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回忆作文字六篇(汇总)

小编: 文轩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的回忆作文字篇一

河面架着一座年岁悠久的桥,叫奈何桥。

桥的彼端有个凉茶铺,铺子里站着个老得看不出岁数的老妪。

老妪给每个经过的生魂递茶水。

三碗。

第一碗让你忘掉生前所受的苦难。

第二碗使你忘掉前世经历的烦恼。

第三碗叫你忘掉之前所有的快乐。

她的名字叫孟婆。这茶叫孟婆汤。

如果下辈子,我不再是现在这个模样,你还会记得我吗?

假如我们再次相遇在人海,你依然会像现在这样对我吗?

“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我站在讲台前匆匆扫了一眼底下的学生。

一张张稚嫩的脸。没有经过任何风雨的洗刷。

高一(5)班。语文课。总共48名学生,女生25人,男生23人。

“这个学期由我来给你们上语文课。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字。

粉笔在静谧的笔画间发出飒飒的声响。

秋日宁静的午后,和煦的阳光洒下来,教室内外一派懒洋洋、软绵绵的气息,什么都像是要睡过去似的。

窗口停着一只不小心飞落的麻雀。

每个人都心不在焉,却又装出认认真真的模样。

我心里盘算着,下班以后顺道去菜场买些新鲜的蔬菜,回家烧汤。

独身生活就是这点好,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想吃什么全由自己定。

细想想这样的生活已经有多久了?不出门旅游、不看电影、不关心明星八卦、不结交新的朋友。每天学校~家、家~学校,两点一线。

师范毕业那年二十三岁,今年二十七岁。工作了四年时间。确确实实老了。

四年过去了,我依然孤单。

只是,我不再快乐。

都说花醉红尘。

红尘岁月,醉了也就罢了。

可是,至今我都没醉过——

真想喝一次孟婆汤,重新过一回奈何桥。

去寻找逝去的回忆。

高中的回忆作文字篇二

从小到大,接触过无数的老师。严厉、一丝不苟、专注、无私似乎是所有老师的代名词,然而这些老师却并未在我的脑海中永留,随着岁月轮回,时光流逝,一些老师甚至已经忘记他们姓甚名谁,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然而,初中的化学教师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直到现在,他独特的方法,别致的授课,似乎就在昨天。

初三要学习一门新课程——化学,早就听说化学难学,什么方程式,物质性质在别人口中似乎是学也学不会的难题,我们自然也很期待新教师的到来。终于伴随第一堂化学课的铃声,新老师走进教室,看到他,我们不由的失望。他,一张古板的脸,一件棕色皮衣,黑裤子,一身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衣服,像是从上个世纪穿越而来。他走上讲台,照例喧布化学课的要求,这又使我们心凉了半截——不过是千篇一律的老师,谈什么特色?

如果一个整天嬉皮笑脸的人向你讲一个并不高明的笑话,你也许马上就会忘到九宵云外。但如果一个板着严肃脸的老师,在课堂这样严肃的环境下冷不防地讲出它,一定会使你捧腹大笑,而化学老师——老梁,正是这样一个人。

“钠需要失去一个电子,氯需要得到一个电子,钠就把一个电子给氯,他俩正好都变成稳定结构,和谐社会嘛!”言罢,教室里先是一愣,而后爆发出爽朗的笑声。待到笑声过后,氯化钠的结构也牢牢刻在我们的心里。

谁也没有料到这样古板的老师会为化学课平添这么多乐趣,而老梁在管理学生时则更有一套。

化学毕竟是理科,需要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老梁通常会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给我们做习题。上课溜号?没关系;做题时交头接耳?没关系,只要你大小检测都过,化学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不影响课堂秩序,老梁是不会在意的。但只要你在某次检测中马失前蹄,麻烦就接踵而来。

