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方案应注重哪五个方面 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通用5篇)

小编: 翰墨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课题方案应注重哪五个方面篇一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习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习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筛选部分中外现代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3、实践活动:

结合现代诗歌单元内容,组织诗歌欣赏、个人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欣赏诗歌可由老师选择,创作诗歌可据不同情况自定,朗诵诗歌可在语文教材、扩展读本、课外或自己创作中选择,也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进行朗诵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交流讨论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4——2012.8)

搜集资料,学习理论,编写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等。

2、实施阶段(2012.9——2013.4)

(1)访问调查

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体实施

走进课堂,具体实施现代诗歌教学;利用课余,开展多项研究活动;等等。

3、总结阶段(2012.4——2012.5)

(1)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搜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传上级课题负责部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制作多媒体现代诗歌教学视频;

2、撰写《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报告》;

3、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翻译或改写的现代诗歌结集。(鼓励学生编写个人专集,也可多人合集,建议为诗集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写出序跋,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和板式等)。

研究课题方案应注重哪五个方面篇二

三角体框架的实验作文1000字

525000广东省茂名市孔紫琦指导老师李艳点评老师殷芹

上课铃响了,杨老师面带微笑走上了讲台。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好像在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实验特别难。(留下少许悬念,突出一个“难”字。)

杨老师讲完课后,就让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三角体框架。(讲课的内容,应有所介绍,让读者明白什么是“三角体框架”,做这个框架的目的是什么。)我拿出了木棍和皮筋,作好了实验的准备。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4,3,2,1”四个数字,并告诉我们,哪个小组先完成了实验,就可以为自己的大组加上十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以记叙手法写实验的文章,重点在于记叙实验过程。)

杨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的同学们顿时忙碌起来,我们小组也不例外,都在紧张地做实验。(如果能先介绍一下实验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就好了。)我先拿出四根木棍,陈茵拿出了三根皮筋。我在两根木棍的接口处绑上了皮筋,又和陈茵齐心协力将三根木棍绑在了第二根木棍的另一端。按照这个方法我们绑好了四根木棍,我们得意起来。(记录操作过程。按照作者的描写,我努力想象这些木棍是怎样绑的,要绑成一个什么样子,但还是想象不出来。说明这些描写较模糊。如果配上说明图,效果会怎样?)就在我们认为实验快成功的时候,我松开手把架子立起来。没想到我一松手,四根木棍一下子扭在了一起。我们吓了一跳,四个人合作,好不容易把它们分开了。(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可一松手,它们又扭得不成样子了。我们十分着急,再看其他组,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小学生作文)这时,老师向我们走来,我连忙向老师诉说了我们遇到的困难。老师微笑着看了看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笑着说:“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那得靠你们自己去解决。”(老师鼓励大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实验,就是要自己动手。)我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老师,好像老师的脸上就写着解决的方法。可我们什么也没发现,只好自己想办法。

过了一会儿,我突然灵机一动,悄悄地对组员们说:“之前的实验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木棍来支撑三脚架,所以三脚架才会倒。”还没等我说完,陈茵就连忙拿出一根木棍:“我们现在就开始做。”(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我把三脚架拉直,陈茵小心翼翼地把木棍放在架子中间,张铧强绑上了皮筋,我把三脚架摆在了桌子上。啊!三脚架立起来了!我们高兴极了,赶紧把它拿到了杨老师面前。(制作成功。)杨老师看着三脚架,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真棒!”随即,老师给我们大组加了十分。这十分虽然不多,但在我们四个人心里,它却比一千分还要多,因为它是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功的喜悦。)

这节科学课,我不仅做了实验,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想办法解决。

研究课题方案应注重哪五个方面篇三

以点带面集智备课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

我校是新建学校,今年一年级的6位语文老师全部是新老师。这6位老师结构特殊,一位是江西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三位是台州市各地选调的大赛比武二等奖以上的教师,两位是大学毕业刚分配的新教师。为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充分调动有经验的老教师在集体中的作用,又能挖掘年轻教师的潜力,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所以决定在一年级语文组进行备课改革。让一年级每位教师都能从容应对新课程的合作平台,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新课程理念化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集智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师群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潜能开发、智慧生成,促使教师主动工作、高效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集智备课将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个案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探讨;有利于对课标、教材的整体正确理解;有利于学科的整合;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主动投入到课改中来。

