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故乡作文字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6篇)

小编: 笔尘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篇一

故乡的冬天,可以用宁静祥和来形容。到了冬天,田地开始上冻,小河开始结冰,人们也就在这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花草树木这时都进入了休眠期,但人们的热情依旧高涨。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围坐在火炕上,要不一起聊天,要不一起看电视,或者干一些其它的小活,总之生活很是融洽。

冬天虽然枯燥无味,但有时候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和趣味来!

冬天的早晨,一片清寒,很多人此刻都蜷缩在热烘烘的被窝里,只有一些老人会选择这个时候晨练。等快到晌午太阳出来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热闹了!人们都纷纷走出家门,选择一块向阳的地带,围聚在一起,尽情的享受着冬天特别的“日光浴”。

大人小孩,男女老少这时候都出来了。老人们抽着旱烟,蹲坐在墙角上,讲着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黑黝黝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尤其笑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了。还有几个带孩子的妇女,拿个小板凳,也坐下来聊天说笑,怀里抱的婴儿正在幸福的吃着奶,那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不停的舞弄他妈妈的头发,还时不时抓一下另一只奶,好像在保护他的“食物”,生怕别人抢走。还有几个小孩子,正在墙角处做过家家的游戏,他们正在用捡来了一些石头和木棍正在那里“建房子”,弄得满身都是尘土,小手和脸蛋都被冻得通红,此刻灿烂的阳光照在他们稚嫩的脸上,格外温馨美丽······

在冬天,虽然天气冷,没有什么美景观赏,但这里的人们会自己创造一些娱乐。其实到了晚上,也很热闹。好多人都会去别人家里串门,聚在一块聊天谈笑,或者打打扑克,或者一起围坐在火炕上手搓玉米。这些场景,在其它季节是很少看到的,恰恰是这些朴实团结的生活,使我们这个小山村更加的和谐温馨,那时候的人们虽然不富裕,生活艰苦,但每个人都生活的很快乐。

说到冬天,最美的景色,莫过于下雪的时候了!一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如鹅毛般飘飘荡荡,落到房子上,如棉絮覆盖,银光闪动;落到山坡上,如白云堆砌,洁白无瑕;落到树上,如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当下了一夜的雪,早上推开门,白茫茫一片,一股寒雪的清香袭面而来,让人神情清爽无比。走进白雪世界,仿佛住进了童话的天堂。大人们很早起来开始扫雪清道,而孩子们此刻无比的高兴。每到下雪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童年玩雪的场景!

最喜欢在雪中玩耍了!我们自己会做滑雪板,在坡路上坐着往下滑真是太刺激了!还有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上画画,都是很有趣的项目。记得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等中午的时候雪停了,很多人都出来散步了,我们几个小孩子正在玩耍,看到别人家扫的雪都堆在了门口,我们就出了一个主意,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输赢,谁输了将要被其他人用雪埋掉。事后想想,那次真的很危险,要是埋在雪里时间久了真会出人命的,那时候对安全意识不强,只要觉得很好玩,也就没想那么多了!

冬天,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过年了。我们当地过年非常的隆重,不管大人小孩都盼望着过年。

春节前夕,大人们已经置办好了年货,差不多腊八前后,就要杀猪了,说起来我家的那头猪,我也是有贡献的,平时我还采了不少野菜喂它呢。过年的时候,杀猪的师傅很忙的,要提前打招呼,不然还真顾不上。到了杀猪的这天,杀猪师傅很早就来家了,父亲这天会叫几个邻里乡亲过来帮忙,首先去杀猪师傅家里把他杀猪的工具全部搬来,这些工具中除了刀具和去除猪毛的凿石刮子外,还有一个木质的大桶,这个桶是用来烫猪用的。当选好地方,要用几根木桩搭一个架子,这个架子就是用来挂杀死后的猪的。看到这个架子,让我联想了电视剧中把人吊起来,用鞭子抽打的场景,真有点渗人。等一切就绪后,母亲在厨房用大锅烧水,等水烧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去猪圈抓猪了!

