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

小编: 曹czj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一

读后感是自己对于所读书籍的感想和认识的记录,也是读书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为了娱乐消遣,有人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有人是为了提升自我素养。无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写读后感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加深学习收获。

第二段:静心思考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时,没必要立刻开始写读后感,而应该先静心思考,回想自己读到了哪些内容,哪些部分印象最深刻,自己对于这些内容是什么想法和观点,有哪些疑问和不解。要用心思考,挖掘更多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读到的内容。

第三段:提纲奏效

在内心静心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借助提纲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条不紊地整理出来。提纲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自我感悟。感性认识主要是个人在阅读中通过情感相连接体会到的一些印象,理性认识则陈述阅读中的思考结果,而自我感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得失。

第四段:言之有物

读后感重在表达,如果没有清晰明了的表达,再好的思路也可能被认为混乱和不清晰。在表达时,应注意语言的简练、明了和具有可读性。切忌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抄袭,否则即使思路较好也可能由于严重抄袭而视为无用。

第五段:总结反思

写完读后感,要对自己的文字进行自我检查,查漏补缺。如果有不妥之处,应及时更改,以避免由于拖延而遗忘。完成后,应该好好反思:读完这本书或文章,我有什么收获,我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有什么问题和疑问,需要接下来更深入地研究学习?这些都可以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写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结语

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向读后感和书评靠拢,要通过不断笔耕不辍地总结、反思和改进,提升自己的书写和文章质量。只有把读书和写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让阅读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二

《沉思录》是一本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得以纯洁而高尚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它使人建立朴实的信仰和高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力。温总理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

1、辩证的看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奥勒留是位自然主义者。他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他在《沉思录》中写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因为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秩序地组成同一个宇宙。只有一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一体,遵循同一法则,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灵而言,也就只有一个唯一的尽善尽美之境”。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自己如是说。“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他还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我们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过上述思考,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只有坚定唯物主义哲学观,积极行动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并获得幸福。

2、如何看待“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应的,马克思“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从真正的自由劳动所具有的特质出发,得出其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一命题: 当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真正自由的劳动作为自我实现的过程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劳动在于真、善在劳动中的统一,使得劳动具有美的性质;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劳动将对应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无可阻挡的历史规律。

我认真的思索,劳动自然首先是为了生存。当生存被劳动满足之后,劳动又是为了什么。多少人是为了所谓的“舒适”,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取悦他人?我想两者都不会从劳动本身得到快乐。劳动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质是自然。能够符合自然的劳动者才是快乐的,能够创造这样劳动氛围的人才是高尚的。

3、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沉思录》非常关注人的修身养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应该做到:其一,意志要坚强。“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坚定,像一个罗马人、一个大丈夫那样,一丝不苟地、保持尊严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终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头”。其二,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疯狂,但恶人做事不可能不疯狂”,他认为:“由欲望而引起的过错比愤怒引起的过错更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当一个人愤怒时,他是由于某种痛苦或内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驱使而犯罪的人却是因为经不住快乐的诱惑,他的过错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应有的自制力”。他告诫自己:“你所没有的东西,不要想入非非,梦想着已经得到了,要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这些东西倘若你现在不是已经拥有,你该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为无私,为人诚实。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从不大惊小怪,因为这一切都源于同一个命运的安排”。他在内心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违心,不要自私,不要轻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华丽的言词来装饰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闲事”。

坚强意志、克服贪欲、端正思想。说的多好啊!内心的自由,来自于执着,不是对表象的执迷,而是对内心准则的坚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不断的自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产生坚定执着追求的勇气,才会获得内心自由的幸福。

这部哲学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阅读欣赏获得点滴体会,留做温故知新。奥勒留的《沉思录》,帮助我们反省过往、思考未来,我也必将常读常考,以作鞭策。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三

读后感是一种人们读完一部作品后的思想体验和感受记录,这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读后感是一种自我发现和反思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感情和意义。在准备写读后感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主题

读后感是基于对读物的理解和认识记录下来的一种体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探索和发掘文本信息的深层含义。读后感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我们的鉴赏和思考能力。

第二段,分析读物内容,思考主题

准备写一篇读后感时,首先需要认真阅读原著,并透彻地理解其内容和主题。阅读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性地思考问题,比如,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本书传递了什么信息?我怎样理解这个故事?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从全面的角度记录下读后感。

