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优质18篇)

小编: QJ墨客

教案模板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设计制作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掌握了一份好的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我的岗位》说课稿

《我的岗位》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二课的教材,即第四单元第一课,《品德与社会》学科提倡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引入,关注学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想学生所想,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丰富体验,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拓展。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还要落实“两纲”要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各种生动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的岗位》这一课正强调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而且与班主任的班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的,二年级下班级已经开始培养班级小朋友的劳动能力了,为了让学生在集体意识的基础上有各种岗位的体验,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因此把寻找岗位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二、说学情。

通过观察交流发现,班中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有一个服务岗位,但是岗位意识并不明确,职责意识不清楚,甚至连寻找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服务岗位,所以对于集体的事情抱有不闻不问,事不关己的态度,缺少责任意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通过了解岗位的作用,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培养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责任;。

2、能在集体中寻找为大家服务的岗位,并且尽心尽力去做好。

四、说教法。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岗位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有个与众不同的名称这个表面上,所以,我们利用救灾志愿者的故事图片来引出岗位的概念。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让学生明确寻找岗位的目的。在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时发现,的确有部分学生找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为同学服务,而有的是为了管别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气等,所以,课中先组织大家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三种意见,这也是教材上所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讨论,缩小了讨论范围,使讨论的目的更明确。可是怎样化抽象的书面语为实际的理解,我们组织已经有岗位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在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绍自己,有介绍同伴在已有岗位上工作中的闪光点。我们尝试引导学生来寻找岗位,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更加直接地体会岗位责任意识。

五、说学法。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延伸拓展。

六、说实施。

本篇课文,我们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设计为六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树立榜样,理解什么是岗位。

活动二:让学生明白集体的事应由大家一起做,让学生了解如何寻找岗位。通过讨论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级中的岗位,通过现场生生互动了解到寻找岗位的目的,应该说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级学生对岗位的真实看法,结合教材中“聪明豆”栏目归纳出几条不同意见,再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从而明确寻找岗位的真正意义。

活动三:联系实际,让已经有岗位的学生谈谈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先让学生来了解现有岗位的职责,体验到集体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过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坚定为大家服务的热情,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活动四:结合班级情况,献计献策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岗位明确责任,知道集体事情大家做。因为班级中现有的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经在岗位上做了一段时间,在岗位上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从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出发,让同学帮忙想办法解决困难。

活动五:联系实际,在班中增设岗位,开展竞聘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岗位,明确职责组织竞聘。集体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发动学生们一起来寻找班级中的岗位,并来制定出岗位职责,然后找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激发自主意识,在竞聘中进行能力培养。我们在学生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绪体验,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动六:总结谈话,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并不是课结束了,岗位就定了,因此将岗位的竞聘与课后的延伸结合起来,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七、说策略。

1、变单一灌输模式的策略。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注意贯彻二期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和建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体,小组的讨论明理,实际困难的解决,岗位的竞聘和表达心愿等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合作意识。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认可应该是意义最为深远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亲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在献计献策,解决困难板块中,黄芳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直接派学生做这做那,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具体的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活动的宽松情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

小学品德与生活《我的岗位》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勇敢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4、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辨析,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一)、亲近孩子,展现生活。

利用挂图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展示生活情景,激活学生真情,把课堂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体验、提升,在发展中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的道德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寓教于动,绽放活力。

创设童趣活动,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然后以敞开心扉说胆小、故事屋里明道理,指点迷津变勇敢、辨别是非导行为等几个富有层次的童趣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形成品德认识。

(三)、超越文本,碰撞生成。

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作为一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活动中注重自悟与启发统一,努力促进品德内化,挖掘课程资源,有补充有超越。

三、说教学流程:

活动一:故事导新课。

小朋友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时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中,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得跑走了,有的害怕得哭了,还有的跑到很远的地方叫大人。只有司马光小朋友勇敢地面对危险,搬起石头砸向大水缸。我们要以司马光小朋友为榜样:勇敢,不胆小。

板书课题:我不胆小。

活动二:敞开心扉说胆小。

老师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上台来唱支歌或跳个舞,来表现自己不胆小!

学生表演(找出胆小、怕羞的同学)。

紧接着师问: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胆小的事吧,能告诉大家吗?胆小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胆小的事。

活动三:故事屋里明道理。

老师说:我们小朋友有胆小的时候,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有胆小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咕咚来了》。

录音播放:

