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历史课标分解模板(4篇)

小编: 影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八年级历史课标分解篇一

童知义

本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课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认识的不足同时也积极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努力进步。

首先要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总之,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树立让学生学真、学善、学美、学成人、学成材的观念。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想我们应努力做到:

(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总之,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课程目标。

八年级历史课标分解篇二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品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丁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知道阵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突;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和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军国主史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八年级历史课标分解篇三

count down ⅲ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45.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 《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ⅱ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练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等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45.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提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平奋发努力,学政洽、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部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料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纯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丹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设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青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ⅰ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

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八年级历史课标分解篇四

八年级下册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讲述(识记层次要求)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理解层次要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识记层次要求)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

(3)讲述(识记层次要求)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理解层次要求)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

(4)知道(识记层次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理解层次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

(1)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2)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度

(1)了解(识记层次要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识记层次要求)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识记层次要求)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4)了解(识记层次要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第5课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

(5)讲述(识记层次要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第6课“文化大革命”

(6)简述(识记层次要求)“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理解层次要求)“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教学活动建议】

(1)请当地的人民代表介绍人民代表的活动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访问长辈,记录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 法。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1)认识(理解层次要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6)认识(理解层次要求)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2)知道(识记层次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识记层次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运用层次要求)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知道(识记层次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10课民主与法制

(5)说出(识记层次要求)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识记层次要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第11课城乡基层民主管理——探究活动

(一)【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1)了解(识记层次要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2)简述(识记层次要求)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理解层次要求)“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识记层次要求)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理解层次要求)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教学活动建议】

(1)进行课堂交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 术等。(2)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

第14课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1)了解(识记层次要求)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理解层次要求)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

(3)知道(识记层次要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识记层次要求)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讲述(识记层次要求)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5)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理解层次要求)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第17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探究活动

(二)【教学活动建议】

观看反映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影视片,交流观后感;或收集反映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 图片资料,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展览会。

第18课科学技术

(1)知道(识记层次要求)“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 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理解层次要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19课教育事业的法制

(3)列举(识记层次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理解层次要求)教育发展在“科教 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第20课文化艺术和体育

(4)了解(识记层次要求)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当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学习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我国体育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有关资料,在班级活动中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成就。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知道(识记层次要求)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理解层次要求)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理解层次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理解层次要求)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 产生的影响。

第23课“票证时代”的结束——探究活动

(三)【教学活动建议】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