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改革方案范文(19篇)

小编: 飞雪

计划书的内容应包括项目或任务的介绍、目标和关键结果、详细的行动计划以及所需资源和时间的分配。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计划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绩效提升

报告指出,教师配置需进一步优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需要根据学龄人口高峰迁移做适当师资储备。

就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报告分析指出,教师配置需进一步优化,中国教师队伍的区域、城乡、学校和学科之间配置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衡,还没有很好地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协调。

教师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好就业吗?

教师这一职业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教师工资改革方案: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

1.教学人员。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务分列。

2.科研人员和其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确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分列。

3.实验人员。按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分列。

4.行政人员。高等学校按正副院(校)长、研究生院正副院长、正副教务长、正副总务长、正副处长、正副科长(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分列。

其他需要新增加的职务名称,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另列。

(二)教职员的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1.职务工资。按教职员职务分列工资等级,一职数级,相近职务之间工资额上下交叉。

(1)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见附表一)。

(2)高等学校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见附表二)。

(3)高等专科学校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参考表(见附表三)。

(4)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见附表四)。

(5)政治工作人员参照同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6)其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各有关主管部门同类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2.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

(三)高等学校的工人,原则上执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的结构工资制及其工资标准。

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编者按: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称教育上水平,先让教师待遇上水平。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压舱石。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吸引教师就要给待遇,这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任务。

12月3日,在研究今后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繁重任务,必须在公平和质量上下大功夫,实现新突破,“既要保障教育公平又要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压舱石。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涵盖三个层次:起点公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过程公平——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结果公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以实施义务教育为标志,经过近30年努力,庶几达成起点公平,过程与结果公平则是未来保障重点。一个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与农村或边远山区的同龄人,其所能获得的,无论是教育条件、教育水平,还是教育效果、成功机会都有较大差别。甚至于,同一城市不同区域,教育水平也有参差,否则就不会有“学区房”一说。

其实,共识很早就存在,并不断地体现在制度之中。最早见于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法律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3年11月,有关部门还信心满满表态,“未来乡村教师收入将超过城市教师”。多少年过去了,过去是软肋,当下仍是短板。据教育部网站7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之“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摘要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地位待遇。教师待遇偏低,不但现有教师积极性难以发挥,许多均衡措施、鼓励政策也不免打折扣,譬如定向生和免费师范生计划,在西部就执行得不是很好,要么是招不满员,要么是毕业之后不愿意回农村。

两年前,一国际教育机构针对全球20多个国家做了一个调查,中国教师地位最高,但平均工资排名靠后。教师地位比不上我国的韩国,有报道称,教师工资最高可达400万韩币以上,新教师每月收入也有一万元人民币左右,以后每年涨一次工资。一人当了教师之后,一家人衣食无忧,这样的待遇还怕招不到人吗?不久前,全国人大组织了一个专题调研,一些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普遍认为,“若能在现有教师基本工资收入的基础上,提高50%左右,能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与留住农村教师!”。

我省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比如省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71个县(市、区)进行资金补助,欠发达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共33.6万人享受平均每月700元的岗位津贴,以往乡村教师大量流失的现象已经“止跌”,粤东西北都开始出现乡村教师回流现象,大学师范生下乡教书趋势上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吸引教师就要给待遇,这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任务。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消息

《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看到这一规定,从一家大型国企退休的钱女士说:“原来公务员还都有职业年金,还是比不少企业的人强啊。”

与钱女士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虽然目前企业年金制度仍在发展,目前有2200多万职工参加,积累了7400多亿资金,但仍有大量企业没有为职工设置企业年金。

胡晓义说,从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决定改革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时就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的方向。这次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如果只是改基本的制度还是不完整的,所以这次统筹考虑了基本制度改革和多层次体系建设,把职业年金的设计引入到改革内容中。

“说到制度公平的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引导企业年金更快地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职工能够不但有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而且有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障,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公平。”胡晓义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供款渠道是明确的,主要是财政资金的供给。财政也是职业年金的唯一供款渠道,不允许机关自筹自支小金库。

教师工资改革方案: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

1.教学人员。中学按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四级分列。

小学按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四级分列。

幼儿园教师职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俟国务院批准后,经过试点逐步实行,并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2.行政人员。中小学按正副校长、正副教导主任、正副总务主任、职员的职务分列。

幼儿园行政人员职务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二)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教师同时实行教龄津贴。