河边有棵木瓜树,树下住着一只小白兔。一天,一颗熟透的木瓜被风一吹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掉在了树下的小河里,“咕咚”一声,把小白兔吓了一大跳。它赶紧跑出自己的屋子,大喊起来:“咕咚来了,咕咚来了——!”一只猴子看见小白兔如此慌张就问:“小白兔,你干什么呢?”小白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咕咚,咕咚来-了-!”猴子一见小白兔这么害怕,心想:咕咚一定是一个可怕的家伙。就跟着跑起来。狐狸和老虎看见了,也问:“出什么事了?”小白兔和猴子一起说:“咕咚来了,快跑吧!”他们也跟着跑起来,小鹿、斑马、水牛、河马一听说“咕咚来了”也跟着跑起来。他们跑啊跑,跑到狮子大王的面前,狮子大王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如此慌张?”动物们异口同声地说:“咕咚来了!”“咕咚?咕咚是什么呀?”“这——”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看着小白兔,小白兔说:“咕咚实在太可怕了,它是……它一定是个大怪物!”狮子大王说:“什么怪物,我来见识一下,前面带路!”小白兔把狮子大王带到自己家门前,什么怪物也没有啊,大家正纳闷,又有一只木瓜掉在河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小白兔赶紧躲到狮子背后大声喊到:“咕咚来了!”大家一愣,都哈哈大笑起来,小白兔明白了怎么回事,不好意思地笑了。

学生讨论:小白兔呢?你认为胆小好吗?为什么?

活动四:指点迷津变勇敢。

1、重点分析:我怕黑。

怕黑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为什么怕黑?

3、讨论分析:不敢打针、不敢游泳、不敢发言。

同桌任选一个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4、引导体验。

刚才不敢上台表演的同学谁来表演个节目,可以唱首歌,可以跳个舞,可以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也可以吟诵一首古诗!

活动五:辨别是非导行为。

首先出示跳假山和捅马蜂窝的图片。

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讨论这样的问题:他们勇敢吗?为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任意点击辨是非。

最后师小结:王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做事之前,要想想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安全,正确的事大胆去做,错误的事,不能去做,这才是真正勇敢的孩子!

活动六:信心卡自我鼓励。

出示信心卡,指名读。

1、学生做卡。

小朋友们面前有空白的信心卡,做一张送给自己或者同学,还可以送给故事中的小动物。

2、互相送卡。

学生自由互送卡片。

师送卡。

老师也做了几张信心卡,送给小朋友们。

教师送的卡片内容。

1、害怕时,对自己说相信自己做个勇敢的孩子。

2、困难来了,真是太好了,我又有机会锻炼自己了。

3、有胆量、有勇气、有信心,最优秀的就是我自己。

4、你的回答真精彩!

5、你的回答真棒!

6、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7、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勇敢),不要——(蛮干),在别人或者自己胆小的时候,随时鼓励。

小学品德与生活《变来变去的水》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感知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索水的科学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用图画、实验、表演、游戏等形式表现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以增强儿童学习的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索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活动重点在引导和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过程,不能仅仅注重结果。

活动准备教师:水姑娘面具(另一面是谜语)、冰块、录音机。教学图片。表演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持谜语面具出现: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猜猜我是谁?

双手抓不起;

有刀切不开;

煮饭和洗衣;

都要请它来。

2、(学生猜出后引出课题)学生说说猜出的理由。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水的特点。

(二)、探索水的特点。

1、先请同学们说说水有哪些特点?

2、水姑娘来到了各个小组里,你能发现水姑娘的什么秘密?你们准备怎样去发现?

3、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

4、探秘时需要注意什么?(要讲卫生)。

5、探秘后要注意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

6、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交流探密结果,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对学生的探密结果(记录表)可以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如:

水的秘密。

水是没有颜色的。

水是没有味道的。

水是可以倒来倒去的。

(三)、变变变游戏。

1、(教师戴面具扮演)上场:“我是水姑娘,现在你们看得见我,(教师在黑板上用板刷擦湿一块)但我会变,待会儿让你们看不见我!(黑板干后)谁知道我是怎样变的?”

2、“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现象”。(学生列举水变水蒸汽的现象)。

3、水姑娘:“你知道我跑哪儿去了吗?”(小组讨论后交流)。

4、水姑娘:“我并不总是流来流去的,我也会变得硬起来的!瞧,我又变了!(出示冰块)你知道这时我叫什么名字吗?”

5、“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我。”学生列举水变冰的现象。

6、“为什么我会这样呢?”(小组讨论交流)。

7、我还会是这个样子,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8、(出示雪和霜的图片)学生汇报。

(四)、有趣的水实验。

1、我们来做一做小实验,你就更明白水的秘密了。准备好烧杯、热水、玻璃片。

2、往烧杯中倒上热水,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为什么?用手放在烧杯口,有什么感觉?

3、拿起玻璃片,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把玻璃盖在烧杯上。

4、拿起玻璃片,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在什么时候也见过?

5、讨论后交流。

6、交流课前自己做的实验。

(五)、小水滴的旅行。

1、水姑娘:“你知道天上为什么要下雨吗?听了故事后你就会明白了。

2、听录音:小水滴的旅行。

3、学生模拟表演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水、水蒸汽冰、冷气、太阳等角色。)。

4、把“小水滴的旅行”根据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六)、教师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2、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便地去尝一尝、摸一摸可要注意安全呀!

