建设,逐步构建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开展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命名。拓展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推动演艺产业发展,建设全国演出院线和全国票务网络系统。继续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开展“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扩大文化消费。推进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和原创动漫推广计划的实施,办好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五届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

六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推动歌舞、杂技、曲艺、话剧等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院团完成转制。加大对转制院团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深化保留事业体制院团内部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全国副省级城市以下整合现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有关行政队伍,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工作。推动各改革试点地市和县区抓紧整合有关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一个综合文化责任主体。

七是广泛开展对外及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今年将在意大利、加拿大、瑞士、印度、巴西、缅甸、越南等国举办“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在俄罗斯、蒙古、新加坡、墨西哥等国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继续做好对港澳台的文化活动,促进港澳台人心回归。

八是推进各项保障工作,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方式。推动设立国家繁荣文艺创作等专项资金,完善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保障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正常运转。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公共图书馆法》、《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博物馆条例》、《对外文化交流条例》、《网络游戏管理办法》等重点立法工作。

欧阳坚副部长代表文化部党组作了会议总结。他强调,完成好今年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努力提高把握导向、引领社会的能力;增强大局观念,努力提高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能力;增强学习意识,努力提高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努力提高创新体制机制的能力;增强职能意识,努力提高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增强务实精神,努力提高规划编制和项目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执行能力。

二、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应对金融危机最困难的一年,全省文化系统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文化工作出现了逆势上扬的可喜局面。

(一)抓创作促繁荣,艺术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

20xx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文化系统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狠抓文化创作,推出了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充分展示、歌颂了60年辉煌成就。

成功举办了“向祖国汇报——20xx年湖南艺术节”,全省22个代表团、24个艺术品种、31台优秀剧(节)目在14个剧场演出51场,湖南省祁剧院和衡阳市祁剧团的《梦蝶》、湖南省湘剧院的《李贞回乡》、湖南省歌舞剧院的《天山芙蓉》、花垣县苗剧团的《玛汝沃黛雄》、娄底市花鼓戏剧团的《花落花开》、株洲市艺术剧院的《鹅卵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五十二家别墅》、长沙市湘剧院的《酒村长》、湖南省京剧团的《广陵散》等九台剧目获“田汉大奖”;群众文化舞台演出节目多达86个,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共征集作品6500多件,展出775件,553件获奖,是近年来规模最大、作品质量最高、参观人数最多、社会评价最好的一次展览。株洲市承办了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演出和闭幕式,展示了该市艺术创作水平,不仅有一台剧目夺得“田汉大奖”,而且有《少女的第一场雨》等多个节目获金奖。

20xx年全省舞台艺术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省花鼓戏剧院的《老表轶事》入选20xx-20xx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台重点资助剧目,省委省政府举行表彰大会,对省花鼓戏剧院给予百万元重奖,对6名主创人员记一等功,8名主创人员记二等功。省湘剧院的《李贞回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前30台精品剧目,省花鼓戏剧院的《作田汉子也风流》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永州市政府设立“永州市文学艺术奖”,鼓励该市文艺创作。

(二)重基层保民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有力推进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了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成了项目论证和规划设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搬迁扩建项目列为20xx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有新的进展。认真组织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争取省政府办公厅召开了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扭转了文化站建设中挤占挪用,应付差事的局面,为落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文化厅组成了由厅领导带队、相关处室参加的调研组,到全省14个市州展开了专题调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43000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服务点,完成设备扩充升级和加挂标牌工作,该工程已建成县级支中心41个,35个县级支中心的设备采购工作正在进行中。全年共采购流动舞台车42台,全面完成首轮流动舞台车的政府配送工作,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覆盖”工作目标。较好地完成了文化部每四年组织一次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各地都加大了对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如常德市投资近5亿的常德人民文化影视城已完成主体工程;张家界市文化局把20xx年定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年,强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计划总投资1.13亿元,占地面积24亩,总建筑面积15359平方米的市博物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邵阳市积极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已列入今年全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郴州市文化中心落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正式向市民开放。怀化市公共图书馆是怀化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交付使用。

二是广泛开展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省文化厅积极组织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群众艺术活动:与省教育厅、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祝福祖国乐满星城”长沙市广场音乐演出活动;与省军区、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军歌嘹亮颂祖国”湖南省高校国防生歌咏活动;与省老干局、省文联等七个单位共同主办“芙蓉王杯”书画作品大展;与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省群众艺术馆、省演出公司、湖南大剧院、省直艺术院团等单位组织举办了“情系农民工,文艺送春风”慰问农民工专场文化晚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起到了稳定情绪、提振信心的作用。积极组织参加了全国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荐我省两个艺术团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获“红岩奖”(金奖)和“红梅奖”(银奖);组织枫树山小学红枫艺术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比赛,获最高奖——“小百灵”杯奖。湖南省文化艺术产业集团(筹)在开展“演艺经典、惠民三湘”经典剧(节)目全省剧场巡演活动中,创新服务方式,由省市级专业剧团在正规剧场演出经典大戏,政府补贴,让老百姓花一顿快餐的钱看一场大戏。省财政列支400万元补贴300场大戏在全省基层剧场演出。在省城举办高雅艺术鉴赏活动14场次,起到了引导健康消费、重新培育市场的效果,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给予高度评价。各市州都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如省会长沙先后组织开展了歌咏合唱比赛、群文广场展演、少儿读书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1032场,特别是“爱国歌曲大家唱”,“百万群众颂祖国”和“庆国庆群众游园集会展演”等重大活动将长沙市的庆祝活动推向高潮;湘潭市成功组织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合唱节和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歌唱祖国》全市群众性大型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全市29万人次参加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142支队伍参加了全市决赛;衡阳市举办了“责任衡阳、信心衡阳、和谐衡阳”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承办了“湘台一家亲”大型文艺晚会。

三是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20xx年全省文化系统71家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参观人数增加了49%,参观者的满意度达到99%,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表彰,争取到中央财政每年补助1.8亿元。承办的《三湘巨变——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参观人数达31万人次,得到春贤书记、周强省长、路建平部长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益阳市周立波故居去年接待参观游客6万余人次,春贤书记6月考察了周立波故居,对故居的维护维修、陈列布展和对外开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示将“三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自接管以来,保持了高效运转,已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团体32次,成为岳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单位,先后举办了“黄河之声”新春音乐会、“国际滑稽小丑嘉年华”、“美非文化之旅”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每场演出都邀请下岗职工、劳模代表等特殊群体免费观看,让他们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基础上,我们正在试行全省文化系统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湖南图书馆全年的服务人次、文献服务册次、网络点击率、数字资源服务量都较20xx年同期有所提高。省少儿馆承办的三湘读书月—20xx年全省少年儿童“新中国60周年道德模范故事会”读书竞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全省“演艺惠民工程”完成演出6746场,超额完成746场,惠及全省基层群众约540万人。娄底市文化局将演艺惠民“送戏下乡”任务分解,与市为民办实事考核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为民办实事——送戏下乡”工作的通知》和《20xx年全市文化系统“为民办实事——送戏下乡”实施意见》,确保各县市区资金到位,将“送戏下乡”任务与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将惠民工程落到实处。郴州市政府办印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为民办实事和国家启动内需新增投资的文化项目概括为“文化惠民工程”,同时下发了《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郴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解决了一些制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顽症,为文化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常德市澧县邀请安徽小梅花黄梅戏剧团成功开展“低价演出周”活动,拓展了以往完全由政府买单送戏的模式。

(三)抓改革促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xx年全省文化系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文化产业出现了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由我厅主导,新成立了14家文化企业,包括新组建的酷奇动漫公司、金思达网络公司、一通票务公司,使多数文化事业单位逐步成为市场主体,总体上实现了主营收入增长30%、个人收入增加15%的目标。去年12月,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湖南省杂技团、湖南音像出版社为转企改制单位,并同意我厅成立文化艺术产业集团。

二是开拓旅游演艺市场,打造旅游演艺品牌。全省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总投资150亿元、占地7500亩的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在株洲云龙示范区奠基开工,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文化科技产业项目,该项目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旅游为平台、以生态为依托,按照国家4a级以上景区标准进行建设,打造成文化创意丰富、科技水平高端、产业发展集约、带动效应巨大、生态环境和谐的“中国迪斯尼”。省属院团根据张家界发展旅游演艺市场需要,在张家界打造了3台旅游节目,投资约1亿元的张家界实景演出大型歌舞剧《新刘海砍樵》正式演出,去年五月文化厅和张家界市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26个国家的31支著名艺术团体,5天时间在5个景点演出了28场乡村音乐,国内外147家媒体400多名记者到现场采访,4家电视台现场直播,采编和转发各类新闻报道1万多篇,10多万中外游客在张家界现场观看了表演,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外交部对我厅发来表扬专函。去年省会长沙的娱乐演艺市场得到发展和提升。投资4000万元的“中国琴岛之夜”歌厅重新开业,成为国内“第一歌厅”和湖南省“商务大客厅”。今年湖南大剧院调整领导班子,整合优势资源,全年共完成剧场演出210场次,电影放映场次1万多场,剧场演出和电影放映收入突破1600万元,全院总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2200万元的历史新高。

三是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去年五月,“第四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正式启动,大赛分8个活动板块,参赛人数和作品比去年增加一倍,连续两年我们在省广电中心举办的颁奖晚会,都请来了文化部、工信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移动总公司的领导莅临出席,周强省长亲自出席。颁奖晚会都在卫视台录播。由我厅发起的这项大赛,培育和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化业态,催生了一个上市公司。省演出公司自筹资金201万元成立了“湖南一通票务中心有限公司”,建立了统一的电子票务销售平台,抢占了文化娱乐业电子票务市场先机。省文物总店完成全面改造,面积扩大4倍,整栋大楼的经营额从20xx万增加到1亿元,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艺术品古玩市场。

四是开展文化企业普查,强化文化服务职能。20xx年我厅开展的文化企事业单位普查工作,为建立全省重点文化企业名录,扶植培育重点企业奠定了基础。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解难问题,向文化部推荐16个项目申报“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贷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贷款”,共申请贷款9200万元,推荐28个项目申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在澧县召开了全省文化局长工作会议之后,又在张家界召开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对发展文化产业相关工作进行部署,评选和表彰了相关行业领军人物、文化产业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重创新强监管,文化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20xx年我们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了网吧的连锁经营,严厉打击“黑网吧”,全年共压减网吧305家。长沙市继续深化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在原有158家绿色上网场所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100家,绿网总量达到258家,制定出台了《长沙市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管理暂行办法》,联动工商部门开展黑网吧治理“回头看”活动,严控反弹。实施了“阳光娱乐工程”,积极引导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我们将文化宣传阵地湖南网乐潇湘网站与原有网吧监管系统进行融合,建成湖南网乐潇湘文化市场管理服务平台,并已投入安装实施,5月底前要覆盖全省。组建了中国(湖南)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中国﹙湖南﹚动漫电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国(湖南)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创业者使用,并向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了电子游戏娱乐场所总量布局规划和行政许可程序规定,修改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总量布局规划,加强了“12318”举报受理平台、文化市场信息通报短信平台、文化市场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建设。

有效开展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下发了《湖南省文化厅关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共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场所11585家次,查处、督办大案要案22起。开展了互联网低俗之风、动漫市场、电子游戏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全年共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7则,培训执法人员1500人次,对1332名执法人员进行了执法资格考试并换发新证,全省14个市州142个执法机构全部实现网上办案。我省开发建设的文化执法办公办案系统部分内容属全国首创,受到文化部高度肯定,并被吸纳采用。

(五)抓保护重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

全面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1.2万多处。完成第七批“国保”申报工作,安江农校纪念园成功特批为“国保单位”。配合我省重点建设工程进行考古发掘,新发现古遗址40多处,古墓葬500多处,发掘23万平方米,清理出各类文物20xx余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取得了潇水流域考古的新突破。省博物馆成为国家文物局首批纳入的8家“国家级博物馆”之一,获得国家常年拨款20xx万元;韶山毛泽东遗物馆《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览》荣膺“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在全国博物馆定级评选中,我省获评一级博物馆3个,二级博物馆7个,三级博物馆8个,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濂溪故里得到全面维修,长沙窑遗址、舜帝庙遗址、屈子祠等基本完成规划,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在《中国汨罗屈子文化园概念设计方案》中新增了屈原纪念馆和屈子书院两个设计项目。完成了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去年我省共推荐了110个项目参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审(今年公布结果),又有22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了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0个,省级保护项目221个。开展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和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召开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现场经验交流会议,湖南师范大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升级”和湖南工业大学的“中国古代设计史史料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通过国家课题立项批准,湖南工程学院的“湖南滩头木版画研究”通过文化部课题立项批准。为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了标牌和传承人证书。组织参加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xx澳门内地(湖南)春节习俗展”、第四个“遗产日”庆典演出活动等。湘西土家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通过文化部专家论证,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我省去年共入选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81部,其中湖南图书馆占61部。

(六)重推介造品牌,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

全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共计142批1019人次。圆满完成文化部派遣的文化交流任务,组派“湖南省综合艺术团”赴丹麦参加华人春节庆典活动,打造“春节文化品牌”;“湖南日本周”活动成为加强我省与日本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在叙利亚和科威特成功举办了“中国艺术节——湖南文化周”,全面展示了湖南文化精品,科威特国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活动盛况,扩大了湖湘文化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外籍团队在我省的定点演出规模不断扩大,演出场所类型增多,港澳台演员在湘演出频繁;湖南省杂技团已经连续第6年在土耳其成功商演;大型皮影剧《西游记》和木偶戏《三国志》赴日巡演一年,受到广泛赞誉;省演出公司承办的“纵贯线”超级乐团演唱会在长沙取得了较大成功。

(七)抓学习强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以厅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为抓手,在厅直文化系统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全年学习了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文化企业改制上市及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认真制定和落实了厅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方案。我厅的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厅机关积极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建省直文明单位活动,厅直各单位党组织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党员教育活动。

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反腐倡廉教育,观看了《蜕变的权力》等警示教育片;加大了对重大基建项目和大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部位的监督;召开了省直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与厅直各单位和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xx年党风廉政责任书,制定下发了《中共湖南省文化厅党组关于加强厅机关各部门和厅直各单位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文化厅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

去年我们实施了“人才兴文”战略。改革人才引进机制,不拘一格引进、推荐高层次人才,开展动漫技术职称的评定,为我省动漫产业的跨跃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了解决省直文化单位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我厅面向全国公选了53名青年艺术人才,“人才兴文”省直文化系统人才培养与引进综合展示活动,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高级研修班,艺术管理干部高级培训班等一系列文化专业人才培训班,在吉首大学授牌成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入围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

总结20xx年文化工作,成绩令人鼓舞,特点尤其明显,体会至为深刻,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目前,我省的人均gdp已经接近3000美元,进入了文化消费大幅提升的阶段。这既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从历史发展看,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点。由于文化发展主要靠智力、创意和科技来推动,在经济困难时期文化还具有抚慰心灵、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因此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能蓬勃发展。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文化部支持院团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及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为我省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我们在工作中贯穿了三个创新的思想:一是坚持理念创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以文化事业为基础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主体创新文化事业,以改革求发展。二是坚持内容创新。在文化原创上下功夫,推出原创性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今年省博物馆推出了三个原创展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享受;原创手机动漫大赛培育和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化业态。三是坚持手段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文化生产经营与传播模式,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与吸引力。“湖南一通票务”建立了统一的电子票务销售平台,抢占了湖南文化娱乐业电子票务市场先机;湖南网乐潇湘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把湖南文化网做成全国最强的网站。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注重加强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这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演艺惠民工程,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等各项工作中都能充分体现。

三、20xx年工作重点。

20xx年是“”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较为关键的一年。关于今年的工作,我们将根据文化部以及省里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工作要点》已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研究落实。

(一)围绕大局谋发展,彰显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0xx年,各级文化部门都要加强学习,开拓视野,主动接受新事物,创造性开展工作。要认真履行职能,发挥文化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为载体,宣传“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快文化领域重要指标体系建设,做好“”规划执行情况的总结,研究制定“”文化发展规划。落实文化部与省政府签订的文化发展共建协议,推动有关文化政策和项目的实施。要配合文化部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好花鼓戏《老表轶事》等廉政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全省巡回演出。

(二)坚守阵地抓建设,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

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省文化厅将重点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推进湖南图书馆二期建设工程,推进艺术学院、湖南文化艺术中心等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各市州也有不少在建和待建项目,要积极推进,加快建立健全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要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落实去年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精神,完成“”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任务,努力解决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确保队伍稳定、待遇落实,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出台《湖南省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进一步规范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三)创新手段增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要继续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的免费开放。

二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制度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公益性文化单位执业资格制度,对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文化站业务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实行精细化管理。探索试行图书馆“总馆带分馆”的服务方式。

三要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和“高雅艺术鉴赏活动”。开展有湖南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筹划全省民歌辅导传唱创作活动。继续抓好全省少儿读书活动。改革“群星奖”评奖机制,培育政府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带动和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建设。

(四)借助活动建平台,催生优秀文艺作品和人才涌现。

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展的一些活动:包括申办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积极做好“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湖南的组织工作,办好第二届“湘人湘歌大赛”,举办全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举办全省县级剧团优秀剧目展演,等等。我们力求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全面促进文艺创作和人才成长,催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要精心打磨20xx年湖南艺术节的优秀剧节目,推荐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根据每三年举办一届艺术节的规律与周期,把20xx年作为抓艺术创作的“创作年”,为20xx省艺术节组织投排一批既有市场前景、又有夺奖希望的剧目。复排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为统一的优秀剧目。启动《全省表演艺术团体(民营)评估办法》、《湖南地方戏保护扶持工程》调研、论证工作。

要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文化活动,做好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演艺节目选拔加工及参演工作。组织好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点题材和剧目创作工作。

(五)依托项目上台阶,营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亮点。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营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亮点。

一方面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的工作,完成文物实地调查的资料整理与数据信息化处理任务。做好20xx年度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确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要实现预期总量达到100处的目标。完成第九批省保的申报与公布工作,重点推进凤凰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力争铜官窑遗址申遗进入国家预备名单。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出台《湖南省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协助进行《洪江古商城保护条例》正式文本制订。以省博物馆改扩建为契机,深化文博单位改革,在省直文博事业单位基础上,以省博物馆为主体,组建公益性事业单位——湖南博物院(湖南文博集团),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全新的、高效的文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规划方案编制、报批及立项,争取落实部分经费并启动该项目,把已立项的里耶古城遗址、城头山遗址、舜帝陵庙遗址项目实施好。完成屈子祠文化园、炭河里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报批工作,继续做好濂溪故里维修项目。完善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展示体系,抓好洪江古商城、上甘棠村的古民居维修。

另一方面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地要在“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积极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落实传承人待遇,完善传承传习制度。全面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湖南专场”演出。要建立一批非遗项目传习基地,举办一些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加大非遗生产性保护力度。

(六)着眼长效抓监管,保证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健全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全面启动湖南网乐潇湘文化市场管理服务平台的安装实施工作。积极推进网吧连锁经营,逐步实现网吧经营的规范化和品牌化。举办网吧经营管理高级研讨班,引导网吧业主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延长产业链条,从根本上杜绝为蝇头小利而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稳步推进电子游戏市场的规范管理。启动湖南美术品行业支持扶持工程,策划组织“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高峰论坛”。协同有关部门探讨艺术培训市场的监管途径。加强对市县行政审批的规范化指导,减少自由裁量权。

指导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提高全省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素质。通过推行文化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体制。继续完善网上审批和网上执法系统,提高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效率。开展全省文化市场管理、稽查人员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新时期文化市场变化的能力。

(七)整合资源调结构,大手笔谋划文化产业大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改变过去散而小的做法,不能仅仅看到眼前和脚下,要放眼天下,大发展需要有大思路,需要有大手笔,要做大文章。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组建湖南省文化艺术产业集团,组建湖南省演艺股份有限公司。拓展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争取创立湖南省文化投资公司(或基金)。力争五年内培育1-2家上市公司。

我们要充分利用两个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金鹰卡通播出平台,培植动漫游戏龙头企业,多出精品力作。做好宏梦卡通公司和其他动漫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办好“第五届全国手机动漫游戏大赛”等重大活动、赛事,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及省政府组织的经贸洽谈会。

我们要加大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力度。省厅将积极运筹“湖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将湖南娱乐中心开发建设为“湖南文化广场”,将省文化厅原机关大院开发建设为“湖南文化艺术大厦”,使之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地标性建筑。

(八)扩大交流与合作,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

加强文化“走出去”,越来越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外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推动湖湘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湖湘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今年要完善外事工作体系,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拓宽国际文化交流领域。出台一系列规范管理文件,开展外事业务培训。贯彻《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大对违规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查处力度,确保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繁荣。精心组织赴非洲三国(坦桑尼亚、肯尼亚、莱索托)和新西兰的演出活动。组织好省话剧团到新加坡、田汉大剧院到美国的演出活动。继续做好对港澳台地区的各类文化活动,包括湘台经贸文化论坛活动、交响乐团赴台访演活动、动漫合作交流系列活动等,促进港澳台地区人心回归。办好哥伦比亚“中国文化周”湖南文艺展演活动。

(九)理顺体制抓创新,体制改革工作要有新突破。

一是要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的优惠政策,推行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二是要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三是推动县级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转企改制,积极探索政府采购公益性演艺服务的方式,坚持演艺惠民,在全省建立电子票务、剧场院线等演艺营销体系,开发农村演艺市场。

(十)重视协作创造合力,多方联动推动文化科学发展。

把文化强省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年度考评,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目前要抓紧制定“市县文化实力评价体系”,并进行一次“研究性评价”的实践。今年年底正式实行。

要主动加强与民委、文联、广电、出版、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旅游、外经贸、外事、老干等部门的协作,建立紧密协作的工作机制,引导各个部门的力量参与文化强省建设。落实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合作项目,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鼓励建立多门类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机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文化,成立文化产业主要行业的行业协会,支持其挂靠文化行政部门,促进各文化行业自律自强和联络协作。

成立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委员会,建立文化行政机关科学决策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任务,进行严格绩效考核。以事业发展目标为用人取向,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严格实行领导成员分工负责制、限期公开督办制度。

同志们,建设文化强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实施纲要》颁发之后,省委省政府要召开全省文化工作大会,要开到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县文化局长。这次局长会议只是一次年度例会。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措施、强化责任、加大力度,切实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确保20xx年的文化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春节将至,借此机会,祝愿大家健康幸福、阖家欢乐!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文化局局长主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执行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决定、决议。按政府职能行使局长职权。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仅供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文化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动员全省文化系统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又好又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本次会议以多出精品力作为着力点,聚焦舞台艺术的繁荣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后将正式出台《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所以特别邀请了一些院团和演出公司的负责人参会。

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曹卫星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文化厅党组对会议高度重视,两次党组会专题研究会议方案和。

工作报告。

并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研究讨论下半年的工作安排。下面我根据厅党组的研究意见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

自去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以来,全省文化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对江苏工作“六个迈出新步伐”的重要指示和省十二届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文化强省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全省文化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艺术创作与生产取得新成果。积极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完成了20xx—20xx年度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评。组织了第十届江苏省戏剧文学奖评选。完成了第七届江苏戏剧奖·全省小戏小品大赛初评工作。加强美术生产与创作,顺利启动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二期工程。金坛市华罗庚艺术团的儿童剧《留守小孩》,荣获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常州市歌舞剧院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圆满完成20xx年江苏省暨南京市春节军民联欢会、20xx中国台湾·江苏周文艺演出任务。成功承办第五届中国昆曲艺术节、第五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和第六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南成功组织江苏省国画院书画精品交流展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江苏省曲艺节。扎实推进艺术科研,入选“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数均居全国前列。顺利完成全省艺校招生录取工作。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圆满完成文化部对我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大力开展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苏州、无锡2个省辖市,10个县(市、区)和107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首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命名5个县(市、区)、复查并重新命名23个县(市、区)为江苏省文化先进县。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了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年度建设任务。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完成土建任务;无锡大剧院、泰州市图书馆和美术馆新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全省“三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经济薄弱地区送戏1400场、展览20个、文艺演出15场。常州市积极开展“幸福广场周周演”,镇江市精心组织“文化嘉年华”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江苏有2个服务项目被文化部评为20xx年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认真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不断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评审确定了249部古籍入选第三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举办了参加全国第xx届“群星奖”的选拔演出活动。开展了“春雨工程”江苏省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三)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演出审批手续,加强对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监管,严密防范含有淫秽色情及低俗等内容的演出剧节目进入演出市场,重点监控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物资交流会、庙会等集市节庆活动期间的流动性演出。开展了以游艺娱乐市场“打黑治违”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在公安部门的合作下,取缔了一批黑游戏店,处罚了一批涉赌游艺娱乐场所。开展动漫市场专项整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举办了第五期全省文化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培训班。完成全省近600家艺术品经营单位的登记备案工作。继续推进网吧连锁化管理,指导全省连锁企业与电信部门、网游企业展开深入合作。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效明显。印发实施了《江苏省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全省第四至六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江苏122处文物点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项目。顺利完成6个项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工作,5个项目通过初审。扬州市制定《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积极配合大运河扬州段申遗。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县级博物馆建设出现新起色,行业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建设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扎实开展全省县级博物馆展览展示与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荣获“20xx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圆满完成20xx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组织实施江苏省文化遗产解读工程,启动高淳县漆桥村古村落保护工作,举办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全省县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取得突破,建立了我省海洋文物联合执法机制,博物馆安防达标工作取得新进展,江浙沪文物行政执法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认真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完成《省非遗保护条例(修订稿)》研究起草工作,启动全省非遗名录项目中长期保护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顺利完成首批江苏省非遗杰出传承人和优秀传承单位的评选工作。继续推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参加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参展。成功承办了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首次举办了全省音乐舞蹈类非遗项目展演活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成功主办首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家企业参展,签约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积极参加第八届深圳文博会,江苏获优秀组织奖。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省共申报文化产业项目877个,投资额近830亿元。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提升工程,完成了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申报工作,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积极推动动漫产业发展,江苏9部作品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9件作品入选文化部“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名单。成功承办全省文化产业推进会。积极组织文化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全省各地积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南京市新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连云港市首次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徐州市签署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六)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上半年,全省共有53批文化团组516人次,赴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39个文化交流项目,有5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团组来我省实施交流项目。在美国成功承办了“20xx欢乐春节·江苏文化周”。成功组织了《感受凡高》艺术展。圆满完成20xx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感知江苏”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成功举办“情系阿里山——两岸水墨名家联展”。实施央地合作对外交流计划,南通市在法国成功举办了“茉莉飘香·20xx巴黎江苏文化年南通文化节”。

总体来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距离“两个率先”的新要求、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目标、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抢抓机遇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力度等,都有待于加强。三是舞台艺术创作与生产需要进一步强化。目前,江苏依然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舞台艺术的精品力作。四是文化系统党的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良好工作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整体推进,协调促进,高位求进。

二、关于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全省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再过几个月,我们将迎来党的的召开。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迎接宣传贯彻党的,这是我们的工作大局。从去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到,是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只有几个月时间了。如何抢抓机遇,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是需要全省文化系统全力以赴、只争朝夕解决好的大课题。

当前,我省经济运行总体上稳中趋好,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外贸增速偏低,内需增长乏力,企业效益下降,财税增幅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文化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攻坚克难,顶住下行压力,切实把经济发展困难期变成争先进位的机遇期。

研判江苏文化工作的内部态势,我们的基本估计是,优势明显,总体向好,但短腿也很突出,离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表现为: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偏弱;书画艺术强,舞台艺术偏弱;文化人才基础雄厚,文化领军人才偏少;文化市场总体有序,艺术品市场有待规范;文物保护成绩显著,服务社会的能力尚嫌不足。

根据上述形势,我们提出下半年的工作思路是:牢牢把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以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以迎接宣传贯彻为动力,高举团结、发展、创新的大旗,抢抓机遇、好中求快,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造精品、彰显特色,推动工作提档升级,以打造精品力作和培育文化名人为两个着力点,切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文化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一)为党的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是下半年宣传文化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文化战线要唱响迎接宣传贯彻的主旋律,通过文化工作来引导公众、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党的召开后,要精心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在全省文化系统掀起学习贯彻高潮,把精神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要积极开展迎接党的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确保文化市场平安、有序、繁荣。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控和整治力度。重点清理出版物、演出、游艺娱乐、网吧、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等市场;重点查处含有国家法规禁止内容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重点打击色情低俗演出、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宣扬赌博和低俗宣传推广的网络游戏、非法卫星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互联网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重点整治非法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源头、印刷复印源头、流通传播渠道、进出口关口和集中经营场所。这是文化部关于开展迎接党的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的工作重点,全省务必抓好落实,确保文化市场不出重大安全问题、不出责任事故、不出重大负面新闻,为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要认真做好全省文化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二)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合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首先是要积极推进省政府和文化部签署文化强省合作协议准备工作,合作协议以加快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为主题,成立省部合作领导小组。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艺术生产、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支持江苏牵头在20xx年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省文化厅与中央直属文化单位、省演艺集团、南京市等有关省辖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建议各省辖市文广新局,亦可选择一些重点县(市、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通过签署和落实各个层面的合作协议,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合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良性工作机制。

