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工作方案(优质22篇)

小编: LZ文人

工作方案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下面是几种常见工作方案的范文,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

副组长: **。

成  员: **。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2019年01月15日。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邹政办字(20xx)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我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全镇路域及村庄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镇形象。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全镇省道、县道、乡道、村公路两侧路肩、边沟、边坡、行道树涂白进行综合治理和村内按“四无”、“五净”标准进行彻底清扫。

(一)庆淄路治理标准。

1、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绿化平台宽2米,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内外边坡坡面平顺密实,路树及两侧林带涂白。

2、路肩平台新上土方要密实,边缘线顺直。路肩平台外边坡及坡角线均撒白石灰,绿化平台低于路肩30厘米。

3、穿村路段彻底清理“脏乱差”。重点治理乱植树木、蔬菜及各类垃圾等。

4、规范坡庄、孙镇及王伍西集市。

(二)乡村公路治理标准。

1、公路两侧各留0.75至1米路肩,1.5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2、其他乡村路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3、县公路两侧各留1米的路肩,1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不低于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绿化平台植乔木胸径不低于6厘米;树木及桥涵护栏涂白。

(三)涂白要求。

孙九路、庆淄路及镇府驻地树木涂白由镇负责,其他树木涂白由各村负责,每棵树涂白高度1.2米。镇财政向每责任区拨款500元用于购买石灰。

村内以清理“三大堆”为主,确保达到“四无”、“五净”。

(一)“四无”:无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

(二)“五净”: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

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自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16日结束。完成任务的村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经过责任段技术人员初检,然后向镇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由镇指挥部会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逐段验收,不合格的限期返工,直至符合标准。村内卫生由城管大队进行验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

为充分调动各责任区、村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路域综合治理任务,经研究设立如下奖项:一等奖6个,各奖励1500元;二等奖6个,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6个,各奖励800元;四等奖6个,各奖励500元;五等奖6个,各奖励300元。对不能按时开工、不如期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区和村,将对有关责任区书记、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对进入奖励范围的村,村内环境卫生必须由城管大队考核合格,才能获奖,否则不予奖励。

为落实好今年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镇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总指挥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验收。同时各责任区也分派了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员),具体负责施工的标准把关和技术指导。镇指挥部成员、责任区、包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要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靠上,坚守在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会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各自的责任区段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县路域综合治理施工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施工,确保各个责任段都能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各责任区要组织好本辖区的任务分配、人员组织和工程的实施,要精心组织,一鼓作气,按时完成,力争都达到优良工程。要在全镇叫响“搞好路域治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优良环境,共建幸福、和谐新孙镇”的口号,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万众一心,全力做好今年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村庄”“两个委员会”是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简称。习惯上,前者称为村支部,后者称为村委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采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镇16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30份,悬挂条幅65条,发动群众义工110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32辆,全镇16个村累计清除垃圾3230㎡,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600余米,完成绿化面积5600平米,动用车辆清除国道227线两侧18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860㎡,动用车辆980台次,清除93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1120㎡,共发放垃圾桶1969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把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认真召开会议、实地开展走访、干部率先示范等多种方式宣传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共召开全镇安排动员及汇报会2次、村两委扩大会16次,发放禁烧垃圾秸秆公告160多份,开办评比栏和“红黑榜”16个,推送微信消息2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坚持分类施治。xxx属全县一类镇镇,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战线长,河滩多,柴草堆和废旧农膜清理整治任务重、范围广。坚持“镇干部一线查,村组群众广泛查”的联查机制,责任领导重点对河流沟渠、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镇道路、建筑工地、村内巷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途径六坝村、西上坝村、王官村等村高铁两侧的“三堆”、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对沿线视野清晰的地方采取步行排查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详细进行了记录、保留了影像资料,并现场进行交办到相关村组干部,严格整改时限按要求抓好整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成效明显。对照县政协监督性视察交办的7项问题,举一反三,逐一进行彻底整改。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目的,以农村生活污水、柴草垃圾、残垣断壁、坟场墓地为重点,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协助的方式,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五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xxx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中转站,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镇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各村长期以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是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集镇布局规划滞后,各村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乱堆乱放乱倒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五是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蔬菜残叶、瓜果烂皮、废旧电池、塑料袋、饮料瓶、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小区牲畜粪便等污染物、污水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

(一)注重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热情。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群众会、微信群等途径,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开展“六坝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教育,在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和村组环境卫生查比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融入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在各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收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三是选树正反典型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施工场地“六进”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每月每村推选1-2名环境卫生先进典型在全镇通报表扬。同时,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亮像”,形成震慑。

(二)聚焦重点领域,在延伸触角中重拳攻坚克难、扩大整治成效。一是开展集镇街道秩序整治。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东路等重点公路和所有通村道路为重点,对沿线堆放的垃圾、杂草、枯树进行清除,路肩沟边进行整修。三是突出村内卫生死角清理。以村内主次巷道沿线为重点,对巷道内堆放的建筑垃圾、粪堆、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对坍塌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房屋进行彻底清理修整,教育广大群众做到垃圾不乱倒,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

(三)创新管理方式,在健全机制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通过探索建立经费投入、网格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县级财政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统筹拨付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奖补资金,具体补助标准为: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每年补助经费5000元,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补助经费3000元,六坝村(包括集镇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车管理维护费)每年补助经费15万元。积极引导村组以“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按照市县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物业式管理模式,各村按照户籍人口向每位居民收取每月1—2元的卫生保洁费。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镇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购置垃圾桶、清扫工具等各类环卫设备130多件套,配备专兼职环卫队伍16支125人,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填埋点30处。基本实现“设施完备、人员到位、保障有力、治理有人”的目标,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实行环境卫生“巷长”负责制。各村组织召开各组群众会,按照每条巷道农户分布情况和居住户数,民主推选出1-2名“巷长”,由“巷长”负责监督每天巷道内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交通主干道“路长”负责制,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交通主干道的“路长”,整合道路养护工、保洁员和交管员力量,负责交通沿线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镇村干部划片包段责任制,明确监管区域和具体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环境卫生全日制清扫、全天候保洁,实现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三是推行农户保洁自治模式。各村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结合地域分布和常住人口情况确定专职保洁员数量,原则上按常住人口每300人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具体负责本片区的垃圾清理和转运,并督促农户将建筑垃圾运送到定点堆放处,以及配合镇上垃圾车将各村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处理。集镇配备10-20名保洁员,由六坝村负责集镇范围内环境卫生保洁监督管理,确保集镇环境卫生保洁监管无死角、无盲区,不断提升集镇环境卫生保洁实效。四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建立村为基础的便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回收。动员种植大户及群众捡拾废旧地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企业出具的回收票据,乡镇府每方补助1000元,不断提高种植大户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废旧农膜清理回收率。同时各村与种植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时,把废旧薄膜治理写入合同,明确要求种植户按每亩30元的标准缴纳废旧农膜清理保证金,形成“谁耕种、谁捡拾、谁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农膜无人清理的问题。五是建立考核评比机制。镇上建立督查考核问责制度,每月由分管领导带队组成考核组,深入村组农户和每条巷道、深沟路渠等重点区域,对各村环境卫生清扫和日常保洁情况进行现场百分制量化打分,考核注重清理乱推乱放、深沟路渠卫生死角、“环卫制度”落实等重点内容,年终对综合得分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对工作推进不力、连续三次考核在后三名的村干部,采取组织约谈、通报批评和组织调整等措施从严问责,并将各村每季度环境卫生得分情况作为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形成责任倒逼压力,促使村干部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各村建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成立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每月评选出1-2个干净卫生巷道、4-5户干净卫生户,在村公示栏内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六是建立广泛的干群义务投劳机制。严格落实集镇每周五下午卫生大扫除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统一组织镇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对集镇街道进行清扫,带动集镇沿街商铺商贩和各村组农户开展以清扫道路、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清扫保洁活动,把广大群众作为推进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力军,注重发挥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和村民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将环境卫生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员动手的强大合力,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实效。

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我村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下面,就我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情况作如下汇报: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副主任任副组长,村其他干部为成员的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内部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村干部分工定组,定保洁员,每人负责一片,从而使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上的得到了保证,工作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治氛围,我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党员会议,采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保洁的良好氛围。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为切实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着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卫生状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村庄整洁。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以长期保洁和空时用工相结合,我村多次发动宣传,组织保洁员对村庄内部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整齐堆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清除露天粪缸。针对厕所、广场、村部周围等公共场所的环境问题,我村组织党员干部定时定点清理,带动群众自觉维护我村的环境卫生。我村现有垃圾池1座,垃圾桶280个,并坚持“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实行农户垃圾统一堆放,统一收集,由镇统一收运处理。

2、道路保洁。在村庄保洁的基础上,做好道路的保洁,保持路面干净、无垃圾,路面无损坏,路肩无杂草、白色垃圾,相关交通标识安装到位,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3、河塘清洁。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巡河,保洁工作,每个礼拜,巡河一次,保持河沟、库唐干净、整洁,无水草,无白色垃圾,水质干净。

4、加快推进环境整治。今年对洋滩白家组进行环境整治,经过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后,长效管护及时跟上。

5、加快推进“一推三治五化”工程。今年几条道路,拓宽改造及道路亮化工程已经招投标结束,现正在推进实施中,工程完工后,进一步优化村庄环境,方便群众出行。

人居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中还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原来村两委干部,存在惜本思想,垃圾桶破烂,将就用用,长效管理后,舍不得临时用工整治特发情况。今年把垃圾桶破的,无盖的全部换成了新的,克服惜本思想,把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工作做实、做好。

村两委干部,原来认为现在保洁全覆盖久万事大吉,管护水平保洁标准太低。对一些陈年死角熟视无睹,有些乱堆乱放没有重视,对保洁人员要求太低,今后克服这些想法。

具体表现在,对三星级适居组重视程度和保洁水平比较高,一般整治村相对比较薄弱,进村口比较重视,管护水平较好,村庄内部,偏僻处保洁水平比较薄弱,今后要克服这些不足,长效管护做到全覆盖,高标准,无死角。

我村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切实抓好我村环境整治工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周密组织,认真实施,始终不渝地把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环境优良、空气新鲜、经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保证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镇创建成为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镇做出新的贡献。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实施一星级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现按照《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要求,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实施农村“三清”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创建工作坚持“因村制宜、整体推进、逐步提升”的原则,突出“一绿二整三提升”等基本要求,努力将本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示范村。

1、巷道硬质化。总长1750米,厚度分别为8公分、10公分、12公分,宽度2-2.5米,需投入资金21万元,工程承包人:袁洪远,施工时间7月底。

2、亮化。配备路灯60盏,投入5万元,施工时间8月底。

3、净化。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整治村庄河道,达到环境净化。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全面清理积存的各类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填埋处理,并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垃圾池15个,配置垃圾桶22只,清运车2辆,落实5位保洁员,分别是刘广才1、2组,唐庆凤3、4组,唐金桂5、6组,李朝章7组,王国才8、9、10、11组,投入资金5万元,7月底完成。

4、美化。需拆除旧院墙13户,拆除旧猪圈18户,修缮旧房屋13户,投入资金4万元。村部西山夹沟进行软驳坡,投入资金18万元。桥梁改造,唐元庄西大桥、四组及王甫庄中心桥投入30万元。在原学校操场上改办农民健身场所,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5、绿化。加快植树造林,达到村庄绿化。按照村庄绿、农田林网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到村内主干道两侧全部绿化到位,庭院绿化到位,圩堤沟渠绿化造林到位,农田林网达标,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上述实施项目,累计投入85-90万元。我们将通过会议、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多头多路,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通过市挂钩扶贫单位(审计局、工商局)争取30万元;二是镇直相关单位支持帮助10万元;三是通过集体发展积累、村民“一事一议”、能人捐款等多种途径筹集30万元资金,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邹政办字(20xx)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我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全镇路域及村庄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镇形象。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全镇省道、县道、乡道、村公路两侧路肩、边沟、边坡、行道树涂白进行综合治理和村内按“四无”、“五净”标准进行彻底清扫。

(一)庆淄路治理标准。

1、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绿化平台宽2米,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内外边坡坡面平顺密实,路树及两侧林带涂白。

2、路肩平台新上土方要密实,边缘线顺直。路肩平台外边坡及坡角线均撒白石灰,绿化平台低于路肩30厘米。

3、穿村路段彻底清理“脏乱差”。重点治理乱植树木、蔬菜及各类垃圾等。

4、规范坡庄、孙镇及王伍西集市。

(二)乡村公路治理标准。

1、公路两侧各留0.75至1米路肩,1.5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2、其他乡村路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3、县公路两侧各留1米的路肩,1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不低于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绿化平台植乔木胸径不低于6厘米;树木及桥涵护栏涂白。

(三)涂白要求。

孙九路、庆淄路及镇府驻地树木涂白由镇负责,其他树木涂白由各村负责,每棵树涂白高度1.2米。镇财政向每责任区拨款500元用于购买石灰。

村内以清理“三大堆”为主,确保达到“四无”、“五净”。

(一)“四无”:无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

(二)“五净”: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

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自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16日结束。完成任务的村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经过责任段技术人员初检,然后向镇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由镇指挥部会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逐段验收,不合格的限期返工,直至符合标准。村内卫生由城管大队进行验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

为充分调动各责任区、村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路域综合治理任务,经研究设立如下奖项:一等奖6个,各奖励1500元;二等奖6个,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6个,各奖励800元;四等奖6个,各奖励500元;五等奖6个,各奖励300元。对不能按时开工、不如期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区和村,将对有关责任区书记、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对进入奖励范围的村,村内环境卫生必须由城管大队考核合格,才能获奖,否则不予奖励。

为落实好今年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镇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总指挥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验收。同时各责任区也分派了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员),具体负责施工的标准把关和技术指导。镇指挥部成员、责任区、包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要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靠上,坚守在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会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各自的责任区段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县路域综合治理施工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施工,确保各个责任段都能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各责任区要组织好本辖区的任务分配、人员组织和工程的实施,要精心组织,一鼓作气,按时完成,力争都达到优良工程。要在全镇叫响“搞好路域治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优良环境,共建幸福、和谐新孙镇”的口号,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万众一心,全力做好今年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确保已建成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作用,提升村庄后续管理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措施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目标要求。

