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音教学内容(模板21篇)

小编: 影墨

范文范本是一种指导和启示,通过学习范本,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创作思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开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我们觉得,教材安排的实践内容可以进行必要的拓展或生成,来丰富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比如,第八册的 “小管家”的活动。这个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我们觉得,除了让全体学生都要用一周多的时间,真实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开支情况外,还可以把统计结果先给爸爸和妈妈作交流,然后再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扩展一些。如,“这些开支合理吗?哪些项目可以节省、取消或增加?如果让我当家,可以怎么开支?通过一周的调查,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等。通过交流,充分体会到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收集数据过程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挥。再如,第十册的“数字与编码”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交流汇报后,可以提示学生拓展和生成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老师让学生自发分组进行继续调查和了解,结果,有的组对电话号码进行了研究,有的组对汽车牌号进行总结,有的组对身份证号码的特点进行探究,有的组研究了手机号的编码规律等等。通过以上活动和交流,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到许多身边的数学,在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生活中的数学内容。

这道题中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有人口的知识、农业的知识、环保的知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表评论,在学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百分数的思考和理解有多深。题目的开放性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适当增加一些不同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内容。

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练习,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掌握知识。

1.用小学生日记形式。

例如,欢欢同学的日记写道:“星期天,我们全家带了300元钱去购物。在书店,爸爸为我买了一本《恐龙世界》花了12元,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它的价钱是《恐龙世界》的12倍;在商场,妈妈为我们全家买了16包方便面,每包2元5角。”回到家中,我算出了今天的花销情况,妈妈夸奖我:“你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不错呀!”我自豪地笑了。同学们,从欢欢同学的数学日记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请记录下来,并试着解答出来。

2.用对话的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科学的开展体育教学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影响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教学内容是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的定位、体育教学的开展、体育教学的评价等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也逐渐丰富和科学,研究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发现,传统的教学项目一直保留至今并仍是体育教学的重点,比如篮球、足球、田径、武术等等,而新兴的体育项目较少,比如健美操、街舞、跑酷、轮滑、体育舞蹈等等,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教学内容也很少,比如龙舟、舞龙舞狮等。纵观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以传统为主、以教师选择为主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创新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随着教育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不够,不能够满足当代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渴求和学习心理。

(一)高度重视体育教学。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度明显不够,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将小学体育教学提到关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来,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后勤保障等方面做足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也才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基础。

(二)正确把握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状况。

教育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业,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出台众多的政策对教育事业进行指导,为教育工作的指明了方向,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国家的重视程度更高,悉数我国关于小学教育的文件不难发现,小学教育是在国家的高度关注下发展的,同时也可发现,我国小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经过了多次的演变,每次教育改革都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改革势必还将继续。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正确的把握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密切的结合当前的教育环境,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在客观的认识、分析、理解教育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要以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这样才能够做到教学内容选择的正确性。

(三)紧密联系实际。

紧密联系实际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在生理、新理等发面的发育尚未完全,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体、心理等状况,将学生的实际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第一要素。其次,小学体育教学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小学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种硬件和软件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小学体育教学要结合区域实际,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的选额教学内容,比如地理位置处于山区的学校可以选择与爬山有关的内容,地理位置靠近水源的学校可以选择与游泳有关的教学内容。

(四)始终坚持去竞技化原则。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学生承受生理和心理负荷的能力较低,不能够进行大运动量的练习,而练习的强度也不能够太大,因此去竞技化原则是小学体育教学选择教学内容必须遵守的原则。所谓的.去竞技化就是指对竞技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和创编,降低练习的难度,减少学生承受的负荷,使学生可以参加并在其中获得益处。比如篮球教学中,降低练习的难度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投篮、运球等,而行进间上篮和战术等较为复杂的内容不作为教学内容。

(五)保持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基本的体育技术和基本的体育技能。因此,纵然教学的内容经过千变万化,但是教育的功能不能丢弃。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始终坚持教育的原则,保持教学的功能,不能够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和为了学校教学的方便选择教育效果差的内容。

四、小结。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不当之处,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内容的选择,并在客观评定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合理、科学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从而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摘要:实现大学中语文课程衔接是大学语文谋求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必然,教学内容是实现大学语文衔接的核心。衔接要在学段和学科这一坐标的两个轴中加以考量。在衔接视域下审视当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有知识框架不合理、语用训练严重缺失、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等问题。只有建立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知识框架,语用训练与人文教育并置,合理转化教材内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与“学”并重,才能实现大中语文的有效衔接。

大学语文是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课。语文是从小学就开始开设的基础课程,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框架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无论从课程论还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学语文都不能以孤立的状态出现在高等教育学段。大中语文衔接是大学语文谋求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必然,也是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由途径。

教学内容是大中语文课程衔接的直观显现。所谓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与信息。”[1](p.3)教学内容不仅包含教什么,也包含形成这些素材和信息的路径、方法。教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培养目标最重要的载体,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效果都要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才能得以完成。在语文衔接体系中,教学内容是支撑课程框架的实体部分,是勾连教师、学生最重要的介质,也是实践层面上大中语文衔接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教学内容衔接、如何衔接、会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育亟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衔接。

所谓衔接“指课程的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也可以说,衔接性是一种顺序的组织”.[2](p.13)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指在学段改变的情况下,大中语文能实现语文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保证语文课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3].两者之间形成延伸与深化的关联,而不是各自为政或重复的关联。

考量大中语文衔接的坐标轴有两个:垂直衔接(verticalarticulation)和水平衔接(horizontalarticulation)[4](p.67)。

垂直衔接(纵向)指在学段坐标中大中语文课程要成为一个体系。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同属语文学科,分属不同学段,大中语文教学目标应呈现逻辑递进关联,这是学科循序、系统、连贯性的要求。语文知识的内容相当多,中学语文完成了语文的基础教育。大学语文虽然课时少、师资有限,但也得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满足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依然从属于语文教育系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将教育目标分为五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中小学语文教育偏重教授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对句段文的理解与认知,这是语文的低阶教育。高等教育培养专业化、研究性学术人才,强调独立思考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大学语文要满足高等教育需要,其教学内容要为培养高阶认知能力服务。此外,大学语文知识点要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要掌握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不是零碎知识的拼凑。

大中语文衔接还要放在水平坐标(横向)中考量,这是指语文课要与同时期其他学科课程形成关联,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服务。大中语文所在的课程体系不同,它们与其他科目的关联也不同。中学语文在中等教育阶段是绝对的主干课、基础课、必修课。高中阶段,语文课时数约占总课时的10%,语文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语文课既为其他学科提供基础与工具,其本身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他文科科目的学习都或多或少在为语文学习提供帮助。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要进行专业学习,语文的作用迅速弱化,大学语文课时数不足1%,成了辅助课、选修课。大学语文的种差是母语教育类课程,其属概念是人文教育。对大学语文来说,它的作用是通过母语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与个体完善,了解人的价值与意义。对大学语文来说,它为人文教育服务,也为学生深入专业学习提供帮助。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群中扮演基础、辅助的课程角色。

过去对大中语文衔接的探讨集中在纵向框架中,研究者们关注大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衔接不太重视。对大学语文边缘化的状态,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国家政策没有给予足够保障所致。实际上,正视大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是大中语文衔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内容。大学语文的课程位置是当下高等教育强调学科化的结果,也是学科建设框架下通识课程被弱化的必然结局。不止是大学语文,所有人文课程都是如此。处理好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程群的关系,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它的内在活力,是大中语文衔接要解决的问题。

角色的转变要求大学语文不能再按照过去基础必修课的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要建立一套既能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又符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

“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含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5](p.22)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审视与评价要从教材内容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当下,大学语文教材众多,编撰体例众多。市面上可以找到的大学语文教材不下千余种,每个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时都会根据校本原则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教材,形成了几种主流编撰体例。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是主题+文选模式;东南大学王步高版《大学语文》是时代+文选模式;南开大学陈洪版的《大学语文》是文体+文选模式;温儒敏的《高等语文》是专题+文选模式。不同的编撰体例背后彰显出不同的语文教育观,也表达了对大中语文教学内容衔接的不同看法。中学阶段的语文到了大学被演绎成了“大学人文”“中国文学史”“大学文学”“大学文化”,众说纷纭背后是对大学语文内涵理解的分歧。

大中语文教材选本各有侧重。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古代文学占33%,苏教版30%,华师版35%;人教版现当代作品占18%,外国作品10%.从文体来看,人教版散文诗歌占比42%,应用类文体和写作指导占比27%;华师版诗歌散文占比62%,应用文类、写作指导、口语训练和综合理解类共占比26%;苏教版诗歌散文占比52%,应用文、写作指导共占比39%.

相较而言,大学语文教材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重古不重今。徐本教材古代文学占比50%,王本占比84%,陈本占比49%,温本占比74%.四种教材外国文学选文都极少,徐本有8%,陈本6%,温本1%,王步高先生的教材则根本没有外国文学作品。其二,选本文类集中,重散文诗歌,轻虚构文学(小说、戏剧).徐本诗歌散文合计占比83%,王本占比90%,温本占比75%,陈本则全部是散文和诗歌,没有小说、戏剧入选。其三,重知识、理解(知识习得、人文教育),轻语用训练。四本教材中只有徐本在每三个单元后加编《学文例话》教习写作知识,其他教材没有任何内容对听、说、写给予关注。

对教材的重构和创生也是考量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通过公开发表的大量教学案例以及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站发布的视频不难发现,在教材向教学内容转化的过程中,大学语文最注重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大学语文关于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的讲授远深于中学语文,知识点的分布也较中学语文更宽广,历史、哲学、艺术,甚至法律、政治学、社会学等知识点多有呈现。由于古代文学选文较多,在知识讲授上偏重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是大学语文的普遍现象。从教学案例及网络精品课程视频来看,授课教师的学养、好恶和发挥是影响教学目标走向和课程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古文字专业的教师和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教师在讲授同样的文本时,侧重点会很不一样;善于解读文本的教师和善于阐释理念的教师打开文本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此外,也有部分教师的授课与高中没有大的区别。整体而言,大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文本解读的情况极少。

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大中语文在衔接过程中,大学语文的知识结构出现明显偏向。原本古文、现代文、语言文字知识、写作和综合训练均分的结构到了大学阶段转为完全以古代文学为主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结构是否恰当,值得商榷。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有教材编者对大学语文理解的原因,也有编者知识背景的问题,更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惯习原因,多种因素合力造就了当下以古代文学为主的知识框架。这种知识框架有其合理性,有助于学生提高古代汉语运用和理解能力,更能通过对古文的学习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但这种框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忽略了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知识的学习,也忽略了对听、说、写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知识技能单一、教学内容单薄、价值取向一元的内容框架。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自我完善,单一的知识框架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固化其思维方式,阻碍学生对人的深入思考。

其二,当代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中语用训练严重缺失。凡是语文教育就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目标。中学阶段人文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并置,到了大学阶段,人文性目标则完全取代了工具性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里,很难找到有针对性的语用训练模块。在四本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只有徐本有四篇《学文例话》学习“说理”“抒情”“叙事”和“写人”的写作。这些内容在中学语文中都已经学习过,既没有知识的递进,也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研究性、学术化写作的需要。学界一直有一种观点:大学语文不能太功利。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教材选编还是教材重构,大学语文都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人文目标成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

其三,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缺乏依据。在大学语文课上,文本解读完全依赖教师的学术背景和个人能力。现在大学语文教师大多数是中文专业毕业,他们对大学语文的认知和理解更趋向中文系专业视角。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课更像中文系专业课,有些高校甚至直接用文学史课代替大学语文课,把针对非中文专业的语文素养课直接变成了文学研究和语言研究课,把普通知识教育变成了专业知识教育课。这其中就有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随意转化的问题。以教为目标的转化会让大学语文课很随意,教师能上什么就上什么,上不了的就放弃。能力不够的教师会把大学语文上成高中语文,中文系专业背景的教师会将大学语文上成中文专业课。文本毕竟只是载体,转化的目标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文本的转化要符合语文教学目标的规定。

在教学内容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的错位。尽管培养目标不同,但大中语文却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法最适合知识传授和文本解读,对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缺乏驱动力。要培养以思辨、分析、综合运用、评价为主导的`认知能力,单纯依靠讲授法显然力有不逮。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这当然与大学语文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课程的把握有关,但背后彰显出的还是以“教”为目的的教学思路。

(一)根据培养目标调整知识框架,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对大学语文来说,调整好知识框架是实现大中语文衔接的关键,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框架搭建的逻辑起点是学生成长需要学什么,而不是大学语文能提供什么或者教师能教什么。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与应用的比例如何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框架和培养目标来具体考量。要保证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要与中学知识框架形成深化或者互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菜单。

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打破已有课程模式,改单一课程为阶梯式课程群,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情况下,能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需要,在语文的进阶学习中凸显深化或互补关系。一个学古代历史的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提高他的古汉语素养,也可以通过学习现当代文本,弥补他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喜好,提高他的审美或表达能力。

大中衔接意义上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追求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把大学语文理解为大学人文、大学文学、中国文学史、大学文化都没有关系,这是大学语文追求个性的必然,关键是,他们都得先踩在语文教育的基石上!