(三)不断繁荣舞台艺术生产与创作。为扩大江苏文化的影响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今年9月6日至10月8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单位将联合举办中国·江苏首届文化艺术节。主要内容包括: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国外经典舞台剧展演、傅抱石奖·中国画双年展、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作品展、第三届中美文化论坛、群文广场活动等。省文化厅将高度重视艺术节的组织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的统筹下,把艺术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影响。为进一步促进我省舞台艺术的繁荣,省文化厅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会议要对《意见》进行深入讨论,会后将正式出台并实施,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将对此作进一步深入说明。

(四)制定并实施《江苏文化名人培育计划(20xx—20xx)》。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名家大家的出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文化名人是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代表着文化领域的最高成就。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动实施江苏文化名人发展战略。要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文化生产力的人才体制改革方向,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打造一批与文化强省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名人。省文化厅将于年底前,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江苏文化名人培育计划(20xx—20xx)》(简称“四年计划”)。“四年计划”将以中青年人才为重点,加强高端人才选拔培养,采取遴选培养、资助扶持等方式,在不同领域不同门类造就一批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建立高层次紧缺文化人才引进目录,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创意人才,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以。

岗位职责。

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文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为文化名人的成长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组织第二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加强城区两级建设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推进江苏大剧院建设。全面完成70个社区(街道)文化中心、1600个社区(居委会)基层服务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制定我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意见。建立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扩大免费开放范围和开放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完成年度“送书、送戏”下乡任务,组织文化惠民基层巡演。认真完成古籍普查任务,完善四级古籍网上普查工作平台,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基地。举办第十届“五星工程奖”评选活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六)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认真调研全省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发展现状,推出一批演艺精品,培育一批大型演艺、娱乐、动漫类文化企业。深入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完成20xx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评审工作,组织开展20xx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考核管理工作。以文化新兴业态为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认真做好全省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工作。组织我省动漫企业参加20xx年度文化部动漫企业认定工作,争取更多的动漫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承办“20xx第九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

(七)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做好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作,全面完成第三批江苏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启动第三批大运河江苏段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指导大运河沿线八市做好大运河沿线遗产点保护工作。做好全省世界遗产地的监管工作,配合国家文物局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努力推动县级博物馆建设,适时启动并力争完成2-3个县级博物馆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全省县级博物馆展览展示与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组织全省馆藏文物巡展。积极开展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首批江苏大遗址名录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着手公布第二批江苏大遗址名录。启动首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水平定级工作,公布首批获得相关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完善政府依法保护文化遗产考核标准,深入开展海洋文物联合执法和江浙沪文物行政执法交叉检查活动。积极加强非遗保护工作。修订完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研究制定系列规范性文件。全面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项目规划保护。建成一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承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新建2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组织开展“省四批”传承人的申报、评定工作。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八)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交流要全面体现“把江苏的精彩传向全国和世界,把全国和世界的精彩引进江苏”的要求,科学制定明年对外文化交流计划。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昆曲”、“民国文化”等宝贵文化资源,着手制订昆曲明年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巡演和民国文物入台(港、澳)展。下半年,要继续策划组织“茉莉飘香·20xx巴黎江苏文化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中美文化论坛(南京会场),推进江苏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文化艺术交流。与省委外宣办合作办好“感知江苏”英国周。继续推进并完成20xx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感知江苏”文化节系列活动项目。组织实施江苏省与韩国全罗北道友城交流演出项目。组织“情系阿里山——两岸水墨名家联展”江苏巡展活动。

(九)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为抓手,在全省文化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科学发展争一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公共文化服务窗口单位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放大示范带动效应,结合“三解三促”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领导干部学习和调研。加强党组织建设,筹备并完成省文化厅机关党委换届工作。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期完成换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形成干部建设梯队新格局。按照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合理使用好不同年龄段的干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培养一支“三宽四有”的干部队伍。结合贯彻省委组织部“876”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强化法纪观念,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努力培育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团队精神。

3

页,当前第。

1

1

2

3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文化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动员全省文化系统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又好又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本次会议以多出精品力作为着力点,聚焦舞台艺术的繁荣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后将正式出台《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所以特别邀请了一些院团和演出公司的负责人参会。

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曹卫星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文化厅党组对会议高度重视,两次党组会专题研究会议方案和工作报告,并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研究讨论下半年的工作安排。下面,我根据厅党组的研究意见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

自去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以来,全省文化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对江苏工作“六个迈出新步伐”的重要指示和省十二届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文化强省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全省文化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艺术创作与生产取得新成果。积极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完成了20xx—20xx年度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评。组织了第十届江苏省戏剧文学奖评选。完成了第七届江苏戏剧奖·全省小戏小品大赛初评工作。加强美术生产与创作,顺利启动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二期工程。金坛市华罗庚艺术团的儿童剧《留守小孩》,荣获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常州市歌舞剧院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圆满完成20xx年江苏省暨南京市春节军民联欢会、20xx中国台湾·江苏周文艺演出任务。成功承办第五届中国昆曲艺术节、第五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和第六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南成功组织江苏省国画院书画精品交流展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江苏省曲艺节。扎实推进艺术科研,入选“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数均居全国前列。顺利完成全省艺校招生录取工作。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圆满完成文化部对我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大力开展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苏州、无锡2个省辖市,10个县(市、区)和107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首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命名5个县(市、区)、复查并重新命名23个县(市、区)为江苏省文化先进县。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了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年度建设任务。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完成土建任务;无锡大剧院、泰州市图书馆和美术馆新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全省“三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经济薄弱地区送戏1400场、展览20个、文艺演出15场。常州市积极开展“幸福广场周周演”,镇江市精心组织“文化嘉年华”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江苏有2个服务项目被文化部评为20xx年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认真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不断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评审确定了249部古籍入选第三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举办了参加全国第xx届“群星奖”的选拔演出活动。开展了“春雨工程”江苏省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三)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演出审批手续,加强对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监管,严密防范含有淫秽色情及低俗等内容的演出剧节目进入演出市场,重点监控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物资交流会、庙会等集市节庆活动期间的流动性演出。开展了以游艺娱乐市场“打黑治违”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在公安部门的合作下,取缔了一批黑游戏店,处罚了一批涉赌游艺娱乐场所。开展动漫市场专项整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举办了第五期全省文化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培训班。完成全省近600家艺术品经营单位的登记备案工作。继续推进网吧连锁化管理,指导全省连锁企业与电信部门、网游企业展开深入合作。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效明显。印发实施了《江苏省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全省第四至六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江苏122处文物点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项目。顺利完成6个项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工作,5个项目通过初审。扬州市制定《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积极配合大运河扬州段申遗。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县级博物馆建设出现新起色,行业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建设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扎实开展全省县级博物馆展览展示与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荣获“20xx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圆满完成20xx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组织实施江苏省文化遗产解读工程,启动高淳县漆桥村古村落保护工作,举办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全省县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取得突破,建立了我省海洋文物联合执法机制,博物馆安防达标工作取得新进展,江浙沪文物行政执法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认真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完成《省非遗保护条例(修订稿)》研究起草工作,启动全省非遗名录项目中长期保护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顺利完成首批江苏省非遗杰出传承人和优秀传承单位的评选工作。继续推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参加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参展。成功承办了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首次举办了全省音乐舞蹈类非遗项目展演活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成功主办首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家企业参展,签约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积极参加第八届深圳文博会,江苏获优秀组织奖。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省共申报文化产业项目877个,投资额近830亿元。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提升工程,完成了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申报工作,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积极推动动漫产业发展,江苏9部作品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9件作品入选文化部“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名单。成功承办全省文化产业推进会。积极组织文化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全省各地积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南京市新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连云港市首次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徐州市签署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六)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上半年,全省共有53批文化团组516人次,赴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39个文化交流项目,有5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团组来我省实施交流项目。在美国成功承办了“20xx欢乐春节·江苏文化周”。成功组织了《感受凡高》艺术展。圆满完成20xx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感知江苏”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成功举办“情系阿里山——两岸水墨名家联展”。实施央地合作对外交流计划,南通市在法国成功举办了“茉莉飘香·20xx巴黎江苏文化年南通文化节”。

总体来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距离“两个率先”的新要求、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目标、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抢抓机遇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力度等,都有待于加强。三是舞台艺术创作与生产需要进一步强化。目前,江苏依然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舞台艺术的精品力作。四是文化系统党的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良好工作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整体推进,协调促进,高位求进。

二、关于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全省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再过几个月,我们将迎来党的的召开。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迎接宣传贯彻党的,这是我们的工作大局。从去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到,是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只有几个月时间了。如何抢抓机遇,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是需要全省文化系统全力以赴、只争朝夕解决好的大课题。

当前,我省经济运行总体上稳中趋好,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外贸增速偏低,内需增长乏力,企业效益下降,财税增幅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文化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攻坚克难,顶住下行压力,切实把经济发展困难期变成争先进位的机遇期。

研判江苏文化工作的内部态势,我们的基本估计是,优势明显,总体向好,但短腿也很突出,离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表现为: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偏弱;书画艺术强,舞台艺术偏弱;文化人才基础雄厚,文化领军人才偏少;文化市场总体有序,艺术品市场有待规范;文物保护成绩显著,服务社会的能力尚嫌不足。

根据上述形势,我们提出下半年的工作思路是:牢牢把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以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以迎接宣传贯彻为动力,高举团结、发展、创新的大旗,抢抓机遇、好中求快,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造精品、彰显特色,推动工作提档升级,以打造精品力作和培育文化名人为两个着力点,切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文化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一)为党的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是下半年宣传文化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文化战线要唱响迎接宣传贯彻的主旋律,通过文化工作来引导公众、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党的召开后,要精心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在全省文化系统掀起学习贯彻高潮,把精神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要积极开展迎接党的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确保文化市场平安、有序、繁荣。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控和整治力度。重点清理出版物、演出、游艺娱乐、网吧、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等市场;重点查处含有国家法规禁止内容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重点打击色情低俗演出、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宣扬赌博和低俗宣传推广的网络游戏、非法卫星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互联网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重点整治非法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源头、印刷复印源头、流通传播渠道、进出口关口和集中经营场所。这是文化部关于开展迎接党的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的工作重点,全省务必抓好落实,确保文化市场不出重大安全问题、不出责任事故、不出重大负面新闻,为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要认真做好全省文化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二)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合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首先是要积极推进省政府和文化部签署文化强省合作协议准备工作,合作协议以加快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为主题,成立省部合作领导小组。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艺术生产、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支持江苏牵头在20xx年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省文化厅与中央直属文化单位、省演艺集团、南京市等有关省辖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建议各省辖市文广新局,亦可选择一些重点县(市、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通过签署和落实各个层面的合作协议,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合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良性工作机制。

(三)不断繁荣舞台艺术生产与创作。为扩大江苏文化的影响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今年9月6日至10月8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单位将联合举办中国·江苏首届文化艺术节。主要内容包括: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国外经典舞台剧展演、傅抱石奖·中国画双年展、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作品展、第三届中美文化论坛、群文广场活动等。省文化厅将高度重视艺术节的组织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的统筹下,把艺术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影响。为进一步促进我省舞台艺术的繁荣,省文化厅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会议要对《意见》进行深入讨论,会后将正式出台并实施,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将对此作进一步深入说明。

(四)制定并实施《江苏文化名人培育计划(20xx—20xx)》。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名家大家的出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文化名人是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代表着文化领域的最高成就。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动实施江苏文化名人发展战略。要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文化生产力的人才体制改革方向,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打造一批与文化强省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名人。省文化厅将于年底前,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江苏文化名人培育计划(20xx—20xx)》(简称“四年计划”)。“四年计划”将以中青年人才为重点,加强高端人才选拔培养,采取遴选培养、资助扶持等方式,在不同领域不同门类造就一批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建立高层次紧缺文化人才引进目录,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创意人才,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文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为文化名人的成长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组织第二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加强城区两级建设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推进江苏大剧院建设。全面完成70个社区(街道)文化中心、1600个社区(居委会)基层服务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制定我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意见。建立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扩大免费开放范围和开放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完成年度“送书、送戏”下乡任务,组织文化惠民基层巡演。认真完成古籍普查任务,完善四级古籍网上普查工作平台,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基地。举办第十届“五星工程奖”评选活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六)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认真调研全省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发展现状,推出一批演艺精品,培育一批大型演艺、娱乐、动漫类文化企业。深入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完成20xx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评审工作,组织开展20xx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考核管理工作。以文化新兴业态为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认真做好全省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工作。组织我省动漫企业参加20xx年度文化部动漫企业认定工作,争取更多的动漫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承办“20xx第九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

(七)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做好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作,全面完成第三批江苏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启动第三批大运河江苏段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指导大运河沿线八市做好大运河沿线遗产点保护工作。做好全省世界遗产地的监管工作,配合国家文物局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努力推动县级博物馆建设,适时启动并力争完成2-3个县级博物馆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全省县级博物馆展览展示与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组织全省馆藏文物巡展。积极开展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首批江苏大遗址名录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着手公布第二批江苏大遗址名录。启动首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水平定级工作,公布首批获得相关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完善政府依法保护文化遗产考核标准,深入开展海洋文物联合执法和江浙沪文物行政执法交叉检查活动。积极加强非遗保护工作。修订完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研究制定系列规范性文件。全面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项目规划保护。建成一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承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新建2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组织开展“省四批”传承人的申报、评定工作。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八)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交流要全面体现“把江苏的精彩传向全国和世界,把全国和世界的精彩引进江苏”的要求,科学制定明年对外文化交流计划。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昆曲”、“民国文化”等宝贵文化资源,着手制订昆曲明年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巡演和民国文物入台(港、澳)展。下半年,要继续策划组织“茉莉飘香·20xx巴黎江苏文化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中美文化论坛(南京会场),推进江苏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文化艺术交流。与省委外宣办合作办好“感知江苏”英国周。继续推进并完成20xx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感知江苏”文化节系列活动项目。组织实施江苏省与韩国全罗北道友城交流演出项目。组织“情系阿里山——两岸水墨名家联展”江苏巡展活动。

(九)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为抓手,在全省文化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科学发展争一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公共文化服务窗口单位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放大示范带动效应,结合“三解三促”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领导干部学习和调研。加强党组织建设,筹备并完成省文化厅机关党委换届工作。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期完成换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形成干部建设梯队新格局。按照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合理使用好不同年龄段的干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培养一支“三宽四有”的干部队伍。结合贯彻省委组织部“876”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强化法纪观念,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努力培育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团队精神。

保监局局长保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实施意见和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统一思想,结合宜春实际,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保险业发展工作。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市委、市政府对保险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会前,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汇报。刚才,市保险行业协会韩芳仁秘书长传达了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市人保公司、市人寿公司和市安监局等三个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就推动保险业改革发展介绍了经验和打算,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借鉴和推广。省保监局一直以来对我市保险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今天吴勉坚局长百忙之中亲临宜春进行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省保监局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宜春保险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吴局长的讲话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认真领会、认真贯彻,把我市的保险工作提高到一个的新的水平。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文件和全省会议精神、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业作用讲几点意见,供大家研究工作时参考。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保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有12家保险公司,其中财产保险7家、人寿保险5家,下属保险机构55个,保险从业人员5600多人,其中营销员5100多人,营销员中有70左右是下岗再就业人员,这也说明保险业为缓解我市就业压力做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10.32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61亿元、增长23.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7.71亿元、增长2.6;上交地方税收1886.29万元。以上数据表明,全市保险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体保险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保险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全市保险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从全社会看,主要表现为:保险覆盖面还较小,保费收入总量还较少;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保险知识的宣传还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从保险业自身看,主要表现为:保险信用建设仍需加强,整体形象有待提升;保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行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保险产品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保险专业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保险机构负责人、全体保险工作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我认为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保险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保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防灾救灾。保险业务的开展,不仅能使地方经济在灾害事故面前保持生产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维持企业利润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大家知道,宜春是个易灾多灾地区,几乎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风雹袭击、旱涝威胁。同时,宜春又是高危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全市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724家,引火线企业245家,煤矿矿井177处。烟花鞭炮、煤炭采掘均属于火工作业和地下危险作业,加上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天灾人祸和意外事故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损失,而且牵扯了各级领导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比如去年5月9日,高安市石脑镇发生一起罕见的特大龙卷风,造成房屋倾倒、作物受损,经人民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后,仅高安供电公司就赔付17万多元,江西亚中橡塑公司赔付19万多元。再如去年年4月12日和7月8日,宜春中心城区两次突降暴雨,造成宜春盐业公司仓库库存商品和机器设备等严重受损,大地保险公司经定损后,第一次赔付16.5万元,第二次预计赔付近10万元。这些事例说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有利于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二)保险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人们常说,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保险由于与投资、出口、消费的联系十分密切,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发展思路,特别是各地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和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资金需求和投入很大,这些都为金融业包括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奠定了基础。而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可以成为长期稳定的重要资金来源,通过为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提供收汇保障,保险能够支持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保险可以稳定人们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减少全社会用于预防意外和风险事件的储蓄,从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促使人们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刺激社会消费需求,保持长期旺盛的有效需求,提升全社会的整体消费规模、消费方式和消费质量。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提供支持,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保险是社会管理的“辅助器”。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由政府包揽的传统的社会发展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就对政府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管理中引入保险机制,可以发挥风险管理机构的专业优势,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也可以有效承接原来不属于政府责任和政府想管理但通过行政手段管理不好的部分社会事务。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商业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压力。据统计,仅20xx年,全市各家保险公司为各类保户给予赔付1.75亿元。如此巨大的数字,要财政背上,是一个极为沉重的包袱。因此,保险工作的开展,发挥了财政、民政工作起不到的作用。

二、狠抓落实,努力推动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科学定位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职能和作用,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和重点,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保险业的方针政策。省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全面贯彻“国十条”明确了具体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保险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拓宽服务领域,加快业务发展,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努力实现保险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一)突出发展大局,强化保障功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保险业功能发挥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在年后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在全省整体实力前移、局部工作前列”的总体目标,坚持开放为先、和谐为要、平安为重、民生为本,深入实施“心圈廊”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四化”进程,突出决战工业园、建设新农村、做大市本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各保险机构要紧贴“加快实施心圈廊”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加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重点开拓企业财产险、责任险、政策性农业险、失地农民保障补充险、商业养老和健康险以及区域性特色险,充分发挥保险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着力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一流、经营诚信规范、保障能力充足、健康快速发展的现代保险业,力争把宜春建设成为江西的区域性保险中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突出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当前,要围绕建设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的目标,切实增强区域保险市场的聚集力。第一,各保险公司要继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努力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要加强内部建设,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从低层次竞争转向内涵式发展。第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有经营特色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养老、健康、农业、责任等专业性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要规范保险中介发展,在继续发展专业代理公司的同时,积极发展经纪公司,促进中介公司强素质、创品牌,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要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优化地区和行业结构,促进保险代理市场有序竞争。要加强营销队伍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素质。第三,要统筹兼顾区域布局。要在着力提高宜春中心城市集聚保险资源能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县域保险市场,依托中心城镇,辐射周边农村,建设服务网络,探索县域保险代理发展模式。

(三)突出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保险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保险机构要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牢固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观,深入实际,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加速产品创新,开发有公司特色、地域特色的个性化产品。当前重点:一是大力拓展责任保险。各类责任险是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有效工具,要积极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责任险业务。在道路客运、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大力推行承运人责任保险;在矿山开采和烟花爆竹等生产企业,推进雇主责任保险,提高投保面和保障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文化娱乐和休闲场所、商业经营场所、餐馆住宿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在各中小学校,深入推进校园方责任保险,为学生安全提供保险保障;继续建立健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机动车投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执法检查力度。二是大力发展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保险。要鼓励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易燃易爆行业和重点消防单位、水利电力企业等高风险企业积极参加财产保险,并且按照财产重置价值保全保足。各保险机构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我市企业事故隐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风险隐患。各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在稳健发展房贷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广新的业务,为众多家庭提供财产风险保障。三是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各地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选择相对成熟的农业保险产品,进行农业保险补贴方式、品种和比例的试点,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经营费补贴。四是加快发展城乡养老和健康保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适合广大群众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农村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和家庭养老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保险机构可探索参与城乡合作医疗和管理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补充保险产品。保险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规范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加强与消防、特警、交警等部门合作,积极发展特殊岗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五是积极探索发展区域性特色保险产品。各保险公司要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巨灾保险研究,充分发挥保险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积极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完善保险费补贴办法,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发挥政策性保险的作用。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满足居民住房、汽车等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

(四)突出信用建设,促进行业规范。诚信是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立身之基,也是保险业的执业之本。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要进一步规范保险诚信建设,促进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一要大力推进保险诚信建设。积极倡导诚信观念,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强化保险诚信意识,在全行业树立诚信为本、重诺守信的良好风气。各保险机构要坚持以经营为手段,以利润为目标,以服务为目的,追求效益不唯利,利义面前义为先,将诚信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准则,形成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要进一步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稳定和发展保险营销队伍,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披露力度,严厉处罚保险欺诈、误导等失信行为。当前特别要注意规范理赔行为,切实保障投保人的合法利益。二要切实防范保险经营风险。进一步完善保险机构内控制度,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及时处理因保险合同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逐步建立起保险纠纷的协调机制,尽快建立突发性危机的应对解决预案。加快建立起公司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三要不断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把保险纳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开辟大灾理赔绿色通道,按约给付,公正理赔。不断创新延伸服务,加强多家公司间的联合,加强与医疗、教育、电信、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保险服务水平。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使客户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高水准服务,提高保险业的整体竞争力。切实加强保险售后服务,重视防灾防损服务,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防灾防损工作的机制与制度,不断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三、加强领导,积极营造加快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有很强的业务性,又有很强的社会性。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保险协会要高度重视环境建设,积极优化保险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全市保险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会上印发了给了大家,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大家要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保险意识,支持保险工作,落实相关政策,创造发展环境,保证公平公正,保障合法权益,定期听取保险工作汇报,关心解决保险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从全局的高度支持、服务好保险业的发展。要研究和掌握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依法行政,改进领导方法,做到支持不干预、服务不刁难。尊重保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维护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落实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政保互动、共保经营等新形式,引导保险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作用。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保险机构归口条条,工作也主要由条条领导。但保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搞好保险工作,更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及时为保险机构办理有关工商登记、年检注册等事项,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支持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经营秩序;公安、司法、运管等部门要建立事故处理联动机制,积极配合保险企业搞好事故责任鉴定,维护投保人和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支持保险业参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途径;税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把有关保险税收优惠落到实处;民政部门要加强对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管理,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保险政策、典型事例的报道力度,普及宣传保险知识,增强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教育、卫生、建设、旅游、安监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推进校园内外、医疗责任、高危行业、公共场所、建筑业和旅游业等责任保险的发展。

同志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希望全市保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争宜春的保险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构建“四个宜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保监局局长保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中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今天上午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各公司负责人结合自身实际,总结了上半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任务的情况,分析了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为做好下半年工作,完成全年任务,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会议达到了交流情况、总结工作、明确任务、振奋精神的目的。下面,根据大家讨论提出的问题和保监会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上半年保险工作的基本情况今年上半年保险工作总体形势很好,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抗击非典斗争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上半年,正当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全保会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干发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了整个国家,也冲击了保险业的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保险业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保险业发展不动摇。全行业上下一心,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夺取了抗非典、促发展的双胜利。

1、加强保险业自身防治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保险业各级机构及时下发了非典防治工作的有关文件,采取了得力措施,认真开展非典防治工作。各级党委和公司领导把关心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克服了保险展业接触面广、流动性强、防治难度大的困难,确保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减少疫病感染。目前,保险业150多万从业人员除极少数感染非典外,绝大多数同志都安全地渡过了疫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保险业各级党组织对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对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

2、支持全社会的抗击非典斗争。在加强自身防治工作的同时,保险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一是及时理赔,做好服务。各公司采取开通非典理赔绿色通道和24小时理赔服务热线、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建立非典单独报案制度等多项措施,确保对患非典的保户及时赔付。二是迅速开发新产品。为了满足非典时期群众的保险需求,各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对进一步稳定人心,增强人民抗击非典的信心发挥了较好作用。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各公司踊跃捐款捐物,捐赠保险产品,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

3、树立了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保险业站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介入早,应对快,树立了负责任、献爱心的行业形象,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温家宝和黄菊副分别在保险业抗击非典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对保险业在抗击非典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新闻媒体对保险业的优异表现也进行了积极宣传报道。各保险公司表现出的“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精神,集中反映了保险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保险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指导保险业不断前进的行业精神,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动力。

(二)保险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2154.3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财产险476.5亿元,同比增长12.3%;人身险1677.8亿元,同比增长41.4%。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778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8%;资金运用余额681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2%。财产险业务发展平稳,总体运行情况较好。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身险不断创新产品,开拓市场,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三)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半年来,保监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促进保险业发展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车险和航意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二是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去年取消58项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第二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8项,得到了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三是积极支持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革,经国务院同意,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3家国有公司成立了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批准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成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控股公司框架下的多元化经营结构,为国有公司适应市场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2、坚持为加快发展服务。一是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保监会积极向国务院汇报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由原来只限于4个行业,扩大到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由原来不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保监会还向国务院提出保险资金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现已纳入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内容进行研究。此外,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等问题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二是增加经营主体,促进市场竞争。保监会把中介机构审批纳入日常工作程序,逐步形成中介市场良性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中介市场发展。目前共批设保险专业中介机构655个。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对经营业绩较好、管理较为规范、遵守市场秩序的公司,在批设分支机构方面予以支持,共批设分支机构251个。三是进一步拓宽保险业的服务领域。积极与有关部委沟通协调,推动企业年金、健康保险和农业保险的发展。四是促进地方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各保监办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保险业发展的支持,解决基层公司业务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同时,还积极研究制定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保险业发展规划,并加强了新闻宣传。五是遵守入世承诺,进一步扩大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批准2家外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增加成都和重庆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

3、坚持防范化解风险。把防范风险作为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在偿付能力监管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体系管理规定》,并采取了一系列落实偿付能力监管的具体措施。二是规范寿险新型产品健康发展,发布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三是加强资金运用监管,发布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四是加强市场行为监管。保监会特别是各保监办结合各地保险市场特点,开展专项检查,突出重点,妥善处理寿险产品的投诉,严肃查处误导行为,维护了保险市场的稳定和投保人的利益。回顾上半年的工作,在非典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保险业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得益于xx大精神的鼓舞,得益于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我们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保险业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已经深入到保险业干部职工的思想,并落实到行动中,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干发展,经过共同努力,实现了抗非典、促发展的双胜利。对这样的好形势,对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险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保险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保险市场违规经营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销售误导特别是寿险新型产品的误导问题比较突出,弄虚作假现象屡禁不止,经营效益有所下降,产品和市场结构仍然不甚合理。这反映出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法制观念淡薄,效益意识不强,内部管理薄弱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推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党的xx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是学习贯彻xx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最近,中央连续下发了两个重要文件,要求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当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保险业各级党委一定要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一)以同志重要讲话为动力,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同志的讲话从全局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行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不断推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在“三新”上下功夫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和新的任务。新任务是两个奋斗目标,一是经过20xx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目标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立足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目标,站在时代前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科学内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的新高潮,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要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上取得新的成效。

1、在认识上要达到新高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要有新境界,达到新高度。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和领会现代保险功能,对现代保险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认清保险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加快保险业发展。

2、在应用上要有新举措。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重点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思想作风问题,二是当前保险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有一个好的思想作风。特别是在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没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思想境界,没有一种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个任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首先要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适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不管是国有公司,还是股份制公司,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商业利益,更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保险业最重要的责任。经济和社会是保险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为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我国保险业之所以取得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保险业必须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始终不忘为国家、为社会、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切实肩负起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客观世界,抓住保险业的主要矛盾。当前,保险业面临的最突出矛盾,就是保险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适应。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但这是在低水平上的高速度,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保险业必须加快发展。当前是我国保险业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期,只要我们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得力,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符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的。

我们所说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一是要把中国保险业做大。这次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保险工作的深刻反思。尽管保险业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保险业发挥的作用还较小。在发达国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在经济方面的补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保险公司,保险业对恢复经济,保障人民安全,维护国家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我国,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人们很少会想到发挥保险的作用,而是主要依靠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和社会救济等方式来弥补损失。这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相称,还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保险业规模太小。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空间很大,人民需要的许多产品保险公司还不能提供。因此,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不断加快保险业的发展,扩大保险市场的规模。

二是要把中国保险业做强。大是速度和规模,强是质量和效益。做大和做强是辩证的统一。没有大,谈不上强;不能做强,大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做大的同时必须做强。既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又要有较好的效益;既要不断扩大规模,又要有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质量。实现做大和做强的统一,关键是将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特别是要加强诚信建设,在全行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命线,越是加快发展,越是要讲诚信。当前,我国保险资源很丰富,但是,如果不讲诚信,就会破坏这些宝贵的资源。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那些不讲诚信、破坏行业形象的行为,大家共同监督,要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维护目前大好的发展形势。

