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优秀7篇)

小编: 紫薇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以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两鬓角作装饰,后来逐步发展,剪成花草、动物等贴在窗户上,又叫“窗花”;剪纸工具很简单,就一把剪刀,有的.艺人用刻刀。有的艺人用刻刀,所以,剪纸又称为“刻纸”。

在传统的剪纸中,有阴刻和阳刻之分,那什么是阴刻,什么是阳刻?下面跟大家科普一下。

阳刻

阳刻剪纸是要保留形体造型线条,剪去或刻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如同篆刻的朱文。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效果紧凑明快,制作亦较方便。是单色剪纸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以外的空白部分,要“剪剪相连”。即:以线条相连。

阴刻

阴刻剪纸是单色剪纸的一种方式。制作方法与阳刻剪纸相反。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其特点是黑白对比较强烈。亦可根据画稿虚实关系的需要,采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方法,使画面效果更丰富。

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今天,有幸得到教研室贺老师和镇教办孟老师的指导,我讲了《姥姥的剪纸》一课。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

上课时,我结合了《新方案》设计导读中的问题和巩固练习进行了学习。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接着,问同学们为什么姥姥的剪纸水平那么高?把同学引向第4-6段的学习。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同学们找出句子“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通过师生赛读,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同学们与姥姥一起剪纸——通过多种形式的赛读,大家读得越来越有感情,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

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 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 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 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新教材除了课文的更新,语文园地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就本学习园地内容而言,“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其中,每个园地保留的项目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而“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相机出现,由此看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的交流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会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简单总结。

1、教学效果(思效)。

就“交流平台”来说,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以及对于相关课文知识的运用和积累。这部分的学习,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积累运用。学生在读、说、交流中发现写景文章主要的在于想象画面,通过看、听、闻、想,将语言文字具体化,在脑中形成画面感。这部分的学习等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复习”,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了。

“书写提示”是新增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2、教学收获(思得)。

(1)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重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尤其是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学生不仅透过这些词语与句段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用“风”“烟花”“雷雨”“小狗”说几句话,并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时”“顿时”“忽然”,这其实是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而“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则是对于语言组织方面的规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如何丰富语言、如何条理性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我感觉在这次的语文园地学习中,就是复习、积累和运用,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但是依然有些许遗憾:尤其是“语句段运用”部分,这些词语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在运用方面过于狭隘了,很明显学生缺少“生活”。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语文园地教学的源泉。

现在来说,学生虽然不缺少“生活”,但是的的确确缺少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发现”。

4、改进措施(思改)。

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题,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

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窗花的剪纸,让学生在学会窗花剪纸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为大运设计剪纸,深化学生感悟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结合大运进行剪纸,这是教学的一个亮点。去繁就简,渗透奥运内容,让学生融入奥运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感悟民族艺术的源源流长,加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并在学习中提高美术技能技巧,动手能力。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跟上课堂,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足:

1、还有及少部分学生对折叠纸的方法还不太清楚。

2、学生在画稿的时候掌握不了总体的结构,画得不够协调。也说明了学生的美术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有部分学生工具不好,也就很难达到同步进步的理想效果。

4、在老师的示范教学之后,当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变部分图案的造型时,难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画不出自己想要画的图稿。

改善:

1、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给学生介绍剪纸图案的画法提高画图稿的水平。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灵活改变剪纸图案中的部分造型。

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吉祥纹样》教学反思(二)

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吉祥纹样》教学反思(二)

教学反思(二):

二年级有一课《百变团花》,学生当时学起来根据规律掌握得都比较好,而且,由于团花图案的随意性,时常有一些效果特殊的作品出来,使人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窃喜之感。但是,在这次吉祥图案的设计与剪纸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比较多,特别是在镂空和连接上学生制作起来较困难。我想,这种技能性较重的课还是应该在让学生多多锻炼才行。

课堂小结

生活中,人们除了用剪纸表现吉祥图案,还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吉祥图案传递美好祝福。你们看(边展示),这是绘画中的“年年有余”、这是刺绣中的“五福捧寿”、这是木雕的“龙凤呈祥”,这是石刻的.“双龙戏珠”。同学们,拥有了一份美好的心愿,对生活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向往。让我们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和别人交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教学优点: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教材和资源,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发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教学心得:

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首先要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以吉祥图案为切入点,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点一个是剪纸,一个是吉祥图案。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奇妙的剪纸世界!本课以“吉祥图案”为主轴贯穿始终,通过欣赏、了解、创作吉祥图案,层次递进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吉祥图案虽小,但它留给人的不仅仅在图案的层面上。它向孩子传递着文明、传递着情意。孩子们稚拙有趣的剪纸作品加上他们率真而单纯的语言描述,使作品充满了童趣,更展示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及对周围的人的爱心。

喜字剪纸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刻印的乐趣》四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课。因此,我把本次课堂教学交流的主题定为:目标引领教学,课型展示特色,当堂检验效果,针对以上三点,我来谈一下我的这节课。

本节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2、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装饰贺卡,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刻印历史的介绍、作品欣赏、教师的示范等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认识刻印,完成低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让学生装饰贺卡,调动学生充分动手,互相协作,从而完成了本节课高层的教学目标。

在课型应用上,我采用了欣赏――探究――实践――展示的'课型。

课堂上我对刻印的历史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欣赏了生活中和课本上形态各异的图案,让刻印在同学们脑中有初步的感知。

为了刻印方法的探究,在上课之前,我先做了一个“我是反写王”的课前热身,对本节课印章的刻印垫定了良好的基础。讲授刻印方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总结归纳,接下来我又进行了刻印的示范,让刻印的步骤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讲解刻印中的阴刻和阳刻之时,我让同学们拿着实物进行比较,这样,刻印就不再是难点。

此时,同学们已经迫不急待地想进行作品的制作了,因此,刻印中安全的提醒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可想而知本节课的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对自已的设计和作品都非常用心,因为对刻印的向往,也因为对玉树的支持。

最后,我鼓励同学们大胆讲解自已的作品,并为玉树的小朋友加油。

在爱的呼唤声中,这节课走向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