吃去常规的改错,罚写外,老梁还有更独特的办法,他不打不骂,就上让受罚者面对着全班同学鞠躬。因为老梁认为个别学生检测不过关,是无形中影响了全班的化学进程,那几个同学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谢罪”的。且不说面子上过不去,单是鞠躬一节课,也得腰酸背痛了,果然,一来二去,鞠躬者寥寥无几了。

永远。忘不了化学课的笑声;忘不了古板脸上讲出的幽默的话;忘不了语气轻但分量重的批评;忘不了对我特殊的关注;忘不了

高中的回忆作文字篇三

在石墩上,望向不远处的老屋,俨然一片废墟,满目凄凉。秋初的柔风微凉,轻轻扬起我的发梢,旧时的岁月悠悠飘来,渐隐又现。

那年,桃树枝头初次开花再凋谢,我未及髫年,坐在石墩上,静静看着在屋前扑蜻蜓的太奶。红色布鞋上绣了牡丹怒放,太奶的脚步轻盈,碧空下她的身姿风韵犹存。当将一只振翅蜻蜓放到我手中时,她的眼中犹有光芒一闪而过。屋外的田埂上,体格硬朗的太爷正在劳作,他手拿铁锹在土地上开沟挖壑,播入串串种子,然后重新覆上泥衣,用脚重重地踩实松散之处。他熟稔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像是在田间挥汗淋漓文采飞扬。太爷从田边小道荷锄归来,太奶挽着太爷,两人青丝银发交织,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说笑着往家走去。

屋门低矮,他们弯腰低过门楣,双脚跨过门槛,进了老屋。这老屋是在上世纪,太爷太奶结婚时盖成的,粗木为梁,泥糊墙,至我记事时已有不少年头了。

进门便见的一根房梁上,总挂着个竹篮。那时我只能仰面看到篮底的纹路,踮起脚尖从竹片间极力望去,不知竹篮里藏了什么宝贝。每次我来探望太奶,太奶都会伸手从铁钩上取下竹篮,掀开盖在上面的灰蓝土布,取出各种茶馓和点心,使我欢呼雀跃。她则踩着屋子里坑洼不平但软实的地面,进到角落的灶前烧火做饭。灶火燃起时,火光掩映着她的面庞熠熠生辉,仿佛铸就了尘世绝美的画面,盖过那万千秀丽山水。

我的童年曾在老屋前留下痕迹,我见证过老屋的一年四季。春时柳帘拂翠,夏季墙壁遍爬藤蔓,秋日桂枝传香,冬至檐角满挂冰凌。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便莫过于此。

后来,我到了上学的年纪,从仅与太爷一墙之隔的小院搬离,去了不远的地方落居。说不远也到底是远了,我们的生活从此隔了千山万水。偶尔回来,看见太爷太奶拄着拐杖,蹒跚的背影在瑟瑟秋风中定格成一幅颇有年代感的老照片,悄然飘落的枯叶更添忧愁,勾起我的泪水如决堤之洪。

又过了好久好久,此刻的我,看着轰然倒地后的老屋,静滞在空气中的断壁残垣。似水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然而暮去朝来风蚀残年。时间将光阴细细揉碎了,散落在墙斑影斑驳的旧巷,老两口终是在蹉跎岁月的罅隙中走散,再不可寻觅到一丝踪迹。一回首,却见坟头枯草风中孑立。

当光阴在巷尾徘徊渐行渐远,我知晓那最美的山水,只可翻开记忆的卷轴细细寻找。

高中的回忆作文字篇四

刚刚步入这一新的学校,四周的环境就已将我的心灵深深勾住。青青的草儿欢快地舞蹈,小小的花朵微微在笑,唯有高高的梧桐却自顾自睡觉。

来到教室,桌椅都焕然一新,个个精神饱满,我们的身躯的重量仍然压不倒椅子的兴奋,沉重的书包也敌不过桌子的热情。渐渐地,渐渐地,我们也为这种生机勃勃的气氛所感染,与他们融为一体。新同学相识难免有些尴尬,但是,在桌椅的引导以及一些多话的男生的帮助下,教室终于热闹起来,整个教学楼中都充斥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就在这样热闹的环境中度过了那美好的七天——军训。接着,就开始步入紧张的学习生活。进入中学后,以弄晕我们为乐的转盘由三个增加到五个,多了历政两个转盘。我们大部分人都还停留在小学的生活中,不能马上适应这一巨大变动。我们哪里知道,月考,早已悄悄潜伏在我们身旁。