1.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职务工资标准,暂按《改革方案》中附表六、七的“中学教师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小学教师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执行,并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的办法套改新工资标准。俟教师确定新的职务后,再按规定排列各个职务的工资标准下达执行。

2.行政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改革方案》附表九《县(市)、区(乡)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和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制定。

教师兼任行政领导工作的,可以按教师的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3.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工资,参照有关部门规定的有关职务名称系列的职务名称、工资标准执行。

4.基础工资、工龄津贴、教龄津贴和奖励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

保育员和工勤人员,执行国家机关工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标准和有关规定。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消息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也要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大家拿到手的钱会不会减少?胡晓义表示,我们掌握的原则是“增量改革”,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这不是我们制度设计的出发点。

根据《决定》中的规定,对于改革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那么对于其他在职的机关事业工作人员来说,待遇如何呢?胡晓义说:“就大多数人来讲或者绝大多数来讲,待遇水平不会降低。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测算和论证,结果是一定要达到一个平衡,让绝大多数人缴费之后收入不降低,还可以略有增加。”

胡晓义也强调,这是全国的测算情况,没有办法排除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各种收入情况不同可能出现的收入降低的个别情况。

年事业单位退休涨工资改革方案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于年老、工作或患病,工人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而退出工作。自2011年1月起,中国个人提前退休获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按“工资和薪金收入”项目将征收个人所得税。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021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调整方案设计突出了几个亮点,突出了几个新变化。

还有其他各省的方案陆续更新当中。

综合这两个方案,我们要看到两个百分比,一个是国家方案中的4.5%和上海方案的3%。

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退休3合1的同步调整不是首次,但却是今后的方向。因为这样有利于提高养老金调整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这是养老金调整设计的第1个特点。

累计缴费满15年,在60岁以后才能享受法定的退休待遇,并且按月领取养老金。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以后,就实行的个人缴费与单位缴费相结合。为了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基金和企业职工养老基金两条基金独立运行,稳健运行,达到收支平衡状态,所以多缴费,在任何时候都是鼓励的,都是必须坚持的。

个人缴费养老金8%,单位缴纳20%,而职业年金是2014年之后,事业单位和企业都实行的补充型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事业单位是4%个人缴费8%的单位缴费,而企业的职业年金实行的是个人1%的缴费,单位5%的缴费。根据这样的缴费比例,我们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缴费比例比企业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要高。

所以在同样工龄情况下,30年缴费养老保险的人,一定是比15年最低年限养老保险领取的待遇要高出2倍的关系,随着社会劳动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定期调整社会平均岗位,工资基数也在上调,所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较长的人越来越占便宜。在之后的挂钩调整当中也会调整的幅度越来越大。

养老保险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给中人单独设立了10年过渡期。通过2014年到2024年之间,用10%到100%的调节经变化来平稳对接改革方案,到新人新办法。

新人新办法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岗位工资基数影响此部分)+加上养老金个人账户(60岁退休按照139个月平均),再加职业年金账户(60岁退休按照1369个月平均发放或者一次性提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人新办法计算养老金的公式增加了职业年金账户,而且从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人群中统一实施新人新办法。

新人新办法,现在是最好的一种待遇计算公式,很多老人都希望自己有职业年金执行新人新办法的计算公式,但是无奈我们的退休年龄只能执行老人老办法。很多中人退休也希望自己不是两次补发养老金,而是新人新办法的一次养老金。

养老金今年改革呈现几个特点,就是说加大了挂钩调整的力度。

重点照顾那些艰苦边远地区退休和男65岁以上,女60岁以上的享受高龄津贴的人员,重点照顾那些缴费时间比较长,准确的说是工龄满30年以上的人员,还要照顾那些由军转企业退休的特殊经历人员。这些人都是社会发展的工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养老金向她们进行挂钩调整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今后养老金的调整,我觉得还要进一步加大挂钩调整的力度,尤其要快速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快速补发工人的职业年金部分。并且适度的加快定期调整老人退休的养老待遇差距,便于老人中人新人,三部分人群在养老金调整方面不吃亏,坚持利益共享。

把公务员待遇作为全社会的待遇标杆,把企业人员养老金提高到事业单位水平,把事业单位养老金提高到公务员水平,把30年教龄老教师的待遇提高到公务员待遇。

养老金关系到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我国1.2亿多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说养老金五险两金制度是最可靠的社保制度和体系。一定要把那些30年工龄以上的老人们照顾好,提高她们的养老金,让他们安度晚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根本目标。

