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话说屈原作文(精选十四篇)

小编: 文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话说屈原作文篇一

一走进大门,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鲤鱼,它们正兴奋地大张着嘴,口中吐出的水柱跃出水面,仿佛要争先恐后地招待我们这些小客人呢!继续往前走,在路边我们看到了非常多奇怪的大石头,其中有一个石头被劈成了两半,仿佛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从这个石头里蹦出来的。

不一会儿,我们就抵达了目的地屈原祠,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肃然起敬。走进屈原祠里的一个小房子,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座青铜像,这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眼睛俯视着四面八方,眉头紧皱着,手持宝剑,威武地站立着,让人不禁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屈原祠里的墙壁上,公整的雕刻着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等,我们认真地聆听着导游的讲解,真是让我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啊。

后来,我们走出了屈原祠,来到了一座小山上,在这里我们观看了精彩的皮影戏,我还买了一个皮影模型留作纪念。

拿着我的皮影模型,我们又回到了广场,大家一起做了有趣的游戏,有猜谜语、说的做的不一样等,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答问题的样子,我开心极了。

做完游戏,我们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屈原故里。

话说屈原作文篇二

古老的佩铃摇响在千年的楚地,诗人的长铗深深地沉入江心。“万古汩罗深,骚人道不沉。明明堂日月,应见楚臣心。”一句句诗直沁入肺腑,令人激荡与悲壮。

楚地呀,那蓝墨水上游的淘淘汩罗之水是否仍然在不绝地奔流?是否仍然承载着人们的心奔腾而去?是否守护楚地,直至永恒。

那是一个残阳如血般的黄昏时节,烟雨迷茫,遮住了半边天,却留着深深又浅浅的橙黄,江水中流着浊沙,仿佛因为夕阳而更显沉重。水缓缓地落下来,也落入每个人心中,往日楚地背影一闪即逝,只留下破碎的亭台楼阁与残瓦断石,弱不禁风般横卧在那里。我则在对岸躺着,看几只归鸟儿旋在上空,矢口否认,带着它们湿沉沉的羽翼,边飞边落在汩罗江上翩飞着、旋转着。一位老翁划着一只不大的船只,从远处而来,立于船头高声叫嚷:“汝何故于此?”那个人长髯飘飘,形容枯槁,对着渔夫说道:“举世皆醉,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字字使人内心涌现出悲凉,浪漫主义化身,奈何身处浮悠尘埃之内。

此刻,他内心顿时坚定与冷静下来,我起身想与他交谈,可是内心却又随他一同沉静下来,雨如丝,如绵,丝丝剪不断,理还乱。纷纷扬扬地滴落到三闾大夫身上,衣襟上,寒剑之上。此时,风无言,他似乎也随着夕阳渐渐消沉下去,跟他所忠爱的国家一起走向穷途。他衣襟早已淋湿,打湿了,他的内心也许去是火热与激动的,他为国家而死是悲壮的,同时他是一名战士,一名诗人,人位名士。

一幅模糊的画面映入眼帘:洞庭之东,汩罗河畔,残阳如血;从此,香草凋零,美人迟暮;从此,前路已断,求索不存;从此,举世皆浊,清醒不现。

他就似风铃摇响千年,为楚地献出他保贵而又短暂的一生。同时,我也深信如果历史能重来一遍,他依然会选择由左徒到三闾大夫,由青丝到白发。他所令我惊讶的是他的忠诚,他的清高,他有机会,有能力,却生错了朝代。

去楚地轻听风铃之清摇,三闾大夫的味道与气息依然长存。去感受那片悲壮土地,轻嗅属于他的精神芳香。

话说屈原作文篇三

穿越历史的迷雾,遥望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江南汨罗江,隐约可见一位步履蹒跚,形容枯槁的老人踽踽行于江畔,他一脸的疲惫与满面的尘灰难掩肃穆与庄重之色,而那双盛满了沧桑与迷茫的浊目在望向郢都方向的时候却难以抑制地涌出了大滴晶莹的泪水。