父亲先会把猪赶出来,这会,先上去两个人抓住猪耳朵,后面一个人揪住猪尾巴,一起使劲往杀猪场拉。等快到的时候,杀猪师傅就出手了,这时候四五人合力把猪抬到木桌上,杀猪师傅左臂夹住猪头,口里用牙咬着刀,桌上下方放一个盆子,这个盆子是专门接猪血的,恐怖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了,有些胆小的孩子,都不敢看,用小手捂住了眼睛。猪的叫喊声越来越大,听的人心里直发颤,就在这时,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了猪的脖子下面,直看一股鲜血喷射了出来,那场面还真有点吓人。不过杀猪师傅的脸上毫无表情,看来这也是职业习惯吧。我们小孩子平时见到杀猪师傅,心里总有些畏惧,感觉他们杀猪那么厉害,想必杀人也一样很厉害吧,哈哈,也许是杀人的电视剧看多了吧。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对联,还有挂大红灯笼的,贴福字的,不过那时候挂灯笼贴福字的可不多。到了傍晚,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要去墓地请祖先亡灵,请到家里一起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是除夕夜,据老人们说,这天夜里天狗食日,所以要放炮敲锣打鼓,把天狗吓跑。那时候我们小,也不知道这些传说是真是假,但过年的时候真的很热闹······

大年三十,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乐道的观看着春晚,厨房的锅里正煮着猪肉,一股股香味从厨房飘进了客厅,真是让我们垂涎三尺啊!不过等会就可以吃到香烹烹的美食了!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平时很少吃肉,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杀了猪才有肉吃。看了一会春晚,有人叫我出去一块放炮,我们还点了一堆篝火,大家都从篝火上面跨过去,这意味着跨年,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早些把我们叫醒,给我们换上新缝制的衣服,跟着大一些的孩子去村里三年内有服孝的家里,上香献纸钱。等到初四以后,很多村子里会举行社火表演,有马社火、黑社火,镇子上还会有高台、秧歌表演,有些地方还会唱戏。一年最热闹欢快的时候莫过此时了!

正月的时候,人们都走亲访友,交流感情,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了晚上,万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欢笑声、酒杯碰撞声、还有小孩子们响亮的歌唱声,都在这个美丽祥和的小山村的夜空,悠悠回荡……

风过无声,雨过无痕,时间的脚步总是走的匆忙,转眼间,已经离开故乡漂泊多年。岁月的痕迹,流年的沧桑,已悄悄爬上了脸庞,在心底沉积了厚厚的羞涩。那张稚嫩红扑扑的笑脸,永远永远的停留在童年故乡的记忆中了。流浪天涯,只为那的心中的信仰,只为那远大的理想,穿过一座座陌生的城池,留下一段段苦涩的故事,不停留,也不回望······

时光依旧匆匆流淌,流浪的脚步还未停歇,穿梭在纷乱的世界里,经历着人情冷暖的变故,品尝着酸甜苦辣的沉重。流浪的人,疲惫的心,端起一杯醇香的老酒,唱起一首深情的老歌,迎着清凉的夜风,伴着柔婉的月光,思念着故乡亲切的人,回味着家乡的优美的景。

童年的回忆,不光在我孤独的梦里停留,还将继续陪伴我向前行走······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篇二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地里的庄稼开始丰收,人们脸上露出的喜悦笑容,就是秋季里最美的风景!