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工作要求,整合完善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规范有效运行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全面推广实施。实现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垃圾收运制度健全,保洁人员配足配齐,农村广场、道路、房前屋后等区域无积存或零散垃圾;生活污水得到管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有专人管理运行正常,无淤积堵塞渗透,排放污水达标;乡村道路通达有序,路基完好、路面平整、标志齐全、无路障;公共设施运行良好,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满足群众日常需求;村容村貌清爽整洁,公共区域无垃圾、积水、杂草,无乱堆乱放、乱挂乱贴、卫生死角,农户庭院内外整洁有序。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引领、法治引导、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统筹主导地位,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科学、规范、长效推进。

2.部门协作。切实发挥相关部门职能,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特别是项目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指导、督促,协助推进综合整治项目发挥积极作用。

3.群众主体。坚持农民自愿,积极引导体现农民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乡(镇)在实施和监督落实方面的关键作用,依靠群众,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维护美丽家园。

4.分级管理。县级部门组织领导,乡(镇)负责长效管护业务指导,村(社区)对长效管护工作负总责,负责具体管护。

5.社会参与。有效结合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积极宣传和吸引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工作,形成互帮互助、共促共赢的良好氛围。

6.科学运作。落实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市场化操作,提高环境治理工作效率。

(一)庭院卫生机制。

1.家风美。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夫妻和睦、勤劳善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邻里互助、生活健康、文明素质高。家庭成员健康卫生习惯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和封建迷信活动。

2.居室美。家居整洁美观,家具器物摆放整齐,勤擦拭,无尘土。房屋门窗经常擦洗,保持明亮舒畅。床单、被罩、门窗帘勤洗勤换,床品叠放整齐、舒适。室内备有垃圾桶,生活垃圾及时入袋入桶。

3.厨厕美。厨房通风透气、无异味。使用先进炉具和清洁能源,灶台清洁不油腻,锅铲碗筷用完清洗并摆放整齐,抹布干净无异味;厕所有墙、有顶,有专用墩布清洁。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无蝇蛆、基本无臭味。

4.庭院美。庭院规划布局合理、整齐。庭院内不随意堆放杂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分门归类入库;家禽家畜入圈饲养,建设人畜隔离墙;积极做好垃圾分类,保持庭院干净整洁。

5.绿化美。积极开展庭院和室内绿化美化,房前屋后栽花、种菜、植树,建设有花隔墙花园菜园,使庭院有花、有菜、有果,引导群众争相创建“美丽庭院”。

(二)生活污水设施管护机制。

1.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日常运行的维护监督,开展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维修和设施更换。落实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在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2.对污水收集管网、格栅、化粪池、调节池、处理工艺主体和出水井等构筑物进行全面巡查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检查各类井盖的完整性、安全性;对污水收集管网、格栅、窨井、化粪池、调节池、出水井进行清渣清淤维护;对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及电力电缆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出现故障及时维修更换。

3.对进出水水量、水质进行观察记录,并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出水水质执行国家有关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对出现较严重情况如地面沉降、路面拓宽等可能影响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乡镇办事处报告。对设施进行日常养护、巡查,及时排除处理设施故障,清理、处置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保证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4.制订运行维护手册、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等,建立设施运行情况台账,定期向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每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运行情况、进水量和出水水质等情况。

5.禁止乡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向农村污水管网排放下列物质:(一)挥发性有机溶剂及易燃易爆物质;(二)氰化钠、氰化钾、硫化钠、含氰电镀液等有毒物质;(三)腐蚀管道以及导致下水管阻塞的物质;(四)不符合相应排放标准的医疗卫生、生物制品、科研、肉类加工等含有病原体及放射性的污水;(五)其他禁止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

(三)植绿护绿机制。

1.做好绿化规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以确定保留的庄点为绿化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片林、乡村绿道建设。主要以主干道路、沟渠两侧绿色通道、大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空心村”复绿、美丽乡村建设及经济林等国土绿化为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开展春秋两季造林绿化规划工作。

2.做好林木灌水管理。针对春季降雨少、大风高温的不利气候,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创造灌水条件,及时对近三年幼龄林进行灌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树木成活率。

3.做好幼林地中耕除草。及时对新植林地进行中耕除草破板结,做好新植林地夏季管护工作。

4.做好树木修剪抚育。重点对道路两侧、村庄示范点周围及5年以下中幼林进行修剪,确保树木成材、林相整齐,达到美化效果。

5.做好病死木、枯死木清理补植。及时彻底清理病死木、枯死木,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补植计划,改善自然生态景观。

6.加强林木巡视管护。加大林区巡查管护力度,加强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监督、培训管理,进一步明确管护区域,压实管护责任,制定奖惩措施,提高护林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营林、护林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森林、林木及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四)农村保洁机制。

1.村庄保洁。村庄清扫保洁应达到“五无五净”标准(即:路面净、便道净、墙根净、绿化净、排水明沟净;无垃圾、无粪便、无砖瓦石块、无杂草、无污泥秽水);环卫设施规划合理、摆放有序、外观整洁。

2.公共场所及空闲场地区域卫生。无乱堆乱放、无白色垃圾,公共设施清洁、摆放整齐、管理规范。

3.主次干道区域卫生。道路及两侧绿化带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无垃圾沉积物、无杂草等。

4.河沟渠湖及林带区域卫生。干净整洁,无垃圾堆放、无漂浮物。

5.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管理区域卫生。管理规范、清洁干净、设施完善、无异味,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

(五)厕所运行机制。

1.建立维修服务制度。建立改厕维护管理协调网络,由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乡镇具体落实,形成“县—乡镇—村”管理协调网络,实行“县级协调、乡镇落实、村居负责”制度。各乡镇为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机制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后续管理工作,以村或区域划片成立农村卫生厕所运行维护服务队,公布农村改厕运维服务电话,承担厕具故障的维修、粪液抽取和无害化运输处理。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本地生态农庄、农业合作社、林果种植等规模化种植企业积极参与运营。

2.建立清运服务制度。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覆盖全部改厕村庄的粪液粪渣清运服务体系队伍。根据辖区内改厕村庄数量、服务人口、运输距离等因素,分片区开展清运服务。拓宽服务运作模式,可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本地农业产业、林果产业等规模化组织合作,进行粪液清运合理利用;条件成熟的乡镇,可根据实际,委托有能力的环卫一体化服务企业或者卫生厕所维修服务单位负责粪液收集、运输、处理。

3.建立利用处理制度。做好粪渣粪液的利用与处理。粪液收集后优先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严禁农户随便倾倒,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综合利用模式和技术,加强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支持有意愿的社会组织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粪液收集中转站或粪便处理点,进行有机肥料生产利用。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采取不同的长效管护方式,依法依规有效推进治理。

1.引导群众管护。通过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带头、监督作用,发挥“积分制”“红黑榜”激励优势,落实受益群众的日常管护责任。

2.鼓励承包管护。有条件的乡镇社区,由社区组织聘请有经验、有技能的居民或项目业主,打包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权益,按照集中承包方式落实管护责任。

3.支持社会管护。由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管护单位或人员落实管护责任。

4.实行制度管护。结合村落宜居标准进一步加快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家庭卫生保洁、检查、评比制度,推行农户“门前三包”,坚持用约定规范行为,用制度保障运行。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日常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等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职能工作,做好日常指导、服务工作。各乡镇、村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抓好工作落实,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管护。村级要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常态管理。

(二)强化宣传保障。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与乡风文明各类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运用村村享、宣传栏、微信、会议、标语横幅、文化墙等不同形式和平台,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政策,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和自觉维护生活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持村庄卫生、维护公共设施。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激发村民爱护家园、珍惜环境的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积极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曝光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现象,形成“比学赶超”的环境治理良性循环。

(三)强化投入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建立运行管护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维护和环卫保洁与低保挂钩、农户缴纳保洁费、项目运行等投入经费保障模式。县级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政府土地出让受益、涉农资金等,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按照政府关于采购政策要求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厕所改造等设施用具采购,有效降低成本,减轻资金压力和农民负担。

(四)强化制度保障。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监管考核办法和评分奖惩细则,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和村庄清洁评比,组织相关部门明察暗访,督促和鼓励村组抓好村容环境日常维护。以加快农村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为目标,充分依托村规民约,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规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切实做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人抓、环境维护有人管。完善农村环境整治配套建设项目立项、工程发包、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和移交制度,规范和加强村集体组织及其群众对环境管护的监督管理,按照谁投入谁负责的原则,保障工程质量和项目运行效果。并建立完善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经费支持机制。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确保已建成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作用,提升村庄后续管理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措施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目标要求。

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工作要求,整合完善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规范有效运行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全面推广实施。实现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垃圾收运制度健全,保洁人员配足配齐,农村广场、道路、房前屋后等区域无积存或零散垃圾;生活污水得到管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有专人管理运行正常,无淤积堵塞渗透,排放污水达标;乡村道路通达有序,路基完好、路面平整、标志齐全、无路障;公共设施运行良好,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满足群众日常需求;村容村貌清爽整洁,公共区域无垃圾、积水、杂草,无乱堆乱放、乱挂乱贴、卫生死角,农户庭院内外整洁有序。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引领、法治引导、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统筹主导地位,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科学、规范、长效推进。

2.部门协作。切实发挥相关部门职能,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特别是项目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指导、督促,协助推进综合整治项目发挥积极作用。

3.群众主体。坚持农民自愿,积极引导体现农民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乡(镇)在实施和监督落实方面的关键作用,依靠群众,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维护美丽家园。

4.分级管理。县级部门组织领导,乡(镇)负责长效管护业务指导,村(社区)对长效管护工作负总责,负责具体管护。

5.社会参与。有效结合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积极宣传和吸引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工作,形成互帮互助、共促共赢的良好氛围。

6.科学运作。落实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市场化操作,提高环境治理工作效率。

(一)庭院卫生机制。

1.家风美。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夫妻和睦、勤劳善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邻里互助、生活健康、文明素质高。家庭成员健康卫生习惯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和封建迷信活动。

2.居室美。家居整洁美观,家具器物摆放整齐,勤擦拭,无尘土。房屋门窗经常擦洗,保持明亮舒畅。床单、被罩、门窗帘勤洗勤换,床品叠放整齐、舒适。室内备有垃圾桶,生活垃圾及时入袋入桶。

3.厨厕美。厨房通风透气、无异味。使用先进炉具和清洁能源,灶台清洁不油腻,锅铲碗筷用完清洗并摆放整齐,抹布干净无异味;厕所有墙、有顶,有专用墩布清洁。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无蝇蛆、基本无臭味。

4.庭院美。庭院规划布局合理、整齐。庭院内不随意堆放杂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分门归类入库;家禽家畜入圈饲养,建设人畜隔离墙;积极做好垃圾分类,保持庭院干净整洁。

5.绿化美。积极开展庭院和室内绿化美化,房前屋后栽花、种菜、植树,建设有花隔墙花园菜园,使庭院有花、有菜、有果,引导群众争相创建“美丽庭院”。

(二)生活污水设施管护机制。

1.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日常运行的维护监督,开展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维修和设施更换。落实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在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2.对污水收集管网、格栅、化粪池、调节池、处理工艺主体和出水井等构筑物进行全面巡查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检查各类井盖的完整性、安全性;对污水收集管网、格栅、窨井、化粪池、调节池、出水井进行清渣清淤维护;对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及电力电缆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出现故障及时维修更换。

3.对进出水水量、水质进行观察记录,并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出水水质执行国家有关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对出现较严重情况如地面沉降、路面拓宽等可能影响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乡镇办事处报告。对设施进行日常养护、巡查,及时排除处理设施故障,清理、处置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保证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4.制订运行维护手册、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等,建立设施运行情况台账,定期向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每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运行情况、进水量和出水水质等情况。

5.禁止乡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向农村污水管网排放下列物质:(一)挥发性有机溶剂及易燃易爆物质;(二)氰化钠、氰化钾、硫化钠、含氰电镀液等有毒物质;(三)腐蚀管道以及导致下水管阻塞的物质;(四)不符合相应排放标准的医疗卫生、生物制品、科研、肉类加工等含有病原体及放射性的污水;(五)其他禁止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

(三)植绿护绿机制。

1.做好绿化规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以确定保留的庄点为绿化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片林、乡村绿道建设。主要以主干道路、沟渠两侧绿色通道、大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空心村”复绿、美丽乡村建设及经济林等国土绿化为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开展春秋两季造林绿化规划工作。

2.做好林木灌水管理。针对春季降雨少、大风高温的不利气候,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创造灌水条件,及时对近三年幼龄林进行灌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树木成活率。

3.做好幼林地中耕除草。及时对新植林地进行中耕除草破板结,做好新植林地夏季管护工作。

4.做好树木修剪抚育。重点对道路两侧、村庄示范点周围及5年以下中幼林进行修剪,确保树木成材、林相整齐,达到美化效果。

5.做好病死木、枯死木清理补植。及时彻底清理病死木、枯死木,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补植计划,改善自然生态景观。

6.加强林木巡视管护。加大林区巡查管护力度,加强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监督、培训管理,进一步明确管护区域,压实管护责任,制定奖惩措施,提高护林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营林、护林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森林、林木及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四)农村保洁机制。

1.村庄保洁。村庄清扫保洁应达到“五无五净”标准(即:路面净、便道净、墙根净、绿化净、排水明沟净;无垃圾、无粪便、无砖瓦石块、无杂草、无污泥秽水);环卫设施规划合理、摆放有序、外观整洁。

2.公共场所及空闲场地区域卫生。无乱堆乱放、无白色垃圾,公共设施清洁、摆放整齐、管理规范。

3.主次干道区域卫生。道路及两侧绿化带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无垃圾沉积物、无杂草等。

4.河沟渠湖及林带区域卫生。干净整洁,无垃圾堆放、无漂浮物。

5.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管理区域卫生。管理规范、清洁干净、设施完善、无异味,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

