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大全(19篇)

小编: 文锋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有关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团结是力量,五十六个民族一句话,爱我的中华。上学后,我记得我学到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慢慢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骄傲地生活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因为我知道这块土地聚集了56份热情,这块土地聚集了56种希望,这块土地聚集了56颗热爱国家的心!

我知道我的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孩子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

国家有困难,匹夫有责任自古以来,钓鱼山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小日本想买我们的领土,不买就抢,全国和世界的人们,相信现在日本是怎样无耻、霸道、100个日本的。

在这一点上,足以证明中国人民的团结,比团结,比人力我们都赢你,小日本,你不傲慢,最后的胜利要靠民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总书记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作为党的干部应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民族地区工作,要主动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对党的民族政策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心中既要有局部更要有全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认识上去了,更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作文

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_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并要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我校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来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因为天山松树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总书记强调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保持中华民族一家,共同构筑中国梦想的生动局面,是保证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新荣誉和梦想的思想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力量源泉。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共同写下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辉煌的文化,共同培养伟大的精神,聚集在多样化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首个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一切工作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内蒙古的所有工作都要着重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五个认同,形成建设明亮的内蒙古,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的强大力量。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各族人民成为绳索,团结如一人,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上,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工作规划、推进、执行的全过程中,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向着伟大的目标奋发前行。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逆流而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敌对势力对我的干扰渗透破坏力增大,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他们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重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锐利复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清醒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始终以维护伟大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结为最高利益和基本前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抱抱,风雨同舟,与衷共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道路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结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流更加频繁。这要求所有工作都有助于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开辟新的道路,奋斗新的时代,创新的局面。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满足各族大众美好生活憧憬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让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要过好日子,必须团结起来。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要各民族牵着手,肩并肩,一起奋斗,各民族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一定能建造美好的房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语言交流是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总书记说: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交流,不交流就难以认同。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如果每个人都不知道,就很难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谈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魄力。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要学好使用国家共同语言的文字。这是宪法法赋予的责任,也是公民国家意识和爱祖国的具体表现。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体人民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密团结。

内蒙古作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要把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线,坚决维持边境稳定和民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辉煌。新时代的新旅程,前进的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只有以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人心聚集,精神依赖,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只有不断巩固心思一处,力量一处,汗流一处的良好氛围,各民族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以梦想为岸,团结起帆,奋斗划桨,2500多万各族孩子齐心协力,向着更辉煌的未来出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族……。

民族融合一直是我们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清四大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同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也意识到你有我,我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情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该制度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执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果备受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开始了消除贫困的战斗,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民族也不可或缺!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中国历史是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每个民族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共同体。

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了西方国家有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已经很久了。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在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黑色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由于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有色人种和少数民族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平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希望世界暴乱和不公平,和谐和平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范文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1月8日至10日,内蒙古师范大学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我院教师通过听讲座、学习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参加了本次培训,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深刻内涵、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我们摘要发表老师们的学习心得,以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进一步深入。

 红雨 。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好、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2条明确规定了中国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可以说,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民族地区学生走向现代化、扩大就业面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更好加强各民族的沟通交流,要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铸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赵格日乐图。

作为一名高校蒙古族党员教师,应该及时积极主动学习领会和正确理解党中央和自治区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以此不断提高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只顾专业教育和科研业务工作,还要积极主动学习体会和正确理解党中央和自治区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切实提高自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心和指导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周边群众和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张斌 。

通过参加本次专题培训,使我认识到,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切实提高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勇于担当,在学生教育培养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年轻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弓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材工作,把教材建设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享受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教育,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通过本次集中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真正感受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收,今后一定会在工作学习中时刻牢记“守望相助”,把思想认识转化为行动自觉,不仅要自己学懂弄通,而且还要给身边的人讲,给学生们讲,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切实做到在实践当中的落实。

杜玲。

经过三天的学习,我进一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提出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掌握了五个认同、五观和三个意识等关键内容。