俗话说,“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丰硕的成果”。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秋天就是最幸福的季节,因为我们辛苦一年的劳作,在这个时候就要见到成效了。

秋天不光是丰收的季节,更是美丽如画,让人回味无穷的季节。先说这时的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苹果树上挂满的一颗颗又红又圆的苹果,就好像小孩子的笑脸一样,又可爱又讨人喜欢。还有紫色的葡萄,黄黄的梨,整个一个果园里,成了水果的童话世界,我想,他们在没人的时候一定玩的很开心,就像我们那时候一样天真无邪。

秋天的到来,也意味着农忙的开始。各种春天播种的农作物,这时候都要丰收了。不过天气变得凉爽了,在地里干活也不像夏天那会酷热难耐了。俗话说,“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现在的收成,就是当初付出劳动的回报。我们在放暑假的这段时间里,也帮着家里干活,尤其秋忙的时候,全家大小全部上地帮忙干活。记得那时候,我们全家人在傍晚的时候,坐在院子里剥刚扳收回来的玉米皮,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感觉好幸福。

秋天最大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了,这也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很热闹也很幸福,在这一天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尤其是晚饭特别丰盛,有很多水果还有我最爱吃的月饼。记得二哥特别喜欢吃桃子,看见桃子就像丢了魂似得,谁也抢不过他。那时候虽然家里条件差,但一家人都很快乐,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家人团圆更幸福的事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中秋节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还有家乡的亲人。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都好多年过去了,最疼爱的爷爷和奶奶也相继离开了我们,如今父母也已苍老了许多,时间带走了过往,却永远带不走对亲人的那份牵挂!

记得有一年,我生病了,整整呕吐了一个晚上,母亲一夜没睡,一直守在我身旁照顾我,等到天还没有大亮,就让父亲带着我搭乘第一班班车去市里看病。那时候,爷爷和奶奶都在市里做生意,我只有在放假的时候去看他们。等车到了市里,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下车后,父亲背上我一路奔跑,紧急赶往医院,等到了医院的时候,我看见父亲一只脚在流血,原来在来医院的途中,父亲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破酒瓶子,他一路上忍受着疼痛送我到了医院,虽然我那时候比较小,但那段往事我一直记得。

说到亲人们的爱,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铭记于心。岁月无痕,时光变迁,多少年漂泊在外,童年的记忆,似乎有些模糊,亲人的思念却愈加浓烈······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篇三

从新加坡回来探望父亲,下了飞机,刚从机场大巴上下来,又到了家。

小区一片僻静,愈显得舒适。虽然是小区,也永久性的在我心中占据着地位。

无论是这儿刮风,无论是这儿下雨,都一片祥和。一个故乡孩提时的游戏,永远是那么具有消解力,从没有谁反驳过:我的故乡之美。

坐在公车上,便开始叹惋,开始欣然。不光光是因为看到街上横卧的街市,不光光是辉宏的大建筑,不光光是那远远的影影绰绰的影子,密密的人群等等,而实在只是我对这里的每一点每一滴的深深眷恋,每一次感动,每一次向往,每一次荡入内心。

后来下了车,走在小园道路上,被风略吹一吹,都颤动我的眉宇,波荡我的心扉,于是,我的心中便伫足了诗,真的恨不得就此卧膝而坐,举笔而题,可惜的是下一次微风的清明,又把我带去,直到走啊走,路过了群群建筑,最后走到了前方的拐角。

