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汇报过程简述 工作汇报过程通用

小编: 翰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作汇报过程简述 工作汇报过程篇一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申庄中学自1993年搬迁至此,现已毕业40个班级,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学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我校现有10个教学班,共计642名学生,每个班级的班容量都保持在60人左右,学生来自附近的7个自然村,也有少量来自外乡乃至外县的寄宿生在我校就读。xx年我校招生范围内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652人,入学642人,入学率为98.5%;xx---xx年学年内辍学11人,辍学率为1.7%;xx学年初九年级学生271人,学年末毕业268人,毕业率为98.8%;其中16周岁适龄少年275人,按期毕业率为98.5%。我校适龄少年入学巩固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校的知名度也逐渐闻名全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断提高,目前我校的师资力量相当雄厚,现共有教职工65名,其中本科学历23名,占35%,其余均为大专学历,学历达标率为100%。各教师均能达到初中教育的任职要求。同时,还配备了九名专职教师,有三名实验员,一名音美器材管理员,一名图书

管理员,两个门卫,一名网络管理员和两名微机教师,他们

都是经过专门培训以后到我校工作的,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

我校有校长一名,经验丰富,务实创新,经过岗位培训已经获得校长任职合格证书。副校长三名,分别主管业务,法制和后勤,他们都年轻而富有朝气,各管一摊,既分工又合作。学校设有教导处、政教处、学生会、校团委、教代会、教研组等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各种组织。各科室、各组织均能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

学校占地面积20550平方米,生均占地31.24平方米,建筑面积449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7平方米。学校拥有图书26070余册,生均40余册。近几年来,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深入,我校的办学条件也日渐提高。目前学校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一栋,专用教室综合楼一栋。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几年来,按照省“普九”一类十八室的验收标准,我们逐步建立并完善其内部设施的专用教室有:理、化、生实验室,理化生仪器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教科研室、卫生室、文体器材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播放室,电教室,媒体播放室等。完全达到了省级一类标准的要求,并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使用效率。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

关怀下,在历任校长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克服困难,累计为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达到了200多万元。用于我校教育教学的教育经费也逐年增加,而今实施的一费制,国家按照学生在校人数下拔经费,比以往的教育投入多出许多,为我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充实的资金基础。

前一阶段,为了适应农村中学定点并校的需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我校大规模的东扩工程现已提上日程,目前本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如果真正实现了我校校园的东扩,我校的占地面积将会翻一番,就会真正走出束缚我校长远发展的最大瓶颈,届时,我们拟将再建一栋高标准的教学楼和两栋高标准的学生宿舍楼,一处学生餐厅,真正实现农村中学的寄宿制教育和军事化管理。

当然,由于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加上我校教职工的集体努力,几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几轮“普九”检查我们都顺利达标,连续九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县乡镇中学榜首,很多学生都超出了邯郸市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学校所获得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去年的“推普”工作中,我们更是一举达标并被邯郸市教委授予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

各位领导,以上只是我向各位所作的简要汇报,真正的工作还有待各位领导现场参观指导,希望各位领导在参观检查的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也好让我们及时改进,再求进取。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全体师生将一如既往,务实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决心以继承为基础,以发扬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依托,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育人道路,力争把我校建设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示范学校,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为完成教书育人的千秋伟业而继续奋斗!

谢谢大家。

工作汇报过程简述 工作汇报过程篇二

百炼方能成钢

——我们的磨课过程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荆州市小数基地校第2届同课异构活动在我们川店小学举行,更荣幸我能够成为3人团队成员之一,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得到大家的亲临指导。我代表团队汇报磨课过程。

自11月中旬接到市基地校同课异构的课题之后,孙校长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ppt),成立以张静副校长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率领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小组前后集中研究了3次,教师试教了3次,历时近1个月,品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更体会了一次次进步的喜悦。

第一次集中研究是分配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在大家推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解读教材、授课、说磨课过程的人员,制定了本次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即研究教材、解读教材、集体备课、反复试教(ppt)。并要求全体数学老师用一周的时间,对比研究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人教课标版教科书、北师大版、苏教版这四个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笔算除法的编排内容”,梳理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中,关于整数除法的编排体系,找到知识呈现的脉络,为下一次的教材解读做好准备。

