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如何写(十三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一
近日,文化路小学四年一班围绕这些问题,对该校四年级三个班共计139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数据一]73.9%学生平时有零用钱,但认为父母平时要给零用钱的占69%,从早餐、中餐或其它地方节省下零用钱的占15%。
[数据二]零用钱最愿给的是父母占94%,63%学生的零用钱是父母主动给的,父亲又比母亲大方,有51.3%学生的零用钱是父亲给的,而爷爷奶奶给的只占5.9%。
[数据三]26.1%的学生用零用钱买零食,12%的学生留着当学费,37.9%的学生用来买学习用品,3%的学生将钱捐给中国儿童福利院,20%的学生羡慕其他同学有很多零用钱,从家中偷偷拿钱的人占到了1.2%。
[数据四]通过做家务赚取零用钱的较多,占42.9%,通过外出打工或准备这样做的学生占2.9%。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二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树木和水的污染
调查方法: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过路的人,查资料
调查过程:首先,我们去金色华庭小区,那里的花草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水,但我们不知道树木在减少,也不知道河水在变脏,于是我们就访问了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请问你们这儿的树木减少了吗?叔叔阿姨门回答道:“现在的树木不停地在减少。”接着,我们又访问了一位老人:“老太太,凭你多年的经验,你觉得,这里的河水清澈吗?”那位老太太说:“这里的水啊!不是脏,就是臭,而且我发现,这里的鱼儿死的死,脏的脏,让人……人们见了就恶心!”
调查结果:我们应该多种树,少砍树,这样子的话,如果每人种一棵树,那么全中国就种了13亿棵树,如果每人砍一棵树,那么,光是中国就砍去了13亿棵树木。当然,也有保护环境的人,比如说:“清洁员阿姨或清洁员叔叔在帮忙扫垃圾,有的人随地吐痰,人们就提醒她说要保护环境,不要随地涂痰了……
我们那儿的树木比较少,但人们都喜欢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纸屑,导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种树,少扔垃圾,多骑自行车,我们应该要节约水,我们可以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洗车子,淘米水可以洗脸,洗头发,洗碗,所以我们要节约水源。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三
内容①看地图和资料,②实地考察。
南郭寺位于天水的东南角,那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有平坦的大路,还有漂亮的房屋。这里风景优美,古树参天,梵宇辉煌,有汉柏隋塔唐槐之说。历来为天水第一古刹,“南山古柏”被列为秦州八景之一。南郭寺现存清代建筑较多,而且比较完整。西牌坊前有两株参天古槐,高约25米,围达6、8米,树龄均在千年以上,俗称唐槐。
每当星期六、星期天,就会有好多人来到这里,到小店吃吃饭、喝喝酒、看看美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儿。每天早晨,山脚下,就会聚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一起唱歌、跳舞,奏乐。尤其跳舞人最多,好多老奶奶一起唱呀、跳呀。
现在,南郭寺又焕然一新,绿树鲜花化着南郭寺,大路亭台装点着南郭寺,池塘溪水打扮着南郭寺,南郭寺又成为天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四
最近我家定了牛奶,每天都能喝道新鲜的牛奶,日子久了,妈妈产生了怀疑,牛奶喝多了会不会对生体有危害呢?
二、上网查资料,阅读报刊,收看新闻
调查家人的饮食习惯
三、虽说牛奶好处很多,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不断出现。去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单位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研究称,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卵巢癌发病率。
去年9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佐藤章夫在《产业医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芬兰人和瑞典人虽然比日本人多喝了4、5倍的牛奶,但却更易骨折;过量饮用牛奶或吃乳制品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塞。
他还怀疑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与牛奶中的激素有关。
总的来说,这些“危害论”包括4个方面:1、导致蛋白质摄入过量,损害健康;2、牛奶呈酸性,会溶解钙,导致骨质疏松;3、导致患糖尿病、皮肤过敏的几率上升;4、导致患乳腺癌等癌症的几率上升。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五
树木和水的污染
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过路的人,查资料
首先,我们去金色华庭小区,那里的花草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水,但我们不知道树木在减少,也不知道河水在变脏,于是我们就访问了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请问你们这儿的树木减少了吗?叔叔阿姨门回答道:“现在的树木不停地在减少。”接着,我们又访问了一位老人:“老太太,凭你多年的经验,你觉得,这里的河水清澈吗?”那位老太太说:“这里的水啊!不是脏,就是臭,而且我发现,这里的鱼儿死的死,脏的脏,让人……人们见了就恶心!”