本文《2021年养老金上涨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补发》内容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17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将同步提高。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2021最新消息: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退休调整。

2017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通过社保卡发放-广东省人社厅。

相关阅读。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怎么计算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对象根据参加工作时间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一、《试点方案》实施前已退休人员;。

三、《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

第一种情况《试点方案》实施前已退休人员在《试点方案》实施后仍然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并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也就是说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社保机构领取的养老金,从第一个月起均不得低于原来的退休工资标准。之前人们猜疑《试点方案》实施后,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入社保后将按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并降低养老金的说法是对《试点方案》的误解。

第三种情况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泛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退休当年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之积。如:某工作人员当年缴费工资为3000元,而当地当年上年度岗平工资为2000元,其当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为:3000元/2000元=1.5,之后将历年缴费指数相加除以缴费年限(精确到月)即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将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而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泛指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退休时间的不同,将个人账户储存额按规定的对应月份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该金额标准退休后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直至发放到本人逝世。

《试点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1年1月1日起,为2020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此次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教师工资改革方案: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

(一)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局)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提出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制定各类人员的职责规范人员结构比例和人数限额,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再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分别下达不同的编制、教学人员的结构比例和人数限额。各校要根据这些要求,核定编制,定编定员,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制定岗位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

(二)中小学教师按新职务的规定,确定职务后,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以前确定职务(或业务等级)的,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发给。但一九八五年增加工资的限额,应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三)中小学的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按原规定继续发给。

(四)各类学校毕业生分配到“老、少、山、边、究”地区和调入上述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教职员,待遇从优。

(五)工读学校的教师等现行的补贴,按原规定继续发给。盲聋哑学校的教师(包括校长、教导主任等),可按原规定发给本人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百分之十五的补贴费。弱智儿童学校的教师也可按此规定执行。如不从事工读、盲聋哑和弱智儿童教育工作,从第二个月起停发补贴费。

(六)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其见习期、见习期间的临时工资待遇以及见习期满后应确定的职务和职务工资,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其中新参加工作的中专、高中毕业生,分配任中学教师的,见习期满后,先按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58元的标准定级,经考核合格正式评定教师职务后,进入最低一级工资64元的标准。

幼儿园保育员转正定级时,按卫生部规定的护理员的转正定级工资标准执行。

(七)中小学教师工资改革增加的工资额,不包括教龄津贴在20元以内的,一九八五年一次发给,超过部分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再增加上去。教龄津贴从一九八五年一月起发给。

(八)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应根据国发(1984)174号《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的原则精神,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九)厂、矿企业办的中小学教职工的工资改革,随同本企业职工工资改革同步进行。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中小学的特点,制定教职工工资改革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征求教育工会的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抄送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十一)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改革工作,事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级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秉公办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对营私舞弊或打击压制教师以及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工资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工资收入分配问题依然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工资改革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对这些工资改革方案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我要肯定工资改革方案的积极意义。过去,我国工资分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集中在一部分行业和企业的高工资,和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的低工资之间的巨大差距。这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现象,而工资改革方案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不公平现象。通过对工资的合理调整和分配,工资改革方案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感,也有助于加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我认为工资改革方案的实施需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在推进工资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对高工资领域进行适当的调控,保证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而市场机制则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调整和决定工资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作用。这样的双管齐下可以让工资改革方案的实施更加有效。

再次,我认为工资改革方案的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工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给工资改革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才能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资改革方案,并真正实现工资分配的合理、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认为工资改革方案应该更加注重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资改革不能仅仅关注工资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只有在满足劳动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时,工资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因此,工资改革方案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引导,确保企业遵守相关劳动法律,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最后,我要强调工资改革方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工资改革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工资问题,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注重工资改革的可持续性。只有从经济和社会全局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工资改革方案。

总之,工资改革方案的实施是解决我国工资分配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工资改革方案的积极意义,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给工资改革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注重工资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工资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根据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革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

岗位职责。

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

(一)建立岗位绩效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营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3、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现行年终一次性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地区附加津贴纳入绩效工资。

4、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补偿。艰苦边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属于财政支付的,由中央财政负担。

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主要体现对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政策倾斜。国家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实行统一管理。

(二)实行工资分类管理。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其功能、职责和资源配置等不间情况,实行工资分类管理。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根据单位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三)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正常增加一级薪级工资。

