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徐华先进事迹简介 徐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

小编: 文锋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华先进事迹简介 徐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徐心华,男,汉族、1950年12月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现任三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在汉丰街道搬迁安臵任务最繁重之一的三中村,你总能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忙碌奔波于搬迁安臵第一线,那里有矛盾,那里就有他,那里有困难,那里也有他。他就是移民贴心人---村党支部书记徐心华。

为了移民,他刻苦学习。三峡工程难点在移民,为难在干部。徐心华同志深知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是吃透移民政策法规,熟悉移民对象户基本情况。为此,他认真学习移民政策法规,深入了解掌握每户移民的基本情况。他能随口说出移民法规那条那款,说出全村1012户移民那一户有多少人、有多少田地、房屋面积有多大、家庭关系等等,他被誉为“移民万事通”、“政策活字典”。

为了移民,他有求必应。在工作中,他总是耐心细致,热情周到服务。如移民不懂的政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讲解宣传,直致大家口服心服;移民来签个字盖个章什么的,即使遇到他正在吃饭,他通常是立即放下碗筷,先把移民的事儿办了再吃饭,办事的群众不好意思,要他先吃了饭再办,但他总是说:“你事儿大,且你等着我吃饭,我心里过意不去!”

为了移民,他不辞劳苦。在9年的移民工作中,他把家中的农活全甩给了妻子,带着心脏病的伤痛,全天候地一心扑在移民工作上。在去年6月前移民攻坚决战的那段时间里,他白天和移

1 民工作组一道挨家挨户动员发动搬迁、拆房,个别户甚至几十次地做工作,晚上组织工作组研究个案至深夜,那段时间他瘦弱的身躯整整瘦了10斤!如进城联建户王某,因家中经济困难,拒绝搬迁建房,徐书记曾8次上门做工作,通过政策宣传和对比算帐,最终说服了王某,王某家于2007年12月搬出并拆除房屋。

为了移民,他信守承诺。移民利益无小事,凡是徐书记承诺要办的,他都说一不二。2002年9月三中村81户、231人外迁四川遂宁,徐书记承诺外迁前把他们的事情办好。出发前一天,张某因老俩口赡养等问题没有和儿女说好而拒绝外迁。徐书记连夜赶到张某家,帮助调解家庭矛盾并亲自代为写好赡养协议。第二天顺利地将本批所有外迁人员送上车。又如2004年9月,三中村28户、76人外迁山东省,徐书记在护送他们返回开县前,连夜逐户向移民们道别,兑现其承诺,所有的移民们泪流满面,非常激动和感动。

在徐心华同志带领下,三中村于2008年6月底按时完成了三峡移民搬迁安臵任务,共完成1012户、2560人(其中:外迁161户、487人,进城安臵851户、2073人)的搬迁安臵。三中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称号,2005年12月获重庆市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徐心华同志本人也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移民工作先进个人,并于2009年3月荣立移民工作三等功。

2009年9月13日

徐华先进事迹简介 徐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扬州警察徐兆华13年坚持助孤留佳话获赠遗产

近日,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组织宣传扬州社区民警徐兆华的先进事迹。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先后两次作出批示,要求全省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以徐兆华同志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警民关系,为建设平安江苏贡献力量。在扬州当地,徐兆华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

13年坚持照顾孤老让徐兆华“一夜成名”的事情,就是徐兆华所管理的辖区内,有一位叫许铭荣的孤寡老人,在临终前写下遗嘱,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了徐兆华。由于徐兆华13年来长期照顾老人,老人把徐兆华当成了干儿子。徐兆华称他也不知道老人为何要赠送遗产给他。“我和老许认识有13年了,老许无儿无女,身体又有残疾,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徐兆华说,1996年,他在梅岭派出所工作时,正好被分到友谊社区做社区民警,认识了该小区里的许铭荣老人。每次到友谊社区工作时,徐兆华总要带些生活用品去老人家看看,帮老人买菜、做饭、换煤气„„逢年过节,他总会悄悄地将准备好的油、米、钱及时送给老人。夏天到了,他就给老人送去西瓜;中秋之夜,他就送上月饼。许铭荣病了、家里电灯坏了、米没了„„13年来都是徐兆华上门帮助解决。

老人认下他当干儿子在许铭荣老人的卧室里,悬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3个电话号码,第一个号码就是徐兆华的。

徐兆华告诉记者,之前,他曾把警民联系卡留给老人,只要老人有需要,24小时随时上门服务。2004年正月初五早晨,110指挥中心打电话告诉他:“友谊社区的许铭荣老人病重在床,要你去一趟。”徐兆华迅速赶到老人床前。老人眼里噙满了泪水:“兆华啊,你给我的联系卡一时找不到了,我又记不住号码,只有打110找你,大过年的还给你添麻烦。”徐兆华二话没说,就把老人背下楼,扶上车往医院赶,等老人打完点滴,徐兆华又把老人送回家安顿好,才匆匆赶到岳父母家。此后连续五天,徐兆华放弃了休息,每天背着老人到医院输液,还从家里带去水果、鸡汤给老人补身子。为了防止老人再次忘记号码,他找来了一块小黑板,把自己的号码写在上面。