(七)、拓展延伸。

水姑娘又一次上场:“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了解我,可以去翻翻《少儿百科全书》等一系列课外书,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品德与生活《我的岗位》说课稿

本课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牙齿的保健措施,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会正确刷牙。

2.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3.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护牙开始,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牙齿的重要作用,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2、难点:引起对牙齿保护的重视,达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换牙时期,刷牙、洗手看似微不足道,却是让儿童健康成长最基本的习惯。换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他们关于牙齿的保健常识却知之甚少。况且每个家长的.态度和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异,会直接影响孩子牙齿的生长,所以必须尽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另外,学生在换牙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牙病,可是又往往怕去看牙医,这就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型、饼干、塑料杯、清水、各种食物小卡片、学生牙刷及牙膏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牙齿的重要性。(时间预设:3分钟)。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

看完以后你想说什么?是啊,有牙的大老虎威风凛凛,而没牙的大老虎却可怜巴巴。牙齿对于动物和人类都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板书:保护牙齿)会学习的孩子会和老师一起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保护牙齿。好,上课。

(二)讨论探究全面护牙的好坏习惯。(时间预设:9分钟)。

1.同学之间互相观察牙齿,了解什么样的牙是漂亮。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畅谈护牙小秘诀、

3、小牙医诊断护牙好习惯及损坏牙齿的坏习惯。

师小结:小牙医们真是火眼金睛,让老师学到不少知识。我会回去告诉我班的同学,一定要和坏习惯告别,做到(指板书:合理饮食、勤刷牙、定期检查),这样才能(指板书:保护牙齿)。

(三)小组合作,讨论食物分类,了解牙齿健康与饮食的关系(时间预设:8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

交流时教师趁机点拨。

(四)探究活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时间预设:15分钟)。

1、探究为什么要每天漱口、刷牙。

(1)学生吃饼干,用清水漱口。

(2)让学生摸用醋泡过的鸡蛋壳。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借助牙模,介绍上牙,下牙,咬合面。

(2)视频播放正确的刷牙方法。

(3)体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4)总结刷牙儿歌,进行刷牙演示。

小学品德与生活《我的岗位》说课稿

教学内容:

《江南水乡》是人教版社会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大纲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社会常识,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地理常识;初步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情感;知道水乡人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江南水乡》一课分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教材内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鱼米之乡”三部分组成,还附有两张地图、两幅插图、“找一找”“读一读”以及“说一说”。其中引文点出了江南水乡的大致范围和地理位置,还点出了江南水乡在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方面的总体特征。“太湖人家”这部分课文,通过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环境,给学生展示了两幅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和水乡小镇景象的图画。而“鱼米之乡”这部分课文主要写江南水乡的农业。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最主要的环境特点,以及江南水乡的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二、知道江南水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以及江南水乡享有盛名的农副产品。三、初步了解江南水乡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江南水乡的地理知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因为江南水乡就是我们的家乡,所以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亲切的。因为课文里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不会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话:有了距离才有美。江南水乡与本单元前几课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觉。亲切与新奇,小学生会倾向于哪个呢?其实这并不是我着重考虑的问题,因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无论是亲切的东西还是新奇的东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们教师的教学不能指望教材的亲切或是新奇程度。

本课是一篇介绍性质的文章,是典型的“社会课”。其实社会课教材内容性质偏向于解释说明介绍决定了教学时教师讲授比较多,加上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机会并不是太多,就使社会课不那么吸引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课有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进来。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么去谈上好一节课呢?另外社会学科包罗万象,教师的知识水平在丰富的社会知识面前,有时并不是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面临着新的课程改革,教师的自身角色也在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只为了教而教,更多的着眼点应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去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去寻找答案。

所以,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起来,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飞扬,如何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力得到提高。我思考的另一问题是我自己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何杜绝让自己陷入滔滔不绝的讲授之中。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已经已经长大了的自己,来会回忆家乡,来为家乡做事。这其实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此时的教师已经不是一名“独白式”的表演者,而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表达想表达的东西,然后使其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而教师既保持了一定的权威,又以一种伙伴式的态度观照学生。教师的讲授已转化为一种对话,以此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对话中我设计了一些情境问题,意图将本课的难点与重点各个击破。让学生学在轻松中。乐在学习中。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了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课通过学生作导游、分析江南水乡经济发展前景等环节来发挥自己的才智,依靠自己来解决本课的各个知识点,尽管可能是不自觉的,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也没意识到可能也没意识到是自己在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想、要说还要写,必须全身心的投入。

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让课堂上争取做到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时光之旅。

学生的好奇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因为这正是他们所常幻想的东西。

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起来。纷纷发表意见。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而且都梦想自己能建功立业,这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埋下伏笔。

