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舍作品读书心得(汇总9篇)

小编: 紫薇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一

一位木匠的态度,据我看:(一)要作个好木匠;(二)虽然自己已成为好木匠,可是绝不轻看皮匠、鞋匠、泥水匠,和一切的匠。

此态度适用于木匠,也适用于文艺写家。我想,一位写家既已成为写家,就该不管怎么苦,工作怎样繁重,还要继续努力,以期成为好的写家,更好的写家,最好的写家。同时,他须认清:一个写家既不能兼作木匠、瓦匠,他便该承认五行八作的地位与价值,不该把自己视为至高无上,而把别人踩在脚底下。

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假若我的一个小孩决定作木匠去,除了劝告他要成为一个好木匠之外,我大概不会絮絮叨叨的再多讲什么,因为我自己并不会木工,无须多说废话。

假若他决定去作文艺写家,我的话必然的要多了一些,因为我自己知道一点此中甘苦。

第一,我要问他:你有了什么准备?假若他回答不出,我便善意的,虽然未必正确的,向他建议:你先要把中文写通顺了。所谓通顺者,即字字妥当,句句清楚。假若你还不能作到通顺,请你先去练习文字吧,不要开口文艺,闭口文艺。文字写通顺了,你要“至少”学会一种外国语,给自己多添上一双眼睛。这样,中文能写通顺,外国书能念,你还须去生活。我看,你到三十岁左右再写东西,绝不算晚。

第三,我要问他:你是不是以为作写家比作别的更轻而易举呢?比如说,作木匠,须学好几年的徒,出师以后,即使技艺出众,也还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匠人;治文艺呢,你可以用一首诗,一篇小说,而成名呢?我告诉你,你这是有意取巧,避重就轻。你要知道,你心中若没有什么东西,而轻巧的以一诗一文成了名,名适足以害了你!名使你狂傲,狂傲即近于自弃。名使你轻浮、虚伪。文艺不是轻而易举的东西,你若想借它的光得点虚名,它会极厉害的报复,使你不但挨不近它的身,而且会把你一脚踢倒在尘土上!得了虚名,而丢失了自己,最不上算。

第四,我要问他:你若干文艺,是不是要干一辈子呢?假若你只干一年半载,得点虚名便闪躲开,借着虚名去另谋高就,你便根本是骗子!我宁愿你死了,也不忍看你作骗子!你须认定:干文艺并不比作木匠高贵,可是比作木匠还更艰苦。在文艺里找慈心美人,你算是看错了地方!

第五,我要告诉他:你别以为我干这一行,所以你也必须来个“家传”。世上有用的事多得很,你有择取的自由。我并不轻看文艺,正如同我不轻看木匠。我可是也不过于重视文艺,因为只有文艺而没有木匠也成不了世界。我不后悔干了这些年的笔墨生涯,而只恨我没能成为好的写家。作官教书都可以辞职,我可不能向文艺递辞呈,因为除了写作,我不会干别的;已到中年,又极难另学会些别的。这是我的痛苦,我希望你别再来一回。不过,你一定非作写家不可呢,你便须按着前面的话去准备,我也不便绝对不同意,你有你的自由。你可得认真的去准备啊!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二

作为北京的一名城市居民,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草原这样的大自然生态景观。然而,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老舍草原的旅游活动,深深感受到了草原的伟大和壮美,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初次涉足草原,感受如何

我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老舍草原的激动心情,那里的壮美让我叹为观止,仿佛被包围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中。温柔的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柔和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让我感受到了草原带来的舒心和平静。在这里,我也经历了不少农牧民族的生活文化和风土人情,深入了解了草原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第二段:草原的美景和生态价值

除了感受到草原的壮美之外,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草原的科普知识。草原是地球上最大的绿色平原,也是生态系统最为完整、优美的地区,其中夹杂丰富的草原动植物种群,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而且草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如水源涵养、土地保护等方面。对于草原的保护和利用,更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完善保护措施、推动草原可持续发展。