2、岗位变动调整工资。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按新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

3、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4、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四)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1、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采取一次性重奖以及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2、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逐步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多种分配形式,规范分配程序,合理确定收入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

(五)健全收入分配宏现调控机制。

实行工资分级管理,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规范工资收入支付方式,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纳入调控范围。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纪律惩戒措施,维护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

(一)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实行一年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长学制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见习期工资待遇可适当提高。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岗位工资按所聘职位确定,薪级工资按转正定级的标准执行。

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期工资;明确岗位后,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转正定级的标准执行。

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定级时薪级工资适当高定。

其他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由聘用单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二)部分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地质、测绘、交通、海洋、水产、民航等行业事业单位中野外、水上作业工作人员以及飞行人员的工资标准另行制定。

体育运动员仍实行体育津贴奖金侧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离退休人员待遇。

截至2-x年6月30日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不实行新的收入分配制度,适当增加离退休费。

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离退休的人员,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相应调整离退休费计发办法。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由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对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执行政策,严肃工作纪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纪检、组织、监察、财政、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凡违反政策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者责任。同时,要切实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消息

当被记者追问此次公务员涨工资幅度是否为六成时,胡晓义说:“这肯定是一个误解。”他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本身需要改革,有不完善的地方,包括结构和增长机制的问题。如果简单地理解为是为了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增加工资,是不准确的。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基层公务员待遇的确偏低。首先,应该普调增加基本工资部分,全国各地要基本统一;其次,应该严格限制地方性补贴津贴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精简机构与人员,严格约束行政成本费用。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消息

1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要缴纳养老保险。

此前,据香港文汇报1月18日消息,一份内地公务员加薪方案终于出台,涉及范围从办事员到正国级领导,调整时间自年10月开始,因此今年1月起加薪料将同时补发去年四季度薪金。调整方案显示,最高级别正国级官员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下同),从7020元增至11385元;最低级别的办事员基本工资,由630元增至1320元。方案还明确,今后公务员工资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

昨天,胡晓义在发布会上表示自己也注意到这个信息。他回应称,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这个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我也看到了网上的文件,但我没有进行对照,无从评价网上传的是否真实。但我想说的是,各单位应按照国办印发的文件执行,不能以网上传的文件为准。”胡晓义补充道。

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生作业负担重一直是家长及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问题之一。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认识“作业”的内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将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纳入作业改革的范畴和视野。

我们学校是新建小学,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能力,在创建绿色作业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家庭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不但喜欢做,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会牢固,也使得孩子作图、绘画、审美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学校的部分绿色作业设计情况:

先以数学作业为例,介绍六种作业形式:

1、游戏式作业:游戏式作业是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例如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马兰花”的游戏感受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视频)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培养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低年级的游戏形式有很多:对口令、节奏律动等。

2、情境式作业:生动的情境式作业,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后,设计情境活动,让孩子根据情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学生将体育课的场景运用到数学课中,画出了同学们活动的情景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将枯燥的加减法计算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易于理解并提高了兴趣感。(图片)。

3、绘画式作业:“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结合。

教学。

内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不仅能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如在二年级上期,我们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更好帮助孩子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加乘减”的知识,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你设计一幅图案,能够体现乘法的意义,并在下面列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读作。像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间,统计的作业,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4、制作式作业:在学完《认识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实践操作拼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剪贴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等,使学生真正了解图形的特征,感悟图形的特性。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用对称图形设计一幅有色彩、有内容的情境图,将数学知识表现在美丽的画卷中。

5、整合式作业: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逐步学会自己进行“单元知识的整合”。他们可以针对所学单元知识点,制作数学知识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展现本单元数学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课本上的重难点进行整合,也可以选择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题进行整合。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找规律,学生创编自己喜欢的规律,数字、文字、图案都可以,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等单元也可以设计整合式作业。

在复习阶段,我们还给孩子布置了《解决问题》、计算(口算、列式计算、看图列式、比较大小等)的知识整理,孩子将本学期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类型一一列举,进行有效整理的同时,也养成了归类整理的好习惯。我校语文教学也积极建设绿色作业,把优秀的单元作文装订成班级期刊,互相阅览学习。