音乐声响起:《春江花月夜》;童谣响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师示意学生一起诵读童谣。

4、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谈谈听到这首童谣的感觉。(亲切,勾起对童年的回忆、对家乡的回忆……)。

师:我们的家乡有个美丽的名字——江南水乡(板书课题)让学生深情朗读课题,营造氛围。

(二)环环相扣,教学新知。

5、师: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来谈谈。

生自由说。(零碎的,不完整的。)。

6、师:你们现在都是各有一番事业的人了,是不是身边都有自己的秘书了,平时发言都有秘书来帮忙,所以今天讲话不行了。现在老师来做你们的秘书,替你们来列一下讲话的提纲,请各位“老总”照着提纲来发言,可得讲好一点,因为你身边可能还有外国友人,别丢祖国的脸。

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学生的缺点,同时又为学生设置下一步的棋。学生在教师善意的批评后更能自觉完成下一步学习任务。

7、出示提纲:(1)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2)江南水乡的环境(3)江南水乡的物产。

生自读课文1~3部分,可讨论。

8、生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即本课的引文部分)要求读出感情,特别是“这里山清水碧,称为太湖平原,全国最著名的‘江南水乡’,也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要求感情读,一是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二是引发下步教学环节。

9、师:既然你对江南水乡的感情那么深,那你对那里的地理肯定很了解了。请你给我做导游,因为“五一”长假我就要去旅游了。

出示适当更改的“找一找”:请着地图来做一次导游,介绍江南水乡的一些有名的城市和河流。

这里要求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去攻克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对于当导游都挺有兴趣的,这样凭着兴趣去完成“找一找”,就没有了应付的情绪。此外,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0、师:现在有几位客人,他们分别是东北的吉林人、黄土高原上的甘肃人以及华北的天津人,他们想到一个地方去投资。为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请你发挥自己的交际才能,促使他们来江南水乡转转,或许他们就会来这里投资。

11、生介绍江南水乡的环境。

这里学生除了介绍江南水乡的环境,完成了解江南水乡的环境这一教学目标之外,必谈到那三位客人的家乡,这样也复习了前面的所学。

这里就是完成了江南水乡的农副产品着一部分的教学。

学生要回答这部分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江南水乡的物产,然后才能说上一些,当然学生对于江南水乡经济前景的回答可能是很肤浅的,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学生肯定思考过了,这就足够了。

教师在这里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使学生的认识或了解能更准确些。

(三)激励创作,总结提高。

13、师出示唐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齐读。

师:白居易的词是写得很好,但我觉得咱们江南的好可不止这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可不是白居易的几句话就概括得了的。大家都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诗,来介绍我们这个人间的天堂。可不要再请秘书了。

这里就是在复习本课的教学内容,此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场交流。

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预习《江南水乡》后半部分。了解本地的乡镇企业情况。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红领巾胸前飘》说课稿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xx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品德与生活《我的岗位》说课稿

《我的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中第一册第十课的内容。它由《我们一家子》、《我是幸福的孩子》两个部分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父母长辈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一些年龄小,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被父母呵护惯了的子女有时会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许还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目标中的第一条情感与态度就提出了,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其中爱亲敬长排在了首位。据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家庭角色意识。

b)通过开展“全家福”展览,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c)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得到快乐。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我把孩子的家长们也请到了课堂,一起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另外,课堂上我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巧妙的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到好处的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a)欣赏导入,创设情境。

b)介绍家庭,增进了解。

i.看看多媒体vcd资源《我的家》中的《我们一家子》全家福照片。

ii.说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大胆地去说。

iii.贴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全家福”展板。

iv.欣赏欣赏多媒体vcd中“妈妈的爱”,再次感受家人的温暖。

c)理清关系,升华感情。

学生拍手玩对对歌。

d)巧巧手活动。

让孩子在爸妈的配合之下共同去完成一件作品。

六.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具体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

3、能够自己设定主题,在生活周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能讲述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而运用考察的方法进行社会研究,初步感受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天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因此,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活动课,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说教为主要形式和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封闭模式,是一项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不是简单的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目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来开展,因此我将此次活动设计为从课堂到校外,又从校外到课堂,再延伸到校外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具体的活动时间为课堂实践两课时,课外调查一周。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3、创设情景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是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或的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访问,进行模拟游戏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2、走进社区,实践调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动。

4、模拟情景,体验生活。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实施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小明,我们来看看他一天的生活吧。(课件演示吃早餐、走在上学的路上、乘坐公共汽车去学校、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到文具店、回到家里看电视)。

导入首先从小明一天的经历入手,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小明一天所做的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小明在一天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做这些事需要谁的服务?他们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也可以谈谈看了这组画片有什么感想?这些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已初步感知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从事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再请同学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图片,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图片上漫画夸张手法,说明清洁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引子,请学生假设如果生活中缺少一个行业的服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进一步认识各个行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便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操作。

2、走进社区,实践调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动。

在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后,进入了第三个环节的活动,用一课时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调查展示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如:图片、录像、诗歌等。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受到的,也可以收集到的。最后对调查表做一个统计,用活生生的数字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

4、模拟情景,体验生活。

“社区生活一天”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社区需要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行业,然后分工各自模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按事先的安排,成立文具店,小餐厅,小卖部,理发店等相关场景。教师给与相应的提示,使学生有个短暂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1)你今天作过什么工作?