在这个拐角,风终于让我蒙蒙记起什么,最终我丢掉了质惑:那时孩提时代的游戏。于是,就再次的感慨,再次的迷恋了。

记得她是我小学4年纪的同学。现在想起来,已经没什么兴奋的了,那以前的事情由于她的离开,也带上了伤感的色调,留下的只给我作惆怅,作彷徨了。

我记得那年圣诞挺冷的,我经常到她家去打电脑,一玩就是两个多小时,那时介意的是玩得不够,没留意什么。夜冷时我们时常到楼下小草地上跑着跳着,漫着笑着,她讽刺我的游泳说这温度我跳下去不用人救一定自己会上来,我被整得表情怪模怪样,最后直到说久了,累了,就各自回家了。有次她生病,我傻傻地捧着她的作业找她,但只对她说了一大堆老师的任务,就得到她的厌恶做回报,我还呆呆地抓抓脑袋问她下午的考试还去否,于是乎,又遭到一次厌恶的鄙视。那时特别流行什么柯南的动画片,我不大喜欢看,她说那是她的偶像,我也跟着看了,看多了看着看着就入迷了,最后向她借碟子,最终忘记还了。我则爱打乒乓球,她就陪我下来租个台子,钱也是她付的,然而由于她输的惨,就抱怨连连,我仍然没留意;可是我们在一起也只打过几次,她就搬走了,搬时我不知道,她只对我说,跟我在一起玩,觉得很开心。她走后,我学会了回忆,学会了牵挂,那么多的回响,那么多的思绪,最终忘不掉的,仍然是跟她在一起的游戏童年。

现在追忆起来,是这么一回事,只是怨恨那时我小,真的太小。最后一个片段是她走的前一天,那天晚上月色特别的朦胧,把我们走过的小园之路淡成了银白,银白把我们的故事斑驳成了梦,话说得很多,只待风吹来一阵阵把它们冲淡,然后带走了,带向远方,这一带,就带到了现在,带到了我此时站着的地方,带到了数年后将要来临圣诞之际,带到了我的心坎里。我站在了她的楼下,确切的说是以前居住的楼的下面。在我慢慢成熟,留念起她后,我曾抱着侥幸的心态去按对讲机,11a,本来我就没什么希望,而说话的人告诉我找错人时,就又为我添上了一丝丝惆怅。今天,现在,睥睨着那栋古旧的大厦,我当然知道她不可能是住这的,我还是按了11a,虽然回答的仍是那句,但我没什么诧异没什么失落,我的目的也就是手摸摸对讲,舒张眉宇品尝一下以前找她玩,等她玩时的滋味,能感觉到回味无穷,就足够了。

离开后我的诗已经不知不觉流溢出来了,也实在是忍不住了。

原来我睡过的草地上现在又睡上了人,夜晚沁水笼雾,又有两个孩子跑到了楼下,看看天看看地,望望星星,打打闹闹,围到我腿边,抬头望望我,咧嘴笑一笑,又继续他们的游戏。

我不喜欢太多华丽,那些什么虚伪的东西,因为就算是辉煌的大殿,总会颠覆,多美的圣地,总有大殿青苔,老月青山,值得回味的东西,慢慢沉淀下来,存入心底的,只是故乡的情感,小时候纯真的游戏罢了。

那么故乡,你的每一次号召都给我生命的鼓舞,人性的张扬。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篇四

四月发表日志:童年时光,外婆的家于庄的记忆,故园难离

清的见底的河水,外婆炖着鸡飘出很远的香味,夏日水井中经常冰镇着的西瓜,站在老屋门楼下呼唤我回家吃饭的外婆,“晓燕哎!……好家来,吃饭哦!”……

……这些都已远去,却又一幕幕仿佛电影镜头般时常会在脑海闪过,分明都是昨天的事情,历历在目,不曾远去。

那些小时候在外婆身边快乐的时光,顽皮闯祸了总会受到外婆的袒护,自己整天意气满满的在于庄,昂着头,像个骄傲的小公鸡,偌大一个于庄是我的儿童乐园,整个十来岁之前的年纪,真的,我很快乐,无忧无虑,每天的日子都充满阳光。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倒不是因为儿时的玩伴多,一起玩得快乐,周围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太少了,小丽如果也去她外婆家了,我们才能碰到一起,还有美红,虽然比我略小一两岁,就几乎没有一起玩过,周遭那么多都是清一色小子,我又不喜欢他们玩的项目,诸如“摔巴巴”、打弹子、套知了、抓鱼、或者打架。