思维的思辨型训练题和拓展延伸训练题。在思维训练中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降低难度,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可以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先把题目弄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一题多变,拓展延伸。(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或同桌、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份作业。教师要挑选出好的作业,讲评好的地方,让大家学习,并建立“作业超市”张贴作业,供他人学习观赏。结合班上评比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挑战奖”。

我校除在平时作业上采取新形式进行作业变革外,还考虑到设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寒暑假作业新形式,语文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给出推荐书目,写出读后感,找出美文美句,以手抄报形式呈现;以小练笔和摄影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假期见闻。例如寒假期间我校三年级语文作业,让学生搜集过年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制作手抄报,突出“年味”;以“孝”为主题设置实践作业,比如“给长辈洗脚”、分担家务,进行“情味”的感恩教育。学生根据推荐书目《爱的教育》以及学生自选书目《女生日记》等写出读后感,让学生品味浓浓的书香。三四年级数学作业结合下学期教材以“年货采购”、“数学环保知识”为主题,让学生调查记录购买年货的重量和价格,感受综合实践作业的魅力。一年级的趣味数学、身边的数学,二年级的数学乐园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四年级英语开展“我是小小设计家”的英汉词典制作大赛,把学过的英语单词进行归类整理。

以上是我校进行绿色作业研究的点滴收获。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知识掌握牢固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再接再厉,不断改变创新,使学生不但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也能从课业负担中充分解脱出来。

高考改革方案

天津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20xx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从20xx年起,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方案明确,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实行全科设置、全科开考,学生根据要求在每学年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等级性考试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从20xx年开始,统一高考录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高考改革方案

教育部公布了20xx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建立校车制度。

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

教育部20xx年年度工作要点称,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积极推动并指导各地和学校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建立校车制度,积极配合做好《校车安全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卫生安全,严防发生食物中毒。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学生食堂工作。

今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

教育部提出,今年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目前自主招生、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异地高考、分省命题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教育部表示,要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开展高职教育入学考试由省份组织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规模。指导高中新课程省份探索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高校要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教育部提出,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探索完善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去年,有关贫困地区或农村户籍学生进名校难的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另外,要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还要优化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结构,普通本专科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中西部地区高校、民办高校和高职学校倾斜。

要点。

高考改革方案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xx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

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试分值仍然为150分。

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从下半年开始筹划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基本思路就是“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可选择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根据此次出台的方案,浙江省高中必修学分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选修课学分比提高到总学分的三分之一,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解读这份新方案时表示,此举意味着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

“这是一次循序渐进的课程改革,与高考无关,但希望能变成浙江教育界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希望浙江高中生能提早规划未来。”该省教育厅人士称。

但是,走在浙江前面的改革实践看起来并不乐观。

江苏省早在20xx年开始新课改试点。实施一年之后,江苏省教科院20xx年7月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很多学校采用新旧两套课程体系并行的办法,反而加重了师生负担。而校方的理由是,完全采用新课标“怕影响高考,家长有意见”。

“新课改在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升素质方面效果不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研究员表示。

此次浙江省的方案提出,将把高中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招生改革评价体系,对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考生,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取。这样的措施似乎有利于扭转“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但力度显然还不够。

“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新课改难有大动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指出,要推进新课改,就必须突破现行的高考制度。

此前江苏、天津、浙江等地针对新课改推出的高考方案,力图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之中。但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框架下,方案并没有受到高中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缺乏与新课改对接的整体性高考方案,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将新课改与高考改革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新课改的推出有草率之嫌。这种割裂的做法,表面看来使改革容易推行,实际上恰恰使新课改与高考改革都走向复杂化。

胡瑞文认为,与新课改相配套,应该同时进行高中教育和高考招录制度的改革。比如,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让民办高中根据办学特色而不是中考成绩来自主招生,分流一部分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推进高中新课改,将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加强素质教育。

胡瑞文表示,目前高考的命题权已经下放到省,为上述改革创造了条件。

课程改革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造就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加强高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院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自本学期进行高职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机电系全体教师作了大量的工作,为使本次高职教学改革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提高对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

要进一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决定》和宣钢分院院长《关于我院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的讲话,进一步认识到搞好高职教学改革,从大的方面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就我院来说,要想把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规模,办出效益,就必须大力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树立开放的教育观、人才观,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从传统的办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推动高职教育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使每位教师将对教改的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参与。树立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职教学改革的成果,使真正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2.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教学模式应具有“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培养目标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训练性”等三个基本特点。根据高职专业的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高职专业的培训目标进行再认识,树立高职的培训目标就是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树立:教育理念要转变,课堂教学要改革、实践教学要加强、评价体系要创新、“双师型”教师是关键。