(二)语用训练与人文教育并置。

虽然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大学语文教育不能太功利,不能为“用”而教,但这恰恰说明大学阶段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大学语文不能无视这种需求。

大中衔接视域下,语文的工具性目标不能停留在教习基础会话与写作,而要指向认知的高阶层面:思辨、分析、评价和批判。要培养这些能力,需要转换教学思路,将现下流行的讲读教学变为研读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实现对话,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理性地分析现象、有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够判断知识的真伪,这些能力是学生专业学习、个体成长的需要,它们为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以及形成世界观提供了方法与手段,也培养了学生从事学术工作的能力。大学语文在语言和理性之间架起了桥梁,满足了高等教育学术性、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独立思考、理性精神的培养、价值判断能力的形成也是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部分。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大学学习的根本。真理的意义不仅在于认知对象,也在于认知的主体---人!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从中学强调顺从的情感培养模式递进一步,发展到重思辨、重认同、重内化,让主体通过反思认识自身,明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主导人的行为。

(三)实现教材内容的合理转化,转换教学主体,丰富教学手段。

大中语文的衔接需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要以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为标准。大学语文仍然是语文教学,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拓展、语用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理念的形成。无论大学语文要追求怎样的个性,教学内容都不能偏离语文的方向。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时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其次,大学语文不能是高中语文的简单重复。同样的文本通过教师重构,在知识、技能、人文教育上要有难易、高低、深浅之分。其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要能适用于研究型阅读和写作的开展。教材只能呈现文本,对文本的理解和打开文本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意蕴丰厚的文本,通过训练学生归纳、演绎和其他写作能力,引导、促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通过解读文本论证自己的观点、回应不同的意见,最后形成文字,实现完善和反思。

教材向教学内容转化还要转换教学理念。中学以讲授为主、知识理解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文本与学生之间,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制高点和决策者,他选择文本,驱动整个教学活动展开,通过他的解释和引导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人文教化。到了大学,研究性学习要求语文教育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原来教师在上的三角关系变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平行关系,学生是学的主体与核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性教学才能在反思与行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与之相应的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大学,教师讲和学生听、记、领会要与问题探究、思辨论争、论证实践并行。讨论、辩论、展示、反思都是大学语文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前材料阅读准备、课中研讨探究、课后反思总结,多管齐下支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语文学习从自发到自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走出课堂后依然有驾驭载体、理性思辨的能力,在没有课堂、教师的情况下实现语文终身教育。

四、依然需解决的问题。

大中衔接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势必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大中语文的衔接只能停留在理念上。

要实现大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首要面临的是大学语文越来越糟的教学生态。现有大学语文课时少、师生比高,专业师资严重匮乏:语文学习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学习强度很难产生效果;高师生比意味着教师无法组织可行有效的讨论、辩论;专业师资匮乏意味着在知识和能力上无法驾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很容易把大学语文上成高四语文或者其他课程。这些外在条件得不到满足,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探讨只能是纸上谈兵。

大学语文还要面对来自学生的阻力。教学内容的改变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要完全颠覆基础教育形成的被动听学的模式。人都是趋易避难的,人天生的惰性和对转变的不适应会形成大中语文衔接过程中的巨大缝隙。面对人的巨大阻力,如果没有教师良好的引导和制度的保障,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语文教学会重新回到“少、慢、差、费”的老路上去。

最后是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的困难。任何教育都需要有一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教育教学效果。语文教学的效果是隐性和延时的,它的作用有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对课时少、开课面广、学生差异大的大学语文来说,建立一套通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尤其困难。学界对怎样才能合理评价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一直众说纷纭,到底是像英语那样以全国统考、标准化试题的方式来考评语文教育,还是以个性化的方式来衡量教学效果一直没有定论。无标无本固然不好,但有标有本可能也意味着一元、教育惯习和工具理性的彰显。怎样去平衡和协调标准化与个性化是大学语文课程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

大中衔接视域下的教学内容探讨要解决的是大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探讨也是对整个语文教育的反思。从基础教育而始的语文教育始终建立在以教为主导的模式中,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教育,都没有平衡好教与学,等到了高等教育才发现语文教育与人的自我成长渐行渐远,意欲通过衔接改变这种情况,对大学语文而言,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许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早就应该开始的,而今天大学语文却不得不在大学伊始去肩负不该由它来承担的事情。大中语文衔接的问题只是今天整个语文教育的冰山一角,大学语文的变革还有太漫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

[2]林智中,陈建生,张爽。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杨九诠。关于课程衔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8).

[4]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一学期的教学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学案导学、当堂达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本人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教学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时,注重学生理解题意,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个人评价,更关注小组合作的评价;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本人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摘要:本文以培育具有较强工程现实应用能力的人才为方针,构建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较机绘图三部门内容通顺贯通贯通,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三种绘图能力周全培育,机电产物、工程项目、软件系统三种对象协调应用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系统。

工程图学是工科学生最早接触的手艺基本课程,它是一门将常识、实践、素质和能力融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立异能力方面具有主要浸染。教学要处事于人才培育方针的实现,处所本科院校首要为处所经济培植和社会成长处事为前提,培育具有立异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以,构建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和系统,以顺应较强工程现实应用能力的人才培育方针已是当务之急。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育的工程图学教学方针。

为达到“厚基本、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强能力、具有立异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培育方针,使黉舍所培育的学生顺应处所经济成长和社会需要,不妨借鉴英国的机械类教育模式,即在教学中强调一个“用”字,一切以未来的现实应用为方针,对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求教师全力做到让学生在进修了这门课程之后即可运用所学的常识解决出产中的某些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每门课程设定的方针较清楚,让学生体味这门课程所进修的常识和培育的手艺未来在社会工作中有何用途。为此,我们设定了如下明晰的课程教学方针:一是谙练运用投影理论并遵循国家尺度划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二是具有工程图学思维能力和工程图学素质,搜罗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详尽的工程素质;三是谙练运用某种cad软件进行二维绘图和三维构型设计。

二、构建合适人才培育方针的理论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培育方针,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和立异能力的焦点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根基理论、立异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成长作为教学方针,在学时少的情形下,不外于强调常识的完整与系统,对教学系统进行了从头优化和整合。

(一)画法几何部门强调基本理论浸染,淡化其难度。

画法几何是知足工程设计的需要降生的,它为工程和科学手艺各个规模解决机械结构、空间几何及工程设计等问题供给了靠得住的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有用手段,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是,持久以来画法几何占用了年夜量的教学时刻,是以,在教学中,我们重点讲清点、线、面和立体投影的根基理论,为学生进修工程制图打下基本,不强调画法几何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图解法、在三维建模时自动生成的截交线和相贯等斗劲抽象、难度较年夜的部门恰当删减,残剩内容留作自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把握情形选择取舍,教师可以给以响应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二)工程制图部门重在工程实践和现实应用。

工程制图的根基目的是培育学生操作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的能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这是一个从“画法几何”理论到“工程图样”应用实践的跨越过程,而工程制图的本色内容就是零件图、装配图两年夜部门,教材中各章节都应该环绕这两个部门睁开。授课时,首先采用现场教学的体例,在尝试室和实训中心,甚至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感应感染、不雅察看、装拆、测绘或模拟工程安装,使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的适用性这一特点有一个清楚的熟悉。

关于零件图部门,首要经由过程多个实例的讲解,把重点放在机件的表达体例、概况粗拙度、公役与共齐截首要内容的现实应用上,对于尺寸标注和和专业课程慎密亲密相关,在此只是复习组合体尺寸标注部门,恰当介绍一些常见工艺结构如锻造圆角、退刀槽等的标注体例。手艺要求部门则重点介绍书写名目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体例,对有关符号的含意和选用只作简介,由学生自学。

关于装配图,在图形表达部门,重点介绍装配图表达体例的特点,即划定画法和非凡表达体例。尺寸标注重点讲解装配图中需要尺寸与零件图中完整尺寸标注的分歧,经由过程举例声名机能尺寸、安装尺寸及装配尺寸等,使学生体味其标注的主要性,在后续课程进修和应用中引起正视。手艺要求中配合符号在装配图中的标注及其与零件图的关系要向学生讲清楚,其余留待学生自学和后续课程讲解。让学生明晰问题栏中的名称对看装配图的主要性以及明细表中零件的名称及材料对看图和拆图的主要性。

(三)增强操作cad软件进行三维构型的教学。

在制造业中,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现实是先在年夜脑中形成空间形体模子,然后运用投影法进行表达,画出平面图样,而出产手艺人员首先阅读工程图样,然后经由过程空间想象,把图样中的内容转化到空间去,构建出三维形体后再按尺寸和手艺要求进行加工出产,是以,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三维构形贯串始终。但按照我国今朝机械装备现状,采用三维实体建模设计的企业绝年夜部门还只在产物的.设计、研发、剖析等环节采用三维手艺,而最终的出产制造环节还要将其转换为二维图样进行出产,从我国制造业成长纵向剖析,工程形体的三维造型表达完全庖代二维图样还需要一个过程,是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制图基本与实体构形相连系,零件图绘制与零件实体造型相连系,装配图绘制与虚拟装配相连系,常用零件的画法与响应零件的实体模子相连系,三维造型设计与制造、剖析相连系。

三、构建合适人才培育方针的实践教学系统。

工程图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手艺基本课,只有经由过程实践,让学生尽快将图学常识转化为图学能力,学生的立异素质和应用能力才能获得晋升,是以,我们修建的实践教学系统首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根基手艺练习。

在仪器测绘、谈判设计方案、手艺交流、现场参不美观时,受现场前提或时刻的限制,经常绘制草图,草图对于捕捉设计灵感,现场记实,加速新产物的设计、开发,辅佐手艺人员组织、形成和拓展思绪很是有用。仪器绘图既是工程手艺人员的必备根基手艺,又是进修和巩固图学理论常识不成贫窭的体例,在计较机绘图手艺普遍应用的今天,仍然必不成少。是以,在教学中,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较机绘图一样作为基本平台,贯串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部件测绘脱手环节。

在部件测绘脱手环节中,学生经由过程测绘体例简直定、尺寸数据的获取及措置、公役与配合、工量具的正确使用、装配图的表达方案的最优选择等内容,增强工程意识,理论与实践相连系,为提高学生的图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打下了基本。

(三)三维构形设计。

三维构形设计就是在给出必然约束前提的前提下,让学生经由过程自己的想象、剖析,构想三维形体,自立进行组合体、零件和装配体的设计以及计较机辅助造型等一系列设计,采纳自由创作和发现、收集、剖析、斗劲案例的实践体例,培育立异设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图学素质和立异素质的晋升。