调查结果:我们应该多种树,少砍树,这样子的话,如果每人种一棵树,那么全中国就种了13亿棵树,如果每人砍一棵树,那么,光是中国就砍去了13亿棵树木。当然,也有保护环境的人,比如说:“清洁员阿姨或清洁员叔叔在帮忙扫垃圾,有的人随地吐痰,人们就提醒她说要保护环境,不要随地涂痰了……
我们那儿的树木比较少,但人们都喜欢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纸屑,导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种树,少扔垃圾,多骑自行车,我们应该要节约水,我们可以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洗车子,淘米水可以洗脸,洗头发,洗碗,所以我们要节约水源。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六
近视调查报告
近视在当今社会是个严重的问题,甚至已被人视为一种潮流.
随着年级的增高,我班同学近视的人数逐渐增多,已远远超过了一半人数.
经过调查,我发现,我班同学视力大多数在4.8与4.9最多,只有少数同学的视力还保持在5.0以上.戴眼镜的同学有11个,但近视的却有20个,而我们班只有31人啊!没有近视的只有11个呀!
通过百度网,我查到了近视眼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第二种是弯曲度过强所致.第三种是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率间质率过高所引起.
针对这些调查资料,我要对大家提个建议:
要正确做好写字,读书的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与我们的眼睛保持适当的距离.看书、写字时间不应该太长,中途保持适当休息,少玩电脑.看书、写字时的光线要适当.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近视的同学应该多吃含锌较多的食物.认真做眼保健操.
一起宣传保护眼睛,让大家眼里的世界更加明亮!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七
关注民生,让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政协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为了深入了解榆林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促进榆林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按照20xx年榆林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环资委就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地产业的影响,向榆阳、神木、府谷等7个房地产市场较为完善的县区和市发改、房产、统计等8个相关部门及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征集相关资料,并在榆林城区进行了实地视察。为了切实搞好这次视察活动,视察前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就视察路线、房产企业的确定、视察内容以及视察方法广泛征求意见。榆林城区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20xx年至20xx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20xx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20xx 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20xx年涨至2300元/㎡,20xx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20xx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20xx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xx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20xx年--20xx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20xx年完成22万㎡;20xx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20xx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1、房价起伏较大,楼市回暖较快。榆林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撤地改市特别是2019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多以本土企业为主,一些经营思路、开发模式、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广告宣传、市场定位、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消费者对撤地改市后房价涨幅的心理预期,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利好的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楼盘开盘时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榆林特别是榆林市区的房价起伏较大(见图2),充分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机以来,榆林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20xx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按主体竣工口径计算约47.5万㎡,空置率约为63%,交易量大幅下降,开发量明显下滑。20xx年全市房地产上市交易面积67.6万㎡,交易额 17.9亿元,交易面积较上年下降近40%,开发量下降10%,到20xx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县区20xx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强势反弹,7县区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主要源自两大动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楼市积压了的购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二是辅助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为防范通货紧缩,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购房积极性。同时,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商的开发热情,进而引燃了20xx年三季度楼市的大爆发。同时,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助推房价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92亿元,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206 亿元,较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29.35%,同比多增76亿元,增量已相当于20xx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3个和 1.35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7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其中,6月当月个
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15亿元。金融机构为积极配合国家启动和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增加了对居民消费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榆林房地产市场较快回暖。
