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规划英语(汇总5篇)

小编: FS文字使者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规划英语篇一

摘要: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职业价值观依重视程度大小依次排序为:贡献、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物质生活、家族、威望;男女生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二年级是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物质生活维度上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来源于普通高中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均值都较非独生子女的学生高,特别在自我发展、威望、物质生活、人际关系维度上差异显著。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均值都高于普通高师专科生,除威望因素,其余各维度两者都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生 职业价值观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被社会普遍认为是幼儿教师的主要来源与重要力量,他们的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为幼儿教师。而职业选择是人生中的一项重要事件,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某一职业所赋予的看法、意义的总和,体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1]。职业价值观在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人的教育和职业选择,以及个人对学习和工作的投入程度。它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着重大影响[2]。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现状已经开始为社会所关注和重视,而作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在选择职业时会有怎样的价值倾向?本研究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徽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146份,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

表1 被试构成情况一览表

家庭所在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普通高中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地级市

134

146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于海波等编制的“高师生职业选择问卷[3]”。问卷通过探索式因素分析,把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六个维度。

(三)数据整理分析。

对有效问卷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的基本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基本特点

表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基本结果

项目维度

标准差

人际关系

.44630

.50398

自我发展

.45627

物质生活

.60829

.59605

.59197

从总体来看,六个维度的评定均值得分都较高,说明在进行职业选择过程中,这六个因素都是学前专业学生非常重视和关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维度的排列顺序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依次为:贡献、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物质生活、家族、威望。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教育职业时,最看重的是贡献程度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不太重视能为家族带来多少利益和在社会、单位里的的威望如何。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比较

表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显著性检验t

标准差

标准差

人际关系

.5565

.4361

.7658

.4708

自我发展

.6235

.4370

物质生活

.5556

.6137

.7603

.5821

.5674

.5951

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性别上的分布很常见的现象是女生多,男生少。该校被调查男女生比例约为1:10,调查显示,男女生在选择教育职业时的价值观重要性程度排列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女生在择业时看重的因素,男生同样看重。仅有两个因子有排列等级的差异,男生最看重的是人际关系、而女生则是贡献;对各维度的性别差异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年级差异比较

表4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年级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显著性检验f

标准差

标准差

标准差

人际关系

.4037

.4986

.4081

.4884

.5342

.3851

自我发展

.4008

.4929

.4609

物质生活

.4485

.6612

.6325

***

.4943

.7010

.5049

.6197

.5789

.5451

注:,,

上表比较了各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看法。大一学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物质生活、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而不太注重贡献、家族和威望。大二学生最重视贡献、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不太关注家族、物质生活和威望。大三学生对这六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与二年级完全一致。对三个年级进行方差分析,可见,物质生活维度上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在贡献这一维度上,不同年级间差异也较为显著(f=, ),其他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生源差异比较

表5 不同生源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普通高中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显著性检验t

标准差

标准差

人际关系

.45441

.43007

.52891

.45943

自我发展

.44908

.46753

物质生活

.59354

.63652

.197

.61565

.56787

.355

.61375

.54587

注:,,

由上表可以看出,来源于普通高中的同学认为职业价值观中贡献是位列第一位,其次是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相对不太看重的是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来源于中等幼师的同学则最看重自我发展这一因素,其次是贡献和人际关系,同样物质生活、家族和威望是他们相对重视程度较轻的因素。比较不同来源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的排列等级,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r=,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p,存在较显著相关。说明无论是来源于普通高中还是中等幼师的学生,对这六个维度的重视程度的等级排序相当一致。对各维度的生源差异进行双侧t检验,发现,来源于普通高中和来源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专业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看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5、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

表6 独生之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显著性概率

标准差

标准差

人际关系

.4885

.4319

.5259

.4956

自我发展

.3714

.4516

***

物质生活

.4622

.6157

.5890

.5836

.5946

.5874

注:,,

被调查学生在家庭中是否独生子女,影响到其职业价值观的看法,由上表可见,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均值都较非独生子女的学生高,特别在自我发展()、威望()、物质生活()、人际关系()这几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调查中也发现,独生子女在择业时对各方面的要求都较高,特别是非常重视追求自我前景发展,较为强调个人的成长与利益的满足,。而非独生子女在选择职业时较为重视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由此所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6、与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把本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调查结果与王立新、廖冰[4]对普通高师专科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平均数比较,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各维度均值都高于普通高师专科生,除威望因素,其余各维度两者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7 学前教育与普通高师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

