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做包子心得体会(汇总5篇)

小编: 雨中梧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做包子心得体会篇一

蒸包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它外表白嫩,香气四溢,内馅丰富,口感柔软。做包子虽然简单,但是蒸熟的包子却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我在多次尝试中,也有了自己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材料

做包子的原材料非常简单,只需要面粉、酵母和水就行了。但在加工中,我们还需要一些配料,比如猪肉、韭菜、虾仁等。面粉的选择比较重要,一般建议使用高筋面粉制作出来的包子更美味。而酵母和水的搭配也需要掌握好,一般是酵母的用量应该在面粉重量的2%左右。

第三段:制作流程

做包子的流程分为三大步骤:揉面、醒面和包馅。首先是揉面环节,这一步需要我们掌握好揉面的时间和技巧,一般揉个5-7分钟就行了。揉好面后需要进行醒面,这个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只有发酵足够,才会有口感柔软的包子。最后就是包馅的环节,需要注意馅料的分布和次序,使得包子内部馅料均匀。

第四段:蒸包子烹饪技巧

准备好包子之后,接下来就是蒸的环节了。蒸包子对水的用量和时间都有一定要求,一般是需要开水后放入蒸籠中,等待15~2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蒸包子时也需要注意火候,建议使用中火将其蒸熟。

第五段:美食享用

做好的包子吃起来香气扑鼻,口感柔软。在享用包子的时候,需要配以适当的酱料以提升口感。比如说白醋、辣椒油、蒜蓉等。在食用包子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其一口一口的小咬,慢慢品味精美的内馅,享受这种美食给人带来的愉悦。

结束语

总而言之,蒸包子虽然是一道常见的小吃,但是在其制作过程中同样也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希望这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到大家。做好包子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与家人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和品尝,感受美食带来的幸福。

做包子心得体会篇二

蒸包子,是中国传统的小吃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在过去,包子是贫穷人家常见的食品,因为包子制作简单且便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如今,包子已成了中国的重要食品之一。各地区的包子制作风格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包子,都需要蒸制,以保持其松软的口感和美味的味道。

第二段:制作蒸包子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制作蒸包子首先要准备面团,使用高筋面粉和适量的水混合揉面,做成面团后揉匀,然后发酵二至三小时。接着,将包子馅与面团搓成小圆球,用手拍成面饼形状,将馅心放入中间,收口后蒸十五至二十分钟,即可享用。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好面团的湿度和发酵时间,以及将馅心和面团的半径做到配合,否则蒸出来的包子口感会失衡。

第三段:品尝蒸包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蒸包子在吃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感软糯,且包子馅和面的结合非常紧密。因为蒸制的过程中,包子会蒸熟,水蒸汽会在面饼和馅心之间产生良好的膨胀,从而使得包子松软、饱满、且有弹性。此外,包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对身体有益,并且也具有填饱肚子的作用。

第四段:蒸包子的地区特色和创新

虽然所有蒸包子都具有同样的蒸制方法和口感,但各地区的包子在馅心的选择和搭配上大有不同。如四川的“麻辣包”,广东的“叉烧包”,上海的“小笼包”等,都因为不同地区的特色而有所创新,属于各自地区独有的味道。此种创新使包子逐渐适应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和饮食文化,为大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选择。

第五段:结语

总体而言,蒸包子是一种非常美味且营养丰富的传统食品,它源远流长,有着许多地区特色和创新,逐渐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面团湿度、发酵时间和面饼与馅心的半径配合。品尝蒸包子时,可以感受到其柔软饱满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值得一试。

做包子心得体会篇三

我家每年过年都要蒸包子。我问爷爷为什么过年蒸包子,爷爷告诉我两点原因:以前家里穷,平时吃不上白面,只有过年时蒸点包子、馒头;第二个原因是图个吉利,吃自己蒸的包子希望来年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今年爸爸把爷爷奶奶都从乡下接到外公、外婆家过年,我们又开始了亲手做包子。做包子的第一步是和面,和面可有讲究了。把面粉倒入一个擦拭干净的脸盆,因为我们用的是含有发酵粉的自发面粉,所以不用另外加发酵粉了,但干面粉要先和匀。准备好温水,水温控制在38℃左右,水中加入少量盐,加入盐的作用是让包子皮咬起来更有嚼劲。水加入面粉中混合均匀后,就变成了小疙瘩,搂搓小疙瘩就慢慢变成大面团。大面团不断搂,到表面又光又亮,面就和好了。