(五)厕所运行机制。

1.建立维修服务制度。建立改厕维护管理协调网络,由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乡镇具体落实,形成“县—乡镇—村”管理协调网络,实行“县级协调、乡镇落实、村居负责”制度。各乡镇为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机制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后续管理工作,以村或区域划片成立农村卫生厕所运行维护服务队,公布农村改厕运维服务电话,承担厕具故障的维修、粪液抽取和无害化运输处理。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本地生态农庄、农业合作社、林果种植等规模化种植企业积极参与运营。

2.建立清运服务制度。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覆盖全部改厕村庄的粪液粪渣清运服务体系队伍。根据辖区内改厕村庄数量、服务人口、运输距离等因素,分片区开展清运服务。拓宽服务运作模式,可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本地农业产业、林果产业等规模化组织合作,进行粪液清运合理利用;条件成熟的乡镇,可根据实际,委托有能力的环卫一体化服务企业或者卫生厕所维修服务单位负责粪液收集、运输、处理。

3.建立利用处理制度。做好粪渣粪液的利用与处理。粪液收集后优先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严禁农户随便倾倒,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综合利用模式和技术,加强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支持有意愿的社会组织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粪液收集中转站或粪便处理点,进行有机肥料生产利用。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采取不同的长效管护方式,依法依规有效推进治理。

1.引导群众管护。通过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带头、监督作用,发挥“积分制”“红黑榜”激励优势,落实受益群众的日常管护责任。

2.鼓励承包管护。有条件的乡镇社区,由社区组织聘请有经验、有技能的居民或项目业主,打包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权益,按照集中承包方式落实管护责任。

3.支持社会管护。由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管护单位或人员落实管护责任。

4.实行制度管护。结合村落宜居标准进一步加快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家庭卫生保洁、检查、评比制度,推行农户“门前三包”,坚持用约定规范行为,用制度保障运行。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日常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等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职能工作,做好日常指导、服务工作。各乡镇、村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抓好工作落实,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管护。村级要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常态管理。

(二)强化宣传保障。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与乡风文明各类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运用村村享、宣传栏、微信、会议、标语横幅、文化墙等不同形式和平台,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政策,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和自觉维护生活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持村庄卫生、维护公共设施。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激发村民爱护家园、珍惜环境的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积极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曝光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现象,形成“比学赶超”的环境治理良性循环。

(三)强化投入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建立运行管护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维护和环卫保洁与低保挂钩、农户缴纳保洁费、项目运行等投入经费保障模式。县级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政府土地出让受益、涉农资金等,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按照政府关于采购政策要求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厕所改造等设施用具采购,有效降低成本,减轻资金压力和农民负担。

(四)强化制度保障。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监管考核办法和评分奖惩细则,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和村庄清洁评比,组织相关部门明察暗访,督促和鼓励村组抓好村容环境日常维护。以加快农村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为目标,充分依托村规民约,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规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切实做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人抓、环境维护有人管。完善农村环境整治配套建设项目立项、工程发包、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和移交制度,规范和加强村集体组织及其群众对环境管护的监督管理,按照谁投入谁负责的原则,保障工程质量和项目运行效果。并建立完善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经费支持机制。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

副组长: **。

成  员: **。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20xx年01月15日。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村庄”两个委员会是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简称。传统上,前者称为村支部,后者称为村委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我村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下面,就我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情况作如下汇报: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副主任任副组长,村其他干部为成员的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内部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村干部分工定组,定保洁员,每人负责一片,从而使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上的得到了保证,工作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治氛围,我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党员会议,采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保洁的良好氛围。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为切实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着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卫生状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村庄整洁。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以长期保洁和空时用工相结合,我村多次发动宣传,组织保洁员对村庄内部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整齐堆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清除露天粪缸。针对厕所、广场、村部周围等公共场所的环境问题,我村组织党员干部定时定点清理,带动群众自觉维护我村的环境卫生。我村现有垃圾池1座,垃圾桶280个,并坚持“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实行农户垃圾统一堆放,统一收集,由镇统一收运处理。

2、道路保洁。在村庄保洁的基础上,做好道路的保洁,保持路面干净、无垃圾,路面无损坏,路肩无杂草、白色垃圾,相关交通标识安装到位,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3、河塘清洁。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巡河,保洁工作,每个礼拜,巡河一次,保持河沟、库唐干净、整洁,无水草,无白色垃圾,水质干净。

4、加快推进环境整治。今年对洋滩白家组进行环境整治,经过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后,长效管护及时跟上。

5、加快推进“一推三治五化”工程。今年几条道路,拓宽改造及道路亮化工程已经招投标结束,现正在推进实施中,工程完工后,进一步优化村庄环境,方便群众出行。

人居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中还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原来村两委干部,存在惜本思想,垃圾桶破烂,将就用用,长效管理后,舍不得临时用工整治特发情况。今年把垃圾桶破的,无盖的全部换成了新的,克服惜本思想,把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工作做实、做好。

村两委干部,原来认为现在保洁全覆盖久万事大吉,管护水平保洁标准太低。对一些陈年死角熟视无睹,有些乱堆乱放没有重视,对保洁人员要求太低,今后克服这些想法。

具体表现在,对三星级适居组重视程度和保洁水平比较高,一般整治村相对比较薄弱,进村口比较重视,管护水平较好,村庄内部,偏僻处保洁水平比较薄弱,今后要克服这些不足,长效管护做到全覆盖,高标准,无死角。

我村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切实抓好我村环境整治工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周密组织,认真实施,始终不渝地把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环境优良、空气新鲜、经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保证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镇创建成为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镇做出新的贡献。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采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镇16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30份,悬挂条幅65条,发动群众义工110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32辆,全镇16个村累计清除垃圾3230㎡,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600余米,完成绿化面积5600平米,动用车辆清除国道227线两侧18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860㎡,动用车辆980台次,清除93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1120㎡,共发放垃圾桶1969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把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认真召开会议、实地开展走访、干部率先示范等多种方式宣传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共召开全镇安排动员及汇报会2次、村两委扩大会16次,发放禁烧垃圾秸秆公告160多份,开办评比栏和“红黑榜”16个,推送微信消息2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坚持分类施治。xxx属全县一类镇镇,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战线长,河滩多,柴草堆和废旧农膜清理整治任务重、范围广。坚持“镇干部一线查,村组群众广泛查”的联查机制,责任领导重点对河流沟渠、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镇道路、建筑工地、村内巷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途径六坝村、西上坝村、王官村等村高铁两侧的“三堆”、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对沿线视野清晰的地方采取步行排查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详细进行了记录、保留了影像资料,并现场进行交办到相关村组干部,严格整改时限按要求抓好整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成效明显。对照县政协监督性视察交办的7项问题,举一反三,逐一进行彻底整改。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目的,以农村生活污水、柴草垃圾、残垣断壁、坟场墓地为重点,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协助的方式,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五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xxx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中转站,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镇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各村长期以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是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集镇布局规划滞后,各村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乱堆乱放乱倒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五是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蔬菜残叶、瓜果烂皮、废旧电池、塑料袋、饮料瓶、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小区牲畜粪便等污染物、污水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

(一)注重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热情。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群众会、微信群等途径,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开展“六坝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教育,在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和村组环境卫生查比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融入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在各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收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三是选树正反典型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施工场地“六进”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每月每村推选1-2名环境卫生先进典型在全镇通报表扬。同时,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亮像”,形成震慑。

(二)聚焦重点领域,在延伸触角中重拳攻坚克难、扩大整治成效。一是开展集镇街道秩序整治。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东路等重点公路和所有通村道路为重点,对沿线堆放的垃圾、杂草、枯树进行清除,路肩沟边进行整修。三是突出村内卫生死角清理。以村内主次巷道沿线为重点,对巷道内堆放的建筑垃圾、粪堆、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对坍塌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房屋进行彻底清理修整,教育广大群众做到垃圾不乱倒,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

(三)创新管理方式,在健全机制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通过探索建立经费投入、网格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县级财政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统筹拨付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奖补资金,具体补助标准为: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每年补助经费5000元,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补助经费3000元,六坝村(包括集镇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车管理维护费)每年补助经费15万元。积极引导村组以“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按照市县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物业式管理模式,各村按照户籍人口向每位居民收取每月1—2元的卫生保洁费。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镇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购置垃圾桶、清扫工具等各类环卫设备130多件套,配备专兼职环卫队伍16支125人,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填埋点30处。基本实现“设施完备、人员到位、保障有力、治理有人”的目标,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实行环境卫生“巷长”负责制。各村组织召开各组群众会,按照每条巷道农户分布情况和居住户数,民主推选出1-2名“巷长”,由“巷长”负责监督每天巷道内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交通主干道“路长”负责制,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交通主干道的“路长”,整合道路养护工、保洁员和交管员力量,负责交通沿线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镇村干部划片包段责任制,明确监管区域和具体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环境卫生全日制清扫、全天候保洁,实现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三是推行农户保洁自治模式。各村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结合地域分布和常住人口情况确定专职保洁员数量,原则上按常住人口每300人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具体负责本片区的垃圾清理和转运,并督促农户将建筑垃圾运送到定点堆放处,以及配合镇上垃圾车将各村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处理。集镇配备10-20名保洁员,由六坝村负责集镇范围内环境卫生保洁监督管理,确保集镇环境卫生保洁监管无死角、无盲区,不断提升集镇环境卫生保洁实效。四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建立村为基础的便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回收。动员种植大户及群众捡拾废旧地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企业出具的回收票据,乡镇府每方补助1000元,不断提高种植大户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废旧农膜清理回收率。同时各村与种植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时,把废旧薄膜治理写入合同,明确要求种植户按每亩30元的标准缴纳废旧农膜清理保证金,形成“谁耕种、谁捡拾、谁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农膜无人清理的问题。五是建立考核评比机制。镇上建立督查考核问责制度,每月由分管领导带队组成考核组,深入村组农户和每条巷道、深沟路渠等重点区域,对各村环境卫生清扫和日常保洁情况进行现场百分制量化打分,考核注重清理乱推乱放、深沟路渠卫生死角、“环卫制度”落实等重点内容,年终对综合得分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对工作推进不力、连续三次考核在后三名的村干部,采取组织约谈、通报批评和组织调整等措施从严问责,并将各村每季度环境卫生得分情况作为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形成责任倒逼压力,促使村干部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各村建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成立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每月评选出1-2个干净卫生巷道、4-5户干净卫生户,在村公示栏内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六是建立广泛的干群义务投劳机制。严格落实集镇每周五下午卫生大扫除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统一组织镇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对集镇街道进行清扫,带动集镇沿街商铺商贩和各村组农户开展以清扫道路、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清扫保洁活动,把广大群众作为推进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力军,注重发挥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和村民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将环境卫生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员动手的强大合力,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实效。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实施一星级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现按照《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要求,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实施农村“三清”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创建工作坚持“因村制宜、整体推进、逐步提升”的原则,突出“一绿二整三提升”等基本要求,努力将本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示范村。

1、巷道硬质化。总长1750米,厚度分别为8公分、10公分、12公分,宽度2-2.5米,需投入资金21万元,工程承包人:袁洪远,施工时间7月底。

2、亮化。配备路灯60盏,投入5万元,施工时间8月底。

3、净化。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整治村庄河道,达到环境净化。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全面清理积存的各类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填埋处理,并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垃圾池15个,配置垃圾桶22只,清运车2辆,落实5位保洁员,分别是刘广才1、2组,唐庆凤3、4组,唐金桂5、6组,李朝章7组,王国才8、9、10、11组,投入资金5万元,7月底完成。

4、美化。需拆除旧院墙13户,拆除旧猪圈18户,修缮旧房屋13户,投入资金4万元。村部西山夹沟进行软驳坡,投入资金18万元。桥梁改造,唐元庄西大桥、四组及王甫庄中心桥投入30万元。在原学校操场上改办农民健身场所,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5、绿化。加快植树造林,达到村庄绿化。按照村庄绿、农田林网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到村内主干道两侧全部绿化到位,庭院绿化到位,圩堤沟渠绿化造林到位,农田林网达标,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上述实施项目,累计投入85-90万元。我们将通过会议、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多头多路,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通过市挂钩扶贫单位(审计局、工商局)争取30万元;二是镇直相关单位支持帮助10万元;三是通过集体发展积累、村民“一事一议”、能人捐款等多种途径筹集30万元资金,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采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镇16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30份,悬挂条幅65条,发动群众义工110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32辆,全镇16个村累计清除垃圾3230㎡,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600余米,完成绿化面积5600平米,动用车辆清除国道227线两侧18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860㎡,动用车辆980台次,清除93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1120㎡,共发放垃圾桶1969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把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认真召开会议、实地开展走访、干部率先示范等多种方式宣传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共召开全镇安排动员及汇报会2次、村两委扩大会16次,发放禁烧垃圾秸秆公告160多份,开办评比栏和“红黑榜”16个,推送微信消息2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坚持分类施治。xxx属全县一类镇镇,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战线长,河滩多,柴草堆和废旧农膜清理整治任务重、范围广。坚持“镇干部一线查,村组群众广泛查”的联查机制,责任领导重点对河流沟渠、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镇道路、建筑工地、村内巷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途径六坝村、西上坝村、王官村等村高铁两侧的“三堆”、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对沿线视野清晰的地方采取步行排查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详细进行了记录、保留了影像资料,并现场进行交办到相关村组干部,严格整改时限按要求抓好整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成效明显。对照县政协监督性视察交办的7项问题,举一反三,逐一进行彻底整改。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目的,以农村生活污水、柴草垃圾、残垣断壁、坟场墓地为重点,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协助的方式,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五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xxx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中转站,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镇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各村长期以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是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集镇布局规划滞后,各村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乱堆乱放乱倒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五是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蔬菜残叶、瓜果烂皮、废旧电池、塑料袋、饮料瓶、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小区牲畜粪便等污染物、污水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

(一)注重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热情。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群众会、微信群等途径,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开展“六坝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教育,在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和村组环境卫生查比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融入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在各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收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三是选树正反典型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施工场地“六进”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每月每村推选1-2名环境卫生先进典型在全镇通报表扬。同时,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亮像”,形成震慑。