3、在行动上要取得新成效。联系保险业实际,新成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业的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保险不仅具有商业内涵,而且与国家和人民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衡量一个保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要看利润指标,而且要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险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不能就保险论保险,如果只狭隘地考虑公司的商业利益,路只会越走越窄,既不可能产生好的社会效益,也不可能实现本身的经济效益。保险公司开发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不能只从公司商业利益出发,还必须考虑社会效益。想保险首先要想全局,只有想到全局才能做好保险。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机构精简的情况下决定成立保监会,党的xx届二中全会决定,保监会改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这不仅是保险监管部门的事情,而且是全行业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险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对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保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发展理论。

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学习,我们有一个深刻体会,就是伟大的实践造就了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了伟大的实践。联系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我们切身感到,保险业的理论创新还比较滞后。我国保险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习借鉴了一些国外的保险理论,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保险理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呼唤中国现代的保险事业,现代的保险实践呼唤现代的保险理论。通过不断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逐步形成中国的现代保险理论,对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不断推进保险理论创新;坚持学以致用,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为加快保险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今年下半年保监会还将启动保险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希望保险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我国保险理论的创新,不断丰富充实现代保险理论。

三、做好下半年工作的要求保险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宏观经济保持健康运行,保险业发展才能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研究下半年工作,首先应该立足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从总体上看,尽管非典疫情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下半年,国家将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深化改革、推进开放,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为保险业下半年工作乃至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下半年,保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改善监管的发展思路不动摇,着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完成全保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把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国务院的重视、关心和保监会的指导下,三家国有公司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总体来看,改革进展顺利。股份制改革坚持了以下指导思想:一是在坚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参股,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二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三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通过半年来的工作,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摸清了家底,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对资产、业务、机构、人员进行了重组,建立了集团化的经营架构。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公司除设立股份保险公司外,还设立了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创造了条件。三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公司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市场取向改革的教育,逐步转变观念,适应市场。

目前,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革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上市募股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吸收海外战略投资者,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架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三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做好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切实保护好被保险人的利益。还要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努力做到发展改革两不误。股份制保险公司也要不断深化改革。实践证明,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股份制不是“一股就灵”,实现了股份制,仍然有很多问题。只有坚持不断改革,才能不断发展。

第二,加快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财产保险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结构不合理,竞争不充分。三大财产险公司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创新不足。车险、企财险和货运险三大传统险种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以上,工程险、责任险和家财险等社会关注、人民需要的险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三是承保面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仅为5%左右;即使发展较为充分的机动车辆保险,承保率也只有30%;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投保率很低。四是竞争手段落后。展业主要凭关系,竞争主要靠价格,服务和技术跟不上,市场秩序混乱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加快财产保险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住房、汽车等家庭消费的大幅增长,都增加了财产保险的市场需求,为财产保险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财产保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抓住有利时机,把潜在市场变成现实市场。各财产险公司要面向市场,树立创新意识,从传统的经营观念中解放出来,找准自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要主动深入到企业和人民生活之中,了解社会对财产保险的需求,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要不断提高保险服务的层次,丰富服务的内涵,不仅要做好出险保户的理赔服务,还应提供跟进式服务,与被保险人共建防范风险的机制,做好事前的防灾防损,尽量减少事故和损失。要积极主动地向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宣传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保监会将为加快财产保险发展创造条件。下半年,着手制定促进责任保险新产品开发的指导意见,推动责任保险发展。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工程保险政策,加快工程保险发展;建立健全相关领域的法定保险制度,切实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三,加大人身保险产品创新的力度。大力推进健康保险、养老保险、长期寿险、意外保险等产品的协调发展,逐步调整保障型产品和分红型产品的比例和结构。无论是分红产品,还是保障产品,只要社会有需要,我们就可以发展,关键是管理好,引导好。要抓住非典疫情过后全社会风险保障意识提高的契机,大力开发健康保险等保障型产品,开展健康风险管理服务。积极开发养老保险产品,推进企业年金业务,研究反向抵押贷款等新的保险形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各公司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要根据社会需要改造已有产品,赋予老产品新的内涵。

第四,积极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快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包括落实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积极探索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继续研究保险外汇资金投资问题等。推进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把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彻底分离,允许有条件的公司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第五,继续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主要是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完善法规规章。尽快出台《保险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修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制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等规章,修订《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进一步放宽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加大保险业引进人才的力度。2、加强法人机构的监管。一是加强对法人机构内控制度的指导和监督,重点是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强化法人机构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提高总公司的管控能力。二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根据实际情况,目前还需要区别对待,但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方向和原则不能动摇。对新公司要严格按照偿付能力标准进行监管,对老公司也要逐步执行。三是强化一把手的管理责任。特别是对总公司和省级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保监会和各保监办要加大监管的力度。对于那些大局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经营管理松懈,甚至弄虚作假,对重大事项隐瞒不报的,要严肃批评,追究责任。第六,加强中资保险公司党的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意见,中央金融工委撤销后的保险系统党的建设、纪检和干部管理职能转到保监会党委。各级党委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掌握好、运用好,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具体来讲要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要增强政治、大局意识。二是要增强科学、民主意识。三是要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同志们!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大家一致认为开得很好。当前,我们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时机,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上半年我们取得了经济工作和抗击非典斗争的双胜利。下半年,我们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有利条件也很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将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全保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尊敬的陈副省长、陈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年以来,保险业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大事,首先是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听取中国保监会工作汇报,其次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三是国务院分北片和南片,在北京和长沙分别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座谈会,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保险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部署加快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大计方针。陈成副省长刚才已作了重要讲话,保监会陈新权书记待会也将作重要讲话。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险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中国保监会对我省保险工作的大力支持,这对海南保险业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保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就海南保险业“十五”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政府60号文件的具体思路作简要汇报。

一、我省保险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保监会的正确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海南保险业不断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市场主体不断增加。x年我省保费收入仅6亿元,今年11月份保费收入已达16.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86%,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22.42%,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9.83亿元,同比增长19.85%。“十五”期间保费增长149.17%,年均增长20.03%,保险深度由1.17%增长到1.65%,保险密度由77元增加到181元。保险公司总资产由x年的9.53亿元增加至目前的40.21亿元,增长321.9%。省级保险公司由“十五”初期的7家增加到目前的11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由1家增加到17家。目前我省有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10个,支公司和营业部49个,保险营销服务部158个,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107家,保险营销员4087人。初步形成了以保险公司为主,以保险中介机构为辅,保险营销员和保险机构网络遍布城乡的保险市场。

(二)保险企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保险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一是科学的经营理念逐步树立,经营体制日渐完善。各公司树立起效益、速度与规模并重的经营理念,为业务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决策、业绩考核、岗位协作、财务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商业化经营运作机制进一步确立。二是内控管理不断加强。各公司内控管理力度加大,在内部监督、业务流程控制、财务管控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公司风险防范与风险管控能力。三是保险服务创新持续推进。不断开发新产品,保险产品由“十五”初期的370多个险种扩展到包括财产险、责任险、信用险、健康险、养老险、寿险、意外险等大类的1290多个险种。各人身险公司从x年起推出了分红保险等新型产品,使保费收入大幅度增长。积极探索保险销售和服务方式创新,如借助海南的保安系统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财产险业务,结合b2b、b2c等电子商务销售方式,大力发展分散型业务。与海口市交警大队相互配合,推动交通事故处理简易程序的运用,明确了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的车险理赔有关事项等等。四是诚信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省各保险公司在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的组织下,陆续推出了《海南省机动车辆保险服务承诺暨投保理赔事项告知书》、《海南省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服务承诺》和投保提示制度。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保险行业在全省18个市县同时开展以“诚信·友爱”为主题的旨在规范保险服务行为、提升保险服务质量的大型保险宣传活动,向公众发放普及保险知识的宣传资料,现场接受消费者对保险服务的咨询和投诉。与此同时,各公司还积极推进保险“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保险“三进入”工作,在商业广场、学校等进行保险宣传,发放宣传品和宣传画(册);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共同设立保险服务站,积极开拓社区保险业务;借助“百部电影进农村”等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在各乡镇和农村设点开展保险咨询,并现场进行满期给付和医疗支付,做到赔给付款送下乡等。

(三)保险功能作用较好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贡献。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十五”期间,我省保险公司累计赔款和给付15.15亿元,缴纳税款1.49亿元。近几年来,我省保险业每年提供约1600亿元的各类财产险风险保障,3500亿元的人身险风险保障。今年1-11月,保险公司赔款和给付3.54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2.42亿元,人身险公司赔款与给付1.12亿元,在提供人身保障、防灾防损、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同时,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日益显现,旅行社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其他责任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安全生产,有利于防范风险隐患,消除重大风险事故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降低了社会纠纷的解决成本,减轻政府处理事故的压力,辅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保险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回馈社会,履行社会义务。如平安人寿海南分公司援建海口新坡镇的海南平安希望小学;太平洋产险海南分公司在洋浦实验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发奋成才等等。x年以来,海南保险业进行各类捐赠款105万元,其中捐助希望工程40.8万元,捐助贫困学生、定点扶贫单位13.6万元,捐助残疾人就业及其他保障7.7万元,捐助印度洋海啸5.8万元等。

(四)加强保险监管,有效防范保险风险。海南保监局加强监管干部队伍和监管制度建设,注重监管创新,将市场行为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保险监管“三支柱”理论具体化为以风险监管为统领,以内控监管为基础,以高管人员监管为关键,以市场行为和财务真实性监管为重点的监管思路,扎实开展监管工作。在内控监管上,制定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组织辖内保险公司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情况路演,依据相关规定对内控制度进行。

自我评价。

指导公司完成非现场监管指标分析,并初步完成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的评价在高管人员监管上,建立了辖内保险机构高管人员档案,实行分类管理严格按照保监会规定把好高管人员准入关加大高管人员培训力度,建立了高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对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高管人员的个人责任通过监管诫勉谈话等方式,不断增强高管人员合规诚信经营等理念在市场行为和财务真实性监管上,切实开展保险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重点查处高手续费、财务和业务不真实、违法违规套取资金等突出问题注重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通过加强非现场监管,提高现场监管的针对性,同时又以现场检查验证非现场监管的结论,使监管取得较好效果制定了《海南保监局保险监管员制度(试行)》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了局内各处室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并在重要岗位设了a、b角。

二、准确把握省政府60号文件对海南保险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60号文件是国务院《若干意见》在海南的具体化。国务院《若干意见》下发后,陈成副省长不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海南保监局按照文件精神提出贯彻意见,还到海南保监局进行工作调研并就如何贯彻《若干意见》和海南保险业的发展问题作了重要指示。9月28日,陈成副省长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快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11月8日,意见以省政府60号文件正式下发。文件紧密结合国务院《若干意见》精神,立足海南实际,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国务院《若干意见》在海南的具体化,是指导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海南保险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60号文件突出强调要加快海南保险业改革发展。60号文件用四个“迫切需要”全面简要地概括了深化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即深化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海南金融体系的迫切需要,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实施意见在充分肯定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经济的“助推器”、风险的“防范器”、金融的“调节器”,强调了保险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60号文件对我省保险业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60号文件指出,虽然近几年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市场规模小、基础薄弱、覆盖面窄,功能和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着三个“不适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海南保险业存在的不足。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看,x年我省保险深度为1.65%,密度为181元,而全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为2.8%和37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从保险功能作用的发挥情况看,x年“达维”台风给全省造成约116亿元的损失,而保险赔款只有1.96亿元,仅占损失总额的1.69%。从服务水平看,保险产品创新不多、同质性强,产品销售方式方法单一,未能有效满足社会多层次、个性化的保险需求。另外,保险业的诚信建设也还需要加强。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60号文件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法定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努力提高保险的覆盖率、渗透率,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做大做强海南保险业。争取到x年,我省保险市场规模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这将是继“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0.03%后的又一个快速增长期。60号文件对我省保险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正确分析,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保险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是指导海南保险业又快又好做大做强的重要文件。

(四)60号文件紧密结合了海南发展实际。60号文件指出,保险业改革发展要以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为中心,要坚持小险小保、大险大保、特险特保的原则。要加快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保险,开办橡胶、香蕉、冬季瓜菜等种植业和家禽家畜、鱼虾等养殖业和海洋渔业保险;要发展新型工业和基础设施保险,大力推动保险在天然气、石油加工和化工、汽车生产、造纸、制药等工业领域的发展;要发展旅游保险,重点发展旅行社责任险、景点责任险、旅游意外险及自驾车、漂流等特色保险;要发展出口保险,促进我省出口增长;要统筹发展商业健康、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民意外伤害、医疗和养老保险;要探索发展有潜力、有市场的创新风险保险。这些内容都是与我省“一省两地”、“打造三大特色”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是与解决我省“三低一小”问题紧密相联的。海南保险业应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坚持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可以说,60号文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海南保险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切实抓好国务院《若干意见》及省政府6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

海南保险业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两个文件的落实工作。目前,海南保险业已成立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保监局负责人和各保险公司负责人组成,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贯彻《若干意见》的长效机制,办公室具体督促各。

工作计划。

的落实。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考核评估,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分解工作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公司、各责任人,把贯彻《若干意见》与落实行业“”规划、完成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任务相结合,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形成层层落实、稳步推进的长效机制,并加强与当地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快保险业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政府60号文件,要做到“三个明显”,一是思想认识明显转变,要在全行业树立“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行业发展的关系。二是服务意识明显提高,要转变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买方市场意识,根据客户需求从产品设计、销售,到保险。

合同。

保全、保险理赔等各环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三是合规经营意识明显加强,要在全行业树立依法经营、合规经营的典型,对保险违规行为坚决严格查处。

具体措施是:

(一)加快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保险、新型工业和基础设施、旅游、出口四大产业保险。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农业保险方案;探索、支持成立农垦农业互助保险公司;加快发展企业财产险;争取保险资金支持我省东线铁路建设,并积极开发相关保险产品,为该项目提供保障;探索发展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保证保险;发展好旅行社责任险、景点责任险、导游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加快建立信贸协作机制,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二)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养老保险。针对城镇医疗体制改革,根据地区特点推出适销对路的健康保险产品;积极推动企业年金业务。加强农村机构网点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地区业务。探索参与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外出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发展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节育手术保险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以及适合农民的商业健康、养老和意外伤害保险。

(三)切实推动法定保险及责任保险发展。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确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顺利实施;扩大道路客运和危险货运承运人责任险业务;推行高危行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大力推动校方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社区综合责任险发展。

(四)增强创新意识,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探索开办高校学生就学贷款保险、助学贷款信用保险;稳妥发展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保险;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财产险业务;与物业管理公司共同设立保险服务站积极开拓社区保险业务;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金融保险服务,探索银、保、企合作方式;推广电话销售、手机短信销售、职场销售、网络销售、产寿互相代理等一系列产品营销方式。

(五)积极开展保险宣传。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宣讲小组,到各市县就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进行巡回宣讲;与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党校、行政学院等的培训中将保险知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对公务员进行保险知识培训;与省就业主管部门、各市县就业培训机构、外来工协会等相关单位相互配合,在农民工岗前培训中讲解保险知识,增强农民工保险意识;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推进保险知识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教育工作;将编写的《保险小知识问答》免费发放给社会公众。

(六)加强诚信建设。推进诚信教育,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营销员及保险机构的社会评价、中介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评价和相关的民意调查工作,促进社会和媒体对保险业的监督;在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产品领域推广实行保单的标准化和通俗化,推进保险服务标准化;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实施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完善保险营销员及其他保险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

(七)深化保险业体制改革。健全保险监管组织架构,理顺职责分工,充实监管力量,完善监管政策传导机制;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继续指导保险公司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推进经营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从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等方面入手,构筑全方位、全过程、垂直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引进来”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引进中外资保险公司以及年金、健康、农业、互助等专业性公司。

(八)加强保险监管。修改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加强责任准备金提取、财务报表真实性等方面的检查,抓好分支机构层面的偿付能力监管;把季度分析和现场检查有效结合,提高季度分析的有效性和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建立和推进财产险公司综合费用成本监管;统筹安排专项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工作,重点关注费率执行、手续费支付等方面情况,加强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严重、影响恶劣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推动监管信息化建设;增强监管合力,进一步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的横向沟通与协作,提高协调监管能力;指导保险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在统一行业标准、制定指导性保险条款费率和建立保险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社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管的机制。

(九)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管人员培训,建立高管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强化保险公司对营销员的管理责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干部防范风险和引领发展能力。

四、保险业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正如《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几年来,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省委省政府、政府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x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保险工作作了36次批示和指示,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海南保监局《关于加快海南保险业发展的意见》,海南省公安厅、海南省地税局等部门与我局联合下发11个文件,为加快保险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海南保险业对各级政府和领导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希望各级政府及领导能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保险工作,一是希望各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能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若干意见》和我省60号文件的具体措施,二是希望各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把保险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筹划,更多地运用保险机制做好各方面工作,三是希望大家对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策略等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各位领导,同志们,当前保险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历史上难得的机遇,在大好形势之下,保险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我省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2

1

2

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刚才市林业局各位局领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年的工作任务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我十分赞同。各县(区)回去后要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林业工作总体进展良好,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营造林176.52万亩,占任务179.66万亩98.25%。治理石漠化113.55平方公里,占任务的90.12%。完成育苗面积7658.08亩,预计产苗量13604.55万株。完成特色经果林板块68.63万亩,占任务64.71万亩106.06%。发展林下经济板块面积124.48万亩,实现产值33.13亿元,带动农户20余万户。森林生态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461502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9046.336万元。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立(受理)各类森林案件148起,破(查处)154起,依法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54人次,罚款71.32万元,收缴木材58.37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20头、只,收缴野生保护植物26株。审核审批使用林地项目47起,占用林地面积341.3355公顷,收缴植被恢复费2991.8582万元。森林火灾仅发生1起,受害森林面积为5.25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043‰。调处林权纠纷1418件;办理林权抵押贷款7475万元;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192.59万亩;流转林地面积12.29万亩;成立新兴林业经营主体476个。

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到毕节调研4次,广西、重庆、山东等地的林业部门50余人次到毕节考察;第六届“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全国启动仪式南方主会场在毕节市举行;3个核桃基地入选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4家专业合作社获得“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人获得“全国绿化奖章”,5个企业获得“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总之,在各县(区)林业局的积极努力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开门红”,取得了良好开局。

下面,为加强下半年的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形势,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充分认识林业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林业的作用地位日趋重要。20xx年全国两会期间,20xx年视察贵州时,反复强调,贵州省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省委对毕节市提出了守住两条底线、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的要求,其中一个高地是“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高地”。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安排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展全省集中义务植树活动,陈敏尔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时要求要厚植生态保护的基础,厚植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厚植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市委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六个新毕节”,其中之一是绿色靓丽新毕节,要求深入实施“绿色毕节”行动,到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中央、省、市对林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对林业部门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责任重大。各县(区)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的作用、地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辜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林业的使命。

第二,林业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但全市还有1981个贫困村、125.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是全省任务最重的一个市州。林业在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其中之一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措施,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生态补偿脱贫是中央首次提出的扶贫新理念,第一次将生态建设保护与脱贫相结合,其中大部分是林业部门的责任,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对林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第三,林业是展示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生态建设是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之一,林业生态建设直观效果好,对比强烈,受益面大,一直以来是展现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20xx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效为毕节赢得了“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生态建设品牌和形象。再过2年就是试验区成立30周年,是展现试验区建设成效重要时间节点。林业生态建设不能躺在以往的功劳上睡大觉,必须超前谋划,认真筹备,精心打造,确保在20xx年推出一批新的亮点,为试验区30周年献礼。

(二)客观认识林业工作的复杂性。

今年是林业工作任务最繁重的一年,既要完成常规的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等工作,又要启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石漠化监测、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除此以外,市委、市政府还安排了“法治毕节”创建,板块经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通道绿化等任务。再加上技术人员短缺,项目资金不到位、工作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今年的林业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再采取往年的常规做法,将无法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正确认识林业工作的艰巨性。

全市林业工作虽然总体上进展顺利,但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必须立即整改的问题。

一是“绿色毕节”行动进展不平衡。第一季度绿色毕节行动考核结果显示,部分县(区)营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低,造林质量不高,管护效果不好。全市任务完成率仅为92.38%,其中金沙县仅为61.60%;全市造林合格率仅为83.17%,其中赫章县仅为49.53%、金沙县仅为42.68%;全市抚育管护合格率仅为78.86%,其中金沙县仅为30.23%、赫章县仅为52.21%,与造林核查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退耕还林前期工作推进较慢。目前,仅有纳雍县、百里杜鹃管理区全面完成20xx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分户丈量、张榜公示、登记造册、合同签订工作,黔西县至今未开展前期工作,其他县(区)不同程度未完成相关前期工作,为下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工作积压。

三是“二调”工作进展迟缓。全市外业小班区划调查面积完成率仅12.23%,省厅要求第一批次完成时间为5月30日,第二批次8月31日,第三批次11月30日,照目前的进度,到期根本无法完成。

四是“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案件查结率低。目前全市共有案件1941起,其中查处案件451起,查处率仅23.36%,查结案件130起,查结率仅6.7%。省厅要求在6月30日前,所有行政案件必须查处完毕,所有刑事案件必须移送公安机关,现在只剩一个多月时间,要把剩余案件全部查处完毕,时间十分紧迫。

五是林业队伍建设不到位。近年来,很多县(区)林业干部职工都出现了贪污腐败的问题,林业成为了职务犯罪的高发部门,给林业部门造成了极大损失。说明了我们的队伍管理不严,管理制度不健全,预防教育不够,导致很多干部守不住底线,受不住诱惑。

六是林业项目资金到位率差。经市林业局调度,各县(区)滞留县级财政的资金总额较大,严重影响了林业各项工程项目的按时推进,打击了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有的甚至造成了上访。

总之,面对当前林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各县(区)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想尽一切办法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厅的各项检查考核。

二、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当前重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提出,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60%。要实现这一目标,20xx、20xx两年的造林面积犹为关键,如这两年不加大造林力度,森林覆盖率目标将无法完成。经分析,全市20xx年营造林任务预计在180万亩,力争突破200万亩。各县(区)要围绕20xx年目标的实现,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情况,抓紧制定本县(区)的造林目标。在营造林上,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多、不能少。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抓好油用牡丹试验示范。

市委对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市领导多次到实地调研,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5月9-11日,全市召开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家论证会。国家林业局、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领导、专家通过现场考察,一致认为毕节市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油用牡丹。志刚书记要求,要抓紧按照专家意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市林业局代市委、市政府起草的《关于切实抓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已按程序送审。各县(区)一是要选好地块。按照通知要求编制方案、选好试验示范点,除金海湖新区外,每个县(区)不低于5000亩的试验示范面积,其中有1000亩要按园区化要求高标准打造示范基地,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1000亩要安排在高速公路两侧,体现景观效果;剩余部分面积要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分别在不同的海拔、气候条件下进行试验。二是要提高标准。所有示范点必须落实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运行,提高基地建设成效。同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种植,该起垄就起垄,该平茬就平茬,该施肥就施肥,确保示范基地牡丹在20xx年开花结果。七星关、黔西、金沙、纳雍、金海湖等已经种下去的地方,要制定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三是要加强科研。市林科所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全市不同的海拔、土壤、气候条件,开展不同密度、不同套种模式的对照试验,研究出最佳丰产栽培技术和配置模式;要开展本地良种选育,研究育苗技术,为种苗供给本地化提供技术支撑;要组织收集现有开花结籽牡丹的种子,初步测定单株产业和出油率。各县(区)要无条件配合支持林科所工作,积极协调联系、帮助管理试验地块,确保科研取得成果。四是要保障苗木。市林业局牵头,从各县(区)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苗木采购小组到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推荐的苗圃实地查看、选择、购买苗木,保证苗木质量。同时,要开展本地育苗工作,为以后全面推开作好准备。五是要保障资金。开展油用牡丹试验示范的资金主要是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整合产业化扶贫、“三江源”、农业产业化等资金建设。各县(区)在安排20xx年退耕还林任务时,首先要满足油用牡丹试验示范需要,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整合其他资金解决。9-10月份,各县(区)必须完成试验示范点种植任务。

(二)着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

再过2年就是试验区成立30周年,展现试验区生态建设成效,绿色通道是最直观、最便捷的体现。市林业局已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搞好高速公路与成贵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正在按程序送审。文件下发后,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细化方案,重点将隔离栅外的地块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标准、高投资绿化。“线”上绿化要在公路两侧各50米范围,采用米径5厘米以上常绿、落叶绿化大树搭配观花、观叶灌木打造景观;“面”上绿化要在50米以外可视区域,用米径3左右厘米绿化大苗或经果林搭配油用牡丹、刺梨营造景观;“点”上绿化要在匝道、互通、立交等周边按园林绿化要求高标准打造景观精品。线、面绿化由林业部门实施,点上绿化由项目业主实施。建设资金除林业项目外,主要用“三江源”资金解决。

(三)着力加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二调”结果是反映20xx年以来一个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重要数据,其重要性只要是林业工作者都应该知道。虽然造成目前全市“二调”工作滞后的原因很多都是客观因素,比如技术人员不足,调查经费不到位等等。但各县(区)要从主观上努力,采取一些超常规措施去克服困难,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一是要统筹调配技术人员。进展较快的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由4个技术员带领7个护林员组成4个工组开展调查,并随时调度进展情况;金海湖新区采取服务外包的做法,将业务承包给贵阳的一家公司来做,人员相对固定,工作相对单纯,提高了调查速度。其他县(区)要参照这些好的做法,统筹调配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加快调查进度。二是积极争取调查经费。七星关区、织金县、百里杜鹃管理区经费到位率都是100%,一方面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这3个县(区)的争取协调力度大。其他到位较差的县(区)要进一步加大汇报争取力度,市林业局也会积极帮助反映,尽快将资金争取到位。但七星关经费虽然全部到位,进展却十分缓慢,要认真分析原因,抓紧整改推进。三是要加强质量检查。目前,开展质量检查的只有黔西、纳雍两县,其他县(区)都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调查质量对调查结果影响很大,不能保证质量就不能客观反映全市生态建设成果。尤其是金海湖新区采取服务外包的,更要加强质量检查,确保调查最终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四)着力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毕节市第一轮退耕还林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成功的典范,很多国家、省领导都考察调研过退耕还林点。毕节一直以来也在大力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20xx年重启退耕还林以来,国家和省都对毕节给予了倾斜支持,20xx、20xx两年的任务占全省任务的25%以上,今年全省的任务预计是430万亩,毕节市将尽量争取100万亩以上。但与上一轮退耕还林相比较,这两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作进展缓慢,缺少可以参观的亮点。除了按国家省的要求完成任务以外,各县(区)要特别注重两点。一是及时完善退耕还林前期工作。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分户丈量、合同签订、张榜公布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容易形成群众信访隐患和贪腐漏洞。群众利益无小事,各县(区)要采取督促、通报、考核等手段促进各乡镇抓紧完善前期工作,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要打造新的亮点。要选择交通便利、视角效果好的地块,整合资金、提高标准打造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示范亮点。经济林类型、生态林类型的示范点都要打造,在种植模式、种植质量、经营管理、治理效果等方面要有示范借鉴作用,以示范点为窗口展示全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

(五)着力落实绿色毕节行动整改。

省委、省政府将在8月份开展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考核工作。从全市第一季度考核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全市面积核实率不到95%,造林质量合格率仅为83%,抚育管护、育苗核实情况都不好。各县(区)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抓紧在省考核前整改落实到位。一是要及时上报资料。根据省林业厅《关于上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考核有关营造林资料数据的通知》,今年核查上报的资料多、时间紧、要求高,如不及时上报,将视为拒绝考核,并在全省通报批评,扣减相关分值。20xx年的核查中,部分县(区)因重视不够,资料上报不及时、质量不符合要求被扣分。今年,各县(区)要吸取教训,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按时上报数据,完善备查资料。二是抓好任务完成。各县(区)要对照省厅考核要求,进一步组织对全县造林地块进行全面自查核实,摸清底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抓紧整改。对未栽植和成活率达不到要求造林小班,能在雨季用营养袋苗补植的要抓紧准备苗木,在雨季进行补植补种。对必须在冬季进行造林的小班,要提前作好苗木准备,一旦进入造林季节立即启动补植补造。三是抓好质量管理。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造林质量,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造林的每一道关序,切实提高造林合格率。严防“一锄苗”“爬壁树”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引导农户在造林地内种植矮杆作物,实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加强苗木检查验收,严禁裸根苗、弱苗上山造林。四是抓好作业设计。对一季度考核中发现作业设计不符合要求的县(区),要抓紧组织技术人员重新设计,技术人员一定要深入实地开展调查,避免图班勾绘过程中出现地类不符,小班因子填写错误等现象的发生,并认真核对造林数据库,避免出现林业工程重复,小班重叠等问题。五是抓好管护落实。坚持精种细管、种管并重,落实造林经营主体、抚育管护组织、抚育管护措施,落实抚育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合同,切实做好造林后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整形修枝等管护工作,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六)着力抓好林业项目争取。

林业的建设发展,主要依靠项目来支撑。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项目争取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建立项目库,加大项目储备,通过项目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项目来扶强扶壮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虽小,但意义重大,对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能起很大作用,当前正是这两个项目的申报期,各县(区)要做好服务,认真组织上报。