综上所述,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强调学用连系,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应重点凸起“学甚至用”,而不是首要强调常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笔者面向企业应用与手艺立异,敦促工程图学教育更始,使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较机绘图三部门内容通顺贯通贯通,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三种绘图能力周全培育,机电产物、工程项目、软件系统三种形态对象协调应用,增强测绘和设计环节教学,而且在教学中注重充实阐扬教师的主导浸染和学生的主体浸染,采用启发式、谈判式、案例式等教学体例,为学生图学能力的提高和胜任相关工作奠基了精采的基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论文摘要:“工程造价”是工程打点专业的首要专业课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建应顺应市场需求与外部政策情形的转变,实现“三个改变”和“一个连系”,即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改变、工程造价向以公路工程造价为主、兼顾整个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改变、定额打点向造价打点的改变,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连系。

论文关键词:工程打点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教学内容。

“工程造价”课程是长沙理工年夜学(以下简称“我校”)工程打点专业的首要专业课程。一向以来,该课程的培植安身于公路根基培植的全过程打点,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慎密亲密联系公路根基培植造价打点的现实,重点凸起了公路培植投资费用打点规模内的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有用节制两年夜内容。经由多年的课程培植,在理论教学内容、教学体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更始与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功效。从实践方面看,该课程教学内容能很好地反映我国公路工程造价打点,出格是投资费用打点的现实情形,理论联系现实,在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脱手能力方面,下场斗劲显著。

近年来,在我国工程造价规模,计价模式、计价体例以及计价依据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年夜,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xx年,修订后的《培植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xx)正式实施,我国工程造价规模已经起头从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改变和过渡。

跟着国家尺度、政策的转变,社会、经济的成长和人才培育的需求对“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更新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以,“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不竭地顺应市场与外部政策情形的转变,不竭顺应信息时代成长的需要,优化和重建教学内容,形成加倍科学和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系统,以知足市场对人才培育的需求。

一、国内“工程造价”课程培植现状。

一向以来,“工程造价”课程都是工程造价专业和工程打点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国内,各个院校所采用的课程名称首要有工程估价、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打点等,所针对或涉及到的行业以建筑或房地产开发为主。

国内各个院校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培育方针主若是培育学生进行项目评估、工程造价全过程打点的能力,要肄业生根基具备编制项目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综合评定的能力,根基具备编制和审核工程培植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是以在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更始方面,首要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体例和手段、查核体例、实践教学环节等。

其中在教学内容的更始方面,一般遵循下列指导思惟和原则:在造价工程理论方面首要以工程培植全过程或全生命周期造价打点理论为主;在计价模式方面或是以定额计价为主,或是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为主;在造价打点主体方面或是以培植项目投资者的投资费用打点为主,或是以承包商的施工成本打点为主。是以教学内容首要搜罗以下几个板块:工程造价组成及计较体例、定额理论、定额计价体例、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计量、工程结算与完工决算、计较机应用等,有的还插手了投标报价、投标策略、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等。

是以,“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建,应在收集、剖析国内外造价打点新的理论和实践功效的基本上,充实罗致造价打点与造价工程理论和实践规模的新思惟、新不美观念、新体例、新功效,慎密联系我国建筑行业出格是公路培植行业造价打点工作的现实。教学内容应从传统的首要针对公路行业投资费用打点和节制慢慢扩展到整个建筑行业各个项目介入主体的工程培植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造价打点理论与体例,不竭充实和完美工程造价打点案例库。

二、重建“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惟和方针。

在我国工程造价规模慢慢从定额计价模式与体例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体例改变和过渡的布景下,按照工程打点专业的定位和培育方针,剖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施后工程造价打点的成长趋向,优化“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全新的、科学的教学内容系统与框架,需在教学内容中实现“三个改变”和“一个连系”。

1.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改变。

今朝,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并存,并在工程培植的分歧阶段、针对分歧项目介入主体阐扬浸染。定额计价主若是在抉择妄想和设计阶段,项目投资者经由过程统必然额,对建筑产物进行定价的计价体例,是投资者投资费用打点的依据。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市场形成工程价钱的首要体例,它是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自立报价,并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此后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培植项目造价确定的首要体例,也是市场竞争形成工程价钱的素质要求。重建课程教学内容,必需把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有关理论和体例系统纳入进来。

2.工程造价向以公路工程造价为主、兼顾整个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改变。

这与我校工程打点专业的定位是吻合的。但考虑到整个建筑市场的成长及其对工程打点人才的需求,本着完美学生常识结构、扩展常识规模、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周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脱手能力的目的,重建课程的教学内容,需借鉴兄弟院校“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更始和实践的功效,填补建筑工程造价打点有关的理论和体例。

3.实现定额打点向造价打点的改变。

公路工程定额作为行业举荐尺度,是公路工程概、预算的首要计价依据。在计价过程中,若何正确运用定额,切确计较工程量是合理确定造价的关头,而定额的不妥运用是造价计较功效失踪真的首要原因之一。重建“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从定额打点向造价打点的改变,除了要继续强化定额作为计价依据的正确运用外,还需周全领受我国全过程造价打点更始的功效,综合考虑培植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工程造价节制与打点法子,并把重点放在项目抉择妄想和设计阶段。此外,要强化在分歧项目打点模式下进行造价打点方面的教学内容,并引进全寿命周期造价打点和周全造价打点等最新理论。

4.教学内容中要始终浮现理论与实践相连系。

“工程造价”课程是实践性很是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以理论与实践相连系的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在培植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工程计价、造价节制的根基能力和素质。一向以来该课程包含了理论教学环节和两周的课程设计环节。重建课程教学内容,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相连系的教学内容系统。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既要考虑有关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打点和节制的根基理论和体例,也要正视有关于计价依据、计价体例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增添案例教学的比重,凸起实践教学,强化工程计价过程中定额的运用、工程数目的计较、费用组成以及费用计较过程的教学,并把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很好地连系起来。

三、重建“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法子。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布景下,重建“工程造价”的教学内容,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1)重建教学内容,要坚持贯彻三条主线。

除了继续保留定额计价相关理论和体例外,还应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理论和体例等相关内容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课程内容要继续凸起公路行业的需乞降特点,同时兼顾整个建筑行业造价打点的实践;要顺应定额打点向造价打点的趋向,将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和周全造价打点的理论和体例纳入课程教学内容。

(2)重构教学系统。

工程量清单布景下,构建教学内容的全新框架和系统,需要完成新的教学纲要和课程信息,做好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工程招投标等)在课程常识系统与教学内容上的合理分工,避免呈现教学内容彼此重叠,华侈教学资本的现象。是以,课程之间若何合理界定教学内容就很是主要了。

(3)辅助教学手段。

开展案例教学,必需培植并进一步完美工程造价案例库,购置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行业(或国家)尺度、规范和定额。同时,更新相关造价软件,充实操作计较机辅助教学,完美多媒体课件。同时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课时,确保使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很好地舆解和把握工程造价的事理和体例,辅佐学生将所学到的工程造价打点理论和体例转化为内在的工程造价计价和节制的能力和素质。

(4)教学打算的调整。

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学体例的更始,需要改削或调整教学打算,增添工程造价课程的课时与学分,确保国家有关工程造价的规范与尺度作为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继续连结我校在公路工程打点专业的特点和优势。

四、结语。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站在培植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打点理论的角度,重建和优化课程常识系统与教学内容是工程打点专业培植和成长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重建中凸起三个改变和一个连系,很好地浮现了社会成长对工程打点人才培育的内在要求。经由过程教学内容的更始,学生的实践能力、脱手能力、立异能力以及解决工程现实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很年夜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当前对于地理的研究,正在朝着一种复杂化和宏观化的方向发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如果依旧是仅仅注重知识型内容的学习,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归纳和演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

一、注重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结合。

教师在对高中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结合。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建立在对知识点正确运用的基础上,如果不关注能力和知识的结合,那么能力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体现在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中,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完具体知识以后有真正的收获,才能够将建构形成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运用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需要让学生了解洋流运动的模式,了解洋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洋流图的.学习来分析洋流经过海域的时候,所引起的水温的变化。在进行这些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学生就需要了解红色标注的洋流是暖流和绿色标注的洋流是寒流这样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都需要在洋流图中表现出来,学生在学会读洋流图的时候,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读图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在看到别的地理图的时候,就能够将洋流图的知识点运用进来。在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运用到规律,故要让学生对共性的特点进行归纳,然后结合洋流方向的基本知识在地理图册上进行标注,这样的过程也能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这种将知识型的内容和具体能力结合起来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能够将这样的一种能力运用到实践中。

二、注重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时候,就需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向注重建构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变,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能够主动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然后再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总结能力。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指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的时候,就能够联系之前学的大气循环、水循环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理解,学生这样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就是知识演绎的过程,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和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结合起来理解地球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和特征的时候,就是归纳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新旧知识结合的方式,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演绎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让学生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这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是一种演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理解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在现实中遇到跟地理有关的难题的时候,也能够主动地进行课本知识点的演绎。

三、注重归纳推理和情境引导相结合。

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引入了许多理性的成分,要让学生能够对现象进行推理分析,而有的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不强,就容易产生畏难的情绪。教师为了激起学生对于地理归纳推理的兴趣,可以将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参与情景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去进行推理归纳。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对洪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就可以通过给学生放映洪灾发生时候的场景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尤其是处于长江流域的同学,对于洪灾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就想要弄清楚洪灾产生的原因,然后再结合前面学习的水土流失的知识,从而对产生洪灾的原因进行分析。总之,通过情境引入,能将内容和学生熟悉的场景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想要知道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自主的推理归纳。有条件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深入到具体环境中对地理现象进行调查,这样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对“什么原因引起了全球变暖”这个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在调查完了之后,就需要对所有的答案进行整理和解释,这就是归纳演绎的过程。总而言之,通过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具备归纳和演绎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归纳演绎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在将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社会。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

二、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昧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如教《翠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又从颜色到形体等描写翠鸟的外形,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教《小摄影师》、《我不会失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

四、勤动笔写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摘要:本文以培育具有较强工程现实应用能力的人才为方针,构建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较机绘图三部门内容通顺贯通贯通,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三种绘图能力周全培育,机电产物、工程项目、软件系统三种对象协调应用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系统。

工程图学是工科学生最早接触的手艺基本课程,它是一门将常识、实践、素质和能力融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立异能力方面具有主要浸染。教学要处事于人才培育方针的实现,处所本科院校首要为处所经济培植和社会成长处事为前提,培育具有立异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以,构建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和系统,以顺应较强工程现实应用能力的人才培育方针已是当务之急。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育的工程图学教学方针。

为达到“厚基本、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强能力、具有立异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培育方针,使黉舍所培育的学生顺应处所经济成长和社会需要,不妨借鉴英国的机械类教育模式,即在教学中强调一个“用”字,一切以未来的现实应用为方针,对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求教师全力做到让学生在进修了这门课程之后即可运用所学的常识解决出产中的某些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每门课程设定的方针较清楚,让学生体味这门课程所进修的常识和培育的手艺未来在社会工作中有何用途。为此,我们设定了如下明晰的课程教学方针:一是谙练运用投影理论并遵循国家尺度划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二是具有工程图学思维能力和工程图学素质,搜罗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详尽的工程素质;三是谙练运用某种cad软件进行二维绘图和三维构型设计。

二、构建合适人才培育方针的理论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培育方针,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和立异能力的焦点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根基理论、立异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成长作为教学方针,在学时少的情形下,不外于强调常识的完整与系统,对教学系统进行了从头优化和整合。

(一)画法几何部门强调基本理论浸染,淡化其难度。

画法几何是知足工程设计的需要降生的,它为工程和科学手艺各个规模解决机械结构、空间几何及工程设计等问题供给了靠得住的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有用手段,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是,持久以来画法几何占用了年夜量的教学时刻,是以,在教学中,我们重点讲清点、线、面和立体投影的根基理论,为学生进修工程制图打下基本,不强调画法几何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图解法、在三维建模时自动生成的截交线和相贯等斗劲抽象、难度较年夜的部门恰当删减,残剩内容留作自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把握情形选择取舍,教师可以给以响应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二)工程制图部门重在工程实践和现实应用。