(2)除工作外,你还去过哪里?为什么?

(3)你的感受是什么?

(4)你有什么疑问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此板书简明扼要的概括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它能为教学目标的达到构建视觉框架。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理发师售货员修理工气象员售票员社区工作人员。

相互依赖,相互服务。

从而感受体验到人们相互需要的关系。有了上述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孩子们一定能认识到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依存关系。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强调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认识、体验、感悟、表现等多方面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认识过程,明白道理,选择目标,自主行事。德育教育在实践中感受快乐、体验生活、取舍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说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社会调查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察、采访的方法,并能把自己观察、访问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2.主动参与,大胆活动。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社区的采访和观察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需要做好指导和安排工作。尽量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了解有关安全的意识,有初步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根据这一要求,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心理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设计理念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防范意外伤害都方法,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本课出自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小心,别伤着》主要教学内容是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和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辨析能力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据实际情况,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明白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意义。

2、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情况下,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3、让学生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与家人经历的痛苦与烦恼。

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1、在本课教学中,我决定采用“情景教学法”为主,以谈话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表演感悟——讨论交流——领悟方法——活动体验。

3、在本课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讨论交流,从中学会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水到渠成的达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我首先(课件出示“小淘气”不小心受伤的情景),通过这一情景的展示,让学生回顾自己不小心受伤的经历,并且让同组的小朋友互相讲一讲自己受伤的经历,教师及时引导,由于我们缺乏安全意识,或者意外事故的发生,稍不注意就要受伤,受伤之后不仅自己感觉很(痛),还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着急、心痛、花很多钱),既然这样,你想对自己或其他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后。

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小心,别伤着》。这一环节,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景,运用课件让学生回归生活,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向学习兴趣,又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观察分析提高认识。

这一环节用生动的动画情景出示教材范例,迅速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用“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来展开教学。找——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演)——受伤的情景;说——身边还有哪些危险。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科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三)指导行为,掌握方法。

这一环节中教师创设情景,(课件出示:破手指插图)请学生说一说手指划破了怎么办?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去感受、去研究。本环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集中处理常见伤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延伸升华情感。

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与课堂,并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逐步提高。

为此,我将活动扩展到课外,设计“我来给你提个醒”这一拓展的活动,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健康生活每一天。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让校园更美好》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这是在学习前三课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是在学生确立研究观,学会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去付诸于实际的行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真正领悟:生活需要创造,创造能美化生活。也就是说,本课的活动,是对本单元活动的综合检验与全面提升。

“影像回放——问问问”------。

“热心参与——查查查”------。

“金银点子——碰碰碰”------。

“行动落实——快快快”------。

这一活动主线展开,营造真实的生活课堂,激发儿童探究的天性、创造的智慧,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回归生活,儿童热情关注生活,创意智慧生活,享受美化生活的乐趣。

1、情感与态度:通过影像回放,参与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创造校园美好生活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时时处处关注校园,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在熟悉学校环境的基础上,了解学校设施的一些基本常识,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4、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开展校园调查,改进小建议的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解决学校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1、校歌录音带,《粉刷匠》歌曲伴奏带。

2、学校校园四季景象,学生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的录象。

3、创创鼠、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头像卡片若干张,金点子银点子奖章若干枚。

4、校园问题情景照片数张。

(动画出现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的可爱形象)。

瞧,他们请小朋友看录象呢!(播放“校园扫描”录象资料:有校园四季景象,学生上课、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配上学校校歌做背景音乐)。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板书不完整的课题:校园美)。

2、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大家都来问一问。

1、康康熊说,校园里还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你发现了吗?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也非常关心咱们的校园,查出了校园中存在的问题。顺口溜“关注校园,热心参与,查查查!”

(看了刚才的录象,结合平时的观察,小朋友都热心参与,查一查校园里的问题所在。注:学生查出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上下楼没有秩序,下课后有人追逐打闹,就成为康康熊的朋友;学生查出卫生方面的问题,如小卖部门前有包装袋,墙上有污渍等,就成为爱爱鸽的朋友;学生查出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如说脏话等,就请乐乐猴做他的朋友;有小朋友能动脑筋,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隐性问题就成为创创鼠的朋友。)。

2、看。

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这些不如意的地方,你是怎么想的?

