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三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汇总5篇)

小编: 笔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三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优点:

1、从生活情境入手,联系生活。

2、能够运用题组,口算比较多。

二、缺点:

1、学生活动组织不好。

改进:让学生好好想,问题要提的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好好说,注意学生的表达。

让学生好好做,书上习题课上解决,要有一定量的笔头练习。

2、环节组织不太好。

三、改进:

(1)课题尽量不要课前写,提问要有变化,有限制。

(2)引导作用体现不出,先让学生做,每个人都要留下痕迹。

(3)提问有序,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有逻辑顺序。

(4)算法多样化后优化算法,给薄弱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方法。

(5)练习时控制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

(6)重视课堂组织管理,评讲时,全体停下来。

(7)做大量题巩固,形成技能。

四、今后备课方向:

备课时研究例题的前后联系,研究练习题怎么做,形成初步框架,参考教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

四年级三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本节课我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体现在对教学情境的分层把握上。

教学参考上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的。我从本班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只学习和不超过100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要对教材上的教学情境图进行和理的分配,分层次展开教学。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为了只完成加法教学,我先放手让学生从图中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把四个班的人数和一条船限乘68人板书到黑板上,鼓励学生提一些和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如四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三班和二四班一共有多少人?对这些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比较简单,可以把时间和重点放到计算方法教学上。再带领学生解决较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一条船坐两个班的学生行不行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计算不同的两个班的人数和来选择同时坐两个班的几种方法,增加了训练题目,巩固训练了加法。再组织学生讨论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行了的问题,学生不知不觉又计算了一遍,看看哪两个班的和是比68小的就行了。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二一班和二二班坐一条船还有多少个座位,需要从二三班调多少人刚好坐满第一条船,同时二三班调走了一部分人以后,还有多少人,这些减法问题则让学生在本节课上思考就行了。

课后感觉学生在本节课上学有所获,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口算加法,也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不足的是把情境图意分割开来,不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但能照顾全体学生,可以说是失有所补。

四年级三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三

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中要强调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被减数的十位数字退位后要少1再减去十位数字。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小棒的直观演示作用,让学生在形象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出口算和竖式计算。教学口算时,可能是因为比两位数减一位数多了一个步骤,学生还没有完全理清口算思路。因此应加强小棒的形象支撑,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竖式计算时有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学习基础,应重点引导十位数的计算,并结合小棒图再次引导算理。另外,计算课应重视练习,虽然学生能理解,但不一定能掌握,必须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再及时纠正指导,直至学生真正内化知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四年级三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33页上的内容。教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图。小胖跟妈妈去玩具商店买玩具,小胖想买足球和飞机。接着(题2)介绍三种算法。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我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整节课。特别是在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这一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

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

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

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探索的学习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显现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探索不同的算法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加强操作与讨论。优生明白理解,但中差生不一定明白,听懂,如果让学生将每种算法再用学具操作一下,或小组充分讨论,那么效果可能更佳。

四年级三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五

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们计算的兴趣。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先引导学生估算。由于刚学过估算,放手让学生们进行估算,然后汇报估算的结果分别是200、240。这样我认为能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的方法。同时也为笔算作了铺垫。

这时我就问学生24×12准确值是多少呢?你们试着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学生们开始计算时,我就把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王召鑫:用竖式计算。毕左雪:24×10=240,,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们三个写完后,底下就有同学就说李文彬和毕左雪的一样,我说:“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三位学生是怎么想的。”李文彬说:“我和毕左雪想的不一样,我是20×12=240,4×12=48,240+48=288。”他一说完大家就说写的不清楚,不能让人一眼看明白,讨论后觉得就种方法只给5分。毕左雪虽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样,却写得比较清楚,但是这种写法比较麻烦,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计算。这时,我在小结这种方法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爱动脑,这为以后的简便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同学们给毕左雪打了8分。

最后由王召鑫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一下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味口,都觉得这样计算简单。于是我们就来研究用竖式计算24×12,我发现学生们都进入了学习状态,最后教学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