那次病好了后,许铭荣就常说徐兆华是他干儿子。

临终前遗产留给警察2007年,老人查出肺部肿瘤,肾病也到了晚期,徐兆华心急火燎地找了很多专家,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没有有效的办法。从此以后,徐兆华憋足了劲让老人开心,甲鱼、黄鳝、母鸡,什么好吃买什么,炖好了给老人送过去。

2月4日中午11时15分,弥留之际的许铭荣已经不能动弹。老徐坐在老人床头:“今天怎么样?”但老人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看着老徐,泪流不止。11时22分,老人慢慢闭上眼睛。

老人的主治医生许主任随后对徐兆华说:“在这之前,老人实际上已经不行了,他之所以能坚持到11点多钟,其实是在等你来,看到了你,他也就放心地走了。”

许主任边说,边拿出几张纸来,“这是前几天老人写下的遗嘱,委托我转交给

-12他把电话号码写在小黑板上,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这块小黑板,至今还挂着。

刚开始,徐兆华帮老人买米买油、换液化气,隔三岔五给老人送点吃的、买件衣服,后来每天都打电话问候一下,隔两三天就上门看望。

看到老人收入很少,徐兆华还经常给他零花钱。可老人省惯了,舍不得用,舍不得吃。于是,徐兆华便把钱买成好吃的,逢年过节买菜总是买双份,鸡、鱼洗得干干净净、剁得好好的送给他。看到买的鸡鱼肉,老人只会用清水煮一煮吃,他又抽时间上门烧好了给他吃。“你弄的比我好吃。”许铭荣乐得像个孩子。

夏买电风扇、驱蚊器,冬买取暖器、羽绒服,徐兆华对老人的关心越来越细致入微。一次,徐兆华发现老人感冒了,原因是老人舍不得花三五块钱进浴室,在家洗澡受凉了。他立刻把他带到一家浴室,对老板说:“以后这位老太爷洗澡,请把澡资记在我账上,我来付。”

许铭荣生前常对社区居民说:“要不是徐兆华,我早就死掉了。”他说的是2004年春节正月初五凌晨,老人发高烧到40℃,情急之下首先想到打电话给徐兆华。刚值完夜班的徐兆华飞快地赶到老人家里,将他从4楼背下来送到医院,直到当天下午才回家。接下来的5天,徐兆华天天把老人背上背下,挂号、拿药、挂水„„

孤独了大半辈子,到晚年享受着徐兆华带来的浓浓亲情,老人感到无比开心和莫大的荣耀。从2005年起,他开始称徐兆华为“干儿子”,并在小区“宣称”自己认了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干儿子”。看到老人高兴,徐兆华也不想扫他的兴,别人问起来,也就认了。

“一个好人影响带动出一群好人” 徐兆华和孤老的“父子情”,感动着周围的人。许铭荣也因此成了徐兆华全家的“老太爷”,成了徐兆华所在派出所的“老太爷”,成了全小区的“老太爷”。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对此的评价是:“一个好人可以影响、带动出一批好人。”

徐兆华每月工资四千多元,只交一千块钱给爱人,其他大部分用到了许铭荣及其他困难群众身上。爱人从不过问,还和他一起照顾许铭荣老人。

今年春节初六,徐兆华的女儿徐阳跟着爸爸一起去看望许老爷爷。“许老太爷拉着他女儿的手,就像亲祖孙俩,很满足,我们看了也相当感动。”许建华医生说。

许建华告诉记者,今年元月12日刚入院时,“我问许老太爷有没有亲属,他说:‘我有儿子,徐警官就是我儿子。’我就把徐警官当家属。后来知道真相,我们深受感动。”年三十,市卫生局局长到医院来看望病人时,第一个就看望的他。大年初一,院长亲自带人给他拜年,并给他送来礼物。

时近年关,护工请假回家了。护士长仲子轩主动提出来,让她60多岁的老公公来照应许老太爷。就这样,一位60多岁的老人义务照顾一位79岁的老人十多天,帮他翻身、打水、倒屎倒尿„„

2月6日,一位普通孤寡老人的葬礼,深深打动了蜀冈风景区友谊社区近7000居民的心。从老人家到小区大门,短短两百多米的路程,送葬队伍却走了20分钟,居民们不断围拢过来,一起帮助徐兆华送老人最后一程。“你精心照顾老人13年,非亲非故,大情大爱,我们敬佩你徐警官。”社区大爷、大妈们不断走上前,紧紧拉住徐兆华的手。

房子加存款,价值20多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就在老人去世的次日,徐兆华便将这笔“带着温度”的财产转赠给了社区,让爱的接力不断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