人际关系

自我发展

物质生活

普通师专生

平均数

标准差

.5021

.4743

.4735

.6167

.5905

.5514

学前教育专科生

平均数

标准差

.4463

.5039

.4563

.6083

.5961

.5919

平均数比较(t)

注:,,

四、讨论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价值、家庭期望、自我实现并重,重视人际关系,兼顾物质需求,相对忽略职业的威望程度。

(二)性别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生在共同的群体里接受了同质的专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熏陶,职业定向也异常清晰,加之男生数量比例偏小,在同一群体中可能被庞大的女生群体所同化,因此,在职业价值观上形成了一致的稳定的职业选择倾向。

(三)随着年级的增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越来越重视贡献而相对忽视物质生活。二年级是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在历经了大学专业教育后,特别是学生在经过社会实践后,择业的期望变得较现实,职业价值观也更趋于成熟。

(四)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中师毕业时已经有了一次就业或是继续升学的选择,他们通过继续读大学来提高学历,反映出他们非常看重自我发展,这与调查结果一致。另外,也正是因为有过面临就业的经历,他们在目前对职业选择的期望并没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同学那么高,有一定的现实性。

(五)独生子女在择业时对各维度的期待都较非独生子女要高,特别是非常强调个人的自我发展,自身的成长空间与物质利益的满足。而多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在选择职业时较为重视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由此所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六)相对来说,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将来就业范围比普通高师专科生的就业去向要窄,这种将来去幼教机构工作的相对定向的择业观念使得他们对职业价值各因素的要求都较高。特别是物质因素,普通高师专科生将其作为最不看重的因素,而学前专业学生却将其排在第四位,说明相对家族和威望来说,物质生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较重视的因素,这反映出当前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且保障不力的现象,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期待能得以转变的基本需求。

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规划英语篇二

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

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对职业好坏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这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从而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哪个职业好?哪个岗位适合自己?从事某一项具体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职业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从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角度把职业分为九大类:

相应职业类型:各种职业中都有这种类型的人,商人为甚

特点:相当长组织的一把手,飞扬跋扈,无视他人的想法,为所欲为,且视此为无比快乐

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规划英语篇三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的面试,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是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自从进入大学之后,高考后的轻松、获知被录取的喜悦随风而逝,因为我得从新开始,继续努力奋斗,迎接新的挑战。大学四年是我思想、知识结构及心理、生长成熟的四年。惠于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熔融其中的我成为了一名复合型人才。时光飞逝,我将怀着我童年的梦想、青年的理想离开我的母校,走上工作岗位。

从入学以来,立志要在大学四年里全面发展自己,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将来真正能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为家人争光。我一直把它铭记在心。

我以“严”字当头,在学习上勤奋严谨,对课堂知识不懂就问,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课外知识也有比较广泛的涉猎。我还很重视英语的学习,不断努力扩大词汇量,英语交际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阅历,相信这对我今后投身社会将起重要作用。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规划英语篇四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就越来越多。

笔者在文中主要对国外研究综述与国内研究综述进行对比,从而对今后的职业价值观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职业价值观;综述

世界观、理想、价值观以及信念等对于职业产生的影响,基本上都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面。

而职业价值观属于价值观当中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职业选择有着非常大的支配作用,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就业态度,乃至于影响到整个社会群体的就业氛围[1]。

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一种简称,指的是人们头脑当中关于价值追求方面的观念。

具体点来讲,价值观属于人们对于某项事物本身价值的基本看法以及总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该项事物相对较为稳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是人们对于这类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方式与价值取舍方式。

比如,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生活的人们对于目标与事业的认可程度和对于精神目标的追求程度等一系列的评价与判定标准。

关于价值观的表述非常多,将价值观与职业进行联系,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职业价值观。

二、国内研究综述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国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文章与课题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基本都是将理论描述作为研究方式,而关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通常都是学者自身的想法与研究思路来诠释职业价值观。

张志新[2]等曾经提出过,当前的城市青年人群相对重视的是人际关系、生活满意程度、成就高低等,关于工作变动、人事管理以及人身安全方面等方面的重视明显不足;李卫平[3]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当中则认为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是一种展现个人精神的最佳方式;汪晓莺[4]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中则认为对青年人群开展对应的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的教育能够帮助青年人群对于职业前景与职业生涯等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知与判断,当中应当包含报酬、取向以及原则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因素;王运来[5]等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提出。