在最不恰当的时候——国庆假期后,月考来了。这意味着一个国庆节都要在书海里奋斗了。但一个月,能有多少内容?不过保险的人,也还会复习上很久。我就是其中之一。转眼间,假期结束了。我怀着一颗带有紧张的自信心理来到考场,望着那一张张卷子,我斗志高昂。

两天的测试过后,我们人人都松了一口气。可一想到明天就要发成绩,我们的心就都悬上了。这几天过得真是比箭还快,同一个地点,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醒来时,才发现我们那大腹便便的班主任已经站在讲台上了,手中拿着一张信笺似的白纸,上面记载着四十个人回家后的命运。

报道我的名字了,这时,我的耳朵竖地高高得,手握地紧紧得。等到老师说出第二句话的时候,我全身都软了下来,口里常常的吁了一口气。这次考得比较好,有进步了。

经过这次成功的鼓励,在下一个月中,我开足马力,不住地吮吸知识的甘霖。后来老师那句“这次区同考”更是给我很大的激励,满指望在这次考试中扬眉吐气。好不容易,期中考试终于来临了,准备充足、全服武装的我看着那五张试卷,心中充满自信。那飞速移动的笔中,满载着我的梦想;在修正带底下,是给梦想的障碍;那尺上的刻度,是我梦想的里程碑。

可是,谁知,这次的考试,我竟然退步了!而且退步了很多。当时,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估计这就是刀绞吧。

回家后,父母对我是不住地安慰,加上我那天生单纯的性格,没多久,我心上的伤口就愈合了。但因为这样,我把这次的失败归为“发挥失常”一类,这也就注定了这一学期后三个月中,我的失败。

就这样,我在狂妄中度过了又一个月。这次月考,我想我翻身的日子到了。但是考完后,成绩却依然不理想,因为我的政治和历史又考砸了。

对于这次考试,我又把它看做“发挥问题”。最后一段时间中,凭借我从小培养的记忆能力,历史马上就被我放倒。政治呢,在期末考试前的几次测验中,我都取得了好的成绩。这一结果使得我对期末考试充满自信。

但是期末出来的结果似乎有点悲剧性:我语数外全部亮红灯,历政却是一帆风顺。这一次,我不再将它当做发挥问题了,经过反思,我知道了我的身上存在着什么问题,并想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最有意义的考试就是发现自己不足的考试。”所以,这一个学期,对我而言或许是很有意义的。

高中的回忆作文字篇五

喜欢绿,春天的绿。

花间,有草绿,山间,有翠绿,池塘间,有墨绿。草绿淡雅广阔,沁人心脾,翠绿像条绿丝带,令人遐想,墨绿清新高雅,暖人心田。而我却独爱万里晴空中那一抹蓝绿,那是我童年的回忆。

春天来了,似乎到处都能闻到一种熟悉的味道,哦,那是儿时的风筝。

记忆中,每年春天都会求奶奶做风筝,然后我们用心索引着在广场上奔跑。“又是一年芳草绿”,奶奶会深情的念着诗来给我们做风筝。

最深的回忆,是八岁那年的蓝绿色风筝。我们围着一个火炉,边暖和手边看着奶奶仔细的做着风筝。简单的找来几块木条拼搭起来,再在一张大白纸上点上几笔绿,染上几丝蓝,均匀地粘在骨架上,接上风筝线,用卫生纸筒做成一个风轮,这就是八岁的风筝,难忘的回忆。