二、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涉及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非常多,集体备课机制也发展得比较完备。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教师网上集体备课”推动远程教育事业的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郭景扬教授主持的“全国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课题研究中有关备课组工作规范――“学科公共教学资源库”编写的集体备课模式;江苏如东县实验中学开展以追求“生命的课堂”为突破口的集体备课研究;吉林长岭县教育局实施的“五步”集体备课、广州市天河区推行的基于blog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浙江省开化二中的“三环六步”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研究……上述研究中集体备课多为中学,小学集体备课研究方面的很少,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为过好小学语文启蒙教学关,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在一年级语文组进行集智备课的研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完成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并以此带动全体老师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的动力来源于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体的交互作用,群体的发展来源于个体之间的合作力、向心力、竞争力。()而教师在备课的交流、合作、竞争过程中产生了大于个体的力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促进了群体创优和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2.学习型组织理论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优秀组织的形成如同一个人的成长,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集体备课中教师的工作比任何其他工作都更易达到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即学习与工作融合,成员与组织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进步,取得绩效。

3.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潜能为基础,必须以学生潜能激发为前提。而我们的课堂必须重视资源的生成与利用,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这一切,必须在教师的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拓展思维、提高备课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

(1)研究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激发教师自觉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2)研究如何创设预案、共案、个案、补案四环节的集智备课模式。

(3)研究如何进行拼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拼音教学实效;研究如何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实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阅读习惯。

(三)预期目标:

(1)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以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在一年级6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协作下,做好集体智备课研究,初步形成预案、共案、个案、补案四环节的集智备课模式。

(3)以一年级语文集智备课为原点,向各科辐射,以此带动全校教师进行集智备课研究,探索一套符合校情、行之有效的集智备课模式。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集体讨论法、自我反思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9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年级学科。

(2)立项阶段(月):制定研究计划;搜索文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确定实施方案。

(3)课题实施阶段(年11月-2012年12月):初步创设预案、共案、个案、补案四环节的集智备课模式,撰写课题阶段性小结。

(4)拓展辐射阶段(1月―206月):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课题中期汇报;向全校教师展示课题中期实验成果,辐射到其他年级、其他学科,以此带动全校教师进行集智备课研究。

(5)课题总结阶段(年7月―2013年10月):整理集体备课、课件和教学反思,撰写经验论文和课题结项报告。

六、实验成果的体现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实验教师的经验论文

3、集体备课记录

4、教学反思集

5、与集智备课配套的课件

七、课题研究人员分工及条件分析

帅卫红:课题负责人,从事教学工作23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曾获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江西省九江市第二届“一二三”优秀园丁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九江市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九江市义教课改先进个人、九江市德育课程先进个人、九江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在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九江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九江市小学思品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制作比赛获二等奖;在修水县课堂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市、县级教学经验交流会中交流并获奖;所撰写论文发表于《中国火炬》《现代教育科学》《江西教育》《教坛新论》等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上;主持省市级课题多个,其中两个已结题。主持江西省九江市课题《集体备课基本模式下集体智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邵灵燕:教龄,方案实施者,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学大比武二等奖;《新理念指导下的课本剧表演》《汉字就在我们的身边》等7篇论文分获临海市二、三等奖;案例《牵一发而动全身―识字新途径》和《无心插柳柳成阴》获临海市三等奖;论文《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发表于临海市教育局主办的《课改通讯》;论文《还给低段阅读教学一片晴朗的天空》发表于山西省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新课程》;主持临海市课题《文本细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诵读和积累的实践与研究》等5个课题,均已结题。

施玲玲:教龄7年,方案设计者,椒江区一星级教师,椒江区先进教师;论文《搭“实践”舞台实实在在的“活动”》获椒江区一等奖,台州市三等奖、教学叙事《玩转字母让课堂炫起来》获椒江区二等奖;思想品德案例《把机会给学生》获椒江区三等奖;思想品德案例《多点宽容》获椒江区二等奖;论文《巧用电教手段,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获区三等奖。主持区级课题《在生活实践中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于6月结题;主持区级课题《将动画引入城郊中段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初步研究》于2012年3月立项。

金鑫:教龄9年,方案实施者,临海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学大比武三等奖;主持临海市课题两个,均已结题,多篇论文获临海市二、三等奖。

翁俏俏:温州大学校三好学生,擅长课件制作。

金秋馨:宁波大学校三好生,擅长唱越剧。

软件设施:

1.课题负责人有较强的组织及研究能力,任分管教学副校长7年,教务主任3年,多次在县、校进行课题研究讲座,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于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2.有着高素质的科研教师队伍:有台州市教育专家陈凌峰校长参与课题指导工作;邵灵燕、施玲玲和金鑫3位业务能力强,具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多次参与或主持过各级课题研究,无论在理论水平上还是在研究能力上都能胜任此课题的研究。翁俏俏和金秋馨两位教师虽然经验稍欠,但是个人素质高,且虚心好学,在经验丰富老师的引领下,也一定能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