于是,傻站在于庄能看见河底游鱼的西边小桥上,那时的我无数次地往水里扔树叶,小石头,或者遐想,为什么鱼的脊背是黑黑的,肚皮却是白白的,为什么它们总一群一群的游着。

更喜欢钻在外婆家屋后的竹林里,手脚并用,两只脚齐蹬一根竹竿,双手分别各抓牢一根,当脚蹬高过头,就能玩一个漂亮的后空翻,不断的翻,即使老摔着,仍要不断尝试,一个人玩的不亦乐乎;在竹林摘各式各样的花;看各种小虫忙碌,想弄清楚它们都在忙些什么。

还有外婆家屋后淘米洗菜的河坎,因为就势铺了几块大石头,高低错落,竟也成了我的乐园,可以看小鱼小虾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或者看到那些在河面爬行的水虫,总试着把它们摁到水里,但每每总让它们逃脱。夏日竹林小河边的清凉胜过现在任何空调,双脚放在冰凉的石头上,会不断有小鱼来啄我的脚。要是被外婆知道我一个人在河边玩,肯定是要挨顿训。如果有幸得到外婆允许,到河边帮她洗些小葱,那屁颠劲儿,呵呵。但记忆中外婆极少会让我独自一人去的,多半是她去河边洗衣服,或者淘米了,我就小尾巴一样跟着,结束后被外婆催促着回家,就像现在我催促贪玩的女儿回家一样。

在于庄,前面的海洋,海霞家,永远欢迎我的光临,奇怪调皮、任性的我在他们家好似另外一个小孩,永远祥和安宁的家庭氛围,没有人高声说话,那么多书可以随便翻看,记忆中自己爱看书应该是在他们家受到的启蒙,他们姐弟玩的游戏我永远都可以参与,无比羡慕海洋,恨不得海霞是我自己的姐姐,海霞奶奶永远都那么慈祥,她摊的饼现在还会让我流口水……他们的家,童年中让人觉得温馨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玩耍,更多是那样的家庭氛围,是我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

周到,忙碌的奶奶,细心照顾全家饮食起居,美丽,温良的姐姐总能给小弟正确的引导,从小不少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都是海霞奶奶,海霞教给我。女孩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宁静,从容氛围,在她们家我得到了弥补。以至于多年以后,已经工作的我偶尔一次回到于庄,碰到早已白发苍苍的海霞奶奶,还是脱口而出直呼“海霞奶奶”,老人家还是习惯性的进到厨房去给我拿好吃的,哈哈!

童年的快乐,童年的美好记忆不仅仅只有这些,隔壁的“大婆婆家”,能和表哥“麻建”呆在一块玩,他讲故事,叠飞机,我们一起做作业。上小学时我无比期待放暑假,翻看那时候的日记,写着,快放暑假了,又可以和麻建一块玩了。其实比我大好多(应该是大我6岁或7岁)的表哥倒是经常受到我的戏弄,我总先跑远开去,然后边跑边喊他的绰号“麻建,麻建……..”呵呵,如果不慎被他抓到,立刻哇哇大叫,假装大哭,他肯定要受到大外婆一顿责骂,得逞的我一边假装擦眼泪,一边咧着嘴偷笑,真所谓“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

那时候的淘气劲儿是今天的自己怎么也想不明白的,还记得有一次似乎是因为在大婆婆家的院子里,追着满院子的鸡乱跑被大舅舅训斥了,我气呼呼的回到外婆家的院子,拿一根长长竹竿乱捅大婆婆家已经吆进鸡舍的鸡(因为两家院子相通,仅用鸡舍的芦苇墙隔着,所以竹竿很容易伸过去),当捅的满窝的鸡乱飞,误以为是黄鼠狼钻进鸡窝的大舅舅看到是晓燕这个淘气鬼干的,真的是哭笑不得。很多少年以后,甚至现在我仍是长辈们的笑谈。

…………

现在自己已为人母,逐渐明白一个孩子对大人的依恋是怎样一种感情,是安全感的需要,是快乐的诉求。知道了自己那些美好过往都是因为外婆的宠爱,如果这一切离开我那永远好脾气,善良的外婆,就不会这么美好。