此外,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案件查处、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德援项目、种苗工作、林业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确保在年终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区)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拿出敢于担当的气魄,直面矛盾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精神,面对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压力,带领干部职工认真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逐项制定落实措施,采取超常规措施合力推进各项林业工作。尤其是主要负责人,重点要解决好人和财的问题,为工作推进提供好基本保障。

(二)强化作风建设。

作风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林业系统,一旦作风不实,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工作造成误差,带来不良影响;相反,有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就能快速、优质、高效推进。因此,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要狠抓、常抓作风建设,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林业干部队伍,以“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精神,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又好又快发展。

(三)强化廉政建设。

要坚持抓好主体责任落实,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选好用好干部、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推进源头治腐、加强廉政教育等方面推进各级林业党组主体责任的落实,保证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要严明纪律规矩,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原则,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凡是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做到令行禁止。要强化科学决策,按规定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堵塞贪腐漏洞。要加大民生监督,切实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民生项目规范实施,民生资金安全运行、民生利益不受侵害。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加强预防教育,保护好林业干部。

(四)强化督查考核。

市林业局将加大对当前各项林业重点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进展迟缓、推进不力的县(区),将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对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按《绿化毕节动态跟踪考核办法》等考核规定,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各县(区)也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加大对各乡镇的考核督查力度,加大对乡镇负责人的问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尤其是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

同志们,当前各项林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紧张起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多想办法,多谋良策,努力突破工作瓶颈,开创工作新局面。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一定能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档案局长馆长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是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省档案工作情况,部署20xx年全省档案工作任务。

省委、秘书长叶双瑜对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由于他正在外地出差,无法出席会议,专门交代要充分肯定20xx年我省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与差距,谋划好今年的工作。刚才,省政府李红副省长百忙中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李副省长充分肯定了我们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对于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我省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紧落实。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xx年全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20xx年全省档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在服务“五大文明建设”中做出了显著成绩。

(一)领导重视,档案事业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全国人大、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为《台湾义勇队档案画册》作序。省长苏树林批示肯定档案部门侨批申遗成功所取得的成绩。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视察省档案馆,赞誉我省建成了一座现代化、多功能、全国最美丽的档案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桦批示肯定省档案局支持帮助平潭综合实验区档案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为《八闽大爱铸金彭》画册作序。省委、秘书长叶双瑜到省档案馆调研,并对档案工作作出8次批示。省领导张广敏、刘群英、李红、郑晓松等以各种形式关心支持档案工作,李红副省长还专程赴北京,支持侨批档案申遗工作。漳州市原市长吴洪芹,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市长隋军,以及各设区市和福清、长乐、芗城、长泰、华安、丰泽、石狮、惠安、德化、三元、宁化、建宁、仙游、顺昌、浦城、松溪、新罗、永定、武平、长汀、漳平、福鼎、柘荣等地党委、政府领导或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或出席档案部门活动、或到档案部门调研;漳州、宁德和马尾、永泰、建宁、寿宁、屏南等地召开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协调解决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省档案局列入省委工作分工范围。推动“中国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等3项档案工作写入20xx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省档案局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厦门、漳州、泉州档案工作分别写入当地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漳州市出台《加快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我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资金2219万元,同比增长57.6%;落实建宁、光泽、建瓯、周宁、漳平、永定等6家省级以奖代补资金1080万元。截至目前,29个“”时期中央补助的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中,建瓯、周宁等2家投入使用,漳平、永定、建宁等3家即将搬迁,光泽、上杭、霞浦、武平等4家正在二次装修,武夷山、大田、秀屿、诏安、连城、建阳、长汀、平潭等8家正在建设。其他市、县级档案馆新建(改造)项目中,漳州、晋江等2家投入使用,闽侯、福清、延平等3家正在二次装修,马尾、清流等2家正在建设。厦门、泉州市档案馆项目完成选址。省档案馆建设项目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奖。

(二)融入大局,档案工作服务发展成效持续增强。

1.积极服务各项重大活动。省档案局联合省委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省档案馆举办的“党的生命线――中央苏区群众路线档案图片展”,共接待省直各单位331批次11800多人参观,《人民日报》、中组部主办的“手机报”、《福建日报》、凤凰网等境内外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该展览的三维漫游视频在人民网、东南网展播,光碟配发至省级“四套”班子领导和全省各级各部门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材。龙岩市举办以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为主题的展览。省档案馆与南京国防园、广东省博物院、驻闽部队某部等联合举办“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展览,观众逾30万人。省档案局联合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美丽校园?美丽心灵》全省大学生摄影展览。厦门市档案局主动提供相关档案资料服务brt公交纵火案处置工作,受到市委领导肯定。

2.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印发《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档案工作目标与措施》。总结推广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重大活动、房屋征收补偿、生态建设等方面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省、市两级档案部门通过开展档案登记、业务指导和专项验收等,服务在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在省档案局推动下,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档案局(馆)。厦门市档案局提出三大目标、六项具体措施,服务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福州、三明、南平、龙岩市档案局服务经济开发区,泉州市档案局服务库区移民档案工作取得实效。

3.积极服务社会民生。各级档案部门简化档案查阅利用流程,实行利用档案零收费,全年接待档案查阅者12万人次。我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名列全国前茅,在全国经验总结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配合我省水利部门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福州建立公务员个人成长电子档案,泉州出台服务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评级工作意见,宁德在市政府网站开通民生档案开放平台。

4.积极服务文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以“6月9日国际档案日”为契机,举办展览、召开学术研讨会、开展查档体验活动、组织“档案在你身边”等系列宣传活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入选20xx年福建文化大事记。组织开展全省首届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选活动和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工作。省档案馆举办2期《旗山档案讲坛》;编辑出版5种图书,其中《潮涌海西――福建现代化历史进程》、《台湾义勇队档案画册》分获“第27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评选”一等奖和二等奖;举办13个展览,参观人数逾10万人次,馆内举办的展览被列为福州市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项目;政务微博“大闽记忆”听众超10万,被腾讯公司评为“20xx年福建优秀政务机构微博”。厦门市档案局摄制《足迹》专题片,各设区市和鼓楼、仓山、晋安、马尾、翔安、东山、鲤城、晋江、涵江、武夷山、浦城、长汀、连城等档案局(馆)分别编辑出版一批档案文献书籍和举办档案展览。

5.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合省民政厅、省农办在福清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会,仙游、柘荣、长泰、连城等4个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省档案局印发《福建省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秀屿区指导服务埭头镇省级小城镇试点建设的建档工作,城厢区推行“村档镇管”档案管理模式,尤溪县借助大学生村官等人力资源健全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组织网络,顺昌县召开乡镇档案工作会议部署农村档案工作,泰宁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乡(镇)精神文明建设考评内容,武平县出台措施抓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档案工作,松溪县部署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档案资料收集工作,长汀县建立“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档案工作机制。

(三)打牢基础,各项档案业务建设持续夯实。

1.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省档案局(馆)积极开展侨批档案申遗工作,在泉州、晋江等档案部门配合下,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为我省在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等四大类世界遗产上实现“大满贯”作出贡献。各级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第10号令和省政府第114号令,省档案局审核批复漳州、泉州、南平、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等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成立企业管理类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审查委员会;分类指导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加大常规性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力度。省档案馆接收省级公务礼品档案近百件和国家重大海洋科研项目908专项档案进馆,征集到一批侨批档案;泉州市档案馆赴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征集到一批档案资料。

2.档案信息化工作得到提升。省档案局出台《福建省电子文件证照共享服务技术指南(试行)》,承担的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福建省证照数据电文(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一期)项目”通过初步验收,承担的电子档案接收和长期保存项目福建省试点工作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完成公共档案馆综合管理平台等应用软件系统研发和公共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升级改造。存量档案数字化步伐加快,省档案馆启动民国档案数字化项目,泉州市县区全面完成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项目(二期)建设,马尾区档案馆重要档案数字化达100%。福建档案信息网站访问量62.5万人次。我省3项档案科研课题完成研究任务,2项科研项目分获20xx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项档案科研课题获国家档案局立项。

3.档案馆(室)工作得到规范。漳州、南安、晋江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翔安、武夷山、福鼎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截止目前,我省共有国家一级档案馆9个,国家二级档案馆31个,位居全国前列。出台《福建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评审细则》,龙岩、翔安、长乐档案馆成为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省档案馆与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共建教学基地;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0多所高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打造大学生“第二课堂”。

4.档案文化交流合作得到深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省档案馆颁发“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证书;我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工程”国际研讨会,在泰国曼谷、印尼雅加达和泗水等地举办“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泉州市档案局在新加坡举办“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巡回展。晋江市档案馆组团赴菲律宾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开展闽台档案文化交流合作。省档案学会与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中国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在宁德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档案交流合作研讨会;泉州市档案学会派员赴中国台湾开展两岸资讯应用及档案科技管理交流。

5.档案安全管理得到强化。全省各级档案部门持之以恒抓档案安全管理,档案基础设施和安全保管条件得到改善,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省档案馆完成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档案实体安全认证管理系统建设一期项目。全省67家市县级国家档案馆数据集中备份至省档案馆。

(四)加强执法,档案事业法治水平持续提升。

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福建省档案管理条例》、《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福建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列入省政府立法预备项目。省档案局出台《福建省非国家所有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完成全省29家档案服务机构备案管理。省档案局继续开展乡镇档案管理执法检查活动,并对65个省直单位进行档案整理质量检查。建立全省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短信平台,组织开展“六五”档案法制知识网络测试活动,参与人员5.6万人次。泉州和湖里、惠安、漳浦、浦城等地人大会开展档案“一法一例”执法检查。

(五)以人为本,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省档案局、厦门市档案局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配合《中国档案报》开展我省“最美档案人”系列宣传报道,弘扬肖招鸿等4位档案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务实作风,兴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漳州市档案系统举办“中国梦?档案梦?我的梦”演讲比赛,泉州和龙岩档案局分别开展“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省档案局,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龙岩、宁德等档案部门举办“道德讲堂”。全省举办各类档案培训班24期,培训档案人员4461人。省档案局组织开展“档案业务讲座八闽边界行”活动,为13个边远县市区1700多名基层档案人员免费授课;援助挂钩扶贫县柘荣开办村级档案员业务培训班。省档案局完成20xx年度全省档案系列149位高、中、初级职称评审任务。

20xx年,我省档案工作亮点频现。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的工作报告在总结20xx年全国档案工作基本情况中,14次提到并肯定我省档案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是全国各省区市中提及最多的省份之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目标相比,档案事业发展中还有不少战略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相比,档案工作还存在“短板”,全省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依然存在,档案馆库建设地方投入不足,档案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三个体系”建设亟须加强等,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分析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20xx年全省档案工作主要任务。

20xx年全省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心,以建设档案强国为总目标,继续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的“三大战略”,继续加快我省档案资源、档案服务、档案保障“三个体系”建设,发扬“滴水穿石”、“钉钉子”精神,为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档案工作“三个翻番”主要指标、推进我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继续努力。

(一)围绕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做好对接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各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为传统思想、传统做法所束缚,进行“有效对接”、“对号入座”、“对照调整”,在20xx年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持续不断地结合实际加以贯彻落实。

1.多出举措,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利用以往已形成的各方面档案,又会形成新的档案。各级档案部门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按照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工作意见以及省委九届十次会议提出的事业单位各类改革的部署,以及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的省档案局关于省政府机构改革中档案处置的意见,指导相关改革部门做好档案的处置与流向,确保各类档案收集齐全、规范管理。及时指导改革中新设立机构建立并做好档案工作,及时收集管理改革中新形成的档案,及时做好改革中的档案处置工作,及时做好有关档案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2.创新方式,推进档案工作改革发展。各级档案部门要创新思路,积极研究探索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创新方式手段,积极推进档案工作各方面的改革,为当前我省档案事业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改革提供思路与创意,也为研究制定“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近年来,随着档案工作外延的日益拓展,以及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级档案部门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向社会购买事务性管理服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等方式加以解决。积极采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如:网站、qq、微信、手机短信等平台,不断拓宽宣传档案工作渠道,不断改进监督指导方法。继续深化档案行政审批工作,目前省档案局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有1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还有7项,下一步还将继续规范和完善档案行政审批制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二)围绕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各级档案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有关档案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我省覆盖人民群众的、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独具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1.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9号、10号令。做好福州、莆田、三明等3个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审核工作,确保设区市档案馆全部完成这项任务;指导设区市档案部门开展本辖区县(市、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审批工作。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10号令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10号令的宣贯培训,指导省属国有企业编制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指导并推动我省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进一步加强非国有企业的建档指导与服务工作。

2.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监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总结推广福州、漳州的试点经验,开展常规性重大活动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适时开展省政府114号令贯彻执行情况的督查活动。

3.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第27号令。联合省教育厅开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督查,重点抓好省属本科院校档案专项管理工作。

4.依法开展档案收集工作。依法开展到期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特别要加大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积极落实档案征集专项经费,注重征集地方特色档案,重点征集反映重大历史进程、重要历史事件、文化和自然遗产等档案,丰富档案资源,改善馆藏结构,提高馆藏档案文化艺术底蕴和资政惠民存史的价值。鼓励有条件的档案部门赴境外开展有关本地区重要价值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

5.加强机关档案工作。在省直单位继续推行档案整理质量合格证制度,确保机关档案室与档案馆在档案移交、接收工作中的有序衔接。继续开展目录数据报送和档案登记的指导,及时做好目录数据备份和共享工作。通过建立档案目录数据预审制度,推动电子文件接收工作。按照国家档案局第8号、9号令,联合1―2个省级行业系统,开展其所属进馆单位档案收集归档与整理指导服务的试点工作。认真做好我省各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件材料归档的指导工作。

6.规范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开展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和省粮食局两家单位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的基础上,在省直机关部署安装电子文件移交管理软件,并出台相关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和标准。加强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监督指导,推进省直单位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电子档案移交工作,逐步规范市县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

7.加大专业档案指导力度。按照国家档案局《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第二批)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模式,做好专业档案的管理工作。省档案局将指导市县档案部门制定民生档案工作管理办法,以点带面,提升我省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围绕满足广大公众需求,加强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民生需求,努力构建我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便捷高效、贴近公众的档案服务体系。

1.加大服务经济建设力度。围绕我省经济建设中心环节,通过开展建设项目档案登记,提前介入项目建设,实现对项目建设档案全程的前端控制、跟踪服务和同步管理。举办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培训班。严格执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制度,组织开展项目档案的专项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执法检查活动。加强产业园区和非国有企业的建档指导工作。总结推广厦门市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经验,积极开展城镇化建设的建档指导。加强对平潭综合实验区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支持力度,重点推进实验区档案馆项目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

2.加大服务政治文明建设力度。各级档案部门要做好我省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分类改革等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档案查阅场所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设施,简化查阅利用程序,出台便民利民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利用者满意。任何档案部门都要不折不扣执行利用档案零收费。

3.加大服务改善民生力度。各级档案部门要继续做好新单位、新领域的民生档案建档指导工作,重点在就业、住房、医疗、食品安全、收入、养老、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提高民生档案的接收比重。加快民生档案资源整合,优先对利用频繁的民生档案进行整理加工、鉴定开放并提供利用。省档案局将联合省移民开发局开展全省移民档案检查工作,配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全省新农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验收工作。

4.加大服务文化繁荣发展力度。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入挖掘档案文化资源,科学选题,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加强与相关文化单位合作,吸引并借助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此外,还要积极为文化建设建立档案,积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史料服务,承担起为国家守历史、为人类存记忆的神圣使命。今年,省档案局将继续联合省文化厅开展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布和管理情况的调研工作;省档案馆将组织编纂《清代闽台关系档案汇编》,继续推进长乐、连江《福建宗祠大典》编纂试点工作,与福建电视台联合拍摄85集电视系列片《八闽县城》;筹办“百年好合――婚庆档案图片展”以及全省档案编研成果展览等;举办第二届全国“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旗山论坛”学术报告会等。各地档案部门也要推出1-2项有较大影响的档案文化精品。

5.加大服务社会管理力度。积极服务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市县级档案馆测评工作。按照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总结推广我省5家“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市)”的创建经验,建立我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调研漳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联合林业部门抓好我省林权改革档案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村档镇管、乡镇档案馆建设等工作模式,切实保证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6.加大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做好龙岩市生态文明建设档案管理经验的推广工作,规范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抓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联合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我省海洋经济档案管理情况的调研工作,建立服务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档案工作机制。

7.加大服务档案文化交流合作力度。省档案馆将继续组织赴侨居地举办侨批档案展览;省档案学会将落实海峡两岸档案交流合作协议,参加在中国台湾举办的档案鉴定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暨两岸族谱联展活动。省档案馆和福清、晋江档案馆要做好接待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档案专业学生暑假期间考察与交流活动的安排工作。

(四)围绕强化功能建设要求,加强档案保障体系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立我省条件保障、安全可靠、充满活力的档案保障体系。

1.扎实推进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跟踪落实20xx年中央新增档案馆建设投资项目,继续开展省级以奖代补资金的审核下拨工作;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对近年来档案馆建设推进中存在问题与困难的项目开展督查。做好每季度我省市县级档案馆工程进展情况汇总与上报工作。开展全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情况的调研摸底,为申报我省“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

2.扎实推进档案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将《福建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列入省政府20xx年规章立法项目;研究制订《福建省档案行政执法考核标准》;联合工商、经贸等相关部门开展《关于建立和加强信用档案工作的意见》的调研与起草工作。认真做好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及档案业务规章制度的清理审核工作。继续加大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力度,配合省人大会开展全省档案执法检查活动,开展《福建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贯彻情况的执法检查、档案安全管理专项督查以及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归档情况和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情况的行政督查活动;总结并通报近三年乡镇档案执法检查情况。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好“6?9”国际档案日的档案法制下基层、进社区宣传活动;贯彻落实《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行为。

3.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我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方案,选取1个综合档案馆和1个机关档案室作为我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要继续完善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完成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接收系统、电子文件传输报送系统等软件开发工作,优化完善福建省公共档案馆综合管理平台、档案查询利用管理系统。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工作思路,加大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步伐,开展电子档案接收工作,构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叠加态势。继续推进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项目(二期)建设,继续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工作,配合国家档案局做好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建设。继续推进我省公共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协力做好馆藏开放档案数据和公开信息上传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共享。

4.扎实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要视安全为档案工作生命线,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防范体系,确保档案实体不丢失、不损毁,档案信息不泄密。落实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档案实体的保护工作;加大已开放档案的复核审查力度,凡涉密和内容敏感的档案都不要开放,更不能上互联网。充分认识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加工公司管理松散、加工场所和技术设备管理不规范、档案数据及存储载体管理不严格、安全保密制度和措施不健全、工作流程和安全控制体系不严密等安全隐患,严禁外聘未通过档案数字化服务资质审查的服务机构开展数字化加工;严禁在不具备安全保密管理条件的场所或单位外开展数字化加工;严禁外包涉密档案;严禁加工公司留存、外泄数字化档案信息;严禁未经开放鉴定,提供档案数据查阅利用。以上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按照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做好重要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继续开展各市县区档案数据在省档案馆的集中备份工作。

5.扎实推进队伍建设。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档案部门,要通过落实整改和建章立制,巩固教育成果;第二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充分发挥档案业务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基础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档案人员的知识培训和业务能力培养,改善知识结构和增强工作技能。积极营造尊知重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招考、遴选、选调等方式,着力构建适应档案事业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弘扬档案干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知难而进、争创一流的优良品质,使全省档案工作者切实承担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同志们,跨越发展使命光荣,改革创新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为推进我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局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水利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今后五年和20xx年水利工作,确保实现“十三五”水利工作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下面,根据厅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省水利工作取得新进展。

“”期间,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开源与节流并重、兴利与除害统筹、城乡供水保障与生态保护并行、公益化支撑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持续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全省粮食连年增产、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这在全省治水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狠抓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落实,投资规模进一步提升。20xx年全省全社会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14.5亿元,较20xx年翻了一番。20xx年前9个月省级水利预算执行进度达到97.03%,郭树清省长在不同场合多次给予表扬。20xx年当年我省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到102%,位列全国各省区市前列,超额完成既定的年度任务目标;省级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到100.9%,实现了年度投资规模历年最高、投资计划下达历年最早、项目审批周期历年最短、市县配套落实历年最好、完成投资计划历年最快。

(二)狠抓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率先颁布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严把计划用水关、论证许可关、计量收费关,启动城乡建设规划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探索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省水利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等17个省直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全民节水行动的通知》,20xx年全省用水总量206.75亿立方米(不包括非常规水),较20xx年下降4.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3立方米,比20xx年下降21%,仅次于天津位居全国第二;建成2处粮食作物和3处经济作物高效节水灌溉试验区,在建2处粮食作物试验区,20xx年视察了陵县项目区建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连续20xx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节水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务院组织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获优秀等次,20xx年9月9日我省率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省验收。

(三)狠抓雨洪资源利用,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按照“立足本地解决水资源供给”的思路,20xx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通过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山丘区水库、平原水库、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等七种途径,努力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工程分两期实施,20xx~20xx年实施一期工程,20xx~20xx年实施二期工程,匡算总投资642.87亿元,规划新增兴利库容35.14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64亿立方米。20xx年、20xx年共安排实施项目38个,工程完工后可新增供水能力近12亿立方米,这项工作实现了当年决策、当年启动、当年批复、当年投资、当年全面开工建设。水利部评价是:“山东利用当地的雨洪资源来提升水资源利用能力和保障能力,走了一条费省效宏的道路”。20xx年1月我省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就此主题作了典型发言。

(四)狠抓骨干水网体系建设,水资源调配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构建库湖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于20xx年11月15日提前完成干线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235.36亿元,完成2个年度调水任务,工程运行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实现了工程安全、输水安全、水质安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38个供水单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胶东调水工程实现全线通水,第一次把客水调入烟台、威海;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恢复供水,辐射全省的“t”型水网骨干框架逐步形成。水利部评价是:“山东全省水资源的战略配置格局已经形成,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狠抓防汛抗旱体系建设,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154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全面完成,普遍达到20xx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除涝。完成12座大中型和134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顺利完成,进一步治淮工程全面启动,东平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5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有效落实;新建和改造水文站点4068处,总数达到8113处,测站功能进一步完善。成功抵御了多次局地强降雨、台风暴潮袭击,重要河道堤防、重点水库闸坝安全度汛,全力应对胶东地区、鲁中南山丘区等区域持续旱情,最大限度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六)狠抓农村水利建设,水利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累计完成投资99.4亿元,解决了规划内210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5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84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5批137个县次(总共7批196个县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覆盖106个县(市、区),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765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600万亩。安排移民扶持资金128.8亿元,实施扶持项目2.3万个;14个县(市)、82个村、63245名移民纳入国家避险解困第一、第二批试点,规划总投资47.4亿元。水利部评价是:“山东为全国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树立了典范,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20xx年5月水利部在我省召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议。在20xx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我省就饮水安全工作作了典型发言。20xx年1月上旬,水利部召开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议,汪洋副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省作了典型发言。

(七)狠抓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制订并实施了水系生态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85平方公里。累计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86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85处,位居全国首位。20xx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4%,较20xx年提高了34%。率先出台《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并组织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6个设区市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另有4个设区市和19个县(市、区)启动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省政府批复划定了全省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鲁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纳入全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纳入亚行贷款支持范围。

(八)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制定出台了《深化水利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水利改革20条”。基本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和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试点,编制完成《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省水利、物价、财政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由“”初的70%、不足30%分别提高到95%、61%。省级以上规范化管理单位达到130个,数量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批复成立21个县级水文局,设立乡镇水文服务中心150处。提前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恢复建立乡镇水利站1585个,成立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1606支,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819个。积极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重点水利工程全部进入省市交易平台。敞开大门办水利,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28个ppp水利项目,总投资152.8亿元;与国开行、农发行、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注重发挥山东水发、中国水务等水利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本为重要来源的投融资机制,山东水发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历时三年完成了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12个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30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基本完成,启动开展齐河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试点。20xx年9月水利部在我省召开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现场会。

依法管水取得丰硕成果,制定出台7部省级水法规规章,95%以上的市县实行了水利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巡查、稽查、挂牌督办三项制度,每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500件左右,社会水事秩序持续好转。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0项(13子项),削减50%。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共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4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软科学优秀成果奖50项,实施省部级以上水利科技项目181项。投入1.9亿元,建成一个数据中心、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和一套应用网络,构建了八大业务应用系统,初步形成山东水利私有云,实现了信息互联、资源共享。

五年来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社会各界和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奋力推动我省水利工作实现新跨越。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山东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按照的重要指示,今后五年,山东要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切实担负起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一)综合研判今后五年水利面临的形势要求。第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水利必须积极作为。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为重点,改善结构性改革的支撑条件,加快实施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等多个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水利部已经明确提出,确保20xx年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水利建设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水利来说,深化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核心,提高水利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抓紧补齐补强水利建设的突出短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水利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第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必须大有作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水利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奔小康进程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凸显了水利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省正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增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继续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灌排体系不健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率不足50%;“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0%,农业“靠天吃饭”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刚刚闭幕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更新起点上,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此,当务之急是大兴农田水利,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农业现代化。第三,破解山东水问题,水利必须奋发有为。从现状看,全省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洪涝灾害仍然是全省人民生产生活的心腹大患,水生态环境退化仍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亟待提高,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全社会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真正构建,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明显不足,全省仍有8000多公里的河段、1000多公里的海岸无堤防保护,大中型水闸病险率超过40%,平原洼地排涝能力低下,特别是近6000多座小型水库,容量小、标准低、质量差,防洪抗旱面临严峻挑战。水生态治理任务异常繁重,全省大多数河流断流天数均在50~250天,大量农村河道萎缩,功能衰减,水体污染状况比较严重,不仅破坏水环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水短缺局面,亟需加快实施治理。这些问题不及早解决,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就无从谈起。

(二)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水利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搞好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非常规水“四水”统筹,注重自然水网、工程水网、智能水网“三网”融合,推进十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山东特色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完成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管理滞后局面,基本建立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具有山东特色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

(一)节约用水目标。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以供定需的水资源管理倒逼机制,全省新增节水10亿立方米,平水年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76.5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xx年降低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46。

(二)城乡供水目标。基本建成保证率高、水质安全的供水保障体系,全省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力度,使农村供水安全得到明显提升。

(三)防洪抗旱减灾目标。重要河道重点河段、重点海堤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潮)标准,规划内病险水库水闸防洪隐患消除,国家重要蓄滞洪区实现安全运用,重点城市、重要乡镇防洪能力提升,淮河流域等重点易涝易洼地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抗旱应急供水能力明显增强,满足特大干旱年份、连续枯水年份城乡生活、重点企业和高效农业基本用水需求。

(四)农田水利发展目标。基本完成规划内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集中连片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不断巩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立起农田水利发展良性机制。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400万亩。

(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骨干河道平水年份保有生态基流,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加大地下水压采和回灌补源力度,到20xx年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压减50%,全省浅层超采区面积逐步减小。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00平方公里。

(六)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紧紧围绕现代水利发展要求,以“智慧水利”为目标,实现水利全方位感知,搭建水利全业务云海,打造水利全时空智能。初步实现规模以上水利工程和业务水利信息的“所需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提升水利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以数字水利推进现代水利发展。

(七)水利改革管理目标。基本建立权责统一的省市县三级水利事权管理体系和精简高效的水行政审批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水权水市场制度体系。建立专业化、社会化参与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实现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和社会两手发力。落实管护经费,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技术服务等承接主体多元化。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河湖确权划界。健全完善与水利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利立法、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科技载体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提高水利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创新移民扶持方式,提高水库移民扶持成效。

(三)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水利重点任务。第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水利升级新境界。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水利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激发水利改革发展活力。一方面要创新治水理念。坚持节水优先工作方针,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使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加快实现职能定位从管工程管建设向管资源抓服务转变,用水方式从粗放用水向集约节约用水转变,用水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工程建设从单纯治水工程向系统治理转变,投资渠道从主要靠财政投资向财政投资到位要快、社会投资力度要大转变,工作重心从单一抓业务工作向党建业务两手抓、两促进转变。另一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水利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继续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水利发展生机活力。要加快涉水职能转变,对外要厘清水利与其他部门职责边界,对内要划清省市县三级水利事权。要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办水利,解决好社会资本“进不来”和“不愿进”的问题。要加快构建水生态文明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和水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尽快提炼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健全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体系。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统筹流域、区域、城乡水利需求,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重点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建立布局合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城乡一体的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干线完善工程与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二三期规划论证,适时启动实施,进一步发挥调水效益。完成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恢复、扩大供水能力,保障引江和引黄安全。二是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列入全省雨洪资源利用规划的项目,推动实施纳入国家规划且安排中央投资的水源工程项目以及省际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三是加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以水库、河道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防洪工程体系和以海堤为主体的防潮工程体系。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推动实施小清河、沂沭河、大汶河等15条3000平方公里以上大型河道重点河段治理;加快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立水库安全监测评估机制;推进国家规划内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蓄滞洪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地方自行开展海堤建设。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的共同期待,必须坚持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形成人水和谐的水利发展格局。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三条红线”管理,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逐步完善各类取用水户在线监控体系,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编制行政区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的工作方针,加强需水管理,深入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乡生活节水,鼓励利用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三是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全面落实《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实施亚行贷款项目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相机推动实施鲁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泰沂山区、鲁西北平原风沙区、鲁东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水生态保护与治理修复,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激发水利改革发展活力。开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敞开大门办水利,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发展。一是深化水价改革。紧紧扭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这个“牛鼻子”,通过定额管理、累进加价、协商定价、精准补贴等办法,加快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上取得突破,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农业节水,创造有利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市场环境,并带动其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二是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在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落实水利金融支持相关政策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方向解决“怎么投”问题,采用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筹资机制。三是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依法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升水利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切实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建设水质合格、水量可靠、保护到位的水源安全体系,规模大、标准高、建设质量好的供水工程体系,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行长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专业优质、高效便捷、周到满意的服务保障体系,职责清晰、制度完善、监管有力的政府监管体系,让广大农村群众吃上方便水、洁净水、安全水、放心水。二是提升农田水利发展水平。以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牵引,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升灌溉保证率。三是提升水利扶贫开发工作水平。认真落实中央、省和水利部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水利扶贫开发工作,加大脱贫攻坚投入,着力实施好水库移民扶贫脱贫、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四是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水平。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投资来源的工程,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已建成的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加快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继续推动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单位建设,力争全省大中型水库和市级河道管理单位全部达到省级以上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抓好“十三五”规划开局。