工程制图的根基目的是培育学生操作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的能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这是一个从“画法几何”理论到“工程图样”应用实践的跨越过程,而工程制图的本色内容就是零件图、装配图两年夜部门,教材中各章节都应该环绕这两个部门睁开。授课时,首先采用现场教学的体例,在尝试室和实训中心,甚至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感应感染、不雅察看、装拆、测绘或模拟工程安装,使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的适用性这一特点有一个清楚的熟悉。

关于零件图部门,首要经由过程多个实例的讲解,把重点放在机件的表达体例、概况粗拙度、公役与共齐截首要内容的现实应用上,对于尺寸标注和和专业课程慎密亲密相关,在此只是复习组合体尺寸标注部门,恰当介绍一些常见工艺结构如锻造圆角、退刀槽等的标注体例。手艺要求部门则重点介绍书写名目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体例,对有关符号的含意和选用只作简介,由学生自学。

关于装配图,在图形表达部门,重点介绍装配图表达体例的特点,即划定画法和非凡表达体例。尺寸标注重点讲解装配图中需要尺寸与零件图中完整尺寸标注的分歧,经由过程举例声名机能尺寸、安装尺寸及装配尺寸等,使学生体味其标注的主要性,在后续课程进修和应用中引起正视。手艺要求中配合符号在装配图中的标注及其与零件图的关系要向学生讲清楚,其余留待学生自学和后续课程讲解。让学生明晰问题栏中的名称对看装配图的主要性以及明细表中零件的名称及材料对看图和拆图的主要性。

(三)增强操作cad软件进行三维构型的教学。

在制造业中,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现实是先在年夜脑中形成空间形体模子,然后运用投影法进行表达,画出平面图样,而出产手艺人员首先阅读工程图样,然后经由过程空间想象,把图样中的内容转化到空间去,构建出三维形体后再按尺寸和手艺要求进行加工出产,是以,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三维构形贯串始终。但按照我国今朝机械装备现状,采用三维实体建模设计的企业绝年夜部门还只在产物的.设计、研发、剖析等环节采用三维手艺,而最终的出产制造环节还要将其转换为二维图样进行出产,从我国制造业成长纵向剖析,工程形体的三维造型表达完全庖代二维图样还需要一个过程,是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制图基本与实体构形相连系,零件图绘制与零件实体造型相连系,装配图绘制与虚拟装配相连系,常用零件的画法与响应零件的实体模子相连系,三维造型设计与制造、剖析相连系。

三、构建合适人才培育方针的实践教学系统。

工程图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手艺基本课,只有经由过程实践,让学生尽快将图学常识转化为图学能力,学生的立异素质和应用能力才能获得晋升,是以,我们修建的实践教学系统首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根基手艺练习。

在仪器测绘、谈判设计方案、手艺交流、现场参不美观时,受现场前提或时刻的限制,经常绘制草图,草图对于捕捉设计灵感,现场记实,加速新产物的设计、开发,辅佐手艺人员组织、形成和拓展思绪很是有用。仪器绘图既是工程手艺人员的必备根基手艺,又是进修和巩固图学理论常识不成贫窭的体例,在计较机绘图手艺普遍应用的今天,仍然必不成少。是以,在教学中,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较机绘图一样作为基本平台,贯串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部件测绘脱手环节。

在部件测绘脱手环节中,学生经由过程测绘体例简直定、尺寸数据的获取及措置、公役与配合、工量具的正确使用、装配图的表达方案的最优选择等内容,增强工程意识,理论与实践相连系,为提高学生的图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打下了基本。

(三)三维构形设计。

三维构形设计就是在给出必然约束前提的前提下,让学生经由过程自己的想象、剖析,构想三维形体,自立进行组合体、零件和装配体的设计以及计较机辅助造型等一系列设计,采纳自由创作和发现、收集、剖析、斗劲案例的实践体例,培育立异设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图学素质和立异素质的晋升。

综上所述,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强调学用连系,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应重点凸起“学甚至用”,而不是首要强调常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笔者面向企业应用与手艺立异,敦促工程图学教育更始,使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较机绘图三部门内容通顺贯通贯通,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三种绘图能力周全培育,机电产物、工程项目、软件系统三种形态对象协调应用,增强测绘和设计环节教学,而且在教学中注重充实阐扬教师的主导浸染和学生的主体浸染,采用启发式、谈判式、案例式等教学体例,为学生图学能力的提高和胜任相关工作奠基了精采的基本。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内容

下宫小学。

俞裔银。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随着新课程理念推行,过去的教学方式正受强有力的冲击。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数学。

新课标教学。

数学概念是揭示物质的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具有抽象性、复杂性、严密性,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固定和同化新知识的功能。一切的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它是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形成,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

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我们要认识、把握某个事物,必须首先弄清这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否则就无法正确地认识事物。例如:加法这个概念,指的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的运算方法。如果学生不理解加法的概念,只知加法的符号表示,那么他可能会十分顺利地计算加法式子,而一遇到实际生活的问题,就会犯糊涂了,或者思维混乱,或者死套所谓的经验,见到“一共”就加,见到“比多”、“比少”就减。所以我们要想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掌握知识,并能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重视概念教学,充分认识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

2、正确掌握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必要前提条件。

3、4/。

3、2/。

3、9/。

4、39/40。要解答这道题,学生必须对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去判断和推理。正是在应用正确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逐步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也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掌握概念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3、概念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迁移能力的增强。

实践证明,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得越深刻,学习有关的知识越容易,迁移能力也就越强。例如: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就有助于以后分数、比例的学习,能顺利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通分、约分、扩大、缩小的问题。而且只有以最基本的概念为核心,通过不断的迁移,学到的知识才不是孤立的、零散的,才有助于形成主次分明,纲目清楚的认知结构,才便于学生理解、迁移和记忆。例如:分数意义、分数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部分知识,其中分数意义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一个概念,有关的知识在这个概念的统帅下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

1、削弱了概念的教学。教师对概念的讲解浮光掠影,粗枝大叶,对概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理解不够,挖掘不够,只通过模仿记忆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快速熟悉知识和技能。

2、缩短了形成的过程。将学生要探索的概念知识全盘托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记得快也忘得快。

3、忽视了概念的运用。认为只要概念知识学好了,自然会应用了。概念抽象概括了,并不等于教学完成了,学生只是记住了概念,而不知如何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4、忽略了概念间的联系。学习某个概念,不注意联系相关联的概念,将许多有联系的概念孤立的保留在学生的头脑中,达不到概念间的沟通,不能组成概念系统,形成认知网络。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它在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便成为教师要探讨的课题。概念教学的策略可分为四个步骤: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内化概念,应用概念。

(一)引入概念。

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在概念教学时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概念的引入方式要恰当,要根据不同的概念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情境引入概念的方式很多。创设故事情境引入,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时,可这样引入:“大家爱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孙悟空智斗黄牛怪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黄牛山,碰到山上的黄牛怪,黄牛怪大声叫着: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回答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神奇的宝贝,高喊:变、变、变,只见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从0.009米变成了0.09米又变成0.9米再变成9米,没等黄牛怪反应过来,就被金箍棒压死了。”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动手操作情境引入,一些有数学背景的玩具和游戏不仅能愉悦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用同样的纸比赛折飞机飞行,发现有的飞机飞得很平稳,有的飞机却飞得不平稳,通过观察发现,飞得不平稳的飞机是因为机翼两侧不对称,飞得平稳的飞机是对称的,从而引入这节课的学习。

教师在设计具体情境时,切忌单刀直入,全盘托出,而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紧密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旧到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入。

(二)形成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及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形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1、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概念。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数学课本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如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10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概念知识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创造性地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精心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

2、在探索交流中形成概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像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等物体。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概念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得以形成。

3、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全班的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尊严,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学生通过担任各种角色,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技巧,形成了对他人、对集体积极的态度,形成有自己个性的正确的价值观。经过不同想法的碰撞,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概念知识得以形成。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多次合作学习。教师发给每组两张表格,让学生根据2003年的年历填写,并具体写出要求:数一数、填一填。

合作要求:

1、先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

2、再四人一小组,共同记录表格;

3、合作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

完成后,再次进行合作。教师再发给每组几张表格,让学生根据2000年至2007年的年历填写。任务完成后,进行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讨论小组合作的结果,然后让各小组在全班交流探索到的知识,分享成果。最后,教师适时再让小组合作自行创造新的年历。

(三)内化概念。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行40千米,要几小时才能到达?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题目中讲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哪种量随着另一种什么量变化?相对应的哪两种量的什么值一定?然后运用比例的概念判断各成什么比例,再引导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概念进行对比,辨析其异同点,并填写下表。

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对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有了实质性的理解,从而进行实际应用就感到轻松了。

概念建立起来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新的概念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纳入原有的概念体系中去,找出概念间的纵横联系,达到概念间的沟通,从中寻找概念的生长点、连接点,组成概念系统,形成概念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为进一步学习新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等腰三角形的认识》,由于“等腰三角形”是属于三角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认知仓库中提取出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也就是说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放到三角形中来理解,那么学生就知道了新知识要放到头脑中三角形这个大类别里;又由于“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教师又引导学生用已获得的等腰三角形去同化等边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概念,而且使原有概念的认识得到扩展,并在知识不断扩展中逐步形成有关概念的网络。

(四)应用概念。

在传统的概念学习中,接受概念知识被确定为最终目的,学生被动的从事着单调的、大量的解题、考试等学习活动。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应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学生学到的概念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有意义。对于概念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个误解,认为只要概念知识学好了,自然就会应用。实际上,很多数学家都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它绝不是概念学习的附属产品,为了培养应用意识,必须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概念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应用概念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应用概念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智力游戏类。例如:学习了简单的分数认识后,可以设计“我说你拿”的游戏:一个同学说拿出全部的几分之几,另一个则从10根小棒中拿出相应的数量。应用数学概念知识破解游戏中的奥秘。在游戏中学生兴致高涨,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这个概念知识的理解。设计创作类。例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用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既可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又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论文调查类。例如: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之后,安排一个调查活动,让学生到周围的几家超市或商店调查同样的商品的价格,然后比较并做出选择,知道怎样购买商品,这样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教学概念时,应视具体的概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可达到最佳的效果,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概念教学的万能模式或方法。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加强对概念教学的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丰富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使用特定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也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该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质。在每一节体育和健康课程中,固定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2]。“课课练”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以某一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根据教学技术动作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运动的内容。具体来说,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添加一个“体育锻炼”的环节,时长约为5~10min。锻炼的内容需要与技能学习的内容相对应,以追求身体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课课练”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缺陷。例如,因练习时间短而效果有限,容易与主教材发生冲突,练习手段比较单调无趣,学生提不起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3]。

1.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该体育教学模式也常被称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国内外快乐体育理念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的同时体验各种运动的乐趣,并通过体育运动乐趣的体验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该模式的教学过程特点:体育的乐趣来自多方面,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都是,它有一个或多个环节来体验运动的乐趣。有时这些环节是连接的和渐进的,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沟通与创造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游戏方法,挑战方法,集体游戏方法和小组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4]。

在宏观的教学内容的把握上,遵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要求,结合“课课练模式”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及相关理念,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单一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以游戏形式穿插到体育课堂中,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在体育健康课堂中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侧重不同又互相联系的阶段。(1)改变传统的以徒手操为热身内容的活动形式,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专项素质辅助练习来代替热身活动。(2)依照《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在间歇时间穿插身体素质练习。(3)教师传授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知识,指导《国标》中的测试内容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并结合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具体模式构建如表1所示。

