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感悟(热门20篇)

小编: 笔砚

护理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与医生、家属、其他护理人员等密切合作,共同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护理是一门学科,以下是一些优秀护理论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读中医心得感悟

中医难学,但学好中医有方法。如何学好中医?一般来说,我们先要把课本学好,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下谈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几点体会,愿与读者分享。

一则,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这一条非常要紧。我读大学时,是先在课堂上读四年书,再开始临床实习(大四时曾有两个月的临床见习)。我认为,临床一定要早,若临床太晚,不利于医术提高。临床要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先在教室里呆坐几年,等到了临床,课堂学的东西都不记得了。

再者,只有从临床上才能体会到何为疾病,如何治病,中医如何取效,若不临床,以上都不过是想象,是闭门造车。我自己的体会,多多临床,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从临床中学习。每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病人拿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交付给我们,这是对于我们的极大信任,千万别辜负了病人的信任。要从病人身上学习,病人的症状变化,病人叙述的病情资料,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

二则,读各家医案。

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医案不能滥读,要读适合于自己的。比如,若想提高伤寒水平,就读伤寒医家的医案;想提高温病水平,就读温病医家的医案;想提高针灸水平,就读针灸医家的医案。我向来重视读医案,且自己也收集了坊间所出版的几乎所有医案著述,方便随时翻阅。

我读医案的方法。读医案时不妨先读前半段的病情描述,然后自己分析,琢磨其病当辨为何证,需用何方,如何加减化裁,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原案对比,看自己差不哪里,为什么达不到原案的水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再努力。这样读医案,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提高,多读多提高。若能坚持数年,广览诸家的数百医案,我相信,必可提高医术,兼可学得诸家的临证经验。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先找些好医案,比如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多是先述病,后辨证,再有议论,列出方药,甚是方便我们学习。另外,亦可读《名医类案》或《古今医案按》,都是历代名医的临床精华。再者,今贤所编的医案亦复不少,有的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蔚为大观,亦颇可一读,随便翻翻也不错。

三则,生活中用心。

学习中医与学习西医不同,西医的知识全在课本上,中医却需从生活中多加体会。比如,四时如何变化、阴阳怎样升降,往往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出来。再如,为什么两广人会吃酸嘢?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的身高且体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等等,此类问题都可从中医里面找到答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这也是学习中医。

我的新浪微博里有许多这样的思考,都是我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这样的体会多了,中医水平必然上涨。

再者,中医不是必需在高大上的医院里才能实践的医学,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学习中医,亦需从生活中体悟。中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与我们的饮食住行息息相关。比如,食物皆有性味归经,平时所吃的食物,也多是中药;经络穴位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自己找寻按压一番,既可养生,亦有助于掌握中医。

四则,复习,复习,再复习。

温故可以知新,温故可以提高。复习的重要性说一百遍也不为过。年轻人往往喜欢猎奇而不喜欢复习,却不知复习的收获远远大于猎奇。经常复习曾经的所学,既可以巩固知识,更可以借此而触类旁通,可以引申出别的收获。

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些中医学科非常重要,不妨反复用功,比如,博士毕业后我经常把《方剂学》课本放在枕头边上,睡前随意翻读几页,坚持了数年,以至于方剂非常精熟,临床用之得心应手。

随着学业的进步,不同时期需复习的内容自也不同。但不管如何,重视复习,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提高医术很有帮助。

五则,动笔。

我一直主张学人要经常动笔,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的知识方便随时复习;另一方面,动笔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提高。比如,当我创作一条新的微博时,我会反复思考,如何行文措辞,如何使语句流畅,如何使医理明白易懂,这样的思考过程,非常有助于提高。而且,若能每天都动笔创作,相信对于中医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博。

动笔记什么呢?可以记每天的读书或临床收获,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创作关于中医的文章,也可以抄录古人的名句,方法不一,但只要动笔就有助于提高医术,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

刚开始可能有些困难,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习惯了。正如我自己在数年前开始创作微博时,我就暗暗立志,一定要坚持下去,把自己每天的临床医案、读书体会、思考所得、旁闻道听的逸事都记录下来,若能积累成百万字,这将是我从事中医的宝贵财富。于是我就坚持了下来,日日不懈,至今蓦然回首,却已经创作了百万多字的微博了,当年的目标实现了!自己也感觉伴随着写作,医术提高地飞快。我有这样的体会,我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方法。

六则,重视经典。

重视经典与兴趣无关。即使你对经典没有兴趣,也不要忽视经典,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学好经典。因为经典为古代圣贤之作,其中有大智慧,包涵了哲学、人文、医学、地理、天文等多个学科的学问。简而论之,就中医来说,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难经》,这是每一位中医人所必需学的。

重视经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源自实践。实践出真知,中医的临床实践离不开经典,甚至可以说,每个思路,每条辨证,每张药方,都与经典密不可分。学好经典,即是踩在了前贤的肩膀上,站的高,看的远,临床疗效必然高。而忽视经典,有如有宝山而不入,不是盲人,就是傻子。

重视经典,就要学习经典。要不断地学,温故知新——这是我学习经典的方法,我自认为反复阅读经典非常有必要。

刚开始学经典时,不妨只看原文,不看注解,自己慢慢领会,能领会多少就领会多少,边读边记诵,边记诵边领会。经典的句子背熟了,一些深奥的中医理论自能领会,有的即使暂时不能领会,经历多年临床之后也会有所感触而明白的。

实在不明白的,再看前人的注释。读注释不能全信,也不能全怀疑,要有自己的眼光。若实在不会分辨,那就不妨先记住吧。多读几家不同的观点,自己体会,看哪家观点更合乎自己的心意。自己认可的观点,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自己暂时不认可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随着读书、思考及临床阅历的增加,以前不认可的观点也许反而为认可了。

临床时要常想想经典,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进入经典之中,有时心中一亮,豁然开朗,可于混乱的迷雾中领会出清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来。我自己的体会,经典的几乎每句话都能指导临床,之所以我们体会不出来,那是因为水平不够,或者,与临床结合地不够紧密。要想把经典用在临床上,并且左右逢源,非下十分的苦功夫不可。所谓: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一分辛苦一分甘甜。付出必然会有收获。

随着自己医术的提高,对经典的理解也会提高。初时对经典的某句话可以理解地非常浅显,后来,临床渐多,思考渐深,对经典忽然有新的感悟,这种感悟即是提高。我认为,《素问》的前四篇要反复研读,这四篇东西最能引人深悟。初学中医要读,临床数十年之后还是要读,边读边思,边读边临床,每读一遍,对于中医理论的体悟就会深入一层。

有人说,经典很枯燥,读来毫无感觉。怎么办?我建议不妨再读,反复读,努力找其中押韵的文字,读时尽量抑扬顿挫,这样既好读又好听,还方便记诵。边读边琢磨,读着读着就慢慢地上手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没有谁天生喜欢读书,但我们每个人求学多年后不是也喜欢上书了吗!

