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观郑州博物馆作文模板

小编: 翰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参观郑州博物馆作文篇一

地质博物馆在郑东新区,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建筑,有圆球型的,爸爸说那是河南艺术中心,有伞形的,爸爸说那是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我一下子觉得郑州变化可真大啊!妈妈也说现在的郑东新区还真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爸爸开着车迎着灿烂的阳光一直往东走,我突然看到了两只庞大的恐龙雕像,我和妈妈一起大声喊:“这一定是地质博物馆。”果然就是,博物馆门口停满了车辆,看来今天来参观的一定很多啊!

我和爸爸妈妈从地下一楼的地球厅开始参观,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屏幕上在播放宇宙八大行星的知识,我知道了地球刚出现的时候是红色的大火球,气温很高,后来气温低下来后,形成了大气层和海洋,地球就变成了蓝色。还了解了地球水圈的形成、岩浆的形成过程和火山爆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原来一刻不停地都在运动。我们接着往里走,来到了恐龙厅,我有点遗憾没有看到霸王龙、地震龙、三角龙等熟悉的恐龙化石,不过却看到了很多新命名的河南省出土的恐龙和恐龙蛋,有汝阳黄河巨龙、棘鼻青岛龙、盗龙、诸葛南阳龙、洛阳中原龙。我在触摸式电脑上学到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第一种说哺乳动物的出现导致恐龙灭亡,因为它们以恐龙蛋和小型食草恐龙为食;第二种说恐龙是吃进化的被子植物毒死的;第三,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亡。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古象厅、地质厅和生命演化厅。最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4d电影《海龟回家》,真是太神奇了,戴上工作人员发的眼镜,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像变成了一条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最惊险的是一条大鲨鱼出现了,张开大嘴好像要把我吃掉,当小海龟游到海面上时,座位上喷出了风和水,就感觉真的在海里一样,妈妈教我了一个成语叫身临其境。

通过今天参观地质博物馆,我有很多的收获:地球是怎么形成的,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岩浆的形成和爆发,还了解了恐龙化石是怎样形成的。虽然我想看到的霸王龙和地震龙都没有,但是我却认识了一些新的恐龙,以后我还会在放假的时候再来这里参观和学习,因为很多的知识我还不懂,大家也可以来这里看看哦!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西峡长圆柱蛋化石。

参观郑州博物馆作文篇二

4月26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我们在工作人员沙阿姨的陪伴下参观了博物馆。

还没进门,我们就先被门前的一个巨型恐龙模型迷住了。这是一个汝阳黄河巨龙,属于大型蜥蜴脚类恐龙,食草类动物。它的头部高高昂起,看上去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令同学们啧啧称奇。

进了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宇宙厅。先进的电光设备、天蓝色的壁灯把这里装点得格外清幽,仿佛来到了神奇美妙的太空。火星、木星、金星和土星,还有陨石等的介绍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同学们纷纷睁大了眼睛。只见管筒状的壁穴里,一团白雾冒出,随即呈螺旋状上升,“咦,这是什么?”彭丹昱同学好奇地问。“这是龙卷风演示器,大家可以把手伸过去感受一下。”讲解员阿姨热情地说。我连忙把手伸了过去,手先是凉凉的,接着随着风势不由自主开始摇摆上升,真有意思。

接着,我们来到了地球厅。这里主要介绍了岩石和一些自然灾害。岩石形态各异,名字也各具特色。其中以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最为著名。沉积岩是千百年来历经风雨积压而成,着上去像一本很厚的书。除了这些岩石以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十分有特色的岩石一一荷叶岩、三江岩、千层岩、木棉岩等。

来到第三个展厅,绚丽多彩、光怪陆离的灯光立即把我们带入了距今两亿多年的侏罗纪时代。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观赏着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恐龙化石。最长的合川马门模龙体长22米,颈长9米,肩高米,真不愧是“龙中之王”。最小的恐龙一一窃蛋龙仅有半尺来长,活像一只小鸡,看到这里,同学们不由得笑了。

随后,我们参观了生物演化厅,了解到了许多动物的历史根源。如生活在距今1160万年至530万年的剑齿虎;生活在距今亿年的狼鳍鱼;生活在距今241万年至227万年的完美中国颌兽;生活在距今530万年至360万年的剑齿象等,真是大开眼界。

最后,我们来到了矿产资源厅。这里集中展示了我们河南省的矿产资源,各类矿产琳琅满目,特别是汉代“河一”冶铁遗址模型,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眼球。炼铁高炉两座,炉壁、炉基均用黑褐色耐火土夯筑而成,成品大多有“河一”铭文,是汉代所有郡所辖的第一号制铁作坊,这里最早使用煤做燃料,并运用了预热鼓风技术,代表了两千年前先进的制冶技术水平。听了讲解员阿姨的介绍,我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没想到我们的祖先这么了不起!

参观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展厅。听刘馆长说,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流的博物馆,这里将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又一个科技教育基地,我们特别振奋。今后我们又有了学习科学知识、开阔视野的好去处,怎能不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