3基于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模式的教学工作计划。

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实验为例。下学期,该年级学生的《课标》要求的考核内容为:投掷垒球、立定跳远与30s跳绳;对应的《国标》测试的身体素质项目为:往返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1min跳绳。首先参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所有《课标》教学内容和《国标》测试内容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学习阶段和巩固提升阶段。在每个阶段,又有三个教学单元构成。其次,将《课标》的考核内容分配至两个阶段的教学进度当中。再次,将身体素质练习按类型分为3个单元,结合技术教学内容对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分配:第一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速度和灵敏素质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二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力量素质的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三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柔韧素质的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四、第五、第六周则为重复与强化前三单元的身体素质练习,主要以比赛手段为主。最后,结合具体《国标》测试项目,创编与身体素质相应的游戏与比赛,并分配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见表2。

4结论与建议。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促进《标准》测试和体育课程融合是合理可行的。优化后的融合教学与直接的测试有明显的不同。直接测试导致大部分学生是被动、敷衍的测试,只为完成任务。而优化后的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国标》中的测试项目、意义、标准、程序等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知识,并逐步建立监督体质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健康的意识。此外,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国标》项目的测试。在要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时,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教学和测试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注意循序渐进,允许学生逐渐适应。在设计课时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并安排一些与测试相关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宗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

[2]刘文明.浅谈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1):83.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摘要:近二十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却出现了和《国家体质监测标准》执行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促进《国家体质监测标准》与体育课程的融合成为了体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从改革体育教学内容的角度,运用“课课练”和“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了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模式,并实施在小学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本文认为,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促进《国家体质监测标准》和体育课程融合是合理可行的;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体质监测标准》的测试,最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质健康水平;教学内容优化;国家体质监测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的身体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加,这对国民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近二十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吸引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遵循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日常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教育部公布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也是一线体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然而,在实施《国标》体质测试的体育课堂上,却出现了以下几种场景:一是重视达标,轻视课程。体育课变训练课,反复训练达标项目,导致课堂乏味,学生兴趣缺失,体育习惯难以养成;二是重视课程,轻视达标,导致课堂欢声笑语,测试数据“虚高”;三是意图两者兼顾但是碍于各方面局限,不得不向某一方面倾斜,最终还是把“达标”和“课程”对立起来。由此可见,《国标》的执行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合出现了脱节问题。由于不合理的安排、机械的执行《国标》测试,导致教学过程的混乱,且没有使学生的体质状况得到改善。如何将《国标》的测试活动与体育课程标准相融合进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目的在于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改革,逐步完善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得到提升,以期为《国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其他学校提升《国标》数据提供一定的参考。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摘要:“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学生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探究,努力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三全育人”的总目标。

(一)课程简介。“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是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为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大一下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课程共32学时,2学分。该课程的专业目标是,通过课程讲授及针对性训练,使学生能够较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即兴口语表达等专业核心能力和基本技能。该课程为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做铺垫,为学生毕业后成为中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二)课程设计。“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课。在课程设计上,课程内容分为“普通话语音”和“口语表达”两个模块。普通话语音训练分为声母训练、韵母训练、声调训练、语流音变训练,通过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四字词、绕口令练习,帮助学生纠正普通话语音问题。口语表达训练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用游戏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给定5个词组,让学生串编成一个2分钟的故事;给定一组词组,两人搭档完成“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训练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效果反馈。该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语音问题,找到科学的方法来纠正。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许多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进行表达,提升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自2018年至今,一直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每一次教学改革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以来,趁着“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东风,开启了第三次教学改革探索。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19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据所颁布的纲要、意见来看,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课程改革,结合原有的课程内容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指的是高校所有开设的课程均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塑造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上,将原本的“普通话语音”“口语表达训练”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课程设计主要以主题演讲(口语表达训练)为主,在口语表达训练过程中纠正语音问题,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口语表达训练之中。主题演讲(口语表达训练)主要分为七大专题进行,以项目制为依托,课前给学生们下达任务书,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适合自己的专题,然后撰写演讲稿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每一个专题都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在学生演讲过程中,从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教学,内容设计实施如下。(一)挖掘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创造并传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教育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为学生们提供了红色文化现场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了历史,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融入家国情怀的思政元素,挖掘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高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不断推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广泛持续开展主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演讲选拔赛。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要在课程中融入政治认同思政元素,助推大家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筑中国梦。(三)奉献爱心,感动他人。以小见大,讲述身边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医务工作者、防控物资相关生产企业工人、人民子弟兵、科研人员、快递员、外卖小哥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履职尽责,携手共筑坚强后盾,社会各方纷纷捐款捐物……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讲述他们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在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四)讲述功勋人物故事,激发爱国热情。民族英雄是国家的脊梁。我们国家有一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功勋人物,他们是令人崇敬的英雄,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为的就是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的就是让祖国更加强大。讲述功勋人物的故事,在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思政元素,介绍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学生们的自豪感,激励学生为国家的振兴努力学习。(五)回忆青春,分享家乡美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所眷恋。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少同学是从偏远的山村考入大学的,有些山村在近几年的国家政策扶持帮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们回忆一下童年,看看今天家乡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再分享家乡的美景、美食等,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不一样的地区。(六)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的爱,却总被我们忽视。我们需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家人,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种唠叨,会觉得是一种约束,甚至会产生厌倦感,但是亲人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要懂得常怀感恩之心,要懂得常怀感激之情。在课程教学中融入道德修养的思政元素,让同学们讲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点滴小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父母和家人。(七)明确职业规划,努力拼搏奋斗。职业规划如同一个目标,有了目标便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不会迷茫,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四年大学时光。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专题训练里,可以让学生规划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按照自己规划的目标去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八)构建多元考核,培养综合能力结课总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20分,课堂表现40分,平时作业40分(两次作业,每次20分)。期末考试视频评分采取“专业教师(45%)+媒体评审(45%)+大众评审(10%)”的三方评价机制进行打分。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学校带领教师进行网络学习、交流研讨,组织教师参加了由北京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人民网公开课、文化在线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共同推出的“优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公益直播项目(第二期)”暨“探索课程思政深化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学习后不断思索改革,将其精髓吸收融化,取其精华融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二)推进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融合。“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被列为许昌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后进行了全新的改革探索,结合培养方案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教案,制作了课件,挖掘典型案例,寻找与其匹配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展示、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后由媒体评审、大众评审等多方面评价机制完成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教学改革。(三)创新了课程育人的方式方法。在课程实施前,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们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查了解,最终确定排名比较靠前的七大主题。本人作为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将“红色小广播”党建品牌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学生们录制好的音频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宣传,不仅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相融合,同时创新了党支部的活动。通过编辑稿件、录制音频、制作音频、推广宣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了参与感,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素养。教师依托课程思政将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教学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课程定位,以“专业+思政”为引领,要求专业课程教学要与思政教学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三全育人”的总目标,激发学生们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完成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参考文献:

小学班主任教学内容总结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的指导者,加强常规教育、行为规范训练,形成良好班风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小学班主任教学内容总结,可以点击查看更多相关的教学总结喔。

我们班共有五十一名学生,开学初,我针对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自主意识淡薄的现状,作为班主任,我尝试通过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团体活动,即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经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全面素质。一个学期来,我们401班在各位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制定班级目标,加强集体凝聚力。

一开学,我就针对班级特点,开展了班干部竞选、制定班规、制定班级目标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级的发展好坏,与自己息息相关。一方面,班集体的进步需要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班集体的进步也会带动自己的进步。

一学期来,每逢班级有大事,我都会组织学生讨论,共同为集体出谋划策。同时,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予以充分的肯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并对他们开展的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学期末的三好学生、特长生的评比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班在评选三好学生和特长生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投票选举之前,我先组织发动学生评选出日常学习生活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候选人,再结合他们的学习、体育锻炼情况,对候选人进行投票,最后根据考试情况再进行最后的确定人选。事实证明,学生的眼光是很准的,选票的学生的确也是各方面表现都十分突出的学生。

二、开展各种活动,锻炼学生能力。

一学期来,我班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在平时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品德与社会》课和班队课中开展各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我们班同学在课内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课外讨论和实践活动,比如给好朋友赠送优点闪光卡,进行家庭收支小调查,我也会当家等活动。虽然在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有时显得有点稚嫩,但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地去参与,去感受,同样也有收获,作为班主任,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当然,这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这些活动,只有有了家长的支持,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更加能体会到这些活动的意义。

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我们班也能积极地参加,从一开始的演讲比赛、国庆文艺汇演的成绩不如人意,到后面艺术节上的表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对同学们的努力付出感到十分欣慰。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能力,获得了快乐。

三、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班级核心力量。

班干部是老师的小助手,对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我十分重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每月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开展班干部工作自评与互评,汇报班级工作近况,我也及时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班干部中有很多表现出色的,比如生活委员金怡菲负责中餐的领取和分发,学习委员韩丽丽负责学习方面的事务,文艺委员俞沁喆负责文艺节目的排练,体育委员胡家兴负责体育课、课间操整队和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等,都做得很出色。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在关心班级这一点上,不仅仅是班干部,很多同学都能主动为班级出力,比如说,方孝南同学,每次班级纯净水喝完时都主动到总务处领取;金泽英同学,经常帮助老师整理讲台,提醒同学们保持教室干净整洁;赵雨婷同学管理班级图书,井井有条,每天傍晚都要整理、清点,如有缺失,及时向老师汇报,俞大为同学,负责班级劳动与卫生工作,不仅自己工作做好,还经常帮助别的同学。有一件事情,我记得很清楚,教师节那天早上,我到校的时候,发现赵雨婷同学在摆自行车,我上去问她,是不是今天轮到她摆,她说不是的,因为以前自行车少,不用特地去摆,这个学期骑自行车的同学多了,有些同学摆放不整齐,影响美观,所以她自己主动来摆放整齐。我看了觉得很感动,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还不如学生细心。那天晨会课时,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是的教师节礼物。

当然,在前半个学期中,班级在各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在期中工作交流中概括成以下几点:

1、班级中男生没有男子汉气概。本应在班级工作中挑大梁的男生,却总是遇事不敢担当,拿不起放不下,拿不起是指工作重担挑不起,放不下是指经常为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其中有几个男班干部,对自己没有提出更高要求,只求明哲保身。

2、女生对自己要求不高。我们班大部分女生相对都比较文静,但是同时也缺乏活力,班级工作、学习活动等都缺乏主动性。

3、部分班干部工作乏力。部分班干部工作主动性不强,经常要我催,才勉强完成工作。

4、少数学生各方面表现均有问题。主要是朱林、章阳这两人,在言行举止,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都缺乏进去心。

在后半学期中,我针对半个学期来班级里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这些情况有所好转。

我已经担任了一年的班主任,相比起一年前,总觉得自己懂得了许多,明白了如何进行班级工作,虽然班级的工作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总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很小,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指导、管理、调配、服务,这样学生才可以学到东西,学生才可以在学校生活中健康快乐的学习。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做到“勤”

1、勤观察:每天赶学生的早读,中午,眼保健操,课间操,搞清洁卫生时间,集合时间我总在学生身边,看看他们的行为、表情,听听他们的讲话,从中了解一些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个性、了解班级中的种种问题。对于学生的表现、寒暖病痛、意外受伤、甚至家庭冲突等等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2、勤交谈:对于学生的点滴变化都记在心里,当学生有进步,有缺点错误,行为有偏差,家庭有变故时,都及时和他们谈心,肯定好的,给以鼓励;指出错误,于以纠正。

3、勤与家长联系:家访是维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韧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润滑剂,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它能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家校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有利于沟通和消除家长、学校、老师、学生彼此之间的某些误会,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老师要做好和家长的联系工作,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在家长来接送孩子时候,我都会和他们谈谈,可以让他们了解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让我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家长共同管教。班里有几位同学在校外毁坏别人的东西,在校内也时常与同学争吵,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这种情况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在家长的配合下,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变,基本能遵守学校的学生规范了。

二、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

虽然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小,但是老师也应该处理好“管”和“放”的关系。老师要管很多事情,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品德情况以及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如果老师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有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弱,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做。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如果学生做差了,老师要记得及时和他们总结经验,防止下次再出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要做到“真”

1、真老师: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耳朵就像录音机,大脑像计算机。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所以我们老师说话,动作要小心一些,因为我们是学生的榜样,有句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学生,每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好多学生不仅读书、写字像你,你细细看去,连他们说话、动作、神态都有点像你呢!所以,你必须站得直,坐得正,衣服要整洁,扣子要扣齐。老师以身作则去做,尽管他们嘴巴硬,但心中不得不服。

2、真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不同,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学习的榜样。除了自己要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外,还要在班中为同学们寻找榜样,学习上的,纪律上的,使他们学习有“真榜样”,行动有方向。

3、真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对一些知识接受快,丢的也快,学习、行为存在反复的现象,所以老师要记得从旁协助他们,让他们记住他们应该记住的知识,行为等,老师要记得在晨间谈话,主题班会,午休或课间等时间向学生重复述说,以增加他们的印象,从而记住。

以上就是我这一学年所做的工作,虽然班级并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成绩,但是学生还是有点滴的进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把自己的班级工作做的更好!

