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武牧羊教案模板

小编: 文锋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苏武牧羊教案篇一

1.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这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2. 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

3.简介苏武: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不肯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预习检测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旌节 恭恭敬敬 气节 置之度外 依偎

2. 解释下列词语。

社稷: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红妆:同“红装”,指青年女子。

帏:同“帷”,指帐子。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

定,永远不变)。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赛读课文。(要求:响亮,正确,有节奏)

3.全班一起朗读。

四、精读课文,思考: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些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出体会。

3.教师讲解,加深理解。

(1)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2)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呢?

(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一定要维护国家尊严的信念)

(3)理解“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意思。

(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4)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战,拱服汉德威”的含义

(不论怎样,苏武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气概都不会减少一丝一毫。最后终

于让匈奴人佩服,不得不拱手诚服汉朝的品德与威严。)

(5)让我们把这种气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师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合作探究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

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整整19年,这19年是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想象一下:

1.苏武终于又回到京城,此时此刻,他心里大声呼喊什么?

2.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他的妻子会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

苏武牧羊教案篇二

一、交流预习资料,进入课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最好,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二、指导自学,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 翻脸 宁死不受辱 抽刀自尽

派人 翻脸 怒目圆睁 痛骂叛逆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又生一计 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三、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3、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四、小组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五、情景练笔,拓展知识。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