有人瞧不起经典,认为古人的智慧不如今人——这是妄自菲薄,是不了解古人。古贤的智慧极深极奥,深研四大经典,再结合临床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心中由衷地佩服古人的。

当今社会文明在进步,中医也要跟着进步。进步不是抛弃中医,不是让中医西化,这不是真的进步,这是倒退!中医进步就是要抓住经典,越是紧抓经典,中医越能进步。

七则,跟师。

跟师,要跟明医,要跟大家。若师傅愿意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完整地教给学生,这是最好的老师。跟师的好处极多,可以当面学习,手把手地教;可以随时提问,督促着进步;可以方便地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跟着老师学习,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就象古人学习中医一样,这样最有助于提高医术。

当然,跟师时,千万不要有疑必问。先自己看书或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若实在找不出答案,再向师傅请教。我相信,每一位明师都喜欢勤奋好学,且态度恭敬的学生。有时,师傅的观点可能不合乎课本,或合乎主流,我认为当细心学习师傅的观点,自己在临床上体会。

八则,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中医难学,因为中医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懂的东西非常多,不仅要精研汤药与针灸,还包括相学、文学、历史、天文学、西医学、中国传统哲学等等。因此,要求我们中医人一定要努力进取,每天都要努力,每天都要读书。需知若一天不读书,即是一天浪费了光阴。别人都在进步,我们若不努力,就会倒退。

作为中医人,还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一辈子努力的准备。读不完的书,干不完的临床,永远也不会到达顶点的攀登,会一直伴随我们一生。与其痛苦,不如享受,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临床的快乐,享受努力的快乐。享受的过程,亦是进步的过程。因为快乐,我们更努力;因为努力,我们更进步;因为进步,我们更快乐。

以上拉杂写下这几点体会,是我在奥地利临床工作的间隙仓促草就的,希望能有助于年轻学子进步。这些只是我自己的学习中医体会,不一定合乎每个人,读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学医体会分享出来。我们都要进步,我也愿意与读者一起努力。

中医护理心得感悟

经典为什么要改成选修?甚至很多人干脆主张取消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现在不是有《中基》教材吗?《中基》不就是从《内经》里来的?而且较《内经》更清楚、更明白。所以,《中基》为什么不可以取代《内经》呢?应该完全可以。《中基》取材于《内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基》能否真正涵盖《内经》?进而取代之呢?我们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病机,病机这个概念是中医一个很关键性的概念,它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综观《内经》全篇,就是这一章讨论这个问题。这样一个问题放在“至真要”里来讨论,已足见它的重要性。与之相对应,在《中基》里,病机亦立了专门的章节,而且在章节下罗列了许多内容。可是你看完这整个章节后,你就会感到这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内经》中的病机,它只字不提。用《内经》的病机做名,可实际上《内经》中那么丰富的病机内容却不提,这个差别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此其一也。另外,就是《中基》对病机这个概念的解释。这里我们引用它的原文:“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病机能不能作机理讲?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可以从文字上去考究。病,这里当然可以作疾病讲,当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有关,但是,“机”作什么讲呢?机是不是机理?我们翻《说文》、翻《康熙》,都看不到这样的解释。机的原义我们可以从说文那里看到:“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这个关键与机理显然不是一码事。这就让我们看出了《中基》与《内经》的不同,《中基》有些时候很难说明《内经》。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是“肺主气,肺主治节”。我们首先来看“肺主气”,在《中基》里,这个气指的是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肺所主的这个气究竟是不是指的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呢?从《内经》里我们知道,肺主气实际上说的是“肺者,气之本”,这段经文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里。《六节藏象论》在讲说肺的这一重要功能前,首先探讨了气的概念。让我们来看一段黄帝与岐伯的对话,黄帝问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上面这段对话是很关键的对话,但也不失幽默。黄帝说我很想知道气这个概念是说的什么,请夫子给我发蒙解惑,好让我清楚它。可这一问触到了岐伯的难处,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轻易说出来,这是“上帝所秘”的东西,是先师单传下来的,可是碰到黄帝老子问起来,又不能不回答。没办法,只好如实言之。什么是气呢?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也就是十五天,这个十五天的周期就叫做气。大家算一算一年有多少个“气”呢?一年有二十四个气。原来这个气指的就是节气。这不很简单吗?现在读小学都能背二十四气歌,翻翻日历我们也知道,2月4号立春,再过十五天就是雨水,再过十五天就是惊蛰,似乎没什么稀奇。可是大家想一想,在当时这可是一个要命的问题,你如果知道了它,老天的奥秘你就知道了,天地变化的节律你就知道了。所以,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中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天人怎么合一呢?说白了就是天地在变化,人也要跟着变化,这个变化的节律要能够同步。从上面这个气的概念中,我们知道了天地变化的基本节律就是气,也就是十五天一个变化,十五天一个变化。在这个节律上,人也要有一个类似的同步变化,这个变化跟上了,天人就合一了。那么,在人体内,具体是哪个部门负责这个基本节律层次上的天人同步变化呢?就是肺。所以,肺者,气之本,说的是这么一件事。这个气与呼吸之气,与一身之气又有什么关联呢?显然没有什么大的关联。

自以为还了解一点中医吧,现在却发现,我什么都不知道,简直就是白痴,被震撼、被彻底洗脑了。

惊:还好我的方向正确,要不,就要与这一瑰宝失之臂膀了。

恐怖的教材!不知可不可以改编下教材啊……这样的中西医结合也太中西医了?

中医护理学学习心得

我于20__年3月9日至13日参加了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我们从中医相关基础理论到操作实践进行了强化学习。这期学习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前中医理论历史,又关注了实践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更让我学习到了新的'操作技能。虽然本期学习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

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这次学习,我完成了40学时的课程计划,浙江省中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中医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一是学习了很多中医理论基础疼痛方面相关知识,中医经典在护理中的应用、手法通乳、中药热盐包、腕踝针、药罐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推广等,科学的护理管理及病人管理方法。可以说,通过这次学习,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如浙江省中医院的蔡亚红老师的中医癌痛病房规范化管理,俞国红老师的护理管理介绍,汪永坚老师分享的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践及效果评价,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医患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摒弃隔阂,就是密切关系,求得谅解,增进感情,达成共识。

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一名责任组长,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护理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临床科室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坐诊,给病人予以全面的中医调护,使中医护理操作走出病房,走向门诊,扩大的潜在的病人群体,为医院、给自身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三、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身。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参加本次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各位老师引用古代文献中的相关经典,深入潜出得将那些刻板的文立文讲解得生动有趣,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医院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20__年6月11日至6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护理学会在成都举办的护理管理暨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班。十分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护理管理和中医护理技术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培训,由四川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成翼娟老师、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温贤秀老师等8位护理专家亲自授课,学习了包括20__年优质护理标准解读、质量控制新标准解读、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实现患者和护士体验双赢、静脉输液质量管理、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多种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护理管理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掌握护管的工作思路、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能合理有效的运用一切资源;此次培训还使我对护理技术的要求更加规范明确,能够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维护和促进病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服务技术,让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两天的培训,使我感受到了护理前辈们对护理事业的专注、执着及无私奉献,学习到了前辈们的专业品质、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省护理学会、各位护理专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以及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绵阳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前进,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护理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精神,积极响应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的号召,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我院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首次开展了凉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培训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20__年5月26日,我院申请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培训班》在我院六楼学术厅隆重开班。

此次培训班邀请__省中医院护理部主任__、护理部副主任__、武威市护理学会、__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淑文、武威市中医医院__以及__区医院等院内外中医护理方面的专家,就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概况、护理查房、患者安全管理、小儿推拿、拔罐疗法与刮痧疗法、中药的熏洗疗法、湿敷疗法和冬病夏治贴敷疗法等中医护理实用技术进行了讲授,受到了220名年轻医务人员的热烈欢迎。中医适宜技术,尤其是成熟的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在医院的各类工作中日益重要。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近年来使各医疗卫生机构从中受益匪浅,发扬光大势在必行,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运用解决了过去传统中医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符合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健康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也受到了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欢迎。此次培训班的开展,为我区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开辟了新的局面。

一、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由区卫生局组织发起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区属医院,乡镇卫生院、分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振兴中医,实现科学、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弄清自身的优势所在,而中医药适宜技术就有着十分明显的特色优势,让基层医护人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中医药服务网络。

二、凸显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优势,强化惠民措施。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在社区、在基层。因此,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首步就是要做到医疗服务价格、质量、效果、态度、便捷、安全等全方位的综合的便民惠民,也就是“简便廉验”。通过适宜技术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应用推拿、按摩、拔火罐、针灸、简便中草药等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而且对于全面提高学员所在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起到很大作用。

三、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培训班对学员的悉心辅导,不仅使学员的技能得到提高,而且对活跃中医的诊疗气候,弘扬中医特色,传承中医药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此次培训班通过对中医特色的概念诠释以及中医特色护理过程中需遵守的原则,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维护、独特的中医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方法等特点。

同时,在农村和城市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对进一步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中医药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月,漫步在医院的小道上,随着季节的风吹来,桂花香气随风飘散,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清香。在这个桂花飘香的季节,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全面提升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在院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护理部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及考核。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我科彭护士长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安排,利用休息时间,陪同全科护士加强训练,处处把关。

同事们牺牲了自己大量休息时间,早来晚走,主动查找差距,高标准,严要求;在家人朋友的理解支持下,有的同事在外购买了操作器具,下班后回到家中在家人的身体上练习。由不熟练到熟练;由手法不准,不优美到动作标准流畅。可喜的是,由于大家的不断努力,在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唐,小吴两位同事更是获得了双项优异的好成绩!