(二)聚焦重点领域,在延伸触角中重拳攻坚克难、扩大整治成效。一是开展集镇街道秩序整治。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东路等重点公路和所有通村道路为重点,对沿线堆放的垃圾、杂草、枯树进行清除,路肩沟边进行整修。三是突出村内卫生死角清理。以村内主次巷道沿线为重点,对巷道内堆放的建筑垃圾、粪堆、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对坍塌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房屋进行彻底清理修整,教育广大群众做到垃圾不乱倒,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

(三)创新管理方式,在健全机制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通过探索建立经费投入、网格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县级财政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统筹拨付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奖补资金,具体补助标准为: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每年补助经费5000元,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补助经费3000元,六坝村(包括集镇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车管理维护费)每年补助经费15万元。积极引导村组以“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按照市县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物业式管理模式,各村按照户籍人口向每位居民收取每月1—2元的卫生保洁费。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镇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购置垃圾桶、清扫工具等各类环卫设备130多件套,配备专兼职环卫队伍16支125人,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填埋点30处。基本实现“设施完备、人员到位、保障有力、治理有人”的目标,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实行环境卫生“巷长”负责制。各村组织召开各组群众会,按照每条巷道农户分布情况和居住户数,民主推选出1-2名“巷长”,由“巷长”负责监督每天巷道内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交通主干道“路长”负责制,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交通主干道的“路长”,整合道路养护工、保洁员和交管员力量,负责交通沿线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镇村干部划片包段责任制,明确监管区域和具体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环境卫生全日制清扫、全天候保洁,实现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三是推行农户保洁自治模式。各村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结合地域分布和常住人口情况确定专职保洁员数量,原则上按常住人口每300人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具体负责本片区的垃圾清理和转运,并督促农户将建筑垃圾运送到定点堆放处,以及配合镇上垃圾车将各村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处理。集镇配备10-20名保洁员,由六坝村负责集镇范围内环境卫生保洁监督管理,确保集镇环境卫生保洁监管无死角、无盲区,不断提升集镇环境卫生保洁实效。四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建立村为基础的便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回收。动员种植大户及群众捡拾废旧地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企业出具的回收票据,乡镇府每方补助1000元,不断提高种植大户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废旧农膜清理回收率。同时各村与种植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时,把废旧薄膜治理写入合同,明确要求种植户按每亩30元的标准缴纳废旧农膜清理保证金,形成“谁耕种、谁捡拾、谁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农膜无人清理的问题。五是建立考核评比机制。镇上建立督查考核问责制度,每月由分管领导带队组成考核组,深入村组农户和每条巷道、深沟路渠等重点区域,对各村环境卫生清扫和日常保洁情况进行现场百分制量化打分,考核注重清理乱推乱放、深沟路渠卫生死角、“环卫制度”落实等重点内容,年终对综合得分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对工作推进不力、连续三次考核在后三名的村干部,采取组织约谈、通报批评和组织调整等措施从严问责,并将各村每季度环境卫生得分情况作为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形成责任倒逼压力,促使村干部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各村建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成立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每月评选出1-2个干净卫生巷道、4-5户干净卫生户,在村公示栏内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六是建立广泛的干群义务投劳机制。严格落实集镇每周五下午卫生大扫除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统一组织镇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对集镇街道进行清扫,带动集镇沿街商铺商贩和各村组农户开展以清扫道路、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清扫保洁活动,把广大群众作为推进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力军,注重发挥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和村民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将环境卫生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员动手的强大合力,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实效。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一)坚持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原则。各乡镇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有关部门负责督导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环县城、乡镇所在地、环景点周边、国省州县主干道、沿高速路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两抓一控"、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绿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现有绿化设施,具备条件的乡(镇)打造园林绿化景观街道;"美化",对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进行规划和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临街、临路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墙壁,规范村内主街道建筑色调,规范户外广告、路牌和公共标志。有条件的村庄加强文化广场、文化墙、村民活动中心建设。村庄、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亮化",村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修缮维护村内已建好的路灯等亮化设施,对已损坏的亮化设施及时更换,有条件的村实施现有亮化设施提档升级;"净化",重点治理村内主干道污水排放、村街路口、施工现场、集贸市场、公共场所以及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达到净化要求。

(二)继续推进"五改两建设"工作。"改路",对乡村道路、农村街道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基本做到主街硬化,出村道路路面平整,安全畅通,路况保持良好,逐步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改水",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农村集中连片供水,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加大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保证水质达标与饮水安全。供水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改厕",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入厕环境,采用三格池式、沼气池式厕所等多种形式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改圈",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禁在环境敏感区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的畜禽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垃圾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装备设施投入,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级处理模式,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辐射范围内管网配套建设,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建立较为完善的污水、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根据村庄人口、垃圾产生量等,配足配齐封闭式垃圾桶(箱)、垃圾运输车等装备设施。每个村庄有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和人力垃圾清洁车,每个乡镇建有垃圾转运站和垃圾转运车。在县内按规划选址建1—3个高标准垃圾处理填埋场,推广使用垃圾碳化炉或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器等设施。加快农村专业环境卫生队伍建设,每村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每个乡镇配备3-5名环境卫生监督员。

(三)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按照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管并重、综合整治,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着力推进"美丽乡村计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三新五有"(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沼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的基本要求,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依法依规推进特色民居建设。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镇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5月—7月)。县、乡镇要逐级召开动员会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各乡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县研究,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住建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和环保、农办、财政、农业、林业、扶贫、水务、卫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导和年度工作安排等。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细化措施,分解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着力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项目进行奖补,并解决农村日常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发动农民筹资筹劳,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好互动关系,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伐。

(四)科学规划,注重管理。各乡镇要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统筹发展、推动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开发、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的原则,从乡村规划抓起,尽快编制完成覆盖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村镇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要坚持整治环境与转变人的观念一起抓,突出性整治与经常性管理一起抓,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政府管理,把长效管理工作统一纳入有关职能部门和行政村的日常工作中去。

(五)强化督导,加强考核。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将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实行全程跟踪,做到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检查、年终验收。同时设立督办卡,对各乡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办,检查结果通报全县。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管理机制完善的乡镇给予表彰;对进展缓慢、效果较差、群众不满意的予以通报批评。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我村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下面,就我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情况作如下汇报: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副主任任副组长,村其他干部为成员的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内部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村干部分工定组,定保洁员,每人负责一片,从而使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上的得到了保证,工作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治氛围,我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党员会议,采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保洁的良好氛围。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为切实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着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卫生状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村庄整洁。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以长期保洁和空时用工相结合,我村多次发动宣传,组织保洁员对村庄内部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整齐堆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清除露天粪缸。针对厕所、广场、村部周围等公共场所的环境问题,我村组织党员干部定时定点清理,带动群众自觉维护我村的环境卫生。我村现有垃圾池1座,垃圾桶280个,并坚持“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实行农户垃圾统一堆放,统一收集,由镇统一收运处理。

2、道路保洁。在村庄保洁的基础上,做好道路的保洁,保持路面干净、无垃圾,路面无损坏,路肩无杂草、白色垃圾,相关交通标识安装到位,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3、河塘清洁。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巡河,保洁工作,每个礼拜,巡河一次,保持河沟、库唐干净、整洁,无水草,无白色垃圾,水质干净。

4、加快推进环境整治。今年对洋滩白家组进行环境整治,经过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后,长效管护及时跟上。

5、加快推进“一推三治五化”工程。今年几条道路,拓宽改造及道路亮化工程已经招投标结束,现正在推进实施中,工程完工后,进一步优化村庄环境,方便群众出行。

人居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中还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原来村两委干部,存在惜本思想,垃圾桶破烂,将就用用,长效管理后,舍不得临时用工整治特发情况。今年把垃圾桶破的,无盖的全部换成了新的,克服惜本思想,把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工作做实、做好。

村两委干部,原来认为现在保洁全覆盖久万事大吉,管护水平保洁标准太低。对一些陈年死角熟视无睹,有些乱堆乱放没有重视,对保洁人员要求太低,今后克服这些想法。

具体表现在,对三星级适居组重视程度和保洁水平比较高,一般整治村相对比较薄弱,进村口比较重视,管护水平较好,村庄内部,偏僻处保洁水平比较薄弱,今后要克服这些不足,长效管护做到全覆盖,高标准,无死角。

我村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切实抓好我村环境整治工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周密组织,认真实施,始终不渝地把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环境优良、空气新鲜、经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保证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镇创建成为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镇做出新的贡献。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

副组长: **。

成  员: **。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2019年01月15。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村"两委"就是村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简称,习惯上前者简称为村支部,后者简称村委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我村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下面,就我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情况作如下汇报: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副主任任副组长,村其他干部为成员的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内部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村干部分工定组,定保洁员,每人负责一片,从而使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上的得到了保证,工作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治氛围,我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党员会议,采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保洁的良好氛围。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为切实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着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卫生状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村庄整洁。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以长期保洁和空时用工相结合,我村多次发动宣传,组织保洁员对村庄内部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整齐堆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清除露天粪缸。针对厕所、广场、村部周围等公共场所的环境问题,我村组织党员干部定时定点清理,带动群众自觉维护我村的环境卫生。我村现有垃圾池1座,垃圾桶280个,并坚持“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实行农户垃圾统一堆放,统一收集,由镇统一收运处理。

2、道路保洁。在村庄保洁的基础上,做好道路的保洁,保持路面干净、无垃圾,路面无损坏,路肩无杂草、白色垃圾,相关交通标识安装到位,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3、河塘清洁。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巡河,保洁工作,每个礼拜,巡河一次,保持河沟、库唐干净、整洁,无水草,无白色垃圾,水质干净。

4、加快推进环境整治。今年对洋滩白家组进行环境整治,经过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后,长效管护及时跟上。

5、加快推进“一推三治五化”工程。今年几条道路,拓宽改造及道路亮化工程已经招投标结束,现正在推进实施中,工程完工后,进一步优化村庄环境,方便群众出行。

人居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中还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原来村两委干部,存在惜本思想,垃圾桶破烂,将就用用,长效管理后,舍不得临时用工整治特发情况。今年把垃圾桶破的,无盖的全部换成了新的,克服惜本思想,把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工作做实、做好。

村两委干部,原来认为现在保洁全覆盖久万事大吉,管护水平保洁标准太低。对一些陈年死角熟视无睹,有些乱堆乱放没有重视,对保洁人员要求太低,今后克服这些想法。

具体表现在,对三星级适居组重视程度和保洁水平比较高,一般整治村相对比较薄弱,进村口比较重视,管护水平较好,村庄内部,偏僻处保洁水平比较薄弱,今后要克服这些不足,长效管护做到全覆盖,高标准,无死角。

我村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切实抓好我村环境整治工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周密组织,认真实施,始终不渝地把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环境优良、空气新鲜、经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保证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镇创建成为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镇做出新的贡献。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采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镇16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30份,悬挂条幅65条,发动群众义工110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32辆,全镇16个村累计清除垃圾3230㎡,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600余米,完成绿化面积5600平米,动用车辆清除国道227线两侧18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860㎡,动用车辆980台次,清除93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1120㎡,共发放垃圾桶1969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把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认真召开会议、实地开展走访、干部率先示范等多种方式宣传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共召开全镇安排动员及汇报会2次、村两委扩大会16次,发放禁烧垃圾秸秆公告160多份,开办评比栏和“红黑榜”16个,推送微信消息2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坚持分类施治。xxx属全县一类镇镇,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战线长,河滩多,柴草堆和废旧农膜清理整治任务重、范围广。坚持“镇干部一线查,村组群众广泛查”的联查机制,责任领导重点对河流沟渠、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镇道路、建筑工地、村内巷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途径六坝村、西上坝村、王官村等村高铁两侧的“三堆”、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对沿线视野清晰的地方采取步行排查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详细进行了记录、保留了影像资料,并现场进行交办到相关村组干部,严格整改时限按要求抓好整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成效明显。对照县政协监督性视察交办的7项问题,举一反三,逐一进行彻底整改。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目的,以农村生活污水、柴草垃圾、残垣断壁、坟场墓地为重点,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协助的方式,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五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xxx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中转站,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镇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各村长期以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是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集镇布局规划滞后,各村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乱堆乱放乱倒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五是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蔬菜残叶、瓜果烂皮、废旧电池、塑料袋、饮料瓶、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小区牲畜粪便等污染物、污水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

(一)注重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热情。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群众会、微信群等途径,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开展“六坝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教育,在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和村组环境卫生查比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融入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在各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收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三是选树正反典型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施工场地“六进”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每月每村推选1-2名环境卫生先进典型在全镇通报表扬。同时,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亮像”,形成震慑。

(二)聚焦重点领域,在延伸触角中重拳攻坚克难、扩大整治成效。一是开展集镇街道秩序整治。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东路等重点公路和所有通村道路为重点,对沿线堆放的垃圾、杂草、枯树进行清除,路肩沟边进行整修。三是突出村内卫生死角清理。以村内主次巷道沿线为重点,对巷道内堆放的建筑垃圾、粪堆、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对坍塌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房屋进行彻底清理修整,教育广大群众做到垃圾不乱倒,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

