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加和减教案(优质9篇)

小编: 念青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一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通过综合性学习,我们再次领略到了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想想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或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中趣事等,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

1、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2、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组内其他同学帮助润色加工提炼。

3、评一评本组内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4、注意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5、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予以指导。

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那里的天是那么蓝,那里的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有请小导游们带我们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2、乡村生活乐趣多:

3、乡土气息小制作:

师: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农家人休闲时的心灵手巧。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乡土气息小制作。

生展示并说怎么收集到的经过和感受。

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清醇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诗歌和舞蹈。

《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游山西村》等。

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广阔农村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下面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或收集到的资料。

评一评全班谁的收获大,谁的感受最深刻,谁的展示最清楚。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解说词。课后将图片配上将各种资料整理好在展示台里展出,还可办一期乡村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田园风光美如画

乡村生活乐趣多

乡土气息小制作

田园诗歌意盎然

日新月异新农村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二

西柏坡,山窝窝,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革命精神代代传。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背诵儿歌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在语言文字的陶冶中感受祖国语言的趣味,从而增强识字、写字的兴趣,在主动识写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并写得正确、工整、美观。

2 自主背诵儿歌,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教师:生字卡片、有关西柏坡的课件(图片及文字介绍)。

学生:通过收集图片,或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了解碾子、石磨的特点及有关西柏坡的知识。

1~2课时。

1 出示课件,师描述:西柏坡是一个坐落在河北太行山麓的小山村。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西柏坡。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三大战役,吹响了全国胜利的号角。同学们,了解了西柏坡,就了解了这段历史。

2 请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生字“柏”、“坡”,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1 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 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3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4 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可抽读或开火车读)。提示“磨”是多音字。

5 猜字游戏。

在黑板上出示本课生字,请一生上台遮住眼睛。师任指一字,请同学们提示记忆方法,再请该生猜教师指的字。生问:“是不是x字?”若不是,其余学生继续提示别的记该字的方法,若是,其余学生便拍手答:“对对对,请回位。”

6 学生自主选择给生字扩词语,重点指导“坡”、“起”、“行”,并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

1 出示课件(西柏坡风景,石头、碾子、磨),师范读课文。

2 请学生自己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

3 指名读这3句话,其余学生仔细听,听后评议。

4 请学生自己读文体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石碾、磨。

(2)可适当介绍发生在这里的抗日故事(“消息树”、“麻雀战”、“地雷战”等)。

学生交流的同时,借助(1)(2)两项内容,让学生在体会中了解西柏坡,热爱西柏坡。

5 指导朗读。请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6 练习背诵。

1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齐读。

2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叫、行、坡、得),仔细观察,再说说该怎样写才能把它们写得美美的。

教师指导写“得”。学生仿写一个。

3 教师示范写“多”字,强调上下部分要竖起来。

4 学生练习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

5 学生先自己评价,再利用展示平台评价学生的作业(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三

一年级第一册p32

1、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2、在实际情节中探究与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初步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加法

师:森林的早晨,

鸟语花香。听!谁在唱歌呀?

哦,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鸟在唱歌。有几只鸟呢?(6只)

师: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飞来了两只鸟)你能编个数学故事?

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鸟,现在树上有几只鸟?

师:要求现在树上有几只鸟,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求添加用加法计算。)

你能列个算式吗?(6+2=8板书)

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在加法算式中呀,每个位置上的数(手指6、2、8)

都有自己的名称,6是加数、2是加数,8是和。(板贴各部分名称)

2、减法

师:那么,这张图你们看懂了吗?请你编个数学故事跟自己说一说,好吗?

原来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2只鸟,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

师:谁想来试一试?

算式怎么列呢?

(8-2=6板书)

想想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求剩余,就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6分别表示什么呢?在减法算式中,每个位置上的数也有自己的名称,8是被减数、2是减数,6是差。(板贴各部分名称)

师小结: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会编加法故事、列加法算式,而且还会编减法故事、列减法算式呢!(边小结,边出示课题:加与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加与减。

师:那么加法与减法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师:看看我们刚才列出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讨论、汇报)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里都有6、2、8三个数,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加2,一个是减2、6、2、8在加法中和减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样。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的位置了。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跑到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的位置了。我发现加法与减法的算式是相反的。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呀!加法算式中的和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减数和差。(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边说边板书)如果老师用一个向右的箭头表示6+2=8,那在这同一张图上我们又要同时表示出8-2=6,我们可以用向哪个方向的箭头来表示?(向左)

师:在这张图上,从左向右看我们看到了(6+2=8),而反过来从右向左看我们看到了(8-2=6),这幅用箭头来表示加减法的图正是对应着刚才的两道加减法算式,从图上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出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

师:学习数学上我们有一个好帮手,看看是谁呀?双色片!小小的双色片也蕴含了加与减。

(出示)

1、师:你能看图列出一道加、一道减吗?

6+3=9师:你能根据图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9-3=6师:你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法算式中的差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减法算式中的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加数。

师:(出示图)根据这两道算式,我们在它所对应的箭头图上的方框中应该填什么?

师:在这个图上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我看到了6+3=9、9-3=6)

师:对,从左向右看它对就是我们刚才列出的加法算式6+3=9,反过来,从右向左看,它就是我们列出的减法算式9-3=6。好,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纸上第1题。

师:你是怎么这么快想出答案的?对,根据加减法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加法来知道它对应减法的答案,这就是做减法想加法。

(2)师:再来一题,4+5=。

(3)师:你们是不是都想来比一比,我们就进行一次口算比赛,请大家把书翻开到p32,第3题,找到的举手,准备开始!

