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遗产作文字 世界遗产作文字字4篇(通用)

小编: 字海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世界遗产作文字 世界遗产作文字字篇一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那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那里的主佛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高约十七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双耳长近两米,略向下垂。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万佛洞是龙门石窟佛像最多的洞窟。洞内主佛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在他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着一尊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洞内南北两壁还整洁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仅有四厘米高。整个洞窟金碧辉煌,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最趣味的当属宾阳北洞正壁的主尊佛像。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所以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其实,特殊的“剪刀手”手势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石窟造像被盗……再加上战乱管理空虚,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直到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才得以保护,20xx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国北魏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世界遗产作文字 世界遗产作文字字篇二

宏伟的场面、高昂的声音、击鼓的后生,给雨的舞姿。台上生旦净丑个个技艺高超,唱念做打样样精通。

世事沧桑,古戏台上,说尽世间百态。红脸表示耿直,白脸代表奸诈多疑,黑脸代表正直。我时常想起这样一幅画面——个个演员身着戏服,立于戏台。眼波流转,缠绵悱侧,朱唇轻启,声音枭岛;莲步款款,水袖轻扬;举手投足,顾盼生辉。一曲道来,便是千般风趣,万缕柔肠,让人欲罢不能。

戏曲告诉了我们世间的悲欢离合。它是一个文化展台,不仅是人们记载着的符号,还是见证了中国文化兴衰沉浮的重要历史。

京剧的文化让人感受到那么小小一方戏台,却能看清世间百态。有一次乾隆帝与大臣们一起看戏,可戏台旁没有挂彩,便让大臣们写上一幅对联,贴在旁边,大臣们很快便写出了一幅:按律品,点破炎凉百态,借衣冠,描今古人情。可乾隆不满意,大臣们一连写了好几幅,乾隆都不满意。他便说了一句“三五人可做干军万马。”可大臣们却想不出来下一句。这时刘墉说了一句"六七步可走漏四海九州。”乾隆听了很是高兴。

这段对联写出了戏台上的千军万马,只要三五人。不管去天南还是海北,在台上也只有七八步,让人感受到戏台上京剧的无限魅力。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艺术的瑰宝——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她传承着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精髓。它将永远在世界的艺术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她那独有的光辉。

世界遗产作文字 世界遗产作文字字篇三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答案都是——藏戏!

藏戏是有一位叫做唐东杰布的人发明的。当时雅鲁藏布江十分难渡,许许多多人都在那里丢掉了性命,被无情的河水吞噬。于是,年纪轻轻的僧侣——唐东杰布便许下宏愿,发誓架桥。可是他手头上没有钱啊,大家都嘲笑他。他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

藏戏有许许多多的特点,如戴面具表演,藏戏的面具可多了,有白色的面具,是代表善者的纯洁;有红色的面具,是代表国王的威严;有绿色的面具,是代表王妃的柔顺;有黄色的面具,是代表活佛的吉祥;有青面獠牙,是代表妖魔的压抑与恐怖……

藏戏还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舞台,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做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需要幕布,不要灯光,只要有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还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还可以表演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观众们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悠哉游哉,毫无倦意。

这就是藏戏,大家一起去看吧!

世界遗产作文字 世界遗产作文字字篇四

西递古村,悠悠古镇,呈现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爸爸商会组织的“追根溯源觅乡音”活动。游走在现实与历史、繁华与古朴之中,我认识了西递,领略了西递文化。

“西递”坐落在安徽黟县东南部,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这里有着朴素淡雅的人居环境和深远的历史文化传承。

西递古村历史悠久。西递村从北宋年间就存在了,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驿站而得名。这里所有的古建筑都为木结构,各种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徽派三雕上的花纹精细到仿佛只要一捏就会断,线条优美的让人不忍去触碰,历经千年,它们依然流畅圆润。

西递古人充满智慧。西递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沿着青石板路走向古村深处,你会发现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灰墙黛瓦的五叠式马头墙,游走其间,仿佛进入了一副韵味有致、朴素淡雅水墨画。庭院曲折悠远,颇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慨。当时正是酷暑七月,我却一点没有闷热感,是开了空调了吗?环顾四周,连个空调的影子都没有。导游告诉我:“古代没空调、电扇,西递人都是通过房屋的巧妙建造和水循环系统来保持屋内冬暖夏凉的。”听完,我不由得暗暗佩服起古人的智慧。

西递文化孝为先。西递还有古徽州代表性的建筑祠堂。“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西递村胡姓集居,跨入胡氏祠堂,一副对联映入眼帘。千百年来,西递人一直把“孝”列为人伦之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变幻,屹立的祠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西递的建筑美、环境美,更多的是西递人的'勤劳智慧和悠悠的历史文化传承。

悠悠西递,是我的根、是我的源么?尽管在这里我没有觅到乡音,但我希望这里就是我的根、就是我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