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作文(4篇)

小编: 笔尘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作文篇一

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上衣是件灰蓝色的衬衣,上面有好几个补丁。穿着一条破破烂烂的棉裤,裤脚已经烧焦了一块,有些地方裂开了缝,露出白花花的棉絮。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我为这个老乞丐的命运和生活感到十分同情。正当我准备掏钱想递给他时,只见他微微挪动身体,背靠着墙,双手撑着地面,伸了伸大概因为坐久了而感到酸疼的脚,似乎想站起来。

我赶紧来到他跟前,把手中的两元钱轻轻放在他前面。还想着他可能会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但结果却是那样出乎意料。他看到了那两元钱,先是一愣,然后赶紧把钱递还给我。许久,才从口中冒出一句低沉苍老的声音:“我,不是乞丐。”

我呆住了,目光不经意的停留在他身后的麻袋里,全都是从地上捡起的废旧易拉罐。啊,原来他不是一个依靠别人的是舍而生存的乞丐,我看错了!我茫然了……我感到脸在发烫,为自己之前肤浅的判断感到后悔、羞愧。

这位可敬的老人,虽然穷,但不会去请求别人的施舍来过日子。而是靠自己的一双手去拾破烂换来的钱生活。我为自己只看了他的外表就认为他是个乞丐的肤浅看法而深深自责和羞愧。是啊!倘若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像老人一样自力更生,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作文篇二

给我印象最深的同学作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同学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一班邓斯舜

给我印象最深的同学是张天园。

他长着一张古铜色的鹅蛋脸,直勾勾的大眼睛上有一对粗粗的浓眉,眼睛下面长着塌鼻梁,鼻梁下有特别富有表情的薄嘴唇: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噘起的小嘴能挂一个小油壶。从这张嘴巴中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你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他还有乌黑发亮的刺猬头。

他还比较讲究穿着,每天穿得都很大方、新鲜。他的性格既不温和也不急躁。

他特别贪玩。记得有一次下雨,放学回家时看见路旁有很多水,他忽然说:咱们玩漂流吧!于是,我们就自己找材料,我用吸管当船,而他摘了一片树叶当船。水流又急又快,不一会儿,就到达第一个水沟,我的“船”冲了过去,而他的船不幸掉进了水沟里,他连忙跳进水里,拿起“小船”,二话没说,索性放在我船的前面。

他比较乐于助人。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出去玩,看见一位老奶奶拿着菜吃力地走着,他急忙跑过去帮奶奶拿菜,把奶奶送到家才离开。

这就是我的同学―――张天园。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作文篇三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坎坷,我能乐观、豁达地面对,时刻保持阳光般的心态。能做到如此,只是因为那个人……

夕阳落下,天色阴沉,萧瑟的秋风带来了抵挡不住的寒冷。愁思就如这飘落满地落叶。

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孤寂的感觉在心中肆意弥漫。我就像驶离了平静港湾的小船,无依无靠。想着画了很多红叉的试卷,我心中布满阴霾,没有一丝阳光照进。

“叮当叮当” ,一声声响亮刺耳的声音传来,是一辆三轮车。“小姑娘,要不要坐车呀?很便宜的。”车上的老人笑着说。虽然是沧桑的嗓音,但也让人觉出一丝暖意。

我坐了车。“坐稳当了,小姑娘,我要骑咯。”我没有言语。

随着车身的颠簸,我打量起了这辆车,破旧的零件裸露在瑟瑟的风中,蓝色的铁皮漆早已蹭掉了大半,红锈斑毫无掩饰的显现出来。吱吱呀呀的刺耳声让人无处躲避,身下的座位上整整齐齐的铺着一块细碎花布,更值得注意的是,车把的铁管里稳稳地插着一面红旗,阳光般灿烂、红艳,下坡或骑快时呼呼的随风飘荡。车夫因用劲而涨红着脸被小红旗映衬着,显得格外红亮。

“呵呵。”我轻声地笑了,为了这光彩夺目的小旗,也为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哎,小姑娘,你刚才好像很不开心呢……其实没什么,人这一辈子总会吃些苦的,愁眉苦脸解决不了问题,不如开心一点呢。”老人微笑着说。饱经沧桑的脸上虽布满皱纹,但老人的笑容却象是一缕阳光。那一刻我就像行走在严寒雪地里突然遇到了篝火那般,收获了浓浓的暖意。

此时,夕阳已淡出云层,西下的余晖淌过老人的皱纹,也淌过我的心。

“嗯,谢谢。”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了笑意,我茫然的眼神渐渐清澈、明亮,流失的信念一点点回归,因为我知道:希望的曙光在不久后的黎明即将来临,它在我的心间熠熠生辉。

只是因为这个人三轮车夫,那个阳光乐观的老人,从此乐观便定格在我心头,像照亮黑暗的火把,指引我前行。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作文篇四

我怎能忘掉他们呢----布达拉宫前的卖票人

他们的皮肤经历了风吹日晒,缩成一张有韧性的脸。他们的双手经历了冰的打磨,铁杵一样的有力。他们的心灵,却像羌塘草原一样的宽广、温善,使我几年来一直难以忘怀。

夏天,二零零六的夏天,给我了最好的回忆---那里,有他们那样做人的人!

夏天正是旅游高峰期,对于刚刚通铁路的拉萨,自然也是如此。布达拉宫卖门票的窗口前,排了一个营的人,这里的票又贵又难买!

我发烧了,倚在妈妈身上。好不容易排到了,窗口的人问:“孩子多大了?”妈妈说:“九岁。”这里的人怎么问这个?我有些纳闷。“小孩有身份证么?”那藏胞又问。“没有。”妈妈回答到。

“有户口本么吗?”那人又问,“十岁以下不用买票。”

“没有。我们是来旅游的,又不是买房子。”我插嘴说。“我们没带我的证件。”我又添上一句。

“那你们自己报小孩的出生日期吧!”那边的人马上说。

“一九九六年十月。”妈妈说。但我发现她的心跳加快,可能,她也很吃惊竟然有这样的事。

很快,他递给了我们一张门票。

布达拉宫前,那一张张黑红的脸颊,是藏族同胞们。他们身上穿着宽大的袍子,手里拿着转经轮,口中念念有词,善良而虔诚。但是也有人对着行人指手画脚。也许正是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种奔放的性格吧。像那里的天气,就算立在风雨里,极目处也有澄澈的蓝天白云。宽广雪域高原的人们,身上有中原人难得的品质。

我永远忘不了他们了---布达拉宫前的卖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