(三)创新管理方式,在健全机制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通过探索建立经费投入、网格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县级财政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统筹拨付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奖补资金,具体补助标准为: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每年补助经费5000元,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补助经费3000元,六坝村(包括集镇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车管理维护费)每年补助经费15万元。积极引导村组以“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按照市县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物业式管理模式,各村按照户籍人口向每位居民收取每月1—2元的卫生保洁费。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镇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购置垃圾桶、清扫工具等各类环卫设备130多件套,配备专兼职环卫队伍16支125人,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填埋点30处。基本实现“设施完备、人员到位、保障有力、治理有人”的目标,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实行环境卫生“巷长”负责制。各村组织召开各组群众会,按照每条巷道农户分布情况和居住户数,民主推选出1-2名“巷长”,由“巷长”负责监督每天巷道内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交通主干道“路长”负责制,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交通主干道的“路长”,整合道路养护工、保洁员和交管员力量,负责交通沿线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镇村干部划片包段责任制,明确监管区域和具体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环境卫生全日制清扫、全天候保洁,实现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三是推行农户保洁自治模式。各村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结合地域分布和常住人口情况确定专职保洁员数量,原则上按常住人口每300人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具体负责本片区的垃圾清理和转运,并督促农户将建筑垃圾运送到定点堆放处,以及配合镇上垃圾车将各村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处理。集镇配备10-20名保洁员,由六坝村负责集镇范围内环境卫生保洁监督管理,确保集镇环境卫生保洁监管无死角、无盲区,不断提升集镇环境卫生保洁实效。四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建立村为基础的便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回收。动员种植大户及群众捡拾废旧地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企业出具的回收票据,乡镇府每方补助1000元,不断提高种植大户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废旧农膜清理回收率。同时各村与种植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时,把废旧薄膜治理写入合同,明确要求种植户按每亩30元的标准缴纳废旧农膜清理保证金,形成“谁耕种、谁捡拾、谁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农膜无人清理的问题。五是建立考核评比机制。镇上建立督查考核问责制度,每月由分管领导带队组成考核组,深入村组农户和每条巷道、深沟路渠等重点区域,对各村环境卫生清扫和日常保洁情况进行现场百分制量化打分,考核注重清理乱推乱放、深沟路渠卫生死角、“环卫制度”落实等重点内容,年终对综合得分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对工作推进不力、连续三次考核在后三名的村干部,采取组织约谈、通报批评和组织调整等措施从严问责,并将各村每季度环境卫生得分情况作为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形成责任倒逼压力,促使村干部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各村建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成立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每月评选出1-2个干净卫生巷道、4-5户干净卫生户,在村公示栏内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六是建立广泛的干群义务投劳机制。严格落实集镇每周五下午卫生大扫除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统一组织镇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对集镇街道进行清扫,带动集镇沿街商铺商贩和各村组农户开展以清扫道路、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清扫保洁活动,把广大群众作为推进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力军,注重发挥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和村民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将环境卫生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员动手的强大合力,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实效。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乡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的机制化、常态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工作要求,因地因村制宜,做好村庄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创新,科学确定村庄环境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管护模式、管护经费、考核奖惩,加快建立符合乡村实际、群众支持参与、长期有效运行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村内卫生公厕干净整洁、运转正常。

2、沟塘净化。村庄排水沟渠完善,排水顺畅,无堆积的垃圾淤泥;水塘、库边无垃圾,沟渠畅通,无流溢污水,水面无漂浮垃圾、有害水生物,水体清澈,无异味。

3、环境美化。村庄无污水乱排、管线乱牵、广告乱贴、农具乱放等不良现象;村庄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无杂草,应绿尽绿。

4、道路畅通化。村内主次干道、入户便道的路基完好、路面干净,无积水、无破损,路面及两旁无散落垃圾和禽畜粪便,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道路两旁排水顺畅,无杂草,无堆积或搭建物。

5、设施完好化。村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路灯、公厕、休闲广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以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好,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6、整建有序化。村庄搭靠“三房”(废弃的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残墙断壁以及废弃的猪牛栏、旱厕等全部拆除。农户前庭后院杂物摆放整齐,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依照村庄规划和新户型图纸建新房。

1、定管护范围。分类明确管护范围。一类村,即高标准打造的示范村、旅游村,重点抓好“10+n”项管护工作,即在抓好卫生保洁、供水设施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维护、杂草清除、沟塘清淤、公厕维护、绿化养护、路灯维护、道路养护、体育休闲设施维护等10项管护工作基础上,精心管护好其它的生活和旅游设施。二类村,即农户和公共设施较多的人口聚集村、中心村,重点抓好一类村已明确的10项管护工作。三类村,即地处偏远、农户不多的一般自然村,重点抓好卫生保洁、清除杂草道路维护、供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等5项管护工作。

2、定管护标准。乡规划所、交通管理站、文化站、水务站、环保站、环卫所、供电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分公司等相关所站,要结合工作职责,分别明确乡域村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道路维护、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维护、旅游设施维护、供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宽带网络有线电视设施维护、污水设施维护等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推动实现村庄环境管护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乡环保站要对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加强管护工作;乡规划所要对农村建房加强管控;乡卫生和计生办要加强村庄公厕监管;乡文化站要对村级公共文体(含有线电视网)设施强化管护;乡交通管理站要对乡内村庄道路加强日常管护;乡供电所、文化站、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分公司等相关所站,要组建专业化管护队伍,分别承担乡域村庄的供电、有线电视、宽带网等专业设施的管护工作。

4、定管护模式。积极构建“政府+”为主的村庄环境管护模式,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乡村主体+公司部门负责+农民参与”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形成所站各司其职、乡村齐管共护、群众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5、定管护经费。采取“上级奖一点、县乡出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村庄环境管护筹资机制,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管护经费不低于5万元。管护经费仍有缺口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农户定期缴纳卫生保洁费,动员新乡贤等社会力量捐款等办法筹集。

6、定考核奖惩。由乡政府牵头,村民理事会和村委会负责考核,制定专门的监管实施办法,采取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投诉电话、开设微信群等形式,及时曝光和受理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等情况。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式,每季度考核一次村庄环境管护效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对于前三名的村进行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对于排名后三名的村扣除乡级配套管护资金1000元、2000元、3000元。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领导小组,各村成立村庄环境管护站,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切实抓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建立完善村民理事会,强化“门前三包”和村庄环境设施管护效果的监督。

2、注重宣传发动。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及各类新媒平台,积极宣传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目的意义和各地的成功做法、典型经验,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小手拉大手”活动,增强群众参与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自觉性、主动性。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要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环卫意识、管护意识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各村村庄环境管护工作均衡发展。

3、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加大财政专项投入,把村庄环境管护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足额保障每年每个行政村的1万元保底性管护资金投入。大力推行“一约两会”(建立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做法,引导农民群众缴纳卫生保洁费,吸引各类新乡贤捐资捐物支持参与家乡设施管护。深化以“三变”为主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管护资金实行专户(账)管理,确保足额到位,专项使用。

4、加强督查考核。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及完成情况列为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督查,建立年终考核结果与年度管护经费拨付相挂钩制度,推动村庄环境管护常态化、长效化,助力乡村振兴。

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意见》(中发〔20xx〕7号)和《x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施方案》,按照中央、省、市、区教整办统一安排,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现就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可靠的力量,xxxxx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源泉。司法行政机关是党的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全区司法行政机关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全面增强司法为民意识,大力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要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作用,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把党的为民宗旨变成每一天的努力,变成在每一件事情上的实践,为群众提供“贴身、贴心、周到、周全”的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平正义,时刻感受到法律保护,时刻感受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部署要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并长期持续坚持下去。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做人民群众法律贴心人”活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结合起来,不断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的“民心”。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坚持注重真心真情、注重便民利民、注重舒适舒心、注重公平公正的原则。

一是注重真心真情。在服务人民群众过程中,要坚持真心真意、真情投入,把热心、诚信、耐心摆在服务工作首位,对每名群众都要坚持微笑服务,热情接待,认真聆听群众心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群众困难。要规范所有服务行为,全力整改对群众不理睬、不耐烦,语气生硬、态度蛮横等问题,坚决杜绝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二是注重便民利民。不断完善一次性办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工作机制,对受理的业务在承诺时间内办结,对手续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群众应补充的材料,不让群众多跑路。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坚决杜绝对群众来电来访不受理、受理不回复、回复不及时,对办事群众不一次性告知等现象,让工作提速减少群众等待,让主动服务减少群众跑腿,让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群众烦忧。

三是注重舒适舒心。全面优化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硬件环境,设置“首问责任岗”“业务办理引导员”等,引导群众办事。使用led屏、业务流程板等为群众解读相关政策,同时要准备笔、纸、水、休息椅等便民设施,给群众办事营造舒适的环境。通过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向先进省、市司法行政机关看齐,做到群众需要什么便民设施,我们就添置什么便民设施,充分体现个性、人文特点,努力在窗口单位展示给人民群众一个全心的司法行政机关形象。

四是注重公平公正。坚持“效率即公正”原则,努力在为民办事效率上下功夫,有效减少人民群众办事等待时间。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定期开展廉洁作风整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引导司法行政队伍全体工作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知敬畏、守底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行为,强力推进全系统党员干部作风根本好转,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发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惩治和预防在基层易发生的有损于司法行政机关形象的“微腐败”问题。

全区司法行政队伍要树立“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党员干部最主要的政治能力”理念,全面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理念。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2.按照“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3.积极推进“法援惠民生关爱特殊群体”专项活动,针对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团队,降低困难标准,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法律服务需求。

4.强化对法律服务人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切实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文明服务。

5.行政复议机构要探索建立“互联网+行政复议”的便民新措施,开通网络申请渠道,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诉求。

6.提升人民调解员服务能力,主动上门发现、排查矛盾纠纷,特别是要深入到群众家中、炕头,用真心真情化解矛盾纠纷。

7.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积极热情,语言规范,将文明礼貌的接待方式和标准用语作为从业日常习惯。

8.确保监管安全前提下,不断简化社区矫正对象请假程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经营活动便利,对就业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把司法温暖传递给社区矫正对象。

9.组织普法工作者和志愿者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网络等送法活动,利用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和法治宣传活动。

10.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助力企业防风险、解难题、保经营、稳发展。

11.司法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要不断转作风,做好深入基层调研工作,真心实意接触群众,切实有效帮助困难群众。

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利用司法局微信公众号、专线电话等向社会征求意见,主动向社会公众征求为民服务意见及惠民措施。

二要制定清单式具体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和每名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集全司法行政队伍智慧,列出符合基层实际的措施清单。

三要专项整治突出问题。组织全区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自检自查,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落实清单管理,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四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将活动效果直接列入年终绩效评价,真正使间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成为司法行政机关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司法局局长任组长,党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承担组织协调工作。

二是坚持下上联动。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契机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注重工作创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各自职能实际,设计开展好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服务群众措施,不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针对性。

四是强化宣传推广。要大力宣传司法行政机关“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活动参与度。各基层司法所、局属各科室要将活动推进情况及有关经验做法,以报告形式报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择优在全区进行推广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底评价的重要依据。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方案

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推三治五化”重点内容,深入开展五大专项行动,严格实施五项推进机制,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无锡市《关于健全完善无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锡政办发〔2020〕28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现就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各级各相关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工作要求,聚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到2022年,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健全完善并落实有标准、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评价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打造富有江南特色、彰显江阴文化、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全市各镇(街道)所辖行政村(涉农社区)。

(一)以“一推三治五化”为重点,拓展全域整治成果。

1.推进农村住房和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1)全面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市域、镇域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与城乡布局、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按照“按需编制、有序推进、务实规划”要求,依据全市农房建设计划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更新改造工程。持续扩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范围,有序推进规划发展村原地修建或整体翻建,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村庄规划确定的居民布局点进行自建,加快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落实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要求,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打造一批“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高品质“新江南人家”。(责任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特色片区建设。科学谋划美丽乡村整体性推进和特色化布局,围绕农业农村“两园一区两带”发展布局,着力优化空间规划、拓展乡村功能、提升品质内涵。着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核心区建设项目,集聚资源打造突出生态历史文旅特色的澄南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突出澄北田园风光特色的临港美丽乡村示范带,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互促发展。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无锡市级以上的特色田园乡村。(责任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4)推动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加快改善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环境,突出与周边城市交界处、镇街之间连接处、城乡结合处等重点难点区域,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和检查奖补力度,年内完成35个左右重要节点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以点带面,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工作。(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2.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河塘治理提标扩面。

(5)全域推进镇村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引导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镇村垃圾分类试点,力争早日实现镇村垃圾分类全域覆盖。(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6)完善农村建筑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前端应收尽收、中间专业运输、末端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强化收运处置源头管理,加强运输车辆管控,规范临时转运点,确保农村地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7)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离田收储利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已经实施的市区粮食作物用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基础上,加快向其他作物覆盖。推进“五有”标准农膜回收网点建设和运行维护,构建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体系。持续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普及行动,推动畜禽粪污农牧循环、就近就地还田利用。确保全市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池塘生态化各年度改造任务。(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

(8)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或新建项目,实施老旧处理设施和管网改造,系统提升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效能,到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村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市农村生活污水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提升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9)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推进全市农村河道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河道日常巡查,全面清理河面漂浮物、河道岸线各种垃圾和堆积物。压实农村河道河长责任,积极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有效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地区没有黑臭水体,重点完成一批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责任部门: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

3.推进厕所净化、道路优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等提质增效。

(10)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成果,加强农村改厕工作技术指导,健全完善非无害化卫生户厕“动态清零”机制。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要求,提升农村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公厕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全面建立“一厕一档”制度,落实定岗定人定时保洁。根据村庄类型、常住人口类别和数量,统筹考虑农村公厕建设需求,按时完成年度农村公厕新(改)建任务,到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建一座二类以上农村公厕。(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卫生健康委)。

(11)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网格化综治机制,提升农路安全水平。因地制宜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黑色化,提升农村道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水平。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道路、桥梁新(改)建任务,打造一批“最美农村路”“平安放心路”。(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