3、怎样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呢?(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让校园更美好)。

(出示:金点子,银点子奖章)。

师: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把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问题拍成了照片,大家通过小组讨论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讨论照片上没有的其他问题。我们还要评比大家的解决方案,评出创意金点子,银点子,颁发奖章。

1、小组为单位,认领问题,讨论改进建议。(播放音乐《粉刷匠》)。

(写建议书、亲自去劳动、写一些标语牌等等)。

2、交流讨论情况,颁发奖章。配上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金点子银点子碰碰碰!”

3、教师小结:我们靠大家的智慧创造了新生活,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创创鼠非常满意,我们全体同学都成了创创鼠的好朋友!

我们的方案很有价值,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只有把我们课上的方案尽快落实,我们的校园才会更美好。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行动落实快快快!”

听着音乐改编歌词,走出课堂去落实行动。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这个活动主题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内容。它所处的单元是一个以《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为主题的教育单元,包含“我身边的环境”、“爱惜资源”、“美,就这么简单”三个活动主题。旨在使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初步了解人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打下基础。本次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文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感受”。学生感受清洁优美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优美清新的环境,

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愉快。

第二部分是“调查”,谁把这儿弄脏了?这是活动的重点,也是学生道德观点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材料。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以学生的生活现实为根本,努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探究式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_,使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

2、我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4、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自制电脑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感情,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3、我带领学生全员参与课内学习与课外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开展观察、调查、探索等多种体验式学习,重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加强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索的快乐。

2、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开展观察、调查、探索等多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进入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引发体验。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孩子们带进整洁宜人的环境中。通过绿树、阳光、鸟鸣、青蛙和小虫的歌声,让他们感受到优美清新的环境可以给我们带来舒适和愉快。提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我身边的环境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当孩子们说到有关环境污染时,提示: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讨厌的污染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粘贴小卡片。我准备了一些贴图:纸屑、果皮、菜叶、塑料袋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格子里贴上相应的图片,如果图片中没有的内容可以自己补充。

家里:

我家周围:

学校里:

我想说:

看到我们身边的环境被污染,你想说什么?这是一个散发性思维的题目,激发了学生求索的_,学生自由地、热烈地在组内发表意见和观点,畅所欲言。我引导学生谈谈:谁把这儿弄脏了?我们该怎么做?等问题。同时,我利用课件制作了一个的角色体验题,展示了校内外一些文明和不文明行为习惯,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兴趣盎然。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即进行总结板书。在交流声讨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达成了共识: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三)巩固延伸实践体验。

脸脏了,可以洗一洗,桌子脏了,可以擦一擦。小河脏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关心,在了解每个孩子的爱好、特长的基础上,我建议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兴趣小组:绘画组、设计组、手工制作组、宣传组、表演组等。孩子们分成小组后,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且彼此分享合作的成果。教师巡视帮助他们完成一些难题,课内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外继续完成。利用周会的时间班上再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主要展示孩子们的环保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自然的合作性活动中,形成对社会、对集体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文明习惯。

品德与生活

一、设计意图:

合作并不是两个或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件事这么简单,合作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两人或几人一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团结,而且要互相配合,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而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合作的意识,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在学生的脑海中还是很模糊,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合作,通过发现身边的事例理解合作,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学会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实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方法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我更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由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所以本课教学中老师只是作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游戏、讨论和实践。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合作的意义和好处,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扔乒乓球游戏:——明白为什么合作。

设计意图:游戏是每个学生都很喜欢的,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一个学生要扔准,一个学生要配合扔的角度皆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明白要想成功,不仅要与他人一起完成,更要相互配合,这才叫合作。(板书课题:团结)。

活动(二)、小组合作游戏——如何合作。

1、教师引导,下面的游戏你能合作好吗?

游戏结束,为什么有的小组快,有的小组慢呢?让第一名的小组说说如何合作的?

大家来评价一下,这个小组的方法怎么样?(通过评价,学生分析其他小组的合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不仅要每个人团结,而且要协作)(板书:协作)。

设计意图。

这个游戏需要小组中每个同学相互配合,依次将乒乓球放入瓶口,才能用最快的时间,并不是每个组的同学都能很好的合作完成,通过比较就更能突显合作的重要。通过一个热烈有趣而又寓意深刻的游戏,使“团结合作、才能办好事情”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上,而且永不磨灭。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活动(三):强化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合作。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那些事情需要合作呢?(学习、游戏、站队、打扫卫生……)。

设计意图:寻找身边的事例,明白合作在自己的身边,每天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人合作,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的合作,你能找出来吗?并说说原因。(医生做手术、建筑工人盖楼、大型文艺汇演等)。

教师提出研究性课题:《秋天许多树叶黄了,为什么枫叶变红了呢?》。

8人一小组,讨论如何共同完成?

