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精选7篇)

小编: 琴心月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篇一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在21世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数学——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都成为我们必须学习的问题。

这本书里记录着学生对数学最美的感情,这里面有学生对数学的爱,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它不断地激励我去创造最美的数学和学生一起享用!

二、对自己的启发

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活处处现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做了这样的实验,我们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样的一天。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说他们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我还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日记中体现了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同时,也使我明白,要注意从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自己的不足

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要的是人师。我觉得,在现在的课堂交流中,老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交流,同时要指导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人与人的尊重,这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四、自己的收获

五、在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我常常为自己的智慧不断闪现而兴奋,也常为学生那种对数学的痴迷而惊叹不已。我和我的学生们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一起成长!我和我的学生们走进数学,感悟着数学!

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篇二

现代教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陌生的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是许多老师需要面对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校在开学之初都会开展“课程破冰”活动,帮助学生迅速建立班级体验和情感认同,为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段:破冰活动的案例介绍

在我们学校的“课程破冰”活动中,我们尝试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案例——“雷区行动”,这个活动要求同学们按照规定路线跳过被划定的地块,并且不能后退。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互相帮助,避免掉进别人落脚的“雷区”。经过这个环节,同学们积极地沟通协作,建立了初步的互信与合作基础,课堂氛围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三段:个人体验和感受

在这个活动中,我和我的朋友被分到了同一组。虽然我们相互认识,但之前并不是很熟悉,加上第一次合作,我们一开始显然并不太配合。但是慢慢地,我们开始着手制定“跳雷区”的策略,逐渐磨合,最终成功跃过了所有的障碍,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变得更加亲密。这个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第四段:思考和反思

虽然这个活动使得我们的团队建设起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不足。例如,活动过程中一些同学可能出现轻微的敌视行为,也有同学无视彼此的意愿,不遵守规则。这也反映了我们班级目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需要更好地关注班级无形的规则和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课程破冰”活动是有助于学生建立互信、增强凝聚力的方法之一,而其中的“雷区行动”案例则更具有实际意义和趣味性。对于老师来说,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多使用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建立信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这个活动中去思考课堂环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去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篇三

从事普通化学的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也有许多的困惑,经过本次培训,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一些新的体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个人的感受: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在每次给新生上课时,如果给学生介绍这门课程,如何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对他有用,从而产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直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这门课的重点不是都教会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而是化学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和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觉得学习这门课有意义,有兴趣学习这门课。

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深有体会,当对某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所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毕竟这门课程与大学一年级的其他基础课(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等)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通过吴教授的课我认识到讲好绪论的重要性,通过绪论这节课,就能吸引住学生,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如何才能讲好这节课呢,这就需要老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关注化学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具体的事物、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讲授中多结合实际应用,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多使用多媒体的素材进行演示。

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学生培养的目标不尽相同,我校学习普通化学课的学生主要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一本、二本和三本,虽然按照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是一样的,但是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接受能力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一本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比较强,而且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学中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要多补充有关的知识,为学生以后有可能在化学领域的发展打下基础,在计算中也要相对增加难度,培养即懂得理论,又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三本的学生,则要降低难度,主要是掌握基本概念,培养技能型人材。由于我校主要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普通化学,所以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多介绍一些与其专业有关的知识。例如对于环境工程的学生,在教学中就结合所教内容,将四大平衡的内容与污水处理结合起来进行讲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班级增多,所以许多班级合班教学,经常会出现一百多名学生在一个大阶梯教室上课的情况,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正常的接受教育,通常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好,特别是讲授结构方面的内容时有其不可忽视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有时会跟不上教学的节奏,所以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次培训,我了解到如果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同时在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中必须用黑板进行教学,保证有一个学生吸收外的过程。

由于课时数少,局限了本门课程的发展,通过培训,学到不少新的东西,也开阔了眼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的作用很重要,根据所授内容设置相应的实验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个人经验认为,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和学生交朋友,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社交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开展一些破冰活动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我教学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意识到了破冰活动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接下来,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详细分析破冰活动的意义及应用,并探讨如何设计一场成功的破冰案例。

一、破冰活动的意义

1、缓解紧张气氛:课堂氛围的紧张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破冰活动可以让学生放松情绪,享受学习的乐趣。

2、提高学生的友谊:课堂中的破冰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让学生在植物和生态的群体之中,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互相依赖,促进良性互动,培养志愿者精神。

3、建立课堂信任:破冰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课堂的信任关系,学生们可以透过与老师的互动,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

二、破冰案例的设计

1、根据班级特点设计:教师在设计破冰案例时需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来及时调整破冰活动。比如,在高年级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植物的拍照比赛和挑选赛,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植物兴趣点。

2、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破冰案例中,教师应该将破冰活动的设计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生态学中,我们可以设计“食物链追踪”活动,让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加强学生对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理解。

3、注重游戏性:在设计破冰活动时,应该注重活动的游戏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知识,通过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破冰案例的操作流程

1、破冰前的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游戏用具、准确地掌握时间,熟悉游戏的核心目标。

2、破冰活动的组织:直接进行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互动和交流。

3、破冰活动的反思:要在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出优点与不足之处,以便后续的调整与改进。

四、破冰活动效果的评估

1、评估标准:在评估学生,在考虑哪些方面要评估。评估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参与度、互动及表现情况。

2、评估工具:评估工具可以使用问卷,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同学互评。

3、孩子的参与: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估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通过记录点名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准确。

