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准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简报(汇总5篇)

小编: 曼珠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准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简报,简报不是一种刊物。因为有些简报可装订成一本,像一般“刊物”,更多的是只有一两张纸,几个版面,像一份报纸。你写简报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月27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恩施社会实践队前往恩施自治区沐抚镇木贡村“闲来乐”葡萄庄园参观调研。木贡村利用政府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本地的环境优势发展起葡萄园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扶贫”政策。葡萄庄园园主佘运雄向大家讲解了葡萄园产业的发展、意义与前景规划,为“精准扶贫”的调研提供了材料支撑。

早上九点,实践队从居住地出发前往葡萄园。从队员们居住地徒步到葡萄园来回需三个小时的时间,即使出发前辅导员已经给队员们打好“预防针”,可高低起伏的山路依旧让队员们叫苦不迭。“我当时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还不到呢?快到了吧!”13级的刘宜静说道。一路上,队员们都互相鼓着劲儿:“马上就到了”,“快点儿走,别掉队了”。互相扶持着,实践队于上午十点半到达葡萄庄园。

佘运雄是恩施市沐抚办事处木贡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负责葡萄园产业的种植、经营与销售。在从事葡萄园产业前,他曾在双河镇种植娃娃菜,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定的经验。20xx年,他受到沐抚镇政府的邀请,来到木贡村管理起葡萄园产业。

“我们的葡萄有两个优势,一是香味独特,二是‘富硒’,这是别的品种的葡萄都比不上的。”佘运雄说道。葡萄品种的优势使得销售也十分顺畅,一天摘下来一百多车葡萄,两天就全卖光了。葡萄的'热销使得政府对发展葡萄园产业更加有信心,给予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增大。

“您认为葡萄园产业发展的未来规划怎么样呢?”队员杨莉发问。佘运雄表示,葡萄园产业未来会与大型生态圈相融合,比如与餐饮业、旅游业等当地特色产业相关联,能够推动各项产业共同发展。“比如在葡萄成熟时,我们就会去恩施大峡谷售票的地方免费发放品尝,做推广。”佘运雄说道。“未来,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密切。”

提到扶贫,佘运雄表示,有些果农在参与合作社之前的经济水平一直较低,而参加了葡萄园合作社后,三、四年时间就可以回本,发展稳定的话,肯定就越赚越多了。“种植葡萄的利润还是很高的,第二年进入丰产期,每亩净利润大概有6、7000元。”佘运雄说道。他表示合作社未来肯定要扩大规模,利用当地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葡萄园产业,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他描绘的葡萄园产业前景特别好,搞得我都想去种葡萄了。”14级的谷清秋调侃道。

经过两个小时的实地考察调研,实践队的队员们对于当地葡萄园产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下午稍作休整后,负责“精准扶贫”调研的队员们便围坐一起,共同开始调研报告的撰写。

精准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努力为帮扶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使其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二、家庭情况:

张店英,女,汉族,现年87岁。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村民,长期慢性病,文盲,无劳动能力,生活能自理。

三、帮扶措施:

1、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及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

2、根据其发展意愿,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致富意见和建议。

3、联系村委会帮其改厕改水,优化居住环境。

4、劝其照顾好自己身体,干力所能及的活,减少子女的操心,让他们有更多心思去挣钱,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资金来赡养老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精准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三

7月4日,重庆市合川区香龙镇九峰村村委会公示栏前,四组村民尹修德一边查看今年该村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农惠民政策情况公示表,一边对记者说:“公开制度太好了!通过公示、优亲厚友的干部被查处,现在没人再敢乱来了。”

对村(社)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农惠民政策情况进行公示,既是重庆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精准监督确保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重庆市早在就在荣昌区、合川区推行村(社)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农惠民政策“十公开”制度,要求对村(社)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低保、危旧房改造、贫困补助、救灾救济等10项惠农惠民政策情况进行公示。目前,这项制度已在全市推广。

由点及面——“十公开”制度向全市推广

重庆市地处西部,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于一体,全市38个区县,33个有扶贫任务,扶贫工作涉及的区域广、人口多、任务重。

如何用纪律保障惠农惠民资金精准无误抵达目标群众?今年初,重庆市纪委深入14个区县开展了扶贫领域腐朽问题专项调研,也正是这次调研,让荣昌区、合川区先行先试的“十公开”制度提升到市级层面,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在扶贫领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有力支撑。

5月15日,市纪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决定将荣昌区、合川区关于“十公开”制度的探索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

5月31日,重庆市召开全市村(社)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农惠民政策“十公开”制度现场推进会。当天下午,在荣昌区安富街道办事处,公示栏上整齐地张贴着一张张村(社)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农惠民政策情况公示表:姓名、与村(社)干部关系、享受惠农惠民政策项目名称、金额等信息一目了然。来自全市各区县、市农委和市国土房管局等市级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一边仔细翻阅着这些公示表,一边听取安富街道负责同志介绍经验。