2、从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按大小)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的开心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巧给大家编了首儿歌。

加与减儿歌

加与减,真有趣,就像一对好朋友。

加法能帮减法忙,减法可用加法想。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四

《大 熊猫》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并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 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1.掌握大熊猫的特点。

六、教具:挂图、地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七、教法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2.出示挂图,同学畅谈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

3.老师对照地图,介绍大熊猫,导入新课。

大熊猫的数量十分稀少,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交接的地方,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大熊猫》,了解更多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

4.板书课题《大熊猫》,箐同学齐读两遍。

5.提出生字“熊”,指导学生认识。(先拼拼音,后组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在老师重复读、强调的词语下面划横线。(大熊猫、许多、爪子、动物、珍奇、胖乎乎、黑眼圈、喜欢、四肢、爬上爬下、耳朵)

2.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读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将难读取的地方多读几遍,尤其注意把刚划的词读正确。

3.反馈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分段读,读后正音。

4.指导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拼拼音,组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棒,生字宝宝们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课文中

(三)细读课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反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大熊猫是一种珍奇的动物,它非常可爱。

大熊猫的样子。(它是什么样儿呢?)

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爱睡觉。

爱吃竹叶和竹笋。

3.填一填。

大熊猫的身子(      ),尾巴(     ),皮毛很(      ),头和身子是(    ),四肢是(      )。它的头上长着一对(             ),还有两个(     )。

4.词句积累。

大熊猫可爱吗?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大熊猫非常可爱的?(毛茸茸、胖乎乎)

仿说词语:黑      、红      、喜      、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2.教师范写“黑”,学生观察笔顺,揣摩字形。

3.学生练写“黑”。

4.学生自主学写“四、耳、两”。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读来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感受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识字、写字。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体会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课件。

【】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四、指导书写

1.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五、布置作业

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引导练习朗读课文。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六

西柏坡,山窝窝,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革命精神代代传。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背诵儿歌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在语言文字的陶冶中感受祖国语言的趣味,从而增强识字、写字的兴趣,在主动识写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并写得正确、工整、美观。

2自主背诵儿歌,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教师:生字卡片、有关西柏坡的课件(图片及文字介绍)。

学生:通过收集图片,或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了解碾子、石磨的特点及有关西柏坡的知识。

1~2课时。

1出示课件,师描述:西柏坡是一个坐落在河北太行山麓的小山村。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西柏坡。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三大战役,吹响了全国胜利的号角。同学们,了解了西柏坡,就了解了这段历史。

2请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生字“柏”、“坡”,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4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可抽读或开火车读)。提示“磨”是多音字。

5猜字游戏。

在黑板上出示本课生字,请一生上台遮住眼睛。师任指一字,请同学们提示记忆方法,再请该生猜教师指的字。生问:“是不是x字?”若不是,其余学生继续提示别的记该字的方法,若是,其余学生便拍手答:“对对对,请回位。”

6学生自主选择给生字扩词语,重点指导“坡”、“起”、“行”,并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

1出示课件(西柏坡风景,石头、碾子、磨),师范读课文。

2请学生自己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

3指名读这3句话,其余学生仔细听,听后评议。

4请学生自己读文体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石碾、磨。

(2)可适当介绍发生在这里的抗日故事(“消息树”、“麻雀战”、“地雷战”等)。

学生交流的同时,借助(1)(2)两项内容,让学生在体会中了解西柏坡,热爱西柏坡。

5指导朗读。请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6练习背诵。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齐读。

2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叫、行、坡、得),仔细观察,再说说该怎样写才能把它们写得美美的。

教师指导写“得”。学生仿写一个。

3教师示范写“多”字,强调上下部分要竖起来。

4学生练习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

5学生先自己评价,再利用展示平台评价学生的作业(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七

知道要爱护图书的道理,学会修补图书,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知道如何爱护图书。

教会学生根据图书破损状况进行修补的方法。

准备一批要修补的图书,以及修补图书时用的剪刀,胶水、纸等用具。

1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明理

1、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图书?

2、我们怎么来爱护图书?

3、练习:评一评,谁对谁错

三、修补图书

1、教师示范:找出几种破损状况不同的图书边讲边修补

2、分四人小组:拿出准备好的破损的图书,进行修补。

图片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八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划圆拼图。

2、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教学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

逐一展示三幅图画。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人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今天还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们像什么。

(3)揭示课题。

这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新|课|标|第|一|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这我们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拿出1号图形

(等边三角形)。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你是怎样折的呢?

(请学生陈述)

这两部分一样大吗?

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2号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圆)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3)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

生答

(师板书:一折,二剪,三比)

(4)请拿出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正方形)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

一样的两部分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

(可以横折,还可以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面二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

请一名学生上来剪一剪、比一比。

三、拼一拼

(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

(学生拼图)

(2)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3)展示学生作品。

请你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4)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5)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表蛙)的。

(6)请同不们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7)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一下。

四、自由创作

(1)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2)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

你有几种方法?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

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3)你还能剪、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补评:

动手做(一)

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一年级加和减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1. 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 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1. 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 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 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 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 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 分小组演读。

2. 小组代表展示。

3. 师生评议。

4. (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