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指标有哪些(模板五篇)

小编: 碧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业统计指标有哪些篇一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二、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一)、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二)、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三)、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四)、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例如,企业卷烟库存商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省产烟、省外烟、国外烟,如果企业报送的统计资料中,卷烟库存商品总金额显著下降,而省产烟库存金额大幅度上升,省外烟和国外烟库存金额只是持平或只有小幅度的下降,这就存在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五)、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例如,2003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在3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而在2004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5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如果在此基础上来比较两年的一类卷烟的销售量,而得出一类卷烟销售量大幅度下降的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六)、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七)、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设计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

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

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的局面。

实行全员性的质量控制,就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二)、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2、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三)、资料整理鉴别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整理鉴别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结论的正确。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

(四)、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挖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2、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统计诚信体系。

以上是本人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一点肤浅的认识,旨在唤起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更加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抵制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我们的统计工作能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农业统计指标有哪些篇二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一、适用范围

1.对象:农业统计调查。

2.内容:包含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相关报表。

3.指标:本办法所指的统计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农产品价格及中间消耗;主要畜禽产品出(存)栏量;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发展速度等农业统计调查主要指标。

4.时期:农林牧渔业生产季节、季度、年度。

二、质量管理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调查表式,按照经批准的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范围、方法,采集有关农业统计数据。

全面统计报表。主要包含各项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季节报、畜牧业生产情况、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全面统计报表数据要确保数据来源为制度规定来源,由于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由多项指标综合计算,以下对农林牧渔业产值数据采集规范统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发展速度由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核算取得。

(1)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须采用方法制度规定的法定数据。要求以抽样调查定案的数据,必须使用抽样调查定案数。其余数据采用省统计局和有关部门认定的统计数据。

(2)农产品价格:按照市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生产价格。特殊农产品价格必须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3)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按照州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

(二)数据审核

1.资料完整性审核。报表调查范围是否全面,调查单位是否完整,调查指标是否缺漏。

2.资料来源审核。数据是否来源于制度规定的采集渠道,源头数据是否被擅自更改。

3.表间表内平衡关系审核。严格按照制度报表规定的平衡关系进行审查,保证各项指标平衡关系正确。计算机审核时,必要性审核出现错误的内容必须查实纠正或做解释说明,其他错误类型应核查确认并进行说明。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存疑数据、差错,应及时通知到基层,不得自行变更。

4.逻辑关系审核。主要保证指标间逻辑协调,符合我州和当地实际情况。如农作物单产水平、牛羊出栏率、畜牧业存栏结构、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产值、增加值增速与产量增长趋势、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符。

5.年度间纵向比较审核。在正常年景下不出现异常的大起大落。

6.地区间横向比较审核。本区域内生产条件、情况相近的单位同一指标增减趋势和幅度及生产水平不出现较大差异。

(三)数据分析与检查

1.工作质量检查。通过基础工作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报表制度、调查方案和基础工作操作规程等的执行情况,对数据搜集、录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作出判断。

2.报表数据逻辑关联关系检查。农业统计报表内部和报表间内存在逻辑性和相关性。尤其报表间的相关性是检查调查资料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1)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速。粮油产量、蔬菜产量、畜禽出栏量等各项产量增长情况是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的关键因素,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要充分考虑各项农产品产量增长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度。

(2)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设施农业调查中,蔬菜设施面积要和蔬菜产量统计表的数据相匹配。

3.趋势分析检查。对于上报的统计资料,增速过高过低的指标,要重点说明经济现象的原因,并结合农业发展宏观情况进行分析。

4.原始数据中偶然因素、特殊因素、不可比因素的检查。在对农业统计调查原始数据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检查确认后,对其中的偶然因素、特殊因素、不可比因素进行分析。

5.外部因素变动影响检查。农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和幅度除了与宏观大环境有密切联系外,往往更直接地受当地政府的政策措施、报告期的自然气候条件、严重灾情、市场价格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组织实施

各县农业统计调查部门,应严格执行现行农业统计调查制度规定,保障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需配备相应的统计调查人员,明确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年度内对下一级农业统计业务培训不少于一次。

农业统计指标有哪些篇三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统计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人员质量控制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正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快速成长、扩长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企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一支能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需要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才却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信息不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高。所以,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

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已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2.1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些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度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2 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2.3 指标数值背离指标意愿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提,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2.4 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2.5 数据的非同一性

这是指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2.6 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2.7 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基础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业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有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实际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3.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

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来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局面。

实行全员性质量控制,就在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3.2 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一切,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2.1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3.2.2 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2.3 资料整理鉴别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整理鉴别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结论的正确。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4.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一切。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控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4.2 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就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4.3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4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统计信息工作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要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单位的统计诚信体系。

以上是本人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一点肤浅的认识,旨在广大统计工作者更加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抵制统计上弄虚作假的作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我们的统计工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1.《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主编:李强副主编:王吉利 2.《统计法基础知识》主编:程子林副主编:刘恒徐晓海

农业统计指标有哪些篇四

质量控制办法

为了使检修公司所承担业务的施工质量更好地受控,使检修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修公司所承担的常规检修(包括日修、定修、大中修、和抢修)、离线检修(备件修复)及所承接的其它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管理职责

(一)副总经理(主管质量)1.2.3.4.组织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负责对公司检修和各项施工的技术和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督导对公司重大质量事故的综合分析工作 对公司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负责。

(二)技术质量部 1.2.在公司主管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全公司质量方面的工作。负责建立和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制订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制订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确保体系的稳定运行。3.负责公司各项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监督落实,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成情况和管理方案的落实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质量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4.负责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相关文件资料的综合管理,负责各种有关质量文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收集整理和监督实施。5.负责公司工程项目各类质量异议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6.负责组织开展上级质量主管部门布置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按要求