(12)深入推进农村路灯长效管护。巩固行政村主要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路灯全覆盖成果。排除安全隐患,注重节能环保,提高亮化质量,杜绝“有灯不亮”等现象。(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13)深入推进农村地区飞线整治。有序整理村内线缆,有效解决电线私拉乱接、通信搭挂电力杆线等问题。深化全面排查,制定整改方案,分期分批推进实施。逐年推进农村地区5g基站建设,不断提高5g基站在农村地区重点区域布设密度。高质量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更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申报国家、省数字乡村试点。(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14)深入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重点加强房前屋后、进村道路、村庄四周等薄弱部位的绿化,实现村旁、路旁、河旁、屋旁绿化基本覆盖。以规划发展村为单位,积极开展省级绿美村庄建设。(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5)深入推进农村管网建设。加大农村偏远地区管网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快实施水表出户工程,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逐步进行农村地区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农村燃气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具备条件的新改建农村住房天然气接管工作。(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1.有标准。依据市镇村布局规划,锁定村庄底数,按照规划发展村庄、一般村庄两种类型,分类实施管护标准。规划发展村庄包含集聚提升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农房修建翻建和环境整体提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相得益彰的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一般村庄包含搬迁撤并类村庄、其他一般村庄,其中对拟于2025年前拆迁到位的村庄,重点做好日常保洁,保障公共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对尚未确定拆迁计划的村庄,重点做好“三清一改”(清理垃圾、河塘、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工作,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2.有制度。健全组织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健全目标体系,制定分解年度目标,实施进展情况调度和工作通报。各镇街要健全网格体系,将每一村组、每一农户全面纳入管理网格,细化管理单元,实施动态管理。健全评价体系,从组织领导、实施推进、资金保障、工作成效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加强效果评价。(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3.有队伍。各镇(街道)按照全域覆盖、分类指导要求,因地制宜健全完善镇级统一组织实施或以各行政村为单位实施的长效管护工作体系,鼓励引进有管理能力、专业水准的第三方实施长效管护,实行依效付费,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也可按照每个自然村的常住人口2‰—4‰的比例或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村组管护人员,组建专业化长效管护队伍。(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4.有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所需经费保障力度,按长效管护整治范围的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安排长效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各镇(街道)同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更大力度落实长效管护经费,确保专款专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各镇街园)。

5.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各行政村(涉农社区)普遍实行“一约三制”,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协商解决群众身边的大事要事。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行“联户共建”等方法,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实行“积分制”管理,根据环境保洁积分情况对农户给予激励。倡导志愿服务机制,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和乡贤作用,促进移风易俗,借助民智民力齐抓共管,提高管护成效。(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6.有督查评价。健全市、镇(街道)、村三级联查机制。市级通过第三方暗访测评,对环境整治管护效果进行督查评价。各镇(街道)结合实际,开展自然村全覆盖日常巡查,加强巡检力度,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强化“随手拍”群众举报、问题督办、长效管护工作评价等功能,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线索发现和处置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各行政村建立村级保洁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做好信息记录,加强队伍管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园)。

(三)以“四项举措”为抓手,推动工作常态长效。

1.开展“美丽+”系列活动。

以“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河塘”“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美丽农路”为主题,组织开展“美丽+”系列活动,持续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高水平、高质量精心培育示范典型,不断提升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凝聚力、影响力、带动力。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建设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由责任部门牵头,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美丽+”系列评选活动,评选方案由各牵头部门自行制定。

2.强化跟踪督查。

采取市级抽查与第三方机构暗访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不定期组织抽查,将抽查检查情况以图片、文字形式通过无锡市人居环境整治督查信息系统跟踪落实整改。聘请第三方机构根据本实施意见明确的评价标准,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暗访测评,实现对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的全覆盖,将暗访测评情况以一村一档的形式反馈镇街落实整改,跟踪销号。

3.加强奖惩通报。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根据第三方暗访测评情况,市农人居办对每次暗访测评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自然村分别列入“红榜”和“黑榜”,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报予以通报,未纳入城镇管理的农村集中居住小区不列入“红黑榜”。对连续2次所辖自然村列入“黑榜”的行政村,由镇(街道)对负责人进行约谈;对连续3次所辖自然村列入“黑榜”的镇(街道),由市分管领导对镇街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较为集中的问题,由市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市农人居办在每季度末对当季度测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将行政村进行季度排名并予以通报。各镇(街道)要加大奖惩力度,依据“红黑榜”结果,与村(社区)考核挂钩。

4.加大资金保障。

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支出。依据季度考核结果,分三档对行政村实施奖补,季度考核前20名的每次给予15万元/村,季度考核21—40名的每次给予10万元/村,季度考核41—60名的每次给予8万元/村,其中奖补资金的25%用于对村干部的专项奖励;被无锡市级通报的“红榜”村,按照无锡奖励额度实施等额配套奖补;对建设成效明显的15个左右重要节点村,每村给予100万元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美丽村庄”、“美丽河塘”、“美丽农路”、“美丽田园”和“美丽菜园”、“美丽庭院”评选分别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牵头负责。各镇(街道)、村(社区)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立足实际,创新举措,扎实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工作责任清单,实施进展调度制度,及时跟踪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考评结果纳入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各镇(街道)要强化评价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岗位晋升、级别调整等挂钩。

(三)加强舆论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经验总结和示范引领,有效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培养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习惯;宣传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动,持续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宣传册、微信群、qq群等多种载体,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励全民参与到整治工作中,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乡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我市以农村厕所保洁、村容村貌美化、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按照城乡融合、建管并重、依靠群众、多方协同的原则,通过细化责任分解、严格管护标准、强化监督考核,加快完善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得到农民支持、能够有效运行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细化责任分解,市级人民政府发挥统筹调度作用,督促县级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责任主体。

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责任分工,落实政策措施,逐步实现由直接提供管护服务向购买服务的转变,采取多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护。

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乡(镇)和村作为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实施主体,要抓实抓牢具体工作。

县、乡(镇)两级财政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本级政府年度预算。

通过财政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社会各界捐资捐助等多种方式,筹措村庄人居环境管护经费。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鼓励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绿化养护等公共服务。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村内事务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日常维护工作,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费用。

即有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机构和人员;

有标准,每个管护项目有相应的管护标准,实现全过程规范管理;

有督查,通过督查考核、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切实抓好长效管护工作。

村庄清洁长效机制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x农通〔2022〕20号)及《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x农农通〔2022〕10号)要求,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结合爱国卫生行动,2022年在全镇农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确保以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结合我镇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动目标。

根据xx及xx工作部署,在全镇开展以“清洁村庄·献礼二十大”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内垃圾无乱堆乱放,减少污水乱排乱倒现象,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筑牢疫情防控基础防线。

二、实施时间。

2022年村庄清洁行动贯穿全年。

三、工作内容。

和横幅、壁画、宣传车、大广播播放宣传语音、召开村民会议等线下传统手段;另一方面采取镇政府各部门微信公众号、融媒体中心等新媒体推广推文等线上宣传手段,结合村庄清洁行动、疫情防控、卫生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多管齐下,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和不卫生习惯带来的危害,建立文明村规民约,逐步提高群众清洁卫生意识,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不断提高实施村庄清洁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凝心聚力,定期组织村庄清洁行动。村党组织书记要履行村庄“清洁指挥长”责任,组织村庄清洁行动:一是定期集中组织村庄清洁活动。各村(社区)凝聚力量,广泛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农民群众以及志愿者定期开展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彻底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污水、畜禽养殖粪污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打扫村内巷道、农村公厕、小公园、小广场等公共场所。二是每周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形成长效机制并持之以恒抓好落实,进一步提高村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村庄环境保洁制度,明确保洁员维护村内空旷场所、农村公厕、道路、垃圾收集点等公共场所的责任,定时清洁消毒。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义务,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确保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保持干净整洁。

(三)党建引领,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目前部分村庄仍然存在“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不到位、不彻底问题,村内垃圾随地乱扔、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村民乱搭乱建棚架,残垣断壁残留等问题亟需清理整治。各村(社区)要继续以“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突破口,发挥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乡贤党员、普通党员、志愿者等带头参加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主的村庄清洁行动,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确保以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建立“最美四小园村庄”“最美庭院”评比制度。各村(社区)每季度或每月组织一次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村庄和“最美庭院”评比,组织村民现场观摩,各村庄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引导和鼓励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利用涉农资金对“最美四小园村庄”和“最美庭院”进行以奖代补,并进行张榜公布和宣传,既巩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又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增强村民荣辱观,激发人人争当先进,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浓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履行村庄“清洁指挥长”职责,负责辖区的清洁行动的组织开展。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要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组织整改提升。

(二)加快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干净整洁是对一个村庄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各村(社区)要持续开展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结合当地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等组织农民群众清洁村庄环境,设立每周二为“全民卫生义务日”,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加强日常巡查,对村容村貌、公厕开展定期检查,并对点位上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垃圾收集点干净整洁有序,分类精准。要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三)及时报送情况。各村(社区)要立即制定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必须明确定期组织村庄清洁活动、组织“四小园”评比活动和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等工作要求。各村(社区)要认真开展2022年村庄清洁行动,要在总结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要收集日常和重要节日等村庄清洁行动图片(包括清洁前图片及清洁后图片)、开展“最美四小园村庄”“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图片和成果数据等资料,每半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报送进展情况至我镇乡村振兴办。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方案

为加强我镇文明创建力度,全面落实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全域人居环境水平,针对镇村环境清理不彻底,尤其是集镇背街小巷,中心村庄和自然村庄房前屋后卫生整治不到位情况,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面开展“整治房前屋后,清理河道路边”乡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特制定如下方案:

6月1日至6月15日,为期半个月,时间服从任务。

1、开展全域卫生盲点的整治。重点清理群众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乱放和松树疫木疫柴及公路沿线疫木疫柴,尤其是村部周边、中心村庄和自然村庄的乱搭乱建和陈年垃圾。结合河长制,加强辖区内河道管理,清理河道内白色及建筑垃圾,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清除随意种植的菜地,确保河道整洁,河水清洁。清理时间长久、破损、不合时宜的宣传标语。结合改厕整改行动,对公厕加大管理、维护,做到所有到公厕道路硬化、水电接通、每天保洁,重点整治农村公厕“长流水”现象。对辖区内水体、村庄内所有河道及周边坑塘、沟渠的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同时镇直各单位、各村要搞好自身办公环境的垃圾清理和卫生保洁工作。

各村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进行本次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发放垃圾袋给公益性岗位和群众,发动群众收集垃圾后由村统一运送至主干道堆放,中航环卫公司负责及时清运处理。对疑难问题和重点整治对象,联系村班子成员和村书记要统筹使用镇工作组和村干力量,采取集中攻坚形式予以整治。对村级确实难以攻坚的,上报镇后,镇统一组织力量集中整治。

2、集镇持续开展集镇文明创建活动。一是镇执法分局结合防疫工作需要,重点整治出店经营和占道经营,有序科学管理小摊小贩。对不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经营的,并造成交通拥堵的,一经发现立即责令摊贩业主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无法达到整改要求的坚决予以处罚甚至取缔。二是街道配合中航环卫公司重点加强对集镇背街小巷、广场和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小河道和人工湖等水域卫生整治。三是镇执法分局要加强对集镇和镇区范围内小广告的打击力度,要建立健全小广告整治机制,对重点的小广告制作者、张贴者重点打击。

3、持续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一是结合防疫要求由防疫领导组牵头,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分局、派出所、中小学校等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力量对辖区内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按防疫的要求开展整治。二是加大校园自身和周边卫生整治,重点是学校内外的卫生盲点和卫生死角,消除蚊虫生存环境。

各村在此次环境整治中所需人员、车辆、机械等经费由各村自行解决,整治过程中大额支出由各村严格按照“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原则,按程序支出。

1、高度重视。环境集中整顿是建设美好的需要,各村要高度重视,联系村班子成员是此次环境集中整治第一责任人,村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本次集中整治由各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不断提升环境整治效果和水平。

2、加大宣传。各村要强化环境整治宣传,通过广播、条幅、党建大屏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度,组织农户开展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全面开展自查自清活动,力争全覆盖、零死角,积极引导农民垃圾入桶,转变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同时,各村、镇直单位要紧紧结合创建县第二届文明村镇、新文明实践活动、“五色”志愿者服务等因地制宜联合开展相关活动,并做好档案资料收集。6月份各村必须在红黑榜评选评出将家庭内外卫生较差户且不积极配合本次整治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黑榜,镇将在整治活动结束后,对此项工作进行督查。

3、人员安排。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防疫和脱贫攻坚工作,抽调如下人员参与本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1)农村片:

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工作持续推进,各村、街道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并对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立即整改,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6月6-7日、6月14-15日镇将对村组织两次督查,两次督查成绩作为最终村级考核成绩。本次人居环境整治采取一事一奖,按照考核结果设置奖励。农村片设第一名1名奖励3万元,第二名2名奖励2万元,第三名2名奖励1万元;集镇设置三个考评等次,优秀等次奖励执法分局和街道全体干部共2万元,良好等次奖励执法分局和街道全体干部共1万元,一般等次不予奖励,街道、镇直单位考评由镇班子成员组成检查组6月15日实地考评后打分。此奖励可直接分配到人,由驻村班子成员和村书记考评工作组和村干表现合理分配上报镇后打卡到人。本次村(街道)、镇直单位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评,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成效不明显的村实行通报、考核扣分,严格兑现奖惩,对镇直单位的成绩纳入满意站所分值。

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立足村情实际,全体村民动手,干群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保洁环卫队伍,坚持宣传与综合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广播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工作重点和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在村主干道两侧粉刷永久性标语5幅,让环境整治家喻户晓。

二是发放告知书。每户发放一张环境整治告知书,把“五净一规范”、垃圾投放入桶等都写到告知书中,让大家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规范村民的乱丢乱倒行为,切实让“联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会议动员。通过乡间午话、乡间夜话等各种形式,每月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会议,会后再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劳动。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联群村从原先的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改容换貌变得山清水美,俨然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实施一星级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现按照《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要求,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实施农村“三清”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创建工作坚持“因村制宜、整体推进、逐步提升”的原则,突出“一绿二整三提升”等基本要求,努力将本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示范村。

1、巷道硬质化。总长1750米,厚度分别为8公分、10公分、12公分,宽度2-2.5米,需投入资金21万元,工程承包人:袁洪远,施工时间7月底。

2、亮化。配备路灯60盏,投入5万元,施工时间8月底。

3、净化。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整治村庄河道,达到环境净化。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全面清理积存的各类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填埋处理,并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垃圾池15个,配置垃圾桶22只,清运车2辆,落实5位保洁员,分别是刘广才1、2组,唐庆凤3、4组,唐金桂5、6组,李朝章7组,王国才8、9、10、11组,投入资金5万元,7月底完成。