终于可以放风筝了。

我牵着奶奶的手,来到了广场上。抬头望去,五颜六色的风筝尽收眼底,有展翅翱翔的雄鹰,有可爱动人的小鸟,还有遨游太空的飞船,但形态各异、品种繁多的风筝都没有吸引到我,我最在意的是手中的那片绿。

我望一望周边那一排排整齐的绿柳和一片片平整的草地,心中想:也只有我的风筝才能和这么清新秀美的景色相媲美。我一手握风轮,一手牵线绳,在这连风被泼上绿水粉的春天里,迎着阳光奔跑着。“呼,呼……”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我仰望天空,看着那抹蓝绿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慢慢的,慢慢的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甚至连最基本的形态都看不见了,那时唯一能看清的,也只有风儿知道——是的,那就是埋藏在心底的颜色。

“哈哈哈,快点快点”,我被孩子们的欢笑声拉回到了现实,眼前开始变的模糊起来,绿色的尽头,是一个小女孩牵着奶奶的手,她们共同牵着一抹看不尽的蓝绿。

春天的记忆,飞走的蓝绿,留恋的童年。

高中的回忆作文字篇六

今天是我第一次记住“母亲节”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日子。

从小到大,我只是听说过有“母亲节”这个节日,却从没有留意过是哪一天,从没有想过在“母亲节”会给母亲一个什么样的礼物。也许母亲也从没有记住过这一天,也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女儿会给她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今天,我要在这里真诚地祝愿母亲“节日快乐”,尽管她已经不在人世了。

从小到大,母亲都非常喜欢我,尽管有时有点唠叨,有点烦人,有点令我讨厌。有时候我会跟她顶上两句,惹得妈妈火气更大,更容易发怒,导致我对她产生了憎恨。可当我离开家去镇中心校上六年级之后,一切都变了,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力量。不知是我长大了,还是妈妈变好了,她不像以前那样对我又凶又吼,又打又骂。她对我说话,总是那么轻声慢语,那么温柔和蔼,令我不得不与她亲近。每次我做事,她都会耐心地教我该怎样去做,如何做好,她那种关切的眼神真的让我好感动好愧疚。我以前错怪妈妈了。妈妈永远是想让我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她完全是为了我好,为了我的将来着想。妈妈永远都是爱我的,妈妈,女儿错怪你了,对不起!

上初一的时候,你对我更是关怀得无微不至。由于我长大了,很多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决定。是你教我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让我不断进取。记得每周五,你都会让爸爸骑摩托车来接我和哥哥,你自己在家给我们做饭。你总是说我们在学校吃得不好,所以有什么好吃的你总是留到周末等我们回家一起吃。其实我们在学校怎么吃得不好呢?每周我们拿的钱是比较多的,倒是你在家才没吃好。爸爸经常在外面跑,你一个人在家,怎么会吃得好呢?记得有一次星期天上学,我一点都不想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不想去,害怕去了,回来的那天什么都会变了。是你骂我把我逼走的。我含着泪走了,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后来听爸爸说,我走后,你一直哭了很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出乎意料的事情竟然在我身边发生了,你抛下了我们撒手而去了。

妈妈,我不知道你现在在干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但至少你应该知道,你的女儿长大了,她不再是以前那个调皮、任性、不听话的女孩了。

妈妈,现在想起你生前的喜怒哀乐,真的让我好留念,仿佛又回到了以前一样。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你是我心中永远最亲最美的回忆,我要把你放在我心中最神圣的位置,因为是你给了我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妈妈,今天是“母亲节”,也是我第一次祝福你。我不知道该送你什么礼物才能表达我对你的爱。我只想告诉你,妈妈,我想你,我爱你,你在我心中永远是伟大的,永远是最神圣的,永远是不可取代的。妈妈,你听见了吗?看到了吗?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