第三段,运用排版技巧

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需要运用一定的排版技巧。除了标点符号和用词技巧之外,段落内容的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读后感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正文和结尾,其中开头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被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正文是总结自己的体会和心得,结尾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回顾。

第四段,突出感受和态度

阅读不同的书籍和文章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引发不同的思考。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突出自己的感受和态度,用语精准、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比如,对于一篇启示文学或哲学作品,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归纳和解读故事中想传达的思想,这样会将我们的理解深入表达出来。

第五段,总结全文思路和感受

在写完正文之后,我们需要总结和回顾我们的文章,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了我们的思路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并在今后的阅读中持续提高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能力。

总之,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需要深入分析和思考,并且合理运用排版技巧。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思考和体验深入地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四

本书讲述作者在兢兢业业的办学探究路上发生的真实故事,是倾注了教育者奔赴使命的智慧之花;是“理想”理念照进现实的践行之果;全书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体会教育源头,思考教育本真。

“我们必须要让孩子做好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他们的未来”。“准备”当然是指孩子的成长必备,是指让孩子真正成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人,并能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取得成功、获得快乐,并对自己真诚”的能力必备。

01

为什么要做准备?

希望孩子们长大成人后,能够自立,能够开心快乐,并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02

如何帮助孩子做准备?

1、基于真实情景的“项目式学习”

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的作用就是监督孩子做作业和改正他们做错了的地方,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所能够做的远不止这些,帮助解决汽车发出古怪声响,或者搞清楚哪一种清洁用品对孩子和宠物来说是最安全和健康的,通常我们不会让孩子参与这种事情,因为得不偿失,他们会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又或者,我们认为他们不感兴趣。殊不知,他在复杂的处理过程中开始建构了系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让自主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即便学校没有专门的自主学习课堂,父母依旧可以在家里培养孩子相应的能力。例如,让他确定一个目标,制定相应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执行,最终进行成果展示并尝试反思整个过程中学到了哪些东西。无论孩子想要做什么事,你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比如说一周准备一次晚餐,或是为全家人下个周末的活动做个规划。

自主学习的五大突出特征:

1、随机应变

2、寻求挑战

3、坚持不懈

4、直面挫折

5、实施求助

3、强调有效的目标制定

这一点越早开始越好。每个孩子都应学会设立目标,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今后上学还是步入社会都用得到。教导孩子目标的设立一定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执行的、实际的和有时间限制的smart目标。

技能的培养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要沮丧,失败也是一种经历。还记得石匠的故事——好事多磨,有时候你的努力要等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结果。

4、关注那些令孩子“印象深刻的时刻”

不要再问:“你将来想干什么”,而是要问:“你喜欢做什么”“哪个部分是你最喜欢的”。你的问题要能够直指孩子的本质兴趣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是喜欢创造、演讲、表演,还是解决问题。了解“印象深刻的时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

5、教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孩子几乎无可避免地会面临人际关系的冲突,这种时候,把它当成一次机会,教导他们如何去缓和矛盾、修复关系、尝试合作和进行反思。

6、合作

教导孩子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竭尽所能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做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驱动我们前进的力量。我们要始终坚信,总有办法打开一扇锁着的门。

——《准备》后记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五

读书是提高自我的一种良好方式,通过读一些好书,不仅可以开阔自身眼界,增长知识见识,并且可以给自己的灵魂带来更多的滋养。读后感是读后对书中内容的体验、思考和总结,它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受到磨练,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下面我将分享我读书后写读后感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 读后感的重要性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反思行为。习惯性写读后感可以增强读者的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常常是我们在学业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读书不仅让我们学习到知识,更是一种锻炼。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培养对事物的丰富想象力,提高批判性思维,具备更高的独立性思考能力,有利于自我管理。阅读和写读后感是为了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成长。

写读后感,首先要阅读书籍,掌握内容。全面地了解书籍的情节、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知道书籍的主题和结构点。其次,要对书中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分析。精读书中的重点内容并加以批判。把书籍思想导向和对事物的把握渗透到记忆里。最后,要和自身经历联系起来,理解自己所受的启示。心灵与思维的碰撞产生出的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写书评也是对问题的回应和解决。通过这些分析和思考,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段 读后感对自身的影响

读后感不仅对阅读的书籍有所帮助,对自身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之前读一本叫《笑傲江湖》的书,书中的主人公除了具有武功之外,还有很高的智慧。在他的生活和旅行中,他不断强调“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种道德的准则。通过读书,我渐渐理解到,一个人的尊重是一种品质,品质的形成需要坚实的人际关系和对社会的责任心。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品质塑造,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五段 总结