20x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省水利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十三五”水利发展良好开局。

(一)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水利投资计划执行。充分发挥水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把狠抓水利投资计划执行作为主要抓手,紧盯项目开工和资金支付两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考核奖励、通报约谈、现场督导等工作机制,落实包片督导、挂牌督导和点对点督导,推行一市一单、一项目一单,推动落实投资、用地、移民等保障措施,保障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在狠抓水利投资计划执行、加快水利建设进度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健全水利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通过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考核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提升。

(二)立足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破解我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一是严格“三条红线”管理。全面推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20xx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55亿立方米以内,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4%以上。二是组织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启动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建立节水长效激励机制,评选命名一批节水示范企业、节水示范学校、节水示范社区、节水示范单位等。三是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开展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7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度建设任务,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8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4。四是探索建立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严把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论证关口,启动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布局规划等水资源论证工作,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加快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开展核算试点。五是加强水利执法监管。理顺水利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推进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完成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三)立足水资源供给,着力完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着眼于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因地制宜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推进骨干调水工程建设。加强南水北调干线工程运行管理并完成年度调水任务,基本完成配套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突出加强胶东地区、鲁中山区等区域旱情水情监测预警,着力抓好胶东调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全力保障胶东地区用水需求。二是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基本完成20xx年雨洪资源利用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计划20xx年再安排实施一批项目,工程建成后再新增供水能力3亿立方米以上。三是推进区域水网工程建设。鼓励各地依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骨干调水工程,加快当地区域性水网规划建设进程,通过库库连通、库河连通、水系联网,有效提升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

(四)立足水灾害防御,努力增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我省极端天气事件呈趋强增多之势,加强水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刻不容缓。一是加强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加快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推进洙赵新河、泗河等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完成5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年度建设任务。二是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完成20xx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以及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快东平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前期论证工作。三是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工作。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密切关注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加强对后期发展趋势预测研判,牢牢掌握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主动权。积极做好全省供用水形势分析,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组织沿黄各地加大引黄调度力度。

(五)立足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按照均等、高效、优质的要求,切实提升水利服务民生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积极推行竞争立项等方式,优先选择地方政府重视、配套资金到位、方案科学合理、管理机制完善、优惠政策落实的市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抓好供水工程改造、水质检测普及、信息化平台构建、水源地安全保护和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二是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5月底前完成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任务。完成84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新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三是抓好水利移民扶持和避险解困。重点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第一、二批试点,力争尽早让移民搬进新居。组织实施全省“美丽移民村”建设试点和移民创业小额贷款贴息试点,全面做好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和项目扶持工作。四是集中精力抓好水利行业扶贫。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组织编制我省大中型水库贫困移民脱贫。

工作方案。

建立贫困移民精准识别档案安排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贫困移民脱贫;认真解决好357个贫困村通水问题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

(六)立足水生态保护,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小康全面不全面,水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一是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全面落实《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综合采取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措施,从严控制地下水开采,依法限期封停超采区地下水非法取水工程。积极做好亚行贷款项目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二是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行业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沂蒙山区、淮河流域坡耕地等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步伐,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260平方公里。三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开展生态流量(水位)试点。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3~5处,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推进6个国家级和部分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七)立足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认真贯彻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议特别是汪洋副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强化农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效益为核心,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牵引,坚持“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统筹兼顾,全力推进改革攻坚取得新成效。一是深化水价改革。尽快出台《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配套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立有利于节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统筹外调水、当地水和非常规水源,制定区域综合水价,逐步建立起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同一区域用水同质同价。二是放开水利投融资市场。突出水利建设项目公益性特点,推动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综合运用重大工程建设基金、流动资金贷款、专项过桥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优惠政策,推动项目落地、贷款落实。三是搞活水权水市场。继续推进水权交易试点,搞好用水权初始分配,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四是鼓励社会多方参与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完成齐河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工作,推行市场运作、购买服务的模式开展工程管护,完成1431座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年度任务。创建省级以上规范化管理单位20个,总数达到150个。五是加快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30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试点县改革任务。按照能放则放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国家投资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交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其他经营主体持有和管护。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措施。六是加强水利科技创新。通过组织水生态文明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攻关突破重大水安全科技问题,探索依靠水利科技推广打通水利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的途径,围绕破解水短缺、水灾害、水生态、水污染、水焦虑和水争端等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安全问题展开科研攻关,着力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辐射力,加快完成“金水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积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厅党组始终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突出抓好制度建设、责任分解、执纪问责、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引向深入。20xx年12月水利部召开水利系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座谈会,我厅作了典型发言。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需要我们把理论武装作为强大动力,转变作风作为有效保证,反腐倡廉作为强大武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确保水利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一)把握从严治党主线,全面推进“大党建”体制机制落地落实。把推进“大党建”体制机制落地落实作为20xx年党的建设重点工作,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加强统一领导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定。

年度工作计划。

安排党内重大活动出台党内重要制度等方面的沟通协调推进职能,并定期向厅党组汇报党建工作情况。二是在强化目标管理上下功夫。年初制定党的工作要点,统筹安排党务组织纪检群团宣传等方面工作,实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公开承诺制度,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三是在统筹协调推进上下功夫。加强阵地联建教育联动活动联办,以党内重大活动为平台,以解决水利改革发展突出问题为导向,推动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四是在严格督查考核上下功夫。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为抓手,认真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坚持分类指导,实行双向测评,加大通报力度,以严格的督导考核推动大党建体制机制落实。

(二)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始终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全面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明责、确责、考责、问责“四位一体”闭合责任体系,使“两个责任”具体化、可操作、便考核。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管好用好水利资金为核心,围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敏感领域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对水利基层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指导力度,着力推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改进作风。要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和省委会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自觉性和看齐意识、忠诚意识,经常、主动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继续开展“守纪律、讲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专项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坚持和用好廉政知识讲座、专题纪律学习会、赴省监狱警示教育等载体平台,加大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使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要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依据“整改清单”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深入推进“庸懒散”专项整治和“同业对标、争先进位”活动,真正把严的标准、实的作风融入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鼓励领导干部既带头敢于担当,又勇于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

(四)高举党规党纪戒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紧盯节日、假期等“四风”问题易发多发重要节点,坚持常抓常管、狠抓狠管,严格执纪问责,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始终保持对腐败行为高压态势。强化跟踪问效,对巡视、审计、督查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坚决整改落实到位,举一反三、查缺补漏,切实防止问题复发。认真落实“一案双查”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对违纪违规行为,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责任,还要追究纪检部门落实监督责任不力的责任,以严格的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水利跨越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十三五”水利工作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2

页,当前第。

2

1

2

局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这次期初会是“”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分析我县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全方位地抓管理、提质量,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业更加进步。

一、简要回顾上半年教育工作。

盘点上半年的教育工作,重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这次布局调整是青龙有教育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涉及学生近万人、教师几百人,涉及到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顺利地完成了茨榆山、平方子、核桃沟、白家店、娄子店、七道河和三拨子等7所初级中学的撤并任务,双山子、肖营子、大巫岚等8所总校小学、幼儿园布局也做了相应调整,基本具备9月1日顺利开学的条件。满族中学顺利搬迁到新校址;第二实验小学整体搬迁到原满族中学校址,第一实验小学实现整体分流,县城小学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20xx年逸夫中学改扩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到10月份,一所标准化的寄宿制县城初中将屹立在新的教育园区;加快示范性高中建设步伐,积极跑办各种手续,示范性高中正在紧张施工中。加快中小学校安工程项目建设,隔河头初中、马圈子初中等6个项目顺利移交建管中心,已经开工建设;一中、职教中心和一小等二期校安工程项目等待政府审议批准中。20xx年危房改造工程已经开工,重建面积2507平米,维修面积1265平米,防水面积3580平米。同时,提请县城府,为中小学增派保安31名,为县直学校和乡镇学校配备保健医生;与交通局协商解决校车问题,为跨乡镇农村寄宿学校申请开通短途通勤车。

(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再加强。对全县校长、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幼儿教师、部分学科教师和新任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先后累计培训2345人次;组织全县4000多名教师全员参与远程培训;选派优秀教师19人赴河北师大脱产臵换研修;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对全县347名校长、主任进行专题培训。顺利完成196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招聘和83名特岗教师的招录工作,32名河北师大顶岗实习生即将到位;引进12名“为中国而教”志愿者,进入我县4所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小学任教。

(三)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方式得到优化。多所学校制订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注重抓管理的创新。全县培育出了像:龙王庙的“一托三”,七道河的“3+2小幼一体化”,祖山的“文化管理”,木头凳小学的“路队工程”、“轻慢工程”和“保洁工程”,土门子总校的“小学生16个行为习惯”等新的管理模式。有效管理得到加强。很多学校把功夫下在过程管理上,加大对教育教学各环节监控力度和检查力度,坚持实施月周管理,把日检查、周汇报、月交流、学期总结作为一项常规制度。茨榆山中学、龙王庙中学、向阳中学、大巫岚中学、第一实验小学、马圈子小学、祖山小学、肖营子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坚持始终如一,成效显著。课堂教学得到重视。各校大力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不断加强专用教室管理,广泛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大力推进校园网建设、图书馆建设和自制教学具,课堂教学发挥了主阵地作用。娄杖子初级中学、凤凰山益海学校、土门子初级中学中考成绩较为突出,八道河初级中学中考成绩进步较快。

(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不断丰富特色办学内涵,青龙一中在制度建设、教学研究、课程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肖营子高中顺利接受省级课改样本校验收。义务教育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学校标准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县城第一公立幼儿园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青龙镇西双山幼儿园、隔河头南新庄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已经动工。职业教育职教中心和龙山职业学校积极拓展校企联合办学和学生就业渠道,安排494名毕业生就业。成人教育在全县25个乡镇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对全县1946名农村双带头人,进行了三轮专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劳动转移、使用技能和再就业培训4.8万人次。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已成为全县特殊教育的教研中心、培训中心和管理中心。校外教育乡村少年宫建设已经申报,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河北省校外教育示范中心”。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半年,我们仍然保持全县教育工作的稳定和谐。但是,目前的教育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县教育质量面临人民群众和县领导的质疑,面临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的短缺,面临整体教学质量的下滑,面临优秀生源的不断外流。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诸多问题,各位校长责任重大,部分学校和个别校长,还有诸多与当前教育发展不相和谐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一是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部分校长工作热情不高,质量意识不浓,创新意识不强;个别校长缺乏教育理想和情怀,工作总是被动的干,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思想狭隘,观念守旧;面对苦难,捉襟见肘,工作毫无建树,学校发展停滞不前。

二是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个别校长忙于事务多,深入一线少,要求别人做得多,自己干的少;多数中小学校长长期不任课,很少听评课;所带班子纪律涣散,形不成一盘棋,拧不成一股绳,缺乏战斗力;有的总校机关人员较多,但人浮于事,有的同志顶个名不上班,毫无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缺乏专业过硬的领导素质。很多校长没有达到教师应该具备的的学历条件,相当一部分是行政型、事事务型的;有的校长是甩手自在王,整天不研究、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不了解新的教育形势,不知道新的教育理念;个别校长开展工作总是老一套,指导工作总是老思想不接受好的建议。

四是缺乏规范管理的工作手段。部分学校缺乏优秀的管理理念,一把校长缺乏研究,对有关制度和政策把握不准,不能科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奖励政策,靠人治、靠应付,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产生职业倦怠;还有的校长家长作风严重,做事独断专行,在人事、经济、奖励、考核等问题上缺乏沟通,导致班子队伍不和谐。

二、下半年几项重点工作及要求。

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依据《20xx—20xx学年度工作要点》和新出台的五个管理办法,围绕“管好小幼打基础,推进初中促发展,服务高中提质量”的管理策略,按照的总体目标,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目前,我们的办学条件、特色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探索新路径,研究新方法,要明继续拓展。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考成绩下跌,优秀生源被周边县区疯狂蚕食和掠夺,社会在渴求和渴盼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教育自身的内力还不够强劲,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队伍积极性不高、教育改革缺乏举措等制约着质量的提升,我们自身存在的还是管理水平不高、质量不高、效益不高的问题。今后,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把以抓特色为主转为抓管理、提质量、兼顾特色,要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为本,要确保教学质量在三年时间内止跌,在五年时间内大幅度回升,“我们不一定看到遥远的未来,要扎扎实实做好现在”。基于这样的思考,今后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以加强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努力办好人民需要的教育,为青龙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这个目标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是永恒的目标,也是校长们必须牢记的,完成这个目标使我们校长面临的主要任务、核心任务、唯一任务。

(二)把强化常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各位校长一定要把常规管理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必须要做到“五个加强”。一要加强学校组织建设。从本学期开始,各校要按照新出台得五个管理办法,成立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小组,细化各项常规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并且张贴在学校公开栏,让全体师生明确学校组织中每个领导者的角色,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要加强学校各处室建设,分工和责任人一定要明确,进一步强化学校各个组织的职能,要放得开、收得拢,要做到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头并进;要根据学校实际,不断完善组织职能建设,要在工作职能盲区和空白点上重新定位,让有能力、有思路、重细节、能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管理组织庞大的学校要想办法裁撤分流,坚决避免谁都撑头、谁也不管的现象。二要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保证。目前,全县中小学各校制度还不够健全,尤其是一些常规管理制度急需完善。校长要建立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和岗位目标责任要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校一切事物,把具有符合本校实际的整套规章制度装订成册;要有重点的不断细化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与加强管理和提高质量有关的各项考核制度一定做到细化、量化、公开、透明;评职晋级、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等事关教职工利益,各校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条例,还要突出其全面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为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便于规范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各校必须出台教职工岗位职责和教职工综合量化考核细则;要做到各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任何人不能违背,要做到不认人、不打折扣、不推延执行时间。三要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学校教育管理是学校最常规的工作之一,但往往被许多学校忽视了。学校有很多事故出现在不经意间,就是因为我们对学生日常管理的放松。首先要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教育局出台的管理办法,重新制定《学生日常管理办法》;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积极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确保从学生起床、早操一直到晚自习后就寝进行全天候的跟踪管理;要强化德育的针对性,把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贯穿整个德育教育的始终,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德育渠道,确保德育教育载体化;加强环境育人,塑造良好的乐学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学生厌学、辍学,从本学期开始,教育局将把学生巩固率作为考核校长的重要指标;要建立学生奖惩制度,广泛开展各类教育评比活动,以评促优。四要加强课程管理。各校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决制止随意砍课、减课的错误做法;坚决不允许只开设升学考试学科,有意削弱其他学科;初中学校要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不要忽视生物和地理等非中考学科,要为学生升入高中提供学科方面的支持;要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各总校要尽最大努力选派优秀师资到小学校点任教,确保小学校点上好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五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为提高质量创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要对师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要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物防的作用,加大值班力度,加强师生食宿安全。

(三)把狠抓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在教学管理方面,各位校长要把下发的关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仔细研读,要确保抓到细处、落到实处。就学校常规教学管理,还要突出“五抓”。一抓学习。要把抓老师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第一要学课标,要在每学期第一周组织全体教师学课标,不但要领会课标,还要把教材吃透,要通过理解教材、贯通教材去驾驭课堂;第二要学典型,向老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要积极创造平台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学习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好的经验做法胜过十年的自学;第三要学思考,当一个好老师是需要不断总结反思的,要把教学反思作为长效机制,校长们一定要重视让老师总结经验,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学会在总结和反思中成长。二抓课堂。课堂教学是提升质量的主阵地,谁忽视了课堂谁就丢失了阵地。一要关注思想,看师生精神面貌,一节课是否成功,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及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校长们一定要学会指导老师主动的教、快乐的教;二要关注备课,看是否充分,有句话叫“不打无准备的仗”,说的就是课前准备的至关重要,心不在焉的教师肯定不会教出好学生的;三要关注常态课,要坚持“巡课点课”制度,要诊断研究常态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对策;四要关注效率,要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深入开展系列达标、验收、研讨和展示活动,要通过开展不同课型的探索促进课堂高效。三抓教研。要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根本,必须突出四点,即:校本教研网络化,校本教研制度化,校本教研常态化,校本教研问题化,要确保校本教研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成为相互学习的平台、成为积累经验的资源、成为提高质量的帮手;要大兴科研之风,把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落实“课题回归校本,科研走进课堂,结果回馈教学”。四抓运用。要加强校园网、校校通和班班通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运用;加强各类专用教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校本资源库;加大网络的运用,着力开展网络教研,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关键是提高各种辅助教学仪器使用率,确保各种仪器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成为学生开阔眼界的助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手。五抓评价。校长和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要把教学检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尺。要重视章节考试,重视阶段性考试,重视学业水平考试,要及时总结、分析和评价;要加强毕业班监测力度,把中考、高考当做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确保20xx年中高考升学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要把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到教师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教学质量或评比处于末位的教师和学校坚决取消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四)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各校要紧紧围绕“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两个文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要把其中的各项职责、各项指标和各种考核办法领会透彻,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考核细则。在队伍建设方面,我认为必须要抓好三只队伍。一要建设“效能型”的机关队伍。教育局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机关队伍形象关系到整个队伍形象。抓机关效能建设是关键,要从提质增效上做文章,机关全体同志必须成为全县教师的表率,必须成为全体教师的模范,要成为“四个方面模范”,即:学习的模范、敬业的模范、守纪的模范和服务的模范,各股室负责人要带好头,领好路,管好本股室的一班人。二要建设“重管理”的校长队伍。校长不但要按《校长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做到“四个重视”。一重视学习,校长一定要加强自身修炼,必须要转型,要塑造成为学习型、管理型、专家型的校长;二重视下基层,要按照校长管理办法中所要求的各项指标深入教学一线,要不打折扣,任何人不得缩水,不但要听课指导,而且还要兼课示范,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领导包班、包校、包年级制度要坚决执行,教育局将对学校领导班子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重视考核,要对校长实行“铁”的考核制度,坚决执行末位淘汰制,要把考核校长结果作为任职、调整的主要依据;四重视创造,要学会创新开展工作,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评制度,规范奖惩制度,要把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变成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载体,要关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尽最大努力打造爱学、乐学、善教、乐教的校园环境。三要建设“职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的教师队伍,有四分之一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有热情缺方法,中年教师有方法缺热情,老教师是等退休、混日子,教师没有积极性,教学质量提升很难。好教师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帮出来的,我们要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为抓手,重点从四个方面帮助教师不断进步。第一,帮助教师减轻压力,要从政治上关心教师,生活上帮助教师,要克服困难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要节约经费,进一步加大投入,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要让教师摆脱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从思想上乐教。第二要帮助教师崇尚师德,要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系列师德建设活动,要发现典型教书育人对象,要大张旗鼓的鼓励师德标兵做巡回报告,不断挖掘教师的职业潜能,努力摆脱教师职业倦怠。第三要帮助教师不断成长,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领新教师尽快成长;启动名师引领工程,发挥青年教师骨干作用;要锻造名师,打造名师团队,真正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证;加强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想方设法让教师多关注厌学生、辍学生和留守儿童。第四要帮助教师关注考核,要出台一系列的教师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各项奖励机制,要把职称评聘的机会给最好的老师,把最高的绩效工资给最好的老师,把最高荣誉给最好的老师,努力使最好的老师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荣誉、社会上有脸面;同时,一定要做到厚此薄彼,对消极怠工的教师和对于没有能力承担学校分配工作的老师,要臵换、要停发绩效工资、要免除一切评聘资格、要进行继续教育。

(五)把加强督导评估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局督导室根据四个管理办法制定了新的学校督导评估办法,目的就是加强学校质量检测,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加强督导力量。选派政治素养高、业务素质强、对基层学校底数清的精干力量组成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小组,充分发挥督导只能,不断强化学校督导和评估工作。二是完善评估机制。改革督导评估机制,变以上级或本级政府全面督导转向以“抓管理、抓质量”的督导体系,教育局督导室每个月对学校进行一次专题督导,每年12月份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初评结果,每年6月份的督导评估作为最终评价,过程性督导、年终督导和学年度督导评价三者总分之和,作为学校年度督导的最终评价。三是正确运用督导结果。这次新出台的《督导评估办法》以前面出台的各种办法为准绳,紧扣“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希望各位校长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每次督导检查的结果记入校长考核中,督导室每次督导评估后都要向全县印发督导报告和结果。最终的督导结果就是对校长的工作评价,校长任免、调动、绩效工资发放的根据都来源于督导评估的结果。

(六)把加强后勤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服务保障。一要充分认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学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建平安校园、办人民需要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并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与后勤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二要认真落实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职责、任务及要求。要抓好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逐步满足师生生活的需要;不断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为重点的学校食堂管理,在探索学校食堂“成本核算、零利润运转”的模式下,后勤管理向企业化、社会化方向探索;加强以校园卫生为重点的学校环境整治工作,为师生提供和谐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三要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督导和考核评估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督导、考核评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后勤工作的督导、考核评估制度,把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纳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开展创建学校后勤管理示范校评比活动。同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造成学校财产损失的要研究追究学校领导和责任人责任。

三、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学期。抓管理,提质量,关键在人。在座的各位都是青龙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必须勇敢地肩负起提高教学质量的使命。要做到对待工作有热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要很好地研究本辖区、本单位的具体工作;要做到推进工作有魄力,要敢于试,敢于闯,敢于承担责任,要充满信心地去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去感染广大教师,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教学之根本。

三要以公正无私的品质树立教育新形象。各位校长要做到廉洁自律,干净干事,要把职务和权力用在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谋利益上;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要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做到思想唯实、工作务实、作风扎实;还要维护团结,创造和谐,我们大家必须倍加珍惜校长这份工作,要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支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奉献,要善于换位思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谅己之心谅人,努力打造团结协作的学校班子。

四要以超前的思路谋划新学期工作。各位校长要认真领会这次期初会精神,回去后认真召开各级领导班子会议,组织谋划好全总校教职工大会,学习贯彻教育局期初会议精神,学习20xx—20xx学年度工作要点,认真解读新出台的五个文件,要出台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要安排好教师培训,要确保把期初会开成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大会。要认真把教师岗位调整好、安排好,要考虑工作需要,关注教师生活,形成良好的开局。涉及局调整的学校要提前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确保9月1日开学,再困难也不要推迟开学。

同志们,青龙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负重爬坡、奋力追赶的紧要时期,我们肩负着人民群众的重托和期望。我们全体教育人都要以提高青龙教育质量为己任,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不断开创全县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为办好人民需要的优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全市危化工作和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今年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城市工作灾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县两级安监部门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至7月,全市危化行业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零死亡的良好局面。

(一)“打非治违”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市、县两级安监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精心部署,成立了危化行业打非治危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方案,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领域的非法、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未经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非法行为进行了重点查处,如武陵安监局今年已查处多起在农贸大市场伪造《安全经营许可证》的非法从事经营活动的业主。津市、汉寿、澧县、石门等地安监部门依法取缔了一批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窝点。

(二)标准化建设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今年是我市高危企业“两化”达标的最后冲刺阶段,年初我们提出了全市16家危化生产企业必标全部通知国家三级安全标准化验收合格的要求。对此,各地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并加强了对辖区危化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到7月底,汉寿、长江化肥、太子化工、澧县君奇涂料、天颐乙块厂已通过三级标准化评审合格,石门兆恒钨业、临澧乙炔厂、澧县生昌油漆厂均于上半年启动达标速改工作。

(三)城市工业灾害防治打下了牢固基础。

城市工业灾害防治是省委省政府专题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市今年十三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首项工作,各地对此高度重视、行动积极,一是进行了宣传发动和深入调查,城市工业灾害防治的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及有关部门层层动员部署,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誉论氛围。同时,对本辖区的城市工业灾害隐患开展了全面排查,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设工程、城镇燃气、城市供水供电设施及中乡镇矿山采空区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地毯式大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了分类甄别并建立档案,对城市工业灾害危险因素实行了有效监控。二是编制了工作方案与治理规划,各地安监部门在牵头起草工作方案编制治理规划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把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和城市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为一项改造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以确保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三是加强领导明确了责任,各地均成立了内分管安监的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或成员的领导协调小组,在安监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亲自担任办公室主任。四是查源治本确保了实效。首先,对危险性大、能耗大、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实行了关、停、并措施,如汉寿对一家化工企业和使用氰化钠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了整体搬迁,澧县一家易制爆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工完成征地,计划在年内搬入工业园区。其次,对影响城市或中心乡镇安全的工业灾害隐患进行了整治,如鼎城区镇对城市扩容,富广烟花鞭炮经营一条街严重影响城市安全的现状,调动100多名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联合执法重拳整治,根治了这一重大安全隐患,该区还投资100多万元对雷公庙镇原石灰二厂采空区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有效治理,石门县责令构成重大城镇工业灾害隐患的壶瓶山加油站采用阻隔防爆技术消除了危险因素。再次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防范能力,如津市对危化生产企业全部实行安全自动化控制,所有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全部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全面提高了危化行业的事故防范能力。

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的此项工作受到了省政府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省《安全与防灾》记者对我市的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一些地、州、市还专程来常德观摩学习。

(四)危化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邓期效果。

一是开展了生产领域的专项整治,对临澧、桃源的两家氯酸监生产企业进行了整治,市局与两县安监部门多次到现场督导,整治工作成功明显。二是开展了危化经营领域的专项整治,今年市局危化科会同各地安监部门对新发证与换证的近100家加油站与化工产品经营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其中的20多家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与危化经营单位下达了《责令改正指令书》,其中鼎城一家危化经营企业储存罐区达不到安全要求,石门县4家加油站和汉寿1家加油站不具备安全经营条件,常德经开区一家加油站和自改造后储量严重超标,都将列为重大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正在立安查处。

(五)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大了力度,一是加大了对危化工作动态的宣传报道,市局危化科与各地安监部门通知报纸、网站、简报等载体多侧面、高密度宣传报道了危化安全监管的工作动态与法规政策,石门县基本上每月都危化方面的稿件被市组以上网站或报刊采用。二是加大了危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培训危化从业人员790多人,比去年有所增加。

二、正确把握我市当前危化安全生产工作形势。

由于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疲软,化工行业企业开工不足、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领域安全投入减少,安全问题凸显,将给危化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危化安全生产基本状况难从根本性改善。虽然通过去年的高危行业市级“两化”建设和国家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我市的危化生产经营领域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提升了安全监管水平,但一些生产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与设备先进性低下的危化生产企业很难在短时期“翻身”、“转型”,如临澧、桃源的两家氯酸盐生产企业、临澧胜芝化工、乙炔厂、鼎城雅豪造漆厂等一批危化企业工艺相对落后,设备普遍老化,要改变安全生产状况,还需要较长时间,还要做大量工作。

(二)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的推进还缺乏深度。目前,我市的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当一部分县市还仅停留在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调查报表屋面,有方案无行动,有机构无经费的问题较为普遍,一些地方还没有将防治措施落实到企业。

(三)危化领域的隐患治理还缺乏力度,通过今年上半年的危化经营单位发换证后的现场核查我们发现,一些加油站的安全问题已久,属于老大难,但既没有立案查处,也没有通过换证从源头把整改,有的加油站私自改造,当地安全部门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及时制止,在换证核查时签字认字其符合安全条件。

三、切实抓好下阶段的各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城市安全生产的实质就是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全市安全监管系统要牢固树立“抓好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是本职,抓不好城市工业灾害是失职”的理念,不推不让,切实提高认识、找准定位,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履行好总牵头单位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将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业坚持到底。要联合联动,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交流,强化联动配合,开展联合行动;要改革创新,采取科学管用的方法督促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目前省局正在代省政府草拟《湖南省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请大家密切关注并注意认真贯彻落实。

