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计划

小编: 曹czj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导教师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计划篇一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无论在备课、上课还是人还是带队经验上都是欠缺的,学校经过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导、提、教等,为我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切实加快我们的成长,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本事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在实践中自觉贯彻、主动探索,将新课改理论扎实地落实到课堂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

1、积极主动听师傅的公开课,学习长处,并和师傅进行反思与讨论。

2、每月和师傅进行一次体会交流,主动与师傅探讨课堂教学以及练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及时请教师傅。

3、课后能做到及时反思,进取撰写课后反思;

5、不但要注意总结师傅好的经验,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较多较快地了解、掌握新的教育教学信息、理论,与师傅构成优势互补态势,促进自我较快地成才。

指导教师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计划篇二

第二实验小学

黄根明

1、学习指导老师敬岗爱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2、对于自己要上的课及时请教指导意见,上好之后也要及时写好课后反思。

3、不仅在备课、上课方面向指导老师学习,同时在说课、评课方面也要积极听好师傅的指导,争取更大的提高。

4、学习指导师的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努力上好每堂课。

5、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至少上好一堂公开课认真听师傅的示范课,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每学期至少与指导老师互听五节课,每月与指导师集体备课一节。

2013年2月25日

指导教师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计划篇三

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抓好新教师队伍建设,促成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进一步营造学校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我校开展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师徒结对活动。该活动不仅有利于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亦能增强老教师的责任心,更有利于新老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成长。按照学校的安排,将为一批新教师聘请指导教师,结成“老带新”对子。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新老教师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组长语文思品组—赵云

数学科学组—吴弘立

我们将利用工作时间,在议课、备课、听课、评课、交流探讨等方面进行相互学习,力争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对教材研究的帮扶

与年轻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册教材的重点是什么?本学年度、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是什么?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这一课学生要掌握哪些内容?该采用哪些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对于这些重要的问题,在“老带新”活动中我们将充分开展交流,让年轻老师真正走进新教材,走进教研,让教研之花在我们的心中盛开。

2、对课堂教学的帮扶

开展听课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老教师尽可能地多听新教师的课,课后进行评课,对其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纠正,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地提出,并督促其改进。新教师每周听一至两节课指导教师示范课,课后写出反思心得,也适当提出新教法、新的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3、对平时教育教学的帮扶

对于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问,我将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并时常传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例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并能完成教学任务等。

1、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我。

2、积极参与备课,主动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提高分析能力。

3、认真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4、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写随笔。

总之,我们要充分树立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意识。希望经过共同努力,新老教师在帮扶过程中能实现“双赢”的良好效果,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指导教师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计划篇四

1、学艺先学德,学习师父优良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学习师父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运动能力。

3、学习师父如何积累案例和论文素材。

1、多学习语文课程教学方面的优秀书籍中的教育理论、教育信息,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揣摩教学技巧,深化思想。

2、邀请师父来听自己的一节课,听师父的一节示范课,在交流中升华理念。课后主动找师父交流,请师父指出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写下反思,梳理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善。

3、邀请师父指点备课。

4、经常和师父沟通,探讨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

5、同步进行教育教学中某方面的方法探究,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6、在撰写案例和论文方面,也应该经常向师父请教,请师父指点,平时遇到什么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无法解决,主动和师父交流。

7、共同探讨语文教学中四种文体的上法。分别是诗歌、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

9月——12月

指导教师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计划篇五

2、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解决问题。

1、努力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2、帮助徒弟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或高原现象。

3、积极探寻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在师德、教风、业务水平和学科素养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指导徒弟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研究方法;

8、学期初提交活动计划,学期末送交总结及相关活动材料(含公开课教案、教学案例、教学故事、论文等)。

1、虚心向导师学习,不耻下问,主动请教;

2、根据师徒实际,确定每学期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3、每学期至少听指导老师五节课,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课后反思;

5、本着“主动交流,择善从之,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原则与导师建立互动双赢的关系。

指导教师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计划篇六

新教师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新教师指导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紧紧围绕敬业态度、操守德行、学问修养、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学科素质、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培养对象:

教龄五年以内的教师以及调入本校未满三年的30岁以下青年教师。

三、培养目标:

“一年合格,二年胜任,三年成熟”。三年内,使新教师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三年后,使青年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能开展教科研工作,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四、具体措施:

(一)培养形式:

聘请本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并签订师徒协议书,使新教师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不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二)培养内容和途径:

1、培养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科课程标准、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学校考核方案、课堂教学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等等。

2、培养途径:师徒共同备课研究,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撰写心得及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培养计划:

期初指导教师根据新教师和学科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新教师培养计划书》,新教师根据指导教师拟定的《新教师培养计划书》制定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新教师成长计划书》,学期结束,指导教师和新教师都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培养、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

(四)培养过程:

1、每一节课备课教案给师傅审核修改。

2、新教师每天记录一次教学心得和反思。

3、每一周师傅和新教师至少互听1节课,

4、新教师每月撰写一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或学科教学杂志的读书笔记

5、新教师在师傅指导下每一学期开一节教学汇报课。

1、师傅每天告知新班主任当天的班级日常管理内容和德育要求。

2、师傅每周审核修改新班主任德育两课教案——班会课、专题教育课。

3、新班主任每学期末总结归纳班级管理经验得失,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4、师徒每月共同参加班主任例会,解读、研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五、考核管理

1.学校加强对师徒活动的管理,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或深入师徒中了解情况。

2.建立新教师培养档案,认真做好活动的各项记录。

3.每学期末,结合《建国小学新教师考核表》对新教师进行量化考核。

一、职业道德:

1、 内容:严谨治学

要求新教师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2、 措施:

(1)督促新教师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指导新教师深入地熟悉教材,认真学习课标里本年段的要求,时常听听他人的课,虚心地向同行学习、请教。

(2)指导新教师把教学与理论相结合,提高教学能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出适合自己及本班学生的良好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 教育教学工作:

1、目标: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着实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内容:

(1)教学方法的合理、优化、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2)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优辅差工作指导,重点关注差生的学习情况。

3、措施:

(1)引导研读教育理论书籍,学习教育教学方法,认真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2)以教材为原点,拓展学习内容。

(3)常常进行教学探讨,相互听课,不断提高。

(4)传授差生辅导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科研教改:

积极投身到课改科研中去,多读相关的书籍,平时教学之中善于积累课题相关资料,写好阶段小结、论文等资料,提高科研能力。

2页,当前第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