天地之间一片浑沌,人人紧闭双目,不愿醒来面对国家的衰败。贵族们醉生梦死,紧抓住权势与财富不放;百姓们水深火热,渐渐消褪了往日的笑颜。举世之间,唯有他一人保持着清醒与正义,但这清醒只能带给他远多于常人的痛苦,而对这个已入膏肓的国家毫无用处。如今已国灭家亡,空留这察察之身又有何意义?唯有用这清白的身躯血祭故国,才能消除内心的痛楚啊!于是,这位对于两千三百年后的我来说显得过分神秘与孤傲的诗人高声吟着“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的诗句慨然步入清澈冰冷的江水,结束了自己如流星一般光辉但悲壮的一生。江水片刻之后便恢复了平静,又不知疲倦地流淌起来。它给了诗人想要的安宁,而诗人留给它的则是一则龙舟传说与一卷离骚古辞。

是的,他就是屈原。一个两千多年来为人们传颂与纪念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骚体,开创了楚辞的先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他的伟大,光耀千古,“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但是,这是专家们的说法。在既不了解历史也不欣赏楚辞的我眼中,屈原他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个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

屈原是孤独的,他是一个贵族,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与骄傲。他博学多才,机敏善辩,精通政治,满怀兴国的热情。他聪明过人但却十分天真,他沉浸于兴国大业中却忘了笼络权臣,终致谗谤之祸。他的高洁使他无法容忍丁点儿脏污,于是他从此再也没有再进入庙堂,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他的满腹怨愤为中国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却不能助他拯救衰亡的国家。无论是在昏聩无能,喜听馋言的楚王身边,还是在普遍信奉“与世推移、和光同尘”消极处世观的国人那里,他都找不到知音。夜深沉,心事有谁听?满腔的热忱无处倾诉,他只能在流放地的凄风苦雨中苦吟诗篇,以稍减内心苦楚。

屈原一生坎坷,凄凉悲苦,但他的精神却能光耀千古,为历代文人所称颂。他最终献身于故国,却因此不再属于那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那个晦暗血腥的时代,而属于永恒的历史。他知识渊博、情感丰富、满腔热血、怀抱理想、嫉恶如仇、蔑视丑恶、攻击起来毫不留情、半分也不肯妥协。他处处不合时宜但却始终不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一个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偶像。于是,在后人眼中,屈原不再是一个生命体,而是一个被无数代有气节的文人赋予了各自精神气质,深深崇拜的图腾。

楚国是一个充满神话的国度,而生长于斯的屈原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神话。他是一个天真而纯洁的神灵,无法生存于这险恶的人世。他的到来,仿佛只是为了向人们展示神秘的古楚风情,为中国以庄重为基调的文化壁画上添一抹无法复制的鲜亮色彩。

话说屈原作文篇四

望着天空亮丽而耀眼的繁星,我在《史记》中静静地品读着你……

那天,天空出奇的阴霾,群山失去了往日的雄伟,唯有潺潺的汨罗江水蜿蜒流淌。你,一个忠君爱国的伟大诗人,眼怀满目的悲愤,忧郁地悄然离开了世界。你是否瞥见那火红的太阳,你这样做值得吗?你付出一切,换来了什么?

你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力挽狂澜,拯救楚国,但你的爱国热忱却换来了无数的诽谤,更换来了怀王的不信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被折磨的伤痕累累,遍全鳞伤,却仍然那么执着。你胸怀天下,在这广袤的心海中,一个角落也容不下你自己,有的只是楚国,有的只是百姓,可最后你落得了怎样的结局。只有让滚滚的汨罗江水冲洗你胸中最后一丝向往。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高尚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灵魂。楚怀王受不起你的景仰,汨罗的江水以你为荣。

你的遭遇让后人痛惜万分,你的诗句又让后人感触太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即是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也是你。你即是这样一个英雄,矢志不渝,冒死也要坚守信仰。

我每每读到你人生的经历,都在不觉泪成行。我明白你的无奈,更知你的落寞,我无语,只是任泪水滑落。

中华五千年历史,引领着后人的是你。

风吹“页”动,任思绪飘飞,眼神滞留在书卷上,我细细地品读着你——屈原。

话说屈原作文篇五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唱出你心中的愤慨与无奈,路漫漫而且修远,你说过要上下求索。可最终,你还是“怀石”而投江。在历史的扉页上留下光辉的一撇,司马迁的巨著也撰下了“第一个爱国诗人”的一页。然而在我心里你虽是爱国的,却也是愚昧的,你虽是爱国者,却不是大丈夫。因此站在与你相拥的汨罗江上,不会有我的眼泪。