1.确立“三兼优一发展”的培养目标经过三年的培养,优秀的高职毕业生,应当成为人格发展和身心发展兼优,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兼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优,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优秀大专毕业生。

2.编写出本专业的应知应会其特点是:

(1)既有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也有能力方面的要求,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2)能力培养力求规格化、标准化,尽可能列出等级标准、达成期限与养成措施,以便学校检查考核及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

要求全体老师都要根据所教学科和所教专业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改计划,然后各教研室先后制定本教研室的教改计划及本专业的教改计划,对各自的教改计划召开专门讨论会、研讨会进行研讨交流,并征求学生意见,最后形成具有操作性强的三位一体的教改实施方案。

2.编写制定(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主干课程建设方案、特色课程建设方案、选修课实施方案)。

在广泛研讨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教改精神和具有操作性强的各种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其特点是:

(1)课程分组,形成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主干课与辅修课、特色课等不同模块,不同的组合可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或新的专业生长点,以灵活适应专业调向的需要。

(2)在课堂的纵向衔接上,采取三明治方式,即实践教学实践,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实践和实践教学应占总学时的40%以上,以突出能力培养。

3.编写各课程的教学纲要。

(1)既有学科知识体系,又有能力训练体系,对应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2)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侧重传授应用知识,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4.编写实践教学计划。

(1)本学科在三年修业期内安排三次实习:一年级为认识实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岗位调查了解未来就职岗位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心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二年级进行专业实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使主要专业能力基本过关。三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要求能像正常职工一样顶班上岗。

(2)三次实习均纳入教学计划。有实习指导书明确规定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实习过程中有教师指导,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并作为重要的专业成绩载入学籍。

高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是要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来实现的,为防止出现以往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教改局面,以求实效。为此我们制定了教改实施措施与办法如定期检查和督促教改的实施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改的成果等。

1.坚持推行“三制三化”措施。

为不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走过场,我们机电系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及监管措施,坚持推行“三制三化”措施,“三制”即教学质量系主任负责制;教师相互听课制(规定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听10节课,其它教师每学期至少听5节课);一票否决制(如出现教学事故,在评优、晋级、职称等方面暂缓考虑)。“三化”即教研活动正常化;教师授课规范化;教学检查、质量评估经常化。

2.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就是对教师的业务进行考核。通过评估,能及时将各种评估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促进自我提高和完善。同时,可引入竞争机制,使科学的.评估结果成为教师晋职、晋升、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以调动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群体优化。

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对象为本系所有担任本学期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

3.教学质量评估方法:

评估由三个方面的人员分别评估,评估结果由三个评估结果综合而成,即学院教学研究室专家的评估、教师的互评和学生评估。

1)专家评估。

设计好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由研究室专家通过听课,检查教案,查看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等填写。

2)教师互评。

在学期结束前本系所有教师根据本学期的听课情况填写评估表。

3)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在大部分课程结束或期末考试之前两周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组织在指定教室对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一次性评估打分。每个班级的评估工作由班主任负责组织,评估前向学生讲清评估的意义和要求,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尽量减少因师生关系或因管理严格可能对评估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保密性,评估资料由专人保管,评估过程中不得随便调阅。评估结束后,所有评估资料及时归属教务处和系保存,由教务处负责将评估结果录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

4.教学管理上,严格把好“八个关”在教学管理上,我们严格把好八个关:

1)把好备课关,无教案、无备课笔记的教师不准上课堂。

2)把好授课关,教师讲课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提倡多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3)把好作业关,各门课程都要有严密的作业和习题,教师对作业全批全改。

4)把好教材关,一定要选用最新教材,常规每年教材更新率达20%以上。

5)把好教师聘任关,建立外聘教师档案和网络,对校内外教师进行定期考核。

6)把好考试关,严肃考场纪律,加强巡考、主考制度。

7)把好教研活动关,每学期由系组织大型教研活动三次以上。

8)把好实习关,在校内外建立实习基地,并采用仿真模拟习题,以加强实训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责任感、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使之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确定努力的方向,使我们的学生个个对社会,对自己充满自信,目标明确。因此,我们要求系里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每一位班主任,在开班会时,在各种场合,以自身人格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其次,在整个系和整个教育学院营造一个健康的、高品位的环境来熏陶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同时,善于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职业品质。如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录像会和体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责任感、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1.本着以教科研促教学的精神,把当前的这场高职教学改革当成科研课题来研究,采取全体教师参与的方法,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落实,积极探索我院的高职教学改革新经验和新方法。