通过学习,进一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了错误的有偏差的认识,真正在精神上和意识上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坚决支持国家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的决策意见,坚定拥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通过此次学习,我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并希望这样有效的学习能够阶段性的开展下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植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发展,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地缘基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兄弟关系的传承自然也始终蕴含着携手并肩共同捍卫祖国稳固统一的坚强力量。这是因为凝聚着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在任何时期都明白“有国才有家”,祖国统一才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民族的最高利益。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凝聚一心方才可以胸怀国家,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全球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仅有经济的腾飞是远远不够的,其必须具有在经济环境保证的情况下,伴随精神上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条件产生的凝聚作用,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其内在属性就是精神上的集大成者,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首先表现在爱国。爱国这一特性是秉承着先祖文化基因流淌在每一个被这片土地烙下深深烙印的中国人民血液中的优良品格和光荣传统,是先祖给予我们最大的精神精髓,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动力,更是鼓舞人民守护这片土地及精神家园的行动力。随着文明之火五千年来在这一方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燃烧,历经苦难磨砺而愈发坚定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个过程是由自远古时代而起的依靠地域不断勤劳创作而逐步征服自然达成宜居环境,从而依托地缘特征发展出各民族独具特色的生活环境及习俗,这个过程中民族意识开始产生。随着时间推移生存能力发展,一次次突破地域限制的飞跃,形成了跨地域的交往交流。在长达几千年的交往与交流中,习俗、文化等相互磨合迸发出了极多具有创造力的飞跃与繁荣,各民族间的长期共存与共同进步一直是发展的主旋律。

历史归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国自有史料记载以来,就处于一个由于广袤地域导致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混居形式共生发展的状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人作为这样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时间考验而不朽,并不仅仅是依靠坚韧卓绝的智慧及忍受苦难的决心,更多还是依靠溶于骨血中对各民族间的包容与团结。伴随历史上一次次朝代的更迭,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才成就了一次次文化的繁荣与突破,才能在战与火的淬炼下形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隐忍而不失风骨的独特存在,并让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一次又一次力证了中华民族长存于历史之林的必然性,其底气来源于这历史长河中一步步溶于骨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它以历史的延续性,承托了相同语言、地缘、文化及心理状态等要素,并以此来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框架,纵深层面依托悠久历史所拥有的意识视野,从民族到国家到全世界的共同体格局的展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努力改善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互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政治引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在近现代历史上,内蒙古各族人民反抗压迫与奴役、寻求民族解放的步伐从未停止过。直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才摆脱束缚,真正沐浴了自由平等的阳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内蒙古地区就已经有了少数民族中最早的党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奋起抗击,一大批蒙古族青年奔赴延安,成长为党的各级军政干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摆脱束缚和压迫,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策略与政策,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也就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为核心内容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主要内容的民族工作的原则、方法。从党的民族政策可以看出,我们党所着眼的大格局是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探索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强烈认同、高度信任和衷心拥护。

道路保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进而为实现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当前坚定奉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代代先驱在不断结合我国特色,依据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先进原理进行实践、探索和总结而成的,在现今世界格局环境下最适合当下及以后我国发展道路的制度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是对我国所走的政治道路的笃定。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如一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适时性,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各民族成员紧密联结,激发并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华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时刻保持创新活力,激发其蕴藏于精神中的内涵理解、情感共鸣、价值导向等作用机理,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练发展更加生生不息。其中,内涵理解是情感共鸣与价值导向之间不可缺少的润滑连接剂,情感共鸣是内涵理解的外显与价值导向产生作用的承接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凝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力粘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这就是共同体意识,它对我们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非常重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心得感想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团结,正是中国必不可少的。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心得感想,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最好的朋友。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八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九大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这些辉煌成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维系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雄厚社会基础。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纽带。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辉煌成就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