你以芳草自喻,你以高洁修身,可你却心口不一,可你却也愚昧,甚至没有大义。为什么你要选择拥入汨落江?难道死是你爱国的唯一选择吗?还是因为你失去可楚王的宠信,做不了官,故而有此选择?或许你会反驳我说,你是因为无法施展抱负,无法以身效国,无法澄清官场的混浊……但我要说,纵使你有一万个堂而皇之理由选择投江,你也该有一万个选择活着,而且“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就该是你第一万零一个活着的理由……

虽然你被流放,虽然你不在官场,虽然你已失去“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你仍可在世救民而效国,你仍可扶民而忠国,你仍可让民摆脱混浊之世而治国。只可惜,你选择了汨罗江,自愚地以死逃避浑浊的世道,你愚昧地选择汨罗江而以身殉国。你不该置水深火热的人民于不顾,你不该置垂危的国家于不顾,你该坚强地站起,挑起“激浊扬清”之大任……

或者,倘若这五千的中国史中,贤人明士都像你一样用死名于世,那么世间的邪恶该是怎样的猖狂,邪又怎样能胜正?由次观之,你的选择不是一个错误吗?你的选择不是将你的“上下而求索”抛之九霄吗?

呜呼!我说不出话来,我虽承认你的爱国,但我不认为你是一个大丈夫一个七尺男儿的中国大丈夫。

大丈夫,就该有“威武不能屈”的坚强,就该有“待重头,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就该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洲”的豪情……而你屈原却在挫折面前折了腰。站在历史的长河上,我不会向汨罗江洒一滴眼泪……

话说屈原作文篇六

当我醒来时,甚至都不敢说话,原来只是一场梦,我想一直这样睡下去,不要醒,我想抚平你一生的波折,但是我做不到,我只能静静的看着你单薄的身躯剑一般投入江底,然后画面静止,只听到云在空中幽咽。一切都是注定的;上天注定你一生的波折,也许死亡对你而言是一种解脱,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会在这儿笑着为你祝福。

—题记

我站在离你不远的高地上,想对你说什麽,可看着你苍老的脸颊,紧锁的眉头,我欲言又止。我看你竟然是那麽清晰,我看到你眼角的泪珠沿着脸颊滑落,耳边的缕缕发丝也在风中飘起,一张苍白的脸更显凄凉,是怎样一种愁苦,才使你流下如此绝望的泪?怎样一种无奈让你独自驻足江边,任凭风放肆吹起你的衣带,吹打你单薄的身躯?

我就在不远处,你却没注意到我,任凭我怎样呼喊,你都没有丝毫察觉,于是我想向你走去,可是我用尽力气却无法挪动一步,我们近在咫尺而你却遥不可及,我瘫坐在地上心中涌起几丝悲凉。

我看见你渐渐昂起的头颅,那是怎样一张憔悴的脸,一双饱经沧桑却依然透着冰冷气息的眼睛,你厌恶了凡世,恨透了世间的阴险与懦弱,你仰天长叹,周围的气氛愈显苍凉,而我却在风中哭泣,我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麽。

你伫立在风中,手中紧握腰间的宝剑。无望的>孤独。

我大声的哭了出来,而你也就在同时义无返顾的跳了下去,一声沉闷的声响,伴着江流的湍急,我想赶快跑到江边,可我却一直都动不了,不知为什麽我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惧。

一瞬间,耳畔没有了风的呼啸声,江水的湍急声,我在黑暗中坐起来,脸上还有濡湿,脑海中还是跳入江中时那种令人窒息的悲凉,我记得我站在你身旁,看你义无反顾的脱离了凡世的喧嚣,此刻你正在微笑吗?还是平静的俯瞰江面?