学校中最繁重和最复杂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同时,这也是最富有挑战性和教师职业特色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中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了成功的甘甜。经历过这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热情。我爱学生,尽我所能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现在就我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建设。

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就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如:红领巾佩带检查员、两操检查员、班级卫生检查员、课桌检查员、纪律检查员等。同时,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我又组织学生每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日常行为规范好的同学,评为优胜星,以小红花的形式贴到光荣栏里,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培训班干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必须车头带。同样的道理,要带好一个班级,班干部的作用是老师也无法取代的,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本学期,我采用了岗位聘任制,先出示了岗位名称和岗位职责,然后让学生自愿报名竞选。班干部产生后,我和他们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要求他们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而且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召集班干部开一次会,让他们谈谈得失,以及今后的打算等。这样,既为班干部进行了指导,又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补差方面。

针对本班的差生,自己我没有放弃不管,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上进,关心、呵护每一个同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使他们愿意以自己好的方面展示给老师看。另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经常讲解些日常行为规范,处处地方教育学生要用行为规范来对照自己、约束自己。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目的性明确了,学习兴趣也上去了,学习劲头也来了,学习成绩也能有所提高。再加上自己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给差生打电话督促他们按时写作业及了解在家的情况,以便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这样做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自己觉得功夫下了不少,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补缺补差,但效果并不明显,自己有点灰心,但看到有几个、成绩很差的同学,在我的辅导下,这次考得还可以,又给我一点鼓励。不管怎样我将一如既往,继续搞好补缺补差工作,关心每一个差生的同时还要鼓励优生,把他们的成绩搞上去。

四、在教学上,虚心学习,认真钻研,大胆探索,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一)认真听课,不仅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认真备课和上课,教学中,我首先做到了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三)努力践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我在本学期进行了评价课《可爱的鼠狐猴》及《葡萄沟》的展示,在课堂上力求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上,我也努力的进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

回顾一个学期的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有闪光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会继续总结经验,争取在下学期吧工作做得更好。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工作。下面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我尽力用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在工作中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我不仅精通所教学科,还熟悉所学专业的很多知识。是加强品德修养,做学生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二、做好学生工作,形成良好班风,组建有力班委。

首先,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我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班会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教育是班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

其次,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我通过竞选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组成后,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担任过班干部,但目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

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就大胆地使用他们。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和奖励。

本学期是我踏上教坛近二十年来第一次当班主任,从开始的无比激动兴奋,经过一学期的磨炼,让我深深感到当一名低年级班主任的责任。下面是我对低年级班主任粗浅的认识:

1、亲近学生,关爱学生。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不仅关心学习,还要关心生活方面,再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一样对他的亲近和爱。例如开学第一天晚上好几个孩子都哭了,这个说想妈妈,那个说想爸爸,我拿糖块堵住了两个哇哇哭的嘴巴,还有的不吃糖,说肚子疼,于是我给揉揉,哄好了,可能心里原因,接着好几个孩子都说肚子疼,原来把我当妈妈了,想让我抱抱呢,我说听话的不哭的孩子我才抱,抱了一个又一个,终于哄好了。还有每天早上我都检查孩子的衣着,冷了?热了?洗脸了吗?给这个整整领子,给那个拉拉链。最难的是有些女孩子爱美,扎辫子歪七扭八,于是我教女生咋么分头杠,怎么扎不漏头发等等。这样我用心赢得了孩子的爱,再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2、真诚、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第一天我去看班。孩子都在大声吵闹,任你嗓子喊破也不听,我寻思用音乐课上节奏模拟肯定行。我说:“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小耳朵,那你的耳朵灵不灵呢?小手巧不巧呢?下面我拍手你听听,你能模仿出来吗?咦孩子静下来了,我拍他们模仿,一遍、两遍、三遍,效果挺好,这时我有说:“孩子们,以后上课前或上课时我会随时拍出一条节奏,你们马上把它模仿出来,看看谁的注意力集中,谁的耳朵灵敏,拍完后马上做好吆。”接着模拟了一次,孩子们都做好了。另外利用晨检、品生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到三轻轻、四不要,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黑板写出表扬。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听课、认真读书、中午、晚上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另外,一年级的孩子卫生习惯很差,乱扔东西,旋完铅笔沫不知道就弄了一地,于是我把卫生分成了扫地、拖地、整理桌凳、擦墙壁、擦门窗、送垃圾等等,责任到人,孩子们这么小,在家都没干过,第一天放学后,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干,孩子们看我给他们一起干还挺卖力,于是我教他们怎么扫?怎么托?怎么把垃圾扫到扒机里?一会干完了,我告诉孩子们要保持好。但是,第二天有些孩子一会就忘了,不到半天教室就满地都是纸屑,怎么办呢?我想最主要的是孩子的卫生意识、习惯养成,既然打扫费事,不如保持,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有了垃圾暂时放桌洞里,课下送到垃圾桶,课前削铅笔时,用本子垫着,削完把铅笔沫送到垃圾桶。别说,这法子好多了,以后我就每天早上、大课间、中午按时到教室检查卫生,慢慢的,教室的卫生好多了,孩子们看见地上有纸都能主动捡起来。

3、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跑操等。每天一大早,我就到校协助学生搞好卫生工作,这样,学生不仅养成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时刻想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通过古诗文比赛、速算大王等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4、加强正、副班主任之间的沟通。

俗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我班不论有什么事情我都和李广飞商量,集思广益,寻找治班的方式方法,这样更有利于了我们班孩子的发展,使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的班主任工作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有所进步,也提高了!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让我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学校中最繁重和最复杂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同时,这也是最富有挑战性和教师职业特色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中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了成功的甘甜。经历过这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热情。我爱学生,尽我所能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现在就我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建设。

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就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如:红领巾佩带检查员、两操检查员、班级卫生检查员、课桌检查员、纪律检查员等。同时,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我又组织学生每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日常行为规范好的同学,评为优胜星,以小红花的形式贴到光荣栏里,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培训班干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必须车头带。同样的道理,要带好一个班级,班干部的作用是老师也无法取代的,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本学期,我采用了岗位聘任制,先出示了岗位名称和岗位职责,然后让学生自愿报名竞选。班干部产生后,我和他们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要求他们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而且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召集班干部开一次会,让他们谈谈得失,以及今后的打算等。这样,既为班干部进行了指导,又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补差方面。

针对本班的差生,自己我没有放弃不管,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上进,关心、呵护每一个同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使他们愿意以自己好的方面展示给老师看。另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经常讲解些日常行为规范,处处地方教育学生要用行为规范来对照自己、约束自己。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目的性明确了,学习兴趣也上去了,学习劲头也来了,学习成绩也能有所提高。再加上自己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给差生打电话督促他们按时写作业及了解在家的情况,以便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这样做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自己觉得功夫下了不少,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补缺补差,但效果并不明显,自己有点灰心,但看到有几个、成绩很差的同学,在我的辅导下,这次考得还可以,又给我一点鼓励。不管怎样我将一如既往,继续搞好补缺补差工作,关心每一个差生的同时还要鼓励优生,把他们的成绩搞上去。

四、在教学上,虚心学习,认真钻研,大胆探索,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一)认真听课,不仅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认真备课和上课,教学中,我首先做到了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三)努力践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我在本学期进行了评价课《可爱的鼠狐猴》及《葡萄沟》的展示,在课堂上力求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上,我也努力的进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

回顾一个学期的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有闪光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会继续总结经验,争取在下学期吧工作做得更好。

时间一晃已一学期过去了,在学校领导指导下,及其课任老师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我班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班级风貌基本得以展现,也很欣慰。就把这几个月来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汇报:

第一,走近学生,了解班级情况,树立个人形象和风格。在接班之初我分别找了多个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家庭,学习,生活,品格等详细情况。建立了详细的分析表。加上平时观察对班级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确立了自己的管理思路:关心支持家庭困难学生,如王嘉露、张锦灏等;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之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严格管理问题学生,以说服思想教育为主,采取有进步必表扬的方法,使他们找到强烈的表现欲望,如高一建,刘俊杰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为我班班级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努力创设班级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深刻的说明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为重要。首先,在本学期中旬,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班确立了“成长树”为本班特色的班级建设,增添了“团结、进取、勤学、善思”的八字班训。指明了我班的长期奋斗目标。设立了知识百窗,把学生自己收集的百科知识展示出来,把有限的知识结构丰富化。光荣榜的设立,更是把学生的一技之长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建立多角度培养学生成材的初步模式。通过这些的设立使原本死气沉沉的教室变成了色彩艳丽纷繁,学习气氛紧张。学生生活在一个快乐舒适的环境中,不但有美感的享受,而且得到文化的熏陶。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这句话深刻的阐释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班级中班主任是德育的中心,也是德育的重心。因此我在这方面深感压力,也做了大量的努力。首先,我特别看中每日早会课的时间,我确立了一天一个主题的德育工作。把安全、卫生、健康、学习、生活、价值观多个方面拿入其中。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如:“生命的价值在于运动”“文明用语在身边”“礼貌待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安全牢记心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冬季饮食几忌”等。其次,班队课也是品德教育的有利时机,有教师选题并指导,学生选材加工的模式。本期比较成功开展“展现自我”、“我们是朋友”等班会活动。全班学生几乎全员参与,表现积极,兴趣很高。通过他们自己从选材——加工——表演的深度过程,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以锻炼,情感得以升华,更使道德品质得以突显。再次,结合少先队工作,通过活动使学生陶冶情操。聚力得到增强,集体主义感显著提高。

第四,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班委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更是连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学期里,我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委成员:首先、大力表扬班委优点,帮助小班委树立威信;其次、在鼓励班委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严格要求班委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再次、培养班委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委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康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的评价制度,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从本期的效果来看,这些新班委能切实旅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清洁卫生,课堂纪律,寝室纪律方面,基本能做到此地无师当有师的效果。

第五,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监督作用。本班有39人,单靠一个人是很难管理到位的。因此,发展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必要的。首先,和课任老师配合好课程安排,协同意见、交流看法、共同商议班级情况和处理办法。特别是教数学的赵老师对工作尽职尽责,很多事情帮助代办,不分你我。其次,取得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配合和理解。我接班之初就建立了以书信、电话、登门的几种形式分别了解学生情况。争取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到本期末,我基本实现了以不同的方式,和各学生家长通上了话,事实证明效果明显。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班级特色也将日益形成。但在诸多方面我也清楚的认识到存在的不足。

一、班级的学风建设上虽有重视,但涉足未深。

二、班规的形成和落实还需努力。

三、学生的教育评价体系还需考虑,以便形成完善的班级评价制度。

这些说明班级的管理任重而道远,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指导。我相信,用我有限的能力以无限的热情,做好自己应尽的事业是时而可待的!