2、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由于我市经济南北差异较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仅有榆、神、府、定、靖、横等北部6 县区有规模较大的房产市场,绥、米、子等南部6县区房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房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神木县20xx年 -20xx年全县共建成商品房面积60万㎡,房价高峰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房价达到5400元以上,南部县区的房价则普遍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资型购房减少,消费者趋于理性。20xx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很大一部分购房者把购房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助推了房价的强势上涨。但从20xx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投资型购房客户明显减少,一些潜在的购房者也在持币观望。一部分经济基础好且在榆林房产投资中受益的人则到西安、北京等周边的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消费者购房逐步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种刚性需求在推动,泡沫成份在逐步减少,榆林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4、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榆林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从2019年起实施,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严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规范化,土地使用权供应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土地使用权供应也将由经营性用地招标挂逐步完善到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价格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需求比较旺盛,其土地价格逐步抬高,开发成本大幅上升:
20xx 年以前,榆林城区土地价格亩均价为57.43万元,而20xx—20xx每亩均价为207.4万元,20xx年亩均价94.1万元,基本与20xx年以前持平,土地价格的变化正与榆林城区的房价基本吻合。据调查,20xx年上半年榆林城区房地产企业未参与土地竞拍活动,现在建和销售的商品房,是以前的储备土地。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均未冒然购地,他们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房价走势等不确定因素难以作出准确科学判断,土地购买热情不高,对土地价格的心理预期不是很乐观,导致土地需求锐减,土地价格明显回落。同时土地购置费用上涨,土地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费用,从20xx到20xx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大幅回落。20xx年至20xx年,榆林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土地购置费用快速增长,增速达到1.7倍;之后受市场影响,房地产投资热情减弱,使得20xx年至20xx年土地购置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 41%。依据榆林市商品房屋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出来的平均销售价格(现价),从20xx年的2050元/㎡上升到20xx年的2394元/㎡,上涨了 344元/㎡,涨幅达17%。从宏观政策调控的层面上来看,土地严控、银根紧缩、所得税预征都对开发商造成一定的压力。总体来讲当前支撑房价上涨有三大因素:一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民住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住房的更新换代成为时尚。与此同时,20xx年股市持续低迷,存款利率较低,房地产市场恰恰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经济发展与消费增长是支撑房价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看,随着近几年以来的土地储备和 “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增大了土地获取价格,从而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成本的上涨。三是受拆迁成本加大、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房地产投资成本。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商品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也增加了商品房建设成本,促涨了房价。土地开发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准备,是将“生地”变为“熟地”资金的投入,进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过程。从20xx年—20xx年,每平方米土地开发成本由263元上升到794元,增加了531元。
5、房地产资金来源借贷比重增加,自筹资金比重减少。20xx年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本年度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到17%,到20xx年上升到33%;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的比重分别由51%、32%下降到20xx年的42%和25%。在省内其他地区房地产公司贷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稳中有升,也是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20xx年国内贷款达到48%,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分别占到27%、25%。
企业自筹资金和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下降,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和大多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人心的稳定及市场信心的重建都需要时间,目前房屋销售仍处于调整期。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在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势头,加之中省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目标的实施,榆林的房产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榆林的房地产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推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销售额明显增加,房地产业可以说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榆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1、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市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xx年,房地产行业年均增长24%,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年到20xx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不到1%上升到2.5%。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引致的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可视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1998年到20xx年榆林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率从3%上升到10%。
2、房地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很大:
3、房地产业对消费增长的贡献。20xx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4年平均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1%,是占消费份额最大的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房地产的投资和住宅销售是扩大内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
4、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xx年—20xx年房地产税收呈平衡增长态势,净增加1976万元,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20xx年房地产税收7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20xx年1—10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入库9877万元,较去年同期6024万元增长的63.96%。20xx年1— 10月份,房地产税收总额6256万元,较去年5349万元同比增长16.96%。
此外,房地产业对就业增长、相关产业的拉动等作用也非常明显。