4、美化。需拆除旧院墙13户,拆除旧猪圈18户,修缮旧房屋13户,投入资金4万元。村部西山夹沟进行软驳坡,投入资金18万元。桥梁改造,唐元庄西大桥、四组及王甫庄中心桥投入30万元。在原学校操场上改办农民健身场所,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5、绿化。加快植树造林,达到村庄绿化。按照村庄绿、农田林网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到村内主干道两侧全部绿化到位,庭院绿化到位,圩堤沟渠绿化造林到位,农田林网达标,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上述实施项目,累计投入85-90万元。我们将通过会议、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多头多路,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通过市挂钩扶贫单位(审计局、工商局)争取30万元;二是镇直相关单位支持帮助10万元;三是通过集体发展积累、村民“一事一议”、能人捐款等多种途径筹集30万元资金,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采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镇16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30份,悬挂条幅65条,发动群众义工110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32辆,全镇16个村累计清除垃圾3230㎡,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600余米,完成绿化面积5600平米,动用车辆清除国道227线两侧18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860㎡,动用车辆980台次,清除93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1120㎡,共发放垃圾桶1969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把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认真召开会议、实地开展走访、干部率先示范等多种方式宣传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共召开全镇安排动员及汇报会2次、村两委扩大会16次,发放禁烧垃圾秸秆公告160多份,开办评比栏和“红黑榜”16个,推送微信消息2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坚持分类施治。xxx属全县一类镇镇,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战线长,河滩多,柴草堆和废旧农膜清理整治任务重、范围广。坚持“镇干部一线查,村组群众广泛查”的联查机制,责任领导重点对河流沟渠、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镇道路、建筑工地、村内巷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途径六坝村、西上坝村、王官村等村高铁两侧的“三堆”、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对沿线视野清晰的地方采取步行排查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详细进行了记录、保留了影像资料,并现场进行交办到相关村组干部,严格整改时限按要求抓好整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成效明显。对照县政协监督性视察交办的7项问题,举一反三,逐一进行彻底整改。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目的,以农村生活污水、柴草垃圾、残垣断壁、坟场墓地为重点,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协助的方式,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五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xxx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中转站,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镇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各村长期以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是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集镇布局规划滞后,各村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乱堆乱放乱倒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五是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蔬菜残叶、瓜果烂皮、废旧电池、塑料袋、饮料瓶、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小区牲畜粪便等污染物、污水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

(一)注重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热情。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群众会、微信群等途径,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开展“六坝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教育,在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和村组环境卫生查比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融入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在各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收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三是选树正反典型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施工场地“六进”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每月每村推选1-2名环境卫生先进典型在全镇通报表扬。同时,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亮像”,形成震慑。

(二)聚焦重点领域,在延伸触角中重拳攻坚克难、扩大整治成效。一是开展集镇街道秩序整治。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东路等重点公路和所有通村道路为重点,对沿线堆放的垃圾、杂草、枯树进行清除,路肩沟边进行整修。三是突出村内卫生死角清理。以村内主次巷道沿线为重点,对巷道内堆放的建筑垃圾、粪堆、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对坍塌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房屋进行彻底清理修整,教育广大群众做到垃圾不乱倒,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

(三)创新管理方式,在健全机制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通过探索建立经费投入、网格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县级财政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统筹拨付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奖补资金,具体补助标准为: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每年补助经费5000元,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补助经费3000元,六坝村(包括集镇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车管理维护费)每年补助经费15万元。积极引导村组以“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按照市县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物业式管理模式,各村按照户籍人口向每位居民收取每月1—2元的卫生保洁费。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镇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购置垃圾桶、清扫工具等各类环卫设备130多件套,配备专兼职环卫队伍16支125人,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填埋点30处。基本实现“设施完备、人员到位、保障有力、治理有人”的目标,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实行环境卫生“巷长”负责制。各村组织召开各组群众会,按照每条巷道农户分布情况和居住户数,民主推选出1-2名“巷长”,由“巷长”负责监督每天巷道内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交通主干道“路长”负责制,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交通主干道的“路长”,整合道路养护工、保洁员和交管员力量,负责交通沿线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实行镇村干部划片包段责任制,明确监管区域和具体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环境卫生全日制清扫、全天候保洁,实现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三是推行农户保洁自治模式。各村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结合地域分布和常住人口情况确定专职保洁员数量,原则上按常住人口每300人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具体负责本片区的垃圾清理和转运,并督促农户将建筑垃圾运送到定点堆放处,以及配合镇上垃圾车将各村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处理。集镇配备10-20名保洁员,由六坝村负责集镇范围内环境卫生保洁监督管理,确保集镇环境卫生保洁监管无死角、无盲区,不断提升集镇环境卫生保洁实效。四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建立村为基础的便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回收。动员种植大户及群众捡拾废旧地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企业出具的回收票据,乡镇府每方补助1000元,不断提高种植大户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废旧农膜清理回收率。同时各村与种植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时,把废旧薄膜治理写入合同,明确要求种植户按每亩30元的标准缴纳废旧农膜清理保证金,形成“谁耕种、谁捡拾、谁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农膜无人清理的问题。五是建立考核评比机制。镇上建立督查考核问责制度,每月由分管领导带队组成考核组,深入村组农户和每条巷道、深沟路渠等重点区域,对各村环境卫生清扫和日常保洁情况进行现场百分制量化打分,考核注重清理乱推乱放、深沟路渠卫生死角、“环卫制度”落实等重点内容,年终对综合得分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对工作推进不力、连续三次考核在后三名的村干部,采取组织约谈、通报批评和组织调整等措施从严问责,并将各村每季度环境卫生得分情况作为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形成责任倒逼压力,促使村干部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各村建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成立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每月评选出1-2个干净卫生巷道、4-5户干净卫生户,在村公示栏内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六是建立广泛的干群义务投劳机制。严格落实集镇每周五下午卫生大扫除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统一组织镇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对集镇街道进行清扫,带动集镇沿街商铺商贩和各村组农户开展以清扫道路、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清扫保洁活动,把广大群众作为推进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力军,注重发挥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和村民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将环境卫生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员动手的强大合力,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实效。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确保已建成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作用,提升村庄后续管理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措施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目标要求。

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工作要求,整合完善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规范有效运行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全面推广实施。实现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垃圾收运制度健全,保洁人员配足配齐,农村广场、道路、房前屋后等区域无积存或零散垃圾;生活污水得到管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有专人管理运行正常,无淤积堵塞渗透,排放污水达标;乡村道路通达有序,路基完好、路面平整、标志齐全、无路障;公共设施运行良好,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满足群众日常需求;村容村貌清爽整洁,公共区域无垃圾、积水、杂草,无乱堆乱放、乱挂乱贴、卫生死角,农户庭院内外整洁有序。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引领、法治引导、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统筹主导地位,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科学、规范、长效推进。

2.部门协作。切实发挥相关部门职能,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特别是项目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指导、督促,协助推进综合整治项目发挥积极作用。

3.群众主体。坚持农民自愿,积极引导体现农民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乡(镇)在实施和监督落实方面的关键作用,依靠群众,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维护美丽家园。

4.分级管理。县级部门组织领导,乡(镇)负责长效管护业务指导,村(社区)对长效管护工作负总责,负责具体管护。

5.社会参与。有效结合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积极宣传和吸引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工作,形成互帮互助、共促共赢的良好氛围。

6.科学运作。落实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市场化操作,提高环境治理工作效率。

(一)庭院卫生机制。

1.家风美。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夫妻和睦、勤劳善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邻里互助、生活健康、文明素质高。家庭成员健康卫生习惯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和封建迷信活动。

2.居室美。家居整洁美观,家具器物摆放整齐,勤擦拭,无尘土。房屋门窗经常擦洗,保持明亮舒畅。床单、被罩、门窗帘勤洗勤换,床品叠放整齐、舒适。室内备有垃圾桶,生活垃圾及时入袋入桶。

3.厨厕美。厨房通风透气、无异味。使用先进炉具和清洁能源,灶台清洁不油腻,锅铲碗筷用完清洗并摆放整齐,抹布干净无异味;厕所有墙、有顶,有专用墩布清洁。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无蝇蛆、基本无臭味。

4.庭院美。庭院规划布局合理、整齐。庭院内不随意堆放杂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分门归类入库;家禽家畜入圈饲养,建设人畜隔离墙;积极做好垃圾分类,保持庭院干净整洁。

5.绿化美。积极开展庭院和室内绿化美化,房前屋后栽花、种菜、植树,建设有花隔墙花园菜园,使庭院有花、有菜、有果,引导群众争相创建“美丽庭院”。

(二)生活污水设施管护机制。

1.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日常运行的维护监督,开展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维修和设施更换。落实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在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2.对污水收集管网、格栅、化粪池、调节池、处理工艺主体和出水井等构筑物进行全面巡查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检查各类井盖的完整性、安全性;对污水收集管网、格栅、窨井、化粪池、调节池、出水井进行清渣清淤维护;对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及电力电缆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出现故障及时维修更换。

3.对进出水水量、水质进行观察记录,并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出水水质执行国家有关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对出现较严重情况如地面沉降、路面拓宽等可能影响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乡镇办事处报告。对设施进行日常养护、巡查,及时排除处理设施故障,清理、处置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保证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4.制订运行维护手册、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等,建立设施运行情况台账,定期向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每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运行情况、进水量和出水水质等情况。

5.禁止乡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向农村污水管网排放下列物质:(一)挥发性有机溶剂及易燃易爆物质;(二)氰化钠、氰化钾、硫化钠、含氰电镀液等有毒物质;(三)腐蚀管道以及导致下水管阻塞的物质;(四)不符合相应排放标准的医疗卫生、生物制品、科研、肉类加工等含有病原体及放射性的污水;(五)其他禁止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

(三)植绿护绿机制。

1.做好绿化规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以确定保留的庄点为绿化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片林、乡村绿道建设。主要以主干道路、沟渠两侧绿色通道、大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空心村”复绿、美丽乡村建设及经济林等国土绿化为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开展春秋两季造林绿化规划工作。

2.做好林木灌水管理。针对春季降雨少、大风高温的不利气候,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创造灌水条件,及时对近三年幼龄林进行灌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树木成活率。

3.做好幼林地中耕除草。及时对新植林地进行中耕除草破板结,做好新植林地夏季管护工作。

4.做好树木修剪抚育。重点对道路两侧、村庄示范点周围及5年以下中幼林进行修剪,确保树木成材、林相整齐,达到美化效果。

5.做好病死木、枯死木清理补植。及时彻底清理病死木、枯死木,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补植计划,改善自然生态景观。

6.加强林木巡视管护。加大林区巡查管护力度,加强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监督、培训管理,进一步明确管护区域,压实管护责任,制定奖惩措施,提高护林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营林、护林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森林、林木及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四)农村保洁机制。

1.村庄保洁。村庄清扫保洁应达到“五无五净”标准(即:路面净、便道净、墙根净、绿化净、排水明沟净;无垃圾、无粪便、无砖瓦石块、无杂草、无污泥秽水);环卫设施规划合理、摆放有序、外观整洁。

2.公共场所及空闲场地区域卫生。无乱堆乱放、无白色垃圾,公共设施清洁、摆放整齐、管理规范。

3.主次干道区域卫生。道路及两侧绿化带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无垃圾沉积物、无杂草等。

4.河沟渠湖及林带区域卫生。干净整洁,无垃圾堆放、无漂浮物。

5.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管理区域卫生。管理规范、清洁干净、设施完善、无异味,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

(五)厕所运行机制。

1.建立维修服务制度。建立改厕维护管理协调网络,由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乡镇具体落实,形成“县—乡镇—村”管理协调网络,实行“县级协调、乡镇落实、村居负责”制度。各乡镇为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机制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后续管理工作,以村或区域划片成立农村卫生厕所运行维护服务队,公布农村改厕运维服务电话,承担厕具故障的维修、粪液抽取和无害化运输处理。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本地生态农庄、农业合作社、林果种植等规模化种植企业积极参与运营。

2.建立清运服务制度。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覆盖全部改厕村庄的粪液粪渣清运服务体系队伍。根据辖区内改厕村庄数量、服务人口、运输距离等因素,分片区开展清运服务。拓宽服务运作模式,可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本地农业产业、林果产业等规模化组织合作,进行粪液清运合理利用;条件成熟的乡镇,可根据实际,委托有能力的环卫一体化服务企业或者卫生厕所维修服务单位负责粪液收集、运输、处理。

3.建立利用处理制度。做好粪渣粪液的利用与处理。粪液收集后优先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严禁农户随便倾倒,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综合利用模式和技术,加强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支持有意愿的社会组织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粪液收集中转站或粪便处理点,进行有机肥料生产利用。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采取不同的长效管护方式,依法依规有效推进治理。

1.引导群众管护。通过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带头、监督作用,发挥“积分制”“红黑榜”激励优势,落实受益群众的日常管护责任。

2.鼓励承包管护。有条件的乡镇社区,由社区组织聘请有经验、有技能的居民或项目业主,打包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权益,按照集中承包方式落实管护责任。

3.支持社会管护。由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管护单位或人员落实管护责任。

4.实行制度管护。结合村落宜居标准进一步加快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家庭卫生保洁、检查、评比制度,推行农户“门前三包”,坚持用约定规范行为,用制度保障运行。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日常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等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职能工作,做好日常指导、服务工作。各乡镇、村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抓好工作落实,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管护。村级要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常态管理。

(二)强化宣传保障。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与乡风文明各类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运用村村享、宣传栏、微信、会议、标语横幅、文化墙等不同形式和平台,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政策,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和自觉维护生活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持村庄卫生、维护公共设施。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激发村民爱护家园、珍惜环境的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积极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曝光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现象,形成“比学赶超”的环境治理良性循环。

(三)强化投入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建立运行管护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维护和环卫保洁与低保挂钩、农户缴纳保洁费、项目运行等投入经费保障模式。县级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政府土地出让受益、涉农资金等,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按照政府关于采购政策要求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厕所改造等设施用具采购,有效降低成本,减轻资金压力和农民负担。

(四)强化制度保障。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监管考核办法和评分奖惩细则,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和村庄清洁评比,组织相关部门明察暗访,督促和鼓励村组抓好村容环境日常维护。以加快农村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为目标,充分依托村规民约,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规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切实做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人抓、环境维护有人管。完善农村环境整治配套建设项目立项、工程发包、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和移交制度,规范和加强村集体组织及其群众对环境管护的监督管理,按照谁投入谁负责的原则,保障工程质量和项目运行效果。并建立完善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经费支持机制。