2.制定相应教科研鼓励政策,以科研促教学。为此我们制定了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如科研成果的被鉴定(或论文发表)等,系里将给予一定的奖励,我们打算在这种改善办学条件上(教学)的软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以督促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切实提高高职教学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加快高职教学改革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同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课程。即使是理论教学,也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开展,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体现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关系,我们把技术操作性(或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从传统课程表中分离出来,单独成表(如三年安排的三次实习)。在确定课程内容时,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1.增开一些选修课、报告、讲座,扩大视野,及时掌握有关新的行业政策变化。

为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重大行业政策的变化,必须适时地开设一些选修课或讲座课,增加必要的新知识和信息,使专业教学融理论、实务、政策、法规于一体,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的境地。

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而网上教学则可随时获取最新资料,了解最新动态,开展实践教学就可在网上进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应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理论和实践成绩要做到比重合理。

会计实践性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实务训练、校外综合实习、社会调查等来组织实施:

1.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践性教学。采取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要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应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部分课程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实务训练练习。

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又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外综合实习。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工艺流程、制造工艺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5.社会调查。

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应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1.教学内容的改革要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

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对传统的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强调课程目标要体现职业定向性、课程内容要重在应用技术、课程组织要以实践为中心线索,高职教育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专业课程教材也要体现“专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是必要的,但在教学上不能过分形式化;专业教学内容上必须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取舍高等机电内容,适时加入一些现代行业中公认为最具基础性的内容,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所任的岗位职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实施专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对传统的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做到:对课程内容可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讲应用少推导,多自学少讲解”的教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人”的位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结合专业、讲清概念。

在讲解专业课程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工程思想,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我们培养目标的从业岗位,决定了高职学员不必对专业知识的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像理科师范类学生那样要搞得清清楚楚,而是要能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运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用较多时间进行理论推导、公式证明。我们可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来让学生反复利用这些公式作更多的练习,解决更多具体问题,在作业、练习的布置及考试考核上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专业学习评价的改革。

现行的传统专业学习评价已不适应现在高职生,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以一张考卷为手段的单一评价方式,可采用写总结、论文、自我评价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高职教育形成了多方面的挑战,使高职教育面临着日益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广泛持久的提高高职教学的教学质量,保持高职教学改革的成果,关键就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为此,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

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外出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于新分配来校的毕业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考取相关的上岗证和技术等级证书。对于那些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顶岗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应不惜优厚待遇,聘请一部分确有专长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保证了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3.面向社会,招贤纳士。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这是多数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薄弱环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招贤纳士,将那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事实证明,他们由于有生产、管理或科研的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求全体老师尽可能地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

5.提高自身层次,促使每一位教师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有危机意识,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意识到学校的发展、系的发展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使大家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要求每位教师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拓宽视野,不断学习,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规定每个教师每年至少开设一个针对学生的讲座,内容可是各方面的,经济、会计、法律、科技、时事、人生观、教育学、心理学等,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适应形势,树立正确人生观,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职学校在加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不应忽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教师的品德操守,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和人格熏陶,对他们成人、成才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巨大影响。所以,应把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造就一支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高职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不能是纯学者型、教学型的,而是通教学、通生产科技、通经济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还要有经营能力和市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才能培养多能型人才的需要。

1.建立专业教材样本书库,将本专业所涉及到的可以用作教科书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尽量多购置一些,一方面可作为教师学习、备课的参考书,另一方面可作为教材征订的重要依据。

2.编写授课讲义。

对个别变化比较快的课程,编写授课补充讲义;对比较成熟的学科,可考虑自己编写符合高职教学改革精神的教材。

为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成立系高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考核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考核。

课程改革方案

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的可操作性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也探讨和论证,既有肯定也有疑问,并且也说出了自己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来不断完善它,为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指导作用,使得学生身体、心理和谐发展,从而做到“健康第一”。

体育要确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以达到健康为目的的课程。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而健康的获得离不开身心的基础。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不仅强化了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也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新课程确立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思想,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在教学与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1身心健康和谐统一。