第三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在老舍草原中,我也更加地与大自然亲近。和马儿一起奔跑,体验了真正的草原风光。漫步在满目疆疆的草原上,仿佛一部缓慢流动的画卷,令人神清气爽。而细心观察草原生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飞舞的蝴蝶、跳动的羚羊、守卫自己领地的雄鹰,无不是大自然奇妙的工笔画。

第四段:了解中国草原文化

在老舍草原上,我还了解到了中国草原文化的深厚历史。在民族文化展馆里,我看到了许多珍稀文物和展示,真正了解了草原民族的魅力。另外,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还有现场演奏的民族乐器,让我感受到了浓郁的草原气息。同时,草原上还有草原歌舞、马术表演等文化活动,让我体验到了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情。

第五段:心灵感悟

走过草原、欣赏草原,我领悟到了许多东西。草原教给了我感恩、尊重、包容和乐观的心态。感恩拥有自然赐予的美好生活,尊重大自然和牧民、农民的生活方式,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文化习俗,乐观自信面对困境和挑战。这些品质和思想内化于心,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感动和鼓励。

总之,老舍草原真正的教育了我们体验草原的壮美、了解草原的文化、认识草原的生态价值和发现自己的缺失和潜力。草原上的一切广阔开放、无限包容、自由自在,有机会的人们一定要亲身体验,去体味它的魅力和思想。希望我们大家一起爱护和保护草原,让草原保持着它独特的美好。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三

《骆驼祥子》是著名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这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是每个爱读书的人都应该阅读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这本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位高权重者的丑恶,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直想阅读这本书,无奈没有空闲,今天,我终于拿到了这本优秀的小说。翻开书页,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很快的就进入了那个吃人的时代,而我对祥子的生活和人生经历感到同情,而这一切都是社会制度带来的罪恶。

祥子一开始是一个很努力很善良的人,他非常的努力,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这样就不需要再为被人打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家致富,也有了可能。在那个时代,拉车的车夫就好比当今的出租车司机,挣的钱多数都被公司或东家拿走了。祥子为此一直努力着,并且也买了一辆车,但因为处于社会底层,统治阶层压迫和欺压,结果车被这些恶人找理由无情的没收了,祥子情绪低落,失去了希望,感觉天已经塌下来了,再也没有了创业的激情。

但峰回路转,祥子遇到了虎妞,娶了虎妞为妻,他有重新燃起了希望,觉得应该为家人奋斗,也拥有了斗志。没过多久,虎妞因为难产死了,祥子极度悲伤,遭遇生活和家庭灾难的双重打击,祥子彻底的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沦落为一个吃喝嫖赌之徒,成为云云大众的一员。

读了这本书,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打起精神努力学习,为理想而奋斗一生!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四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他的作品涉及戏剧、小说、随笔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他的一篇随笔作品《养花心得体会》深受读者的喜爱。这篇文章通过对养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老舍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体会。下面我将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养花心得体会》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

首先,老舍通过养花来反思人生的有限与无限。在文章中,他以养花的经验启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他指出养花是一种无止境的事情,无论是品种的选择、土壤的调节还是日常的护理,都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心思。这让他想到了人的一生,无论在学业、事业或家庭中,都需要付出努力和经历磨难才能取得成功。老舍通过养花将无限的人生与有限的养花经验相比较,暗示了人生的终结和对无限的追求。

其次,老舍借养花之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他说养花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并批评了那些只把花养到开花那一刻,便扔掉了的人。他认为人生如同养花,可以从栽培到孕育,经历整个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养花需要定期浇水、修剪和施肥,同样地,人生也需要精心呵护和经营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通过养花,老舍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

第三,老舍谈到了养花带来的心灵愉悦和思想启示。他认为花不仅仅是美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他指出,在养花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体验到无私和奉献的喜悦,他用“忘我”来形容这种状态。养花让人感觉到自身的微小和自然的伟大,从而产生了一种对自然和世界的深入思考。养花不仅可以增添生活情趣,还可以提高人的思考能力和情感升华。

第四,老舍探讨了养花的需要和忍耐力。在文章中,他写道,“养花就是对别人的投资,最后会有收获。”这表明他对养花的投入态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养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忍耐,只有耐心地等待和不懈地付出,才能收获美丽的花朵。这也启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相信付出终究会有回报。