时光飞逝,转眼间和可爱的孩子们已经相处了一个学期,回想这学期以来的工作,有苦也有甜,真是累并快乐着。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我特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方面:

1、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不但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更加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2、课堂习惯的培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课堂习惯的培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检验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每天多表扬,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利用孩子的上进心鞭策他们。再次,关心学生,事无巨细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是生活老师的事情,也是班主任应尽的义务。孩子们年龄小,经常有个头疼脑热的。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在孩子出现不良状况的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的家长,安慰他们。

二、家校联合方面。

和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再大,如果得不到家庭的响应与合作,必然是势单力薄的。所以我经常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表达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提出一些建议等等。虽然工作一点都不轻松,但是生活是很充实的,收获也是很多的。一个学期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从学生进校到现在,学生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会认字,会表达,能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生活基本能自理。这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了,并能比较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自身方面: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四、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一二三、坐端正,四五六、抬起头。”“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童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内容是:“书包左边放,文具盒放右上,今天用的各科书,放在右下好取放。”其三、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尽心尽责做好这一项工作。一年级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而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的一片晴空、绿地、清水?这些最纯洁、最美丽的画面摆在我面前时,我会更加努力地迈好每一步!

时光就是在忙忙碌碌,说说笑笑中飞逝了。转眼间和可爱的孩子们已经相处了一个学期,回想这学期以来的工作,有苦也有甜,真是累并快乐着。一年级,对我来说也是陌生又熟悉,虽然担任过好几年一年级的班主任,但是每一次新接一个班,都是一种挑战。

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我特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育。

一年级的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毕业,幼儿园里的常规和学习在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有很多小朋友还来不及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有序的引导,并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如: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培养班干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想做得轻松,没有几个得力的、在同学中有威望的小干部是不行的。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中的小主人——学生的作用,在这些小主人中培养一批班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这样的小干部是同学的好榜样,老师的小帮手,是班级管理的人才。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潜在的才能和特性需要班主任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他们充分的展示出来。有些有管理能力的小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崭露头角,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老师,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学生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幼儿园老师推荐一些具有初步管理能力的孩子,这是发现班干部的一种捷径。在一年级新生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给每个同学一次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帮老师,或帮助同学做事情,如:帮老师收发作业,做值日生,帮老师拿东西等等,那些愿意为同学服务,又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就是未来小干部的“苗子”。也可以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发现,例如,在学校组织运动会时,在训练学生排队的过程中,发现何德彪小朋友在排队时有督促别人的意识,在让他组织其他小朋友排队时,他声音响亮,而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于是就任命他为体育委员,专门负责出操排队,他也做得很好。

三、家校联系。

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学习,现在我深知家长在班主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我们更有效,更及时,更有质量的做好班级工作。每一学期,当学生们报名后,都要建立一个班级的qq群,方便家长的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接触机会很少。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因此我会在自己的小本上将学生家长归类,家长专职带孩子的是一类,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的为一类,家长做生意的是一类,家长是教师的为一类等等,再规划好哪一类是每周联系一次的,哪一类是两周一次的,当然这还要根据学生在校的情况而定,有的学生一周内的情况特别不稳定,这就需要给家长一周打几次电话,总之将学生在校的表现第一时间反映给家长,从而与家长及时教育好孩子。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学生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我们在与家长交流时,主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发育、智力潜能、行为习惯、基础知识、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讨论,取得共识,然后找出孩子目前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再讨论教育方法。有些学习,纪律等一贯不太好的学生,其家长大都较忙,平时很少过问孩子在校的情况。孩子一出问题,被班主任请来,回去就“教育”一下。教育的方式不是打就是骂。根据这一状况,我主要加强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一起给孩子定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促使家长由原来的瞬间教育行为变成长期教育行为,由原来的以打骂为主的教育方式改变为耐心等待说服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力求更上一层楼。

学校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场所,所以在学校中工作的压力非常大,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要教好书,在课前课后做好大量工作外,还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严格要求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毕竟,能够严格自律,在各方面都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并不多。此外,十一、二岁的学生正处于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还没有完全意识的准青春期,所以,班主任需要去引导、帮助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应学会与学生进行感情上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这就是我一个新班主任的努力方向。

一、回家作业,严格管理。

我在处理学生回家作业的问题,曾一度过于放松,致使有些同学有机可乘,谎称作业本忘记在家里了,或者是周末没有把书本带回家,有的干脆不做作业,到星期一早晨直接补作业。这类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每次总是那几个学生,使我很愤怒,更多的是自责,通过这一次次教训,我体会到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班规,并严格实施,才能使班上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周末,对于他们来说,玩、看电视才是最主要的,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所以才这样马马虎虎的完成。所以思想教育要先行,在几次班会课上,我一次次和他们谈心,让大家围绕家庭作业的情况展开讨论,你心目中的家庭作业量是多少?你认为哪些科目的家庭作业较多?你不完成家庭作业有哪些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使得原来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清楚的认识。最后,达成了共识:一、老师的家庭作业基本控制在半小时内;二、做好家庭作业记录本,带好书本,不以此为借口不做作业。三、要是作业没好,星期一直接找老师说明原因,及时补好。四、老师不以惩罚为目的布置作业。

二、深入了解班级情况,管理适当。

经常与家长联系,经常找学生谈心、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师生沟通,用人格影响学生,努力让学生亲近我,依赖我,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刚接手405班的时候,老师们反映这是个很吵的班级,学生上课纪律很难管理。幸好在原来班主任钟莺老师的配合下,我开始慢慢熟悉这个班的情况,也开始对这个班的状况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吵,但是大部分都不笨。一个班级吵吵闹闹当然不好,但是比一个死气沉沉的班级要好,至少学生可以和我交流他们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愿。随着我慢慢习惯班主任的工作,我也了解了如何管理这班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开小差的情况较多。这是他们长期的习惯养成的,在课堂上不自觉得就表现出来了,比如说手里拿个笔当飞机,修正液在桌子上画画,脚放到别人椅子上乱蹭等等。

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马上给学生指出来,让他把注意力收回来。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他走神,我微笑的讽刺他们的方法:“某某同学有世界上看的铅笔,所以他在玩笔。”给学生留个面子,他会感激你,然后好好听课。其实上课走神的问题只是表面,其实这些都是学生下课所不能发泄的精力,所以在大课间活动,我给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操场上尽情的玩,做游戏,把他们多余的精力用掉,上课就能专心一些,这应该是劳逸结合。但是玩不能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学期开始有同学在走廊上跳牛皮筋,多次发现不改正,我干脆缴了她们的皮筋,只在大课间之前才能拿出来。后来就没有发生过这类事件。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范文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高校扎实做好***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汲取思想伟力,把握内涵精髓,用好课堂“主渠道”,发挥教学“主引擎”,建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力推动“七一”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课程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力气。各高校集聚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广泛组织领学导学和集体备课,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核心内容全面反映、深度融入到相关教学章节中,修订完善教案,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引领效应,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邀请“马工程”专家、教指委委员等深入指导,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各门课程、各专题教育教学。中国农业大学与人民网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共同主办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会,围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主题,开展线上集体备课。重庆大学依托重庆红色资源,将红岩精神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中,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举办联学联研活动,通过教材深研、集中研讨,推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出真招、见实效。陕西师范大学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公费师范生特色思政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着力培养立志扎根西部的“四有”好老师。华中农业大学组织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式研究、团队式备课、点单式宣讲,坚守“三农”底色,强化“农科+”特色,突出“生命”原色。中央财经大学组织辅导员录制“永远跟党走”微课、原创“忆说百年”歌曲mv,以“小故事、大时代,小切口、大视野”生动宣传阐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加强队伍建设,在提升育人水平上下力气。各高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化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组织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的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通过教学基本功大赛、精品课观摩、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强化示范引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和水平。清华大学推出“同行锦囊”133篇,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1+x”课程思政系列培训与青教赛示范课巡讲,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中南大学组织院士、专家教授率先垂范,开设“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示范课程,发挥课程思政建设标杆作用。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举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教学设计专题工作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学习,拓展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具体途径,帮助教师讲好讲活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北京邮电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举办教学案例展,在交流互鉴中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究融入教师成长“全生命周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分专题围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加强机制创新,在形成协同效应上下力气。各高校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穿课程建设全过程,推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攻关,实现学科互补、优势叠加、紧密融合,不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天津大学构筑“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机制,共同挖掘“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的丰富元素,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四史导学”专题思政课,充分体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生工作”三者的有机融合,共绘育人“同心圆”。西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制定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校院两级党委思政工作责任制,统筹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与课程思政建设。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成立“北京化工大学—人民网文化在线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研究宣传阐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结合、协同发力。北京语言大学制定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施方案》,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内涵、核心要义科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国药科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在制度层面、标准层面、操作层面上提出课程思政建设“三阶段”总体规划。北京林业大学成立“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室,就“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开展专项建设,由9支重点团队组成,形成课程思政群体效应。

改进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方法论文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从整体以及单门的欣赏课程看,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占据了其中的较大比例。

容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教学将呈直线形状的发展。可在实际上,音乐教学最佳模式并非为直线形状的过程,而是呈发散性的形状存在。课堂实践的补充学习将弥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接触和理解音乐知识。

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因教师而选定。高校教师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毕业,他们有的专注钢琴演奏、有的擅长于音乐历史知识、有的则偏好声乐的表演,等等。由于教师的自身特长,导致其在课堂的设置多是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但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因师而定的音乐教材忽略了学生这个最主要的主体,无法起到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是音乐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内容已经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可基本内容的框架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旧是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而且多为至今延续几千年、几百年的音乐知识。

1.注重中国文化,加强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也是东方古老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其文化、语言、历史以及风俗等不同,导致各个民族的音乐具有各自的异彩。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较大影响。因此,开辟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之路,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显得极其重要。

2.编写科学、合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据,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就应当编写出一整套内容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结构性等特点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它是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发展和完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编写适用于高校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材,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3)音乐欣赏内容的载体具有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已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形式,教材应拥有更多的变现载体。高校编写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时,也应当对现代化的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发展多样化的教材变现形式。把文字教材(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学生的指导书和补充书本等)、音像教材(幻灯片、录像磁带和音像光盘、电影片等)、视听教材(教材影片、投影片等)以及计算机信息教材(音乐图像资料以及电子书籍等)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当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在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时,除了确立以民族音乐为核心之外,还应当加强音乐欣赏教材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2)纠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错误思想。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多以西方音乐为主,导致在学生的认识往往以西方音乐为主流,从而忽略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甚至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音乐的衰退、灭亡。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播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以本土音乐为主体的意向。

三、总结。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教育活动中的门类之一,也有自身的规律。本文对我国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中的缺陷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从加强中国文化元素、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音乐教学内容应当具备时代性、开放性和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特征,以及注重音乐教学中的隐形传播等方面,进行内容的更新改进。使得我国的高校音乐教材内容更加合理、科学,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充实将继承、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音乐融为一体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礁.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11).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10).