为巩固和提升**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夯实美丽乡村,提高**村长效管护质量,2019年度**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做好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工作的通知》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深化宁夏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宁农(社)发[2020]12号),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符合永宁县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落实责任。坚持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经营性公益属性,落实乡镇政府主体责任、乡村属地管理责任,统筹考虑乡镇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要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类型不同,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特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健全推进长效管护体制机制。

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加强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机制。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营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规范,管护资金保障体系基本完善,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一)建立明晰的管护责任制度。

1.落实乡镇政府主体责任。乡镇政府是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的责任主体,要全面统筹协调工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运维单位加强监管;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确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和各类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基础上,科学编制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明确管护对象、主体和标准等,建立管护责任制度,保障管护经费,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

2.落实村级组织监督责任。村级组织对所属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承担管护和监督责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干部带头履行受益者职责,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推进常态化管护。对于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的要强化监督责任。

3.落实运营企业管护责任。以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方式,积极培育服务市场,引导和鼓励环境卫生专业机构从事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设施运营,完善运营企业管护机制,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监管制度进行设施运营和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民监督,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4.落实农民受益者责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推行巷长制、义务工制、环境卫生积分制和志愿服务制等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机制,落实“门前三包”,通过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方式,引导农民自觉履行农村厕所运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粪污处置等设施的管护义务。

(二)完善农村厕所管护机制。

5.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卫生厕所。积极教育农民群众转变生活方式,改厕完成后,在明显位置张贴简单易懂的厕所使用“明白纸”,告知农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厕屋内干净卫生、无蝇、无臭。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三格式化粪池,保障化粪池的发酵效果,利于粪便资源化利用。冬季因地制宜采取有效保暖措施,防止厕具产品和水管冻裂。建立投诉服务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6.建立健全卫生厕所管护组织。根据“群众的事群众办,村级的事村级管”原则,成立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服务站,配齐配足改厕管护人员,对改造后厕所维修维护、定期收运粪液粪渣。探索建立“互联网”+农村卫生厕所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农村卫生户厕建设、管理和维护实施线上申报,线下运维,着力提升农村改厕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专业粪液粪渣收运队伍,委托专业厕所运维组织,对改造后厕所统一管理,定期收集粪污、统一运输,统一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构建农户适当付费分担机制,实现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稳定运维管护。设立乡村公厕管护公益岗位,明确农村公厕管护标准,专人负责、专人监管,确保农村公厕24小时正常使用。

7.推进粪渣粪液资源化利用。按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全面做好改厕后粪污处理工作。鼓励现有有机肥厂、畜禽粪污处理站等进行升级改造,接纳改厕后产生的粪渣,加工生产有机肥。对有使用需求的散户,可配置小型抽液设备,指导农户自行抽取粪液粪渣,自行在菜园果园花园施肥。严禁将粪液粪渣随意倾倒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三)健全农村生活垃圾设施管护机制。

8.完善垃圾治理设施设备配建使用管理标准规范。按照“两次六分、四级联动”治理模式,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基础上,适应发展形势和需求,认真总结垃圾分类治理实践经验,完善户用分类垃圾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箱、小型垃圾分类收集车、大中型垃圾转运车、垃圾机械化清扫破碎装备、村垃圾分类分拣点、乡镇和区域垃圾分类中转处置设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配建数量和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以及使用生命周期管控、操作规范和作业技术要求、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等,推进垃圾治理设施设备配建使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9.提高垃圾治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效率效益。创新治理设施设备组织运菅维护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治理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确权登记管理制度,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谁管理、谁运营谁维护”,对各类动产、不动产设施设备实行全生命周期责任管理。探索特许经营、委托治理和垃圾上门收集等管理体制机制,规范政府与运营主体、使用农户间设施设备移交、经营、维护管理权责关系,建立公益性设施折旧处置淘汰、经营性设施利益分配等制度。压实垃圾治理管理人员和保洁员设施设备管护职责,开展作业人员全员上岗培训、操作培训,推行设施设备承包使用管理等制度,确保设施设备投入使用效益。

10.健全垃圾治理设施设备维护更新和投入保障制度。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结合实际配建完善垃圾治理设施设备。开展设施设备及时清洁、定期保养、实时维护,对达到生命周期的老旧设施设备及时更新,破损设施设备及时修理修缮,确保正常运转。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村部、农房和保洁员家庭等,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减少投资压力。鼓励运营主体自建自备或以规范的ppp模式配建治理设施设备,拓展垃圾治理投融渠道。鼓励群众通过自备垃圾桶、自建堆肥池等深度参与垃圾治理,教育引导设施设备服务群众爱护公共财物,形成垃圾治理设施设备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四)完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机制。

11.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建立以县政府负责、乡镇政府落实、村级组织配合、农户参与、运行维护单位提供服务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明确主管部门及相应职责,建立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各乡镇要组织落实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做好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指导、落实、协调、监督、考核等相关工作。村级组织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督促新建房屋污水接入,及时清理周边环境卫生。村民要遵守《村规民约》,协助监督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正常使用和运行。运行维护单位应当建立运行维护管理队伍,制订维护手册、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做好设施运行维护工作,接受和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1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各乡镇要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工艺、规模,因地制宜确定符合实际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鼓励有能力的第三方专业运维单位对设施开展规范化运维。运维单位要开展设施出水水质自行监测并建立设施运行管理台账,及时掌握设施运行状况、保障设施正常运行。生态环境局要定期开展设施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加强环境监管,出具水质监测报告和设施运维综合评价报告,及时掌握设施运行情况。鼓励开展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远程监控,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提高运行维护管理效率。

13.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效果考核。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考核。生态环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各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同时对各乡镇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情况实施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支付运行维护管理费用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创新管护体制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平稳有效落地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管护培训和监督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评价体系,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强化跟踪督导评估,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水平。

(二)加大资金保障。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稳定增长机制,各乡镇要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拓展资金筹措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和地方债券专项投入等资金,积极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村级组织可通过提取公益金、村民“一事一议”制度等,积极筹措管护资金,支持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管护。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管护。

(三)强化监督考核。各乡镇要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县级将不定期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营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督查暗访,对管护效果好的乡镇给子以奖代补奖励,对管护效果差的乡镇进行全县通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运行。

(四)落实安全责任。各乡镇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要与运维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完善设施管护安全运维条件,确保管护设施安全运行。运维单位要做好农村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等设施设备安全运维工作,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害的发生,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设施管护安全运行责任制,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目标。

(五)注重宣传引导。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各乡镇要充分利用致群众的一封信、村村通“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网络宣传短片等传统媒体和新体,集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庄清洁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使用者付费制度、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用于村级公益使用的认识,营造人人关注、家家支持、户户参与的浓厚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邹政办字(20xx)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我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全镇路域及村庄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镇形象。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全镇省道、县道、乡道、村公路两侧路肩、边沟、边坡、行道树涂白进行综合治理和村内按“四无”、“五净”标准进行彻底清扫。

(一)庆淄路治理标准。

1、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绿化平台宽2米,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内外边坡坡面平顺密实,路树及两侧林带涂白。

2、路肩平台新上土方要密实,边缘线顺直。路肩平台外边坡及坡角线均撒白石灰,绿化平台低于路肩30厘米。

3、穿村路段彻底清理“脏乱差”。重点治理乱植树木、蔬菜及各类垃圾等。

4、规范坡庄、孙镇及王伍西集市。

(二)乡村公路治理标准。

1、公路两侧各留0.75至1米路肩,1.5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2、其他乡村路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3、县公路两侧各留1米的路肩,1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不低于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绿化平台植乔木胸径不低于6厘米;树木及桥涵护栏涂白。

(三)涂白要求。

孙九路、庆淄路及镇府驻地树木涂白由镇负责,其他树木涂白由各村负责,每棵树涂白高度1.2米。镇财政向每责任区拨款500元用于购买石灰。

村内以清理“三大堆”为主,确保达到“四无”、“五净”。

(一)“四无”:无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

(二)“五净”: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

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自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16日结束。完成任务的村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经过责任段技术人员初检,然后向镇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由镇指挥部会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逐段验收,不合格的限期返工,直至符合标准。村内卫生由城管大队进行验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

为充分调动各责任区、村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路域综合治理任务,经研究设立如下奖项:一等奖6个,各奖励1500元;二等奖6个,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6个,各奖励800元;四等奖6个,各奖励500元;五等奖6个,各奖励300元。对不能按时开工、不如期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区和村,将对有关责任区书记、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对进入奖励范围的村,村内环境卫生必须由城管大队考核合格,才能获奖,否则不予奖励。

为落实好今年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镇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总指挥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验收。同时各责任区也分派了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员),具体负责施工的标准把关和技术指导。镇指挥部成员、责任区、包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要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靠上,坚守在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会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各自的责任区段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县路域综合治理施工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施工,确保各个责任段都能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各责任区要组织好本辖区的任务分配、人员组织和工程的实施,要精心组织,一鼓作气,按时完成,力争都达到优良工程。要在全镇叫响“搞好路域治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优良环境,共建幸福、和谐新孙镇”的口号,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万众一心,全力做好今年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采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镇16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30份,悬挂条幅65条,发动群众义工110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32辆,全镇16个村累计清除垃圾3230㎡,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600余米,完成绿化面积5600平米,动用车辆清除国道227线两侧18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860㎡,动用车辆980台次,清除93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1120㎡,共发放垃圾桶1969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把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认真召开会议、实地开展走访、干部率先示范等多种方式宣传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共召开全镇安排动员及汇报会2次、村两委扩大会16次,发放禁烧垃圾秸秆公告160多份,开办评比栏和“红黑榜”16个,推送微信消息2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坚持分类施治。xxx属全县一类镇镇,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战线长,河滩多,柴草堆和废旧农膜清理整治任务重、范围广。坚持“镇干部一线查,村组群众广泛查”的联查机制,责任领导重点对河流沟渠、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镇道路、建筑工地、村内巷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途径六坝村、西上坝村、王官村等村高铁两侧的“三堆”、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对沿线视野清晰的地方采取步行排查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详细进行了记录、保留了影像资料,并现场进行交办到相关村组干部,严格整改时限按要求抓好整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成效明显。对照县政协监督性视察交办的7项问题,举一反三,逐一进行彻底整改。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目的,以农村生活污水、柴草垃圾、残垣断壁、坟场墓地为重点,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协助的方式,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五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xxx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中转站,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镇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各村长期以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是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集镇布局规划滞后,各村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乱堆乱放乱倒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五是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蔬菜残叶、瓜果烂皮、废旧电池、塑料袋、饮料瓶、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小区牲畜粪便等污染物、污水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

(一)注重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热情。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群众会、微信群等途径,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开展“六坝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教育,在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和村组环境卫生查比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融入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在各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收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三是选树正反典型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施工场地“六进”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每月每村推选1-2名环境卫生先进典型在全镇通报表扬。同时,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亮像”,形成震慑。

(二)聚焦重点领域,在延伸触角中重拳攻坚克难、扩大整治成效。一是开展集镇街道秩序整治。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东路等重点公路和所有通村道路为重点,对沿线堆放的垃圾、杂草、枯树进行清除,路肩沟边进行整修。三是突出村内卫生死角清理。以村内主次巷道沿线为重点,对巷道内堆放的建筑垃圾、粪堆、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对坍塌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房屋进行彻底清理修整,教育广大群众做到垃圾不乱倒,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

(三)创新管理方式,在健全机制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通过探索建立经费投入、网格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我村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下面,就我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情况作如下汇报: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副主任任副组长,村其他干部为成员的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内部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村干部分工定组,定保洁员,每人负责一片,从而使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上的得到了保证,工作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治氛围,我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党员会议,采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保洁的良好氛围。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为切实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着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卫生状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村庄整洁。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以长期保洁和空时用工相结合,我村多次发动宣传,组织保洁员对村庄内部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整齐堆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清除露天粪缸。针对厕所、广场、村部周围等公共场所的环境问题,我村组织党员干部定时定点清理,带动群众自觉维护我村的环境卫生。我村现有垃圾池1座,垃圾桶280个,并坚持“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实行农户垃圾统一堆放,统一收集,由镇统一收运处理。

2、道路保洁。在村庄保洁的基础上,做好道路的保洁,保持路面干净、无垃圾,路面无损坏,路肩无杂草、白色垃圾,相关交通标识安装到位,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3、河塘清洁。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巡河,保洁工作,每个礼拜,巡河一次,保持河沟、库唐干净、整洁,无水草,无白色垃圾,水质干净。

4、加快推进环境整治。今年对洋滩白家组进行环境整治,经过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后,长效管护及时跟上。

5、加快推进“一推三治五化”工程。今年几条道路,拓宽改造及道路亮化工程已经招投标结束,现正在推进实施中,工程完工后,进一步优化村庄环境,方便群众出行。

人居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中还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原来村两委干部,存在惜本思想,垃圾桶破烂,将就用用,长效管理后,舍不得临时用工整治特发情况。今年把垃圾桶破的,无盖的全部换成了新的,克服惜本思想,把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工作做实、做好。

村两委干部,原来认为现在保洁全覆盖久万事大吉,管护水平保洁标准太低。对一些陈年死角熟视无睹,有些乱堆乱放没有重视,对保洁人员要求太低,今后克服这些想法。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需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难,难就难在坚持,形成常态。因此,在整治的同时,要着力强化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要健全保洁队伍管理制度。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定报酬”,确保农村保洁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健全农户日常管理办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与农户签订“四包”责任状,建立农户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规范和巩固整治成效。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政府补助、社会支持、农民自筹”的思路,在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对镇、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的基础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落实环境卫生有偿保洁制度,在自愿的基础上,向企业、农户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切实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农民环卫意识,拓宽村级保洁经费的来源,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可持续的良性投入格局。

健全督查考核奖惩机制。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对乡镇、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采取月检查、季考评、年总评和明查与暗访、督查与督办、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明察暗访、电视曝光、公开报道、重点巡查、专项督查、现场办公、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乡镇、村组一线,全程督促检查和指导整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