第二次集中研究是解读教材。由团队教材解读的汪李红老师主讲,大家对她的解读进行补充或指正。在解读教材中,我们理清了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中关于笔算除法的知识编排体系,(ppt),我们比较出了不同版本关于这节课教材的相同或不同(ppt),确定了本次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ppt)为下面的集体备课指明了方向。

第三次集中研究是集体备课。由授课教师高敏敏老师主讲,其他教师对她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本次集体备课,对高老师的备课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这是他的初次备课稿(ppt),这是她听了研究小组意见后进行修改的备课稿(ppt)。这次集体备课,研究小组主要给高老师指出了如下问题:

1、一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离开了这个依据,我们设计的课就会谬以千里。

2、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有环节,且每一个环节要有小目标。

3、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是有区别的,要有预设。

4、练习设计没有层次性。在研究小组的建议下,我们形成了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根据这个设计,我们开始了反复试教环节。

第一次试教是在荆州区小数团队的帮助下完成。我们拿着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满怀信心到荆州小学进行试教。课堂从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复习引入,引出本次课中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当课堂教学推进到84÷21时,老师满怀信心提出问题“除数不是整十数了,你能尝试计算吗?”学生可谓踊跃举手,老师高兴的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21*4=84,商是4”这还说得过去,没有离老师的目标很远;生2:“8÷2=4,4÷1=4,所以商是4”教师有点晕了,你怎么就是不上老师的道,把21看成20啊,学生!不然,我怎么交给你试商呢!没有办法,教师只好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将21转化成20,变成整十数,可以来试商。第一次试教结束,荆州区小数团队成员,对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指导,(ppt)他们指出:本次课存在试商环节没有引导好,导致后面的调商环节学生学习时很困难,因此我们要在试商环节多下功夫,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里的20和21的作用;调商环节可以从尝试、产生矛盾、分析原因、解决矛盾这样的思路去设计。这次试教,解决了重难点如何突破的问题。

第二次试教。在荆州小数团队的指导下,我们研究小组对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现在要试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教材用这么简单的一道计算来进行试商的教学?编者的意图在哪里?为什么要学习试商„„我们发现,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之所以要试商,是因为我们的乘法口诀不能一次计算,要转化成整十数,最后最根本的是一位数,才能用口诀进行求商,因此,我们在笔算84÷21时,增加了与84÷20的对比,通过“你还能用口诀一下就求出商吗?怎样才能用口诀一下求出商呢?”只有用口诀,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将“21”转化成20。做了这些修改后,在本校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在试教中,解决了试商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调商还是有一些困难。好在这次,我们有幸请到了基地校的两位掌门人——夏井川主任、罗雪莲主任亲临指导。他们听课后,夏主任给我们总结了经典的两句话:一句是“一眼看出商与需要尝试”一句是“试用谁来试,乘用谁来乘”罗主任对调商的教学进行了详细指导,如何呈现学生课堂生成资源,这些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通过两位专家的指导,我们再次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试商,如果引导学生试商;怎样帮助学生弄清试商——调商的算理等等,为第三次试教,找到了清晰的方向。

第三次试教,我们在学校独立完成,因学校只有3个班级,要给三个同课异构的老师留下学生,我们只能选择很少的学生进行试教。这次试教我们主要对“试商——调商”的环节进行了改变,将学生的课堂生成呈现变成:先呈现乘以60的,再呈现乘以62,但是用434-430的,再呈现乘以62,学生不能继续写的。这样的顺序呈现,紧密联系新学习的试商知识,产生新的矛盾冲突。老师说:我用刚刚学习的试商方法,为什么此路不通呢?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出调商的学习。试教后,我们发现这次学生对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已经掌握比较好,最后再次对练习的设计做了一点微调,形成了今天呈现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此次磨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解读教材和学生是设计一堂好课的前提;团队互助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基石;专家指导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坚强后盾;优秀的团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此,我们川店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非常感谢夏主任、罗主任及荆州市基地校伙伴们的无私帮助,有了你们,有了荆州市小数基地团队,课堂教学中再大的难题,终会迎刃而解。

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能够成为荆州市小学数学基地校中的一员,我们的老师能与实验小学老师同台表演已经是莫大荣幸。我相信:在荆州市小数基地校这个大家庭里,只要我们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学习,不断努力,勇于攀登,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

谢谢大家的聆听!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