后来,上初中了,就不能整月整月的呆在外婆家了,不会像刚记事起,就爱说的一句话“上我婆婆家去啰!”。接着表妹的出世,舅母把她放在于庄,让两个老人看着,而这个表妹,她得到了上海退休回老家的外公,专一的宠爱。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虽然外公也会关心我和弟弟,我渐渐地就去少了,更多的假期就在唐庄和弟弟在家。

而时时跑进记忆中的那些美好,那些专属于我的快乐,那些外婆身边海阔天空的日子,只能成为似水年华的.无尽追忆,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世事总难料,一纸拆迁通知让我的外婆在晚年痛别家园,从来就耳朵不好,耳聋心不烦,与世无争的老人……政府的拆迁是强制性的,没有选择,让她八十多岁高龄永远离开故园,离开她为之厮守了一辈子的老屋,她的伤心,她的痛,她的青春韶华都永远留在了这片故园。

我那抱养的舅舅,把她独自留在远处推土机轰鸣,暮色狰狞的村庄上,她翘首仍盼,那仿佛一幅画,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上,虽然痛,却让我明白,血脉亲情是永远不能舍弃的爱,我们永远也不会再让这样一个善良、委屈的老人翘首苦盼的。

那个暮色黄昏,外婆不要任何人相陪,多年孤寂的她注定要一个人跟老屋告别,凄凄暮色中老屋和她默默相伴,和她相守了一辈子,老屋才是她的老伴,她跟我说:“儿啊,你先回去,我折点纸给奶奶”,她独自流着泪坐在老屋的门楼里折着纸箔,祭奠那个决定她一生的老太太——她的婆婆,我的外太婆,这个旧社会独断、干练持家的老人多年前的决定:外婆改嫁小叔,抱来叔伯养子,几十年风雨人生是痛,是幸,还是委屈,谁也不知道我的外婆那会儿在想些什么,也无从知道。

爸爸独自一人用三轮车搬了一趟又一趟的琐碎物什,最后在沉沉暮色中把外婆载回唐庄。而我所谓的舅舅匆匆从上海赶回,关心的只是拆迁款,甚至不辞而别。

我扶着年迈的外婆,抱着小颖,气得瑟瑟发抖,都说养儿为防老啊。我咬着牙不让眼泪流出,流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暗暗发誓,不管以后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会陪着爸妈一起奉养这个老人,这个一辈子关心,体贴别人,从来不为自己着想,这个受了时代,命运的挫折,坚定,乐观,善良的老人,这个克制自己,“温良恭俭让”的老人,这个呵护我童年成长的老人。

每当回忆聚集起来,就像打开的闸门,喷涌而出的不仅仅只有这些趣事和快乐了。现在每次独自一人在旅途飘零,为了生活在外奔波,对着车窗外飞驰而去的远景遐想时,想及如此,总会眼角潮湿,现在的自己永远也没有那些纯粹的、简单的快乐了。

快乐的故园,记忆中的美丽,童年的美好,现在已无法再现的乐土,那些竹林,树荫,河边,那时人和事,真的永远都成为了记忆中的片段!

拆迁检验着人性,金钱面前,多少家园的悲欢之事,飘进耳朵里这家、那家的琐碎繁杂,更多年迈老者的伤心、痛苦,多年以后终会结束,散场,落幕,归尘。

唯一能做的,我那依然健在的外婆,你会快乐、幸福!