分组汇报合作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同学不仅要分析研究性课题,而且要分析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安排每个人得分工,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学生讨论,哪组的计划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要与他人合作,合作就要合理,明白在合作中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才是最佳、最有效的合作。板书:(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五)、总结。

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生活处处离不开合作,合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还是合作好。(揭示课题)。

五、板书设计。

还是合作好。

团结协作。

发挥每个人得特长。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我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的第二主题“我们班里故事多”。在这个主题里分两个内容来讲:第一个是说我们班里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体会集体的温暖。第二个是,通过班里的点滴爱心制做感谢卡,来感谢帮助过你的同学或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温暖。

刚升入二年级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愿意为集体做好事。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具体场景、具体实例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我们设计了“我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儿童作为变化的个体,在参与集体生活,学会帮助他人,感谢他人,团结友善的一笔财富。为此,我们设计了“我们班里故事多”为本单元的第二主题,旨在通过开展儿童的交流活动、讲述、表演、互送感谢卡。在参与过程中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感情和交往能力。

1、体会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增强爱集体的感情。

重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难点:发展友谊,教会与人之间的交往。

1、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水彩笔,卡纸。

2、教学课件:彩色爱心、一首歌。

1、课文图片导入。

2、学生回忆故事、讲述故事。

3、引出课题。

4、学生手工制作感谢卡,表达感谢。

5、体会感悟友情与深情、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是在对我国小学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社会和活动课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说教式的品德教育。所以在设计《怎样才凉快》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力求多视角、多维度地反映儿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共设计了四个环节:1、想一想那里凉快;2、游泳的保健,节约水电;3、中暑的急救;4、总结延伸。由这四步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节约水电、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目标。

下面,我分步来说一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一、想一想哪里凉快。

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部分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基础上,回想到过的凉快地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下一步的教学。

说一说怎样做才凉快:

这一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交流,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介绍自己的经验,使大家共享。

因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了“无节制吃冷饮”和“满头大汗时冲凉”的生活片断,从学生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在亲近生活中克服不良习惯,懂得科学、合理地生活。

二、游泳的保健和节约水电。

这一环节又分为四步:

1、说《游泳时要注意的安全》。

2、看《赵子聿游泳出门前》、《亮亮父子忘了什么》两组画面。

3、讲《乐乐猴图凉快》的故事。

4、学《节约水电》儿歌。

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是围绕节约水电设计的。因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所以生活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源泉,游泳出门前一正一反两方面的片断演示,是让学生在正误的对比中,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向,同时,用学生赵子聿的生活写真来树立榜样,让学生有样可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组关于水的数字资料的演示,是让学生懂得水的宝贵,在思想上引起震撼,因为有了节约水的思想才能导致节约水的行动。

节约水电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节约水电的重视和行动的指导。

三、情景剧表演《中暑的急救》。

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结合,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给学生创设了实践的机会,在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中,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常识,也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即学用结合。

四、总结延伸。

全文总结既有主体活动内容,又有行为指导的具体要求,将教学目标延伸到课外,引导儿童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季,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习科学、学会生活。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心,别伤着》,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小心,别伤着》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第二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三个主题。这一主题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展开,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从而使学生懂得避免意外伤害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一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一课的知识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结合紧密,很适合低段学生进行学习,可以让一年级的小同学从小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意外伤害事故的方法。

4.关注自身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日常行为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自觉性较差,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我在整节课上设置了经验交流、情景表演等多种学生们喜欢的教学环节,力求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我相信如果对学生引导得当,教学效果一定会非常明显的。

三、说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决定采用“情景教学法”为主,以谈话法、讨论法为辅。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强调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德育现实和可能出发,有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说学法指导。

通过表演感悟――讨论交流――领悟方法――活动体验。

在《品德与生活》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本课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讨论交流,从中学会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五、说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了解有关安全的知识,有初步安全的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低年级小朋友的认知、心理特点,设计本课时,我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品德与生活》学科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学习知识的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主题。我首先(出示课件:学校学生课间活动时不小心受伤的录像)通过这一情景的展示,让学生回顾自己不小心受伤的经历,并且让同组的小朋友互相讲一讲自己受伤的经历,教师及时引导,由于我们缺乏安全意识,或者意外事故的发生,稍不注意就要受伤,受伤之后不仅自己感觉很(痛),还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着急、心痛、花很多钱……),既然这样,你想对自己或其他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后。这时,教师就出示课题:《小心,别伤着》。

(二)观察分析提高认识。

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生动的动画情景出示教材范例,迅速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用“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来展开教学。找――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演――受伤的情景;说――身边还有哪些危险。《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本环节教师抓住一年级小朋友表现欲强的特点,通过找周围存在的各种危险,演受伤的情景,说身边还有哪些危险情况,怎样才能避免伤害,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因为对学生而言,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谈,尽可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让学生意识到受伤是一件很危险糟糕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快乐甚至生命的大事,应该足够重视要好好保护自己,这样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悄悄深入到学生心里。这样,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在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这一目标,就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潜在思想和行为。这样就使学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不安全因素很多,需要时时处处小心,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指导行为,掌握方法。

1、如果流鼻血了怎么办?