读书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写读后感不仅是对所读内容进行反思,更是对自身的成长不断实践和总结。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娱乐,还是一种锻炼。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培养阅读习惯和写那些读后感,不断挑战自我,锤炼思维,才能成为一名快乐地、有智慧地生活的人。我相信,读后感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传递我们的价值观念,促进我们向理性的和明智的方向发展,拓展我们的心灵视野,更好的锤炼自我。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七

《童年》是高尔基所著,它向我们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同时,这本书真实的照射了作者高尔基自身的坎坷经历。

阿廖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或许这正体现了高尔基面对生活的艰辛却依旧努力的向前看齐,义无反顾的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人格魅力。他提醒着我们那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一个道理。这也许是作者在批判当时社会和讲述自身经历之外的另一个写作意图吧。高尔基能成为的作家,并不只是才华的横溢,更多的是人生的阅历和对生活的独到看法。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八

撷一株思想的蒹葭,让淡若烟罗的墨香氤氲指尖。

——题记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孩童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着,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越挫越勇,终于看到另一片春暖花开。

根鸟在成长,他不再稚气,渐渐多了一份成熟与担当、冷静和执着。正如书中所讲的“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的高尚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流富有快感的流过,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的确,根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奋进,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人生的洗礼。

是的,我们也应把担当与责任放在心中的重要位置,这应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向标。

王国维说:“读书有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第二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第三境界。”读书让人明理,精神得到充实。

读完《根鸟》,我闭眼,嘴角微微上扬、、、、、、

准备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九

当我刚刚进入中专学习时,就在图书馆遇到了《人生》。细读后,感慨高加林的人生活成了一个圈。他渴望走出生育他的黄土地,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却被顶替,无奈地又回到黄土地,在痛苦中迎来了刘巧珍纯朴而炙热的爱,在他安于享受这份美好,接受安于黄土地的命运时,却迎来了城里广播站工作的机会,又收获了与黄亚萍志同道合的爱情,顺风顺水时因被人告发竟神奇地再一次回到了黄土地。几年以后,我步入社会,再读《人生》,感叹高加林的命运就是我们这批70后的缩影,这才开始同情他,同情自己那代人。

高加林不优秀吗非也!他才华横溢,无论做民办教师还是写广播站的稿子,都非常称职。可命运偏偏给他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他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被顶替、被走后门,始终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

我们那代年轻人的理想是:走出农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走进城市,到企业做一个拥有铁饭碗的工人,享受煤气罐、自来水、八个小时工作制以及空闲时间可以打打电话聊聊天、逛逛公园、看场电影的城市生活。

而实现这一梦想的唯一捷径,就是努力学习,通过中考,鲤鱼跃龙门。

那时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比中师要高得多,中专都是部省级的,如能考上,一般都能在一个大或中等的城市有份工作。而中师毕业后,一般照旧回到村里、镇里教书,留到城市的很少。所以那些年我们拼命地学习,挤破头地考中专。很幸运,我考上了。在顺利找到工作后,又与相熟的同学喜结良缘,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的单位找一间宿舍或库房,收拾粉刷一番后当新房,过起了柴米油盐的生活。

我们去夜市摆地摊、去劳务市场找工作——然自以为有知识、有能力的我们,却只能和进城务工人员争一份早市夜市摆摊卖菜卖衣服或在饭店打杂的工作。我们吃着最便宜的蔬菜,算计着过日子,家底还是越来越薄,甚至重新依靠农村家里人的接济过日子,从家里带回白面、小米、面条、咸菜,再无从前衣锦还乡时的光彩了。当初单位效益好,过年过节发大米、带鱼、牛肉、月饼、苹果、大鸭梨等福利,我们兴高采烈地带回去给父母、姐妹和孩子们品尝,还经常买些农村稀罕的板栗、点心等带回去,现在却完全反过来了。当初作为天之骄子风风光光地走出农村,现在又作为一名落魄者灰头土脸地回到农村,而家乡的亲人与父老乡亲却温柔接纳了我们。

我们当中,有的人在农村等待了好几年,才有机会参加县里组织的招聘教师的考试,拿起粉笔做起了老师;也有逆袭成功的优秀者,靠着做生意打拼,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然而这样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命运无常,我们曾经那么努力地拼搏,渴望走出自己命运的圈子,品尝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最后又神奇地回到了生命的原点。谁是我们命运背后的那只手,在操纵着我们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