心理卫生学研究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心理健康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跨栏跑练习时,除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跨栏的节奏感的同时,还可以用刘翔奥运夺金这一感人事迹,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创设生动的组织形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1.2发展全体、兼顾个体。

“健康第一”要求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健康水平和身体情况,有针对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全体学生在体育中不仅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更要使他们得到健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发展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确立终生体育观念。

学校体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创造性,体育教学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于学生摆脱陈规旧习。允许学生相互交谈、议论、提示和鼓励,游戏和竞赛中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叫喊等。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充分夫人空间,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提倡学生要有创造精神,勇于质疑,以表现自我和潜能发挥,来展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1.3学生主体、主动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而是应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的过程,领悟学习的知识技能。有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放开一点,可以让学生自主组织形式和自行安排内容,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安排内容,并自行组织练习。允许各种进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如不同人数的篮球赛、足球赛等,使学生会判断,会选择。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理解、探究与创新,并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反思。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使学生的学习从强迫性转化为自主性,进而培养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创造性,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1优化整合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单单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不能与现在的教学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并加以整合和优化,现今的教学模式很多,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分层递进”、“合作式”教学模式等。为此,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些模式,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是体育教师们应该较好地掌握的。笔者认为,要想较好地掌握和合理的运用这些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模式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要分析其优缺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其运用的价值有多少,是否值得运用和借鉴;其次,要对模式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的需要从这些教学模式中选择出适合教材内容的操作性强的、实用的、价值高的、效果好的,还可从各种教学模式中选择出各自的精华部分再进行整合,进行创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符合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不断修正,逐步完善,做到选择模式、优化模式、整合模式、创造模式。

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单一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体育丧失了兴趣。《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强调的是从多方位和多角度来进行评价的,也就是评价的多元化,应多激励学生,评价的功能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应以学生的进步为标准来实施评价。对一个学生实施评价时,不仅重视学生的体能和技能的进步,更应重视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健康第一”的宗旨。正确地评价学生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方法应该是科学的、多样的,做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定量和定性、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过程和结果等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应从原来的“达标”发展到向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多方位多角度评价转化,使体育教学评价真正转移到“发展学生智力,调节学生心态,健全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最重要的目标上来。从而真正体现体育的“健康”职能。

4.1选项学习的可行性。

打破班级的界限,实行选项分组学习无疑有利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利与提高某些运动项目的水平提高,有利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当然在城市里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条件好,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到位,学生选项上课有较好的场地设施和比较充裕的教师配备,上课的效果肯定也很不错,学生也能真正学好体育,运动技能也能很好的提高。可是在农村学校由于场地设施和师资条件的限制,开展选项学习就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不高,教师往往是顾着这组就顾不了那组,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就会有影响。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着手,从学生中挑选出各类体育的尖子。在分组学习时,可以起到教师的作用,做好教师的小助手。这样教师就不会顾此失彼,学生也可以很好的学习各选项。同时也可以选用有一定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来进行兼职、客串体育教师做某些选项的指导教师。农村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自身的特点和当地开展比较多的体育活动来进行定项,不需要一成不变的照搬教条,应因地制宜的开展体育新课改的进程。

4.2如何进行体育评价。

现在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现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时的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异样性,评价学生的体能还有一定的标准,可评价学生的技能时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有统一的尺度,评价的结果多为教师的主观判断力。学习水平段的划分和学生掌握学习水平也全凭体育教师的主观的判断,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技能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更好的研究和论证。

4.3学生体质能否得到真正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学生的体质有下降的趋势,直到20世纪末,发现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身高现在普遍低于日本人!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为了有效的改变现在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选项学习以后,学生的运动量是否够。我们现在的新课改是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出发的,也就是快乐的学习体育。日本的体育讲究的也是快乐体育,可日本将“快乐”定义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而我们的快乐思想却不是这样的,我们是在嘻嘻哈哈中上好体育课。我们的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否只是一味的快乐,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现在学生的意志品质普遍较差,经过学生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选一些趣味较浓,运动量不是很大的运动项目,较苦较累的项目选的人寥寥无几,其中田径项目几乎无人选。在我们所谓的快乐教育中,学生的体质是否会真正得到提高,需不需要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它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基础上,更重视体育对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作用上。如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锻炼的能力等等。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主要重要职责。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围绕“健康第一”的宗旨,教育出“健康”的,高素质的人。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来不断完善它。使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日本文部省中学体育学习指导纲要,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