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道德演讲稿三篇(大全)

小编: 字海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革命道德演讲稿篇一

三月的一天,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在我家门口的三岔路口上,两位满头日发的老人搀着一位同样衰老的病人走来,病中的老人低着头,垂下的一丝丝白发在风中飘动,两脚拖在地面,划出一道道印痕,随后赶来的一位老婆婆双手不停挥动,招呼着来往的车辆,丧地呼喊回荡繁体的大街上:“救救他吧!救救他吧!”

可是一辆接一辆车从老人身边绝尘而去。我分明看见,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悲衰。还有一次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南京一时很久未出门的老夫妇兴致勃勃来到市区,准备好好看看家乡这几年来的变化,怎料因行动缓慢被走在身后的一位年轻市民拳脚踢和辱骂,气得老大悲愤欲绝,以头撞墙,走老伴的.劝阻下,才颤抖着离开了这伤心之地。令人揪心的一幕幕让人恐不信呐喊:良知何在?道德何在?

假如长此下去,可以设想:世态炎凉,人间冷淇,社会大乱,人心变态,身临其境,人人自危。无数先烈壮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善良的众呼唤着正义现身,呼唤着良知发现,更呼唤着道德回归。

一位哲人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崇高的目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道德是国家民族兴旺的基础,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孔繁森,李素丽更是道德的表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众展示了忘我为民的风貌,如一缕春风,暖人心。

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鲜花盛开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满的生活必须创造和拥有以人与人的道德标准为标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革命道德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也是现代社会的长鸣警钟。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告诫我们,想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如果以恶小而为之,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就比如说吧:“许多同学都喜欢吃零食,并把零食袋丢在地上。也许他们想,自己一个人丢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何况还有清洁工会帮我们打扫干净”。可是,假设全校学生都报以这样的一种心态。每个人都丢一样垃圾在地上,一天就有几百或者几千多件垃圾食品袋被丢在地上。一周、一个月、一年,学校将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成千上万件臭气熏天的垃圾被堆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不仅严重破坏了学校的环境,也对我们的学习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可见,一件小小的恶习,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这就是以恶小而为之的后果。

反之,从另一方面讲。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上的一些垃圾,这时我们可以把它们捡起来。虽然这点小事并不能改变社会的环境。但是,只要我们每天都持之以恒。我相信社会一定会变得更洁净,更文明。这就是以善小而为之的好处。

所以,不要因为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要知道,即使是一件很渺小的善事也可以对社会做出有利的贡献。

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做文明中学生。那么就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道德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亲爱的同学们,道德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时无刻不再陪伴着我们。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革命道德演讲稿篇三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果断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

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假如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义务于不顾。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敬重,人们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是人们的道德信仰。

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它要解决的是“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应该怎么做事?二是我应该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过前者表现出来。道德信仰涉及这两个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

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实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当前,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在加强诚信教育中,我们应高度重视道德信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