3.定期培训:学校将定期派出科研教师外出学习,吸取外校课题研究的先进经验。

硬件设施:

1.学校为本课题提供研究专项资金;

2.校图书馆随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

3.办公室有完善的电脑设备,供科研教师使用;

4.各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开放式书架,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积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留庚《学校管理,.5

2.《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刘为举《教学与管理》.7

3.《科学实施集体备课有效整体智慧》白玉虎《教育学文摘杂志》2012.6

4.《谈中学语文集体备课》杨强《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27期

5.《基于校园网的教师集体备课平台研究》崔景娜华东师范大学2008

研究课题方案应注重哪五个方面篇四

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和儿童的特点,在小学涪文教学中指导儿童写童话体作文,激发儿童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儿童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面向2l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实验预期目标

1、一年级的学生能看图写句子,学习仿写童话,能看图写出有头有尾的100字左右的童话故事。

2、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图、物、提纲、开头等写300字左右一篇拟人童话,做到内容具体,有头有尾,语句通顺,想象丰富。

实验的基本作法

每周安排两课时开展“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指导学生写童话。

1、听童话,说写童话故事。

一年级,先由教师讲一个童话故事,然后让学生写下来。二年级时,由老师讲故事,学生模仿故事的结构,创造性地自编童话故事。

2、看图画,说写童话故事。

先根据多幅图编写童话故事,后来再逐渐增加难度,凭单幅图编写童话故事,故事的情节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来构思。

3、看实物或摆玩具,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或摆玩具,抓住实物和玩具的特点展开想象,说故事。

4、联系生活实际,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抓住某一个生活现象,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5、结合课文,说写童话故事。

结合课文采用“扩”’、“改”、“仿”、“借”四种方法。“扩”就是扩‘写教材中的童话课文,把原来写得比较概括的地方加以扩展、补充;“改”即改写,或改变人称,或改变中心思想,或把记实性课文改成幻想性质的童话;“借”即借助课文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编写知识童话。

6、按提纲,说写童话故事。

听了或看了一个故事后,可归纳出情节提纲,按这个情节提纲来说写童话。也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提纲让学生说写童话。

7、提供开头,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只讲童话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8、按题目,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出示童话题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以上几种形式,在运用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一年级以听童话说童话、看图说童话为主,二年级以写童话为主,三年级发展到利用多种形式写童话。“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写童话与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的关系;2、处理好写童话与写一般记叙文的关系;3.处理好大胆想象与合理想象的关系;4.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四、教法改革

搞好这项实验,必须采用与实验相适应的教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1.要发挥童话的引路作用,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智力水平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儿童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快乐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2、两种教材有机结合既要利用补充教材开展实验,又要利用人教版教材开展实验,使两种教材有机结合。要发挥人教版教材童话较多的优势,指导学生听说童话,并结合课文改写、续写、扩写童话,造句也可结合想象训练进行。

3、发展想象与发展语言要有机结合。力求二者同步、协调、互补。

4、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愉快教育原则,成功教学原则。让儿童写童话本身就是寓教于乐。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洗话,提前作文,富于创造的'精神。

5、“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应坚持课内外相结合。除安排适当的课时外,还可开展课外听故事、讲故事、阅读、办童话报、演童话剧等多种活动。

6、“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应与思想品德、图画、音乐等学科的改革结合,做到相互促进。

7、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大容量、交互性强等优势,改革传统的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实验理论探讨

实验的理论探讨,将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

1、“童话体作文研究”意义探讨。如“童话体作文”对培养儿童品德的特殊意义,对发展儿童智力的特殊意义,对儿童兴趣情意的特殊意义,对发展儿童语言的特殊意义等。

2、“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探讨。

3、“童话体作文研究”的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特色探讨。

六、结题成果形式

提供课题实验报告、课题实验优质课、教学论文、自编实验教材和学生的实验作文选集等。

七、实验领导小组(略)