1.检修(作业)部、分公司在检修项目施工之前,依据项目任务单和相关方的现场交底情况进行项目的质量控制策划。2.1)2)3)项目策划应包含如下事项: 确定重点控制(检查)项目 确定检验和试验内容

确定重点控制项目质量检查人员

(二)重点控制项目原则上包含以下内容: 1.备件材料的验收和确认。对重要备件和材料的外观及关键尺寸在施工前进行确认,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方。2.1)关键过程

高精度、高转速联轴器找正,轴承更换或检查(包括轴承游隙、接触面点蚀情况)。2)3)4)5)6)3.1)2)3)4)4.齿轮啮合状态检查(啮合间隙及接触斑点)。管道、容器的吹洗试压。电气绝缘测试和仪表校验。需无损检测的焊接。汽轮机、大型轴流风机。特殊项目过程(含隐蔽项目)

减速箱、油箱开盖检查或内部清洗、维修、调整。

钢筋、预埋螺栓、一次二次基础浇灌等土建作业(针对外委项目)。各类地下管网或其它在埋设后无法直接检查到的管道、构件或设备。罐内作业(封口后从外观不能检查)。相关方指定的重点项目或关键特殊过程。

(三)质量控制总体要求 1.对关键过程和特殊项目过程,承担任务的各检修部、分公司必须组织填写质量记录(对隐蔽项目原则上应形成照片),并由本部质量检查员进

四、离线设备检修(备件组装)的质量控制

离线设备的检修和组装必须严格按点检所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组装,完成后由点检人员或相关方检验合格后签字。

五、不合格项目的控制

(一)常规检修(作业)中发现的一般维检过程不合格,由各检修(作业)部、分公司质量检查员在现场及时处置。

(二)如检修(作业)部、分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严重过程不合格,必须立即报技术质量管理部,由技术质量管理部组织检修公司有关人员共同就不合格性质和影响程度,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情况下技术管理部上报公司领导协商。

(三)如发生相关方验收不合格,在作上述处理时还应请相关方有关人员共同确认和处理。

六、质量信息的传递

各检修(作业)部、分公司每月向检修公司汇报一个月来的质量管理情况,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七、存档资料

过程检查形成的质量检查记录一般保存期为一年,项目检修周期超过一年质量检查记录至少保存一个检修周期。

农业统计指标有哪些篇五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a.生产(供应)商应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供应)商如实详尽填写流转检测卡。

b.公司质检员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检产品的相关尺寸。c.公司外协管理人员负责监控生产进度情况。

d.生产(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须正确使用检测设备,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如实记录。同时,坚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互换性,即控制尺寸的波动程度。

e.生产过程出现尺寸超差时,应停工,申报超差,经双方交流并确认处理意见后,生产(供应)商按处理意见执行。

f.质检人员监督半成品和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周转保护、采用包装的执行情况,保证产品无划伤,无碰伤等。4.成品检测(终检)

1).质检人员检查生产(供应)商的流转检测卡的执行情况,按《检验规范》检测的记录报告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各外协单位应对所加工产品做出厂检验,把加工废品与成品分离出来交我司做入厂检验。

3).公司检测人员按《检验规范》对产品进行复测,做好检测记录并对比生产(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产品检测后:

a.合格:则开具合格证并标识入库。由库房按产品交付标准处理。b.超差件:隔离标识,并申报超差交技术部由技术部与用户交流后作出审核批示,按批示结果处理,但相关记录应输入供应商档案。c.不合格:提出不合格报告,并标识隔离放置。

d: 如生产(供应)商在我司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 98%的(其中铸件供

应商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95%时),则应要求其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书面回复我司。

e: 如生产(供应)商连续三次在我司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 92%的,则取消该生产(供应)商的生产(供应)资格。

4).检验记录和流转卡交技术质量部资料室存档。并做为生产(供应)商质量控制水平的评定以及资格和级别评价资料。

5.对产品生产、质量、技术工艺等资料和记录归类存档,建立目录以便追塑查寻。

各生产(供应)商的加工费降低20%。

c: 若不合格品为需返工(返修)的,原则上由生产(供应)商自行解决;如因特殊原因需我司帮助返修(返工)的,则应书面(或电话)通知生产(供应)商,并由其承担返修(返工)费用及检验费用200元。

应扣付的加工费= {交检合格品数量×合格率×单件加工费+让步接收产品数量×(1-20%)×单件加工费}×(98%-合格率)。应赔付的产品成本费用=废品数量×单件产品的成本价值。最终我司应支付给加工单位的加工费=交检合格品数量×合格率×单件加工费+让步接收产品数量×(1-20%)×单件加工费-应扣付的加工费应赔付的产品成本费用-200元(只有返工返修时才算)。

4).对各加工单位交我司入厂检验的每批次(数量少于50件的)合格产品,经我司检验出来的不合格品要由各生产(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对不合格品进行筛选,逾期一律按废品处理。产品筛选后的处理方法如下。

a: 若不合格品为报废处理的,则各生产(供应)商应按照我司产品的成本价值赔付,应赔付的费用=不合格品数量×单件产品的成本价值。

b: 若不合格品为可以让步接收的,则就该批让步接收产品应支付给各生产(供应)商的加工费降低30%。

c: 若不合格品为需返工(返修)的,原则上由生产(供应)商自行解决;如因特殊原因需我司帮助返修(返工)的,则应书面(或电话)通知生产(供应)商,并由其承担返修(返工)费用

d: 不合格品数量超过2件的,每件不合格品按50元/件收取检验费用。但收取的检验总费用不超过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