当前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属于一个简单的认知,然而这也是一个必须的进程,其属于青年人群对于即将面对的工作的一种期盼,并且可能会产生一些较为浅显的想法;王健[6]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一文中提出,职业价值观因为针对的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特点,使得当中的每个个体都应当有着自身独特的权衡。

最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的时候,基本都将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与教育措施进行了对应的研究,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朱远望、杨超越[7]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一文中提出,要注重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指导他们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乃至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树立自身先进的职业苦乐观、职业待遇观以及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青年人群的择业信心。

王苑岭[8]在发表的《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中提出要教育青年人群及时更新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念,合理降低自身的就业期望值,从而有效地下移就业的重心,针对青年人群实施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与教育,从而指导他们正确认知与评价自我价值,并且坚持集体职业方面的价值取向。

闫锋,白玲[9]在中发表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认为要教育青年人群树立较为长远的意识,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要重视创业方面的教育,加强青年人群的自主择业意识,从而增加他们对于从业方面的适应性。

三、国外研究综述

而国外在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则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

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斯瓦兹(schwartz)、塞普尔(super)、罗科奇(rokeach)与克拉克洪(kluckhohn)。

斯瓦兹[10](schwartz,1992)的观点相对来说较为全面,他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所向往的状态,并且价值观能够当作权衡一些事物的标准。

塞普尔[11](super,1980)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针对某种行动所渴望实现的目标的一种期盼。

罗科奇[12](rokeach,1973)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长时间坚持的一种信念。

克拉克洪[13](kluckhohn,1951)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在或者内隐的,用来衡量某项工作是否值得的标准。

国外的环境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喜欢开展单独的研究,而通常采用集体研究的学者会选择课题的方式来开展长时间的研究。

这当中较为突出的当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中的一批知名学者开展的价值观研究,其出版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学习和工作之价值观》,而书中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进行清楚的描述,然而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的,其对于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步骤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实践方面的介绍,并且当中还依附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案例[14]。

综上所述,至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形式,而关于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方面以及深层次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采用何种方式,采取怎样的模式,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

所以,在今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当中,国内学者可以尽量汲取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以及青年人群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更多地去探寻针对青年人群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模式、系统的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贾卫东,郑宏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2]张志新,吴红.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4).

[3]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

[4]汪晓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j].教育与职业,,(11).

[5]张宏,王运来,王艳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09).

[6]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高教论坛,2008,(02).

[7]朱远望,杨超越.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j].现代商业,2009,(03).

[8]王苑岭.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j].改革与开放,2009,(05).

[9]闫锋,白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10]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02).

[11]洪芳,吴谅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06).

[12]李添翼.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12).

[13]王康.近30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教育研究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2).

[14]王兆善.从“范跑跑”现象看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性[j].中国职工教育,,(07).

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规划英语篇五

职业价值观对于幼师专业生来说,可以结合你的专业,进行市场分析和*政策,眺望未来发展趋势。了解自己的兴趣,根据兴趣爱好,进行个人市场定位,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规划,再根据目标规划分解到具体可行性方案,具体来说:

首先,据有关部门统计,*的人口基数接近13亿,每年约有2000万以上的新生儿出生,0—6岁的儿童将近占了1亿多,城市儿童接近4000多万,十二五规划中将幼儿教育纳入规划前景中,所以市场对幼师这个职业是需求的。而我选择应聘幼师这个职业,也是性格使然。

我的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可能是喜欢看推理小说的原因,遇事我更喜欢先分析在行动,所以有时不免给人造成一种行动“慢一拍”的印象。可能是性格不喜急,我做事总是慢悠悠的,喜欢计划好之后再进行。自我认为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而且最关键的就是非常喜欢幼师这个职业。

另外,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师的工作方式不能死板和一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与人和谐相处的资质和智慧,更多的去探讨人性,探讨与各色人等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技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具备的才华去感染孩子们,并尊重,信任,激励孩子们,在友好宽松的师生关系和氛围里完成传授与接受的互动过程。

最后,如果我选择了教师,那我将把它作为我一生的职业,并努力做一个优秀的骨干教师。通过实践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在社会的大舞台充分展示自我。在今后工作中,重视与他人的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广泛的社交范围,能迅速适应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幼师职业价值观怎么写?总之,职业价值观是教师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也是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建议在职场人在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