研究课题方案应注重哪五个方面篇五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存在着“从教师到学生”的硬性灌输现象,即在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机械的练习,学生则存在死套公式的现象。教师都在抱怨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则是感觉像是在云里雾里一样,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不能深入理解数学的意义,甚至出现排斥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部分是因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没有沟通的纽带,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的产生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就更为明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找到合适的桥梁和纽带把学生带入到数学的王国,让学生能自主的进入并接受,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始前找到各种方法,这种方法要通俗易懂,并能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数学观念。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理解,就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环节就是为起到这种作用而产生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犹如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要前奏一响,就可以从心灵深处与欣赏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所谓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如同一块磁铁,能够吸引学生们分散的思路;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台戏剧的序幕,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仿佛平静湖面上的投石,能够激起学生们思维的涟漪,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有机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谓“一课之计在于始”,也就是说一节课的开始在整节课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课新课导入就起到了这种互动和纽带的作用。

导入是老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研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turney,1975)等人在sydneymicroskills一书中提出导入功能为:引起注意、激起动机、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建立联系。他们认为,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学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rogergower及stevewalter研究了在教学技巧中“startingthelesson”时应采取的多种方法。(1975)及rogergower(1983)等人的研究,都强调了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

2

、国外研究

在西方学者对课堂导入艺术研究的同时,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此话题同样很感兴趣,早在我国元朝卓越的喜剧作家乔吉早就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常用此说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即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尾要响亮。可见,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要重视开头,并且现代学者也从多个方面撰文研究导入。胡淑珍提出导入也叫开讲,她认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导入的功能、类型及基本要求作了一些阐述。阎承利研究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导入艺术,提出了新课导入、设计导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介绍了某些学科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些导入方法。李如密首先把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作为教学艺术中的导课艺术,认为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并认为不同特点的导课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

(二)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有些学者认识到新课导入的价值,从价值出发进行研究。蔡群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技巧刍议”一文中认为:数学新课导入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数学新课导入必须运用一定的导入技巧。

2、有些学者从教学质量出发,强调新课导入的重要。王小萍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情境设计”一文中认为:课堂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实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引导学生去品尝探索知识奥秘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新知识内容,遵循教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创设良好的新课导入情境,因材施教,使新课教学开好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有些学者从学生角度出发,指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例如,昝绍伟在“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文中认为: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天真浪漫,爱说好动,他们的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上课时常常是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几分钟后还没有什么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的思绪便转移了。所以,我们一年级的老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要努力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4、何如在“讲究数学课的导入艺术”一文中认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始于“导”。如果一堂课的导入能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讲究导人艺术,艺术性地设计导入方法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5、有些从新课导入策略出发进行研究,如:韩冬英在数学新课导入的开放性策略中指出: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通过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提出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和创设自主探求的学习情境,体现学生探索发现的学习轨迹等等。

6、国内还有许许多多的学者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出发,提出了许许多的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如游戏导入法、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实物演示导入法、激疑导入法、经验导入、竞赛导入等。还有学者为数学课的导入提出了新的探索如:开放性实验法、计算机辅助法、音乐吸引法等。

7、有些学者从导入原则出发,为数学新课导入设计了具体的原则:明确目的、科学系统、短小精悍、别致新颖、因课制“疑”等。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同类课题针对数学新课导入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新课导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说明该方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理论上许多教育者都对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实践中教师怎样更好地利用新课导入这种有利的教学工具,它的实施状况是什么样的?学生对于新课导入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导入存在哪些问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在新课导入中有哪些困难等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去做进一步研究的。

(一)导入的教育学依据

适应和转化是教学的基本原理,适应是指“教”必须与“学”相适应,即“教什么、如何教”与“学什么、如何学”应当相适应。转化是指教师把自己的知识、能力、思想转化出来,使之成为现实力量(转引自孙绵涛2000:1206)。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必须遵循这一原理,通过导入使学生自然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合一的境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导入的心理学依据

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耶。安德列夫在谈到注意力的危机时说:“常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注意力的危机便会到来,第一次危机通常在第15到20分钟之间,第二次危机在30到35分钟之间,(转引自孙绵涛20xx:1200)根据心理学研究,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到15分钟之间,之后任何听众都会出现注意力减弱或注意力受阻的情况,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一定要引人入胜,使学生在一开始时就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内的心理满足,这是导入成功的关键所在。

研究的目标:

1、探究课堂导入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2、探究课堂导入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作用

3、如何指导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设计

研究内容:

1、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2、小学数学课堂特点

3、有效导入对数学课堂有的作用

4、当今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5、什么是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失效的原因。

6、有效的数学课堂导入的对策

7、总结

(一)研究对象:

笔者所执教的二年级班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行动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

七、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推出显现研究成果的观摩课

本课题属微型课题,主持人与参与者均一人:吴芳,课题研究的一切工作由此人承担。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面的相关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9月

1、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2、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展示。

3、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对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认真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

3、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