本次考试,拔火罐,刮痧的对象不是模型,而是各科室的职工,两人为一组,在操作中,更贴近临床,同时从对方的体会中可以发现不足。

操作考试中,不仅是操作的熟练,手法的漂亮,更重要的也有流程的熟悉,规范。因此,护士和蔼可亲的解释用语,轻巧熟练的操作程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

通过这次考试,最大的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操作水平,而全科同事表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感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让我感受到了蕴藏在大家身上的巨大潜力已经被激活,更看到了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

然而,在贯穿这些要素的其中,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

1、对护士礼仪的认识及语言修养。

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包括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领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并在职业工作中获得惊人的成绩。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的工具,是心灵的声音,护士美好的心灵要通过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及安全感。

为此,我院护理部专门培训护士礼仪,规范礼仪行为举止,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热情礼貌待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

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迎上前去,目光正视患者,点头微笑问候,送患者到病房,让患者休息,护士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环境、经管医生、饮食作息并亲切的告知患者将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住院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影响,会有不愉快、不满甚至愤怒、忧郁等情绪。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宽容大度、体贴耐心的职业性格,消除患者不稳定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患者早日顺利康复。

3、规范的言行举止是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得体的称呼使患者感到自然、亲切,对老人应用尊称,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可称姓名,对儿童可适当运用触摸以减轻儿童的陌生、恐惧感。

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尊重患者的自尊心,既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又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

如:为患者解除忧虑时,话题可从同情、关心患者的问题谈起,诱导患者说出心中的忧愁,护士就能了解患者的心态,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轻松愉快的语言缓解患者愁闷的心绪,获得与患者沟通的良好关系。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护士礼仪教育在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要求护士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护理患者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服务患者的人性化“三部曲”:第一步空姐式服务,就是微笑服务,主要解决态度问题;第二步亲友式服务,就是换位思考,假设患者就是我、我的家人,真心去为患者帮忙;第三步牧师式服务,是深层次高端服务,主要解决病人的心理思想问题,提倡和病人促膝谈心,沟通感情、建立相互信任。

在从始至终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倡导“用心、用爱、用行动关爱每一位患者。

中医护理心得感悟

本着了解“中医是怎么回事”看的这书,没想到这书把中医和传统经典写的太博大精深了,令我深感折服,感到高山仰止。

接着读了另一本天下无疾写的《零起点学中医》才有点回过神来,回想起本书的立足点是很好的,作者本身也是一位中医的教学者,他希望把中医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令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中医,在此书中不断的大声急呼,我觉得我个人很钦佩作者的这种忧中医忧传统并为此做出自己贡献的精神。

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对我这个对中医零起点的人有些混乱模糊了,甚至会觉得中医已经到了一种夸张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常常有种看迷信书的感觉。

不错,整体观念,天人合一,阳生阴长,阳收阴藏,风寒暑湿燥火,中医是帮助机体恢复阴阳调和的状态以御敌。我很同意这些观念,但是个人以为中医其实也是一门经验积累的学科,前人们的大量实践给我们创造了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好好学习利用,但不可偏颇,也不可顾此即彼排斥他说。

还是要谢谢作者和他的这本作品,开启了我了解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希望可以继续读下去。

中医护理心得感悟

在读了很多人推荐的必看自学中医的书籍里,这本书总是在推荐榜榜首,自己却一直没能认真耐下心去看。不过因缘和合总是要有契机的,某天看遇见小米写的文章中说一个苏州的苏先生自学中医能给人把脉把的很准,心里超级羡慕,于是同气相求,想着看不完黄帝内经和难经,这本白话文写的我总能看下去吧。

目前只看了大概四分之一的部分,每每看到精彩的地方恨不能大声读出来,击节而叹,实在写的太透彻太发人深思了。倒不是要给作者谄媚拍马屁,但这本书的确立意很高,格局很大,能看得出来作者的发心很善,博文强识,融会贯通了很多东西。

比如说,之前看的很多书里在讲关于阴和阳的时候,往往不能自圆其说,解释不清阴为何,阳为何阴阳如何转化,阴阳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但是刘力红却解释得非常清楚非常生动,他打了个比方来形容阴阳二者的关系。我们打拳的时候要先有个后缩的动作,才能猛的打出去伸出去拳头,没有人能够不收拳就直接打出去的,那么,收回去的这个动作就好比是阴,打出去的动作好比是阳。阳是释放是挥发,而阴是隐藏是积累。阴阳是互相配合互相合作的,并不是说阴阳对立,要斗个你死我活方休。要知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平衡才是最好的关系最好的状态。冬至是一年当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但同时也是阳气开始生长的一天。同样的,夏至是阳气最足的一天,但同样也是阴气悄悄开始生长的一天。

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如同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暗,总会透着一丝光明,阳光底下也还是有黑暗一样。好比鸡汤文里总说,没有希望的时候就是希望要来的时候一般。我可能还是没有解释清楚阴阳的关系,但我心里已经明白了,这本书很值得放在床头一读再读,反复咀嚼思考。

关于如何学习中医,刘力红先生也说了很值得去行动的办法,多读经典,甚至背下来。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想学好只能下笨办法。这个办法也很适合所有对读书阅读有迷惑的人来解惑,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老想让别人给推荐,其实大可不必。多读经典书,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从经典中自然能找到作者所推崇的书籍链接,再耐下心读就是了。当然,想要学好中医不仅仅是重视经典,还要拜访名师求道于名师,自己多下功夫多参与临床。一通百通,这个办法换做任何学习新技能都是好办法。

比如说我学习纹绣,自然要多读这个行业最经典的书籍,拜访技术娴熟懂得如何教人的老师,然后自己多多练习多多总结,就是这样子。

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获得了人生的至乐,喜不自禁,想把这种无法形容的乐趣给别人分享分享。以前的世说新语是这样子的,人体复原手册是这样子的,这本书也是这样子的。经典的书从来不拗口艰涩,总是用最朴实的言语写最深情的道理。通过这本书,我好像慢慢明白了一点道理,领悟了一点所谓的宇宙法则,知晓了一点点的规则的本质。书的乐趣一直在那里,然而直到我读了,才发现这种乐趣是这样的无可替代。

以前觉得乾坤卦象根本不明白,但是结合作者所说的阴阳关系,好像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乾是至阳,坤是至阴,只有阴阳和合才是最平衡的状态。本来任何一门学科学到最后都会发现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正是大道至简,大音至稀,如果不能钻研其中,大概是不能理解的吧。

如果对中医有点兴趣的话,这本书真的是很值得好好读一读的,不过,读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难度,就会很挫败。但是要相信,美景往往在难走的路上,坚持一下,你会慢慢领会这本书里那些波澜壮阔让你心灵不断颤动的美。

中医护理心得感悟

请在批评中医之前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认识中医,如果不认识,请保持宽容,而不是批评诋毁。那些说中医看不好病的的人,请明白,中医是理论,医生是道具,道具错了,不代表理论错了。好比以精密科学仪器,你不会用,测出来暑假错了,你能说是仪器错了吗?最后在此粘贴梁漱溟先生《中西学术之不同》一节内容,里面谈到的一些跟本书观点有妙曲同工之处,最后,一味诋毁中医的人,也请自问自己学问是否比得上梁老。