最后,老舍在文章中给了读者一些建议,希望他们通过养花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他指出养花并不需要昂贵的花盆和特殊的土壤,只需要一颗爱心和一点耐心。他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养花成功,也正如人们能够在生活中克服一切困难一样。养花不仅是一种充实的爱好,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对美好的向往。

总结而言,老舍先生的《养花心得体会》通过对养花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花与人生的类比,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体会。不仅仅是养花,他一直在思考人生、追求美好。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对人生追求无限的思考和思索,以及对爱与付出的认同和理解。这篇文章启发了人们坚持不懈、珍惜生命、追求美好的信念,是一篇值得深入思考和理解的文艺作品。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五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老舍在《茶馆》中的机智俏皮的语句,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让我明白了《茶馆》为什么被称之为“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葬礼”。

《茶馆》中,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吴祥子与宋恩子这两个特务。一句“谁给饭吃,咱们就给谁效力”道出了他们的“办案原则”。这两个前清的走狗,“专办革命党”的,也许很多从事革命活动的仁人志士就遭到了他们的残酷迫害,他们死心塌地为清政府效力。可是,一改民国,本来应属于镇压对象的他们摇身一变成为“新生政权”的“同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

这透露出的是一种“狗性”,就像哈巴狗一样,唯“饭”之命是听。无论是哪一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是需要这样的走狗的,他们不一定需要忠臣,却无法拒绝走狗。宋恩子、吴祥子凭着他们原有的狗性被新主人看中。丧家之犬得以找到新家,继续干着走狗的勾当,再一次将它们的狗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实在是“他们前世修来的福气”。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恶人茂盛如草,一切作孽之人发旺的时候,正是他们要灭亡,直到永远。”就算宋恩子、吴祥子再怎么像孙悟空般会变,也变不过时代的步伐,时代的潮流终将淹没他们!

在《茶馆》中,王利发的茶馆里挂着“莫谈国事”四个大字,由这四个字中,我似乎明白了崔久峰为何要出家当和尚了:当人们都在闲情逸致地喝着茶,而你崔久峰却高谈国家大事时,别人都会把你当作异类。国事,应该人人都要关心,尤其当今:人民当家作主,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我们理应关心,不能像王利发那样挑选性地关心:“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不管是“打仗”的新闻,还是“不打仗”的国事,我们都应关心。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六

老舍,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杰出作家,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作品《家》被认为是他最为代表性和成功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中发生的各种琐事和矛盾,以反映传统中国家庭的喜怒哀乐。通读完《家》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家庭伦理思考。

第二段:个人感悟《家》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思考

在《家》中,老舍对父母子女关系给予了深入的思考。作品中的父母关系充满了矛盾和互动,他们为了子女的将来而奋斗和牺牲,同时也会因为相互之间的误解而产生摩擦和冲突。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父母的付出往往被子女所忽视,而子女也常常对父母过度期望,希望他们能完成自己的梦想。通过描写这种复杂的父母子女关系,老舍表达了对传统家庭观念和亲子关系的思考。

第三段:对婚姻和夫妻关系的反思

老舍在《家》中对夫妻关系也进行了反思。作品中的夫妻关系充斥着无尽的争议和矛盾,妻子苦心经营家庭,却因为丈夫的外遇而陷入了绝望,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在这一情节中,老舍通过妻子的坚强和决绝,呼吁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要过于依赖丈夫和家庭。同时,他也对男性的作为进行了批评,要求他们要理解和体谅妻子,家庭需要共同的经营和付出。

第四段:对社会伦理和家庭价值的探讨

在《家》中,老舍还对社会伦理和家庭价值进行了探讨。作品中描绘的社会是一个正处于变革之中的时代,改革潮流悄然而至,中国传统家庭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对家庭成员各自的行为和思考的描写,老舍表达了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担忧和对当代社会伦理的思考。他呼吁人们要坚守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并将其传承下去。