(二)着力实施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战略。危险化学品领域乃至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根本好转,只有依靠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在危险化学品领域我们一直强调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就是要实现工艺成熟先进、设备自控可靠、总图布臵科学合理、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交汇从而导致事故。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87号)精神,加快“两重点一重大”的自动化改造进度,开展重大危险源自动化监控改造,特别要对在役装臵全面进行安全设计诊断,实施设计复核。

(三)着力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工程非常重要,绝不能忽视。下阶段,全市要在抓好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针对性地深入企业一线狠抓五个基础工作制度的落实。一是狠抓安全生产公示牌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在厂区大门口和生产厂区出入口设立永久性安全生产公示牌,标明本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有效期限、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计划执法安监部门的联系人、举报电话及重大危险源情况,接受公众和企业员工监督。二是狠抓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和培训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设立门禁,在进入厂区前对外来检维修、检查执法人员(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进行登记和培训,告知其主要危害、安全注意事项,否则不得允许进入。三是狠抓领导干部带班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建立领导带班制度,并将7月1日至10月15日间的带班安排表报告县市安监局备案,县市安监局要定期抽查。四是狠抓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产品上加贴安全标签,并向够买者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未加贴安全标签的产品,任何单位不得经营销售、不得运输使用,避免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储存、使用环节出现意外。五是严把抓行政许可现场核查关。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公布,将于9月1日起实施,各地安监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许可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工艺设备,规范实施已经下放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使用许可等各项行政许可,在发放经营许可证前要对经营现场进行认真梳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不能随意许可。

谢谢大家。

建设局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建设工作会议,是一次动员大会,对全市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刚才,张杰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我市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照年初《政府。

工作报告。

》的要求,提出了下一步建设工作的任务和措施,我完全赞同。

这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市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市)长、高新区主任,分管城建的副区(市)长、分管主任,包括中心城区的各区委书记;各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包括中心城区各乡镇、街道的党委书记;市和各区(市)、高新区建设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二是到得齐。刚才我看了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应参加会议人员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的都到会了,有些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此还专门调整了工作安排。三是规格高。所有副市长和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都参加了会议。作为一个部门工作会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今天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统一认识,吹响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号角”。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吹响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号角。

来枣庄工作后,一直在思考枣庄的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沉下心来调查研究。我很喜欢毛主席的理论著作,在今年2月份的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我向同志们推荐了《实践论》,今天我再向大家推荐《矛盾论》。这两篇文章对我们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读读,好好学学。矛盾时时都有、处处都有,关键看如何去解决。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典故,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提出实践论和矛盾论,但是庖丁却很自然地加以运用。首先,庖丁运用了实践论,对牛的结构烂熟于胸,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其次,他又熟练地运用了矛盾论,抓住了主要矛盾,从牛身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入手,逐步解剖,所以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日常工作千头万绪,矛盾无处不在。很多情况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我们要学会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全面推进,就是协调发展,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做到统筹兼顾,每部署一项工作,都要研究可行性,不能只为了讲起来好听,结果基层的同志却没法落实。比如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计环境、能耗代价,不计成本,发展的速度可以很快;如果仅仅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停一些企业和项目就可以达到。既要做到经济快速发展,又要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就要求我们要在“一箱油”理论指导下,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无独有偶,美国管理学家彼得也提出了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枣庄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依赖资源求发展,当资源枯竭后怎么办?出路就在城市转型。城市转型战略,已经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经过人大代表通过,具有了法律效力,体现了人民意志。最近,市人大会通过了城市转型的实施纲要,下一步,市政府常务会议还要研究城市转型的实施意见,各部门也要提出促进转型的具体工作措施,从而形成全市上下抓城市转型的工作体系。实施城市转型是我们现实的、必然的选择,是我们发展的根本战略。抓住了城市转型,就抓住了枣庄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具体工作中,应分为“三步走”,吹响三次号角。

第一步,吹响发展煤化工的号角。在城市转型战略中,就最初的情况看,最短的木板是接续产业的培植问题。如果没有接续替代产业,城市转型就无从谈起。以枣庄的基础条件,再也没有其他产业能比煤化工做得更大了。煤化工以外的产业,从现有的情况看,能做到200亿元、300亿元的产值,就非常了不起了。煤化工真正做大,可以做到20xx亿元、甚至3000亿元的产值,是我们最有潜力的接续替代产业。我们抓住了煤化工,就抓住了城市转型的牛鼻子。煤化工发展好了,城市转型就有了基础。在前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吹响了发展煤化工的号角。但是当时发展煤化工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曾去鄂尔多斯考察煤化工,回来之后同志们都发现形势逼人,有很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在省内,枣庄的煤化工面临被邹城“边缘化”的危险;在国内,山东的煤化工面临被鄂尔多斯“边缘化”的危险。鄂尔多斯的条件远好于我们,所以新奥最初选择了在鄂尔多斯投资煤化工。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仍然吹响了煤化工发展的号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引来了新奥、联想、泛海这样的“大鲨鱼”,加上鲁化、国泰自身的膨胀,我们已经掌握了煤化工发展的主动权。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煤化工项目固定资产总额73.03亿元,在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93.77亿元,拟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约262亿元。20xx年度,全省重点项目名单中投资超过30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20亿以上的只有9个。我市过30亿元的在建项目2个,拟建项目2个,其中新奥二期投资96亿元,是全省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我们已经搭上了煤化工发展的最后一班车。

第二步,吹响发展文化旅游的号角。随着煤化工这个主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当我们把最短的木板加长后,就出现了新的最短木板。煤化工是产业转型的根本出路,但不是380万枣庄人民富裕的根本出路。煤化工可以富财政。如果新奥二期项目投产之后,年产乙二醇120万吨,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每吨120xx元计算,可以实现销售收入近150亿元,利税85亿元,税收55亿元。但煤化工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不是富民的根本出路。比如新奥二期,只能解决1000多人就业,而且就业门槛相对较高,多数都要求专科以上学历,还不一定用枣庄本地的工人。解决富民问题,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发展服务业有四篇文章可以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流,我们不具备做的条件;物流我们可以做,但短期内不会收到效果;现实的选择就是人流这条出路。汇聚人流,一条出路是交通枢纽,一条出路是发展文化旅游。枣庄交通比较便利,但不是交通枢纽,很难汇聚人流。我们只剩下了一条出路,就是发展文化旅游。去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吹响了发展文化旅游的号角,提出了“两个龙头、五个节点”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但是这个格局要有一个“起爆点”,如同下棋一样,一招棋活,全盘皆活。“起爆点”选在哪里?我们选择了重建台儿庄古城。今年4月8日,我们正式启动了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那次活动,我们没有大规模地宣传,只邀请了新华社的记者,让他们记录这段重要历史。但是新华社的新闻稿,被3000多家媒体、网站转载,并且翻译成英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说明我们的“起爆点”选对了。通过这个“起爆点”,就能把我们的“龙头”和“节点”全部激活,推动全市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现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一期二期1800多户拆迁,分别用了几天就基本完成,当地居民都非常配合。

上个月,我市党政考察团赴东部四市学习,四市都拿出了服务业大项目和精品旅游项目,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刚吹响这次号角的时候,有些同志对发展文化旅游还有一些不同看法;但是吹响号角后,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锋不止,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今天这次会议是一个动员会,吹响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号角。关键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有了开展工作的基础。

(一)关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问题。有些同志认为,抓城市建设不如抓工业项目,这种观点是认识上的误区。我们有些同志往往把一些事物对立起来,认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矛盾的。这其实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假命题”。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不矛盾,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工业化能够拉动城镇化进程,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能够促进工业化进程,是工业化的“加速器”。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可以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将会制约二三产业发展。

我比较喜欢在盈泰生态园接待客商,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我做过比较。很多在盈泰生态园接待过的客商都会说,枣庄的投资环境这么好,早就应该来投资。而在别的地方接待过的客商则说,枣庄的投资环境还有待改善。这就说明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将会制约二三产业发展。“城”是一种政治概念,主要是指政权、军队、宗教等上层建筑;“市”是一种经济概念,主要是指市场。市场的繁荣是以城市为载体的。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如果没有城市作为载体,市场就不会繁荣,服务业也发展不起来。

城镇化水平如果过分滞后于工业化,甚至会对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像云南的东川,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铜矿的枯竭,东川这座城市迅速衰败,最终被撤消建制。究其原因,大家普遍认为是过度依赖资源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没有培植起来。但是反过来看,同样是接续替代产业没有培植起来的阜新,现在仍然在转型中发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阜新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是相协调的,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可以发展服务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东川既没有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也忽视了城市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导致最终被撤消建制。

当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的时候,要重点抓工业项目,加快工业化进程;当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比较高,而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的时候,就应当突出抓好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20xx年,我市工业化水平为59.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化水平为47%,城镇化水平比工业化水平滞后12.4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滞后5个百分点,滞后最多的中部地区平均也只有10个百分点,而作为东部地区的枣庄,却滞后12.4个百分点。我们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势必制约服务业的发展,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市服务业在全省落后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以临沂为例,虽然临沂的工业不如我们(临沂工业化水平为39.4%,枣庄为59.4%),但临沂的城镇化质量指数高于我们(临沂为53.12,枣庄为50.61),导致我市市民的生活水平低于临沂。20xx年,临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5元,而我市为12585元;临沂拥有电梯1200余台,而我市只有527台,电梯少说明我们的高层建筑少,反映出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低;临沂有奔驰、宝马等高档轿车600余辆,而我市仅有60余辆;临沂有肯德基、麦当劳4家,我市只有2家。因此,我们必须把城市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尽快缩短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差距,让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二)关于城市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老百姓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出行条件和公益设施的愿望更加迫切。据统计,市长公开电话收到的反映城市建设内容的来话,占到来话总数的45%。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对城市建设提出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抓好城市建设。但是有些同志在认识上还有误区,好像一提抓城市建设,就是要搞形象工程。城市建设是民生工程,还是形象工程?关键看两点:第一,要看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还是遵循长官意志。我们常说的“三拍干部”,一开始不调查研究,靠拍脑袋决策,工作中拍胸脯保证,最后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我们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而不是遵循像“三拍干部”那样的长官意志。第二,要看是为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还是为了领导干部的“政绩”。我去美国考察的时候,到波士顿参观,发现他们的城市道路,大部分车道留给公交车通行。我就问波士顿的市长,你们是怎么考虑的?他讲,我们要把80%的公共资源,留给80%的老百姓。前些时候有媒体的记者说光明大道是形象工程,我不这样认为。我们的中心城区确实需要这么一条主干道,关键看这条路怎么用。如果我们把这条路划出brt专用车道,然后政府给予补贴,把车票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花很少的钱就能方便地往来于新老城之间。那样我们80%的老百姓,就能从这条路中得到实惠。在城市建设中,如果80%的投入成果让80%的市民享受到,就是民生工程;如果80%的投入成果仅让20%的市民享受到,就是形象工程。我们抓城市建设,关键是要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

(三)关于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问题。城市建设是事关枣庄发展的“淮海战役”。这场战役要不要打?本着对枣庄发展、对人民群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必须打。但是打仗要知己知彼。与前五年相比,今后五年并不是我们加快城市建设的好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土地问题。前五年,用地还是比较宽松的。现在不行了,土地问题是“高压线”,是“红线”,谁都触不得。以新城为例,前五年大概有7000亩左右的城建用地。今后五年,算上预留的土地指标,再加上通过土地置换、城中村改造、依法收回非法用地等,新城也只有3000亩的建设空间。第二,政府的推动力减弱了。前五年我们投入了36亿元,其中三分之一多是政府投入。今后政府不可能再大规模地投入盖办公楼,只能靠市场运作来推动城市建设。如果20xx年新城要达到5万至6万人的规模,根据测算,今后五年需要投入80亿至100亿元。第三,《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提高了拆迁难度,增加了拆迁成本。第四,银行银根收紧,金融环境严峻,城市建设利用金融资金的难度加大。这些因素,都对当前的城市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家要正视困难和严峻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二、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城市建设。

今后五年,我们的城镇化水平,要从47%提高到55%,达到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1万。城市建设这场战役,注定是攻坚战,是硬骨头。思路决定出路。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我们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关于中心城区建设问题。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中心城区建设问题。新城区、高新区、薛城区,再加上市中区和峄城区,这就是我们的中心城区。我们的中心城区建设,可以比喻为成中医里面的“疑难杂症”,只能用偏方来解决。枣庄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新老城区的关系上。我们开出的方子是: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实现一体化发展。

第一,把老城做新。老城是枣庄之本,枣庄之源。解决老城的主要矛盾,关键在于做“新”。如何做“新”?一是“新”在西扩上。要把西郊公园打造成融商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二是“新”在旧城改造上。要对三角花园、人民公园周边地区进行提升改造,力争将该区域建成高档次的商贸居住中心,成为老城区的一大亮点。目前,长途汽车站、公交总站每天进出20xx余辆次的汽车,造成城区交通堵塞。人民公园,要建成向市民敞开的开放性公园。三是“新”在东、西沙河治理上,改善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四是“新”在对重点街区、重点部位的改造上,实施“拆违建绿”、“拆墙透绿”,建设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小绿地,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第二,把新城做靓。新城的主要矛盾和核心问题在于人气。一个城市没有人气就没有投资的价值,反过来没有投资又很难聚集人气。要抓住人气这个牛鼻子,做靓新城。一是向教育要人气。教育是最能聚集人气的手段,抓好了教育,人气就自然聚集到这里。只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到新城,就不怕人气上不来。要把枣庄市最好的师资力量配备到新城实验学校,这样不仅能吸引本市的学生,甚至还能吸引周边地区的学生。现在微山的经济很好,我们可以利用好的师资吸引微山的学生来上学,吸引他们的家长在枣庄买房子、生活。如果在新城读书的学生人数能达到1万人,新城的人气就会非常旺。职业中专、技工学校也要向新城聚集。还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比如枣庄职业学院建设的图书馆,要向社会开放,让新城居民共同使用,达到既办事又省钱的目的。二是向总部经济要人气。总部经济很聚集人气。济南的餐饮业为什么发达?除了因为机关多,还因为很多银行、企业的总部都在那里。我们可以在京沪高速铁路车站规划建设cbd(中心商务区),吸引市内外大企业在那里设立总部。企业形象很重要,在高速铁路的车站前建办公大楼,过往的人流经过车站的时候就能看到,是企业展示形象的最好办法。在国外,很多企业都选择在高速铁路车站附近建大楼。我建议,各区(市)的企业下一步都要在新城中心商务区设立总部。三是向生态环境要人气。枣庄的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全省17个市的行政中心,除了青烟威之外,只有枣庄新城有山有水。新城周围拥有10个山头,还有很多条河流。有了山,城市就有厚重的感觉;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气。我们有山有水,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围绕水系和山体搞好城市建设,我们就能把新城打造成为“江北水乡、山水园林城市”,我们的城市品位就是其他市无法比拟的。城建和林业部门下一步要集中力量,把这10个山头全部绿化起来。要实施“五城同创”,特别是要加快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步伐,把创城作为推动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好。四是向安居工程要人气。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廉租住房制度,重点推进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五是向基础设施建设要人气。要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增强新城服务功能。

第三,实现一体化发展。一是建设brt,用低价、快捷、大容量的brt公交系统,把新老城区联系起来。二是建设“数字枣庄”,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好,这既是城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

(二)关于经营城市的问题。这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城市建设必须有适度的超前性,那种“手里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的观念现在已经落后了。

第一,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城市经营是挣钱的买卖,不是赔钱的买卖。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钱就不是问题。一是通过土地增值拿到钱。虞河是潍坊的第二大河,潍坊市通过融资投入5.5亿元开发治理虞河。他们实施“控、拆、建、拍”的模式,先把虞河周边的土地控制起来,由政府投资拆迁,然后建设好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后,才将土地拍出。在虞河开发前,每亩土地价格是100万元,开发之后达到每亩200万元。如果每亩按升值100万元计算,现在可以增加30亿元的土地出让收入;除去先期5.5亿元的投资,政府还挣24.5亿元。而我们东沙河治理是“建、拆、拍”,对土地没有控制,土地收益都流失了。城市经营,关键是思路,如果我们按照“控、拆、建、拍”,建设前就控制住土地,城市建设还愁资金吗?所以建设前一定要控制住土地,就像下棋一样,一招不慎,全盘皆输;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二是通过土地置换拿到钱。潍坊文体中心是通过土地置换,让开发商投资15亿元建设的,而不是捆绑。关键是开发商先要投资建设,然后政府再给土地。如果先给土地,开发商通过土地抵押贷款再投资,那就是“空手套白狼”。

第二,做好土地文章。一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时机,尽可能多地腾出用地空间。想方设法寻求上级支持,争取更多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搞好塌陷地治理,用好“挂钩试点”项目折抵指标。二要用好现有土地指标。下大力气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好土地的最大效益。三要盘活置换土地资源。清理盘活闲置土地,积极开展村庄整合、城中村改造,腾出更多的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像新城,关键是要通过城中村搬迁,拓展发展空间。四要强化土地管理。加强对已拍出土地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土地出让金拖欠、出让金减免缓返的问题,尤其要严肃查处土地闲置、囤积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国土部门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第三,建好融资平台。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现在我们的融资平台比较分散,融不来太多的资金,如果我们搭建一个大的融资平台,融资额就大,城市建设推进就快。融资要做到“融得来、管得住、用得好、还得上”。要考虑还的问题,只有还的问题解决了,城市建设才没有后顾之忧。

(三)关于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是为了把城市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激发出来,把城市建设得更好。一是坚持三区合一。三区不合一,城市建设就没法搞好。现在竟然存在一条路两个名字的问题,就暴露出三区不协调的问题。二是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市直和区形不成工作合力,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不能回避。该统的要统,宜分的则分,按照权随事转、费随事走、以费养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界定市区两级职责和权限。从理顺中心城区内的市区国土收益、城建维护税、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分配入手,研究制定调动市、区两级加大城建投入的办法措施。对供热、供水、供气、公交等,由市级统一管理,一体化配置;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管养、市政道路、污水处理、防汛排水、行政执法等,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逐步下放。三是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我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程度太低,造成很多问题,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公用事业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三、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几点要求。

(一)关于城市规划问题。城市规划要解决两个突出的矛盾:一是城市有限的资源和市民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像土地资源虽然有限,但人们的需求却是无限的,总希望住上更大一点的房子。二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强势群体因为有钱可以买大房子、买汽车,能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一般的老百姓没有汽车,只能骑自行车,享受不到宽马路的成果。如何处理这两大矛盾?就必须按照“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民生”的理念,做好规划。要充分认识规划的“三性”。

一是理性。城市规划建设是刚性的,一旦建成了,就很难恢复。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所以要树立“七分规划、三分建设”的理念。如果说方向比能力重要的话,那么规划比实施、比建设更重要。打个比方,规划就好比是铁轨,一个高标准的规划就是高速铁路的轨道,一个低水平的规划就是普通火车的轨道。普通铁路只能跑到120公里/小时,但高速铁路可以跑到300公里/小时,速度是普通铁路的2倍多。城市建设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因为市场机制也有缺失,还要靠规划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失。

二是科学性。规划要坚持科学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第一,城市和乡村的统筹。第二,新城和老城的统筹。第三,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统筹。第四,大型公共设施和居民小型活动场所的统筹。第五,地上建筑和地下设施的统筹。我们往往是地上建筑搞得好,地下舍不得花钱,造成下水道经常损坏。如果只注重地上工程,注重表面,不舍得在地下投资,这样的工程就是形象工程。

三是权威性。规划只有具备理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权威性;但是有了理性和科学性,有些时候也不一定有权威性,因为行政长官意志往往可以改变规划。我借仇和同志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与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与大家无恩无怨,只身一人,也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我们要借鉴仇和同志这种精神,对违反规划的严肃查处,不徇私情。规划不要怕花钱,我们做台儿庄古城规划,都是请名家大师来“华山论剑”。规划前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规划确定后,就不要再发表意见了。从局部考虑,一些规划看似可以做稍微的调整,但从全局看就破坏了统一性,我们必须从全局考虑问题。

(二)关于城市建设问题。一是经营城市的问题,刚才已经讲过。二是拆违拆迁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拆违拆迁问题,我们的城市建设不可能取得成效。违法违章建筑好比是城市建设的癌细胞。像东沙河改造治理投入的9000万元拆迁费中,一大部分是用于违法违章建筑的补偿,付给了违法违章建筑者。还有一部分房屋表面上看是合法的,有房产证,但是超越了红线,实际上不合法。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必须控制住违法违章建筑。现在有的区拆迁工作很有经验,关键是不是能够瞪起眼来,做到公平公正,保持前后一致,并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不能“按下葫芦起了瓢”。合肥市拆迁工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城市建设质量的问题,也可以称作“鲁班”的问题。枣庄是鲁班的家乡,但我市的建设工程只获得过一个“鲁班奖”,这对得起鲁班家乡的称号吗?说明我们亟需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口号。

不少,运动频繁,但效果却不好。像五个区的规划权虽然在市里,但是在规划的时候各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都要参与管理监督。把群众发动起来,就能把事情办好。三是从静态转向动态。以前是出现什么问题再去抓什么问题,激励主要靠政治动员,动作慢、效率低,非常被动。我们要把问题主动发现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还要检验在现场,真正做到动态管理。四是从分散转向综合。现在城市的管理部门很多,但“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原因就是大家都管,大家又都不管。要采取综合执法体制,不管有多少个执法主体,都要围绕指挥和监督两个轴,真正把指挥和监督统一起来,切实发挥协同效应。要选择有条件的城区实施“无缝隙工程”,开展网格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调研不深入基层和群众,等于零。转变干部作风,就是要抓落实,就是要干事业。

今天这次会议很重要,像淮海战役一样吹响了加快城市建设的号角。所以这个动员会开得长一点,话讲得透一点。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建设局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建设局作为我国重要的单位和机构,对社会环境的合理规划以及房建工作的合理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设局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材料,仅供参考。

同志们:

岁末年初,召开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是我们多年来坚持的一个好传统。与往年相比,这次会议非同寻常,我们取得的成绩更加突出,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落实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成绩、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全面安排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住建系统干部职工鼓足干劲,真抓实干,推动住建工作再上新水平。刚才,传达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宣读了20xx年度市直住建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决定。在此,我代表市住建局党委,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我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我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令人难忘的一年。市住建局党委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住建厅的关心支持,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紧扣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这个中心,突出工作重点,健全推进机制,加大落实力度,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划上圆满句号,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全力抓好重点任务、重要事项,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城镇化追赶战略稳步实施。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2.75%。济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作进一步修改。我市被列为全省三大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邹城市获批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全省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邹城召开。

二是旧城改造深入推进。紧抓国家棚改政策机遇,进一步完善实施计划,多方筹资金、全力抓开工,去年全市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15个,共改造63650户,货币安置12082户,建设安置房51568套,完成投资148.9亿元,开工率为100%;中心城区改造19037户,其中货币安置9971户,建设安置房9066套,完成投资29.35亿元。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全力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施工进度,主城区开工整治58个小区,完成投资2.8亿元,39个小区完成整治任务,老城品质形象进一步改善。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去年全市222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27.2亿元,其中125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作为济宁中心城区西跨发展的牵动性工程,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基本完成滨河大道东岸生态景观带建设,河东片区回迁安置多数单体工程已封顶。同步完成济安桥路升级改造等一批路网工程,洸府河景观打造等一批绿化工程,城区老运河、越河直排口封堵、清淤等河道整治工程。

四是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稳步实施小城镇驻地环境整治,完善设施功能,乡镇驻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我市列入全省200个示范镇的18个镇在去年年度考核中有两个进入前10名,有一个被确定为省重点宣传的典型。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运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国家十部委联合组织的对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综合验收中,我市以综合成绩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市县两级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7个、示范村234个,栽植树木1459万颗,新建文化广场3874处,整治坑塘3155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乡村建设(华东)研究中心在我市设立,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理论和技术研究提供了优质平台。

一年来,我们着力立足部门职能、强化监管职责,全力推动业务提升、服务增效,建设行业发展的层次进一步提高。

一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1.4亿元、增加值141亿元,出省(出国)施工产值174亿元。新签工程承包。

合同。

额526亿元,实缴税金28亿元,企业利润总额33亿元。强化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指标网络快报上报率达到96%。加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6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晋升数量之多,是近年来少有的。在房地产业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8.48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746.95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990.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1.9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17.49万平方米、销售额304.17亿元,房地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仍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工程质量监管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终身责任、市场清出、工程建设许可、勘察设计管理、安全控制等制度,检查建筑工地2590个(次),排查隐患1814个,确保了施工安全,促进了建设市场秩序的规范。加强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三是勘察设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审查监管,强化初步设计审查和工程抗震设计专项审查,共审查项目93个,面积699.3万平方米,审查覆盖率达100%。推行勘察质量第三方见证制度,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勘察设计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勘察设计执法检查,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四是建筑节能力度加大。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62.35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235.96万平方米、绿色建筑123.76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4.6万平方米,安装能耗监测系统32栋,泗水生态新城被列为省级第二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成为继太白湖新区后的我市又一个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发展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为民宗旨、服务城乡群众,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畅通诉求渠道,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保障房建设方面,创新保障房供给模式,按照从存量房源中采取竞价回购代替新建的思路,加紧推进各项工作。全市新增公共租赁住房4153套,新增租赁补贴496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9781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210户。

供热供气方面,主城区新增供热面积44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5%;新增天然气用户17792户,有改造任务的县市区完成灰口铸铁管改造193.35公里、锈蚀严重的老旧燃气管网改造58.5公里。

公共设施方面,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了集中检修维护,安装了app系统,提升了智能化服务水平。兖州、邹城、泗水、梁山、金乡、鱼台、嘉祥等县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已建成,多数县市实现系统一卡连通、通借通还。

为民服务方面,把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建筑业不景气、源头资金紧张的困难,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全市住建系统清欠机构共接到投诉案件401件,涉及1.91万人、工资4.35亿元,已解决368件,兑付3.84亿元,结案率91.77%,拖欠工资兑付率88.28%,在行业出现特殊困难的情况下,全力保持了行业稳定,受到市委马书记的充分肯定。发挥市长公开电话、政风行风热线、12319城建服务热线、网络问政等平台作用,对群众反映的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做到到达现场、应对处置、回应反馈“三及时”,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

社会稳定方面,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和领导接访包案制度,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集中解决一批积案难案,受理群众来访83批次、1015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0%、10%,其中集体访32批次、958人次;来访办结79批次,结案率95%。群众来信3件,同比下降50%,全部办结,确保了全系统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全力整风肃纪、塑造形象,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转变工作作风,机关自身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抓好学习研讨等工作,市住建局9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为党员干部讲党课,全系统各级党组织书记共讲党课30余次。坚持用“住建为民”品牌统领党建工作、凝聚力量,深入开展争创“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持续增强。扎实开展驻村联户活动,与鱼台、金乡县共20个联建村建立经常性联系,帮助梳理发展思路,提升创业致富能力。积极开展走访活动,为困难群众和低保户购置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二是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共梳理行政权力事项445项,其中行政处罚309项、行政审批22项。将市行政审批中心服务窗口整合减少到4个,并充分授权,所有审批事项均在审批中心完成。加强对建设领域中介组织的规范管理,从企业资质、人员执业证书等方面进行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中介市场秩序。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新提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执行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制度,落实局属单位负责人述职必述廉规定。层层签订廉政。

责任书。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严肃认真抓好市纪委对住建局党委巡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精心准备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述廉述责工作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查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的不足受到市纪委全委会的充分肯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与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紧密配合严厉查处违反八项规定人员。积极开展公款吃喝送礼、为官不为、隐形“四风”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对65个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督导整改发现的问题促进了全系统财务管理的规范运行。

同时,严格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工会和机关党务工作成效明显,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综合调研、信息宣传、会务组织、政务督查、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值班接待、车辆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也都扎实有效,市住建局被推荐为政协提案办理、档案管理先进集体,机关运行效能大幅提升。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既经历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职能调整转变之困,也一起见证了住房城乡建设重要事件,在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把重点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一是去年10月,张高丽副亲临济宁视察棚户区改造,称我们力度大、工作做得不错,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济宁棚改工作的高度认可。作为中央政治局,专门视察济宁城乡建设工作,这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多年未有的,让我们备受鼓舞,增强了我们做好住建工作的信心决心。

二是深度参与五城同创活动,在市政道路建设、城市绿化、建筑扬尘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全面发力,35个迎淮治污项目如期建成,为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入提名城市行列、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拿到申报“门票”等重要创城节点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积极努力,济宁城市家园变得更加宜居美丽。

三是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全国31个获奖项目中唯一一个农村环境整治类项目,标志着我市农村已由4年前的环境脏乱差向“区域最优”转变,我们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几百万农民群众从人居环境的变化中得到更多实惠。

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市领导同志对住建工作格外关注、倾力支持,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作出重要指示,给我们巨大的鼓舞,指明了发展方向。靠的是住建局班子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党委成员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同向同心同步、担当正气实干的干事氛围。离不开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县市区住建局同志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大家责任意识强、业务能力强,一线推进工作落实的本领也很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令人鼓舞的业绩,为住建系统赢得了荣誉,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证明,我们住建系统是真正能干事干成事、真正让市委市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优秀团队。在此,我谨代表市住建局党委,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市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足,主要表现在: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城乡建设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功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下降,商品房库存达到2760万平方米,去库存任务艰巨;一些基层单位作风建设与群众期待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新形势下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新突破。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提高城乡建设水平、提升承载力带动力的关键一年。研究今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必须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总的看,今年可以说挑战困难大,发展机遇多,工作任务重。

所谓挑战困难大,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影响,城建项目融资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对建筑业等相关行业形成连锁反应,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所谓发展机遇多,主要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成为继城镇化工作会议后的又一重大部署,房地产市场发展、棚户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政策接连出台。省里把我市确定为全省三大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作出“十三五”期间确立济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决策,对城市建设更加重视,各方面资金、资源正向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倾斜,为我们做好住建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良好环境。

所谓工作任务重,主要是国家和省市在城镇化发展、房地产去库存、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农村改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项任务更加具体,需要我们迅速行动,加紧推进,加快落实。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可以说,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在更高起点上开创新的局面!