五、总结

一场成功的破冰活动,必须经过我们良好的设计,对工作前的准备也应该给予重视,同时也需加强对活动结果的评估。希望本文的经验及思路能够有所帮助,让我们学习生物学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加丰富和有趣的课堂教学。

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篇五

xxxx年的xx月xx日到xx月xx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刑法学》精品课程的网络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几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对刑法学教学改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次网络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孙国祥教授的讲解使我对刑法学的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对案件的分析解决能力。本科的教学定位与教学方式应当同硕士研究生教学不同,本科刑法学是打基础,所以课堂的理论讲授是基础,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理论教学的教授除了老师讲解之外,需要很好的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老师对于理论难点和重点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来进行;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参考文献,让学生撰写学术观点综述,小论文,老师进行批阅。

但是一般刑法学课程的开设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刚刚接触法律,所以要针对他们开展真正的案例教学是很困难的。加之,案例教学是需要小班开设,这样效果好,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为了节约资源,都是大班开设课程,很难开展刑法的案例教学。鉴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进行案例教学,但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得变通进行。比如案例讨论可以通过分小组,将课堂外与课堂内相结合,课外按组讨论,课内交流,当然课内交流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刑法学教学改革对刑法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刑法学教学改革要改变原来老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等都成为大学教师教学的必备技能。上课用课件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可被课件限制,课件不要过多文字,适当运用表、图、视频会有很好效果。在新的教改下,教师不再只是依靠课本、粉笔和黑板单纯的讲解刑法学的知识,而是要注重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刑事案件辩论、刑事案件审判观摩等方式进行法律技术、理论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大学法学教师要积极面对挑战,转变教师角色,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大学教师。

刘伟博士讲到的案例的收集与选取方法给予我很大的启示。案例的来源包括:自编案例,实务部门的真实案件,案例型教材的案例,报刊杂志刊载,司考真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和资讯传递速度与更新速度的加快,老师应当注意案例更新。

在课后讨论过程中,大家根据布置的讨论思考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相互交流心得,进行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思想碰撞,为此大家建立了刑法之家qq群,将经验交流从课堂带到课后,从培训中延伸到了培训结束后,为今后不断汲取好的经验和分享教学心得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也是此次培训的另一重要收获。

比如关于分论的教学开展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刑法分论的教学内容实在太多了,几乎不可能将所有内容讲解完毕,而且重点罪名越来越多,不可能将所有较重要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也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困惑。有老师提出,分则的教学应该以案例式教学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辩论为手段。当然对于案例的选择大家认为非常重要,也是难点所在。有老师分享经验——“采用对抗案例教学法。重要罪名事先安排典型案件,学生分组作为控方和辩方,课前准备好后,课堂用20分钟左右完成案件对抗。多年来检验,教学效果好。”也有老师举例:“比如梁丽案的讨论,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盗窃罪和侵占罪的比较学习深入了解刑法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些经验对我的今后教学有很好的启示。

根据课程培训提供的网址,我仔细看了南京大学的刑法学精品课建设,其中授课录像的制作印象很深,按照课程的章节顺序排下来,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这点值得借鉴。

结合正在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刑法学》,我认为今后要进一步重视案例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将选择案例、讨论案例、课堂交流、讨论引导和点评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强化同学生的互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将理论基础与司法实践、司法考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体系。

总之,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我对《刑法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勇于探索,不断的完善刑法学教学。

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篇六

绿色课程是指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意识和行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绿色课程,通过实施绿色课程案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绿色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我将分享我在撰写绿色课程案例时的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适合的案例是非常关键的。在撰写绿色课程案例之前,我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然后选择与之匹配的案例。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问题时,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海洋垃圾影响生态系统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到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因此,选择适合的案例是绿色课程撰写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其次,撰写案例应注意内容的生动有趣。绿色课程案例的撰写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意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例如,我在撰写一个关于节约用水的案例时,采用了一组图片,图片中展示了中国的一个干旱地区,以及当地居民如何节约用水。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干旱地区缺水的情况,从而引起他们对节约用水的重视。因此,内容的生动有趣是绿色课程案例撰写的关键之一。

第三,案例中应注意信息的全面准确。绿色课程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应是全面准确的,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知识和信息。例如,在撰写一个关于空气污染的案例时,我不仅提供了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还给出了相关的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展示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通过全面准确的信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到绿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信息的全面准确是绿色课程案例撰写的必要条件。

第四,案例中应突出实际操作和体验。绿色课程案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将所学的环境保护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案例撰写中应突出实际操作和体验。例如,在撰写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案例时,我选择了一个学校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学校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来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因此,实际操作和体验是绿色课程案例撰写的重要环节。

最后,通过案例撰写,我认识到绿色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绿色课程通过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通过绿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更能够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将继续不断开展绿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案例分析报告篇七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

我觉得当今社会,春蚕、蜡烛式教师已经落伍了。光有献身精神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所以,作为教师伴随其的终身职业还有一种就是“学生”。

第斯多惠说得好:“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为教学生,教师必先教自己,以促进学生的学为落脚点。 面对新课程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是这种我觉得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有长流水,方能给学生一杯水,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终身学习。

相反,教师要是固守原有的经验,缺乏学习和进取的意识,甚至被时代所抛弃,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不具备授人以渔的能力,就必定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

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汲取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营养,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然而,憧憬未来,愿望是美好的,而道路是曲折的,成功只属于肯坚持的人,你是那个人吗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