“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观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为宗。仿佛有点看重自然,不看重人为。这个路数是中国的路数。中国两个重要的学派――儒家和道家,差不多都以生命为其根本。如四书上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是充分表现生命自然的意思。在儒家宗,尤其孟子所传的一派,更是这个路数。仿佛只要他本来的,不想于此外更有什么。例如,发挥本性,尽量充实自己原有的可能性等,都是如此。我曾有一个时期致力过佛学,然后转到儒家。于初转入儒家,给我启发最大,使我得门而入得,是名儒王心斋先生;他最称颂自然,我便是如此而对儒家的意思有所理会。开始理会甚粗浅,但无粗浅则不能入门。后来再与西洋思想印证,觉得最能发挥尽致,使我深感兴趣的是生命派哲学,其主要代表者位柏格森。记得二十年前,余购读柏氏名著,读时甚慢。当时尝有愿心,愿有从容时间尽读柏氏书,氏为人生一大乐事。柏氏说理最痛快、透彻、聪明。美国詹姆斯·杜威与柏氏,虽非同一学派,但皆曾得力于生命观念,受生物学影响,而后成其所学。苟细读杜氏书,自可发见其根本观念之所在,即可知其说来说去者之为何。凡真学问家,必皆有其根本观念,有其到处运用之方法,或到处运用的眼光;否则便不足以称为学问家,特记诵之学耳!真学问家再方法上,必有其独到处,不同学派即不同方法。在学问上,结论并不很重要,犹之数学上算式列对,得数并不很重要一样。

再则,对于我用思想作学问之有帮助者,厥为读医书(我读医书与读佛书同样无师承)。医书所启发于我者仍为生命。我对医学所明白的,就是明白了生命,知道生病时要多靠自己,不要过信医生,药物的力量原是有限的,简言之,恢复身体健康,须完全靠生命自己的力量,别无外物可靠。外力仅可多少有一点帮助,药物如果有灵,是因其恰好用得合适,把生命力开出来。如用之不当,不但不能开出生命力,反要妨碍生命的。用药不是好就是坏,不好不坏者甚少,不好不坏不算药,仅等于喝水而已。内经:有病不医,常得中医。

中国儒家、西洋生命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来之根底。在医学上,我同样也可说两句有关于不同学派或不同方法的话;中西医都是治病,其对象应是一个。所以我最初曾想:“如果都只在一个对象上研究,虽其见解说法不同,但总可发现有其相同相通之处。”所以虽今人仍多有在我未读医书前,常想沟通中西医学。不料及读后,始知这观念不正确,中西医竟是无法可以沟通的。欲沟通者(如丁福保著《中西医通》,日人对此用功夫者亦甚多)。但结果亦只是在枝节处,偶然发现中医书上某句话合于科学,或发现某种药物经化验认为可用,又或发现中医所用单方有效,可以来用等。然都不能算是沟通,因站在西医科学立场上,说中医某条是对了,这不能算是已融取了中医的长处。若仅依西医的根本态度与方法,而零碎的东拾西捡,那只能算是整理中医,给中医一点说明,并没有把中医根本容纳进来。要把中医根本容纳进来确实不行;那样,西医便须放弃其自己的根本方法,则又不称其为西医了。所以,最后我是明白了沟通中西医为不可能。

如问我:中西医根本不同之点既在方法,将来是否永为两套?我与此虽难作肯定的答复,但比较可相信的是,最后是可以沟通的,不过须在较远的将来。较远到何时?要在西医根本转变到可以接近或至沟通中医时。中医大概不能转变,因其没有办法,不能说明自己,不能整理自己,故不能进步,恐其只有这个样子了。只有待西医根本方法转变,能与其接近,从西医来说明他,认识他。否则中医将是打不倒也立不起来的。

说西医转变接近中医,仿佛是说西医失败,实则倒是中医归了西医。因中医不能解释自己,认识自己,从人家才得到解释和认识,系统自然还是人家的。须在以西医系统扩大时才能容纳中医,这须有待于较远的将来。此将来究有多远?依我看,必须待西医对生命有所悟,能依生命作研究对象时;亦即现在以西医研究的对象为身体而非生命,再前进如对生命能更有了解认识时。依我观察,现在西医对生命认识不足,实其大短。因其比较看人为各部机关所合成,故其治病几与修理机器相近。中医还能算是学问,和其还能站得住者,即再其彻头彻尾为一生命观念,与西医恰好是两套。试举一例:我的第一个男孩,六岁得病,迁延甚久,最后是肚子大,腹膜中有水,送入日本医院就医,主治大夫是专门研究儿科的医学博士,他说必须水消腹小才好,这话当然不错。他遂用多方让水消,最后果然水消腹小,他以为是病好了,不料出院不到二十分钟即死去。这便是他只注意部分的肚子,而不注意整个生命的明证。西医也切脉,但与中医切脉不同。中医切脉,如人将死,一定知道,西医则否。中医切脉,是验生命力量的盛衰,着意整个生命。西医则只注意部分机关,对整个生命之变化消息,注意不够。中西医之不同,可以从许多地方比较,此不过略示一例。再如眼睛有病,在西医只说是眼睛有病,中医则说是整个身体失调。通俗的见解是外科找西医,内科找中医,此见解虽不高明,但亦有其来源。盖外科是比较偏于局部的,内科这时关于整个生命。西医除对中毒一项,认为是全身之事外,其他任何病症,皆必求其病灶,往往于死后剖视其病灶所在。将病与症候分开,此方法原来是很精确的,但惜其失处即在于局部观察。中医常是囫囵不分的,没有西医精确,如对咳嗽吐血发烧等都看作病,其实这些只是病的症候,未能将病与症候分开。普通中国医生,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一些从古相传的方法;这在学理上说,当然不够,但这些方法固亦有其学理上的根据。凡是学问,皆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而不在乎得数,中医是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的,无奈普通医生只会用古人的得数,所以不能算是学问。

大概中国种种学术――尤其医学与拳术,往深处追求,都可发见其根本方法眼光是归根于道家。凡古代名医都是神仙家之流,如葛洪、陶弘景、华佗等,他们不单是有一些零碎的技巧法子,实是有其根本所在,仿佛庄子所说“技而近乎道矣”。他们技巧的根本所在,是能与道相通。道者何?道即是宇宙的大生命,通乎道,即与宇宙大生命相通。在中西医学上的不同,实可以代表中西一切学术的不同:西医是走科学的路,中医是走玄学的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即在其站在静的地方去客观地观察,他没有宇宙实体,只能立于外面来观察现象,故一切皆化为静;最后将一切现象,都化为数学方式表示出来,科学即是一切数学化。一切可以数学表示,便是一切都纳入科学之时,这种一切静化数学化,是人类为要操纵控制自然所必走的路子;但这仅是一种方法,而非真实。真实是动的不可分的(整个一体的)。在科学中恰没有此“动”,没有此“不可分”;所谓“动”,“整个一体不可分”,“通宇宙生命为一体”等,全是不能用眼向外看,用手向外摸,用耳向外听,乃至用心向外想所能得到的。反是必须收视返听,向内用力而后可。本来生命是盲目,普通人的智慧,每为盲目的生命所用,故智慧亦每变为盲目的,表现出有很大的机械性。但在中国与印度则恰不然,他是要人智慧不向外用,而返用之于自己生命,使生命成为智慧的,而非智慧为役于生命。印度且不说,在中国儒家道家都是如此。儒家之所谓圣人者,就在于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没办法,只往前盲目地机械的生活,走到哪里是哪里。儒家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表示生命已成功为智慧的――仿佛通体透明似的。