话说屈原作文篇七

三峡大坝这举世闻名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大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强国理想。时至今日,三峡蓄水整整三年了,百万移民都已搬迁走了。回首移民历程,从走出故土,重建家园到奔向新生活,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中升腾出厚重而又瑰丽的三峡移民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我的心灵。

“一步三回头,告别故乡”彰显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

三峡工程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强国理想,1992年4月,全过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意味着我省`重庆市和21个区县的百万移民将亲手拆掉祖辈修建的房屋,亲手毁掉一代一代赖以生存的田园……

尽管含着热泪,后靠移民还是离开肥沃的故土,把新家建在脊薄的山梁上,尽管一步三回头,但外迁移名还是带着家乡的泥土和对亲人的思念,奔赴当阳枝江等地建设家园。

处处涌出移民创业精神

移民们一锤锤拆去旧家,又用那勤劳的双手建起新家。如今飞船而下,只见库区两岸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座座桥梁跨江而过,条条大路八达,柑橘产业带,名优水果产业带等罗罗棋布。

“宁可苦自己,决不负移民”书写移民干部的精神

我常常被这样的场景而打湿眼睛:我县移民百姓迁祖坟时,干部给移民当孝子;干部帮助移民百姓抬石头;移民百姓外迁时,干部们扶老携幼,依依相送。

这就是一名基层干部所具备的精神。他们为了移民百姓,却使自己受着平常人不能承受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

屈原那伟大的精神在我们后人的身上得到了发扬和礼赞,使屈原精神永垂不朽。

话说屈原作文篇八

我是一块青石,静卧在汨罗江畔,已有三千个春秋。可以说,从古至今,阅江边过客无数,然而大多已几无印象,唯有诗人屈原的身影,令我事隔两千余年,却仍旧不敢忘记。

记得那天黄昏,我正望着布满阴霾的天空发呆,忽听见有人拖着沉重的脚步,往汨罗江边行来,边走边念念有词地吟唱着什么。这声音饱含着哀怨,把河边的空气都染得阴沉沉的。我不禁把头转了过去:近了,只见他披散着头发,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愁苦。听风儿说,他就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向顷襄王劝谏,而遭到其他官员的陷害,被含冤发配到了这里,但是他仍日夜为祖国的兴亡担忧……

“这不是楚国的大夫屈原吗?”不知何时,一位渔夫划船到了岸边,“大夫应该在楚王身边享受荣华富贵啊,怎么会被流放到这里,弄到今天的地步呢?”

屈原听到这问话,低下了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答到:“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再也听不进我的劝告,楚国危在旦夕!大家现在都是肮脏的,可我还是个干净人;大家人人都喝醉了,可是我还保持着清醒。所以就被大家赶到这里来了。”

渔夫听罢,一脸的疑惑:“只听说圣人从不固执己见,可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大家都变肮脏了,你何不随波逐流、或者同流合污?既然人人都喝醉了,你完全可以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啊!何苦还要自命清高……”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渔夫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屈原愤怒地打断了:“我只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总要把帽子弹弹再戴,刚洗完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掉衣上的灰尘后再更衣。我就算是跳进江心,成为鱼儿们的腹中食,也不会陷入污垢中受世俗污染。”

渔夫无奈地摇了摇头,划船离开了。屈原一人站在河边,眼中饱含着泪水,仰望着灰暗的天空。河面的风浪越来越大,打乱了他的鬓发,他的衣角。可在我眼中,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身影,却异常的高大、挺拔,令我这块冷血的顽石禁不住为之动容。

风儿传来了楚国被秦国所灭的噩耗,屈原也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毅然跳进了江心。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百姓都向汨罗江中投放粽子祭祀屈原,两千年来从未间断。

话说屈原作文篇九

自皇室之苗裔兮,君庚寅以初降,怀治国之壮志兮,虽九死而犹未悔。文可堪其兰芷兮,字句皆若珠玉。哀天下之兴亡兮,岂君之可惩!

洁矣!清矣!皓皓之白,察察之身,浩浩其心,悠悠其文。岂可以美玉而陷污泥耶?岂可以正气而蒙世俗耶?

吊君刚正,吊君清高。刚其若磐石兮,其志不移;清其若江水兮,其节尚存!怀瑾握瑜,搴兰纫芷。举世皆浊,而君独清,众人皆醉,而君独醒!

