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热门17篇)

小编: 念青松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案中运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一)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植物有机质。

土壤肥力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

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可再生。

生物资源可再生。

矿物资源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组成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

海洋空间资源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气象灾害。

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暴雨洪涝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干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地质灾害。

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3.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3.2分布特点:

我国北方平原,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总之: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少占好地,注意保护生态。

3.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及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2分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利用的历史进程—以煤炭为例。

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小。

3.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

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新知识点必考点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理解记忆]。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

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4、技术因素(作保障)。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四、重要的交通运输网[记忆]。

1、铁路网(文科要求)。

五横:。

京包-包兰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滨洲-滨南昆。

七纵。

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枝-枝柳宝成-成昆兰青-青藏。

2、修建铁路的意义作用:。

政治战略意义--。

(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2)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经济意义--。

(1)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3)完善交通铁路网。

四、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

(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网。

(2)以自行车代步出行。

(3)禁止大货车进市中心,在市中心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地理高一必修二笔记人教版

1、(1)我国的成都、合肥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兰州、洛阳呈条带状,重庆呈组团状。

(2)城市中的一般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3)土地利用方式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那里环境优美,有配套的公共设施。

(4)商业区多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线状分布。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形成中心商务区,它不但是商业活动中心还是服务中心。

(5)工业生产有大量运输要求,应寻求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

(6)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7)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寸土地用于那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参考课本p23图2.8)。

2、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服务不同:如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范围小。

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距离越远。(参考课本p28图2.13)。

3、(1)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和推力。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2)各国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稍被拉平的“s”型,(参考课本p33图2.20)。

初期阶段(25%~30%以下):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加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出现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60%~70%以上):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有些地区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在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1.3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范围特点地壳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莫霍与古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

[要点梳理]。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2.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更替。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原始社会经济。

(2)奴隶社会经济。

4.民族融合的加强。

5.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例1]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的技术。

c.饲养家畜家禽。

d.营造公共墓地.。

(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

答案:a。

[例2]问答题。

参考答案:

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

[辨疑解难]。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2.关子“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4.如何评价大国的争霸战争。

第一,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

5.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其表现是:

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出”,世卿。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好感。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法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教学资源印刷资料小测试题多媒体资源flash动画模型实物:地球仪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重难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自主梳理]。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为基准的。

2.公民依法享有选举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举为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3.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4.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5.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的重要方式,是的具体表现。

6.公民的监督权是指的权利。它包括了批评权、、、和等。

7.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

8.、,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9.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地理高一必修二笔记人教版

1、(1)下列各种工业根据主导因素不同将序号填入相应的导向型工业:

a.家具制造业b.啤酒厂c.制糖业d.罐头加工厂e.有色冶金业。

f.电子装配厂g飞机制造业h集成电路工业i普通服装工业。

原料导向型c,d、市场导向型a,b、动力导向型e、廉价劳动力导向型f,i、技术导向型g,h。

(2)鞍钢区位选择考虑的主导因素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宝钢考虑的主导因素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参考课本p59图4.3)。

这种变化说明由于科技和交通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的工业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的依赖程度。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铁矿—沿海。

(3)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方向。

污染水源工业:布局在河流下游,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1)工业集聚的好处是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大型工业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发展为工业城市,如我国著名的石油城大庆、钢铁城鞍山、汽车城十堰。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可以有生产工序或空间上的联系。

(2)工业分散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3、(1)传统工业区,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2)鲁尔区(参考课本p65图4.9)。

区位条件: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距铁矿区近、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充足。

衰落的原因: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相对过剩,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综合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3)新工业区,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

(4)意大利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以轻工业为主。萨索洛以瓷砖生产为骨干企业。(参考课本p69图4.18)。

(5)美国硅谷的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微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业的核心。

硅谷的几次创新:70年代半导体、80年代个人电脑、90年代互联网。

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参考课本p71图4.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新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

(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

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

(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教法建议。

(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新

(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新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