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即将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以建设精致济宁美丽济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紧扣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全面展开“1+7”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十三五”住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1+7”工作格局就是,突出一个中心,即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落实七大任务,即深入实施旧城改造行动计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城建项目建设、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强化“民生城建”品牌建设。

(一)在整体目标上,继续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突出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这个中心。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340万人口市民化的目标,就是确保实现2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市。我们要按照目标要求,围绕人口怎样市民化,如何聚集到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抓好五个节点、两个保障,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环境,力争今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一是抓好四个节点:

1、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着眼解决中心城区集聚度不高的问题,以建设吸纳力更强、支撑水平更高的大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棚改、老旧小区整治、基础设施提升三个行动计划,实施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品位形象。同时推进都市区融合发展,加速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促进人口在都市区范围内均衡分布。重点吸引“两批人”到中心城区居住生活,一是在城市有就业能力的农民,二是到我市就业创业发展的各类人才。

2、增强县城功能。统筹布局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功能形象,凸显宜居性,增强区域带动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切实把小城镇当作大战略,作为推进农民群众就近城镇化的最现实载体,真正管好抓紧,抓住镇驻地及周边村庄改造同样享受国家棚改政策的大好机遇,加大镇驻地及周边村庄改造力度,进一步集聚人口,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全市每个小城镇每年新增常驻人口1千人。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分三个层次推进:第一,继续深化145个小城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全面消除“脏乱差”。第二,支持列入全国和省市扶持的22个重点小城镇做大做强,培育特色产业。第三,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培植7个小城镇示范点,增强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

4、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按照省里关于3000人以上、70%劳动人口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新型社区可纳入城镇人口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市409个农村新型社区提档升级,夯实农民群众实现就地城镇化平台。

二是健全两个保障:

1、政策保障。深入落实省城镇化办公室提出的市民化、产城融合、县域城镇化、绿色城镇、文化传承、设施建设等六大行动计划,制定我市。

工作方案。

持续推进政策和体制创新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和城边村居民市民化抓好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不断提高户籍城镇化率。

2、工作试点保障。支持邹城市在获批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瓶颈制约,围绕人、地、钱等关键领域拿出硬措施,切实当好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的排头兵。

(二)在工作推进上,落实七大任务。

一是深入实施旧城改造行动计划。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加紧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完善工作方案,尽快推进实施。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棚户区改造方面:今年我市列入省计划改造的棚户区5.2万户,可以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全力推进。

1、加快项目建设。增强棚改项目抓开工、抓进度的自觉性,确保纳入省计划的项目9月底前按时开工。同步做好明年棚改项目筛选和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省里要求,4月底前将20xx年棚改计划上报省住建厅,为项目提早开工运作做好准备。

2、完善技术标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棚户区改造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导则,最大限度避免工程建设通病。

3、推进货币化安置。围绕商品房“去库存”这个重点,确保50%以上居民实现货币化安置。

4、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省下发的指导意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公开择优选取实施主体,构建多元化棚改推进体系。今后新项目使用政策性贷款,只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5、破解瓶颈制约。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做好项目包装策划,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老旧小区整治方面:今年全市整治老旧小区120个,其中中心城区整治56个。要按照重心下移原则,压实街道、社区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要多方筹集资金,尤其做好省奖补资金的争取,全力破解工作开展瓶颈制约。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再新建一批市政、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

二是促进房地产建筑业健康发展。

1、去库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化解房地产库存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可见去库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做好去库存工作,要在以下方面倾心下力:

一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扩大有效住房需求。

二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

三要采取购买商品房的方式实现公租房货币化,不再建设新的公租房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力争今年全市消化存量房6万平方米。

四要通过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消化约180万平方米商品房库存。

五要减免部分规费,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降低商品房价格。

六要在规费、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和各类人才在城区购房一定的优惠。

七要加大城市周边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吸引居民到周边区域购房,缓解结构性库存压力。

八要优化营销策略,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制定营销宣传方案,加大“老带新”力度,通过已购房群体的体验反馈,吸引更多购房者。尤其是针对部分农民因子女教育、青年结婚、医疗养老等进城购房需求,加大在农村集市等场所的宣传力度,激活购房消费潜力。

九要完善服务平台,库存压力大的县市区都要成立棚户区改造服务中心,将开发商库存商品房源信息录入服务中心平台,切实发挥好企业和棚改居民供需交易的桥梁作用。

2、强产业。当前,我市建筑业、房地产业的整体实力不强,没有一家特级资质的企业,更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要按照“行业变产业、产业促升级”的思路,抓住用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带来的政策利好,特别是我市加快城市开发建设、解决教育大班额问题带来的市场机遇,扶持培育一批房地产、建筑业方面的企业,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房地产业发展方面,引导企业紧贴市场需求,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特别是发展跨界地产,实施一批文化地产、养老地产和旅游地产项目,持续做大做强,继续发挥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建筑产业发展方面,今年将召开全国建筑业大会,对建筑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提出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科技创新为牵动,发挥好嘉祥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一批高端建筑业项目,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步伐。

要强化房地产、建筑业数据的调度分析,每季度调度一次情况,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稳步增长。

三是加快城建项目建设。

1、抓管理。所有城建项目都要实行项目部管理机制,逐个明确建设任务、标准要求、施工计划、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正做到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速推进。要超前谋划20xx年项目,对计划实施的项目,加紧进行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项目尽快启动建设。

2、抓督导。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督导调度,全力全速加快项目建设。

3、抓融资。青岛西海岸开发吸引了中铁投100多亿元投资,徐州地铁二期项目也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难题。我们要学习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举措,积极利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建项目建设,尤其是筛选一批效益好的项目先行试水,尽快趟出路子。还要突出抓好市10个重点项目的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贷款,确保资金尽快到位。

4、争资金。对上争取多少项目、多少资金,是反映一个单位工作实绩、协调能力的重要方面。市里确定今年为对上争取年,我们要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对上多跑、多争、多协调,策划包装一批好的项目,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政策。

5、引企业。要引进外地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的设计施工、市政园林公司,提高我市项目建设水平,带动本土公司实力提升。

6、引人才。针对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匮乏的实际,在市政、园林、施工、设计等方面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专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切实用待遇、事业、感情留人。

四是打造城市宜居环境。

重点采取三项行动:

1、道路畅通行动。加快济邹路升级改造,启动车站西路、西二环等改造工程,推动路网互联互通。围绕打通断头路,延伸一批主干道路,完成火炬路北延和任兴路东延工程,启动红星路和常青路西延工程。4月底前完成综合管廊规划初稿,加快实施一批项目,为“十三五”期间完成40公里综合管廊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生态提升行动。高标准实施任城大道、金宇路、太白楼路等绿化工程,结合棚改和老旧小区整治,建设一批口袋绿地、袖珍广场,打造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城市小客厅”。

3、河水清澈行动。在去年整治老运河、越河的基础上,对城区河道落实“清淤泥、堵排口、引活水”三项任务,突出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南跃进沟疏浚及提水泵站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区河道治理,确保5月底前城区河道水活流清。同时,与规划等部门配合,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借鉴济南市的经验做法,积极做好项目梳理、包装,争取纳入国家、省试点城市。

通过在城市建设大路网、大生态、大水系,进一步提升济宁城市的“精气神”。

五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在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之后,美丽乡村建设转入新的拐点,走到了“十字路口”,下步的工作怎么干,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要克服两种思想倾向:一个是“歇一歇”的思想,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就是标杆,吃几年老本,工作原地不动,别人也赶不上。另一个是“靠边站”的思想,认为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城市建设任务越来越重,占用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农村建设无暇顾及,只要一般化推进就可以。以上两种思想,不仅贻误了事业发展,而且对历来善于担当作为、积极主动的住建系统形象也是一个损害,必须坚决克服,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思想不散、摊子不撤、势头不减,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仗接着一仗打”、“每年突出几个重点”和“干净就是美丽、绿化就是生态”的要求,再鼓干劲,再接再厉,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让我们倾力打造的亮点越来越亮,让农民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1、深入推进农村改厕,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加强协调督导,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监管,抓好粪渣收运、资源利用等工作,确保全年完成20万户改厕任务,为三年内全面完成改厕任务打下牢固基础,全力消除农村“最后一个卫生死角”。

2、提升乡村绿化水平,做好绿化整体效果、风貌特色设计,新建30个市级绿化样板村,5个市级绿化样板镇,同步推进村庄绿化向庭院延伸。

3、集中打造市县27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落实好公共服务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任务,规划山区景观、丘陵风貌、滨湖水乡和平原风光、滨河生态等五大美丽乡村示范带。

4、在美丽乡村荣获省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宣传,打响“好山好水好风情、儒韵乡愁在济宁”的美丽乡村特色品牌。

六是抓好工程质量安全。

1、工程质量方面,以实施建设工程质量年活动为抓手,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落实项目五方主体责任人质量终身负责制,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对在建工程的承发包情况、质量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坚决整改,严防豆腐渣工程、“楼歪歪”现象在住建领域发生。

2、安全生产方面,经常性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城市供热、供水、供气领域的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七是强化“民生城建”品牌建设。

1、保障房方面,完成棚户区、公租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年度任务。

2、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完成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等工程,新增一批公共自行车及停放站点。

3、扬尘治理方面,从施工扬尘及渣土运输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建筑领域影响大气环境改善的环节精准发力,确保施工工地达到“六化”要求。这里特别强调,各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问责机制异常严厉,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严把关口,抓好监管,坚决防止出现问题。

4、社会稳定方面,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全系统和谐稳定。

三、转变作风、加压奋起,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可以说,这将是我们普遍感受到压力和挑战的一年。大家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能力作风,以昂扬的斗志、过硬的素质完成好明年的工作。总的要求是当好三种人,即当好知悉大势的明白人、推进落实的责任人、坚定清醒的规矩人。

所谓当好知悉大势的明白人,就是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发展走势,开阔眼界,找出规律,在更高层面上谋划发展。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抓手,每位同志都要挤出时间,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金融、科技等方面知识,进一步打开视野,提升境界。

二要熟悉形势政策。准确把握国家发展脉搏和路线方针政策,省和济宁市有什么新动向、对住建事业有什么新要求,都要用心揣摩。要深入研究政策,学会跳出住建看住建,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出发找准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子。

三要借鉴外地经验。外地在住建事业发展中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我们要虚心学习。比如,深圳市光明区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新型城镇化区级试点单位,着眼大型城市边远地区跨越发展,积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维度推进城镇化工作,探索出“先待遇后身份”的人口市民化路径,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的绿色发展路径等。比如,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雕细琢,全力建精品,对施工工地进行密目式安全网维护,既严密牢固,又整齐美观。大家要多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了解外地经验,不一定非要去实地参观考察,关键是对我们的工作要有启发,对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准有帮助。

所谓当好推进落实的责任人,就是要敢担当、善作为,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把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眼里要有活。目前,我们重点工作的计划、方案正加紧制定完善,下步要着力在推进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要深入研究今年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效果,绝不能没思路、没措施、没目标。尤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年任务目标化、所有目标项目化、一切项目责任化、每项责任考核化的要求,所有重点工作都要明确具体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二是落实要有力。要围绕旧城改造提升、城建项目推进、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抓落实,冲到一线、沉到基层,全面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找准瓶颈制约,协调排除困难,确保工作快推进、早完成。要严肃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策,凡是市里安排的工作,我们都要无条件执行,决不能推三阻四,坚决防止出现中梗阻和棚架现象。

三是克难要有法。围绕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举措,用足用好上级政策,该对上争取的全力对上争取,该市场解决的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尽最大限度避免项目因要素制约而“搁浅”。

四是督导要有效。今年市住建局将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导调度、业绩考核力度,城建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作考核办法正进一步完善,市里还要和各县市区签订重点工作责任书。各县市区住建局、市住建系统各单位各科室也要加强对工作的督导调度,切实将压力和动力传导到各个层面,将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形成促进工作有力有效开展的强大合力。

要推进工作更好落实,还必须增强两种意识:

一个是精品意识。要用心精心干好工作,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再细化、再完善,决不能大而化之。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要精细精致,做到建一个项目、树一个坐标,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的品味。

另一个是“数”的意识。对重要指标要做到心中有数,绝不能一笔“糊涂账”,特别对重点城建项目进展情况、投资完成情况、资金土地缺口情况和房地产市场情况要了然于胸,真正成为业务熟、会分析的专家。

所谓当好坚定清醒的规矩人,就是懂规矩守纪律,全力塑造廉洁干事形象。

一要增强看齐意识。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增强看齐意识,经常、自觉、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对我们来说,就是要维护中央在住建领域政策的权威,不折不扣落实好,确保上级政策在济宁落地生根。

二要增强法治意识。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加强审批事项监管。严格遵从法定程序,围绕管好权、看好钱,着力健全完善工程招投标、房地产开发与交易管理等方面制度,扎牢制度的笼子。

三要增强纪律意识。党纪严于国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经实施,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坚决避免犯错误。今后谁违规违纪,给住建系统抹黑,局党委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春节即将来临,在此特别提醒大家,要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坚决纠正节日期间各种不正之风,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创造有利于住建事业健康发展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新一年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拼搏实干,为我市实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走在西部前列、确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代表市住建局党委,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市住建系统干部职工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3

页,当前第。

1

1

2

3

档案局长馆长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在省领导的亲切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全省信访系统新任局长培训班今天顺利开班了。我代表省信访局对参加培训班的各位信访局长表示热烈欢迎!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对信访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切实找准信访工作的发力点和落脚点,把握规律、理清思路、提高能力,不断推动信访工作新发展。下面,我就这次学习培训讲三点意见,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高度重视,提高学习培训的自觉性。

举办这次培训班十分及时和必要。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刚刚闭幕的xx届三中全会再次把改革作为聚焦点,清晰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我省信访系统也要掀起学习贯彻活动新高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具体工作。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培训,紧紧围绕信访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攻坚克难、服务群众、提速提效上下功夫,为全面深化改革减少矛盾、增添和谐,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社会历史遗留问题、转型升级问题、公平正义问题、保护环境问题等诸多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还可能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因此短期内信访工作面临的压力不会减小。同时,xx届三中全对信访工作提出了“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集中智慧、加强研讨、突破制约、指导实践。这次培训班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探索工作规律、推动信访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作为新任信访局长,我们要围绕中心、支持大局,全力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要把推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任务,全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在干好工作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化形象,全力为党和政府的形象增加正能量。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大量的难题难事,如果不善于学习、不更新知识,就会出现“本领恐慌”,就会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做到孜孜以求、勤学不倦。各位都是新任信访局长,希望大家把这次学习培训作为从新的起点上加强学习、熟悉业务、尽快进入角色的重要途径。

二、把握重点,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

俗话说的好,“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为信访局长,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为搞好这次培训,我们对课程作了精心设计。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将亲自给大家授课,副局长和几个业务处室的负责同志也将分别给大家讲解有关课程,中间还将安排分组讨论和交流发言,可以说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希望大家围绕钻研信访业务,把学习范围拓展得广一些,把重点问题思考得深一些,在“钻进去”学习和“跳出来”思考两个方面狠下功夫。“钻进去”学习,就是要按照党的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等要求,潜心学习各种知识,善于把我们日常的具体工作上升到理论高度,把信访工作的大事要事梳理清楚,把信访工作的热点难点研究深入,理清思路、把握规律、促进工作。“跳出来”思考,就是要以党和国家的大局为重,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分析研判形势、谋划推动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入思考和准确把握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征、新变化,更好地找准信访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职能定位,真正发挥好信访工作在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使信访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经常说“跳出信访看信访”,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跳出来,一些问题和事情才能看得全面、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到位。总之,希望大家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深刻领会把握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信访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切实将信访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带头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工作;希望大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总结思考,尤其要针对群众信访内容和形式的新变化,坚持用群众工作的理念、机制和方法,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培训,自觉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端正态度,提高学习培训的实效性。

作为新任信访局长,手头工作千头万绪,平时工作很辛苦,也很紧张,能够坐下来互相学习、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举办这次培训班,也为大家提供了互相了解、集中学习的机会。希望同志们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既来之,则安之”,端正态度,集中精力,静下心来,下苦功夫,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多研究些问题,努力取得真成效。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充分运用理论武器,善于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并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尤其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研究一些务实、管用之策。要在创新工作方法上见成效,注重随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在提高工作效能上见成效,要想办法,加大跟踪、协调、督办、落实工作力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要在改进工作作风上见成效,积极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树立好信访干部为民、务实、清正的良好形象。要保证学习培训的效果,遵守学习纪律是根本。没有铁的纪律很难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因此大家在学习培训期间要自觉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学习纪律。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不得用公款互相宴请;要排除各方面的干扰,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请假,更不能无故缺席;上课期间,不得迟到早退,要保持教室内安静,自觉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振动状态。

最后,预祝大家圆满完成好本次培训班所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

建设局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系统干部大会,一方面总结回顾和分享不平凡的城市建设成果,从成绩中激励我们更加奋发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研究部署和落实新的工作,以更加高昂的热情、信心和努力开创城市建设事业新局面。下面我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危中求机,难中求进,稳中求快,全市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是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省建设厅、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金融危机中抓住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克服城市建设种种困难,狠抓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保持了产业平稳发展,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建设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1.9亿元,新增城市道路28.7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8.3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7.58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8.6亿元,大多指标保持了增长,城市形象和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抓总规,全体系,规划编制步伐加快。

一是以县市域总规编制为重点,各县市控规覆盖率全面提升。县市域总规目前8个县(市)域总规均已通过规划方案审查,其中景宁、缙云完成编制并上报审批,遂昌、龙泉通过省市联合技术鉴定。各县市围绕县市域总规和城市总规,加快配套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提高了规划覆盖和控制,控规覆盖率基本达到75%以上。二是以规划体系完善为目标,中心城区配套规划加快推进。市区城市总体规划配套的大部分专项规划已相继由市政府批准,实施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城市燃气规划、污水收集系统规划、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照明规划、雕塑布局规划、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人防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原飞机场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环卫设施布局规划、商品交易市场布局规划、社区用房布局规划、花街区块路网规划已通过方案审查,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医疗卫生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中。南明湖区域空间规划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做规划成果的修改完善。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100%。三是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为抓手,城乡规划管理得到加强。全市都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加强规划空间管治。严格实施“阳光规划”,市区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于6月试运行,实现了建设局57个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松阳正式挂牌全市首个县级城乡规划分局。四是以测绘管理办法出台为契机,基础测绘工作取得新进展。出台实施了《丽水市测绘管理办法》,建立了测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基础测绘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全年投入基础测绘经费1128.8万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快。

(二)破难点,抓进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全市建设系统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政策引起的资金、土地、拆迁等项目建设制约因素,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完成城市基本建设项目投资21.9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8亿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一是城市基础功能得到提升。全市新增城市道路长度28.7公里,新开工14.5公里。其中,市本级新增9.3公里,新开工11.9公里。市区完成寿元路一期、庆春路中段、职高校前路、开发路南段和大猷街中段等5条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城北路东段、大猷街西段、好溪路和东港路等4条道路。基本完成西出入口改造工程,完成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工程主体。二是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增强。市区务岭根垃圾填埋场附属工程进展顺利;实施了大洋河、东银苑小区两处截污处理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督促指导县市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计划年度任务,全市完成cod去除量7494.4吨,其中市本级4786.1吨;基本完成10个镇级污水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工程,全市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人口为16.8万人,其中市本级0.5万人。

(三)凸亮点,重创新,城市管理逐步提升。

一是围绕创园工作,城市美化亮化成效明显。按创园。

工作方案。

突出“精品精致”进一步加快城区绿化建设全市新增绿化面积约68.3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新增绿化面积53.5万平方米。市区拆墙透绿和借地绿化工作全面开展续建了滨水公园开工建设滨江景观带之城市意象区、南明山基础设施、白云森林公园入口按照“一园一特色”的要求精心设计并增添了鲜花卷轴、鲜花木箱、木椅等多处街头绿地。市区实施城市亮化一期完成了市政府行政大楼、审批中心、检察院大楼、市公安大楼等21处亮化二期亮化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二是围绕体制创新,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市区环卫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成立了环卫执法大队,加强无缝对接、实现环卫工作上管理全覆盖。加强与莲都区的对接,在街道与社区交接处向前延伸5米进行保洁,形成市、区、办事处、社区联动的环卫管理网络。市政设施管养加快市场化进程,制订了《市政设施市场化养护绩效考核办法》及起草了新的城市道路市场化管养方案,市场化道路养护比例提升至60%。公园绿地的绿化管养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

三是围绕科学管理,城市管理举措不断提升。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城乡客运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开通3条城乡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设施,安装完成120只新候车亭、站牌;推进水阁沙溪枢纽站和紫金路北段首未站项目建设;新开通2条城市公交线路。开展市区户外广告设置调查摸底,修改完善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相关制度,出台实施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设置专项规划编制,户外广告管理得到加强。市区小区业委会的成立工作由试点逐步向自发和自觉转变,新成立了3个小区业委会。缙云、景宁数字城管建设顺利推进。松阳启动“城管进社区”工作,促进城市管理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云和出台城市序化管理实施方案,并开展序化管理试点,城市形象有效改善。

(四)抓扩面,推项目,住房保障深入推进。

一是廉租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全市继续实施了以租金补贴、租金减免为主的廉租住房制度,全市实际解决住房保障户数676户,其中市本级解决264户,超额完成任务。市区廉租住房保障首次将低收入家庭等被纳入保障范围。制订出台了《丽水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并督促指导其它县(市)开展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修订,为实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安居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建成廉租住房1.54万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房7.56万平方米。市本级在建的安居房项目中,天宁经济适用房、天宁拆迁安置房主体完工,丽华农民公寓一期通过验收、二期主体完工,城中公寓一期主体结顶,新建农民公寓、接官亭小区二期部分开始主体施工,上沙溪拆迁安置小区开工建设。拟建项目中古城公寓开始土方开挖,江滨农民拆迁安置房已立项,江滨居民拆迁安置房和城中公寓二期正在方案设计。

三是住房改革让市民得到实惠。房改办移交过来后,继续深化改革,并出台鼓励购房政策,得益人数不断增加。,共发放住房补贴1730万元、542人。出台鼓励政策,房改对象价差标准从650元/平方米提高到1000元/平方米,共发放1372万元、177人。办理上市交易和补办土地出让手续10户。

四是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市区江滨区块旧城改造推进顺利,共签订拆迁协议3940户,拆迁面积39.9万平方米,目前正进行拆迁尾留工作,房屋拆迁、场地清理工作稳步推进,拆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五)重指导,强服务,农村住房改造全面启动。

一是积极指导,有序推进村镇规划。加强对编制完成规划保留村庄的建设规划的指导,为青田、遂昌、云和、龙泉等4个县联系335个规划保留村庄的基础测绘转绘的技术帮助。配合指导编制完成全市2216个规划保留村中的1758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完成率79.3%;完成全市316个中心村中的293个村的建设规划,完成率92.7%。

二是全面发动,全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全力配合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启动推进、配套政策出台及阶段总结、经验推广等,积极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服务和指导。全市已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5.23万户,其中低保标准120%以下困难户危旧房改造1.57万户。各县市都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制订方案,实行联审联批、一站式服务,免费提供建房通用图集,并与“百千”工程等工作相结合,危旧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莲都、庆元等超额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三是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房屋所有权证发放。积极组织开展调研,制定《丽水市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工作方案》、《丽水市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实施细则》,编印材料加强宣传,充实人员、抓好培训,开展试点并已全面推开实施,全年完成农村房屋权属发证9378本,全市累计完成58978本,占符合条件发证数的48.4%。

(六)稳发展,重引导,两大产业发展有序。

1、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发展。一是市场投资相对增长。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今年全市房地产呈现“三增三减”:即投资略有增长、销售面积、销售套数大幅增长,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下降。全市商品房开发完成投资38.6亿元,销售面积113.8万平方米,销售7517套,同比分别增长2.5%、68.7%、64.4%;商品房施工面积420.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7%、5.7%、50.8%。但在房地产投资上,除市本级和青田县同比增长外,其他县(市)投资额均呈现较大幅度下滑趋势。二是市区房地产市场明显升温。今年5月份后市场明显升温,市区房地产投资23.8亿元,增长46%;商品房销售面积52.8万平方米、销售3871套,分别增长175.1%、229.2%;二手房住房共成交3578套、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69.9%、263.1%。三是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继续实施购房补贴,优化房开企业服务环境等政策措施,对保持市场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市区对万松、银泰、皇都等问题企业实施人、财、物监控的同时,成立帮扶工作组对企业进行帮扶,协调各方力量,化解各类矛盾,并公开信息,实施透明操作,有力地推进了这类公司的在建项目建设。遂昌、松阳等也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出现烂尾楼,集资户基本稳定,稳定了市场,也维护了社会稳定。

2、建筑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积极落实《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了建筑产业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97.6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5.5%。全市新取得一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13家;二级总承包建筑业企业新取得资质增项升级专业承包二级7家8项;企业增项资质二级升一级1家(项);新核准三级总承包企业及劳务企业资质15家、企业资质增项24家。加强招投标管理,加强施工图审查,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完成示范工程26万平方米;实施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及能耗检测示范工程3幢。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已验收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创建钱江杯优质工程奖工程1个,申报省级文明标化工地6个,评出九龙杯优质工程4个、市级文明标化工地22个。组织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年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未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三级及以上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抓制度,重法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重视完善规范性文件。积极完善规范性文件,今年出台实施了《丽水市测绘管理办法》、《丽水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和《丽水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丽水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丽水市城市绿地管理办法》等,完成《丽水市房屋登记办法》并报市政府审议。二是切实规范行政执法。在全面梳理我局行使的带有自由裁量权相关法规和条款的基础上,制定出《丽水市建设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定》等相关制度,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同时围绕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制定出丽水市建设局《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定》、《行政处罚错案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行政应诉应复工作规则》四个相关制度和《行政处罚程序流程图》,切实加强系统内部行政执法力量整合,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认真做好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工等工作,全年办结行政处罚案件7件、行政复议答复案件4件,无一错案。三是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多形式组织全局上下干部职工进行集中法制学习,以学促用,提高了全局的依法行政水平。同时依托丽水建设网站、宣传栏等,及时更新现行的建设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宣传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契机,灵活运用图片展览、宣传牌、宣传单等载体,广泛宣传建设法律法规及相关操作规程,营造了宣教并举、普治结合的良好氛围。

(八)重教育,严防范,行风建设不断强化。

一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切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发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并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多形式抓学习,多角度抓教育,围绕廉政违法案例,举一反三,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人财物管理的通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物品采购、财务管理、效能建设等相关管理制度。针对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二是以“服务企业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行业行风建设。着力抓好“服务企业年”、“两提高、两降低”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活动,实施清费减负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市区全年为企业减负412万。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效能建设。全年通过数字城管和服务窗口共受理群众服务件38353件,全部按期办结;窗口提速率50.1%。三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更加重视信访投诉处理。认真落实房地产企业稳定工作,积极处理城镇房屋拆迁信访问题,全面落实国庆等重大节日建设行业社会稳定工作。充分发挥“12319”城建服务热线服务群众纽带作用,积极推行效能投诉网上办理系统,积极参与“百姓热线”、“开门听诉、公开办理”效能活动,提升群众对城市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全年来信来访800多件次,接到网络效能投诉件154件,处理率和回复率达到100%。

今年来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工作是满意的,建设局班子是团结务实的,团队战斗力是强的。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还不少,主要有:一是城市建设项目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报批、拆迁处理、资金筹措、审批环节繁琐等较多因素制约,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城市功能还不完善。二是体制机制性问题影响城市建设和管理。招投标、园林、广告、亮化等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水平还较为粗放。三是房地产市场、拆迁安置、城乡规划等方面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四是廉政问题不容乐观,影响整体形象。

二、把握机遇,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建设工作新发展。

面对今年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今天还是要强调形势和机遇问题,从分析形势中科学把握城市发展形势,从机遇中抓住城市加快发展的机遇。随着世界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经济回升向好。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陈荣高书记指出要把握5个层面的机遇:一是“后危机”时期的机遇、二是宏观政策的机遇、三是统筹协调发展的机遇、四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五是发展阶段的机遇。今年国家在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中投资仍然是主要驱动力,强调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来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市委市政府将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推进中心城镇建设。5月以来,我市市场整体、企业出现回暖迹象,这些对于城市建设而言都是利好的,城市建设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制约我们丽水城市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不可过于乐观。综合起来说,城市的发展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要紧紧抓住机遇,并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变机遇为推进城市发展的前进动力。