呜呼!能以子之心而怀天下者,其仁哉!生而为英死而为灵!能以子之节而守国家者,其忠哉!王忧亦忧,国亡亦亡!能以子之德而处于世者,其义哉!傲于众小人之中,有如鸾凤之立于燕雀之群!

君之轩昂磊落,吾辈景仰之甚。祭君之才德,吊君之风魂。呜呼!此世不可识君,惜哉!悲凉凄怆,临风陨泪者,何耶?微斯人,故悲哉!

忠者遭害,善者自戕,怨灵修之浩荡,众女之谣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此为君耶?然至逝不弃昏主者,何耶?悲哉叹哉!奈何君忠至此!

无奈!无奈!吊君之孤傲兮,不与世俗合污;吊君之仁义兮,哀民生之多艰。呜呼哀哉!君之悲若此,予不胜惭!尚飨!尚飨!

话说屈原作文篇十

汨罗江边的风肆虐的向我吹来,难道连风都不肯饶恕我吗?

岁月不饶人,转眼已消逝十五载。十五年前,我正意气风发,愿以身许国,愿把我的赤子之心交给那个高高在上的楚王,可没想到,今日正是他……

在那个满是明枪暗箭的宫殿里,我只是想成为一名毫不起眼的清官,并不是愿沉在这满是阴暗的战斗。

我看着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他是如此昏庸,无能。我只想为清,难道只有这滚滚之水才可以为我洗洁沉冤吗?

我明明满可以做一个只会奉承讨好的小人,可我蒙骗不了我身上的清廉。

我突然想做一只能展翅高飞的雄鹰,展开翅膀摆脱束鋍。

有一种幸福叫做……

在那一瞬间,我纵身一跳,寻找我应到的那个永恒的世界。

那一刻,我突然挽起嘴角,轻轻笑了……

话说屈原作文篇十一

我是一位渔民,可以叫我老朱。我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我却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生死离别。

那还是周赧王三十七年,五月五日,我像往常一样划着船到汨罗江浅水区和深水区之间捕鱼。那天下午,忽然刮起了大风,江面上水浪翻滚。为了自己的小命,我急忙上了岸,用一根木棍支着地,穿着芰荷上衣站在一棵大树底下。突然,一位老者摇摇晃晃地向河边走来。他穿着粗袍,头发花白,脸庞瘦削,面容憔悴。我仔细一看,这不正是三閭大夫屈原吗?狂风中,他的头发凌乱不堪,他的双眼满含泪水

我大吃一惊,忙问道:屈大夫,您博闻强志,知识渊博,您立志改革,忠心保国,应为楚怀王供事,为何沦为如此地步?屈原望着远方,长叹一声,说到:我直言进谏却遭小人排挤,我崇尚美德却被大王贬逐。唉!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我说:既然你明知他们无知浑浊,又何必因此生气?屈原答道:不是我气量狭小,而是我不能和他们心合,既然不心合,又岂能与他们一起苟活?

我听屈原这言语中已有心灰意冷之意,便连忙劝道:人世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你可以先假作服从之意,取得咱们楚王信任后,找机会东山再起不就好了吗?可是屈原又摇了摇头,说:今天楚国暗无天日,我不愿让世间灰尘染了我的身躯。如再有来生,我必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帮助楚王重振朝纲!说吧,他咬破中指在旁边石头上写下了《怀沙赋》,之后,他趁我不备抱起石块投入汨罗江中

目睹此情此景,我不仅慨然长叹:屈原,你多次出使齐国联合抗秦,却因变法受阻落得如此下场!你品格高洁,却未逢佳时;你才高八斗,却无用武之地;你精忠报国,却落汨罗江中我非常尊重你,就是因为你的宁死不屈,及你的清白高洁。虽然我并不理解你为何走上绝路,但我知道你一定有你的难言之隐

为了你的肉身不被鱼虾食去,我便想出了做粽之法;为了早日让世人瞻仰你的遗容,我便打造出龙舟,让人们努力找寻你

叮铃铃,一阵闹钟响起,我赶紧从被窝里坐了起来。回想着梦里的一切,回想着屈原投江自尽的一刹那,不禁隐隐心痛。正在这时,妈妈的声音传来:阳澄,吃粽子了!今天是端午节。此时我才猛然醒悟,下了床跟着妈妈向厨房走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大夫,你执着、奋进,你乃顶天立地的一位大丈夫!你爱人爱国爱世间的一切,但终究没有成果,而今天世人为了纪念你有了端午节!