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些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为我们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上不断加强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四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导。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多元一体基本特征的民族实体,是一个历史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四个“共同”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的丰富内涵及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要使其转化为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动力,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传统,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各民族共同奋斗,绘就了精彩的时代画卷。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千余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房,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独龙族的今昔巨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7年来,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事实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作文

本次寒假政治学习中关于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学习完之中后,越发的觉得民族团结非常重要。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当初要不是国共两党闹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吗?要是只有一个国民党,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民党自身存在许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共产党先进得很多,他们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够顺利解决作为一次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因素。所以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首先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是中国历史一直动荡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间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团结,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现代化进程。

最后,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团结。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主要是一些无视民族团结的在搞国家分裂,这种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了强烈民族团结意识感,才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限的智慧,共同开拓了广袤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

一、必须坚持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确保新时代民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内蒙古自治区70多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必须要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担当、积极的行动,将党中央和区市党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把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旗帜和方向,做到中央有部署、我们有落实,党委有要求、我们有响应,党委有指示、我们有行动。要聚焦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好“十四五”开局起步各项工作,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上下更多功夫、想更多办法,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好各族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切实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必须要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特别是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双语兼通干部的培养、选拔、重用,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三、必须坚持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引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坚持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扎实有力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贡献力量。必须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行业领域等多种优势,做民族团结政策理论的宣讲员,做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捍卫者。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党员干部和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正确引导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民族团结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政治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11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想,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的相关认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悟

通过系统丰富的培训训练,我深刻熟悉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使命的熟悉,为更好地担当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任务夯实基础。同时,对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训练的重大意义和要求等有了更加全面精确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练,使同学不断增加“四个自信”;对我校参与出国(境)学习沟通的老师、同学加强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训练,增“五个认同”信念;把中华文化认同训练融入到来华留同学的日常管理和训练中,向他们讲好中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工作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聚焦巩固和进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永久在路上”的精气神,分散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气,坚决不移走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富强进展”之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悟

通过为期3天的培训训练及前期开展的关于民族工作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相关学习,使我进一步深化了对民族工作的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民族语言授课中学校校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训练,是时代进展的需要,也是少数民族自身进展的需要,有利于传播现代科学文化学问,有利于人与人的沟通沟通,更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进展和中国梦的实现。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训练工,我将从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做好民族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工作,仔细落实校党委关于民族工作的相关要求。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本,做师生满足的“贴心人”为目标,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依托,乐观主动宣扬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区民族训练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厚校内文化气氛,训练引导广阔师生增加“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进一步铸牢“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交融,同心共筑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的鲜明特征,历史上有四个主要时期,包括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和清代。在现代,中国政府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这源于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希望世界少一些战争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范文

两天半的时间,通过聆听专家报告,参加组内研讨,让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党的___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同样听取了这样的崇高理论,不断强调教师在发展和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虽然我只是小县城的一名高中教师,但我同样是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这让我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更让我从思想意识上,增强了民族意识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更加用心、用情做教育,争取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去培养德才兼备的各民族优秀人才,用我们更多的知识、更崇高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我们更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坚定去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践行者。通过此次学习,我还领悟到了国家赋予教师的重大使命。习近平主席还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而且,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主席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紧紧连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更让我感到自己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者的崇高与伟大。____范文因此,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会紧跟党的路线,深深体会党的意识,用心、用情做好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一份力,献出自己的一片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从学前班到现在,有一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伙伴——_丹和_皮亚。她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她们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她们两个现在居住到了同一个小区,更加促进了她们的友谊。

_丹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汉族女孩,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很爱微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她还是个富有有爱心的孩子,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美丽的大自然,更深深的爱着伟大的祖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少先队员,她相信停带的思想是死水,单调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纵,无梦的人生堕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总是努力的学习,勤奋的工作,积极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来诠释她的大学梦。