可以看出,20xx年全市房地产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2.87%,房地产税收对全市地方税收贡献较大,20xx年房地产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 2.53%,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实际上,与同期相比,净增加了198万元,仍处于上升趋势。进入20xx年,受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影响,房地产税收全年完成7116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18%,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所占份额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较大。20xx年1—10月份,房地产行业税收完成6256万元,同比增长16.96%,占税收总收入的1.21%。
四、对规范我市房地产的几点建议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有四大特征:政策方向对、政策配套性强、政策目标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作用符合市场改革方向。榆林房地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对于推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衣”,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更是一日千里,从颜色到款式,再到品牌,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
目前中国大陆的人口近13亿。服装消费者是一个绝对数量巨大的群体。这个数字是对中国服装消费者群体庞大特征最有说服力的描述。消费者数量是任何行业都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对于服装业更是尤其重要。我国是传统上的服饰消费大国,所谓的"大",正是来自于人口数量,它是作为服装行业前景重要的评估依据。不仅于此,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为服装市场的消费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考虑中国这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消费群体时,考虑的不再是人人有衣穿的问题,而是满足当前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与服饰文化的要求。我国所拥有的是一个具备相当购买能力及旺盛的购买欲望需求强大的消费群体。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中国是个具有古老历史、悠久传统、幅员广阔、民族为多的国家,其服饰消费者在上述种种方面的巨大的差异就表现在服饰消费诉求上的千差万别。因此,除了拥有庞大的绝对数量之外,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群体。从购买力分析,在我国,同时存在着从富裕、小康到温饱多个不同层次的服饰消费群体。如果以地区为标准做粗略的划分,基本表现为总体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以天津消费者为例,天津市民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显示出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研究市场可以发现,在高中低各层次价格带上,消费者对服装品牌和风格种类的要求区别较大,低收入水平消费者对服装的价格要求偏重讲究“经济实惠”;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注重服装既要美观舒适又要价格合理、易于接受;高收入水平消费者则有很大不同,他们讲究品牌档次、要求服装能够显示其身份品位而忽视价格的高低。因此就要求服装市场的错位经营,以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服装市场调研报告服装市场调研报告20xx。
不同的地区差异引起的消费行为差异程度也随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变化:在中下层消费者中,它表现的较为突出,但在上层消费者中却并不明显,这是一个共性问题,目前居于高价位的品牌如sprit、elle、polo 、fendi、bcbg、maxmara、等,其在京津两地的销售业绩和人气程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在上层消费群体里,区域差异的影响并不能引起多少消费行业上实质性的不同。无论在哪里,他们的消费都会集中在那些标示着高贵和财富顶级品牌的范围里。
消费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于服饰消费者说,自己穿着和送礼是两个最基本的消费目的。当送礼成为目的时,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就很可能集中在价格这一个因素上了。在这种特殊的消费行业中,常规的消费者划分原则就会完全被颠覆,即便是很穷困的人也有可能购买几倍于其消费能力的服饰商品,以求“体面过人”的效果。
以上种种可能引发消费行为差异的因素都是可分辨和可预期的,适宜被用来作为例制定生产和营销计划的主要依据及参考,行业厂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服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成熟的群体,这是飞速变化中的国情导致的必然结果。表现在:
第一、消费者的整体收入在持续增加,这将导致对服饰类商品购买需求的增长和实际购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第二、消费者在购买倾向上开始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购买力逐步向高价位和中低价位两个区域集中。这种变化可以从市场对服饰类消费品需求变化中得到印证:高档的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受到欢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为多顶级服饰品牌的重要新兴市场,大路线的中低价位品牌同样销售看好;
第三、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消费者对于服装种类的需求呈飞速上升的趋势。其速度之快,使得现有的服装商品每一刻都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单一和过时。这种变化加快了国内服装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宴会服、婚礼服、休闲服、职业套装等等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常规门类。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服装市场上,针对性越明确的产品将越受欢迎。
第四、社会热点、流行文化、国际潮流都促使消费者的审美口味不断地变化。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使人们不再局限于服装的实用需求,开始关注服装的装扮自我、表达自我等更深层作用。他们对新生事物和时尚潮流的接受和消化速度都令人咋舌,但同时也不乏对自身传统的偏爱和坚持,从某种程度上说,几乎是难以捉摸的。
根据服装市场调查统计及品牌资料分析,掌握国内服装市场的著明企业和驰名品牌,在北京、上海服装市场都占有较大的份额。
京沪两大市场历来是服装企业、经销商进行服装产品市场推广的最重要的两大城市,京沪两地商场众多,而且定位各有特点,消费群体也有各自消费的喜好。因此如何科学的分析京沪商场的详细经销能力、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当地消费者对相关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以及各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对想在京沪市场进一步开拓市场的服装企业及准备进入两地市场的服装企业尤为重要;此外也可作为服装品牌加盟商、代理商衡量该品牌市场拓展前途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 联合京沪两地重点商业企业推出相关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根据京沪商场每月的商场销售小票经过专业统计系统分析。调查产品涉及:女装、男西服、男衬衣、童装、羊毛衫、皮衣、休闲装、成人内衣、女士内衣、少儿内衣、t恤衫、羊绒衫、美容护肤、洗发护发、香水等,每月25日出版上述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针对京沪两地不同产品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a、商场销售情况:不同商场的销售能力描述;
b、生产企业分析:各种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以及月度占有率变化;
c、品牌分析:具体描述品牌市场变化情况,每月市场份额占有走势。