道家与儒家,本是同样地要求了解自己,其分别处,在儒家是用全副力量求能了解自己的心理,如所谓反省等。(此处不能细说,细说则必与现代心理学作一比较才可明白,现代心理学最反对内省法,但内省法与反省不同。)道家则是要求能了解自己的生理,其主要的功夫是静坐,静坐就是收视返听,不用眼看耳听外面,而看听内里――看听乃是譬喻,真意指了解认识。开始注意认识的人手处在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注意呼吸,使所有呼吸处都能觉察出来。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是不随意肌的活动;关乎这些,人平常多不甘用心去管他,道家反是将心跟着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去走,以求了解他。譬如呼吸——通体(皮肤)都有呼吸,他都要求了解认识,而后才能慢慢地操纵呼吸,血液循环,消化营养等也全是如此。他都有一种细微而清楚的觉察。平常人不自觉地活动着的地方,他都有一个觉察,这同样是将智慧返用诸本身。于此才可以产生高明的医学。中国医学之根本在此。高明医学家,大多都是相传的神仙之流的原因亦在此。神仙,我们虽然不曾见过。但据我推想,他可以有其与平常人之不同处,不吃饭也许是可能的。他可以见得远,听的细,闻人所未闻,见人所未见。蚂蚁走路虽细,但总有声音当是可信的,以其——神仙——是静极了,能听见蚂蚁走路,应亦是可能的。人的智慧真了不起,用到哪里,则哪里的作用便特别发达,有为人所想象不到的奇妙。

道家完全是以养生术为根本,中国拳术亦必与道家相通,否则便不成其为拳术。这种养生术很接近玄学,或可谓之为玄学的初步,或差不多就是玄学。所谓“差不多”者,因这种收视返听,还不能算是内观;比较着向内,可说是向内观,但其所观仍“是外而非内,似内而仍为外”。如所观察之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仍非生命本体。人的生命,本与宇宙大生命为整个一体,契而无间,无彼此相对,无能观与所观,如此方是真的玄学,玄学才到家。道家还是两面,虽最后也许没有两面,但开头却是有的。他所体察者是返观而非反省,因其有能知与所知两面,故仍不是一体。以上是推论的话,但也只能作此推论。我们从古人书籍中所能理解的古人造诣,深觉得道家的返观仍甚粗浅,虽最后也可以由粗浅而即于高深。

道家对呼吸,消化,循环等之能认识了解,操纵运用,其在医学上的贡献,真是了不得。西医无论如何解剖,但其所能看到的仍仅是生命活动剩下的痕迹,而非生命活动的本身,无由去推论其变化。在解剖上,无论用怎样精致的显微镜,结果所见仍是粗浅的;无论用如何最高等的工夫,结果所产生的观念亦终是想象的,而非整个一体的生命。道家则是从生命正在活动时,就参加体验,故其所得者仍为生命之活体。

总之,东西是两条不同的路。

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静的,科学的,数学化的,可分的。

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动的,玄学的,正在运动中不可分的。

这两条路,结果中国的这个方法倒会占优胜。无奈现在还是没有办法,不用说现在无神仙之流的高明医生,即有,他站在现在学术的面前,亦将毫无办法,结果恐亦只能如变戏法似的玩一套把戏,使人惊异而已。因其不能说明自己,即说,人家也不能了解,也不信服。所以说中医是有其学术上的价值与地位,惜其莫能自明。中西医学现在实无法沟通。能沟通,亦须在较远的将来始有可能。而此可能之机在西医,在其能慢慢地研究、进步、转变、渐与中医方法接近,将中医收容起来;中医只有站在被动的地位等人来认识他。所以从这一点说,西洋科学的路子,是学问的正统,从此前进可转出与科学不同的东西来;但必须从此处转,才有途径可循。我常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没有经过许多层次阶段,一步登天;所以现在只有等着人家前来接受它。否则只是一个古董,人家拿它无办法,自己亦无办法。

中西医比较着看,西医之最大所长,而为中医之最大所短的,是西医能发见病菌,中医则未能。中医是从整个生命的变化消长上来论病,是以人为单位,这样固对。但他不知道有时则其中并不是一个单位,而是有两个能变化消长的力量。一则是身体的强弱虚实,一则是病菌。病菌是活的,同样能繁殖变化消长。此两者应当分开,不能混作一团看。西医是能看见两个重要因素的,但偏重于病菌;中医则除注意身体的强弱虚实外,对于病菌,完全没有看到。病菌的发现,真是西医的最大贡献。”

护理学感悟及心得体会

从大一时的毫无头绪,到大四时的满满感慨,我的护理学之旅虽短,但留下的感悟却是深刻而丰盈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是懂得了如何爱与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于护理学的感悟以及心得体会,希望对于同为学习者的你有所启发。

第一段,对于护理学的认识。

在大一的时候,我对于护理学并没有什么了解,更多的是出于对于医学的向往,才选择了这个专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介绍了护理学的概念,让我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护理学并不是狭义上的帮医生照顾病人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涵盖着科学、人文、技能等方面。通过学习生理、病理、解剖生理等学科,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体的构造及其运转原理。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护理伦理、心理学、沟通技巧等人文类的知识。这些知识让我认识到,护理学的本质是为病人提供应有的照顾和关爱,而这种关爱不仅仅是技能的表面,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

第二段,实践中的护理学。

护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通过模拟病人的各种情况、护理技能的训练、实地实习等,让我们更加了解护理学的应用。我记得当时我们在模拟病房里进行了一次模拟护理,我被分配到了假扮病人的角色。在仅仅是几个小时的模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病人的心情,以及护士提供的照顾和关爱对于病人的重要性。同时,实地实习时,在真实环境中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感受到自己所做出的贡献,更加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

第三段,护理学的技能培养。

护理学对于技能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无论是基础技能,还是高级技能,我们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培养。在护理学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技巧,才能更好地提供照顾与关爱。比如,手部消毒、病人体位转移、静脉输液、穿刺等基础技能。还有比如导尿、人工呼吸、高级创面处理、心肺复苏等高级技能。虽然培养这些技能不是一两天的功夫,需要我们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但是掌握了这些技能后,我们才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病人安全。

在我的护理学专业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理关怀。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关注病人身体上的状况,但更重要的是心情上的关注。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爱。比如,一个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上重症,痛苦不堪的同时,更需要的是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份诚挚的关爱。而这种心理护理,需要我们护士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理解病人的心情和需求,才能做到更好地照顾和关爱。

第五段,护理学的未来。

在未来的护理学发展中,我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人性化服务的需求增加,护理学将会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我们需要传递的不仅是技能和知识,更要传递照顾与关爱的情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护理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是一种温暖的关怀,涵盖着科技和人文两方面的知识体系。

总结。

护理学是一门灿烂的科学,涵盖着科技和人文两个方面。在我们实践中更加懂得,从基础的技能操作,到心理关怀,从病人的痛苦,到他的需求。而我们护士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认识到照顾和关爱的重要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力量。未来,护理学将会发展得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需要我们护士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所付出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水平,更是我们主动承担的责任和病人所期待的爱与关怀。

护理学感悟及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护理学的重要性。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这些经验和感悟不仅会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护士的自豪和责任。以下是我在学习护理学期间所获得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健康是一种价值”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如何保护、维护、恢复人们的健康为护理学专业的任务。当病人入院需要护理帮助时,我们必须试图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理特征,同时更加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社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倾听,听患者讲述他们的故事和叙述他们的痛苦,我们成为他们的伙伴,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我们知道,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和治疗方案,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陪伴。

第二段:“护理是一门专业”

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理论课程和临床实习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而专业态度则不仅需要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更需要严格执行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这些规范要求我们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同时也要求我们积极协作和沟通。

第三段:“护理是一份崇高的职业”

护理工作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份崇高和充满责任感的事业。我们作为护士,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关注每一位患者、倾听每一个声音、传递希望和温暖。这个职业需要耐心、细心、用心和责任心。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患者去克服病痛,让他们恢复健康和获得生活的力量。这个职业不仅需要技能和知识,更需要真诚和同情心。

第四段:“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基础”

护理工作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在一个多人组成的团队中进行。护理团队由不同职业的医务工作者组成,如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营养师等,他们共同服务于每一位患者。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密切协作,与团队成员交流和协作,以实现我们的共同任务,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第五段:“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护士”

在我学习护理学期间,我发现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奉献和喜悦的工作。但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士,需要勇气、耐心和智慧。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我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自我情绪状态和行为面容的关注和修整,让自己成为一名货真价实、出类拔萃的护士。