_皮亚是一个自信和执着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聪明可爱,思维敏捷,工作积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习钻研,学习成绩优秀诚实上进,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她热爱身边的一切。她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在课间十分钟,她们总是在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在双休日她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工艺品,并一起去书店阅览对学习有益的书籍,由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使她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略胜一筹。_皮亚有不懂的问题时,_丹总会给他耐心的解释,知道她理解、学会为止,使_皮亚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_皮亚常常在_丹参加文艺比赛时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在她每次的比赛上_皮亚会主动编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练,使_丹在每次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们总以姐妹相称。当她们只身来到店里时,店里的叔叔阿姨总会问:“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们总会平淡的回答:“她没有陪我一起来。”由于每次都这样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为她们真的是一对亲姐妹。

在_丹烦恼时,_皮亚总会为她排忧解难,逗她开心。当_皮亚犹豫不决时,_丹总会为她作出明确的判断。自从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以后,她们就更加团结友爱了,不仅如此她们还带动了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深深地团结的重要,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是建设祖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只有全国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这些道理是_丹和_皮亚让同学们懂得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不仅人类学会团结,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领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

再次见到全区自强模范阿腾都西,是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新开业的阿腾都西银匠世家工艺品店里。

这幢高4层、占地3800平方米、投资上亿元打造的工艺品店,装修得古朴典雅又颇具民族特色,从生产车间到商城、精品区、展览馆、办公区一应俱全。3楼的展览馆里展示着阿腾都西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创作和收藏的各类精美的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品。其中2件由他亲手打造的——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巨型纯银鼻烟壶和大银碗,当作镇店之宝供顾客参观。阿腾都西坐在轮椅上,穿梭于这些展品之间,给参观者介绍他的得意之作、经典藏品甚至是传奇的创业故事,笑容里满是骄傲。

“你们看,这个一米多高、300多斤重的银火锅,是由我们公司17名各民族的工匠师傅,历时14个月共同完成的,正准备申请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呢!”看着又一件大型工艺品完工,阿腾都西一脸自豪:“我的事业能发展得这么顺畅,离不开与各民族工匠师傅们的相互学习与通力合作。”

今年38岁的阿腾都西出生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5岁时因医疗事故双腿致残。自幼喜爱蒙古族传统手工艺的他12岁就自学雕刻鼻烟壶,18岁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银器,经过20多年刻苦钻研,以其精湛的银器制作技艺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成长为鄂尔多斯民族手工艺界大师级的人物。他创建的“阿腾莎”民族工艺品品牌,在鄂尔多斯市有11家分店,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20_年注册的“阿腾都西”品牌,走的是纯手工、高品质的高端路线,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饰品,深受蒙古国、意大利和全国各地客商的喜爱,私人定制化业务纷至沓来。

“蒙古族传统特色手工技艺的传承很重要,但也需要贴近生活、与时俱进。我们的工艺品不仅受蒙古族群众喜爱,其他民族的同胞们也很喜欢,这和我们的作品既独具民族特色又兼容并蓄的特质有很大关系。”

阿腾都西的公司目前有员工和工匠师傅40多人,30多人是汉族,其余的是蒙古族、藏族、白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师傅们虽然语言不同,但都在这个大家庭里相互交流、切磋技艺。阿腾都西不仅带出了很多出色的蒙古族徒弟,还培养出一批具有精湛技艺的其他民族的徒弟。各民族文化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汇聚、交融,大家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将不同民族的艺术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使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又兼具实用价值,让民族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两年前记者在乌审旗见到阿腾都西时,他就有个梦想,不仅要传承和发扬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还要帮助和他一样的残疾人自强自立。如今,他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公司里不仅有各民族兄弟姐妹,还有十几个跟随他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的残疾人兄弟。这些工匠在他的带领下,个人年收入从10万元至80多万元不等,而他的事业也在各族同胞的扶持下蒸蒸日上。“只要各民族同胞团结一心,取长补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面对未来激烈的生存挑战,阿腾都西毫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