今年是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和“”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建设工作,对于为城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和为丽水撤地设市1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市并举”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城镇化,突出山水生态特色,以建设宜居丽水为目标,以“六城联创”为抓手,规划求深重引导,建设求快强功能,管理求新添形象,产业求稳促发展,民生求实增和谐,作风求硬上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素质和形象,加快建设事业发展,为丽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全市城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计划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亿元,新增城市道路22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5亿元。市本级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亿元,新增城市道路5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亿元。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山水特色,建设宜居城市),突出两个重点(环南明湖规划建设、创建园林城市),推进六项工作(规划、项目、管理、产业、民生、队伍建设等)。

(一)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山水特色,建设宜居城市。

当前我们丽水城市框架在拉开,已有中小城市一定的规模基础,城市基本功能正逐步配套,市民对城市从满足基本生活生产的需求向宜居休闲的要求转变,市民对城市要求不断提升。这个时候,我们要从更宽广、更高层次来审视我们的城市建设,如何规划好、建设好城市,如何建设有个性特色、竞争能力、宜人居住、宜人创业的城市,是我们这个阶段着重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要围绕“突出山水特色,建设宜居城市”来推进城市建设。这基于这样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一是丽水独特的山水优势。丽水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丽水的城市从市区到各县市,城在山中,水在城边,山水特点鲜明,在长三角地区城市中,丽水的城市有独特的山水地理条件的优势和魅力。二是宜居是城市发展必然要求。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也必将朝着宜居城市的目标发展,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在推进山水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特色。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标记,也是城市的另一张名片。世界上许多城市往往因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而名扬天下。一个城市的特色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城市建设风貌密切相关。我们丽水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就是山水生态优势明显。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要大力做好山、水文章。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建精品、出亮点,积极打造独具特色魅力的“山水城市”。在塑造城市特色上,要突出五个特色:

一是文化特色。城市特色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城市与城市之间正从经济竞争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城市文化起到了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建设山水城市,也不仅仅只是表达好“山水”概念,更需要传统文化和山水文化的共同支撑。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特色与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和展示人文文化,保护和开发好历史文物古迹,宣传和展示传统工艺文化。通过凝聚、提升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两年龙泉的青瓷文化、云和玩具文化、庆元的廊桥文化、遂昌的汤公文化、青田的华侨文化建设上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感觉到有了一些文化元素和个性特色,希望在城市入口、公园、广场、主街道建设改造时体现出来。市区要把处州府城研究透,充分体现特色。

二是山水特色。做足山水文章,就要充分利用我们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创造出既体现现代气息,又反映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景观。通过在城市布局与形态上突现山水特色,并将自然山系、水系、林木纳入城市构成,将自然山水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依托,体现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山水特色。要把城市周围的山水用各种方式串联起来,例如将“农家乐”逐步向旅游休闲点转变,通过地方特色和山水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旅游休闲功能。

三是建筑特色。城市建筑物是城市的物质载体,城市建筑风格是集中体现城市特色的主要内容,被人们誉为“凝固的音乐”。我们的城市建筑有机地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充分考虑使山、水、林透视轮廓能较好地显露,实现城市和山水水乳交融。要特别强化城市建筑风格的营造,按照精品化、特色化的理念,使城市组团、重要地段、重要公共建筑在建筑风格、整体色调、设计用材形成特有风格,并将建筑的整体美感和单体特色有机统一,形成景观效果。

四是园林特色。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和山水城市的重要特色,是城市中有生命的景观,是提升城市形象最重要因素。要按照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从城市点、线、面、体、带相结合,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来规划。在城区范围内大力实施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工程,逐步形成以风景林地为基础,主次干道绿化为骨架,各种绿地小品相互交融、搭配有致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着力打造“出门见绿、抬头见树”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并要努力提升绿化品位,营造绿色生态靓丽的城市环境。每年要在小区、街道上有示范、有突破。要研究特色树种,形成一定规模。

五是精致特色。整体上而言,我们城市还是低水平建设、粗放型发展,存在着“整体不衔接、配套未跟上、局部不细致”等突出问题。精品精致建设要求我们摈弃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提升建设理念,创新建设模式,提高建设水平,做到量的扩张、质的提高、品位提升三者并重,进一步塑造城市美好形象。应该始终坚持“一草一木都是精品,一砖一瓦都是艺术”的执著追求,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做到精心打造、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力争把每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名品、艺术品,积小胜为大胜,建设精品城市。具体来讲,要让人走进城市感觉到城市很精致,从精致中体现特色。

2、关于宜居。

宜居作为我们城市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场所,而是涵盖非常广的城市系统工程和综合素质体现。关于宜居城市,国家权威部门制定了六项评价标准,分别为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宜居城市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安居才能乐业,宜居才能创业,宜居才能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以下方面应该要逐步达到要求:

一是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宜居城市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便于居民出行、购物、就医、就学。为此,应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市民居住、办公、商业、交通、绿化等城市空间。要坚持规模适度超前,使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雨污系统、绿地系统、环卫设施、停车场建设配套完善,城市道路通畅、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停车便捷。同时,应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注重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二是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城市应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和整洁的街区,有适宜的开敞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加快沿水、沿山景观带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市民亲水、亲山空间。加快市区集中供水、供气步伐,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改善水质环境。加快公园广场和街头绿地建设,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通过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城市的绿地、空气、水资源,努力使城市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

三是设计合理,绿色人居。宜居城市要先“居”后“宜”,不仅要有必备的居住条件,还要有居住环境的适宜性,也就是说要设计合理,结构科学,以人为本,做到“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建设宜居城市,要合理推出住房建设,使住宅供应适应市民需求。要按照低碳经济要求,建设节能省地型的绿色、生态住宅,完善住宅的设施配套同时,要注重推出不同层次住房,特别是要研究在水边、山边推出上档次、上品位的住宅,不断推出高端住宅,提升住宅的质量和档次,满足市民需求,拉动消费。

四是社会稳定,服务到位。宜居城市更强调城市社会的和谐性、城市安全的稳定性和城市文明的先进性。要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加强城市的和谐社会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解决好自己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保障。同时,在保证“宜居”的同时,还要“宜学”、“宜游”、“宜业”、“宜商”。要通过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为市民实现人生价值和发展追求提供完善的人文社会环境条件。

(二)突出两个重点:环南明湖规划建设、创建园林城市。

丽水的城市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张及功能完善是当前主要工作重点。具体而言,我认为我们要关注重点区域、重点地块、城市出入口、沿江沿街区域、商业中心、老城区改造等。市区城市建设要突出两个重点:

1、环南明湖规划建设。

南明湖区域对于丽水城市而言,可以说是丽水城市“名片”、城市“会客厅”,非常重要。具体来说,一是环南明湖区域是丽水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区。南明湖处在丽水城市南北两个城区中心,承载城市功能设施的公共物质空间,是两个城区能否有机融合的承接区。二是环南明湖区域是丽水城市景观区。南明湖区域集聚山水之特色,未来更是彰显城市园林、建筑和夜景之亮丽,可以说是象征城市形象的核心景观空间。三是环南明湖区域是丽水城市休闲区。现在的江滨已成为丽水市区和游客的生活、休闲重要区域。对于我市建设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市委市政府已把环南明湖摆在突出位置,如何把环南明湖区域规划好、建设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所在。

规划求细、求深。目前,南明湖区域空间规划已基本完成,待政府审批实施。这个规划是我局有史以来,投入人力、物力及时间都是最多的。从开始组织编制,采取全国范围征集概念规划方案,多次征求国内知名专家及相关部门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作专题研究,慎之又慎,集思广益,确保了规划质量。规划将南明湖区域打造成一个集自然山川风光与旅游、休闲、娱乐、商务、居住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富有历史文化价值、有特色、有档次、有效益的丽水品牌旅游区和生态宜人滨水空间。然而要建设好,仅有这一规划是远远不够的,要进一步做好规划细化、深化文章。一是优化环南明湖区域空间布局。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区域内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深化,加强空间整合和区域功能定位,形成有机联结、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空间布局。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研究。通过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对琵琶圩、中岸圩、古城岛、商业中心、处州府城等重要节点定位、功能布局等予以明确,特别是研究规划好“一湖、三山、三岛、六区、十景”。二是开展相关配套规划研究。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深化相关规划,如环湖慢行系统方案设计、城市建筑天际线研究、处州府城的规划设计、大南明山区域规划研究、城市大绕城交通系统研究、古城岛交通方案研究、环湖现状村落改造研究、环湖山体景观林改造研究、规划区范围内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研究。如要研究好、规划好沿湖慢行系统,使之成为南明湖区域空间规划的一大亮点,形成区域性并经有效组织的大型滨水慢行系统,为丽水城市旅游、滨水、滨湖、沿山旅游提供良好的绿色交通方式,为举行自行车、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提供场地。如南明湖的夜景规划、水上运动等一些规划,都要研究好。三是深化项目研究。在做好规划区范围内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上,特别是重视对一个项目的规划内容的研究,要把好出让条件、规划设计条件关,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在项目的定点、用地范围、规划布局、容积率、绿地率等基本参数基础上,提出建筑风格、色彩、立面等要求,实现功能的配套、和谐的统一和环境的优化。

建设求特、求精。通过加强对区域内近期建设项目的研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建设时序,科学有序推进区域建设。针对这样一个核心景观、休闲区,建设上要有特色。要按照领导提出现代、欧式和明清古典有机结合的风格要求,抓好各个区块的项目建设。建设上要善于体现丽水山水生态和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丽水特点和亮点。建设上,要确立精品意识,做到精细建设。规划要精品、建设要精品、管理要精品,要始终把精品意识的要求融入每一个项目规划、工程施工、管理运转上。特别是要围绕“一湖、三山、三岛、六区、十景”,注重特色和品位,加快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万象山、南明山、江滨出让地块、瓯陆风情园建设,加快古城岛、老飞机场、“三南”等重点区块前期。

2、创建园林城市。

创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完善功能和上品位提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创建园林城市是实现“六城联创”基础。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三大基本指标,旅游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都有这些基本指标要求,可以说园林城市的建设搞得好不好,关系其他五个“城”的创建成败,园林城市的创建是“六城联创”的基础和前提。创建园林城市是打造宜居环境的需要。加快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容量,才能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创建园林城市是丽水城市上品位有基本要求。纵观各地市,成功创园都是对外宣传的名片,吸引投资兴业亮点。目前,浙江省地级市里,仅有丽水、舟山、温州三个市尚未评上园林城市,丽水创园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年我市要完成浙江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已向省里正式递交了要求申报省级园林城市的请示,省验收专家组将于4、5月来丽初验,11月正式考核验收,完成省级创园后才能进入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可以说今年创园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因此,我市将继续强力推进创园工作,重点要做好:

一是加快推进绿地项目建设。按照绿地系统规划,继续保持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0万的规模,加大绿地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绿地总量,扩展经地空间,注重特色和品位。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完成滨水公园一期工程,启动博物馆工程建设,加快南明山景区建设,推进万象山公园建设,实施公园游步道项目、沿江栈道和公园景观林相改造,开展南线透绿工程前期,完成新建道路绿化工程。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和老住宅区绿化改造。继续推进街头园林小品建设,实施沿街单位庭院景观改造工程,继续做好借地绿化、拆墙透绿和零星绿地建设,并在建设中努力增强公园绿地文化氛围,增强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和欣赏性。

二是完善相关规划。编制《丽水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划》,继续做好万象山公园详细规划和三岩寺景区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深化绿地系统规划,做好城市景区公园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提高绿化建设品位和质量。

三是提高管养水平。健全园林绿化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做好绿线管理办法、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的完善及报批工作。加强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信息收集工作,调整管养队伍结构,培育园林管养企业,强化科学管理,在养护出形象提升绿化档次,努力实现管理规范、科学、美化。

四是积极做好省级园林城市申报和迎验。重点做好创园台帐、资料收集整理编辑工作,优化街道公园鲜花布置,推进认建认养,营造创园工作良好氛围,做好迎检验收工作。

(三)推进六项工作。

1、以城乡规划为引导,提升调控服务能力。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规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必须坚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强化区域统筹协作观念,注重做好与长三角城市群和海西经济区的衔接,更高起点、更广层面谋划丽水未来,着力优化布局和定位,科学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要加快规划编制,注重使中心城区、县域次中心、中心镇、中心村层次有序,相互衔接,脉络清晰,特色鲜明的统一整体,增强规划调控和监管能力。今年规划工作上要继续强化“研究”、“覆盖”、“管理”三篇文章。

研究文章,主要是要加强规划研究,提高规划水平。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必须强化规划观念,从被动了解规划向主动研究转变,深入研究各个层面的规划,把握规划内容,能提出规划具体要求,做规划“研究者”、“指导者”、“主导者”,特别是具体从事规划管理的人员,更要努力成为规划的“行家里手”。特别是当前,我市两龙高速、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330国道改造等一批大交通和大水利、大城网、大林业重大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将直接影响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需要做好各个层面的规划研究。要继续指导做好县市域总体规划研究工作。自开始各个县(市)开始组织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接下来要抓紧做好该规划的报批以及实施工作。在实施中,还是有大量的东西需要研究、细化和深化。如做好与“两规”和相关规划的衔接,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等等。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研究。按照高起点、高品位、特色化的原则,加快对城市各片的核心地区、重点风貌地区、历史保护地区、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公共建筑、住宅区以及生态走廊等,开展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除江滨区块外,还要加大对老机场、白云山脚、万象山、南明山等区块的规划研究。对城市重要道路沿线地段、重要节点、重要建筑,强化街景设计和灯光、色彩、户外广告的指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环境。研究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规划编制。尽快启动“”规划有关工作,从全局上长远发展上及重大问题上研究、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建设事业发展思路。

覆盖文章,主要是继续做好“补课”、“赶趟”,加快规划编制。这仍然是今年最主要的问题和最重要的工作。要围绕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新需求,围绕城市功能完善、项目建设及群众关注等要求,加强对基础设施布局的研究,编制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市区要加快市区配套规划编制。完成东区块(原飞机场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开展花街-联城片区、岩泉-青林片区发展备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强城市公共产品设施合理布局的规划研究,促进优质公共产品有效提供,今年要争取完成环卫设置布局规划、商品交易市场布局规划、社区用房布局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医疗卫生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并有序实施。

管理文章,主要是要严格规划管理,推进“阳光规划”。要重视基础测绘工作,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基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重视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的研究和创新,强化规划刚性,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把好审批、施工督促、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完善规划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阳光规划”,查处规划违法违规行为。今年省厅下派了规划特派稽查员驻局里上班,进一步加强了规划监督工作。市区将在撤地设市十周年之际投入使用丽水市规划展示馆,并以此为契机,推进规划上台阶,促进规划事业发展。

2、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功能完善配套。

项目建设是建设部门最难、最重的工作硬任务,是最主要的工作载体。项目建设最能体现工作能力和成效,最能出工作亮点,也最能让市民感受城市变化和获得口碑评价的。在项目建设上,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机遇争项目。前面提到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推进中心城镇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及时谋划,提出计划,争取项目,多上项目,做深做细项目技术前期,随时可以启动项目,加快城乡建设。

二是完善功能上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是现阶段丽水城市项目建设的首要问题。要突出中心城镇建设这个重点,继续围绕城市框架拓展拉开、人居环境改观改善、城市形象打造提升等,制定项目建设计划,科学有序实施项目,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尽可能改变改善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力争做到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实力、集聚力、竞争力。特别是要在城市居住、交通、停车、污水、绿化、旅游、商贸等功能建设上下功夫,优先布局和建设。项目建设上将以“一江双城”为总体框架,重点推进“北城西进、南城东扩。要进一步围绕拉开城市框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加快绕城公路西线工程、城北路西段建设;围绕完善江滨路网,加快建设大猷街、好溪路、东港路;抓紧城市出入口建设,继续围绕打通断头路、小区配套,推进天宁路东西段、山水佳苑南侧支路等道路建设。全力推进“六城联创”,进一步加大创园项目建设。围绕“五个在丽水”,推进安居房项目建设。进一步抓好瓯陆风情园、古城岛、处州府城、处州水城、南明山等招商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博物馆工程建设,启动中岸圩污水厂搬迁,进一步加快供排水等环境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亮点,在提升城市形象上下功夫。

三是善于协调抓项目。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审批繁琐、资金困难等都是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影响着项目建设实施和进度。项目建设中抓好协调非常重要。在建设系统内部,善于协调各个层面项目审批管理,坚持审批环节化多为少、化繁为减,能并则并,能提前介入就提前介入,能同步开展就同步开展,形成协调一致、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运转机制。在外部环境上,坚持主动一点,沟通对接,密切联系,掌握信息,建立完善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化解各类难题。

3、以园林城市创建为契机,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

市容市貌是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城市形象的好坏很大层面上是来源于城市管理水平的优劣。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形象,直接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俗话说,一个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是抓好城市工作的关键,良好的城市管理可以使城市变亮、变美、变精神。对于我们丽水这样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小城市,如何改变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且城市管理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跨越的。如何管理好城市,还有许多东西需要研究、提升和突破。

一是要以创建促完善,从硬件设施上促进管理。创建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最大的抓手,这是这一个阶段城市管理工作重点所在。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制约城市管理水平,要抓住创建的机遇,不断配套和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环卫、市政、公交、供排水等设施,为城市管理打好良好硬件条件。今年市区将继续围绕“六城联创”,特别是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形象。在加快绿地建设的同时,投入使用水阁污水厂一期工程,启动市区污水处理厂迁移工作,继续推进务岭根垃圾填埋场建设,实施排山垃圾填埋场封场,改造新建成垃圾中转站、公厕,全面提高环卫设施的档次。实施花园路等城市主干道及主要节点的建筑亮化工程,建设两个公交枢纽站工程,新增2条以上公交线路,进一步改善出行环境。

二是要以改革促转变,从体制机制上改善环境。体制机制是城市管理最重要、基础性的问题,也是城市管理实现突破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城市是动态的、变化的,城市管理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特别是当前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多头管理、交错管理、责任不到位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体制上,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管理责任明确、无缝对接、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市区将着手研究园林绿化管理机制,理顺环卫作业体制,加强环卫执法大队建设,建立无缝隙对接体制,管理与执法到位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转变亮化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户外广告经营管理统一规划设置,统一建设,统一监督管理。机制上,要落实好“三个机制”:责任机制、处置机制、考核机制。要强化责任制,加强联系对接,落实管理责任主体,实现管理责任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并强化街道办、社区城市管理工作主体工作职责和内容,有效解决“两张皮”问题。要完善处置机制建设,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协调处理机制,使城市管理事项、问题在第一时间都能得到处理。要重视考核机制建设,一定程度上来说严管重罚出形象,要走出办公室,走上街道,走进里弄,强化监管与考核。

三是要以制度促规范,从精细管理上提升水平。要加快城市绿化、环卫、广告等设施规划编制,强化城市控制,奠定管理基础。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实现管理有依据、管理有规范,适应城市管理的要求。城市管理难在细处,形象也在细处,能在细精雕细琢地去管理,管理就能上台阶。精细管理上,要抓好“三个管理”:精品式管理、文本式管理、科技式管理。要把精品意识落实在城市管理中,落实在每项管理上。如一条街道上,路灯、街道树、垃圾箱、公交站亭、护栏之间如何协调一致,设计时、建设时各按各的要求,从单项上看都没有不对,但建成后,不少的问题就出来,不是间距不合理,就是不协调、不美观。如绿化修剪,可以出很多造型,可以使绿化更有感染力和欣赏性。要加强管理标准制定,明确管理内容、程序环节、操作步骤、行为规范,按照。

合同。

文体一样实施规范化管理,形成管理流水线,形成产品质量体系,保证管理质量。如市容管理,可以明确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特定时段和重大活动,实施示范化管理,形成管理样本。要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城管,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4、以行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是今年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对金融危机,谋划长远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行业发展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必须与时俱进地把行业转型升级摆上重要日程,积极探索研究有利于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平台、新机制,努力推进产业发展和突破。

进一步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要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一是企业竞争力有突破。落实好政府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建筑行业重点企业,鼓励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促进企业的资质升级,重点扶持一、二级总承包企业,引导三级企业发展,扶持和研究劳务企业在建筑业市场中的地位。引导企业向多元化发展,做好企业专业资质增项,引导企业转型,实现由房建总承包资质向水利、交通等专业资质扩展,改变企业资质单一性。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实施“走出去”,提高市外市场拓展能力。今年全市建筑业产值确保实现90亿,力争突破百亿大关,市本级建筑业产值确保实现30亿。二是市场建设有突破。立足于建筑业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是招投标的管理和建筑工地的现场管理。从市场和现场的联动,诚信平台和严格监管的联动中,破解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招投标成果落实到现场,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规范和到位工程现场管理。三是质量安全管理有突破。加强勘察设计管理,落实施工图审查和造价管理,努力做好监管和服务,从源头上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重视太阳能和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太阳能或led灯照明道路2条。按照住建部提出要求,实施住宅分户验收,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抓好标化工地的创建,完成5个省“钱江杯”、25个市“九龙杯”标化工地(优质工程)的创建。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和管理,落实到位企业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职责,加强安全监管,努力实现“三项指标”零增长。

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要做好“引导”、“监管”、“帮扶”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研判,积极引导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密切关注市场和企业变化,及时掌握房地产市场信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相关信息的研究,把握丽水房地产市场变化,联系我市房地产市场实际,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调研和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调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市场稳定、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可能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做好超前的决策服务,并认真加以实施,继续引导市场恢复信心,努力促进市场稳定发展。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机制。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好国家调控政策。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相关市场调控政策,又要结合丽水实际,科学合理把握政策、落实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行为监管。要建立完善监管体系,严格商品房预售和合同备案管理,建立健全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监控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商品房开发、市场交易等相关行为的监管,及是查处违法行为,促进市场规范运转,保护各方利益。要以绿城等外地有实力大企业开发项目为契机,提高商品住宅建设档次,为群众提供优质商品服务。要进一步规范拆迁行为,加强对拆迁政策研究,加强对房产中介的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三是继续抓好帮扶,保持社会稳定。要继续深入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业务指导,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形势积极应对,调整经营思路,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强对企业帮扶,继续实施对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和资金监管,继续抓好万松、银泰等问题处置,积极调动力量,及时处置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化解各类矛盾。要继续抓好万松、银泰等尾留工程的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帮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努力保持市场和社会的稳定。

5、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温家宝说: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今年各级党委政府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部门是事关民生的大部门,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扎实推进五个方面民生工程,让更多建设成果惠及群众,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一是住房保障工程。年前,省政府召开了城市住房工作会议,要求将城市住房保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内容。要积极探索和实施经济租赁房、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解决不同层次人员住房问题。要把城市住房保障和支持其他住房困难家庭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完善住房建设规划,建立以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安居房项目9个,约30多万平方米,完成天宁经济适用房分配交付,建立人才公寓制度。做好廉租住房保障扩面工作,全市计划新增保障户517户,市区实现低保标准2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继续深化和推行房改政策,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市民居住水平。

二是旧城区改造工程。逐步推进结合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加大对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较大、集中成片的旧住宅区、危旧房和非成套住宅改造力度,加快改善城市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改造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道路、绿化等公用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工程。要积极指导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编制完成新一轮“示范村、整治村”规划及其他村庄建设详细规划,实现规划保留村庄规划编制全部覆盖。继续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进一步解决农村住房困难家庭安居问题,加快推进集体土地房屋发证工作。

四是城区环境整治工程。要尽快改变城市脏、乱、差现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建公厕19座、垃圾中转站3座。加快实施城市主街道立面改造,实施污水收集,加强广告管理,积极实施城区的美化、亮化、洁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

五是停车场规划建设工程。停车场建设滞后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是城市在成长中的“烦恼”。特别是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且暂时缺乏比较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案。停车难问题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要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做到疏堵结合。要在规划中考虑多建停车场所,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停车场。要优先发展公交,提高公交出行率。推行分区域、分时段限时、定时停车管理,提高停车成本,规范秩序,规范停车。

六是公交优先发展工程。要形成公交优先发展机制,加大公交事业的投入。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开通2条以上公交线路,及时更新、更换公交车辆,强化公交硬件装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要在道路中划出公交停车位,严管惩罚,营造通畅的公交运营环境。加强公交服务,提倡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提形象,维护好、美化好这一城市流动的窗口,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

七是城市供水延伸工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集中供水覆盖面,市区加快实施北城区块村庄、碧湖区块农民饮用水工程。

八是污水收集处理工程。今年市区将投入使用水阁污水厂一期工程,启动市区污水处理厂迁移工作。要推进各县(市、区)镇级污水厂建设。

6、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建设系统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首要抓好的问题,这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也是能否推进工作关键因素。要围绕科学发展能力提高为目标,抓学习,抓服务、抓作风、抓廉政,加强建设系统队伍建设。

一是抓学习,提高学习研究能力。学习是个永恒的课题,是基础性的工作。学习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对领导尤其重要,因而要把它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必须把学习真正放在心上,装在脑里,用在实处。要善于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要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学习,宁可少出席几次宴会,少参加点应酬。善于学习,第一位的是要熟悉基本政治理论,从而加强分析、判断、把握问题能力,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第二位是学习业务理论,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第三位是要把学习理论与学习掌握经济、科技、文化、历史、艺术知识等结合起来。要学有所用,提高研究能力。城市建设需要研究东西多,要坚持学以致用,提前研究能力,研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

二是抓服务,提高服务到位能力。要坚持“服务无止境”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到位的能力,建设服务型的政府部门。要围绕项目抓好服务。要梳理整合审批环节,尽可能环节少一点,程序简单一些,时间快一点,增加即办件,尽可能一次性的为项目业主提供服务。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拓展服务渠道,重视阳光服务,开展预约、上门、加班、跟踪服务,切实为基层、为项目、为群众做好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等各项服务。注重信息化服务,加快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更加方便快捷服务。要围绕困难群体抓好服务。要更加关注困难群体,更加积极更加广泛为困难群体开展住房、公交、供水和办证、信访等各类服务,让城市建设成果优先惠及困难群体。

三是抓作风,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作风是个严肃的问题。作风不仅关系个人形象,关系在群众中威信,更深刻影响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风无小事。要去“机关化”,深入基层,走进城市管理每一角落,掌握城市动态信息,重调研,重实践,作表率,转变工作观念和作风,提高务实创新有工作能力。面对众多、繁重的工作任务,要讲实干,抓落实,干事成事干好事,以工作实绩论英雄、选干部、评先进,形成务实的工作作风。面对困难能迎难而上,敢想敢干,眼界宽广,思路宽阔,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变通,精通情况,善作善成,形成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要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效能监察、服务企业等各项活动,不断优化内外环境,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全系统形成规范运转、高效服务、奋发有为、干净干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是抓廉政,提高反腐拒变的能力。廉政是个需要时时刻刻强调的问题。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把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列入重点,可以说,建设领域将更加被关注、查处力度将更大。因此,今年我们要下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一是要把好思想总开关。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俗话说:“人生是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领导干部一旦在思想意识上放松一寸,说会在实际行动中滑出一丈,最终堕落腐败的深渊。要坚定理想信念,挡住诱惑、把住小节,耐住清贫,守住“第一次”,做到慎权、慎独、慎欲,不存私心,不存侥幸,不当赌徒,做到廉洁自律,身先垂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二是算好得失一本账。要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多运用辩证法,你想要的越多,失去的可能越多。我今天还是要重新强调一下要算好“七笔账”: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古人说:“广厦万间,夜眠八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知足常乐,才能克服贪欲;宁静致远,方能脱离纷扰。三是要完善制度主抓手。围绕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健全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逐步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使责任更明确、更到位、更有警示力。要提高廉政教育密度和广度,强化廉政意识。要从决策到执行形成全程闭合管理权力监督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工程,完善程序,严格制度,扩大透明,及时监管,努力确保建设系统“工程顺利推进,干部健康成长”。四是要谨慎交好朋友。领导干部处在权力中心,引得鞍前马后都有人拉关系、攀亲戚。很多人碍朋友情面,不严格要求,放松自己,关系错位,打开缺口,出现滑坡,走向腐败。同时还要慎交友,选准朋友,交友要有尺度和底线,多交益友、诤友,不交利友、酒肉朋友。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渎职犯罪,时刻敲响警钟,做到不渎职、不越位、不迈进雷池半步。

五是抓改革,优化强化建设队伍。今年市一级要进行机构改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优化、强化建设队伍,调整职能,壮大队伍。撤地设市十周年了,我们很多机构编制基本没变,有些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要成立机构,如成立规划展示馆、亮灯办、安居房建设公司等机构。要增加编制,要积极向上争取编制,同时也要在系统编制内进行编制调整调剂,加强测量队、造价处、档案馆、图审中心等单位队伍力量。要提高素质。如环卫处等要通过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引进人才,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规划设计院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职能逐步转向以规划研究为主。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工青妇团的作用,多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人士的意见建议,提高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