实地观摩和会议交流让与会人员既感到振奋、又备感压力。“‘十公开’制度提高了执纪监督的针对性,这给我们加强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一名与会的纪检干部告诉记者。

强化监督——从抵触公开到主动公开

一开始,有的村(社)干部并不习惯“十公开”制度,个别村(社)干部甚至有抵触情绪。但是,公开强化了监督,为纪检监察机关抓早抓小、执纪问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践中,重庆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问题线索处理上的“较真儿”劲儿让这些村(社)干部渐渐消除了侥幸心理。

此前,合川区官渡镇吉星村党支部书记何青岛因没有按规定公开其直系亲属享受临时救助资金被群众举报。经相关部门查实,其亲属享受救助资金符合规定,并向举报群众进行了回复。随后,该镇纪委书记严永胜对何青岛进行了谈话提醒,要求其按规定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相关部门的及时核查和纪委的谈话提醒,一方面提高了村(社)干部的认识,让惠农惠民政策落实中的模糊地带变得清晰起来;另一方面,让大多数村(社)干部看到了公开的好处,一些干部甚至不拘泥于规定动作,主动公开信息,打消群众疑虑。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村干部李传莉家的兄弟姐妹众多,此前修建的绕城公路通过通安村时,她主动将自己及兄弟姐妹享受占地补偿的情况打印出来,贴在了村里人员最集中的茶馆门口。后来,有年轻人用手机拍照,专门到街道房管所对照核实。“一公开一核实,让村民更加信任我,我也明显感觉到村民与自己走得更近了。”李传莉说。

“以前村干部搞‘顺手牵羊’、‘雁过拔毛”的事并不鲜见,现在推行‘十公开’制度,群众都紧盯着,如果发现问题,纪委马上介入,这让干部们的弦都绷得紧紧的。亲戚朋友看到没有办法走后门,也不来托关系了,干部反而轻松了。”合川区官渡镇断桥村党支部书记胡贤云说。

精准定位——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在“十公开”制度的推广和执行过程中,纪委如何履责?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重庆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有着精准的定位:推行“十公开”制度,是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和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纪委既要协助党委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用主体责任的强化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落地,又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用精准监督确保精准扶贫。

事实上,20试点以来,荣昌区安富街道和合川区官渡镇并未“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和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两个试点地区对于纪委在“十公开”制度执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清晰。

安富街道纪工委书记薛小军介绍,“十公开”制度有申报、审核、公开、查究4个环节,纪工委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查究环节,“我们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在惠农惠民政策落实中存在的腐朽问题;二是及时将核实清楚的情况反馈给举报群众。”

“脱贫攻坚在继续,纪律保障就不能停。”重庆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公开”制度只是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一环,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将在线索收集、执纪审查等工作中,不断经验,用铁的纪律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扶贫资金发放到位,打好这场群众利益的保卫战。

精准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四

为了改善群众健康状况,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大荔县许庄镇政府牵头,联合大荔县财政局组成志愿服务队,邀请大荔县卫生院医务人员带着血压计、b超机、常用药品走村入户为贫困家庭开展精准扶贫义诊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医院医护人员认真地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群众进行检查,细心把脉问诊、量血压、测视力、测血糖、做b超,详细回答村民疑问,免费为群众提供所需药品,并认真交代服药剂量和注意事项,切实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义诊活动开展两天来,共为西渠、叶家、刘官3个村,义诊群众50余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取上门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赞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农民群众的心坎上,有效推进了全镇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五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在市委、市政府举行全市“扶贫日”活动启动暨精准扶贫“暖心工程”签约仪式后,荫子镇卫生院以此为契机,于10月18日邀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呼吸科、神经科、骨科的4名专家,到该镇北流水村开展义诊暖心活动。

在活动现场,几名医务专家向群众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解答他们咨询的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本年度贫困户的健康体检情况,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地健康指导;荫子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则针对有复查需求的患者,现场进行健康检查,还对贫困户和高血压患者免费进行动脉硬化的检测。

当天的活动现场,共发放各种健康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待70余名来自贫困村居民的健康咨询,为56名有不同程度健康问题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其中共为48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脉硬化的检测,并对其动脉硬化的程度进行了相关健康管理。组织开展此次“扶贫日”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对推行健康惠民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让广大百姓从内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据了解,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荫子镇卫生院在市卫计局的统一安排下,对辖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了健康查体、健康教育讲座和专家义诊等活动,并在全镇省定的'8个贫困村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扶贫健康直通车活动”。通过这些健康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全镇贫困居民摆脱因病致贫、返贫之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