[3]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新动向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07).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内容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容易分散,长时间的学习容易让其感到疲惫,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假若能够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到现实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用生动形象的音乐、图片、动画和文字等素材进行微课的设计,之后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全面展现出来,以此来创建活跃高效的教学情境,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学乐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呈现过程,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数学概念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内容,也要让其理解知识,这对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利的。举例来讲,用微课来讲授《圆的面积》的相关数学知识,先把整个圆形进行等比划分,之后将这些等比划分出来的图形组合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借助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引出计算圆形面积的具体公式。通过微课播放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理解了圆的面积的公式由来,也突出了这节概念课的重点。

三、再现过程,课外延伸,开拓思维。

任何概念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所以在教学概念时可引导学生把相似概念进行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能深刻理解概念。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拼、剪等方法把三角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利用旧知解决新知。教师在学生演示学法之后,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再现探究的过程,然后展示割补及折叠等几种方法。学生经过猜测、分析、比较,从具体到抽象地感知新知识的转化,加深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四、巩固复习,分析比较,区别异同。

比较就是比较两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对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或相同点进行比较,通过联想或预测,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的相似点或相同点,从而构成猜想和发展真理。这样看来,在参与概念学习活动的时候,需要将那些相似性和关联性比较强的事物进行明确划分,找出其各自的特征和不同之处。

五、思维导图,呈现概念,清晰逻辑。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数学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也便于学生对新概念的记忆。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在于整理和归纳数学教学内容,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强调,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实现对数学概念和原理展示。此外,深入探究概念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不同的概念,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讨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旨在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打造高效教学模式而提供参考。

体育是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用短期的眼光来看,小学体育课程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环,是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媒介,而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体育课程是强健国人体魄、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性课程。然而,当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学难以满足课程设立目标的要求,究其根源,其弊病在于很多教师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模式陈旧、呆滞、千篇一律,由此也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对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以优化教学设计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旨在为消除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弊病,打造高效教学模式而献计献策。

一、优化材料设计,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较高的地位,甚至决定了教学质量,尤其在体育教材中,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更是决定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媒介。优化材料设计,将教学材料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举措。

例如,要上好篮球课,除了各种基本动作外,小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奔跑能力和弹跳力,因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利用长绳子和篮球作为教学器材,将学生分组,每一组由两名学生荡绳,其他学生轮流跳绳。在跳绳过程中,另一名学生不断将篮球抛给跳绳的学生,让这名学生接住,由教师来“计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接住的篮球最多,课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再如“持物投远”一课,笔者选择的教学材料是白纸、小皮球和小木棍。在教学上首先让学生每人用白纸叠一个纸飞机,然后投掷出去,让学生感受如何才能将纸飞机投得更远,让纸飞机飞得更稳;其次,分别换投小皮球和小木棍,让学生掌握不同器材的投掷方法,应采用哪些基本动作,培养学生控制投掷的方向,调整用力大小的能力,等等。

在这一课中,绳子、篮球、白纸、小皮球和小木棍等等都是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材料,其中,篮球是学生在体育课上接触最多的体育器材,但有些学生不喜欢篮球课,对篮球不感兴趣,因此,将体育器材与“长绳子”这一游戏器材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他们掌握体育技能。

二、优化情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游戏为施教主体,利用游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50米快速跑”一课时,笔者将这一课的教学完全与游戏相融合,通过向学生扼要阐述目标、规则等主要内容,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一场小小的“竞技会”.首先,笔者在地上画出一条长线,让学生站在线的一侧;其次,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让所有学生都做出奔跑的`动作,并让学生进行原地踏步跑,感受应如何把握动作要领;最后,将学生分组,由教授做裁判,分别开展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50米快速跑竞赛。如此反复练习,并根据成绩选出小组“冠军”,选出个人“冠军”.

此外,将教学过程转化为游戏过程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游戏。例如,“耐久跑”一课,小学生的体力有限,尤其是女生,对耐久跑极为反感。而此时,教师就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如“闯迷宫”“警察抓小偷”等。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游戏类型,要全力改观小学生“偏课”的状况,让小学生对每一课都充满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法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学习内容多么吸引人,多么充满乐趣,长期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也会让小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多制订几套教学方案,并在上课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类型。

如,“跳绳”一课,在备课时笔者制定了四套学习方案:(1)跳绳竞技;(2)单脚跳;(3)双脚跳;(4)混合跳。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四种学习的方法,让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而假如学生间分歧较大,那么笔者则按照不同学生的意愿,将意见一致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玩法。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加强与每个小组之间的互动,并时时指导他们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监督他们遵守学习规则。此外,在课前笔者还曾让学生自己创设学习形式,并在上课时提出来,如果学生创设的学习方式可行,那么笔者也会选择他们的方式。如此,多种类型的学习情境活跃了学习气氛,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这种情境创设方式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在实践中,教师要加强与各小组之间的联系,不能让学生成为一盘散沙,要让各小组间学会相互学习与借鉴。此外,第二个重点在于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不积极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师生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使全体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应注重采用多元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整合多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打造高效教学模式,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内容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让钟表爷爷来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的心立刻专注地进行于课堂上。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4.动手拨时间。5.动脑画时间(此时在前几项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出示一些没有数字的钟面,只有12、3、6、9四点的钟面,让孩子们对时针、分针的位置进行估计)。

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让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所教概念的知识生长点,今后的发展(落脚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使得所教概念不再那么单薄,变得厚重起来。孩子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清晰完整的了解,理解起来也就变得轻松。

三、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第一学段初期的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各种游戏,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将会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将游戏用于教学,将能使儿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汲取知识。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四、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孩子对于较大的单位比如说“千米”“吨”等,由于其经验的限制往往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教师这样说了,他也便这样记了,对他而言也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字符而已。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那么“千米”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千米=1000米”是一个不能用手丈量的长度;“吨”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吨=1000千克”是一个拿不动的质量。至于“1千米”到底有多长,“1吨”到底有多重?孩子们心中并无底,才使得经常会出现:一幢居民楼高约20(千米);一节火车车厢载重量为60(千克)这样的笑话。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来进行切身的体验再附以一些小实验,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论文

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从小学开始实施,从课堂开始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所以说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于小学课堂,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通过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这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教育。

1。理论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意义就是通过改革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收获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课堂,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但是现在的学生过度依赖老师,所以说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改变这一不好的情况。在优化设计中,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并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将其学活,而不是单单去学习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

2。实践意义。进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不断地讲授、不断地灌输,学生不断地被动接受,这样就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差,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课堂的主体错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老师和学生感到轻松,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此外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课堂优化过程中找准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2。找准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效率,但教学的起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找准教学起点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确定课堂教学任务,确定任务时就必须确定一个正确的教学起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将上次课的结束点作为下一节课的起点,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并不是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百分之百掌握了,如果老是忽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就会因为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学习的内容而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长此以往,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也没有了。比如,老师在学生还未掌握加减乘除的真正含义时,就继续将其运用,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面对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时根本不知道运用什么算法去解决这一个问题。因此,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起点。

3。注意以引导为主。在课堂中,老师不应该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每当遇到新的问题时,老师第一时间应该是提问,并提示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先将答案告诉学生,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样。老师只有不断进行正确地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求助,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4。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再者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会很高,这就需要老师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在课堂内增加一些游戏,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这不仅满足了学生贪玩的天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到了知识,记忆非常深刻。

5。注意教学顺序。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按照教科书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虽然这一顺序经过许多专家论证,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顺序。老师可以通过研究,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大脑里面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

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比较贪玩儿,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数学这一门课程,有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说要通过课堂优化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改变小孩子的看法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一点,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老师的改变,所以这也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最后,在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教育条件比较差,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本思路为主线,首先进行情景导入,然后就是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针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最后进行习题训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不会特别好,所以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下面将具体就“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般会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的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短时间的。紧接着的知识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然后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训练题目,这样会完全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是对“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这一问题进行分解,分步进行教学,不要一次将所有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分为:掌握商是二位数且末尾数为零,除数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小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不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通过这样将知识进行分解,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适当时可以进行一些奖励,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研,都会经常运用到这一学科的内容,所以说让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这是他们刚开始真正意义上学习数学,也就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将数学学好,就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打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彦福,蔡梓权。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2]苏艳宝。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9a)。

改进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方法论文

剖析实验环节,改进实验方法。

摘要:科学实验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教师需要遵从教学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显效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等。教材因受材料和环境的影响,它在实验设计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分析教材,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需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科学探究。

关键词:实验;环节;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主要是按照实验目的,利用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研究的对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突出科学实验的现象、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科学问题所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常见的方法可分为:实验归纳法、验证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比较法、平衡法、转化法、放大法、模拟法、解剖法等。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相关的实验方法,教材的设计者也良苦用心地安排了一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插图为的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参照的方向。但现实是有些实验缺乏科学性、显效性和安全性。我们需要巧妙地运用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环节和材料,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实验探究。

一、5年级下册《热》单元为例――运用比较法增加实验的显效性和准确性。

1.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中,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本课科学概念: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内的空气在膨胀(课文中的内容)。分析课文得知,气球的胀与瘪能反映出空气的热胀冷缩,而导致气球胀与瘪的是温度的不同。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需要准备热水、常温下的水、冰水,复杂异常。

缺点:按课文的实验设计,锥形瓶的瓶口大,受热时间较长,气球膨胀不明显。不同温度下的三种水,同时还要保证气球与锥形烧瓶接口的密封性,实验效果不明显,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深。

改进:在前一课观察水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时,我们采用的装置是在烧瓶中插一根细管子,那么在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及研究它的特点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一装置,不同的是观察水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时,烧瓶里面装的是水,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时,()烧瓶里面装的是空气,套在细管上的气球是为了借其体积变化使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这样变量只有一个――装在烧瓶里的物质不一样(一是水,一是空气),而且也便于启发、迁移,操作步骤也基本类似,简单高效。

2.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有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是怎样传递的,明白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本课科学概念: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缺点:通过自己亲身实验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由于蜡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再往上粘火柴。但蜡的凝固时间快(指冬天,夏天正好相反),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很难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

改进: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我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大胆改进,用套蜡环的方法代替粘火柴棒,解决了实验原型中粘火柴棒很不方便,并且容易掉,影响实验效果的问题。

二、3年级上册《空气有重量吗?》为例――运用控制变量法增强观察科学性。

本课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需要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有重量,书本实验装置是一个简易杠杆,意图是采用平衡法来进行观察实验。借用笔帽和未充气的气球平衡到后来的充气球一端的向下倾斜来证明空气有重量。缺点:科学性不强,可操作性难。气球体积小,即使充满空气,效果不明显。一是我们在进行比较的时候改变了两个量,除了本身重量增加外,气球本身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在悬挂比较时,严重干扰了实验的准确性。二是提绳的悬挂难,调细木棍的平衡难,细木棍在这里可能会充当不等臂杠杆的角色,这也会使后面的实验结论出现不科学性。三是气球结扎难的问题,要将充好气的气球挂上去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大。气球如果是由学生吹气完成,里面含有大量水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不高。

改进: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篮球充满空气和未充气前后重量对比:充气篮球内的空气受到了压缩,单位体积重量相应增加,称出重量。再将篮球内的空气放掉,再称出篮球重量,通过对比和计算,取两者的差值,学生清晰观察到空气有重量,而且很轻。

三、4年级上册《声音的变化》为例――运用转换法降低观察难度。

本课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关于音量的大小、振幅的大小、频率的快慢等概念,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难以观察,课本通过观察尺子发出声音,来认识音量大小与振幅的关系,再通过观察4个杯子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辨别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缺点:学生感官灵敏度差异性很大,容易形成分歧,如,让学生看振幅的大小,光用眼睛看,学生是看不清的,原因是时间短、变化快,而且尺子的质地也各不相同。用耳朵听音高同样是有偏差的,而且4个杯子的材料本身也会出现差异,学生每一次敲打的力度和着力点也很难控制。音高要同频率快慢联系起来更是困难,学生用感官根本观察不到频率有多快。

改进:运用电脑中的频率测试软件,将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以及音量的大小、振幅的大小用波形和数值的方式显示出来。只需要用麦克风对准发生物体,音量的大小和分贝数值一目了然。振幅可以通过观察波形的高低、频率的快慢以及比较数值来观察。通过显性的数字式界面帮助学生建构“声音”中各个要素的概念。测试杯子发出的音高不同也可用此办法,需要改动的是只用一只杯子和不同量的水,且杯子要上下口不能有粗细差异,尽量选择质量好的杯子作为实验材料。水的高度可以分0高度、1/4杯子高度、1/2杯子高度、3/4杯子高度、满杯,敲打时采用塑料锤小角度撞击的方式,因为塑料锤重量和释放的角度均可控,这样观察尽可能减少多变量的影响,实验科学性相应增强。

实验操作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因课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方法,改进实验的设计环节和材料,这样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使我们的探究不至于停留在形式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蔡铁权,臧文,姜旭英.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