话说屈原作文篇十二

楚地二玉,一谓和氏,一谓屈平。

君且观:眉不语,铗凝霜;步履踌躇,影堪惊钢;型崩昆山玉,质轻幽水湘;歌苦云梦左右,纹伤寰宇之虚;扶纤离而佩杜若,怠昏熹以纳流笙:此所谓无弦瑟,盖亦蓝如火。尝朝以长车游扶桑,夜归崦嵫;上行白水阆风而穿灵琐,饮马咸池;下匆阰及芳洲而点江蓠,芬泽道至。君之所见者,古来四千春秋,六合穹渊无穷,如是灵化不知尘侵淖浊者独一耳。

君且闻:鄢郢楚鄙,巫台乡陌,或歌舞偃蹇,或击髀吼呜,非灵均者何?《九歌》既出,上皇欣乐,司命安顺,湘水不鸣,江河南至云梦泽,剑舞乐明而宁绥,非灵均者何?巫山幽峡,江且锵锵,搏壁荡音,隐猿相和,此自然声发,振古之所述“道”者,非灵均者何?君之所闻者,曲词缀连:岚雾山空,江寒水长,芷白蕙良;月离乌金,又及星之银冷,直指八纮——灵均成也夫!灵均成也夫!

噫乎!此玉既成,此玉何没!忆昔出郢,发披目焚,白衣缠乱,骐骥不速,泪涕细干;既离骚,惜诵此:涉江哀郢,步马兰皋,彳彳亍亍,乎中雾,乎中梦,乎奚处?左徒之佐荃兮年积,今四顾而延伫兮有时。既替以蕙纕兮又申以茝,伤灵修不一兮将归去日栖。怀沙抽思,不日见崦嵫——

二千载前其过处兮,芳菲幽幽犹似。湘君哀正则失之兮,山鬼泣而凰迷。正则哀正则矢至兮,以《楚辞》传心冰。心既冰雪固易摧逝兮,魂动万古之思。

落蕊之华烬,此魂归来兮!

话说屈原作文篇十三

此日端午,此夜念屈原。

屈原,那个浪漫主义时代的仙人,那个爱国狼烟中的烽火。

他曾几度伫立于汨罗江,望江河滚滚,奔向东南。多少尘世纷纷扰扰,多少岁月蹉蹉跎跎。国家堕落,风火连绵,伫立江前,白发搔更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离骚》岁月,由他撑起国家躯壳。他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显示出了他独一无二的政治才能。战争无情,摧残无数家庭,夺走无数壮年生命。屈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憎恶这黑暗的社会。他以自己的文采抒发着对国家的热爱与激情,但却总是以误解失败告终。

他有些无奈,甚至无望。即使自己付出再多,留下的也只是一片亡国的废墟与哀叹。他奋力抨击着这个黑暗的社会,像破茧之蛾渴望冲破这千丝万缕的地狱,飞向光明的彼岸。可惜,一切太过黑暗,他冲乱了方向,陷入更深的地狱。

他在囚禁中怒吼,挣扎着,想要击碎这狼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前方的路还很长,他说。他使出浑身解数,不屈不饶地开辟这荒凉的一切。可惜,他的爱国之心瞬间被吞噬,换来的是血淋淋的痛苦。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他站立于汨罗江前,望眼前一切,痛入心扉。为何天下浊心,无人与我同志?这是我们的国家呀,这是那么多年活下来的理由。国家亡也,痛心疾首。他有些嘲于渔夫,但又只能无可奈何。昏庸的是心,那我也就无法挽回什么了。他满目怅然地望着眼前的一切,陷入的不仅是沉思。

衣襟飘飘,随哀叹坠入水中。

留下了,如他的悲叹般的《离骚》。

今又端午,但念屈原萦绕于心间。

话说屈原作文篇十四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