总之,护理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们的需求和健康价值。我通过多次临床实习和大量的学习,感受到了护理学对社会人民福利贡献的深远和广泛影响。我深刻地理解到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护士是自己的梦想。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至此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护理学习心得感悟范文

201x年6月24日、25日,我有幸与心内科吴小勇老师一起参加成都护理学会举办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班》,在四川华西大学的教室里,领略到一种久违的学习氛围,开阔了眼界,让我受益匪浅。

培训班开幕式由华西医院护理系副主任陈红教授主持,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华西医院博士生导师李继平教授致开幕词。此次培训的老师包括在美国从事护理工作现在在华西医院任职的杨洪勤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华西医院博士生导师李继平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先庚副教授、华西医院护理系副主任陈红教授、成都医学院护理系赵小玉教授、华西医院临床护士长等,讲授了《中美护生临床训练比较》、《护理教师素质建设与专业化发展》、《临床护理教学的组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临床护理研究选题思路暨申报技巧》、《老年护理照护人才培养与实践》,此外我们还实地观摩了四川华西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病房的临床带教,学习华西医院临床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带教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感到了作为一名带教老师的责任与压力。如何培养护理人才、实现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护理实习生社会化进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效益及效率?如何将护理实习生培养成有思想、有公德的公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后,有几点心得体会与各位带教老师分享:

1、护理带教老师要求具有教学责任和使命感,具有胜任护理教学岗位的综合能力,善于利用教学经验,终身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有同理心、接纳和尊重学生。

2、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既“管”又“理”,“管”是指强制的外在的监管,“理”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人翁意识,对内在的培养。

3、带教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能力,护士长排班时明确实习生分管床位,运用整体护理的方式实施程序带教。

4、自己的潜能其实比自己想象的大的多,思想有多远,路才能走多远。

护理学感悟及心得体会

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获取身体和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在医院、养老院和家庭等各地为患者提供照顾,他们的角色非常重要。在我学习护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护理人员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护理学对于健康和福利社会的贡献。

第二段:护理学的基础。

护理学的基础知识非常广泛,并不仅仅是医疗的一个补充和技术的实践。它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为护理人员提供了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在我学习护理学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如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和形态学等等。这些学科不仅加深了我的理论知识,也帮助我更好地去了解不同病人的健康问题。

第三段:护理学的技能。

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实践技能。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医疗知识。在我的护理学学习中,我学习了许多技能,如急救、病历记录和心肺复苏等。这些技能是我们在实践中必不可少的,而我在实践中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拥有耐心、关爱和同理心。这些很重要,因为每一个病人都需要一定的关心和支持。

第四段:护理人员的责任。

护理人员是医疗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在病人床边提供照顾,给病人温暖和安慰。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个病人,无论他们的问题严重与否,都需要给予他们照顾和关注。作为护理人员,我逐渐学会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聆听者,以便真正了解病人的需求,帮助他们的康复。

第五段:结语。

护理学是一项非常挑战性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掌握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我的护理学学习中,我意识到了这种学科对于社会福祉的作用,也更好地认识到了护理人员在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性。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实践,并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人们。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由于造成残疾的因素的多样化和中医康复的特点,目前,把一些可能导致残疾的老年病、慢性病和手术后以及某些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也作为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

老年病证。

因老年人元气衰退,形神皆虚,气血不足,五脏亏损,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染病,古代称为“养老疾”,这类疾病多在慢性衰老的基础上发生,因此,老年病证应以预防为主,康复护理时,应先指导其养生、调摄,以预防生病,一旦生病,病后则以调养身心为主,使脏腑功能尽快恢复。

伤残病证和精神病证。

伤残病证是指残疾者,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形残,主要有五官残疾和肢体残疾。精神病证又称为“神残”,分为精神残疾和智能缺陷所致的精神病证和痴呆等,这两种残疾者需要通过康复护理尽量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功能或发挥残存功能的作用。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残缺,如截肢,除了采用现代人工器具补偿部分功能外,还可通过中医康复护理方法恢复良好的情志和部分生活与工作能力。

慢性疑难病证。

慢性疑难病证包括临床各科中的慢性疑难痼疾,如恶性肿瘤造成脏腑功能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这类病证的特点是病机复杂,身心受损,正气难复,多年迁延不愈,若局限于临床常规单一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通过康复护理调动人体正气,去抵御和修复病理性损伤,达到康复的目的。

急性病瘥后诸证。

“瘥”是指病愈,“瘥后”主要是指急症和急性热病临床治愈后。急性瘥后调摄不当,最容易复发,如温病中的“食复”和“劳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急性病痊愈后的病人注意防止其复发,重视脏腑功能的恢复和精神情志的调护,如指导病人如何注意生活起居和正确调理饮食,使疾病不再复发。

中医护理心得感悟

喘证为临床常见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脏性哮喘和肺炎、肺气肿等均属此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喘促有声,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得平卧,若喘促严重,持续不断,可发生虚脱。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别,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现笔者就其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2辨证施护。

2.1生活起居。

2.2病情观察。

2.3情志护理。

2.4饮食调护。

2.5服药方法。

2.6针刺疗法。

3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并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避免烟尘异味及过敏原等诱发因素刺激和外邪侵袭。

(2)饮食有节,宜食清淡、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肥甘厚味和烟酒,以免邪从内生。

(3)怡情悦志,保持心情舒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如适当打太极拳,做气功、呼吸操等。

(5)指导久病体虚患者艾灸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等穴位。

(6)注意劳逸结合,肾虚者应节制房事。

4体会。

喘证有虚、实之分,因此我们在护理上应以中医八纲辨证为指导,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笔者认为,辨证施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方法,给予不同的'护理。从而使其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有何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作为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医护理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其中的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心得与体会。本文将从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医患关系、病人体验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医护理学所带来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体系让我领略到中医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中医护理学强调“治未病”,注重疾病防治的全过程,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西方医学注重治疗疾病不同,中医护理学更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调养。通过养生保健、调整作息和饮食,中医护理学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身心的健康平衡。

其次,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方法让我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中医护理学注重“以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主观感受。护士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听诊,运用中医理论指导,结合患者的症状、体质和情绪等,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制定和实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我在实践中医护理学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还能够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形成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

第三,中医护理学关注医患关系,注重人文关怀,使我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多思考。中医护理学强调“医以情为本”,强调医生和护士要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和需求,并积极提供情感支持。在中医护理学的指导下,我增加了与患者的互动和交流,注重擦拭患者的背部,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在我与患者的交流中,我发现当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呵护时,他们的心情会明显好转,护理工作也更加顺利。

第四,中医护理学注重病人的体验和反馈,并根据其反馈进行调整。在中医护理学中,患者被视为治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意见和体验被认为是改善医疗质量和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依据。我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中医护理学的原则,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解释,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我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最后,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前景让我对未来的医疗事业充满希望和憧憬。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科技背景下,中医护理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贡献。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引入中医护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和心理健康。中医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今后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注重医患关系和患者体验等方面,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医护理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文化的精髓和医学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我也看到中医护理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对我个人和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医护理学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护理学科目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科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包括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中医药物学、中医护理等若干方面内容,是中医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学习中医护理学科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经验和体会,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段:理论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中医护理学科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促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也要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脉诊、舌诊、中药熏蒸、按摩等。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方案,同时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

第三段:提高综合诊疗能力。

中医护理学科涵盖了很多基本的诊疗技能,如中医体质辨识、常用病的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技术等。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通过对患者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第四段:注重论证与实践并重。

中医护理学科,除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外,还需要注重临床实践的论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护理方案进行论证,检验自己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需要运用中医药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把中医学的智慧应用于实践中。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学科的学习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个人素质和临床工作的质量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把握,医护人员能够全面地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识别和理解,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就医体验,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对护理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作为一名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年多的学习中,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和启示。在校园的课堂中,我接受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责任。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以期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护理学的认识,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关注人的健康和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和判断,制定个性化和综合性的护理计划,从而提供合适的护理服务。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包括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方法和技能、护理管理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在实践中,护理学生需要掌握护理技术和流程,了解常见疾病和护理问题的病理学知识,具备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并积累相关的经验和反思。