第五段:总结观点,谈及个人对《家》的感受

通过阅读《家》,我深切感受到老舍对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的关怀和思考。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传达了对传统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的担忧,同时也对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和冲突进行了探讨。作为读者,我们需要从中汲取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思考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只有实践良好的家庭伦理和价值观,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这篇1200字的文章中,我从介绍老舍及其作品《家》,到对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关系、社会伦理和家庭价值的探讨,最后总结了我对《家》的个人感受。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对《家》这部作品有一个整体和深入的了解,并对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进行反思。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七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老舍的《猫》赏析:

《猫》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课文。学习本册第四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猫》是一篇精读的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它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

品味《猫》一课,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一.谈猫——“平”中露真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品读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与这样的语境氛围相一致,文章语言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言事述感,描摹物态,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

二.怜猫—— 语气显真情

课文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暗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课文第二自然节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

四.赞猫---巧用拟人法

其次,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印几·朵·小梅·花”等处用语,简直把猫写活了,而作者爱猫之心、赞赏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切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八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就是《老舍的家》。这本书通过对作者自己家庭的揭示,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冷漠、社会的不公以及个体的追求等多个层面。阅读《老舍的家》后,我深受触动,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家庭的冷漠问题。

《老舍的家》中对传统家庭的描写堪称现实主义的写照。作者在书中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为例,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在这个家庭中,尊重和关爱缺失,亲情变得非常淡漠。母亲忙于自己的生意,忽视了对儿女的关怀和教育;父亲则只关心自己的事业,对家庭漠不关心。这种冷漠的家庭关系让我想起了中国传统家庭中常见的问题,即封建家族观念对于家庭温暖的破坏。

第二段: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的不公问题。

《老舍的家》并不仅仅是以家庭为背景的小说,它也涉及到社会的不公正。作者通过对自己儿时与邻居阿六之间的互动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阿六是一个天生残疾的少年,他没有得到任何社会的关怀和帮助。相反,他被视为一个不幸的事故,被社会遗弃。这一段幅既让我感受到社会的冷漠,又让我思考起如何改变这种不公正的现象。

第三段:小说中反映的个体的追求问题。

尽管小说中存在许多消极的现象,但人们仍然对于真理、艺术和自由的追求带来了希望。作为作者自己的反映,他对这些价值的追求让他从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生活动力。他表现了自己的才华并坚持选择自己的道路。这种个体的追求始终贯穿着整个小说,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真实与自由。

第四段:我对小说的思考与认知。

通过阅读《老舍的家》,我对中国传统家庭的问题和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了传统家庭关系的冷漠性质,以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冷漠态度。这个故事让我反思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并且更加关注这些问题。我也被小说中主人公的追求所鼓舞,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应该为改变社会的不公正而努力奋斗。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老舍的家》是一部非常有意义和鼓舞人心的作品,它不仅揭露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冷漠和社会的不公,也展现了个体的追求与价值。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家庭和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深思熟虑的认知,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加关注和改变这些问题,同时也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真实与自由。

老舍作品读书心得篇九

第一次接触老舍先生的文章是在初中的时候,他的一篇《骆驼祥子》令我深受感动,旧社会的困难真的是令人绝望,不过老舍先生在绝望中还是给我们希望了,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老舍草原读后感。之后忙于中考,一直没有接触老舍的文集。

我上大学后,我慢慢开始欣赏老舍先生的书。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后,让我觉得草原不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环境,也对蒙古人民浓厚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老舍先生用可爱来描写天空很恰当,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蓝地让人舒服。一团团的大白云挂在天空,白地让你忍不住摸一摸再舔一舔。有了它,天空不再那么空虚。老舍写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确,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忘掉一切烦恼,只剩下天空一样纯洁而又明净的心,只有粗犷和豪放的歌声才能表达出回归自然的愉悦。

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为牧人无限扩张动物的数量和不停地开垦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色已经不多了。我们一定不能让环境再恶化下去,必须保护这美丽的大草原!

老舍先生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只是我还没有读完,相信早晚会读完的,也许我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我只能够慢慢的拓宽我的知识面,将我的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几个档次,才值得也配写老舍先生的作品赏析!

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读后感《老舍草原读后感》。”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