第二步是发酵,把和好的面团放回脸盆中,上盖一块热湿布,整个脸盆用小毯子裹起来放入被窝中,等一个多小时就好了。从被窝中拿出的面团体积膨胀了2——3倍,变得非常松软,面团中间有蜂窝状的小洞。我查了书知道,原来这中间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面粉中的麦牙胚乳含有蛋白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变得蓬松富有弹性和伸缩性。

发酵的时候可以来做包子馅了,你别说馅还有一些讲究,要选新鲜的肉和蔬菜,可以是胡萝卜丝、冬笋丝、大白菜。再加上佐料就行了。

最后一步就是全家坐下来一起包,我负责把发好的面切成二厘米左右的小面块,外婆用擀面杖擀面皮,其他人负责包。大家围坐成一圈,有说有笑的,热闹极了。我想这也许是过年自己动手包包子的另一个原因吧。

刚蒸出笼的包子,褶子均匀,包子皮还有一些q,馅很香。咬一口包子,里面的汤汁瞬间四溢,满嘴都是香,满嘴都是鲜。

最后祝大家像吃蒸包的寓意一样,来年会蒸蒸日上。

做包子心得体会篇四

过新年啦!爸爸妈妈带我去狮山湖做包子。

来到狮山湖,我看到阿姨们已经包了好多包子了。阿姨们做的包子都非常可爱,像一个个胖娃娃,圆溜溜,胖乎乎的,顶上还有个“肚脐眼儿”,呵呵,真好看!这么好看的包子是从哪来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原来,包子是由包子皮和包子馅组成的,包子皮是面团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阿姨们是怎么揉面的。阿姨先把面粉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加水,再用双手把水和面粉揉均匀,这就变成了面团。接着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继续揉,这样做是为了把面团中的空气揉出来,这样面团就完成了。包子馅是用青菜、香菇、胡萝卜等切碎混在一起搅拌均匀而成的。

接下来就是制作包子皮啦。阿姨先把面团搓成又粗又长的长条,再用大刀把长条切成一段一段的,像婴儿手掌心那般大小。下面就是擀面皮儿,也许你会说不就是擀面皮儿嘛,用擀面杖把小面团擀成圆形小薄片不就行啦。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啦,阿姨们擀的包子皮是与众不同的,她们擀的皮是中间厚四周薄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间要放馅儿,如果面皮中间不厚,蒸包子时中间就会破,馅儿就全露啦!

做完这么多道工序,终于可以开始学包包子啦!先把馅放在包子皮的中间,再揪起一边的皮,快速揪起另一边的皮,像这样将一周皮揪完最后一攥,一个包子就做好了,我觉得包包子好简单就又多做了几个,最后数了数我居然包了十六个!阿姨们还夸我做得好,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包子刚蒸好,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了一个,一口咬下,美味多汁,包子皮像蹦床一样有弹性,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了!

做包子心得体会篇五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我放下手中的笔,以光速前去接电话,没想到妈妈却已经“捷足先登”,把电话稳稳的拿在了手中。我则歪着脑瓜抻着脖子仔细聆听起来。