我们只能做到这些了!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篇五

在我的故乡,小孩子是可以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的;可以说,在我的故乡,小孩子是无忧无考虑的。所以,在我的童年中,快乐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我每天可以享受草的芳一香,感受泥土的气息,感受油菜花的清香,聆听鸟儿的歌声,看着燕子归巢寻旧垒,看着夕陽西下时天边的金光,云的千变万化,五彩缤纷;这样的日子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这样的日子也是我一生中最喜欢的日子,最有意义的日子,最悠闲的日子。

故乡的日子,是仙境般的日子,是超脱世俗般的日子,是世外桃源般的日子。故乡的日子,让我忽然有一种“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觉。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故乡给予了我童年的欢乐,童年的懵懂,童年的好奇;而这些却始终萦绕在我心中,随着时间的消逝,让我一生都无法忘怀。

我的童年,是伴随着欢乐气氛的。记忆中,每当我们放学后,我们可以要这一群小伙伴跑到密布的桑树下,爬树摘果;我们可以跑到家旁的小河中,泼水嬉戏;我们更可以将一截河道用泥巴拦下来,摸鱼捉虾;我们还可以背着几根竹竿,绑上棉絮钓青蛙,然后再用青蛙钓虾;这样的日子几乎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我的童年,是伴随着懵懂度过的。记忆里,我可以不用了解世事的艰辛,人情的冷暖;我可以不用了解生活的艰难,家庭的贫困;我更可以不用了解学习的目的,理想的含义。所以,我的童年是困惑的,也是无忧无虑的。

另外,我的童年,是伴随着好奇度过的。记忆深处,我经常为一件事而迷惑不解,就好像我不知道世界为什么有鱼,为什么能用钓竿钓到鱼;不了解为什么有树,为什么树上能结果;同时我还迷惑为什么地球是圆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以至小小的脑袋中有着问不完的问题,好奇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童年,是欢乐的,是懵懂的,是好奇的。童年的日子,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悠闲,最无忧无虑的日子。也许,人总是失去过才明白吧;我现在有点明白中国古代道家所提倡的“返璞归真”的含义了。

光阴一去不复返,如果能够在睡梦中再回到故乡的童年,我做梦都会笑醒的。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 童年的故乡作文字篇六

蓦然回首,我已经潇洒地走过了十六个春秋。偶尔,会有那如风铃般清脆歌声萦绕于脑海,耳边又悠悠地飘起儿时的童谣……

曾几何时,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和那亲切质朴的故乡人,时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打转,令我久久地回味那童年的一段时光。

在童年,可以做许多不着边际的事,但却可以躲避父母责备的眼光,可以在下雨天里蹦蹦跳跳,弄得一身污泥;可以在冬天里打雪仗堆雪人;可以爬草堆,爬树;可以掏鸟蛋………就是那些银铃般的笑声,交织了我的童年,使他们变得五彩斑斓。

走在充满泥土气息的小路上,光着小脚丫,手拉着手,充满了童年气息,一路上唱着、跳着、笑着、蹦着,毫不掩饰,毫不保留地挥洒着特有的烂漫与纯洁,一串串天籁之音便荡漾开来,飘向远方………

还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游玩的情景。那时候没有作业,只有靠玩来打发时间,我们一起去摘桃子,个头才有桌子那么高的我们看着满树的桃子却摘不到,只能够流口水,勉强爬上树摘几个未熟的桃子尝尝,解解馋儿,河边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我们可以互相泼水玩,可以捉小鱼、钓小虾,将炎热全部抛入水中,换来一片清凉。

有的人家家里有船,我们便求人家大人让我们坐在船上。船滑动了,船夫划船赶着鸭子和鹅回去,我们几个小人便一个挨一个地坐在船头,将脚伸进水中,踢着水玩,看见正在水中嬉戏的鸭子们,也学着他们在那里叫,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天空中飘起了牛毛细雨,我们又将刚才摘的荷叶盖在头上当帽子,几个小人儿坐在船头晃动着小脑袋显得格外可爱。依依不舍地下了船,夕阳还未完全下落,天空微微泛些红,我们又玩起了捉迷藏,一头栽进软绵绵的草堆,弄得身上都是草屑子,等到天黑,才各自挥手道别。

步入少年时代的我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往日的欢声笑语已经消失了,但那爽朗的笑声却依旧在心中荡漾,回响在耳畔。故乡的山不再那么青翠,故乡的天空不再那么清澈。再见了我的小伙伴们,再见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