第二段:对护理实践的认知。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对于护理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进行临床实习前,我对自己的能力和反应速度充满了期待和自信。但是,当我真正面对患者时,我发现自己和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相比,还有很多欠缺。例如,如何保持冷静和应对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加细致认真地观察和检查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护理计划。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逐渐体会到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压力性,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三段: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作为一名护理学生,我们需要承担起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和责任心,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接触的患者和亲人中,有许多的病人因为家庭和经济原因而无法及时得到治疗和照顾,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救治和精心的关爱。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到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状态,通过倾听和交流,帮助他们找到内在力量,重新寻找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在实践中,这些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品质是最宝贵的,也是我们未来职业道路上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第四段: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

在护理学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兴趣和关注点逐渐转化成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我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通过努力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外,由于护理学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我也对futurenursing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例如,人工智能、远程护理、全科护理等新兴科技和概念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患者的诊疗和精准化护理,还可以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形象,为护理学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段:对学习的建议和总结。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对于这一学年学习的建议和总结。首先,我们需要对护理学的认识和实践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相关的实践和交流活动,拓展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其次,我们需要重视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保持对患者和行业的热情和关注。最后,我们需要着眼于未来,关注护理学的前沿和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护理学是一门宏大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特质。护理学需要我们拥有医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我们注重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也才能为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

中医心得体会感悟

第一段:中医的深远意义及个人体会(引入)。

中医作为中国悠久的传统医学体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与西医一样,致力于保护和恢复人们的健康。但是中医更加注重整体性和辩证施治的原则,将人视为一个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作为一位学习中医多年的医生,我深深感受到中医所体现的智慧和对人体健康的独特见解。

第二段:中医四大诊断方法的重要性(主体)。

中医的四大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础。望即观察,通过观察舌苔、面色、舌尖形态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闻即听,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声音、咳嗽等声音,可以辨别一些疾病的类型。问即询问,通过与患者交谈获得更多疾病信息,进而深入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切即触摸,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摸辨识,可以了解身体的阴阳五行平衡情况。我在实践中发现,这四种诊断手段相互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第三段:调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主体)。

中医重视阴阳平衡的概念,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的根本原因。通过养生保健、饮食调理、中药治疗等手段,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保健的效果。中医注重“治未病”,即在人体健康时就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更习惯“治已病”,即等到疾病发生后再去医院看病。我希望能够通过中医的理念,引导更多的人注重健康养生,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第四段:中医个人案例分析(引证)。

在我多年的中医实践中,我遇到过许多患者。一位中年女性,常感胸闷气短,并且经常失眠。西医的检查结果并未发现明确异常,但她的症状仍然存在。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诊断,我发现她体内阴阳失调,且心脾气虚。因此,我采用了调理心脾、益气养阴的中药方剂,饮食上建议她多食用一些具有养阴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百合等。治疗后,她的症状明显减轻,并且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这个案例使我更加相信中医的疗效和理念。

第五段:中医的现代价值及个人感悟(总结)。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它的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医所强调的整体观念和健康理念,值得每个人深思和参考。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医生,我深深体会到中医所包含的智慧和医学精神。我将一直坚守中医的原则,不断学习和研究,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从中医的深远意义开始,逐步展开了中医四大诊断方法的重要性,以及调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通过引证个人中医案例,我进一步说明了中医的疗效。最后,我总结了中医的现代价值及个人感悟。这些内容使得整篇文章连贯有序、思路清晰。中医作为一门医学知识,不仅仅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智慧和文化的传承。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传达出中医的特点和价值,引发更多人对中医的关注和学习。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五天的中医护理学习培训在不经意间结束了,很荣幸自己得到了这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所有的领导及老师们,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掌握一些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从中医相关基础理论到操作观摩实践进行了强化学习。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前中医理论历史,又关注了实践的工作实际。大力发展中医药建设,老师课上非富的案例分析,更让我学习到了新的操作技能,感触颇深,收获满满。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

这次学习,我完成了30多个学时的课程计划,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理念精深,特别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郑美凤教授讲解的“耳穴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这课题,感悟到了中医知识的力量。

学习了很多中医理论基础疼痛方面相关知识,中医经典在护理中的应用,比如手法通乳、中药热盐包、中药贴敷、耳穴埋豆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及养生保健操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可以说通过这次观摩中医护理门诊的开设,认识到了中医护理操作走出病房,走向门诊,扩大了潜在的病人群体,为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中医技术博大精深,在今后工作慢慢摸索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也是我参加本次中医护理培训班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在此也跟护理同仁们道声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医院最美丽的风景!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十月,漫步在医院的小道上,随着季节的风吹来,桂花香气随风飘散,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清香。在这个桂花飘香的季节,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全面提升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在院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护理部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及考核。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我科彭护士长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安排,利用休息时间,陪同全科护士加强训练,处处把关。

同事们牺牲了自己大量休息时间,早来晚走,主动查找差距,高标准,严要求;在家人朋友的理解支持下,有的同事在外购买了操作器具,下班后回到家中在家人的身体上练习。由不熟练到熟练;由手法不准,不优美到动作标准流畅。可喜的是,由于大家的不断努力,在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唐,小吴两位同事更是获得了双项优异的好成绩!

本次考试,拔火罐,刮痧的对象不是模型,而是各科室的职工,两人为一组,在操作中,更贴近临床,同时从对方的体会中可以发现不足。

操作考试中,不仅是操作的熟练,手法的漂亮,更重要的也有流程的熟悉,规范。因此,护士和蔼可亲的解释用语,轻巧熟练的操作程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

通过这次考试,最大的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操作水平,而全科同事表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感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让我感受到了蕴藏在大家身上的巨大潜力已经被激活,更看到了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

然而,在贯穿这些要素的其中,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

1、对护士礼仪的认识及语言修养。

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包括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领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并在职业工作中获得惊人的成绩。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的工具,是心灵的声音,护士美好的心灵要通过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及安全感。

为此,我院护理部专门培训护士礼仪,规范礼仪行为举止,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热情礼貌待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

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迎上前去,目光正视患者,点头微笑问候,送患者到病房,让患者休息,护士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环境、经管医生、饮食作息并亲切的告知患者将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住院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影响,会有不愉快、不满甚至愤怒、忧郁等情绪。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宽容大度、体贴耐心的职业性格,消除患者不稳定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患者早日顺利康复。

3、规范的言行举止是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得体的称呼使患者感到自然、亲切,对老人应用尊称,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可称姓名,对儿童可适当运用触摸以减轻儿童的陌生、恐惧感。

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尊重患者的自尊心,既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又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

如:为患者解除忧虑时,话题可从同情、关心患者的问题谈起,诱导患者说出心中的忧愁,护士就能了解患者的心态,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轻松愉快的语言缓解患者愁闷的心绪,获得与患者沟通的良好关系。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护士礼仪教育在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要求护士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护理患者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服务患者的人性化“三部曲”:第一步空姐式服务,就是微笑服务,主要解决态度问题;第二步亲友式服务,就是换位思考,假设患者就是我、我的家人,真心去为患者帮忙;第三步牧师式服务,是深层次高端服务,主要解决病人的心理思想问题,提倡和病人促膝谈心,沟通感情、建立相互信任。

在从始至终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倡导“用心、用爱、用行动关爱每一位患者。

如果我们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的话,我们对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大,那么我们可以多参加一些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进步,所以我们不能经常偷懒。最近小编搜集整理了一篇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学习一下。

我于20__年3月9日至13日参加了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我们从中医相关基础理论到操作实践进行了强化学习。这期学习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前中医理论历史,又关注了实践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更让我学习到了新的操作技能。虽然本期学习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