“喂,妈,有事吗?”妈妈慢悠悠的问道,是奶奶打来的电话。

“中午我蒸包子吃,你们来吃吧!”电话里传出的是奶奶慈祥的,满是期盼的声音。其实,我们一家昨天刚在奶奶家吃过饭。

“嗯,行。”妈妈答应的很干脆,她知道空巢的奶奶周末恨不得我们多去吃几顿,因为平时我们都在忙,没大有时间,妈妈不想驳了奶奶的好意。

听到这里,我又跑回房间里做作业,而妈妈也去接着忙活起来。

正当我做的起兴的时候,电话仿佛要和我作对一样,电话铃又“不失时机”的响起来。

“天哪!真吵啊!还让不让做作业了。”我边抱怨边支棱起耳朵,留意是谁这么“不识时务”。

这次电话里传来的'是姥姥的声音,“你们中午来吃包子吧,我做了韭菜馅,还想做白菜馅的。你们帮我买一颗大白菜,再买斤五花肉,可别买多了,买多了冰箱里放不下。”

“这?”妈妈可犯了难,因为刚刚她答应了奶奶。不过,片刻的犹豫后,妈妈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了。

我疑惑极了:“妈妈,我们又不会分身术吗?刚刚你答应了奶奶,这次你又答应了姥姥。”

“傻孩子,我也是没有办法。还是先去你姥姥家吧,因为我们得给她买白菜和五花肉。奶奶家还是晚上去吧,我去打电话。”妈妈立即拨通了奶奶家的电话:“妈,我们还有点事,中午就去不了了,还是晚上吧!正好,我给你拿些爬虾去。”

“哦,晚上啊,那就晚上吧,可一定来。那我就晚上再包包子。”奶奶微微有点失望,但是随即就调整好了。听奶奶挂了电话,我知道妈妈是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是啊,谎言有时候也很美丽。

十点多的时候,我们一家买好了东西,向着姥姥家进发!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姥姥正在和面,她洋溢着笑脸对我说,“来了,快,把白菜放下,提着多累啊。”

爸爸妈妈洗洗手,跟着姥姥一起忙活起来。姥姥真是威风不减当年,只见她擀的包子皮左右翻飞,大小适中,虽然头上都滴下汗珠来,但她还是笑着说,“不累,不累。”妈妈把白菜切碎,拌上精肉,倒上一点油,开始搅拌起来。爸爸负责包包子,他左手掏着包子皮,右手则拿着一个勺子,往包子里面添。不长时间,包子就全部都包好了。

到了蒸的时候了。姥姥小心翼翼的把包子挨个摆好,然后,点火,开蒸!

蒸包子的二十多分钟是那么的漫长,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

终于,厨房里出包子的香味了。包子出锅了,我不顾滚烫的热浪,提起一个包子就大口开吃,包子的油都流到桌子上了,我依然没有发觉,边吃还边含糊不清的说:“好吃,不过,有点烫。”

大家看着我贪吃的模样,都笑了起来。

吃完了,姥姥还是非让我们带上几个包子回去,让我们早晨吃。妈妈有些为难,因为她最不喜欢吃第二顿的包子了。但是爸爸不断的向妈妈使眼色,那意思仿佛是说妈妈不懂事。我呢,则立马找来袋子,撑开,看姥姥满意的给我们带包子。是啊,姥姥盛情难却,我们只好“吃不了兜着走”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翘首期盼已久的奶奶家。奶奶包的是芹菜馅的包子,我们到达的时候,包子马上出锅。

“快吃,包子要趁热吃才好吃。”包子出锅后,奶奶一边说,一边忙活着蒸下一锅的包子。等到我们吃完了,奶奶还没有吃上饭。我们劝她吃饭时,她却说自己先喘一口。哎,我知道奶奶累了,为了不让她累,我们总是劝她别包包子了,太麻烦了。可是她却说,有什么麻烦了,不就是做顿饭吗。

临走,奶奶看妈妈很喜欢吃她腌的咸菜,就先给我们带了咸菜,接着又给我们拿包子。我立即说我们刚从姥姥家带了好多包子回家,就不带了。可是奶奶却很坚决:“你姥姥包的和我包的又不是一种馅子的,还是带些吧,这样热热吃方便。”

天,真是无法拒绝。看爸爸手里提着一兜包子,我立即愁容满面起来:“天,这包子盛宴到底要吃到什么时候呢?”不过,今天的这两顿包子里,我却吃出了父母对子女的浓浓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