2、如果扭伤了怎么办?

3、小红被小狗咬伤了怎么办?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去感受、去研究。本环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集中处理常见伤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总结延伸。

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课后,咱们来开展一个“我来给你提个醒”的活动,以后,发现谁的做法会给自己或别人,造成危险,咱们就马上提醒他——“小心,别伤着”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健康生活每一天!

[最后,通过《安全歌》这一活泼巧妙的形式,和学生共同总结避免危险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设计了“我来给你提个醒”的环节,使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向课外延伸,促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学会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互相帮助的情感,从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互助互爱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

各位评委,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科学,敬请各位指正。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新课程条件下教学内容是有弹性的,教学过程中常会生成动态的新的资源,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努力做到及时去捕捉这些闪光点,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为每一个学生表现或发展自己创造机会,让课堂焕发生命.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欢欢喜喜过春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初步了解年的常识,能够对年文化产生兴趣,并表现探究的愿望与行动,本课主要要求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以及在春节活动中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中的有趣事,新鲜事,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欢欢喜喜过春节》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我将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中体现。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对于本目标我将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二环节中来展现。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此目标我将在本课的两个活动中来体现。

根据教材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大纲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的基本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让学生用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方面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vcd《过新年》片段,同时让学生聆听熟悉的旋律《新年好》,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他们展示交流,同时将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情境氛围,再通过多媒体vcd资源中的《过新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生生互动:(活动一)祝福热线学生自由分角色扮演其亲人、朋友等,让他们之间相互赠送祝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社交能力,有利于他们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群体互动:(活动二)特别行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模拟过年的活动,如:“帮妈妈布置房间”、“访亲拜友”、“采购年货计划”、“春节慰问活动”、“有趣的游艺活动”等,让他们分组讨论,确定主题,再进行准备,制定计划或排练小短剧。这一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培养能力,拓展延伸。在作业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让学生回家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对亲朋好友相互赠送祝福,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迎新春 挂图一 挂图二

过新年的图片新春慰问图片

总之,本课的教学思路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巧妙地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的第二主题“我们班里故事多”。在这个主题里分两个内容来讲:第一个是说我们班里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体会集体的温暖。第二个是,通过班里的点滴爱心制做感谢卡,来感谢帮助过你的同学或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温暖。

二、说设计:

刚升入二年级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愿意为集体做好事。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具体场景、具体实例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我们设计了“我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儿童作为变化的个体,在参与集体生活,学会帮助他人,感谢他人,团结友善的一笔财富。为此,我们设计了“我们班里故事多”为本单元的第二主题,旨在通过开展儿童的交流活动、讲述、表演、互送感谢卡。在参与过程中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感情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四、德育目标:增强爱集体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难点:发展友谊,教会与人之间的交往。

六、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水彩笔,卡纸。

2、教学课件:彩色爱心、一首歌。

七、教学设计:

1、课文图片导入。

2、学生回忆故事、讲述故事。

3、引出课题。

4、学生手工制作感谢卡,表达感谢。

5、体会感悟友情与深情、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内容。本课文的学习适逢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后,课文选取赛龙舟这一题材,意在把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社会文化生活和儿童的观察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的培养与激励儿童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

1、端午节及其风俗活动,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积极进取。

2、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课程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着眼三维目标,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科学有趣。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在处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如课前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脚底生风”的游戏,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引用了关于团结合作的儿歌,调用学生以往的知识体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思品科与语文科之间的整合。

整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活动时机选择得当,学生参与全面主动,活动过程真实高效。体现了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了课程的体验性、活动性、生活性和开放性。

游戏激趣法、直观形象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顺

学而导,顺学而教,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做“折筷子”

的实验,学生踊跃参与,通过一根筷子,两根筷子……一把筷子,随

着数量的增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让他

们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让他们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还特意引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逛动物王国”的情境,让他

们看到大雁和蚂蚁的团结,天鹅、梭子鱼、螃蟹的不团结,

并给天鹅、梭子鱼和螃蟹出谋献策。

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后再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呢?交流完毕后还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实验体验法、故

事领悟法、直观法、表演法、联系旧知法。

整节课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主题贯穿整体教学。如课前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可以问家长,可以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以请家长帮忙上网下载资料。然后分小组合作编成小报,最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对团结合作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通过看赛龙舟的录像、创设去森林动物王国参观的情境、做折筷子的实验、 看“脚底生风”的实录、玩“笔下生花”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倡导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倡导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开放氛围;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了要团结合作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a)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直入课题。

b)认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c)明理,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d)导行,游戏中体会团结合作无处不在

e)小节,升华主题。

教学是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学生在品德课中得到体验,让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与分享,让孩子的喜怒哀乐能够自然地流露,我们行走在前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