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这次学习,我完成了40学时的课程计划,浙江省中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中医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一是学习了很多中医理论基础疼痛方面相关知识,中医经典在护理中的应用、手法通乳、中药热盐包、腕踝针、药罐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推广等,科学的护理管理及病人管理方法。可以说,通过这次学习,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如浙江省中医院的蔡亚红老师的中医癌痛病房规范化管理,俞国红老师的护理管理介绍,汪永坚老师分享的癌症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践及效果评价,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医患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摒弃隔阂,就是密切关系,求得谅解,增进感情,达成共识。

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一名责任组长,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护理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临床科室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坐诊,给病人予以全面的中医调护,使中医护理操作走出病房,走向门诊,扩大的潜在的病人群体,为医院、给自身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三、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身。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参加本次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各位老师引用古代文献中的相关经典,深入潜出得将那些刻板的文立文讲解得生动有趣,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医院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聆听了领导的教导和指点,经过了这几天的培训。收益颇多,感触颇多,深刻体会到医务工作是圣神、伟大而又平凡、琐碎的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工作始终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促进病人的健康”护理理念。真正践行这一护理理念,必须具备责任心、细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护理技能,还得具备爱心、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奉献精神。

生命相托,责任心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没有责任心无以做任何事情。病人生死攸关。因此我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我马虎,日常工作中我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程序,时刻具备“慎独”精神。

尤其是危重病人,细心在护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被称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比别人多了一点细心。病情的变化。需要我时刻在观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烛,让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定要严格三查八对,多留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意外的发生。

虽然我读书期间,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是赖以工作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就需要我多学习,多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要善于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对待每一位患者,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都要有爱心,一视同仁,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担心、害怕的心理,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属难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我护理工作者诸多挑剔,言语冲突,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必须接受工作带给我委屈和无奈,放平心态,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多宽慰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为他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护理工作还要求我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还是一个社会人,患病期间,要满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他情感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工作中学会护患之间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

我在护士长岗位5年时间,今天十分有幸向大家汇报我5年来的工作体会。

一、以病人为中心。

提倡人性化服务山因木而秀,地因水而活,山,地,水因人而有灵气。我们护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注重护理质量,更注重对患者人性化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尊重病人的人格,重视病人的人格,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从患者的特点和个性出发,以顺应时代发展和卫生需求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服务措施。首先,责任护士热情接待病人,并把病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主治医生等,了解病人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其次,交待特殊用药,饮食的种类以及各种检查注意事项,安慰鼓励病人,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通过方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方式,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二、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天有三宝:日,月,星辰;国有三宝:将,帅,良臣;我说医院也有三宝:那就是医技,护士,医生。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院的声誉。因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理论与护理操作考核。南丁格尔在《护理的艺术》一书中写到:“除非你自己有病,才会更了解病人,护士不是护理疾病,而是护理病人,因此主要是在病房中,在病人床边,才能培养出护士”。为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作为护士长,要善于发掘人才,同时学会有效地授权,对急救药品管理,手术室管理等分工到人,让她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去,对于具有才干的,某些方面甚至超越自己的护士,不应有妒忌之心态,压制之行为,相反地应积极选派她们外出进修学习,进行短期培训,以她们的进步带动和促进整个护理队伍的进步。

2、落实制度保证护理质量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对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不是单纯要求护士把它记住,通过背诵来考核,重要的是看制度是否真真正正地落实到工作中去。在检查无菌操作制度过程中,发现输液瓶里有橡皮塞带入的现象,在巡视病房时,也有因橡皮塞的带入给患者带来紧张和不安,针对此现象,我们组织开展了“我配药无橡皮塞”活动,倡导护士加药时针尖与塞面呈45度角进入,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杜绝了橡皮塞带入的现象,也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

三、关注护士思想动态加强护士长凝聚力护理工作繁琐,对护士也随之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护士长,要加强自身素质和凝聚力,在工作生活中要主动关心她们,发现护士因某种原因而不能安心上班时,要主动替班,并帮助解决困难。

时常关注她们的心理变化,思想情绪,及时地帮助她们解除困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刻拥有阳光心态。像现在护理人员很普遍的一个困扰就是工作强度大,而工资却比医生少得多,这就要教育大家不要单纯用收入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要正确看待与医生的收入差距。

四、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我们这支护理队伍最亮的闪光点就在于每一位护理人员都为自己选择了“护士”这个平凡而崇高的事业感到幸福,她们都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不畏挑战。

20__0月30日从武汉同济医院转回一名55岁患者,患者肝左叶切除加肝胆管切除术后1天,医院的条件和设备简陋使随车护送的老师们要把她送到市区有icu病房的医院,我院的接诊医生也将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我院的医疗条件都向患者及家属做了告知,但患者及家属仍然坚持在我院治疗。患者身上带着颈内静脉置管,t形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等5个管道。为了这个特殊的病人,我专门到中心医院普外一科,请教了老师后,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护理方案,从基础护理三短九洁到专科护理,颈内静脉置管护理,t管护理等,没有心电监护仪,我们每半小时甚而15分钟为她测量生命体征。护士们自发地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在全体护理姐妹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康复出院了。病人的康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这支护理团队在护理实践中得到了不断提高,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全体护理姐妹的共同努力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护理工作稳步发展。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护理工作会更上新的台阶。

浅谈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是将中医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中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护士,我在接受中医护理学的课程时受益良多。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护理学在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对中医护理学的探讨和思考。

中医护理学的主旨是通过中医理论来引导护理实践。中医学关注整体、动态、平衡,着眼于预防,旨在维护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自身平衡与自然免疫力。因此,中医护理学强调“以病为本”的护理理念,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病因、病机和个体差异,综合运用中医诊断和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多种中医技术和手段,提高护理质量和疗效,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中医护理学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体与自然、社会、心理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注重以对患者的疾病、健康情况和心理状态全面分析,综合施护,因地制宜,个性化护理。另外,中医护理学往往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借鉴西医技术和现代科学成果,充分发挥中医技术的优势。

中医护理学可以用于对各种疾病的护理。例如,针对心血管疾病,可以采用中药调补创面,针灸调节心脏自律神经,气功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达到降压等目的。另外,中医护理学还可以用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例如,指导患者饮食调理,加强体育锻炼,而不是仅仅依赖药物治疗。中医护理学的实践应用需要医护人员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康复与健康。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常常不仅仅关注身体方面的健康,也会注重心理健康等方面。中医护理学因其强调“全认知、全参与、全过程”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成为养生治疗、常规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重要的护理手段。另外,中医护理学的实践应用也能够为患者带来满意的护理体验,及时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医护理学在将来仍将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尤其是在护理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学在丰富和创新中医理论、维护人类健康、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等方面都将扮演着更加重要和广泛的角色。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潜心研究中医护理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护理学的重要性。中医护理学可以很好地满足患者在健康方面的多元需求,不仅满足了治疗疾病的要求,更关注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中医护理学的理念与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

中医护理学有何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分支,不仅仅关注于治疗疾病,更着重于预防疾病和提高个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中医护理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中医护理学的理念、方法、应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总结。

第二段:理念与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理念是“因人而异”的观念,即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注重个体化护理。在中医护理学中,理念与方法紧密结合,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调整气血阴阳,通过中药和针灸等手段调整体内的平衡;二是调整脏腑功能,通过饮食调理和按摩等手段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三是调整心态和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和中药调养等手段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四是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养生保健等手段提高个体的抵抗力。

第三段:应用与效果。

中医护理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各种慢性病和病后康复,也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护理和养生保健。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技术多样,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气功等,这些方法通过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舒缓身心压力等手段,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在我自身的实践中,我曾经应用中医护理学方法帮助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整,她的胃病明显改善,不再频繁出现胃痛的情况。

第四段:前景与挑战。

中医护理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健康管理和养生保健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中医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护理学作为健康的方法。然而,中医护理学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需要具有中医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二是科学验证的问题,中医护理学需要更多的科学方法证明其疗效;三是法律法规的规范,中医护理学需要建立相应的职业标准和规范。

第五段:结语总结。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然而,它仍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对中医护理学的心得体会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动力,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中医护理学必将在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