因此,市场调查报告对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无疑是打开和占领两地市场的钥匙。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8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奥林匹克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从第一届奥运会到现在,每一次奥运会的举办,每一次圣火的点燃,都打开了人类心中那迎接文明的窗子。作为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2019年的奥林匹克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礼仪的一次很好的机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为文明奥运出一分力呢?为此,我以“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搜集有关“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资料。 2、查找书籍、报刊,详细了解对创建文明奥运不利的原因,并找出整治的办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调查什么获得的资料上网查找 有关“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资料。 我们还应该多注意日常行为规范。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也应为奥运奉献本身微薄的力量:文明言行,礼貌待人,遵守公共道德和公民行为准则,给世界人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并且,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走在道路上遇到垃圾,主动去弯腰去捡一捡;看到盲人过马路,主动让一让;路边的草坪少去踩一踩;有人问路,应该热情地为他服务……只要每个人都向文明跨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向前跨出一大步。 查找书籍、报刊 了解对创建文明奥运不利的原因,并找出整治的办法。 认为“随地吐痰”、“吸烟”、“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这些不文明行为将极大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文明形象,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制止。同时呼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文明守则,做一个文明的奥运参与者,做一个文明的奥运东道主。
四、结论
1、通过这次研究,我们也知道了还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在出现例如:“随地吐痰”、“吸烟”、“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 2、虽然社会中不文明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五、建议
2019年的奥运会即将召开,通过这次研究,我建议大家自觉遵守文明守则。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十
调查目的: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调查时间:xx年11月1日
调查地点:制药有限公司
调查范围: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了解统一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武星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调查过程: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武星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武星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本次调研使用的调查问卷:
1、您对公司是否有归属感?(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①有②无③一般
2、您对公司前景是否看好?(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①是②否③无所谓
3、您对公司薪酬制度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满意②非常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4、您对公司是否充满热情?(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第4/6页
5、您对上级的工作安排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满意②非常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6、您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7、您是否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8、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满意②非常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9、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时间?(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满意②非常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10、您是否认为自己有晋升机会?(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11、您是否认为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12、您是否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13、您是否能按期完成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①是②否③一般
14、您是否认为工作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第5/6页
15、您是否认为公司还有要改善的地方?(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调查结果: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保证质量低劣的员工无法进入,有效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加强员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十一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大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xx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大学校长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十二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调查报告如何写篇十三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xx元,认为-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死守饭碗已经成为过去时,不跳槽才难。
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还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
大学生们希望多大岁数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岁间打拼出一番事业。20%的人希望成功时间是25-28岁。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岁间。在35-45岁间磨练有成的占9%,无所谓的占9%,希望25岁以下年少即得志的占2%,希望自己在45岁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钓遇文王者最少,只占1%。
大学生找工作准备什么?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而面试是将这些自信和气质的外在化体现。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1/4的人觉得在求职过程中最有必要购置的是“面试服装”,22%的人觉得手机是必不可少的,还有15%的人一定会在找工作过程中添置bp机,13%的人会特意购买电脑,当然书籍(8%)、上网卡(6%)、化妆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们为找工作做了预算,四成人准备花500-1500元,还有23%的人准备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准备花100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